科研管理制度.doc
单位内部科研管理制度
单位内部科研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单位内部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科研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科研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
第三条单位内部科研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透明性、规范性原则,实行科学研究、管理的方法,创新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水平。
第四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规划、组织、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科研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规范。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六条单位应根据科研需求,制定科研项目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项目责任人,落实项目经费和人员配备等。
第七条科研项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成果。
第八条科研项目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对科研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项目管理进行反馈和改进。
第九条科研项目应当有独立、完整的数据和资料记录,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科研项目应当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知识产权。
第三章科研人员管理第十一条科研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严格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准则。
第十二条科研人员应当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保证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十三条科研人员应当遵守科研项目的管理规定,维护科研项目的利益。
第十四条科研人员应当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
第十五条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科研人员的表现进行评定,鼓励优秀科研人员,惩戒不良行为。
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六条科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取得奖项等,单位应当对科研成果进行记录、评估、鉴定和推广。
第十七条科研成果应当报告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公开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第十八条科研成果应当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范本四篇.doc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范本四篇篇一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范本一、科研项目管理(一)目的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二)科研项目种类1、国际合作课题;2、国家、省科技厅立项及中标课题;3、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4、中心级项目课题是指根据本学科、专业工作需要自选的课题;5、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6、其他项目或课题(相关学会、机构等)。
(三)立题程序1、申报者撰写项目申报书并经所在科(所)审核同意;2、所有待申报项目的开题报告,提交中心业务办公室初审;3、由业务办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召开项目评审会,就该课题的立题意义、社会推广的预期效果、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课题组成员及经费预算等进行论证,提出评审意见,并上报有关部门审批;4、中心提供经费的课题,经中心学术委员会评审后,报中心主任办公会审批;5、不向中心提供经费的与外单位合作的科研课题,应明确我方承担的工作任务,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立项方解决;6、得到经费的合作课题,应将课题相关资料及协议复印件报业务办登记、备案;7、各部门科研项目应列入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四)课题日常管理1、科研项目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各课题组成员可以交叉。
跨科室的科研课题,采取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
2、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全面负责,具有管理权。
全面负责课题的进度、经费、人员调配、物资领取、课题奖金分配等项工作,按课题进度完成各项任务并接受业务办公室的检查考核。
结合科室工作开展的课题,课题负责人的工作应取得科(所)主任同意。
3、业务办公室每年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课题组应按时将阶段性小结和评价及工作进程等情况上报业务办,每半年至少有一小结。
4、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课题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如遇特殊情况需上报中心主管主任审批,并交业务办公室备案。
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科研人员,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科研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激励性和服务性原则,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条科研管理应当依法合规,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七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择优选好科研项目,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科研效益。
第八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应当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明确研究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第九条科研项目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进展和成果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强化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引用。
第十一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三章科研经费管理第十二条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科研经费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的审计和监督,保证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十四条科研经费管理应当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使用经费,加强财务监管,保证经费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五条科研经费管理应当强化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提高科研产出和经济效益。
第十六条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职责分工、审批流程和监督措施应当明确规定,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七条科研成果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统一认定、奖励和评价科研成果。
第十八条科研成果应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明确归属和使用权限,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九条科研成果管理应当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科研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科研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效益性。
科研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科研项目管理: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程序、申报要求、评审流程等,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合理分配研究资源。
2. 绩效评估:建立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估制度,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研究成果和影响力等指标,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3. 费用管理:制定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报账,杜绝浪费和挪用。
4. 知识产权管理: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和转化问题,鼓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商业化转化。
5. 实验室管理: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仪器使用规范等,确保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6. 学术道德管理:制定学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7. 学术交流和合作管理:制定学术交流和合作管理制度,明确学术交流的程序、经费支持、合作项目的合作方式等,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科研人员的权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管理制度文档
科研管理制度文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第三条科研人员应遵守科研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并按规定完成科研任务。
第四条科研管理应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效益性原则,加强科研跟踪、考核和管理。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五条科研项目按照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的程序管理,制定科研计划,明确项目目的、内容、任务和经费。
第六条科研项目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项目研究内容合理、方法正确、技术可行,确保项目经费使用规范。
