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估算方程的解,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3.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法: 指导法学法: 小组研讨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车70km/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 ,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各个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尝试列出算式.教师总结:由于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则可计算出卡车行驶的时间:()76070170=-÷⨯(h ),则A ,B 两地的路程:420607=⨯(km )上述计算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不是特别明显,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更加直接的求解方法呢?问题2:如果设A 、B 两地的路程是x km ,你能分别列出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吗?从两车的时间相差1 h ,你能列出关于x 的方程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确定各个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师生合作探究:我们可知两车的时间相等关系:卡车行驶时间-客车行驶时间=1h 教师总结:本题主要数量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 可列出方程:17060=-x x ① 问题3: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能否利用路程相等列出方程?教师总结:客车行驶路程=卡车行驶路程可以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则卡车行驶时间为(x +1)h , 则()16070+=x x .也可以设卡车行驶的时间为x h ,则客车行驶的时间为(x -1)h.则()x x 60170=-.以上的利用列方程的解题过程告诉我们: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二、范例学习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h ,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学生多少个?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师生合作探究:(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是什么关系?(2)规定时间=已使用时间+月数 每月再使用时间(3)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教师总结:(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244=x .(2)设x 个月后这台计算机使用时间达到2450 h 。

《从算式到方程(二)》PPT课件

《从算式到方程(二)》PPT课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形名称
具体的做法
去分母
乘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依据是等式性质二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依据是去括号法则和乘法分配律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 边.“过桥变号”,依据是等式性质一
合并同类项 将未知数的系数相加,常数项项加。 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2、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 性质二,去分母时不能 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3、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 步分开写,不要跳步, 防止忘记变号。
解下列方程:
(1)
X-1 2
=
4x+2 5
-2(x-1)
(2)
x6 x5 x4 x3
76 54
(3)
5x+1
4
-
2x-1 4
=2
(4)
Y+4 3
-Y+5=
Y+3 3
-
Y-2 2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第三课时
情境引入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 纸莎 草文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 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书中记载了许多 与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 知数的问题: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
y y2 1 36
解 去分母,得 2y -( y- 2) = 6
去括号,得 2y-y+2=6
移项,得
2y-y=6-2
合并同类项,得
y=4
解方程:
(1)
3x+1 2
-2=
3x-2 10
2x+3 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内容包括等式的性质以及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内容解析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说明解法的合理性.本章不涉及方程的同解原理,而以等式的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依据.本节课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利用它们讨论一些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作准备.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初步理解其中的化归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3)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2.目标解析(1)使学生知道等式是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理解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乘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一些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使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等式的两条性质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3)使学生在运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的过程中,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形式,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等式的两条性质,借助天平从直观的角度认识,既给出了文字形式的表达,又用式子形式加以描述,这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学生能体会到它们的合理性.把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结合起来,利用等式的性质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怎样运用等式性质把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运用等式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问题1: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2)指出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①3+x=5;②3x+2y=7;③2+3=3+2;④a+b=b+a(a、b已知);⑤5x+7= x–5.(3)上面的式子有哪些共同特点?(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 = 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问题2:用估算的方法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进行估算,寻求正确的答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评价激励.对于(2),学生适当思考后,教师引入新课:用估算的方法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估算出第(1)题的解;(2)学生能否意识到估算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比较困难的,体会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设计意图】第(1)题是为了复习巩固估算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第(2)题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估算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比较困难的,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引出新课.问题3: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什么叫做等式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以下例子:m+n=n+m,x+2x=3x,3×3+1=5×2,3x+1=5y.学生观察以上例子,感知等式.教师指出:像以上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通常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并指出等式的左边和右边.教师请学生自己举出等式的例子,并指出等式的左边和右边.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举出等式的实际例子;(2)学生能否理解等式的概念并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设计意图】等式的概念虽然比较简单,但它是学习等式性质的基础.等式的性质要在等式的两边同时进行某种相同的运算,因此必须让学生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问题4:探究、归纳等式的性质1(借助图1).图1师生活动:教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叙述发现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物体,则等式成立可以看作是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追问1:等式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你能用文字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师生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归纳等式的性质1.