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的宏观量子效应

合集下载

分子磁体中的量子隧穿及宏观量子效应

分子磁体中的量子隧穿及宏观量子效应

磁滞回线量子化台阶可由 2+)# 分子自旋态之 间的热助量子隧穿解释( 2+)# 有极强的单轴各向异 性, 无外场时, 每个 2+)# 分子都有一双重简并基态 ( # : < )$ ) 对应自旋平行和反平行于易轴取向( 两 简并基态被各向异性势垒分离, 是宏观可区分态( 外 加磁场使一态能量升高另一态降低, 低温下弛豫过
#! 分子磁体中的宏观量子效应及实验
图 #! 2+)# 分子团簇的低温磁滞回线 ( "$ 表示外磁场)
! ( "# 磁滞回线量子化台阶 )334 年, " 个实验组分别在高自旋大分子醋酸 锰 ( 简称 2+)# , 分子结构如图 ) 所示) 的低温磁滞回
[ )4 —)3 ] 线上观 测 到 有 规 律 的 量 子 化 台 阶 ( 图# 是 [ )3 ] -56,78 等人的实验结果 ( 在磁场增加方向相等
图 =" 6-7 分子团簇结构示意图 [ 摘自 FFF. GHB. $H& C I)##-(’% C J$K-GI-H, 0111 ]
2880 年, L$BB 等人根据自旋相干态路径积分的 观点指出, 几何位相的存在导致磁体总自旋为半整 数时隧穿劈裂淬灭, 这一现象可用 4H+G-H 简并解
[ 03 ] 释 . 后来 M+H& 在分析隧穿路径位相相干的基础
密顿量描述, 即 + $ , % +-# +# " ) . ,& -/ , (0) 其中各向异性常数均为正值, 且 , % K , & 3 若不存在 量子隧穿, 则磁化矢量沿 / * 取向是两宏观稳定态, 即宏观简并基态, 记为 ’ 〉 , (〉 3 磁化矢量 ( 宏观 量) 的量子隧穿导致两简并宏观态相干关联, 能级 分裂3 结果是 0 ) , # 9 〉 $ ( ’〉. (〉 # ! 0 ) , (#) # E 〉 $ ( ’〉& (〉 # ! 其中偶 态 # 9 〉 能 量 较 低, 是 磁 体 的 基 态, 而奇态 是第一激发态3 # 9 〉 , #E 〉 是宏观量子叠加态, #E 〉 即薛定谔猫态的相干叠加3 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容易 发现, 分子磁体磁化矢量在两易磁化方向 ( 宏观简 ! 3 "# 磁弛豫实验 纳米铁磁颗粒的低温弛豫反常是最早确认的宏 观量子效应实验3 044# 年, 5+*1+*+ 小组研究了铁磁 颗粒 ( 61$3 7 89$3 7 :9# ) ( 平均尺寸为 07,; ) 中的弛豫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指在宏观尺度上,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仍然显著影响系统的行为。

这种效应通常发生在宏观系统的微观结构具有量子特性的情况下,导致了一些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或预测的现象。

以下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一些常见例子:
1.超导电性:在超导体中,电子对以宏观量子态的形式存在,能够在超导态下通过量子隧道效应自由移动,导致超导体的零电阻和磁通量量子化等特性。

2.磁通量量子化:在超导环中,磁通量可以通过量子隧道效应以一定的量子单位进行穿过环的不同区域,导致磁通量量子化现象。

3.磁体磁化:在纳米尺度下,由于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磁体的磁化可能表现出量子隧道磁化的行为,导致磁性的量子涨落和量子隧道磁滞回线等现象。

4.量子点导电性:在量子点等纳米结构中,由于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电子可以通过量子隧道穿越能带禁带,导致量子点的电导率和电子输运性质发生变化。

5.量子热传导:在纳米尺度下,由于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声子的热传导可能表现出量子行为,导致纳米材料的热导率呈现出量子涨落和量子隧道热传导等现象。