第七条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讨论,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科研任务进度。
第八条科研项目结项应及时总结项目成果,编制结题报告,形成完善的结题档案。
第三章科研经费管理第九条科研项目经费应按照项目研究内容、任务和进度的需要进行合理拨付和管理。
第十条科研经费管理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确保经费使用合乎规定,杜绝经费挪用、浪费等行为。
第十一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应及时核算、汇总,形成科学的经费管理报告,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二条科研成果应按照规定进行鉴定和评审,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十三条科研成果应及时整理、总结并报告,形成科学的成果汇编和鉴定报告,确保成果的有效传播和应用。
第十四条科研成果应按照规定进行申请、转化和应用,确保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章科研人员考核管理第十五条科研人员应按照项目任务和个人能力完成科研工作,确保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第十六条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应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及时公平地进行考核,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七条科研人员应自觉遵守科研管理制度,维护科研集体的利益,确保科研任务圆满完成。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全所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
第三条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四)激励创新、严格考核。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四条学校设立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
第五条教职工申请科研项目,应遵循以下程序:(一)个人或团队根据学校科研规划,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提出项目申请;(二)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申请进行初步审核;(三)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四)评审通过的项目,由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立项。
第六条科研项目实施期间,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合理使用经费,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七条科研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应提交结题报告,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
第三章科研经费管理第八条学校设立科研经费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第九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一)设备购置;(二)材料费;(三)实验费;(四)测试分析费;(五)差旅费;(六)劳务费;(七)其他相关费用。
第十条科研经费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二)合理使用;(三)厉行节约;(四)公开透明。
第十一条科研经费使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提交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核。
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二条学校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积极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目等。
第十三条教职工取得的科研成果,学校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科研成果的归属:(一)科研项目成果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二)学术论文、专利等成果归个人所有;(三)学校对科研成果享有优先使用权。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五条学校对科研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
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保障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运作;(二)民主集中,公开透明;(三)激励创新,注重实效;(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本单位设立理事会,负责本单位的全面领导和管理。
第五条理事会下设以下机构:(一)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工作;(二)科研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科研活动;(三)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四)人事部:负责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五)后勤部:负责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第三章科研项目管理第六条科研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遵循国家科研政策和规划;(二)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三)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科研效益;(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七条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以下环节:(一)项目申报:科研人员根据国家科研政策和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申报;(二)项目评审: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立项;(三)项目实施:对立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评价项目成果;(五)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第四章科研人员管理第八条科研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完成科研任务。
第九条科研人员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招聘与录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招聘科研人员;(二)培训与考核: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三)职称评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科研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四)绩效奖励:根据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和贡献,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效率,保障科研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研项目管理1.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项目的申报应由研究人员提前向学院科研办公室递交申请书,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周期、预算等。
科研办公室在收到申请后,按照一定的评审程序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结果。
2.项目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应符合科研项目的预算,并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进行支付和报销。
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科研办公室提供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
3.项目进展监管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科研工作,并定期向科研办公室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科研办公室应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科研成果管理1.学术论文发表科研人员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应遵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确保论文的质量和真实性。
科研人员应及时向科研办公室提交论文的发表情况,以便学校统计科研成果。
2.科研获奖管理科研获奖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对于获奖的科研项目,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科研人员应向科研办公室提供获奖证书以及相关材料,以便学校进行认定和奖励。
3.科技专利管理科技专利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权益。
科研人员应向科研办公室提供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相关材料,以便学校进行认定和奖励。
四、科研仪器设备管理1.仪器设备购置科研人员提出的仪器设备购置需求,应经过科研办公室的审核和批准,并按照学校财务规定进行采购。
购置的仪器设备应统一编码、登记和保管,确保科研人员的正常使用。
2.仪器设备维护科研人员应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及时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学校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仪器设备共享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学校将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和开放制度,供科研人员共同使用。
科研人员可提前预约使用仪器设备,并按照一定的使用规则进行使用。
科研管理制度模板
科研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科研活动的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科研活动的个人和团队。
二、科研规划与立项1. 科研规划应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本单位的科研优势和发展方向。
2. 立项申请应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预期成果、研究方法、时间安排及预算等内容。
三、科研团队管理1. 科研团队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人员组成,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 团队负责人负责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四、科研项目实施1. 项目实施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科研计划进行,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和目标。