追问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呢?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归纳:如果a=b,那么a±c=b±c,并请学生用具体的数字等式验证这条性质.问题5:探究、归纳等式的性质2(借助图2).图 2师生活动:教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师生一起归纳等式的性质2并用式子表示.学生用具体的数字等式验证这条性质.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进行同一种运算;(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理解由天平向等式过渡的合理性;(2)学生能否观察、探究、归纳出等式的两条性质;(3)学生能否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的两条性质.【设计意图】借助天平演示,探究等式的性质,可以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直观理解;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形式描述等式的两条性质,让学生一方面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另一方面体会如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抽象概括地表示它们,用具体的数字等式验证等式的两条性质,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性质的合理性.(三)针对训练1.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从等式 x -5= y -5 得到等式 x = y ?(2)怎样从等式 3+x =1 得到等式 x =-2?(3)怎样从等式 4x =12 得到等式 x =3?(4)怎样从等式100100a b =得到等式a =b ? 参考答案:(1)依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加5;(2)依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减3;(3)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4或同乘14; (4)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1100或同乘100. 2. 已知x =y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有( C ). ①x -3=y -3; ②3x =3y ; ③-2x =-2y ; ④1y x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 已知mx =my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 x =yB. a +mx =a +myC. mx -y =my -yD. amx =amy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学生展示思路,教师点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学生能否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方程变形;(3)学生是否认真思考、积极交流、勇于展示.【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等式的两条性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四)典例分析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 +7=26;(2)-5x =20;(3)1543x --=.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7,x +7-7= 26-7于是x =19.(2)解: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5x ÷(-5)= 20 ÷(-5)化简,得x =-4.(3)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 155453x --+=+ 化简,得193x -= 方程两边同时乘-3,得 x =-27.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第(1)小题,教师板书过程,后两个小题,学生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并展示思路,教师讲评.教师指出:解以x 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x =a (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3)学生是否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6: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学生检验x=-27是不是方程1543x--=的解.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掌握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2)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具体方法,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问题7:用等式的性质对这个等式3a+b-2=7a+b-2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两边加2,得3a+b=7a+b.两边减b,得3a=7a.两边除以a,得3=7.请同学们检查变形过程,找出错误来.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一组交流,学生展示思路,教师点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学生是否注意到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为0”的条件.【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注意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为0”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五)当堂巩固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等式都是方程B. 方程都是等式C. 不是方程的就不是等式D. 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2. 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A)A. 由3x-1= 2x+1得3x-2x =1+1B. 由5+1= 6得5= 6+1C. 由2(x+1) = 2y+1得x +1= y +1D. 由2a + 3b = c-6 得2a = c-18b3.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B)A. 若ac = bc,则a = bB. 若a bc c=,则a = bC. 若a2 = b2,则a = bD. 若163x-=,则x =-24. 填空:(1)将等式x-3=5的两边都_____得到x =8 ,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_;(2)将等式112x=-的两边都乘以___或除以___得到x =-2,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3)将等式x + y =0的两边都_____得到x = -y,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_;(4)将等式xy =1的两边都______得到1yx=,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_.答案:(1)加3;1;(2)2;12;2;(3)减y;1;(4)除以x;2.5.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6= 17 ;(2)-3x = 15;(3)2x-1= -3 ;(4)1123x-+=-.解:(1)两边同时减去6,得x=11. (2)两边同时除以-3,得x=-5. (3)两边同时加上1,得2x=-2. 两边同时除以2,得x=-1.(4)两边同时加上-1,得13 3x-=-两边同时乘以-3,得x=9.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互查.同时四名学生板演,学生展示思路,教师点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学生能否顺利地运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3)学生是否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能力提升1. 已知2a-3=2b+1,试用等式的性质判断a和b的大小.答案:a>b2. 已知关于x的方程17642mx+=和方程3x-10 =5的解相同,求m的值.解:方程3x-10 =5的解为x =5,将其代入方程17642mx+=,得到57642m+=,解得m =2.(七)感受中考1.(2022•青海)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A.若a bc c=,则a=b B.若ac=bc,则a=bC.若a2=b2,则a=b D.若163x-=,则x=-2【解答】解:A、若a bc c=,则a=b,故A符合题意;B、若ac=bc(c≠0),则a=b,故B不符合题意;C、若a2=b2,则a=±b,故C不符合题意;D、163x-=,则x=-18,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滨州)在物理学中,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的电阻R之间有以下关系:UIR=,去分母得IR=U,那么其变形的依据是()A.等式的性质1B.等式的性质2C.分式的基本性质D.不等式的性质2【解答】解:将等式UIR=,去分母得IR=U,实质上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R,用到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故选:B.3.(4分)(2021•安徽7/23)设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4155b a 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c B.c>b>a C.a-b=4(b-c) D.a-c=5(a-b)【解答】解:∵4155b ac =+,∴5b=4a+c,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a,得到5(b-a)=c-a,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1,则5(a-b)=a-c.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等式有哪两条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2)如何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举出一个例子,并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九)布置作业1. P83:习题3.1:第4题.2. P84:习题3.1:第8、9题.。

