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扭转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

d T dx GI p
d t r Gr dx
Tr tr Ip
Tr tr Ip
上式为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 应力的计算公式。
Tr tr Ip
2
b z
t'
dx

c c'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4.1 横截面上的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在小变形条件下,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也 只有切应力。为求得此应力, 需从几何关系、物 理关系和静力关系三个方面着手。 为研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变随点的位臵而 变化的规律, 先观察一个实验。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实验:预先在等截面圆杆的表面画上任意两个相 邻的圆周线和纵向线。在杆的两端施加外 力偶矩Me。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薄壁圆筒扭转时, 横截面上 任一点处的切应力t都是相 等的, 而其方向与圆周相切。 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间 的静力关系为:
n
r0 x
t dA
Me
n
t dA r
A
0
t r0 dA t r0 2 r d T
A
对于薄壁圆筒, r可由平均半径r0代替。
M x 0, T M e 0
T Me
取右侧为研究对象其扭矩与取左侧为研究对象 数值相同但转向相反。
3.2.2 扭矩及扭矩图 扭矩的符号规定如下: 采用右手螺旋法则, 如果 以右手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 则姆指的指向离 开截面时的扭矩为正。
反之, 姆指指向截面时则扭矩为负。
3.2.2 扭矩及扭矩图
M2
M3
M1 n
A
M4
B
C
D
M2
M3
M1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强度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强度

解:
A
TA
Ip
1000 0.015 0.044 (1 0.54 )
63.66MPa32max来自T Wt1000
0.043 (1 0.54 )
84.88MPa
16
min
max
10 20
42.44 MPa
例:一直径为D1的实心轴,另一内外径之 比α=d2/D2=0.8的空心轴,若两轴横截面上 的扭矩相同,且最大剪应力相等。求两轴外直
NA=50 马力,从动轮B、C、D输出功率分 别为 NB=NC=15马力 ,ND=20马力,轴的 转速为n=300转/分。作轴的扭矩图。
解:
mA
7024
NA n
7024 50 300
1170 N m
mB
mC
7024
NB n
7024 15 300
351 N m
mD
7024 NC n
/m
例:实心圆轴受扭,若将轴的直径减小一半
时,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是原来的 8 倍?
圆轴的扭转角是原来的 16 倍?
max
T Wt
T
d3
16
Tl Tl
GIp
d4
G
32
例:图示铸铁圆轴受扭时,在_45_ 螺_旋_ 面上 发生断裂,其破坏是由 最大拉 应力引起的。 在图上画出破坏的截面。
例:内外径分别为20mm和40mm的空心圆截 面轴,受扭矩T=1kN·m作用,计算横截面上A 点的切应力及横截面上的最大和最小切应力。
7024 20 468 N m 300
N A 50 PS N B N C 15 PS N D 20 PS n = 300 rpm
mA 1170 N m mB mC 351 N m mD 468 N m

结构力学第三章-扭转

结构力学第三章-扭转
就可以推算出来。
(推导详见后面章节):
可见,在三个弹性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第三个量
§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
P M 9.55 (KN m) n P M 7.024 (KN m) n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pm) 其中: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pm)
45 max , 45 0
90 0 , 90 max
´
由此可见:圆轴扭转时,在横截 45° 面和纵截面上的切应力为最大值;在 方向角 = 45的斜截面上作用有最 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根据这一结 论,就可解释前述的破坏现象。
1PS=735.5N· m/s ,
1kW=1.36PS
二、扭矩及扭矩图 1 2 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截面法求扭矩
M
x
0
T M 0 T M
3 扭矩的符号规定:
M
M
M
T
x
“T”的转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满足右手螺旋规则为正,
反之为负。
4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 的 ①扭矩变化规律; ②|T|max值及其截面位置 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d G G dx
代入上式得:
d G dx
3. 静力学关系:
dA
T A dA d A G dA dx d 2 G A dA dx
2