2.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进度报告和成果评估。
五、科研经费管理1. 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挪用或滥用。
2. 经费使用应有详细的财务记录和审计报告。
六、科研成果管理1. 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专利、技术报告等,应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和归档。
2. 成果发表或应用前应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
七、科研伦理与学术诚信1. 科研人员应遵守科研伦理,尊重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严禁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伪造数据等。
八、科研成果转化1. 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成果转化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九、监督与考核1. 建立科研活动监督机制,定期对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2. 对违反科研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审议并报上级批准。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一、前言科研管理是指对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协调,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科研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科研管理工作,保障科研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能够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促进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必须具有科学性,充分考虑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能够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2.合法性原则。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科研工作的合法权益,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利。
3.灵活性原则。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适应科研工作的发展变化。
4.公平性原则。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要公平公正,对科研人员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个人或单位,保障科研成果的公正评价和分配。
5.效益性原则。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要注重效益,能够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科研管理制度的内容1.科研项目管理制度(1)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进行规范,明确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
(2)科研项目执行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科研项目结题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进行程序规范和评价标准,确保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和审核程序进行规范,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2)科研经费使用管理。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花费和科研成果的取得。
(3)科研经费结算管理。
对科研经费的结算和报销程序进行规范,确保经费的合理结算和清晰使用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科研管理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科研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应当遵循科研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和培训,注重团队协作,强化服务意识,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四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第五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员工的技术培训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绩效水平。
第六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
第七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员工的激励和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八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和谐的工作关系。
第二部分:内部管理机构第一条科研管理部门设立内部管理委员会,负责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
第二条管理委员会由科研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规划制定、会议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工作。
第三条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内部管理机构,分别负责科研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内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确保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三部分:内部管理制度第一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人员配备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二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确保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有效评估和奖励。
第三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保障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绩效水平。
第四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科研管理部门的财务资源,确保科研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规范和透明。
科研管理制度范本
科研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审、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伦理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科研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透明性的原则,保障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单位应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定科研管理措施,指导和监督科研活动的开展。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与评审第五条科研项目应根据单位发展规划和科研目标进行申报,申报程序包括项目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应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项目申报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科研项目评审应坚持客观、公正、透明原则,评审专家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八条科研项目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和预算开展研究工作,定期向科研管理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九条科研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成果报告、财务报告等材料,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第三章科研经费管理第十条科研经费应按照项目预算和科研计划进行使用,保证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第十一条科研经费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经费使用规定,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第十二条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实行责任制度,项目负责人应对经费使用负总责,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核算和监督。
第四章科研伦理与知识产权第十三条科研活动应遵循科研伦理,保护人权、动物权益和生态环境,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实验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十四条科研人员应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
第十五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第五章科研交流合作第十六条单位应加强科研交流合作,推动科研资源的共享,提高科研水平。
第十七条单位可与其他单位、高校、企业等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科研管理制度细则
科研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保障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机构内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本机构内具有约束力。
第三条科研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严谨的原则,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第四条本机构设立科研管理委员会,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和监督。
第五条科研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本机构科研骨干人员担任,由机构领导任命,任期为三年,可以连续连任。
第六条本机构各科研单位应当建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科研责任、义务和权利,细化科研管理制度。
第七条科研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和科研伦理要求。
