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为与地方服务及设施的可达性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评估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对其可达性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1. 可达性评估的概念与意义可达性评估指的是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到达能力和便利程度。

通过衡量不同地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交通时间和出行成本等因素,可以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达性。

2. 可达性评估的方法a) 距离基准法:通过计算不同地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对不同地区的可达性进行比较。

b) 时间基准法:通过考虑交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候车时间和乘车时间等,评估不同地区的可达性。

c) 成本基准法:通过考虑出行成本,包括乘车费用和时间成本等,评估不同地区的可达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评估1. 服务水平评估的概念与意义服务水平评估是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评估不同方面的服务指标,可以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状况和用户满意度,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2. 服务水平评估的指标a) 出行时间可靠性:衡量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时刻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b) 车辆拥挤度:评估轨道交通列车的拥挤程度,以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c) 候车时间:衡量轨道交通站点的候车时间,以确保乘客的等待时间不过长。

d) 车站设施:评估轨道交通车站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包括无障碍设施、出入口通道等。

四、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评估的应用案例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结合可达性和服务水平评估的方法与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a) 通过距离基准法,评估不同地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分析不同地区的可达性水平。

b) 通过时间基准法,考虑不同地区的交通时间,评估不同地区的可达性。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一、引言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公共设施的规划中,可达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是指居民在一定时间和成本范围内到达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

它包括时间可达性、成本可达性和空间可达性三个维度。

时间可达性是指到达公共设施所需的时间,成本可达性是指到达公共设施所需的经济成本,而空间可达性则是指公共设施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三、影响可达性的因素1. 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布局对可达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就能够提高可达性。

相反,如果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公共设施集中在某些区域,就会降低可达性。

2.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公共设施可达性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缩短居民到达公共设施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可达性。

而交通网络的密度、连接性以及交通方式的多样性都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3. 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居民可能无法承担高额的交通成本,从而降低了可达性。

因此,在公共设施规划中,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对可达性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公共设施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匹配,能够将公共设施布局在居民密集的区域,就能够提高可达性。

而如果公共设施与土地利用不匹配,就会导致可达性的降低。

四、可达性分析方法1. 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交通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区域到达公共设施的时间和成本,从而评估可达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差异,并优化公共设施的布局。

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将公共设施的位置与居民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出不同区域与公共设施之间的距离,从而评估可达性。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分析第一章概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是指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内各个区域的连接性和便利性。

它直接反映了城市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

对于个人出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入手,深入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计算方法2.1 字段定义可达性评价中常用的字段包括OD阻力、OD产出、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等。

OD阻力指的是OD之间的距离、时间和费用等交通阻力指标;OD产出则是各OD之间的出行量指标,可以通过大样本调查、运输模型等方法求取;地理信息包括城市道路网、区域划分等;基础设施则指的是公共交通设施和出行设施,如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站点等。

2.2 可达性计算方法常用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计算方法包括步行可达性、公共交通可达性、多式联运可达性等。

步行可达性是指城市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步行时间和步行距离,一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OD产量信息来计算。

公共交通可达性是指城市内各个区域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和费用,一般采用基于GIS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

多式联运可达性是指不同交通方式在空间上的衔接情况,一般采用城市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

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因素3.1 影响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因素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配套和交通专项规划会对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产生影响。

例如,规划中的交通枢纽的合理布局和公共交通线路的完善,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包括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和维护,以及其他的出行设施,这些都是影响公共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城市管理方面则包括城市管理的效率、道路管理的规范和交通安全等方面。

只有城市管理做到位,才能保证交通系统的顺畅和出行的便捷。

3.2 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近性指标,包括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公交车站覆盖率等,反映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交通与可达性改善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交通与可达性改善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交通与可达性改善城市规划中的公共交通与可达性改善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可达性的改善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与可达性改善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公共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车辆数量激增,如果所有人都选择私家车出行,必然造成交通拥堵。

而公共交通可以多人共享一辆车,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

其次,公共交通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私家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公共交通作为一种集中运输方式,可以减少车辆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公共交通还能减少城市噪音污染,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

二、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性公共交通可达性指的是城市不同区域的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程度。

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可以解决城市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居民如果没有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会造成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大居民的出行压力。