O

I p A 2dA

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知识小结:第三章 扭转

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知识小结:第三章 扭转

第三章扭转3–1概述轴: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

如:机器中的传动轴、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扭转:外力的合力为一力偶,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垂直,杆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扭转角(ϕ):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角位移。

剪应变(γ):直角的改变量。

3–2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 扭矩及扭矩图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数与外力偶矩的关系:m)(N 9550⋅=nP m 其中:P —功率,千瓦(kW )n —转速,转/分(rpm ) m)(N 7024⋅=n P m 其中:P —功率,马力(PS )n —转速,转/分(rpm ) m)(N 7121⋅=nP m 其中:P —功率,马力(HP )n —转速,转/分(rpm ) 二、扭矩及扭矩图1、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

2、截面法求扭矩mT m T m x ==-=∑003、扭矩的符号规定:“T ”的转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满足右手螺旋规则为正,反之为负。

4、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的:①扭矩变化规律;②|T |max 值及其截面位置->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3–3薄壁圆筒的扭转一、实验:1.实验前:①绘纵向线,圆周线;②施加一对外力偶m 。

2.实验后:①圆周线不变;②纵向线变成斜直线。

3.结论:①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变,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②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γ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4.ϕ与γ的关系:L R ⋅=ϕγ二、薄壁圆筒剪应力τ大小:tr T 220πτ=三、剪应力互等定理:ττ'=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剪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其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该交线。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作用,这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四、剪切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教材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教材

l
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无正应力
二 圆轴扭转应力
T
l
Mn = T D
平衡方程
Mni Mn
(无穷多阶超静定)
刚性平截面变形规律: 横截面保持平面; 直径保持直线。
变形几何 表面 l R 方程 内部 l
l
物理方程 G
补充方程: G l
平衡方程 Mn dMn dA
A
M n
G
l
A
2dA
G
l
Ip
GMInpl dA
MMnn Ip
极惯性矩Ip:
Ip
2dA
A
实心圆轴:
I
p
D4 32
Mn
空心圆轴:
I
p
32
D4 d 4
D4 32
1 4
d D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Mn Ip
D 2
Mn Wp
Wp
2I p D
Mn
抗扭截面系数Wp
:W p
D3 16
max
M nmax Wp
[ ] d 107mm
二 简单扭转超静定
例 两端固定的阶梯圆截面杆,在 C 处作用一力偶 T,
求固定端的约束力偶.
2GIp A
aa
T GIp C 2a
BA mA
T
B
C
mB
解: 1、解除约束
3、物理方程
平衡方程 mA + mB = T
AC
mAa 2GI p
mAa GI p
具有上述特征的变形称为扭转变形。 扭转角: 扭转时杆件两个横截面相对转动的角度。
工程上,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轴。
3-2 扭转载荷与扭转内力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传动轮的转速n 、功率P 及其上的外力偶矩Me之
间的关系:
Me
=
P ×103 × 60 2πn
=
9.549 ×103
P n
(N • m)
Me2
Me1nMe3Fra bibliotek从动轮
主动轮 从动轮
主动轮上的外力偶矩转向与传动轴的转向相同, 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矩转向与传动轴的转向相反。
12
二、扭矩及扭矩图
圆轴受扭时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称为扭矩, 用符号T表示。
τ dA r0 x
∫ T = τr0 A d A = τr0 A
n δ
A = 2πr0δ
A:平均半径所作圆的面积。
r0

τ
=
T r0 A
=
T
2πr02δ
28
思考:竹竿扭转破坏沿纵向还是沿横向开 裂?纵向截面上是否存在应力?
微体互垂面 上切应力的 关系?
dx
τ1
τ2,
τ1,dy
τ2 dz
x
z
29
二、单元体·切应力互等定理
得 τ′=τ
30
切应力互等定理
y
dz
τ'
dy
z

b
O τ'
dx
d c
τ
该定理表明:在单元体
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剪 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 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 的交线,其方向则共同指向 x 或共同背离该交线。
τ =τ′
τ'
a
d
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 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
τ
而无正应力的状态称为纯
4.78
T 图(kN·m)

