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及作品

合集下载

作者简介:鲁迅

作者简介:鲁迅

鲁迅
一、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918年,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三、杰出成就: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一生

鲁迅的一生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 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 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 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 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 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 至 10 岁
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 月25日),生于浙江绍 兴府城内东昌坊口。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 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 之曰“胡羊尾巴”。誉 其小而灵活也。
11 岁 至 20 岁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处读书,一 次,上课之前,有位同学看了寿先生出的考对“独角兽”,便向 周樟寿求对。周樟寿顺口答道:“四眼狗。”谁知上课时,这位 同学真的以“四眼狗”来应老师的对,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寿先 生推了推眼镜,厉声斥道:“独角兽是麒麟,四眼狗是什么?胡 闹!”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应对:“一头蛇”九头鸟”“百足 虫”……总之对得五花八门,寿先生一个也不满意,就叫周樟寿 应对。周樟寿不慌不忙地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作答。 “独”不是数次,但有“单”的意思;“比”不是数词,却有 “双”的内涵。两相对和,天衣无缝。寿先生连连叫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 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 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 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 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 卒,年七十九。1893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秋,介孚 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 者累年。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与社会影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与社会影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与社会影响一、引言1.1鲁迅的生平与成就1.1.1生平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1.2主要成就:以笔名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1.1.3社会影响: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2鲁迅的文学地位1.2.1文学贡献:鲁迅以其锐利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1.2.2国际影响: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2.3学术研究:鲁迅研究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背景1.3.2内容概述:书中详细描述了鲁迅的生活、思想和创作过程。

1.3.3文献价值:作为一手资料,对理解鲁迅及其作品有重要帮助。

二、知识点讲解2.1鲁迅的文学风格2.1.1现实主义:鲁迅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

2.1.2讽刺与批判:通过讽刺和批判,鲁迅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

2.1.3深刻的人文关怀:鲁迅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2.1.4语言艺术:鲁迅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2鲁迅作品的社会影响2.2.1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启发人们思考社会问题,促进思想解放。

2.2.2文化批判:鲁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2.2.3文学影响: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4社会变革: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2.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内容解析2.3.1生活描写:书中详细描绘了鲁迅的日常生活,使读者更加亲近这位文学巨匠。

2.3.2思想解读:通过作者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动机。

2.3.3作品评析:书中对鲁迅的部分作品进行了详细评析,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

2.3.4历史背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书中分析了鲁迅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鲁迅六年级上知识点

鲁迅六年级上知识点

鲁迅六年级上知识点在六年级上,学生将继续学习有关鲁迅先生的知识,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关于鲁迅的重要知识点。

一、鲁迅的生平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界的巨擘。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后在医学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

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社会、人性和现实问题,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矛盾。

二、鲁迅的重要作品1.《呐喊》:该书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发表于1923年。

其中包括了他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鲁迅对封建社会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2.《彷徨》:这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也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作。

这本书描绘了乱世中人们的挣扎和彷徨,反映了鲁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

3.《故事新编》:这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药》和《荐菜》等短篇小说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4.《中国小说史略》:这是鲁迅的一本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通过对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弊端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三、鲁迅的主要思想1.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主张摒弃封建文化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格。

2.关注社会现实:鲁迅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揭示社会现象中的不公和不平等,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3.注重人性探索:鲁迅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了人性的真实面貌。

四、学习鲁迅对我们的意义1.思想启迪: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自己。

2.道德引导:鲁迅的作品揭示了社会中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提醒人们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真善美。

3.文学鉴赏: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学习鲁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

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 鲁迅杂文的文化意蕴: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 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 • 杂文的斗士风格: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 • 鲁迅杂文的文体创造: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 命,由鲁迅所开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 体。;形象性、情感性个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严 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是诗 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 融合和统一。
艺术特点
• 以反逻辑、非现实、 超历史的思维解构 历史和文化,创作 新的历史预言;大 量使用西方现代创 作手法,夸张,变 形,解构;语言的 幽默、精炼与反讽。
四、《朝花夕拾》、《野草》 和杂文
——
《 朝 精花 神夕 的拾 还》 乡
《野草》——自我拯救的心灵 炼狱
五四以后不久,《新青年》的 团体解散了,有的高升,有的 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 一回同一战阵中 的伙伴还是 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 ‘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 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 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 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 《野草》”——(鲁迅:《南 腔北调集· 自选集自序》
鲁迅
一、鲁迅
(一)生平
不同时期的鲁迅
经典论述
•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 伟大的文学家 • 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辗转的人生:故乡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18岁以 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
关于鲁迅
•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 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 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 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 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 ——毛泽东