其次,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加强各个区域的联系,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可以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三、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的策略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以下是几个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的策略:1.规划合理的站点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线路,确保站点布局均匀,方便市民出行。

不仅要考虑人口密度和交通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和扩张的需求。

2.提高交通设施的连通性: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设施,确保各个交通线路之间的衔接。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城市交通规划方案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一、可达性的分析可达性是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提高可达性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减少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要提高可达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交通网络的密度交通网络的密度是衡量城市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能够连接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市民出行。

在规划交通网络时,应该考虑到主干道和支线道路的布局,合理规划交通枢纽,确保交通网络的连贯性和畅通性。

1.2 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在规划公共交通时,应该考虑到线路的覆盖范围,确保公交车站的分布均匀,方便市民出行。

1.3 步行和骑行的便利程度步行和骑行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良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可以改善城市的可达性,减少短途出行的车辆拥堵。

在规划交通时,应该考虑到步行和骑行道路的设置,提供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通道,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二、便捷性的分析便捷性是指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和便利程度。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提高便捷性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要提高便捷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影响城市交通便捷性的重要因素。

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等,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规划交通设施时,应该考虑到道路的宽度、信号灯的设置等,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2.2 交通信息的透明度交通信息的透明度是提高城市交通便捷性的关键。

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可以帮助市民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避开拥堵区域,减少出行时间。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和智慧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可达性分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工具之一。

这种分析方法以“到达目的地的易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流量、出行需求等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来评估人们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

本文将从可达性分析的相关概念入手,逐步阐述其思路、应用场景、技术方法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一、概述1.1 可达性的定义“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描述个体或群体到达某一地点的容易程度,通常描述为在规定时间、成本、负担条件下到达目的地的人数比率。

该概念强调的是到达目的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困难程度,不同于传统的距离和时间模型,更符合实际出行情景。

1.2 可达性分析的内涵可达性分析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领域中,对城市或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方式所连接的目的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一些有关空间组织、交通流动和出行需求方面的有益信息。

具体而言,可达性分析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人口在哪里,他们能抵达哪些地点?(2)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能走到哪些地方?(3)某一目的地周围有哪些设施能够满足居民需求?(4)新建或改造特定交通设施后,对目的地的到达率将有何变化?(5)应该如何规划和设计路网、城市中心区等地形容貌,以优化可达性?总之,可达性分析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城市交通系统优化技术的一种协同运用方式,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可靠的交通出行模型,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思路与方法2.1 可达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可达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道路网络结构进行模拟计算,评估出每个位置的交通指数,然后根据实际出行条件,排除掉不能到达的地方,最终得出人们到达目的地的机会时间。

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构建交通网络模型:通过GIS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采集和处理城市交通相关数据(如道路信息、出租车GPS轨迹、公交线路等),将其结合起来,建立一张完整的交通网络图。

(2)计算网络距离:将连通性较差的路径进行筛选,选取最优路径(如最短路径、最快路径等),计算不同出行方式下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

城市居民出行规划中的可达性研究

城市居民出行规划中的可达性研究

城市居民出行规划中的可达性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增加。

如何规划城市交通,提高居民的出行可达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出行需求分析以及可达性评价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出行规划中的可达性研究。

一、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设施建设方案。

一个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

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确定交通网络的布局,合理规划道路、公交线路、地铁线路等。

其次,要根据人口分布和产业结构分析出行需求的特点,确定交通设施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最后,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确保交通规划与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相一致。

二、出行需求分析出行需求分析是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居民的出行特点和需求,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出行需求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等。

首先,出行目的是指居民出行的目的和目的地。

通过调查分析居民的出行目的,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差异,为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其次,出行时间是指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

通过分析居民的出行时间特点,可以合理安排交通设施的运营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最后,出行方式是指居民选择的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通过了解居民的出行方式,可以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三、可达性评价可达性评价是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进行评估,了解居民在不同区域的出行便利程度。

可达性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时间可达性、空间可达性等。

首先,时间可达性是指居民在不同区域的出行时间。

通过评估不同区域的交通状况和交通设施的分布,可以了解居民在不同区域的出行时间差异,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其次,空间可达性是指居民在不同区域的出行距离。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可达性评估与改善措施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可达性评估与改善措施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可达性评估与改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疏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使用、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并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可达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可达性评估可达性评估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性和便捷性进行评估,以确定交通网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达性评估方法:1. 出行时间评估:通过分析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需要的时间,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快捷性。