第3章 扭转(6page)

第3章 扭转(6page)

二、扭矩图(Torque Diagram) 已知:MA= 1170 N·m
MB
B MB MA
MB
B
MA
MC
I C
MD

AⅢ
D
MB = MC = 351 N·m MD = 468 N·m 作扭矩图 解: 1. Determine torque. T1= - MB = - 351 N· N·m TⅡ =- MB - MC
4
剪切胡克定律
Hooke′s law in shear
剪切胡克定律

τ
τ≤τp :τ = Gγ τ τp
γ
τ
τ
γ
τ
γ
G —切变模量 shear modulus
τ
单位:GPa 钢材 G = 80 GPa
τ
τ的正负?Sign
对截面内部一点产生顺时针向 力矩为正,(左上右下为正) 反之为负。
γ
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2
Practice:Determine the torque of each segment and plot torque diagram for the given external moment of couple
MA=70N·m, MC=130N·m, MB=200N·m.
Solution(1) Section method (2)Draw torque diagram.
Practice
Plot torque diagram.
Solution (1)Torque (2)Diagram
T(x)= - mx Tmax= - mL
§ 3- 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 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第3章扭转总结

材料力学第3章扭转总结

5 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扭转截面系数Wt
πd 4 实心圆截面: I P 32
πd 3 Wt 16
πD4 空心圆截面: I ( 4) 1 P 32
πd 3 Wt ( 4) 1 16
6. 强度条件
max [ ]
对于等直圆轴亦即
Tmax [ ] Wt
7. 刚度条件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圆周扭转时切应力分布特点:
T
max
Tr r Ip
max
d
圆周扭转时切应力分布特点:在横截面的同一半径 r 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r 均相同,其值 与r 成正比,
其方向垂直于半径。
横截面周边上各点处(r r)切应力最大。
即单元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与该两个面的交线 垂直的切应力 和 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个 面的交线——切应力互等定理。
Tmax
180 [ ] GI p
l
Ti li *若为阶梯扭矩、阶梯截面 GI i 1 pi
总结
1 扭转外力特点:
垂直轴线的平面内受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 力偶作用
变形特点: 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围绕其轴线作相对转动
外力矩计算
{M e }Nm
{P}kw 9.55 10 {n} r
3
min
2 扭转时内力:扭矩
扭矩(torque)--其力偶作用面与横截面平行
Me
T(+) T
T(-)
3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3版》第三章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3版》第三章

T
Ip
max
T Wt
Wt I p / R
1 D3
16
空心轴


Wt I p /(D / 2)
实心轴与空心轴 I p 与 Wt 对比
Wt
Ip
/ R 1 D3
16
Wt I p /(D / 2)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扭转强度条件:
1. 等截面圆轴:
max
Tmax
W2.t 阶梯形圆轴:
交线。
纯剪切
三、切应变 剪切胡克定律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单 元体的直角将发生微小的
G
τ
改变,这个改变量
应变。
称为切
G

剪切弹性模量(GN/m2)
当切应力不超过材料 的剪切比例极限时,切应
变与切应力τ成正比,这
个关系称为剪切胡克定律。
各向同性材料, 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 关系:
G E
2(1 )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Pa
21.98MPa
满足强度要求。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一、圆轴扭转的变形
相对扭转角
抗扭刚度
n
Tili
i1 GIPi
二、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
单位长度扭转角
' d T
dx GI p ' T 180
GI p
rad/m ⁰/m
扭转刚度条件
' max
[' ]
[ ' ]许用单位扭转角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扭转受力特点 及变形特点:
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 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 杆件的横截 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材料力学第3章 扭转