鲁迅生平事迹

鲁迅生平事迹

鲁迅生平事迹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和反抗精神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代巨匠。

鲁迅坚持写作、反抗与拒绝,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苦难,接触了许多人物,从中汲取了浩瀚的灵感,最终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无数典范。

鲁迅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江苏省嘉兴市,八岁丧父,家境贫困,生活十分艰苦。

他曾就读于毓秀书院和南湖中学,后进入日本名门私立早稻田大学,学习医学,但在学习期间,他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并且经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大师。

1918年,鲁迅写出了《狂人日记》,这篇作品是中国短篇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

《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疯子眼中的疯狂世界,引发了中国文学中的一场癫狂热潮,鲁迅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之后,鲁迅又写出了《阿Q正传》,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这部小说对中国文化、历史和民族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鲁迅的政治立场是左翼的,他坚信社会主义,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如《故乡》和《白光》等。

他公开反对封建主义,对腐败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揭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良心人物,并且也为他后来的生涯奠定了基础。

1927年南方事变后,鲁迅被迫返回中国。

他在上海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抗日周刊的主要编辑之一。

1930年,在上海组织了“十月革命文艺团体”,奔赴全国各地为革命宣传鼓动,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之后,鲁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运动。

1936年,他入驻延安,任中央文化局局长。

在这里,鲁迅致力于文化建设,组织文艺创作和出版发行工作,不断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文艺人才,为新中国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946年,鲁迅逝世,丧失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民族英雄。

但他的精神和思想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他的不屈和反抗依旧激励着新一代人,为我们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打磨。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1人物生平编辑家庭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闲居在家。

后因肺结核而死。

1893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年三十七。

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

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

鲁迅的生平与成就

鲁迅的生平与成就

鲁迅文学风格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以犀利 的笔触揭示社会问题,对中国 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进步。
鲁迅的教育观念
鲁迅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社 会进步的关键,他的教育观念 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积 极影响。
鲁迅的社会贡献
1 鲁迅的文学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
鲁迅的批判精神对中国现代 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 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鲁迅的爱国情怀
1 鲁迅的爱国情操
鲁迅深深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以笔为武器,痛斥封建统治者和 侵略者。
2 鲁迅的反帝思想
鲁迅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丑恶本质,唤起人 们的民族觉醒。
鲁迅的社会活动
2
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旧社会的黑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他还积极参
暗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社会活动,通过文字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 鲁迅的教育思想
鲁迅对教育的关注
鲁迅关注教育问题,他提出了 “读书无用论”,并强调教育 的普及和民主化,为推动中国 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作品传播
1 鲁迅作品的广泛流传
鲁迅的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自问世
鲁迅作品的现代传播
2
以来,就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鲁迅的作品不仅在传统的书籍
3 鲁迅的救国行动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中表达爱国情怀,他还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救国行动中,以实际行动为 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贡献。
鲁迅的现实主义
鲁迅现实主义思想的 来源
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源于他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 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他以 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揭 示社会矛盾,提出改革的呼 声。

(5)鲁迅的小说

(5)鲁迅的小说
鲁迅:“我可以爱”
战斗的最后十年(1927-1936):
• 1927年10月初鲁迅携许广平到了上海。 • 1928年春,鲁迅遭到创造社、太阳社的攻击, 参加革命文学论争。 •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思想上 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 和创作上明显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 叶灵凤 :鲁迅先生,阴阳脸的老 鲁迅《文艺与革命》:我以为 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常从幽暗的酒
伤逝/ 孤独者/ 在酒楼上/ 祝福/ 离婚/ 示众/ 长明灯/ 高老夫子/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弟兄/
(一)《呐喊》《彷徨》的思想意蕴 主题
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批判封建宗法 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的弊害,揭露它的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 吃人本质。 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二、鲁迅的思想人格
(一)思想
1、进化论思想: 人类的进化是一种从出生到壮年,从 壮到老,从老到死的自然发展过程。青年 必定胜过老年,新的必定胜过旧的。人类 的进化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2、“立人”思想: ‚致人性于全‛。想‚立国‛,必 先‚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 ‚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和个 体精神的张扬。他主张‚尊个性而张 精神‛,只有‚个性张,沙聚之邦, 由是转为人国‛。
③没落虚伪的封建伪道学:《肥皂》四铭、 《高老夫子》高干亭(高尔础) ④五四新思想的信奉者、实践者:信仰危机、 孤独、寂寞、颓唐、绝望。探索新旧交替 时代觉醒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和悲剧命运, 深入思索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在酒 楼上》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伤逝》 子君、涓生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1.生平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