这个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交通瓶颈和拥堵点,从而合理规划交通路线。

2. 交通网络评估:通过对交通网络的覆盖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便利程度。

这包括公交线路覆盖率、地铁网络的完善程度等,从而可以找到交通薄弱环节并进行优化。

3. 设施可达性评估:通过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与周边设施(如商业区、医院、学校等)之间的距离和便捷程度,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

这个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哪些区域增设交通站点,以提高周边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二、改善措施根据可达性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1. 扩大交通网络:增加公交线路,完善地铁网络,拓展交通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覆盖率和到达率。

可以考虑引入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如有轨电车、电动公交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2. 优化交通规划:根据可达性评估结果,调整交通路线布局,合理规划交通枢纽,缓解交通瓶颈。

同时,优化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效率。

3.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公交站点建设,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利的服务设施。

加大对公交司机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4.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支付方式:推广和普及电子支付方式,如二维码支付、移动支付等,方便乘客出行支付。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可达性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评估城市的交通网络对居民的可达性程度,为规划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一、可达性的概念和意义可达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内,到达所需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可达性是衡量交通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行选择和出行效率。

一个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城市,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出行时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达性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交通网络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可达性分析,规划者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交通服务水平,确定交通设施的优化方向,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可达性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1. 出行时间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时间,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

可以使用交通模型和交通流数据,计算出行时间,并绘制出行时间等值线图,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差异。

2. 距离分析法:通过计算不同区域到交通设施的距离,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计算不同区域到最近交通设施的距离,并绘制距离等值线图,揭示不同区域的可达性格局。

3. 网络分析法:通过构建交通网络模型,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

可以使用网络分析工具,计算不同区域到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和通达性,从而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水平。

以上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可达性评估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交通设施的容量和服务水平,出行成本和便利性等。

三、可达性分析的应用可达性分析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与提升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与提升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与提升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日益重要。

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出发,探讨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提升可达性的策略。

一、可达性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可达性指的是居民到达各类设施和服务的便利程度。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则是指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要评价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可以采用三个主要的分析方法。

首先是巴菲指数(Buffers),该方法基于居民生活范围内的服务设施的密度来计算可达性。

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内公共设施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得出不同区块的可达性水平。

其次是异质规势场(Heterogeneous Potential Field)模型,该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出发地点到目的地的时间和成本,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可达性的规势场。

通过分析规势场的梯度和强度,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

最后是多目标网络分析(Multi-Objective Network Analysis),该方法将可达性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并通过寻找最优路径和路径选择权重来评估不同路径的可达性。

二、影响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因素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如果公共交通线路覆盖面积广、密度高,那么相对来说可达性会更好。

其次是公共交通的运行频率和可靠性。

如果公共交通工具的发车频率高、运行可靠,那么乘客们到达目的地的等待时间会减少,可达性也会相应提升。

另外,公共交通的票价、舒适度和安全性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较低的票价、良好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进而提高可达性水平。

此外,城市的规划布局和交通设施的分布也会对可达性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交通设施集中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和主要交通干道上,那么辖区内的可达性会相对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课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可以提供快速可靠的出行方式,并且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于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可达性的概念和意义可达性是指一定范围内某一地点对外界的开放程度,也就是说,可达性反映了一个地点与其他地点之间的交通连接程度。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可达性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不同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并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可达性分析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其中最常用的是交通网络分析。

交通网络分析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计算不同地点与交通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路径,进而评估不同地点的可达性水平。

同时,还可以结合人口、就业和服务设施等数据,综合考虑交通需求,提供全面的可达性分析结果。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的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包括轨道线路的布局和分布、站点的位置和密度等。

其次是车辆的频次和运营时间,决定了乘客出行的便利程度。

再次,乘客的出行距离和时间成本也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长途出行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轨道交通。

此外,站点周边的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如公交站、停车场和自行车租赁点等,也会对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产生积极影响。

4.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指标包括交通服务范围、直达车站的比例、交通出行时间、换乘便利程度、交通支持设施等。