材料力学第3章 扭转


ρ2 ⋅ ρdρdθ ∫0
R
π
2
R4 =
π
32
4
D4
4
I 空心圆轴: 空心圆轴: p = (R − r ) =
π
π
32
薄壁杆: 薄壁杆:I p =
π
2
(D + d )(D+ d)(D− d) = D3t 32 4
2 2 3
π
2
(D4 − d4 )
π
W 圆轴: 圆轴: t = R =
π
16
D3
π (D4 − d4 ) = πD3 (1−α4 ) Wt = π (D3 − d3 ) 空心圆轴: 空心圆轴: Wt =16D 16
弹簧丝横截面上的应力(α<5º) 一、 弹簧丝横截面上的应力
F F
内力: 内力: FS=F T=FD/2 = 应力: 应力:
FS
8FD d 8FD τmax = 3 ( +1) ≈ 3 πd 2D πd
FS 4F τ1 = = 2 A πd T 8FD τ 2max = = 3 Wt πd
8FD d 8FD τmax = 3 ( +1) ≈ 3 πd 2D πd
3)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切应力与截面边界相切
b
角点切 角点切应力为零 中点切 中点切应力最大
h
τmax
T τmax = 2 αhb
τ1 =ντmax
τ1
Tl Tl 中: = 其 :t = βhb3 中 I φ= 3 Gβhb GIt
α、β与h/b有关 、 与 有关 当h>>b时, α=β=1/3 时
钻头横截面直径为20mm, , 钻头横截面直径为 在顶部受均匀的阻抗扭矩 (Nm/m)的作用,许用切 的作用, m 的作用 应力[τ]=70MPa,(1)求许可 应力 , 求许可 的m。(2)若G=80GPa,求 。 若 = , 上端对下端的相对扭转角。 上端对下端的相对扭转角。 mmax= [τ]Wt=110Nm

材料力学 第 三 章 扭转

材料力学 第 三 章 扭转
扭转平面假设: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形状 、大小
以及间距不变,半径仍为直线。
定性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
(1)∵ε = 0∴σ = 0
(2)∵ γ ≠ 0∴τ ≠ 0
因为同一圆周上切应变相同,所以同 一圆周上切应力大小相等,并且方向 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切应变的变化规律:
D’
取楔形体
O1O2ABCD 为 研究对象
γ ≈ tgγ = DD' = Rdϕ
dx dx
微段扭转
变形 dϕ
γ ρ ≈ tgγ ρ = dd′ = ρ ⋅ dϕ
dx dx
γ
ρ
=
ρ

dx
dϕ / dx-扭转角变化率
圆轴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变γρ
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成正比。
(二)物理关系:由应变的变化规律→应力的分布规律
弹性范围内 τ max ≤ τ P
τ max
=
T
2π r 2t
=
180 ×103
2π × 0.132× 0.03
= 56.5MPa
(2) 利用精确的扭转理论可求得
τ max
=
π D3
T
(1−α 4 )
16
=
180 ×103
π×
0.293
⎡ ⎢1 −
⎜⎛
230
⎟⎞
4
⎤ ⎥
16 ⎢⎣ ⎝ 290 ⎠ ⎥⎦
= 62.2MPa
思考题
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里层和外层材料的 切变模量分别为G1和G2,且G1=2G2。圆轴尺寸如 图所示。圆轴受扭时,里、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 关于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有图中(A)、(B)、 (C)、(D)所示的四种结论,请判断哪一种是正 确的。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D
d
t
M
M
*
解:轴的扭矩等于轴传递的转矩
轴的内,外径之比
由强度条件
由刚度条件
已知:P=7.5kW, n=100r/min,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40MPa,空心圆轴的内外直径之比 = 0.5。二轴长度相同。
求: 实心轴的直径d1和空心轴的外直径D2;确定二轴的重量之比。
空心轴
d2=0.5D2=23 mm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
确定实心轴与空心轴的重量之比
空心轴
D2=46 mm
*
δ<<R0 ---薄壁圆筒
规定: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的扭矩为正
m
m
薄壁圆筒的扭转
m
T
1
1
扭矩
切应力
对应
扭转
*
§3.3 纯剪切
一、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
扭转实验前
平面假设成立
相邻截面绕轴线作相对转动
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切)应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线相切。
纵线
圆周线
扭转实验后
ρ