这些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使得我们对于宏观系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入,同时也为新型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1.1.1量子尺寸效应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催化和超导性等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1.1。

2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

1.3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

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粒子直径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

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称表面效应[8,9].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

当粒径为5nm 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

庞大的表面原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

就熔点来说,纳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

核磁共振量子力学原理

核磁共振量子力学原理

核磁共振量子力学原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医学、化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量子力学原理是解释核磁共振现象的基础理论,通过量子力学的观点,揭示了核磁共振现象的本质和机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学理论,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核磁共振现象可以解释为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由于其自旋而产生的磁矩在外加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和发射的过程。

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带有1/2的自旋。

自旋可以看作是一个旋转的量子态,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由于带电粒子的旋转会产生磁场,因此原子核也具有磁矩。

不同的原子核由于质子和中子数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自旋和磁矩。

当一个外加静态磁场作用在原子核上时,原子核的磁矩会朝向磁场方向排列,形成一个总磁矩。

这个总磁矩可以用一个经典物理学中的矢量来表示,称为磁化强度。

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原子核的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

接下来,我们考虑外加射频场对原子核的作用。

外加射频场是一个高频交变磁场,其频率与核磁共振频率相同。

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核磁共振频率一致时,它会与原子核的磁矩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能级上存在,而不能连续变化。

当外界射频场的频率与核磁共振频率相同时,它会引起原子核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产生能量的吸收和发射。

具体来说,当外界射频场的频率与核磁共振频率一致时,它会引起原子核自旋状态的翻转。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射频场停止作用时,原子核会自发地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吸收的能量。

核磁共振现象的观测是通过探测原子核吸收和发射的射频信号来实现的。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外界射频场的频率和强度,来研究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

宏观量子效应

宏观量子效应

图1:超导态的磁通冻结
图2:磁通量子化示意图
图3:第二类超导体中电流与磁场的分布
图4:直流约瑟夫逊效应
图5:超导体的量子衍射效应
图6:4He相变图
谢谢观赏!
参考文献:《非线形量子力学理论》,庞小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若把上述装置中的两块金属换成超导体后,当其介质 层厚度减少到30A左右时,由超导电子对的长程相干 效应也会产生隧道效应,称为约瑟夫逊效应。实验得 知,这种效应还在超导体-金属-超导体结、超导体-超 导体结及超导桥等多种形式的超导结上发生,因此它 是一种弱连接的超导体。它既具有大块超导体的一些 性质,如可以负载一定的超导电流,又具有许多大块 超导体没有的特殊性质,即: (1) 当在超导体通一直流电流时,只要此电流小雨 一特定值Ic,结上就不出现电压,Ic约在几十μA到几 十mA之间(图4是Sn-SnO-Sn结在V=0时的支流约瑟 夫逊电流)。
由于两块超导体中的波函数不一样,使这两块超导体 中的超导电子的波函数之间存在一个确定的相位差而 相互关联着,因而超导电子对可在一个方向上发生优 先位移,从而形成了直流约瑟夫逊电流。当在结平面 上加一个磁场时,磁场时相位差产生一个空间梯度, 迫使最大超导电流随磁场产生振荡。若在结上加一个 电压,就会使相位差随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了交流约 瑟夫逊效应。由此看来,在这种宏观量子效应中,波 函数的相位差起了重要的作用。
(B)第二类超导体中的涡旋线结构. 对于金玆伯-朗道参数k>1/√2的第一类超导体 如NbTi合金和Nb3Sn化合物等,当外磁场H大于超 导体的下临界场强Hc1 时,磁场将部分的穿透到体 内。采用毕特图案技术研究得知,这些穿入的磁场 使超导体的一些小区域由超导态变为正常态,这些 正常态的小区域是圆柱形的,并在超导体内有规则 的排列(如图2所示)。我们把一个圆柱形区域叫 做一根涡旋线(或磁力线),它好像是在湍流中形 成的旋涡结构一样。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得,一根涡 旋线具有的磁通量也正好等于一个磁通量子φ0 。在 外场H〉Hc1时,内部涡旋线的稳定分布式一个三 角形的涡旋线格子,其相应的超导电流和磁场分布 示于图3 中。