第八条本机构科研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激励科研人员,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九条科研项目应当符合本机构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规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十条本机构科研人员应当遵守科研项目申报的程序和要求,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执行和结题应当经过科研管理委员会的审批,确保科研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应当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挪用经费。
第十三条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应当及时报告,不得虚报、夸大科研成果。
第十四条科研项目结题应当提交规范的结题报告,并进行科研成果的审评和总结。
第三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五条科研成果应当符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十六条科研成果应当及时报备或申请专利,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科研成果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公开,不得随意干预或歪曲评价结果。
第十八条科研成果的使用、转化和应用应当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本机构应当建立科研成果库,保存和管理科研成果,对外提供科研成果查询和应用。
第二十条本机构应当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章质量监督第二十一条本机构应当建立科研成果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检测科研成果的质量。
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制度(2)完整篇.doc
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制度11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为加强我公司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投资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司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属于公司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品牌和各项资源条件是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前提,科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公司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二条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科研项目的管理层次、职责、科研课题的申请、论证和立项,科研计划的编制,科研计划的实施,科研计划的检查,科研计划的总结和验收。
第三条项目管理层次及相关职责:公司的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总经办代表公司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和宏观管理,以及项目合同的签订、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鉴定及后续的申报奖励管理等;各部门配合总经办负责本部门项目的具体管理、进度检查;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题鉴定及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技术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提供。
1、公司设项目决策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所有投资项目的终审评估。
该委员会主任由总经理兼任,其他成员根据项目类型由公司研发中心、财务部、行政部、销售部、业务拓展部等方面的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
必要时可外聘专家参加。
主要职责是:(1)审定各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2)组织项目评估或评审,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经费预算安排建议,签订项目任务书;(3)审定各项目的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项目间的任务与进度,确保项目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负责项目经费的落实;(4)主持并批准项目内部阶段成果的验收;2、总经办为项目管理日常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过程中应由项目主持的各项活动(会议、评审、验收、论文编选等)的组织与管理;(2)负责各项目任务书、计划、总结、汇报与报表的搜集与汇总;负责文档的建立与保管;(3)组织项目实施进展的监督、检查,上报项目季、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4)组织项目验收,按要求组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准备。
教科研管理制度(八篇)
教科研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科所工作宗旨。
遵循“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第五条学校教科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层管理部门,在校长或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
学校教科所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
以学科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学科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院、教科所、区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
学校教科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教科所聘请校内外具有科研专长的老师作为教科所的“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所的主要职能包括: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2.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
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3.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院内科研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进一步发挥院内科研机构的作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科研处院内设立科研处,负责院内科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
科研处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由院领导任命。
2. 科研团队院内设立多个科研团队,每个团队设团队长一人,成员由院内科研人员组成,团队长由科研处任命。
3. 科研项目院内设立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三、科研管理1. 科研项目立项科研人员可以向科研处提交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经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2. 科研成果评价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人员需向科研处提交科研成果报告,经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评审认定,按照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给予相应奖励。
3. 学术交流科研人员可以在院内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分享科研成果和经验,提高院内科研水平。
4. 科研资金管理科研处根据院内科研项目的需求,统筹科研资金的使用,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5.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科研处负责对院内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1. 政策支持科研处将定期发布政策文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 国际合作科研处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外优秀科研人员来院内进行科研交流,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
3. 人才培养科研处将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培训课程,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
五、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处将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提高院内科研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监督检查科研处将定期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科研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七、附则科研处有权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订,对于重大事项需报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以上为院内科研管理制度,希望全院科研人员共同遵守,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公司科研管理制度
公司科研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公司设立科研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亲自挂帅,设立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科研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2. 科研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的各个部门主管以及科研骨干,负责制定公司的科研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方案。
3. 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推进和结题等事务,同时协助各部门开展科研活动。
4. 公司科研组织结构图如下:5. 各业务部门设立科研岗位,配备科研骨干,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三、科研项目管理1. 科研项目的申报(1)各业务部门根据公司科研发展战略确定科研项目的方向和重点,提出科研项目的申报书,包括项目名称、目标、规模、周期、经费预算等内容。
(2)科研管理办公室对科研项目的申报书进行评审,确定是否立项,并根据预算情况进行经费拨付。
2. 科研项目的实施(1)科研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具体实验和调研工作,确保项目的进展。