O
D
d
ρ

(2)空心圆截面
其中
*
应力公式
1)横截面上任意点:
2)横截面边缘点:
其中:
d/2
ρ
O
T
抗扭截面模量
D/2
O
T
d/2
空心圆
实心圆
扭转
*
例题2 图示空心圆轴外径D=100mm,内径d=80mm,M1=6kN·m,M2=4kN·m,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G=80GPa.

第3章扭转

第3章扭转

TI 350 N m
T(Nm)
B
C
350
TII 700 N m
446

A

TIII 446 N m
D x
700
最大扭矩发生在 CA 段内,且
Tmax 700 N m
§3.3 纯剪切
一、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
(壁厚 t 1 r 10
, r为平均半径)
1、实验:
r
2、变形规律:
T Me
T 称为m-m截面上的扭矩, 是Ⅰ、Ⅱ部分在m-m截面上相互 作用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偶矩。
m


m
m T

m
m T

m
Me
x
Me
T符号规定 : 右手螺旋法则 右手的四指代表扭矩的旋转方向,大拇指代表其矢量方向,若
其矢量方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则扭矩规定为正值,反之为 负值。
+
T
--
作用在该轴的力偶矩为 M e
Pk 1000 M e
为该轴的角速度 (rad s)
2 n
60
Me

Pk
1000 60
2 n
9549 Pk n
(N m)
§3.2 横截面内力计算
Me
一:截面法:
假想地将圆轴沿m-m截面分成
两部分,任取其中一部分,由平衡
条件
Me
T Me 0
T

剪切虎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 切应变成正比关系。
p,
G
G 为剪切弹性模量,与E相似, 表示材料的剪切性能
可以证明三个弹性常数 之间有如下关系。

材料力学课件第3章扭转

材料力学课件第3章扭转
扭转外力及变 形特点:
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 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 杆件的横截 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受扭转变形杆件通常为轴类零件,其横 截面大都是圆形的。所以本章主要介绍圆轴 扭转。
第3章-扭 转
圆轴扭转的内力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1.外力偶矩 直接计算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dx
也发生在垂直于
半径的平面内。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2.物理关系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
G
距圆心为
处的切应力:
G
G
d
dx
垂直于半径
横截面上任意点的切应力 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3.静力学关系
T A dA
T A dA

Wt
Ip R
抗扭截面系数
在圆截面边缘上,有最 大切应力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I

p
Wt
的计算
实心轴
T
Ip
max
T Wt
Wt I p / R 1 D3
16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空心轴


Wt I p /(D / 2)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实心轴与空心轴 I p 与 Wt 对比
m1=1000Nm,m2=600Nm,m3=200Nm,m4=200Nm,G=79GPa,试求:
(1)各段轴内的最大切应力 (2)若将外力偶m1和m2的位置互换一下,问轴的直径可否减小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4.强度条件及应用
B
C

第3章 扭转

第3章 扭转

轴 的 强 度 够
[例 3]
实心圆轴与空心圆轴通过牙嵌离合器相 联。已知轴的转速n=100r/min ,传递的功率 P=7.5kW,许用剪应力[τ]=40MPa,空心圆轴 的内外径之比 α = 0.5。 求:实心轴的直径d1和空心轴的外径D2。
解:离合器受到的扭矩 P 7.5 M T=9549 = 9549 × n 100
N1 A 500 B
N2
N3 C
解:
N m = 7.024 (kN ⋅ m) MT n (kNm) N1 m1 = 7.024 = 7.024(kN ⋅ m) n N2 m2 = 7.024 = 2.81(kN ⋅ m) n N3 m3 = 7.024 = 4.21(kN ⋅ m) n
400 x – 4.21
llB B l l 0 l
llB B
lA lB lB 0 A B B M T ( x) M T ( x) M T ( x) M T ( x) M T ( x) T T T T dx − ∫ dx = ∫ dx + ∫ dx = ∫ T dx ϕ AB = ϕoB − ϕoA = ∫ AB oB oA GI P GI P GI P GI P GI P llA llA 0 0 0 P P P P P 0 0 0
第三章