(完整)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完整)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

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

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类智能型的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偶连容量高,又具有良好的磁导向性、超顺磁性类酶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可以在恒定磁场下聚集和定位、在交变磁场下吸收电磁波产热.基于这些特性,磁性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分离和检测等方面.(一)生物分离生物分离是指利用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和亲和素—生物素等)来实现对靶向性生物目标的快速分离。

传统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沉淀、离心等过程,这些纯化方法的步骤繁杂、费时长、收率低,接触有毒试剂,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磁分离技术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下纳米颗粒被磁化,一旦去掉磁场,它们将立即重新分散于溶液中。

因此,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来控制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细胞分离、蛋白质分离、核酸分离、酶分离等,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高效、可靠地捕获特定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

此外,由于磁性纳米材料兼有纳米、磁学和类酶催化活性等特性,不仅能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与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信号放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常磁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将要研究的生物实体标记于磁性颗粒上;(2)利用磁性液体分离设备将被标记的生物实体分离出来.①细胞分离:细胞分离技术的目的是快速获得所需的目标细胞。

传统的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密度差异进行分离,如采用微滤、超滤和超滤离心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特异性差,而且纯度不高,制备量偏小,影响细胞活性.但是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避免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磁性纳米材料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配体(如抗体、荧光物质和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细胞分离、分类以及对数量和种类的研究。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不溶性载体,在其表面上接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其它配体等活性物,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性结合,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细胞分离。

磁性功能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磁性功能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材料的能级间距是和原子数N成反比的,因此,当 颗粒尺度小到一定的程度,颗粒内含有的原子数N有 限,纳米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 离散,纳米半导体微粒则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
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隙变宽。当这
能隙间距大于材料物性的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 能等等时,就导致纳米粒子特性与宏观材料物性有显
3 表面效应
当粒子尺寸变小时,位于表面的原子 数相对于内部的原子数所占比例变大, 例如对铜而言,100纳米的粒子,比表 面积为6.6m2/g, 而10纳米粒子的比表面 积就为66m2/g, 当粒子小到 1 纳米时, 比表面积就高达 660m2/g。表面能很大, 极大提高了粒子的活性,造成表面原子 输运和构型的变化,也引起原子自旋构 象的变化。 极端情况是碳纳米管,只有表面原子,
热运动能 kT 使体积为V的粒子磁矩Ms越过各向异性为K的 势垒KV的几率为
p=exp (-KV/kT),
即原一致磁化的粒子集合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可衰减到剩 磁为零,其弛豫时间 τ 为
τ =(1/f0) exp (KV/kT), 频率因子f0=109 s-1 。
如果要等一年(107秒)才会衰减为“顺磁”态,那就一定不能 认为这材料是超顺磁性,因此这里有个 τ 的相对标准,譬如可 用τ<10-1秒为超顺磁性的标准。显然 τ 和材料的各向异性K, 温度T,粒子的直径D=V-3都有关。
对固定的材料和粒子尺寸V,要表现为超顺磁性就有个临界 温度 T0, 称其为截止温度。
对固定的温度,如室温,要表现出超顺磁性,粒子就要小于 临界尺寸V0 。
举几个超顺磁性的实际数据:
对 K=107J/m3 而 T=100K 的条件,尺寸6.3nm 的粒子的弛 豫时间 τ=10-1s , 而6.8nm时, τ=101s; 到 7.6nm 时 τ=10+5s(即 一天! ), 可见表现出超顺磁性的尺度范围是很窄的。 室温下呈现出超顺磁性的尺寸是:球形铁12nm,椭球铁 3nm,六角密积钴4nm,面心立方钴14nm。 了解材料的具体数据是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得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1、体积效应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