这些指标可以量化交通可达性的不同方面,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分析和改善城市交通布局。

5.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对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轨道交通可达性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人口和企业进入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交通规划的可达性评价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可达性评价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可达性评价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同时减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方法——可达性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局限性。

一、什么是可达性评价方法可达性评价方法是一种衡量城市交通规划效果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结构和居民出行的需求,评估居民到达各类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等)的便利程度。

可达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居民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距离和成本等因素,来评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这样一来,城市交通规划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交通网络的布局和服务设施的分布,以提高可达性,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二、可达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可达性评价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规划者评估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居民出行情况,可以比较不同方案对居民出行便利性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规划方案。

其次,可达性评价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现有交通系统的状况和改进空间。

通过测量现有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水平,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可达性评价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新建交通设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

例如,对于一座新建的地铁线路,可以通过评估其对周边居民的可达性改善程度,来评估其建设的合理性和效果。

三、可达性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虽然可达性评价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可达性评价方法往往只考虑了居民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距离等因素,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

例如,居民对于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求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这些因素在传统的可达性评价方法中往往被忽略。

其次,可达性评价方法往往只考虑了居民到达单个目的地的情况,而忽略了多目的地之间的关联性。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一、概述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是指城市内公共交通系统对各个地区的服务能力,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交通系统对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为城市规划及公共交通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二、影响因素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设施布局交通设施的布局对公共交通可达性影响较大。

交通设施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会导致公共交通无法准确覆盖所有区域。

2、交通线路设置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置和覆盖情况,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线路的完整性、起终点的位置、经过的区域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3、公共交通班次及运营时间公共交通班次的多寡和运营时间的长短,也都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影响出行者能否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4、交通模式结构城市内的交通模式结构也会影响可达性。

如果私家车的使用比例过高,公共交通的需求量就会相应下降。

5、交通设施质量最后,交通设施的质量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包括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三、测量方法测量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主要有两种方法:定量测量和主观评价。

1、定量测量方法定量测量方法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采用网络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交通服务支配面积、居民服务范围、交通服务等级、有效交通距离等指标来评估可达性。

2、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审和官方统计数据等手段来得出对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

虽然主观评价比较主观,但它能通过问卷或评审的方式纳入公众的意见,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优化提供参考。

四、实例分析以上是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测量的基本内容,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具体展示如何测量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

以北京为例,首先,根据公共交通的实际线路和服务频率,确定研究区域内所有的公共交通站点。

然后,计算每个站点的权值,将权值分配到市区内的所有区块上,以反映公共交通站点对各个区块服务的程度。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空间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可达性分析作为一种评价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方法,正逐渐受到重视。

一、可达性的定义和意义可达性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点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城市的可达性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成本将会降低,交通效率会提高。

因此,进行可达性分析有助于评估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可达性评价的指标在可达性评价中,常用指标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时间和交通成本。

1. 交通方式: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可达性有直接影响。

城市规划中应该鼓励发展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铁和公交车,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

2.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覆盖范围决定了城市内不同地点之间的连通程度。

发展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提高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建设道路、轨道交通以及自行车等多种交通网络。

3. 交通时间:交通时间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人们通勤、购物、娱乐等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可达性越高。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各项服务设施,使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

4. 交通成本:除了交通时间外,交通成本也是评价可达性的重要指标。

高昂的交通费用会限制人们的出行选择,降低可达性。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通过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成本来提高可达性。

三、可达性分析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可达性分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1. 住宅规划在住宅规划中,可达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合适的用地,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

通过评估周边的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商业中心,可以提供更好的住房选择,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2. 商业规划商业区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可达性因素。

通过评估周边的交通网络,确定商业中心所在地的交通便利性,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是评估城市交通系统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和成本内到达某一地点的便利程度。

它是交通系统对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度量,也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可达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选择、交通效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达性的影响因素1. 交通网络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切相关。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以及交通节点的合理设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

2. 交通运营效率: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营效率包括车辆的频次、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等。

高效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提升可达性水平。

3. 地理环境因素:城市的地理环境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例如,地形起伏、水系交通等都会对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运营产生一定的制约。

同时,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结构等也会影响到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4.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对可达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收入水平、就业分布、人口流动等都会影响到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以及出行行为。