Torsion
一、轴受外扭矩
P1 A n B
P2
P3 C
与轴传递功率和 转速间的关系。
P [ kw ] M ee = 9549 [N ⋅ m] n [ r / min ]
P[马力] M ee = 7024 [N ⋅ m] n[r / min]
二、截面几何量的计算:Ip和Wp 截面的极惯性矩Ip与扭转截面模量W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扭 转如果一直杆所受的外载是垂直于杆轴线平面内的力偶,或者说外力偶的矢量方向沿杆的轴线,杆即发生扭转变形。

这时将外力偶之矩称为扭力偶矩或扭力矩,将以扭转变形为主要变形的(圆截面)直杆称之为(圆)轴。

工程中最常见的是圆轴,如图3.1所示的汽车转向轴,又如图3.2a 中的传动轴等。

最简单的受扭圆轴的计算简图如图3.2b 反向的扭力矩M 0为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用ϕ表示。

在图3.3中,AB ϕ表示截面B 相对于截面A 的扭转角。

本章主要研究圆轴的扭转问题。

在最后一节里,将对矩形截面杆、薄壁杆的自由扭转及轴的弹塑性扭转作一简单介绍。

3.1 传动轴的动力传递 扭矩在传动轴的扭转计算中,作用在轴上的扭力矩0M 可以通过轴所传递的功率P (kW )及转速n (r/min )进行换算得到。

因为功率是每秒钟内所做的功,有33r/minkW 0N m rad/s 0N m {}{}{}{}10{}2π1060n P M M ω--⋅⋅=⨯=⨯⨯⨯所以,当轴平稳转动时,作用在轴上的扭力矩与传递的功率和转速间的关系为30N m kW 0N m r/minr/min{}1060{}{}95492π{}{}M P M n n ⋅⋅⨯⨯== (3-1)杆件上的扭力矩确定后,可用截面法计算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

图3.4a 所示的为一受扭图3.1图3.2M图3.3第三章 扭 转 35圆轴,欲求横截面m-m 上的内力,用截面法将圆轴沿截面m-m 截开,考虑左段在轴线x 方向的力矩平衡(图3.4b ),得0x M T M ∑=⇒=式中内力偶矩T 是横截面上唯一的内力分量,称为扭矩。

如果取右段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得到同样结果(图3.4c )。

图中的双箭头的指向是扭矩的矢量方向。

关于扭矩T 的符号,以扭矩矢量(按右螺旋定)的指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一致者规定为正,反之为负(图 3.5)。

按此规定无论按右段或左段所求同一截面上的扭矩,其符号是相同的。

例 3.1 图示为一机器的传动轴,其转速n = 700r/min ,主动轮A 的输入功率为400kWA P =,从动轮B 、C 和D 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20kW B C P P ==,120kW D P =。

试计算轴内(数值)最大的扭矩。

解:(1)由式(3-1)计算扭力偶矩40095495457N m700AM=⨯=⋅,1637N m B C M M ==⋅,16095492183N m700D M =⨯=⋅(2)计算各段轴内的扭矩。

分别将轴在截面1-1、2-2和3-3处截开,如图b 、c 和d 所示,设待求扭矩为正,用平衡方程0=∑x M 求出11637N m B T M =-=-⋅,23274N mB C T M M =--=-⋅,32183N m D T M ==⋅负号表示该截面扭矩的实际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