纳米粒子的以下几个方面效应及其多方面的应用均基于它的体积效应。

例如,纳米粒子的熔点可远低于块状本体,此特性为粉粉冶金工业提供了新工艺;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移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性质,可以改变颗粒尺寸,控制吸收的位移,制造具有一种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屏蔽,隐形飞机等。


2、量子尺寸效应
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接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Kubo采用一电子模型求得金属超微粒子的能级间距为:4Ef/3N。

磁性的经典理论

磁性的经典理论

磁性的经典理论磁性的经典理论在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洛仑兹等前辈科学家探索的基础上,人类大致形成了有关磁的经典理论,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这些理论与我们稍后讨论的思想大相径庭。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有关磁的思想,是对磁性的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会不会变得简单,更符合自然呢?1、磁性从何而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有些物理学家认为,有些物质(如铁)所表现的宏观磁性也来源于电流。

(那时还未发现电子。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来解释物质的磁性。

磁性物质的分子中,存在着回路电流,称为分子电流("安培电流")。

分子电流的磁效应相当于一个小磁针。

当分子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抵消,对外不表现磁性;当分子处于有序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加强,对外表现磁性。

物质磁性决定于物质内的分子电流。

电流是磁现象起源的思想影响至今。

十九世纪上叶,法拉第发现,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磁性,除了极少数像铁那样的强磁性物质外,一般物质的磁化率的绝对值都很小,具体可以为两类。

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负的,称之为抗磁性物质。

这类物质在磁场中获得的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故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减弱的方向,即被磁场排斥。

另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正的,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增强的方向,即被磁场吸引,法拉第称之为顺磁性物质。

像铁那样强的磁性显然是特殊的,应另属一类,后称铁磁性。

在法拉第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物质的磁性就这样分成三大类。

直到1932年,法国科学家尼尔(LouisEugeneFelixNeel,1904~)增加了第四类:反铁磁性。

他提出了一种晶格模型,它由两套格子交错而成,而其磁场以相反方向作用,使可观察到的场互相抵消。

他还证明,这种有序状态在某一温度时会消失(反铁磁性物质磁性特征是磁化率几乎为零。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温度有关,只在某个温度以下才出现),这个温度现在称为尼尔点,与铁磁现象中的居里点相类似。

磁性粒子的时间反演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效应

磁性粒子的时间反演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效应

(1.2.1)
在上述参数当中,D>0,是各向异性常数,B>0,Z 轴为易磁化轴。而 H ' 是
包括各种横向场项的哈密顿量。在理论研究中,往往对其进行简化,比如 Garanin[11]讨论了如下的简化模型:
H = −DSz2 − hSx
(1.2.1)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期望类似于上述的哈密顿存在合适的对称性,从而可以解 释 MQC 的隧穿劈裂淬灭效应。
山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磁性粒子的时间反演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效应 姓名:梁正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理论物理 指导教师:梁九卿
2009-05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对自旋相干态的时间反演和旋转对称性的 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大自旋系统哈密顿量是时间反演或是旋转不变 的,则系统的一个自旋相干态与其对应时间反演态之间的跃迁振幅在 半奇数自旋的情况下为零,从而导致磁性粒子隧穿劈裂的消失。
而在势垒的内部 (0 < x < a) ,薛定谔方程为:
d 2ψ dx2
+
2m (V0 − E )ψ 2
=0
(1.1.4)
结合边界条件和衔接条件(ψ 与ψ ' 在边界处连续),就可以得到透射系数 T 为:
−1
T
=
S
2
=
1 +
E V0
1
1

E V0
sh2κ
a
(1.1.5)
其中κ = 2m (V0 − E ) / 。
颗粒可以有103 到106 个基本自旋作为整体运动。这类问题称为巨自旋。这类具
有宏观性质的量子现象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磁存贮和量子计算机方面, 制造工艺和测量技术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1,2]。