三、可达性分析方法1. 换乘分析:换乘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常见的出行方式。

通过分析换乘的便利程度、换乘时间以及换乘站点的布局等因素,可以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水平。

换乘分析可以通过调查问卷、GPS数据以及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

2. 覆盖范围分析:覆盖范围分析是评估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范围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以及线路密度,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可达性水平。

覆盖范围分析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结合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

交通研究中可达性概念与计算方法梳理

交通研究中可达性概念与计算方法梳理

交通研究中可达性概念与计算方法梳理摘要:可达性广泛应用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地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然而可达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定义的侧重方向不同,度量方法和指标也存在差异。

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对可达性的概念进行讨论,将可达性划分为土地利用、交通、时间限制和个人四个因素,并对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可达性;可达性指标;交通规划11.关于可达性概念的讨论可达性的概念长久以来都是研究讨论的重点。

在国内,可达性的概念最早多用于交通规划领域,因此对其概念的解释与应用大部分是从交通运输的可达性展开的,多用于反映各个地点之间客货运输的便捷程度,强调交通出行的成本[1][2][3]。

在Hansen(1959)[4]关于可达性的开创性文章中,对可达性的定义为产生交互机会的潜力(the potential of opportunities for interaction)。

详细来说就是位置1到位置2某项活动的可达性(例如工作岗位),其取值与位置2的活动规模(如工作岗位数量)呈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

可达性概念混乱的一个原因是Accessibility一词的多义性。

在英文语境中,Accessibility不仅仅表示可以到达某地的通达程度,更多的可以表示可获得性,如获得某种服务、得到某种工作、可以到某所学校上学等均可以表示为Accessibility。

因此在城市规划或地理学研究领域,可达性(Accessibility)的关注点始终是城市中某地的某人获得某种机会的难易程度,如果用于表示某个个体在周边某个范围内获得某个岗位的难易程度,就包含了可达性中的出行、用地、时间、机会和个人因素,成为一个结构完整的可达性概念;如果这种机会表示为从某地出发到达另外一个地点的难易程度,便退化为我们常说的交通可达性。

此外,由于Accessibility中文翻译采用的“可达性”一词自身隐含了交通上可达性的概念,因此国内可达性的概念十分模糊,在可达性计算时由于无法准确辨析研究问题与对应的可达性概念,造成计量方法的误用。

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

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

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城市规划中,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是两个关键概念。

可达性是指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种服务设施和资源的能力,而交通连通性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程度。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它们。

二、可达性的重要性可达性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个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城市,居民可以更便捷地到达各种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可达性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提高可达性,使城市更加便利和宜居。

三、交通连通性的重要性交通连通性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良好交通连通性的城市,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的出行,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

交通连通性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如何提高交通连通性,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可达性与交通连通性的方法1. 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为了提高可达性和交通连通性,城市规划师应该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

这包括建设道路、铁路、公交系统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出行方式。

此外,还应该注重发展新兴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道、步行街等,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提倡绿色出行。

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城市布局时,应该注重提高可达性和交通连通性。

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各种服务设施和资源,使其更加分散和均衡分布,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

同时,还可以规划建设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域,集中各种服务设施和商业活动,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3.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为了提高可达性和交通连通性,城市规划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出行行为分析研究

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出行行为分析研究

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出行行为分析研究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出行行为是现代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城市交通可达性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以及公共交通设施对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需求的满足程度。

而出行行为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不同的出行目的而进行的出行活动。

影响城市交通可达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区域的交通网络布局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分布等。

而影响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因素则主要包括个人出行目的、个人经济条件、出行工具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通过对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出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和优化,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城市交通可达性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城市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城市交通可达性比较高的地区,居民出行的时间、花费和距离等都会更为便利。

因此,城市交通可达性越高,居民出行的频率也会越高,出行目的也会更加多样化。

此外,城市交通可达性还可以影响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

例如,在城市交通可达性比较高的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体更容易选择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如自驾或乘坐网约车,而经济水平相对不太宽裕的群体则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等出行模式。

因此,通过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促进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探究城市交通设施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是影响城市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但是,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而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率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交通拥堵、路线不方便等。

