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驴》教案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对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小放驴》这首歌进行教学,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和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这首歌,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目标1.了解《小放驴》这首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3.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欣赏歌曲1.让学生先听一遍《小放驴》这首歌,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再听一遍歌曲,并让他们边听边记录自己在听歌时的想法和感受;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听歌体验,让全班一起讨论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第二步:分析歌曲1.让学生仔细听歌,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结果。
第三步:学唱歌曲1.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让学生分组合作,学唱歌曲,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体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3.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排练歌曲,并选择代表小组进行表演。
第四步:表演歌曲1.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让全班同学进行观看和听评,表明观后感和建议;2.让全班同学一起合唱歌曲,共同体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3.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加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对《小放驴》这首歌的内容、情感和表现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能够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对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进行更加细致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排练和表演,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来源和背景;2.能够正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的含义;3.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带来的情感和氛围;4.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2.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3.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4.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
2. 教学方法1.课前播放有关唐代音乐的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3.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情感表达;4.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5.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1. 教学导入1.课前播放相关的唐代音乐或音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叫好听?”2.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为学生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情感表达。
3. 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1.由老师或同学进行演唱,让学生跟唱歌曲;2.指导学生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传达情感。
4. 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1.为学生播放一些唐代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魅力;2.讲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现在的音乐比较,让学生认识两代音乐的不同。
5. 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1.重复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让学生尝试表达歌曲中的情感;2.让学生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理解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五、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2.学生能够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含义;3.学生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氛围;4.学生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理解河北吹歌的文化内涵。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力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知识。
演示法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
练习法 学生通过模仿、演唱、演奏等方式,练习歌曲《小放驴》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欣赏法 让学生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河北吹歌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1. ◦ ◦ ◦2. ◦ ◦ ◦3. ◦ ◦ 1. ◦ ◦ 2. ◦ ◦ 1. 2. 3.4.5. 1.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小放驴》。
讲授新课介绍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讲解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练习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小放驴》。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小放驴》,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小放驴》,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小放驴音乐课教案及反思
小放驴音乐课教案及反思《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小放驴》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女声合唱《看秧歌》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一)《看秧歌》《看秧歌》是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歌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这首歌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词为第三部分。
第一、三两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
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
这部分合唱基本上采用了主调音乐的手法。
第二部分的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其中,较多地采用了复调的手法。
这样处理的结果,使它与前后两部分既形成对比,又保持统一。
《看秧歌》这首歌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色彩。
其主要表现是:1.歌中有许多方言性的唱词。
如:“老天爷爷不顶对”(即:天气不好的意思);“看红火走一遭,刮风下雨能咋的”。
2.歌中较多地使用了衬词。
3.歌曲使用了五声性调式的七声音阶构成旋律。
(二)《小放驴》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小放驴》,课文讲述了小放驴的有趣故事,通过描绘小放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机智,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韵律感,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放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机智。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学习生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放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机智,引导学生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评价并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放驴聪明才智勇敢机智儿童天真烂漫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答案:略2.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答案:略3. 谈谈你认为小放驴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生字词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小放驴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的故事背景和寓意掌握小放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小放驴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小放驴的故事和相关资料小放驴的绘本或视频资源相关的讨论和表演活动材料教学步骤步骤一:小放驴的故事背景和寓意教师通过讲解小放驴的故事背景和寓意,向学生介绍小放驴的故事起源和寓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放驴的故事背后传达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步骤二:小放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学生学习小放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通过阅读和观看,掌握小放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放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步骤三: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培养活动,通过表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放驴的表演,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角色扮演。
步骤四: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活动,通过讨论和反思,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放驴的故事教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小放驴故事背景和寓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小放驴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观察学生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展示和发展评估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提高和表现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放驴的创作和演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其他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讨论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放驴 音乐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歌《小放驴》的歌曲内容和背景。
2. 能够正确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学生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4. 课堂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欣赏这首歌曲。
2.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主体:1. 学习歌词:a. 将歌词逐句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
b. 分段教唱,先带领学生跟读,再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发音准确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表达。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词。
2. 学习旋律:a. 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旋律哼唱。
b. 逐句分解旋律,带领学生跟读并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音高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旋律。
3. 学习节奏:a.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如拍子、重音等。
b. 使用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c. 强调节奏的稳定性和合作的重要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巩固:1. 小组合作演唱: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主唱、合唱或伴奏。
b. 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唱,其他小组可以合唱或伴奏。