2.4介电限域效应与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4介电限域效应与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电压施加于二超导体电极上时,超导的Cooper电子对可以通过
隧道效应从S1移到S2,或相反,形成振荡电流 ,外加电场可控 制振荡电流的大小。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础,它既限制了 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又限制了颗粒记录密度。 ——磁性颗粒太细时,小于临界尺寸,进入顺磁性。 ——磁性颗粒相距太近时,畴壁处的隧道效应使磁性记录强度 不稳定。
例:介电限域效应对SnO2纳米微粒光学特性的影响
——《物理化学学报》
实验:将SnCl2加入甲苯中,再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
(ST,介电常数为1.2)、唬拍酸一2一己脂磺酸钠(AOT,介电常
数为2.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介电常数为2.01),然后 加水水解,回流并除去HCI,便可制得3种表面包覆活性剂的 SnO2纳米微拉,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2.4 介电限域效应与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介电限域效应
纳米微粒分散在异质中由于界面引起的体系介电增强的现象通 常称为介电限域效应。主要来源于: ——微粒表面和内部局域场的增强。

纳米微粒的介电域对光吸收、光化学、光学非线性等会
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分析纳米材料的光学现象时,既要
考虑量子尺寸效应,又要考虑介电限域有效应。
2h2
随着r的减小,量子限域能的增大超过库仑能的增大而成为主 要项,因而最低激发态能量向高能端移动,能级出现量子化→ 量子尺寸效应→蓝移
1.786 q 2 增大, 减小,E (r )增大 r
蓝移
(2)介电复合材料:半导体纳米颗粒中的激子除了量子尺寸 效应作用以外,还受介电限域效应的作用。 Takagahara采用有效质量近似法,把不同介质中的纳米微粒系统 的能量近似表述为(以有效里德伯能量为单位) (Phys,Rev.B.1993,47:4569)

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研究

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研究

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研究近年来,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设备、能源转换和医疗技术等。

而想要提升磁性材料的性能,必须深入了解其微观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探讨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

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由晶粒和晶界组成。

晶粒是材料中具有一定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合体,晶界则是晶粒之间的界面。

在磁性材料中,晶粒内部通常包含有磁畴,磁畴是磁性材料中磁化强度相对均匀的区域。

磁畴的大小决定了材料的磁畴壁移动能力以及材料的磁滞回线特性。

此外,磁性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也对其微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磁性材料的宏观性能。

磁性材料的宏观性能主要包括磁化强度、磁滞回线特性和磁导率等。

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程度,它与材料中的自发磁化强度有关。

磁滞回线特性描述了材料在磁场变化过程中磁化强度的变化规律,它反映了材料的磁滞现象。

磁导率是描述磁性材料传导磁场的能力,它是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研究表明,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晶粒的尺寸与材料的磁化强度和磁滞回线特性有关。

较小的晶粒尺寸可以提高材料的磁化强度,同时减小磁滞回线的宽度。

其次,晶界的性质对材料的磁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晶界可以作为磁畴壁的束缚中心,从而提高材料的磁畴壁移动能力。

此外,磁性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也会对其宏观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钕铁硼磁体是一种具有较高磁化强度和磁能积的磁性材料。

它的微观结构由钕铁硼晶粒和钕铁硼晶界组成,而钕铁硼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使得它具有出色的磁性能。

此外,铁氧体是一种常见的磁性材料,它的微观结构由铁氧体晶粒和铁氧体晶界组成。

铁氧体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会影响其磁滞回线特性和磁导率等宏观性能。

综上所述,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量子限域效应

量子限域效应

通常纳米微粒在 低温下才容易呈 现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 当微粒尺寸进入纳米领域 时,其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 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单磁畴尺寸等 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某一临界尺寸 ),晶格点阵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 ,微粒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从而 引起物性的发生明显的变化或突变。