(2)科研负责人每周向科研管理办公室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完成。
3. 科研项目的结题(1)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负责人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展示。
(2)科研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认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给予项目负责人奖励或惩罚。
四、科研成果转化1. 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式包括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
2. 公司设立技术转化中心,负责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3. 科研成果转化需要经过专业评估,确保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需求。
五、激励机制1. 公司设立科研奖励制度,根据科研项目的难度和贡献情况给予项目负责人奖励。
2. 设立科研人员评优机制,每年评选出优秀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和晋升。
3. 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成,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转化工作。
六、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2. 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科研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科研安全管理,保障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促进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开展科研活动的单位、部门和人员。
三、组织管理1. 学校成立科研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科研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科研单位应设立科研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科研安全管理工作。
四、科研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教育与培训(1)新进科研人员必须参加科研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与设备(1)科研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科研活动的安全。
(2)安全设施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化学品安全(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对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等环节进行管理。
(2)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 生物安全(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对生物样品、实验动物、实验设备等进行管理。
(2)生物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防护设备,确保生物安全。
5. 放射性物质安全(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管理。
(2)放射性实验室应配备防护设施,定期进行放射性检测,确保放射性物质安全。
6. 电器设备安全(1)严格遵守电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电器设备安全运行。
(2)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修、保养,防止发生事故。
7. 消防安全(1)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防安全。
(2)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事故报告与处理1.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及时报告事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3. 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科研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和监督,推进科研工作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科研取得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科研工作。
三、制度内容1、科研项目的立项流程(1)课题申报科研项目的立项必须先向上级主管部门的科研处提交书面申请,包括课题名称、研究内容、目的、方案、预算等,并附上申请人签名、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申请书。
(2)课题评审科研处收到申请后,将按照课题申报要求进行评审和审核。
评审结果按照一定程序向申请者通知,不合格的申请需要重新修改并重新申报。
(3)项目立项立项决定应当由单位主管、科研部门授权签字,课题立项后,单位应当组织人员积极推进项目的实施,并把课题实施情况向科研处报告。
注:立项决定应当在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由科研处向申请者发出,作为他们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费的依据。
2、课题实施管理(1)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应当遵循财经规定,严格按照预算分配执行。
明确课题的经费使用范围,建立完整的检查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和规范。
(2)任务分配科研课题组应当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所需要,确定课题的分工和相关负责人,明确各人员岗位职责,进行任务分配,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3)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的进度要按照要求各类时间节点,检查工作每次的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异常情况,落实术前评估和考核评估等各项管理制度,并生成进度报告。
(4)论文发表管理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摘要,形成论文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报告。
在论文发表前导师及项目参与人员要进行文献检索、撰写论文、修改、审稿和转化等程序。
3、成果评审和奖汇报管理(1)研究成果评审完成的科研项目应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评审,后续也须进行跟踪审查。
科研处会对课题的重要成果、实际应用价值等因素给出评价,并对提出合理改进建议。
(2)奖惩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课题实际贡献,对取得重要成果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管理制度1教育科研工作制度为了实现“教科研兴校”的目标,将教师队伍的知识优势有效的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教育理想,特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科研网络,校长直接领导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学主任直接主管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以教研组为基础,各教研组长任学校科研课题骨干。
二、教学组负责制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教科研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每学期作出总结。
三、教学组负责对各教科研课题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不断总结教科研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全校的教科研水平,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教学组根据实际情况为学校提供教科研信息,同时办好学校教科研的理论刊物,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窗口,并能起到推广、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学习制度:1、每学期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写好一篇学习心得。
2、每周进行不少于一课时的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学习资料。
六、会议制度:1、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科研活动和各类培训活动。
2、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科研组活动,每次活动教师不得迟到、缺席,有事要请假。
3、积极参加每次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好会议记录。
4、积极承担各项研究任务。
七、课题制度1、每位教师必须参与教育课题研究,并按课题管理要求完成课题有关工作任务。
2、课题负责人负责填写好半年度(或年度)课题检查表。
八、考核制度:l、各教研组每学期初上交本教研组该学期工作计划让教学组备案,课题研究计划要在教研组计划中明确体现。
2、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教育论文,且论文力求能够体现自己课题研究内容。
九、奖励制度教学组负责全校教科研成果的登记、评定和奖励的申报工作评定标准:学校对全校教职工的论文、教材、课题研究报告等教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奖励,并作为评聘、考核、晋级、评先的重要条件。
发表论文、出版教材者持出版物和首次稿酬汇款单的原件、复印件,课题研究者持课题研究报告和评审意见等材料,到教科研室登记备案,年末汇总发放奖励。
奖励标准为:1.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奖励首次稿酬的同等数额;2.一等奖论文每千字奖励40元;3.二、三等奖论文每千字奖励20元;4.评审通过的校级课题研究报告每千字奖励20元;5.评审通过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报告每千字分别奖励200元、100元、50元。
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佳木斯市第九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大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力度,促进我校教育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佳木斯市第九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学校品牌作出贡献。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三条佳木斯市第九小学教学组对申报立项的我校全国、省、市和校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管理,并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工作。
其职责是:1、负责全校教科研发展规划、课题指导。
2、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及有关章程、规定、制度。