其次,尽管公共交通设施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但是它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经济条件的限制,某些城市居民可能会选择更便宜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或步行。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交通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可达性分析进行讨论,并针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达性是指居民在单位时间内到达所需地点的便利程度。

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好坏,可以通过其可达性指标来评估。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道路网络的完善程度、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和频率等。

当这些因素得到合理规划和设计时,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在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要优化可达性,首先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道路密度和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提高可达性至关重要。

主干道和次要道路的设置应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区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应合理规划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布置,以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环境。

其次,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可达性的重要手段。

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对于居民的出行选择和出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应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并增加站点和换乘节点的设置。

此外,可以引入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如无人驾驶电动车辆,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再次,提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和频率是促进城市可达性的重要手段。

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受道路状况、交通信号灯等因素影响,必须在设计和规划中予以合理考虑。

通过建立高效的交通信号系统、提供交通管制和预警机制,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

此外,增加交通工具的运行频率,可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针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可达性分析应有所区别。

对于新兴城市而言,可达性分析应重点关注未来发展需求。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交通需求的影响,提前规划并建设交通设施。

此外,新兴城市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交通可达性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可达性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可达性分析与优化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交通如同城市的血脉,其可达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交通可达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便捷程度。

这不仅包括物理上的距离和时间,还涉及到交通方式的选择、出行成本以及舒适度等多个方面。

交通可达性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城市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运输原材料和产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便捷的交通有助于人员的流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对于居民而言,交通可达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减少通勤时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休息和娱乐。

这不仅能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此外,方便的交通能够让居民更轻松地享受城市的各种公共服务和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存在着诸多问题。

交通拥堵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在高峰时段,道路上车辆排起长龙,行进缓慢,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能源,还增加了环境污染。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公交线路覆盖不足,地铁站点分布不合理,导致居民出行不便。

另外,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比如公交与地铁的换乘距离过长,换乘设施简陋,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

要对城市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交通网络的布局。

包括道路的密度、等级结构以及道路之间的连接性。

一个合理的交通网络应该是主次分明、四通八达的,能够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其次是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和比例。

公交、地铁、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应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善的出行体系。

再者是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如公交的准点率、地铁的运行速度、道路的平整度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出行者的特征和需求,包括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可达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行为与地方服务及设施的可达性一 引言就减少交通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土地利用规划措施的重要性所展开的争论(见纽曼与肯沃西,1989年;戈登等人,1991年;纽曼和肯沃西,1992年),显示出市内交通行为及其决定因素的特征的大量不确定性,也突显出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经验研究的相对缺乏。

本章将评估可达性对城内交通行为的重要性,并关注地方设施和服务的可达性。

在已签发《规划政策指导13:交通》(环境与交通部,1994年)中已经赋予这个问题以重要地位,该文件将住宅和服务供给整合在一起,作为降低交通需要和鼓励环境适宜性的交通方式发展的途径之一。

可达性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可能对到达各项设施的随意性交通行为(非工作的)有重要影响。

在对有关这一主题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后,本章将报告基于埃文新城开发的一些经验研究成果。

二 可达性对城内交通的重要性(一)调查陈述作为对降低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的一部分,有关地方设施和服务的讨论突出了交通行为在两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是交通方式。

人们通常鼓励徒步或骑自行车,而不是驾驶小汽车,因为前者比后者更能有效利用能源(Banister,1992年;Banister等人,1994年)。

其次交通距离,当然特别是小汽车的交通距离,尽管大部分的行程都消耗不了太多的燃料(Banister,1994年),但在短途交通中,即使汽车引擎没有非常有效地工作,交通距离的缩短也还是有助于节约能源。

关于可达性在影响交通行为的这些方面中的重要作用,文献资料有哪些评述呢?有关可达性对城内随意性的交通的影响,似乎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它们实际上反映了对紧缩城市的讨论。

首先,一些评论者将思考的重点放在可达性的重要性问题上。

例如,在对一系列研究的回顾中,汉森(Hanson)和施瓦布(Schwab,1987年)谈到了“个人住所与潜在的可达场所的分布状况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交通规划的“一般智慧”。

评论者们指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服务、学校和购物场所的可达性在平稳下降(Elkin等,1991年)。