能带理论表明,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 般是连续的,这一点只有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 况下才成立。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 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 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 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而使能 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2.2 纳米粉体的物化特性
1.热性能:纳米微粒的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 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
熔点下降
2T T LD
T和L为大块颗粒的熔点和熔化热,为表面张力
蒸汽压上升
P 2 M ln P RTD c
烧结温度: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型,然后在低于 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 射定律)
n2 n 9 cv I I0 4 2 n 2 2 2n 2 R
2 2 2 2 1 2 1
(1 cos2 )
2
I为方向的散射光强度,角称为散射角,为散射光 与入射光方向的夹角,c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为 单个粒子的体积,为入射光波长,n1和n2分别为分散 介质和分散相(粒子)的折射率,R为检测器距样品的 距离
矫顽力: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 通常呈现高的矫顽力HC,如 室温下,铁纳 米微粒的矫顽 力仍保持106, 而常规铁块的 矫顽力通常低 于103。 解释:一致转动模式和球链反转 磁化模式。 当粒子尺寸小到某一尺寸时,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磁性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磁性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磁性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而量子磁性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量子磁性在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量子磁性的基本概念量子磁性主要研究物质中微观粒子的磁性行为和性质。

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熟知的磁性来自于电荷的运动,例如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

而在微观领域中,原子和分子的电子具有自旋这一属性,自旋可以理解为电子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产生的磁矩。

二、量子磁性的原理在量子力学中,自旋被描述为一个量子态,即由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两种状态组成的叠加态。

这两种状态分别用量子力学中的矩阵表示为|↑⟩和|↓⟩。

通过量子力学的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自旋在不同方向上的期望值和测量结果。

自旋可以通过外加磁场来控制。

当施加一个磁场时,自旋会在磁场中产生能级分裂现象,即能量的离散化。

这种能级分裂的效应称为塞曼效应,它与经典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不同。

三、量子磁性的实际应用量子磁性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在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和理解量子磁性行为,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出具有特定磁性性质的新型材料,为信息存储和传输等领域提供基础支撑。

其次,量子磁性也在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诊断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MRI利用物质中核自旋的量子磁性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内部结构信息,无创且精确。

量子磁性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效果,还为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此外,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量子磁性也具有重要价值。

借助量子比特(Qubit)的量子态来进行计算和信息传输,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可以实现超越传统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高速和安全性。

总结: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磁性是研究微观领域物质磁性行为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自旋量子态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应用量子磁性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量子磁性在磁性材料设计、医学诊断以及量子计算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析磁性材料的磁性和磁场效应

分析磁性材料的磁性和磁场效应

分析磁性材料的磁性和磁场效应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的材料,其磁性是由材料中的磁性元素或离子所引起。

磁性材料包括铁、钴、镍等传统磁性材料,同时也包括氧化铁、磁性液体等新型磁性材料,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和磁场效应两个方面对磁性材料进行分析。

一、磁性磁性是磁性材料最基本的性质。

磁性的产生是由材料中的磁矩所引起的。

磁矩是指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的合力,是磁性产生的基础。

磁性材料中的磁矩可以沿着材料内部的任意方向排列,这就导致了磁性材料在不同的磁场中表现出不同的磁性。

在没有磁场作用下,磁性材料中的磁矩随机排列,因此材料中不存在宏观磁矩,材料不具备磁性。

随着外界磁场的作用,磁矩开始向磁场方向排列,当外界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材料中的磁矩可以全部或部分沿磁场方向排列,此时材料表现出宏观磁性。

磁性材料的磁性可以通过磁滞回线、磁化曲线等指标来表征。

二、磁场效应磁场效应是磁性材料在磁场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特殊的物理现象。

磁场效应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等领域。

1. 磁阻效应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材料电阻发生变化的效应。

磁阻效应分为长方形磁阻效应和小角磁阻效应两种。

长方形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材料横截面积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电阻率的值。