3、负责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成果鉴定、验收、奖励和推广工作。
4、对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实行全程监控。
5、负责协调校内外各种学术团体和组织的关系,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有关活动,促进校内外交流与合作。
6、搞好教科研服务,提供教科研指导、教科研人员培训和信息的提供。
7、做好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
第四条申报的课题要有课题负责人,教学组与课题负责人定期开会,指导和管理课题研究。
第三章选题和申请第五条各部门及教师根据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自拟课题申报。
第六条申请人必须政治立场坚定,而且必须是课题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任务。
第七条教学组根据上级有关课题规划精神,公布课题指南,各部门及教师可从中选题申报。
第八条课题负责人一般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资格或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第九条课题申请人要在对所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写出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并按要求认真填写《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申请书》,送教学组进行申报。
第十条填报登记表时,如有多人参加课题研究,必须注明一位课题负责人(也称第一申请人),申请书应由课题负责人签名报出。
第十一条所负责的立项课题若前一项末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第四章评审和立项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将相关申请资料递交教学组,由教学组组织评审小组评审,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评审。
对巳获准的立项课题,经学校行政会审批同意后,由教学组向课题负责人发放《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登记表》。
课题立项的基本标准是:1、对本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或理论指导作用;2、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较大作用;3、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论证充分,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第五章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第十三条立项课题的管理由学校教学组负责。
第十四条学校教学组结合立项课题研究,对课题负责人及其主要参与者进行教育科研系列培训,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向研究教师和个人提供教科研咨询指导,组织研讨,帮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十五条课题经正式批准立项后一月内,课题申报人应将该课题经修改后的方案报教学组存档,进一步落实研究工作,也可以征求专家的建设性意见。
第十六条课题组负责人对教科研课题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课题组应建立课题的学习、研讨(原则上每月应不少于一次)和档案管理制度,并将研究资料及时上报教学组,以确保档案研究的完整.有序。
第十七条课题组在每个大的研究阶段结束后;应完成书面的阶段总结报告(包括中期报告)并报教学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第十八条在立项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故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等作重大调整的,由课题负责人书面申明情况上报教学组。
第十九条立项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教学组提交全部成果汇报,进行经费结算。
第六章验收和鉴定第二十条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向教学组提出结题申请报告,同时提交如下材料:1、研究方案;2、研究成果主件、.附件;3、研究总结报告(含自我评价材料);4、反映课题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包括书面材料和电子资料)。
第二十一条立项课题成果的鉴定,主要采用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和通讯鉴定。
鉴定由教学组负责,专家组成员由校长办公室聘请。
第二十二条鉴定完成后,课题组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材料、研究总结报告、成果鉴定书(复印件)、研究经费决算等各一份交教学组存档。
验收合格后发给《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成果验收合格证书》。
第七章推广和应用第二十三条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宣传和推广。
对一些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由教学组与有关部门联系,组织成果出版。
第二十四条教学组对已结题的教科研课题,根据推广的实际价值情况,由学校行政讨论,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定和奖励。
科研管理制度4医院科研管理制度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做到管理制度化。
建立与健全必要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只有通过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的制度化,才能使各项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章执行。
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使管理行为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科研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计划与成果管理制度(一)申报课题的立项论证制度医院应建立规范化的课题申报管理制度,所报课题事先均需经过充分的情报调研,并由院学术委员会(或邀请同行专家)进行立项论证。
立项论证可采用会议或书面评议的形式,评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立论依据、学术水平、可行性分析、试验方法、技术路线、人员梯队和实验条件等。
对科研合同则要求论证签订合同的目的、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等。
由于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分别来自各专业学科,他们往往是学科带头人,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请他们论证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和启迪,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设计思想,增强申请课题的竞争力。
(二)课题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不仅仅是检查在科研项目能否按计划完成,更重要的是通过检查,及时从科研项目中发现真正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新内容,以便进一步给予支持和扶持。
应建立医院及课题组的二级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可先布置课题组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计划进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等。
在自查的基础上,由科研院长带领有关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二次的现场检查考核。
对有明显进展或已取得阶段成果者给予奖励,并进行重点跟踪扶持,或着手进行成果鉴定的准备工作。
对部分存在困难的课题,要尽量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协调解决,促进科研课题沿既定目标按期保质顺利完成。
(三)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科技成果是指在实验或理论上有创造性,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新药物、新理论、新认识等等。
对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制定,其内容应包括科技成果鉴定须具备的条件、鉴定程序、鉴定形式、鉴定方法,以及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应按国家《发明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及《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等规定执行。
二、科研支撑条例管理制度(一)科研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应视情况采取专管共用或专管专用的方式,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最佳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仪器设备共用制度、安全操作规定、维护检修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四防(防尘、防震、防潮、防磁)安全全制度、对外服务收益分配规定等。
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每台均应建立技术档案。
对仪器使用者必须先经培训学习,使其掌握仪器技术性能、操作使用和维修技术,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实验室、研究室工作制度进入实验室、研究室时要穿工作衣,传染性的实验要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
工作时要精力集中,技术操作必须按规定方法进行,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科研药品、试剂等实验用品,在管理上应把常用和专用的分开,逐项贮备,定期核对。
对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试剂,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品,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并制定防水、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建立卫生值日制度。
(三)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动物是医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各级医院应建立相应组织,负责制定管理工作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备品保管、动物实验前后的护理、消毒、隔离等要求。
各种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供应和实验动物房标准,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卫生系统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和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积累经验,以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实验动物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