来自国家交通调查(交通部,199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与驾驶小汽车的交通的数量及距离的增长是相联系的。

其他研究在强调步行购物的重要性的同时又指出,对于居住在新建的外围住宅区的居民来说,商店的可达性相对较低(Guy & Wrigley,1987年)。

就可达性在非工作意图的交通行为中的重要性而言,也许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希尔曼等人的研究(Hillman等,1976年)。

他们对当地的很多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在英国东南部远离大都市地区的许多调查区中有小孩的年轻妇女的交通行为。

他们发现,虽然选择使用小汽车会降低步行的可能性,但设施的地方供给(以步行十分钟计算)与步行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地方供给也会使提高设施的使用频率。

这就意味着(尽管该研究没有进行直接的计算),由于设施就在本地范围之内,年轻妇女将会选择步行。

这也表明在随意性交通(如非工作交通)的总的区域范围内,这些妇女或多或少还有选择自由。

一些设施(如邮局和药店),无论它们设在哪儿都总有人光顾;而另外一些设施(如运动场、公园和自动洗衣店),只有在本地提供的情况下才会被更加频繁地使用。

所以,可达性对交通模式、交通距离以及不同设施的使用频率有不同的影响。

另一些评论者对可达性的重要性持怀疑态度。

例如,布雷赫尼(1992年)就对满足所有家庭的日常需要的“设施”这一概念提出质疑。

他认为这一概念忽视了日益增长的专门物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尤其是休闲设施,地方是不可能提供这些设施的。

此外,他也指出了家庭和家庭结构的日益多样化,以及“消费”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增加。

交通行为中的“选择自由”这一概念引出了有关地方设施和服务的可达性的重要意义的问题。

阿德勒和本一埃科娃(Ben-Akiva,1979年)强调说,家庭积累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将通过远离住所的活动和服务的交通得到满足。

某些交通可以推迟,还结合其他的活动进行。

然而,有些交通则是必须的,非但不能推迟,而且也不太可能是单一目的的交通。

有人认为,在一次交通中结合多种目的,可能对那些居住在设施不便地区的家庭来说更重要,因为这能使他们减少总的交通时间,并因此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方设施的提供只是对个人家庭以及那些负责家庭的各种交通活动并安排交通行程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就地方可达性的重要意义所进行的经验研究似乎也隐含着更加矛盾的结论。

汉森和施瓦布(1987年)使用来自瑞典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个人的交通特征和可达性之间虽然存在某些关联,但并不像文献当中预期的那样强,而个人和家庭的特征更重要。

交通行为和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

这种角色分工取决于性别和职业地位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Hanson & Hanson,1981年;Pas,1984年)。

是否拥有小汽车也是解释各种不同的交通行为的因素。

抛开这些普遍的结论不说,汉森和施瓦布(1987年)发现,有很多机会接近自己家的人,徒步交通或骑自行车的比例较高。

而且,与希尔曼等人(1976年)的研究结果相反,汉森和施瓦布发现这并不妨碍非职业妇女使用小汽车。

哈德(1992年)在加利福尼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地方可达性高的地区徒步交通较多,但是在减少交通方面,这些研究结果都是模棱两可的。

为英国政府所做的有关可达性对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影响的研究(Tarry,1992年;ECOTEC,1992年)也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

它关注“中心”而非“设施”(而且集中于购物中心),它罗列了研究地区之间在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上存在的许多差异,却发现:“令人惊奇的是,距离似乎不是解释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由于所牵涉到的因素的数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所以,难以清楚地分辨它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的影响。

”(ECOTEC,1992年)。

来自汉森和施瓦布(Sehwab)(1987年)的有关可达性对交通距离的影响的证据表明,可达性和随意(非工作)交通的总体数量之间是弱相关的关系,但和购物及与个人商务相关的交通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这一结论适用于所有人群,他们进一步揭示出:以自家为出发点的可达性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此类交通的距离越短。

(二)结论从对这些文献的回顾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认识到设施的使用带有随意性。