这种效应早在19世纪初就被发现,并被应用于磁场计的制作上。

小角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材料电阻值发生变化,并且变化量与磁场的大小有关。

这种效应是由材料中磁矩的排列所引起的,并且变化量较小,需要高精度的检测设备才能测量。

2. 磁电效应磁电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材料产生电压或电流的效应。

磁电效应分为自旋磁电效应和电子磁电效应。

自旋磁电效应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自旋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流或电势差的效应。

这种效应在强磁场下非常明显,并且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磁场测量以及自旋电子学等领域。

电子磁电效应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势差的效应。

量子磁学解析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

量子磁学解析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

量子磁学解析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磁性现象作为物质特性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的关注。

然而,要准确解析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量子磁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成功地揭示了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磁性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引言磁性是物质特性中的一种,常见于铁、镍、钴等金属,以及氧化铁、氧化钴等一系列化合物中。

对于这些材料,磁性是由其中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磁学研究主要关注着磁性材料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然而,随着理论物理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研究磁性现象的微观机制,是揭示材料性质背后的基本原理的关键。

二、量子力学与磁性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它与磁性现象之间的联系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自旋。

自旋是电子的一个内禀属性,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自旋可以取两种值,分别是上自旋和下自旋。

自旋的概念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磁性现象。

在材料中,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材料表现出磁性行为。

多数情况下,这种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

然而,在某些材料中,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在宏观尺度上显示出明显的磁性现象。

三、自旋-轨道耦合自旋-轨道耦合是影响材料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源于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一系列磁性现象。

自旋-轨道耦合的强度取决于具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以氧化铁为例,铁元素的3d轨道和氧元素的2p轨道之间存在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

这种耦合导致了铁磁共振频率的显著下降,使得铁氧化物表现出强烈的磁性行为。

四、量子磁性物理量子磁性物理是一种描述强耦合体系中磁性现象的理论框架。

与传统的微观磁学不同,量子磁性物理密切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磁学的理论,能够很好地描述材料的磁性行为。

量子磁性物理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磁性相变的微观机制。

0102 基本原理 - 宏观磁化量

0102 基本原理 - 宏观磁化量

Nβ Nα
exp(
E) KT
• T=300K,1H核而言,N+1/2/N-1/2=1.000009 • 其他核,比值更小
二、宏观磁化量:热平衡状态
热平衡状态下
• 各个磁性核自旋取向后的磁场叠加 • 与H0方向相同,为宏观磁化量M0
z
x y
Ho
z
Mo
y
x
Ho
三、宏观磁化量的激发跃迁
对体系施加射频υ时
第1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第2讲
核的宏观磁化量
关键知识点
Boltzmann分布
自旋驰豫
• 纵向弛豫 • 横向弛豫
宏观磁化量
一、Boltzmann分布
在无磁场时 • 无自旋取向,杂乱
Boltzmann平衡
• 在磁场中,在一定温度下 • 高、低两能态核的数目会达到一个平衡:
• 在绝对温度0度时,全部核处于低能态
谱线宽度与驰豫时间的关系 • 谱线宽度与驰豫时间成反比 • 谱线宽度取决于T1,T2中的最小者 • 液体样品具有合适的T1,T2时间
1 1 1
T T1 T2
核磁共振
实例分析
谢 谢!
驰豫
•高能态的核 •经辐射途径 •把多余能量给予环境 •其它低能态核的过程 •即由M→M0的过程
自旋-晶格驰豫 (纵向弛豫)
• 核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 体系能量降低 • 速率1/T1 • T1:自旋-晶格驰豫时间
自旋-自旋驰豫(横向弛豫)
• 体系内部、核间的能量平均及消散 • 体系总能量不变 • 速率1/T2 • T2:自旋-自旋时间
• 发生核磁共振
射频υ
• 低能态核吸收能量
• 向高能态跃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