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

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

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

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


Hale Waihona Puke 怀鲁迅(郁达夫)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 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 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 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 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 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 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 的寂静。
• 言论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 有的。 •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 其实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 路。 •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的两位妻子
她们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 上。 她们不是传奇,华丽的背后也 苍凉。
• 朱安 鲁迅的第一位妻子,小脚,没读过书的朱安 是旧中国的产物,而鲁迅则是留洋归来的新 文化的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带着负面的情绪 与之相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观点,鲁迅何尝不知,但 是,他毕竟是旧中国淤泥里走出来的,粘在 裤腿上的泥是甩不掉的,母亲的“礼物”又 不得不收,所以这一场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鲁迅作品 • 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 乙己》、《药》、《故乡》、《社戏》等14篇作品;《彷 徨》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 24篇作品。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1.生平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

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

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Biblioteka 我 以 我 血 荐 轩 辕
第 五 部 分

朱安
1906年,25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国,出于 孝顺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 安结婚,虽然在那个婚姻爱情只能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毕竟鲁迅可是去过 日本留学的人,不容小觑,所以朱安虽 然得到鲁迅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他一 生未与朱安同床(据荆有麟回忆,鲁迅 称多年来只有两三次)
好 好 学 习
天 天 向 上
第 三 部 分


鲁迅
中国伟大思想家革命家
第 一 部 分

中文名:鲁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绍兴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呐喊》《彷徨》《狂人日 记》《朝花夕拾》等 外文名:Lution (洋气)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身高:161cm (证明浓缩的都是精华)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原名:周樟寿、周树人
(红花不一定配绿叶)
第 六 部 分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 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 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 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 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 也只能算是“二房”, 真正的“大房”是鲁迅 在浙江老家的女人—— 朱安 但对一个女人来说,得到一个男人真正的爱情比一个虚空的名分要幸福得多, 他们两个的爱情结晶是个可爱的男孩,因为在上海出生而且又是个婴儿,所以 就叫海婴。


第 四 部 分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二 部 分

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 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 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 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闲居在家。后因肺结核而死。鲁 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 力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夜以继日的忘 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 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坚持着写作和翻译文章。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 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三个发展阶段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1881-1917)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37岁之前)包括童少年时期、南京求学时期、留学日本时期、辛亥革命前后。

一、生平1.童少年时期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一个日趋衰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岁到南京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7岁进本宅家塾从叔祖父周兆蓝学《鉴略》,12岁又到另一个族叔周子京的私塾读书,同年进本城私塾“三味书屋”读书,直到16岁。

鲁迅13岁时,祖父因科场作弊案监候7年,家庭由此衰落。

16岁时,其父因患水肿病久治不愈而去世。

2.南京求学时期1898年5月,18岁的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分在管轮班的机关科学习,并正式改名为周树人。

因不满该校的乌烟瘴气而于翌年1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编在矿务班,至1902年1月毕业,在南京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这期间,鲁迅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尾声、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

3.日本留学时期1902年1月,鲁迅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

1902年3月,他被江南督练公所派往日本留学。

同年4月,入东京弘文学院修习日文及普及速成科,课余研究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并开始了译著活动,至1904年4月30日毕业。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6月中止学医后,回到东京与友人许寿裳等提倡文艺运动,并在1908年加入光复会。

4.辛亥革命前后(这里所说的辛亥革命前后,是指鲁迅于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到1918年4月他写出小说《狂人日记》是为止这段时间。

)鲁迅归国后,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同时担任植物学日籍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

鲁迅的生平与作品

鲁迅的生平与作品

鲁迅的生平与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狂人日记》,大胆的揭露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创作分为两期,前期出版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出版了大量的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为学》、《且介亭杂文》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鲁迅全集》。