例3.1图第三章 扭 转36 (3)扭矩值随截面位置而变化的曲线称为扭矩图。

仿拉压杆轴力图的画法画出扭矩图(图e )。

可见,最大扭矩max3274N mT=⋅发生在AC 段各横截面上。

讨论:若将主动轮A 与从动轮B 或D 对调,轴的扭矩会有何变化?是否有利?3.2 薄壁圆轴的扭转 切应力互等定理一、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设一薄壁圆轴的壁厚t 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0(/10)r t r ≤,其两端面作用有扭力偶矩0M (图3.6a )。

由截面法可知,圆轴任一横截面n-n 上唯一的内力是扭矩0T M =,由截面上的应力与微面积d A 之乘积的合成等于截面上的扭矩可知,横截面上的应力只能是切应力。

为得到沿横截面圆周上各点处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可预先在圆轴表面画上等间距的圆周线和纵向线,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正方格子。

在圆轴两端施加扭力矩0M 以后,可以发现圆周线保持不变,而纵向线发生倾斜,在小变形时仍保持为直线。

于是可设想,薄壁圆轴扭转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形状、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相邻两横截面只是绕圆轴轴线发生相对转动的角位移ϕ,即相对扭转角。

而圆轴表面上每个格子的直角均改变了相同的角度γ,即矩形格子abdc 变成了平行四边形abd c ''(图3.6b ),这种直角的改变量γ称为切应变。

这个切应变γ 和横截面上的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切应力τ 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只有图b 中右侧面作用有向下的切应力,才能产生图中虚线所示的错动变形。

由于相邻两圆周线间每个格子的直角改变量相等,并根据材料均匀连续的假设,可以推知,沿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与圆周相切,且数值相等。

至于切应力沿壁厚的分布,由于壁厚t 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故可近似地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切应力之值无变化。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薄壁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τ值均相等,其方向与圆周相切。

于是,由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间的静力关系,得d AA r T τ⋅=⎰(a )(b)(a)图3.6第三章 扭 转 37由于τ为常量,且对于薄壁圆轴,r 可用其平均半径0r 代替,而积分0d 2πAA A r t ==⎰为薄壁圆轴横截面面积,将其代入式(a ),并引进200πA r =,从而得2002π2T T r tA tτ==(3-2)由图3.6a 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得薄壁圆轴表面上的切应变γ与相距为l 的两端面间的相对扭转角ϕ之间的关系:r lϕγ=(3-3)式中,r 为薄壁圆轴的外半径。

通过薄壁圆轴的扭转实验可以发现,当扭力偶矩在某一范围内时,相对扭转角ϕ与扭力矩0M (在数值上等于扭矩T )之间成正比,如图3.7a 所示。

利用式(3-2)和(3-3),即得τ与γ间的线性关系(图3.7b )为G τγ= (3-4)上式称为材料的剪切胡克定律,式中的比例常数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其量纲与弹性模量E 的量纲相同,单位为Pa 。

钢材切变模量的值约为80G Pa G =。

应当注意,剪切胡克定律只有在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某一极限值时才是适用的。

该极限值称为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p τ。

即它只在线弹性范围内适用。

二、切应力互等定理若将图3.6b 看成是微立方体,建立坐标系如图3.8所示,其边长分别为d x 、d y 和d z (即厚度t ),微体左、右侧面(轴的横截面)上的切应力τ已由式(3-4)求出,设微体顶面和底面上的切应力为τ',方向如图,则由平衡方程0zM=∑⇒d d d d d d 0x z y y z x ττ'⋅-⋅=得ττ'= (3-5)上式称为切应力互等定理,即在微体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垂直于平面交线的切应力数值相等,方向则均指向或离开该交线。