《3.1 从算式到方程》课件(两课时)

《3.1 从算式到方程》课件(两课时)

(一次)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
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2x 1 ;
(√2)2m 15 3 ;
(√3)3x 5 5x 4 ;(4)x2 2x 6 0 ;
(5) 3x 1.8 3y ; (6)3a 9 15 ;
例3 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 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 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 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 87元.求卖出铅笔的支数.
解:设卖出铅笔x支,则卖出圆珠笔(60-x)支. 等量关系:x支铅笔的售价+(6 怎样从等式 3+x=1 得到等式 x =-2?
依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减3.
(3) 怎样从等式 4x=12 得到等式 x =3?
(4)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4或同乘
怎样从等式
a 100
b 100
得到等式
a
=
b?
1 4
.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1010 或同乘100.
例2 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观察天平有什么特性?
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天平仍然平衡
合作探究
天平两边同时
加入 拿去
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等式两边同时
加上 减去
相同的数
(或式子) 等式仍然成立
换言之,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 (或减) 同一个数 (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

3.1 从算式到方程第 2课时教课目标:1、认识等式的两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育学生观察、解析、概括及逻辑思想能力。

3、浸透“化归”的思想。

教课重难点:要点:等式的性质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问题: 我们用估量的方法, 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你能用这类方法求出以下方程解吗?( 1) 3x-5=22 ;( 2) 0.28-0.13y=0.27y+1二、讲解新课1、观察天平实验,探究等式的性质 1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虑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按课本图 3.1- 2 的方法演示实验。

学生回答:假如在均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那么天平还保持均衡。

问题 2:你自己能进行两次不一样物体的天平实验吗? (学生回答省略)教师:等式就像天平,它与上边的事实拥有相同的性质。

比方“ 8= 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 8+6”;两边都减去1,就有“ 8- 1= 8- 1”。

2、总结等式性质1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表达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 ,结果仍相等。

问题 2: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如何用式子来表示这个性质?假如 a=b ,那么 a ± c=b ±c 。

3、探究、总结等式性质 2问题:看课本图 3.1- 3,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得出规律: 把均衡的天平的两边的重量, 同时变成本来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天平还保持均衡。

概括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假如假如a=b ,那么 ac=bc ;假如 a=b ( c ≠ 0),那么 ab c=c三、牢固知识 讲解例 2 课本练习四、总结本节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的思想是类比思想与转变思想。

注意等式性质 1,必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才能保证等式成立。

从算式到方程(2)