c.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作活动: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小放驴》相关的音乐或舞蹈。
b.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结束:1. 回顾学习成果:a. 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b.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小放驴》的理解和感受。
2. 展示演唱:a. 邀请学生表演他们的演唱或创作作品。
b.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模仿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演唱法: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民间音乐吗?你们喜欢民间音乐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民间音乐歌曲——《小放驴》。
讲授新课 (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2)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4)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
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和民
间音乐,并愿意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辨别管子和唢呐的音色,感受和体验歌曲中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以及河北民间音乐的
地方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黄河地区民歌和民间音乐的喜爱,并愿意了解
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
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老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音乐,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
2.初听乐曲
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哪些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老师:河北吹歌是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它以管子和唢呐为主奏乐器,演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此被称为“吹歌”。
4.复听乐曲
老师:再听一遍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老师:让我们再听一遍音乐,你觉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音乐的知识?。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通过练习、模仿、创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表演、评价、反思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准确把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旋律、节奏等知识。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2. 欣赏法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
播放其他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5.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小放驴这首歌曲,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自己创编的与小放驴相关的节目,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表演能力。
6. 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鼓励学生继续创新和进步。
7.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放驴的来源、发展历程与鉴赏方法。
2.能够领会小放驴音乐的精髓,表现出节奏、旋律、感情等方面的特点。
3.学会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小放驴的鉴赏方法。
2.掌握小放驴的节奏、旋律和感情特点。
3.学会用人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小放驴的鉴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演示法。
2.个别辅导、分组练习、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展示小放驴的群众音乐活动视频,激发学生对小放驴的兴趣。
2.让学生思考小放驴的来源和历史。
第二步:学习小放驴的鉴赏方法1.教师讲解小放驴的鉴赏方法,例如乐曲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
2.让学生观察和听辨小放驴的表演视频,分析乐曲的特点。
第三步:练习用人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1.老师向学生展示节奏图谱和旋律简谱,教导学生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让学生分组练习,个别辅导。
第四步:展示小组成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练习的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学生自行评价其表现,老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家庭作业请学生练习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并制作一份小组表演方案,下次课展示。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放驴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了解很少,对小放驴的鉴赏方法及打击或拍摄技巧缺乏理解。
尤其是在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方面,学生技巧尚不够熟练。
在授课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适时分组,提供了更多的个别辅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还提供了家庭作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后练习效果。
小放驴-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歌《小放驴》的歌词和曲调。
2.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并能正确演唱。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中国的民歌《小放驴》。
《小放驴》歌词
小放驴,细嚼慢咽的吃草,
当铃声响,满山响起回声。
小放驴,细嚼慢咽的吃草,
遇上山丹丹,吓得腿直哆嗦。
小放驴,细嚼慢咽的吃草,
遇上草芊芊,眼巴巴的看几眼。
小放驴,细嚼慢咽的吃草,
瞧见水沟宽,四蹄立在河岸。
小放驴,细嚼慢咽的吃草,
眼看着日头西斜,归家的傍晚。
《小放驴》曲调
请参照教材附件。
三、教学过程
1. 歌曲欣赏
首先请播放《小放驴》的曲调,让学生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歌曲学唱
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挑战《小放驴》歌曲的演唱。
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种子播种式(轮唱)。
老师唱一段,学生跟随唱一段,直至全曲完成。
2.歌曲分段式学唱(老师领唱,教师挖掘学生的主动性)。
逐句唱,逐行唱,整体编曲完成。
3.全歌演唱。
3. 歌曲展示
学生课前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些音乐伴奏,以此展示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突破。
四、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歌《小放驴》,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快乐,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界,提升音乐修养。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放驴》这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3.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4.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3.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
三、教学难点1.把握《小放驴》的节奏和节拍,做到准确;2.学习合唱唱法,处理好声音的协调和平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2.合唱学生准备工具,如声音清晰的麦克风。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小放驴》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2.播放之后,了解学生的听后感受,问一些反映学生的情感、感性认识等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这首歌的文化内涵。
步骤二:乐理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调式和曲式的基本知识;2.分析《小放驴》的调式和曲式特点,理解节奏和节拍。
步骤三:旋律和歌词学习1.设计课件,教唱《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带领学生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步骤四:合唱唱法的学习1.讲解合唱唱法的基本知识;2.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唱法;3.练习合唱唱法,并尝试结合《小放驴》的演唱。
步骤五:评价和练习1.听听录音,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演唱水平;2.进行多次练习,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唱歌水平。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小放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掌握了这首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也学习了基本的合唱唱法和乐理知识,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放驴》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放驴》音乐教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播放器或音乐软件2. 平板电脑或计算机3. 教学投影仪三、教学过程:1. 学生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乐理概念。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音乐,并提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阐述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小放驴》这首音乐,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并表演这首音乐。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听歌学习:教师播放《小放驴》这首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询问他们对歌曲的印象,歌曲中有哪些元素让他们印象深刻。
4. 歌曲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放驴》这首音乐。
可以解释歌曲的音调、节奏、旋律等元素。
同时,也可以教学生使用音乐术语来描述和解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5. 声调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演《小放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声调练习。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音调,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合奏或合唱。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音调。
6. 声音表达:在学生熟悉了歌曲的基本声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音量、节奏、音调等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7. 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模仿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音乐和动作来表达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8. 创作:通过学习《小放驴》这首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这首音乐为基础,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或编写歌词。
学生可以借鉴歌曲中的元素,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小放驴-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放驴》,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了解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3.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合唱,提高学生的声乐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歌曲《小放驴》的学习。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分析。
3.歌曲的演唱和合唱。
三、教学过程
1. 歌曲《小放驴》的学习
1.让学生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的基本曲调。
2.让学生跟着录音带或老师的演唱,熟悉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3.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唱法和音高。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分析