切应力互等定理虽然是在纯剪切状态下导出的,但具有普遍意义,在平面上同时有正应力的情况下仍然成立。

3.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一、横截面上的应力与薄壁圆轴相仿,也要从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个方面,建立受扭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图3.8第三章 扭 转38 计算公式, (1)几何方面取一半径为R 的圆轴做扭转试验,先在轴表面画上纵向线和圆周线(图3.9a ),然后在轴两端施加一对等值反向的扭力偶矩0M ,可以观察到:各圆周线的尺寸、形状和相邻两圆周线的间距均保持不变;在小变形条件下,各纵向线仍近似地是一条直线,只是倾斜了一个微小的角度(图3.9b )。

由此,可假设圆轴的横截面如同刚性平面一样绕其轴线转动,即圆轴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形状和大小不变,半径仍保持直线,且相邻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

这就是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为求得横截面上的应力,先要分析轴内各点处的变形。

为此,设从轴中截取长为d x 的微段(图3.10a )、并在其中再切取一楔形体(图b )进行几何分析,图中的虚线为变形后的几何构形。

由平面假设可知,变形后截面2-2相对于截面1-1刚性转动了一角度d ϕ,故截面2-2上的两条半径2o c 和2o d 都分别旋转了同一角度d ϕ至2o c '和2o d ',于是,矩形abdc 变成平行四边形abd c ''(图b ),其纵线的斜倾角cac γ'∠=,即为轴表面上任一点a 处的、与横截面垂直的切应变。

同时,在距轴线ρ处、矩形efhg 也变成平行四边形efh g '',且都垂直于横截面,即轴内任一点e 处的、与横截面垂直的切应变为geg ργ'=∠。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求得d tan d g g xegρρρϕγγ'≈==(a )式中d /d x ϕ为单位长度上的扭转角。

在同一截面上,d /d x ϕ为一常量,所以,切应变ργ正比于该点到轴线的距离ρ。

(2)物理方面依剪切胡克定律,在线性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将式(a )代入到式(3-4),(a)图3.9(a)2图3.10第三章 扭 转 39得d d G G xρρϕτγρ== (b )即轴内一点的切应力ρτ与该点到轴心的距离ρ成正比。

由于切应变ργ发生在与半径垂直的平面内,故切应力必在半径平面内,即横截面内,且方向与半径垂直(图3.11a )。

此外,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式(3-5)知,纵、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如图3.11b 所示。

(3)静力学方面式(b )中d /d x ϕ尚未求出,需要进一步考虑静力学关系。

在轴的横截面上取微面积d A ,其上的微内力为d A ρτ(图3.11b )。

所有微内力对轴心力矩的总和,等于该截面上的扭矩T ,即d AA T ρτρ⋅=⎰将式(b )代入上式,并将常量G 、d /d x ϕ提到积分号外,即2pd d d d d d AAA GA GI Txxρϕϕτρρ⋅===⎰⎰(c )式中2p d AI A ρ=⎰,是截面的几何参数,称为截面对形心的极惯性矩(见附录A )。

由上式得 pd d T xG I ϕ=(3-6)代入到式(c ),得切应力的计算公式pT I ρρτ=(3-7)可见切应力的大小与极径ρ成正比,在横截面周边各点处,即R ρ=,切应力达到最大值m ax ppT R T I W τ== (3-8)式中p p I W R=(3-9)p W 称为抗扭截面模量(系数)。

p I 和p W 都是几何量,他们的量纲分别为[长度]4、[长度]3。

τ(a)(b)图3.11第三章 扭 转40 以上由实心圆轴得到的扭转切应力公式对空心圆轴亦适用。

二、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的计算对于直径为D 的实心圆截面,微面积d A 取为距圆心ρ、厚度为d ρ的环形(图3.13a ),有d 2πd A ρρ=,有4223p 0πd 2πd 32D AD I A ρρρ===⎰⎰(3-10)相应的p W 为43p p π/32π216I D D W R D ===(3-11)空心圆截面(图3.12b )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可用相同的方法求得,其结果为4444p πππ(1)323232D dD I α=-=- (3-12)3p 4p π(1)16I D W Rα===- (3-13)式中,/d Dα=,为内径与外径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