如果某一特定设施(如邮局),不论它位于住户的什么位置都总是能得到家庭中某些人的光顾,那么,这类设施正是倡导提供地方设施的人应该特别关注的。

必需的交通在将来还有距离缩短的可能,因而,可以鼓励人们步行。

而且,如果这些交通很频繁,那么它对总交通量的潜在影响可能是值得考虑的。

第二,在对这样的地区进行研究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为了满足家庭的各种需要,人们不一定会把本地设施纳入交通名单之列,即使纳入了,它可能也只是一次结合了多种目的的长途交通的一部分,因而也许是会驾驶小汽车的。

第三,必须承认个人在家里所承担的不同角色的重要性,而且在任何研究中都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

下面部分描述了作者所做经验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三 研究方法本章的数据来自于一项在阿文进行对新建的大规模住宅开发项目的设施规划及实施情况的研究。

选择了5个地方设施提供水平不同的开发项目进行详尽的研究(见图1)。

这些项目包括城市地区的大规模扩建(布雷德利斯托北部、布雷德利斯托南部以及维尔)、布里斯托尔和金斯伍德的城市边缘区(隆威尔格林)的填充式开发项目以及距巴斯几英里处的许多村庄的扩张。

选择这些基本上同期开发的新开发场址的好处在于,居住在那里的人具有相似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年轻的业主-房客),当然,尽管如此,个人与家庭之间还是存在差异。

图1:5个个案研究开发的位置(一)地方设施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对每个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进行调查。

该调查涉及到19类设施,使用的是希尔曼等人,(1973年;1976年)以及希尔曼和惠利(1983年)编订的表格。

调查表明,在不同开发地区,同类设施的可获得性水平不同,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同类设施的可达性水平也就不同。

某些设施的地方可获得性会对交通方式和交通距离产生最大的潜在影响,为了把焦点集中在这些设施上,我们从中选择了较小的7类设施进行详细调查。

之所以选择这些设施是因为,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这些设施的使用随意性更小,而且它们可能会被频繁使用。

这7类设施是:开阔空间、食品商店、报刊经销机构、邮局、小学、酒吧、超级市场和初中。

事实上,从下面将要描述的交通行为调查来看,对使用模式的一些初步分析表明,它们是被频繁使用的。

(二)交通行为有关居民的交通行为、个人以及家庭特征的数据是通过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的。

邮寄地址是从每个开发小区的选民名册中选出的。

个人问卷主要是了解,在搬迁到此处后,居民最后一次到达表中所列的任一设施时所使用的交通情况。

这样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家庭成员收集到甚至很少发生的交通行程的具体情况。

问卷详细询问了受访设施、访问时间、交通起始位置(家里或工作地)、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的原因、交通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可替代性交通方式的可获得程度。

向每个地址发送两份个人问卷,对于那些由两个以上成员构成的家庭,我们附信要求生日与收信最接近的那两个人完成问卷。

5岁及5岁以上的儿童也包括在被调查者之列,并且要求成人代替每个儿童完成问卷。

家庭问卷也附在信封内,它询问了有关家庭构成、私家车拥有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问题。

问卷回收率是地址数的25%。

在回答中对表现出年老居民的忽视,代表儿童回答的尤其少,这表明将儿童交通行为包括在内的问卷要求没有引起注意。

答卷从每个家庭收回后,将受访设施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来,并注上家庭地址和受访设施的位置作为一个坐标参照点,以便计算交通的距离。

为便于研究,将一次交通定义为从住址出发并造访了一次问卷中所列的设施的交通。

除单一目的的交通外,还包括到达设施后又返回家的交通,当然还有更复杂的交通,如在一个或多个设施处停留的交通,或在上班途中造访某个设施的交通。

但是,此处所描述的结果不包括起始点在工作场所的交通所造访的设施,因为本研究的兴趣在于家庭周边的设施提供的影响与作用。

四 研究结果(一)交通方式有趣的是,在分析中所涉及到变量要么是二元的要么就是可以按照二元的方式进行处理的。

逻辑回归用于分析存在一个二元因变量时的情形——在本例中,步行的对立面就是其他任何方式的交通。

它计算出一个从最优的“观察”到“预期”模式都与因变量相匹配的等式,并测量每个独立变量在解释因变量中的统计显著性。

本研究的零假设是,所用的交通方式(指到达某个特定设施的方式)和地方供给、私家车的拥有情况、家庭中的儿童、交通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职业地位中的任何一个变量都不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