鲁迅ppt

鲁迅ppt

二、《呐喊》与《彷徨》:
题目的由来: • 《呐喊》(1923年):“不免呐喊几声。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 们不惮于前趋。” • 《彷徨》(1926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1、思想内容:Biblioteka ①抨击了封建主义的罪恶。 • 更多的指向封建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精神的迫 害。 例:《狂人日记》《祝福》 • 封建科举制度吃人。 例:《孔乙己》《白光》“陈士成” • 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一群封建卫道士。 例:《肥皂》“四铭”
②反映了下层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与精神状态。 取材:把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作为主 要描写对象。 例:《阿Q正传》“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 人的魂灵来。” “精神胜利法”:是指人们在遇到失败 或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用自我安慰、自我解 嘲、自我欺骗等手段来换取精神上的胜利, 掩盖实质上的失败。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 把失败反而说成胜利,对失败作出可以使自 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主观唯心主义,自 暴自弃的人生哲学。
篇目导读:《风波》
• 以 张勋复辟为背景,勾画差距了辛亥革 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 • 说明辛亥革命没有给农村带来大的变动, 农民群众的思想仍处于落后、麻木状态。
③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和思想弱点。 例:《在酒楼上》吕纬甫——辛亥革 命以后成了一个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 时代落伍者。 《孤独者》魏连殳——独自咀嚼 孤独和寂寞,在胜利的喧闹声中自我感 受失败悲哀的孤独者。 《伤逝》子君和涓生——冲出牢 笼后但不知新的人生要义的时代彷徨者。
2、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特色:
①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 • 典型化手法:“杂取种种,合成一人” • “画眼睛”的手法:塑造人物时,最好 是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挑选具有 典型性的细节和场面,以十分简练的笔 墨来刻画人物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生平及作品
1.五四运动以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
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他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鲁迅的外祖母
家住农村,他经常随母探省,因而熟悉农村社会。

外国资本
的侵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使农民身受压迫。

不久,周家遭到
变故,鲁迅的祖父科场案件系狱,父亲又长期患病,“从小康
人家而坠入困顿”。

从13岁到17岁这几年,他经常出入于当铺和药店。

在被侮蔑、受歧视的环境里,鲁迅感到社会的冷酷和势利,切身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8年,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进入高潮,鲁迅就在这一年离家到了南京。

进了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随后又转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课余爱读当时翻译过来的科学和文艺书籍,其中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起他很大的兴趣,从这部书里他初步接触了进化论思想。

1902年鲁迅官费留学东渡日本,先进入东京预备学校。

刚满21岁的他便有以身许国的志向,在一首短诗里他抒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襟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后来,他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在仙台二年,有一次,教室里放映纪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据说是为沙皇的军队当侦察员,被日军捉住杀头,周围看热闹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面对惨剧,神情麻木。

鲁迅深受刺激,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从民族革命和人民解放的要求出发,鲁迅认为,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而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于是便决定弃医学文。

1906年,鲁迅回到东京,计划创办文艺杂志。

他多方搜集被压迫民族的作品,注意力侧重于俄国、波兰等国家,受到果戈里、契诃夫、显克微支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竭力推崇拜伦、雪莱、雨果、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和裴多菲等人的同情弱小、抵抗强暴的作品。

终因人力和物力的限制,计划未成,以后他便开始译书,撰文。

1907年起,鲁迅一方面翻译北欧和东欧的现实主义作品,另一方面又在留学生主办的
《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最能代表他当时思想的是《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1926年均编入杂文集《坟》)。

鲁迅于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授课之余开始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出于强烈的反封建的愿望,根据他在故乡绍兴参加宣传活动的生活实感写下文言短篇《怀旧》(收入《集外集拾遗》),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临时政府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在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

从1912年到1917年,他更多的时间在沉思默想,抄写古书,辑录金石碑帖。

这些都成为他以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必要的准备。

2.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鲁迅于1918年就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活动,陆续发表小说、论文和杂感。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刊登于第4卷第5号(1918年5月),这是向封建主义宣战的檄文,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鲁迅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从各个角度向封建传统进攻,大大激励了处身于革命浪潮中的青年,引起社会广泛注意。

此后他陆续写的20来个短篇,1923年和1926年先后编成《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

这些小说,如他自己所说,是从“为人生”出发的,集中描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类人物,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

他还以散文诗《野草》等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心情。

公余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课,编写《中国小说史略》讲稿;先后支持和组织了语丝社和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大量“随感录”和那以后的许多著名杂文,1925—1926年先后编辑为《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鲁迅的这些小说、杂文,极大地深化了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

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广大的作家。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1925年,鲁迅在当时任课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潮中积极声援学生,直接和北洋政府对垒。

次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他又以实际行动参加群众斗争。

“三·一八”后,他受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于同年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在厦门写完了在北京即已动笔的散文集子《朝花夕拾》,编定《汉文学史纲要》前10篇。

不久,应中山大学之聘,于1927年1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

此后,他和党的组织有了更多接触,也有更多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鲁迅思想上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飞跃。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一个组织。

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

“左联”在30年代反文化“围剿”斗争中取得丰硕战果。

这个组织以有鲁迅这样的旗手而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在艰苦环境中树立起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编辑了《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

1930年起,鲁迅写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8本杂感集,一本根据故事和传说写成的《故事新编》,这些作品既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又反映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战士的思想特点。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4.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
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其他:《集外集》(1933年以前未曾编入集中的杂文,新诗和旧体诗)、《集外集拾遗》(作者没有编完,1938年由许广平编定。


5.评价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