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乡财政的困局与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县乡财政的困局与突破
[摘要]:县乡是民生之地,处于安民富民的前沿,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
因此,笔者先后对部分县乡的财政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总的感到,县乡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下,总体实力有所增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逐年增长。
但也应当看到,有一些县乡经济却增长缓慢,财政“收入难增,支出难压,平衡难保”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此下去不仅困扰县乡经济发展,甚至危及地方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需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有的重视。
为此,我们通过对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调研,揭示县乡财政困局的主要表现和形成机理,并探讨解决当前县乡财政困局的突破途径。
[关键词]:县乡财政困局突破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
1009-914x(2012)26-0071-02
一、县乡财政困局的主要表现
(一)财源少,存在“一低一高”
我们调研的县乡,普遍是经济结构单一。
用有的县乡领导话说,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
由于农业化成分较高,对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拉动作用较弱,这也是大部分县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因为财源少,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县既难以保吃饭,又难以保正常运转,有的乡甚至是“吃不饱饭”或“吃不上饭”的财政。
然而,一边是财力长期严重不足,一边是支出逐年攀升,形成了“一低一高”的怪圈。
所谓低,就是县乡财政收入增
速低、占gdp比重低;所谓高,就是财政支出比较高,从调研看,在财政收支增长方面,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不同步,可以看出一部分县是依靠上级财政补助过日子,甚至花探头钱。
(二)保障弱,存在“一欠一缓”
确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能。
但是,由于县乡财政困难,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对一些刚性支出的扩大和增长,保障能力显得弱之又弱,收支矛盾不断突出,不得不采取一欠一缓的办法来应付。
具体表现为:一是欠,欠发标准工资、欠发农村教师工资。
二是缓,国家曾先后出台提升人均工资标准,经济较好的县按政策免强予以兑现,财政困难的县只能采取暂缓兑现的办法,究竞缓到何时谁也说不清。
(三)债务重,存在“一显一隐”
前几年,很多县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借助国家改革开放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好时机,多方举债,相互攀比,乱铺滩子、乱上项目,结果,由于有些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加之对市场调查预测不够,使得项目自身还款能力很低,有的项目根本没有还款能力,甚至有些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造成贷款资金的死滞沉淀,加重了县财政的风险。
(四)刚性强,存在“一兜一挂”
县乡财政的包袱比较沉重,有不少是较大赤字运行,究其原因:一是刚性支出,财政“兜底”;二是为保平衡,支出挂账。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性增加支出项目,实际大大超出县乡财力的增长
水平和负担能力。
如调整工资、专项资金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农、教、科等支出的法定增长,以上各种硬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县乡财力增加,导致县乡财政包袱过重,这是其一。
其二,部分县市为使年度预算执行做到收支平衡,对实际发生的一些支出采取挂账方式,呈现隐性赤字。
(五)环节多,存在“一补一抽”
据我们调查,一些市在省集中五项税种的基础上,也出台了集中县(市)财力的调控措施,使本来就贫困的县乡财政更加困难。
对市本级财力占地区财力比重小的市,集中一些财力还说得过去,但对一些市对省扶持开发工作重点县也出台集中财力的办法却令
人费解,这样只能加剧县乡财政压力,挫伤县乡发展的积极性;一边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边却在往回抽财力,目前省以下财政体制的管理环节比较多,层层“把关”,层层“抽条”,转移支付很难一步到位。
这一补一抽,使县的问题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二、县乡财政困局的成因分析
当前,县乡财政形成的困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上的原因,又有地域上的因素;既有机制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因素;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因素。
总而言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一)从聚财角度上分析,基础薄弱,功能低下
县乡财源基础薄弱,缺乏自我积累、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
是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基础财源不稳。
县乡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且又是粗放型的,缺乏深加工、缺乏经济作物和种植、养殖业;二是主体财源萎缩。
县乡工业经济主要以集体经济为主,规模小、能力差,财政贡献率低,基本上没有稳定的税源;三是后续财源乏力。
原有的工业项目关、停、并、转,且改制后没有几个象样企业,新兴财源又跟不上,加之,政策性因素,如经济结构调整、财政周转金停止投放等,使县乡的造血功能明显弱化。
(二)从用财角度上分析,包揽过多,结构失调
一是供养人口多。
党政机构设置要求上下对口,导致县乡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失控,供给范围过宽。
二是支出口径宽。
近年来,影响财政增支减收的政策层出不穷(如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税费改革等),虽然这些政策的出台大都是支持改革和社会进步所必须的,但确已超出县级财政承受能力,突破了原有财政承担范围。
三是结构不合理。
财政支出安排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理念,一些县的领导不顾财力可能,用大量财政资金,购置超标小汽车、修建楼堂馆所、新建大型广场、出国考察观光等等,这给本就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
(三)从理财角度上分析,观念守旧,方法不新
一是等靠要,依赖思想。
多年来,一些县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等历史原因,一直是靠上级财政补助过日子。
实行分税制以后,使本来就很少的收入又上解一部分,造成缺口更大,等靠要思想更重,
依赖性更强。
二是素质低,内功不好。
一些县乡之所以存在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甚至违法行为,与财政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不无关系,从调研中可以看出,不按规定设置账簿,乱开设银行账户,账账不符,财务管理混乱等,自身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是外行。
三是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预算管理粗放,有的县乡年初预算形同虚设。
公用经费预算缺口严重,执行中追加频繁,,县乡级人大、审计监督受领导左右,不能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了资金短缺与损失浪费并存。
三、县乡财政困局的突破与对策
当前,县乡财政巳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和措施,如省管县、“三补一奖”、转移支付、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等,这些都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县乡问题,关键在县乡,出路在发展,重点在突破。
(一)大力发展经济,壮大县乡财力
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结构,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
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税农业、稳定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其次,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把过去沉睡的投资项目,使之尽快复苏、发展起来,变死为活、变废为宝。
第三,培植新财源。
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并通过多种途径使之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增大零散税源的比重,努力培养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使之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拉动、带动效应;第四,建立健全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努力增加土地收益;
第五,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旅游资源,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渠道。
同时,要尽快研究制定横向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建立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多元化机制。
(二)完善长效体系,调控县乡经济
1、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尽快改变“有税不让收,无税硬要收”的问题,建议改革目前税收计划管理模式,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逐步弱化上级税务部门税收计划的约束作用,使县税务部门能够按当地实际税源进行征收,以达到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