1.让学生观看歌曲MV或演唱视频,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与学生讨论歌曲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培养文化素养。
3.给学生分配角色,让他们模拟歌曲中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3. 歌曲的演唱和合唱
1.给学生分配合唱的角色,分别负责不同的歌词或曲调。
2.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并注重调整唱法和音高,使歌曲更加整齐协调。
3.安排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声乐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个人练唱、合唱表演和情境模拟,记录学生在歌曲学习、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方面的表现和进步,评价学生的成果和表现。
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自我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加强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2.回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思考歌曲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了解其他相似主题的歌曲,拓展音乐和文化视野。
《小放驴》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5单元:《小放驴》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吹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歌曲分析:《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溢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做“学舌”。
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
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
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小放驴音乐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通过合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 向学生介绍《小放驴》这首歌曲,并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 讨论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否听过或唱过这首歌。
2. 歌曲学习:- 教师向学生逐句教唱《小放驴》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歌,并加入简单的手势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3. 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放驴、小主人等。
- 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角色特点,编排简短的小表演。
-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可以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或道具。
4. 合作排练:-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5. 小组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小表演。
-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观看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 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合作和表演中的体验,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唱歌和表演《小放驴》,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似的儿童歌曲,并进行类似的合作表演活动。
3. 探索其他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如音乐游戏、乐器制作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
乐曲小放驴教案
乐曲小放驴教案教案标题:乐曲小放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乐曲小放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乐曲小放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乐曲小放驴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合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乐曲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学生乐器,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乐曲小放驴的图谱或歌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乐曲小放驴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这首乐曲的好奇心。
主体:1. 听音乐:播放乐曲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倾听整首曲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习乐曲:将乐曲小放驴的图谱分发给学生,逐段解释乐曲的节奏和音符,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
3. 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小放驴的一个部分。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协调演奏。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提供反馈。
4. 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负责的部分,全班一起合奏完整的乐曲小放驴。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合奏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小放驴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技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合奏曲目,通过合作演奏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放驴 教案
小放驴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教案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小放驴》,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描写的细节形象地想象故事中的场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能够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正确复述。
2. 描写细节,形象地想象故事中的场景。
3. 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小放驴》的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源。
3. 学生的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驴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驴的了解和想象。
-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驴的印象和经历。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分发课文《小放驴》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
- 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简要讲解。
-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细节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3. 复述与讨论(15分钟)- 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正。
-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场景和事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想象与描写(15分钟)- 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资源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并描写。
- 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等词汇,描述场景中的细节。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分享自己的描写,鼓励合作和互动。
5. 口语表达(15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对话的形式,使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式和表达方式。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音乐教案 小放驴
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歌曲《小放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同时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此外,通过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 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3. 通过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歌曲录音。
3. 课堂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摆手臂、摇头晃脑等,以放松身心。
-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唱歌和跳舞,为引入歌曲做铺垫。
2. 引入歌曲(10分钟):- 播放《小放驴》的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与歌词进行配对。
3. 学习歌曲(15分钟):- 将歌词分段展示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歌词。
- 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分段教唱歌曲,先带领学生跟唱,再逐渐减少指导,让学生独立唱歌。
4. 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作,如拍手、跺脚等,配合歌曲节奏进行演唱和动作表演。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确保演唱和动作的协调一致。
5. 歌曲表演和讨论(10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在课堂展示区域进行歌曲表演。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
6.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编写新的歌词,以展示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际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女声合唱《看秧歌》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5、再听,完整感受,小声哼唱。
四、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五、小结下课。
教后记: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有限度,以及对其他地域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各种存在的差异,在对地方音乐特点的认识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让他们知道在音乐上反映出的地方差异和特点。
六、课后反思: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聆听《看秧歌》
1、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师生讨论: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4、分段欣赏:
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看秧歌》这首歌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色彩。其主要表现是:
1.歌中有许多方言性的唱词。如:“老天爷爷不顶对”(即:天气不好的意思);
“看红火走一遭,刮风下雨能咋的”。
2.歌中较多地使用了衬词。
3.歌曲使用了五声性调式的七声音阶构成旋律。
(二)《小放驴》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教学重点
熟悉女声合唱《看秧歌》和《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
这两首曲子一首是歌曲,一首是器乐曲,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是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分析:
(一)《看秧歌》
《看秧歌》是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歌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这首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两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这部分合唱基本上采用了主调音乐的手法。第二部分的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其中,较多地采用了复调的手法。这样处理的结果,使它与前后两部分既形成对比,又保持统一。
河北吹歌。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鼓吹乐。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
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如:河北省定县子位村的吹歌会。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如:河北唐山的吹歌会。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