从算式到方程(2)
问题1:
蓝鲸说:
我们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的体重是124吨。 大象说:
你的体重比我的体重的25倍少1吨。求大象的体重?
算式解法:
方程解法:
分析:蓝鲸的体重比大象体重的25倍少1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4+1)÷25=5 (吨)
蓝鲸的体重=大象体重的25倍-1
设大象的体重为x吨,则 25x-1=124
“算术”博弈“方程” :
列方程
小结: 实际问题
0.52x-(1-0.52)x=80
设未知数
找等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
想一想,议一议
25x-1=124 x+1=2x-2
1550+150x=2600 0.52x-0.48x=80
这些方程之间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2: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 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 请问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
算式解法: 3个老头4个梨。
方程解法:
分析: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
一人1个+1个=一人2个-2。
设有x个老头,则 x+1=2x-2
“算术”博弈“方程” :
“算术模型”表现为“轻巧”,它步 骤少,但难想、难列式、难以理解、难 以交流,是少数人的“游戏”。
小试身手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1+3x
(3)y²=4+y
(4)x+y=5
(5) 3m+2=1–m
1
(7) x
1
0
(6)3x+y=3x-5

《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教案doc初中数学

《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教案doc初中数学

《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教案doc初中数学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2)体验对方程解的估算,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3)渗透对应思想.重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难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2.例、习题的意图本节课重点是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通过实际咨询题中对所列方程解的估算,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以及由于估算遇到了困难,产生寻求方程解法的需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例1是通过实际咨询题列出方程,依照〔1〕题未知数x的取值范畴以及方程解的概念逐一代入方程来寻求方程的解,使学生亲躯体验什么是方程的解,也为例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做好铺垫.对第〔2〕、〔3〕题再采纳〔1〕题方法寻求方程的解已不容易,这又为后边学习解方程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储备.例2是依照方程的解的意义,使学生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一点应切实使学生把握.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难点是方程解的意义和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例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估算方程解的过程中,明白得方程解的意义,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抓住关键字〝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要分不运算方程的左右两边,假设其值相等,那么那个未知数是方程的解,假设不相等,那么不是方程的解.二、新课引入复习: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练习:当12y=-,0y=,5y=时,求式子31y-的值.答案:25-,1-,14.通过练习2强调求式子的值的一样步骤,其中易错易混的地点,如代入的值是负数,应加上括号,数与数相乘时应复原乘号,运算关系不能混淆等.三、例题讲解例1 教材P69 中例1分析:三个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分不是:〔1〕运算机已使用的时刻+连续使用的时刻=规定的检修时刻.〔2〕2〔长+宽〕=周长.〔3〕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咨询题:列方程是解决咨询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所列的方程我们能够得出未知数的值,你能估算方程17001502450x +=中的x 的值吗?分析:方程中等号左边有未知数x ,估算的x 值代入方程应使等号左边1700150x +的值等于等号右边的值2450,如此的x 值才适合方程. 由于x 表示月份,是正整数,不妨让1x =,2x =,……分不代入方程算一算.由运算结果能够看到,每一个x 的承诺值都使代数式1700150x +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从表中发觉:当5x =时,1700150x +的值是2450,也确实是,当5x =时,方程中等号的左边: 1700150170015052450x +=+⨯=. 等号的右边:2450. 由此得到方程的左边=右边,就讲5x =叫做方程17001502450x +=的解,也确实是方程17001502450x +=中,未知数x 的值为5. 因此,方程的解确实是5x =.教材P71中的小云朵,能够多项选择几个情形来讲明,以加强对方程解中意义的明白得.从表中你还能发觉哪个方程的解?〔引导学生得出〕如方程17001501850x +=的解是1x =;方程17001502600x +=的解是6x =等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解的概念.方程解的意义: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材P71的摸索:你能估算方程()2 1.524x x +=和方程()0.5210.5280x x --=的解吗?通过估算这两个方程的解,你有什么方法?由于这两个方程估算其解有一定的困难,数不整齐,或方程比较复杂,显现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得出: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十分必要.如何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呢?例2〔补充题〕 检验以下各数是不是方程3210x x +=-的解:〔1〕2x =;〔2〕3x =-.分析:要检验某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依照方程解的意义,应把那个数分不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解:〔1〕把2x =分不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3×2+2=8,右边=10-2=8.∵ 左边=右边,∴2x =是方程3210x x +=-的解;〔2〕把3x =-分不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3×〔-3〕+2=-7,右边=10-〔-3〕=13.∵ 左边≠右边,∴3x =-不是方程3210x x +=-的解.注意:强调检验的格式,分方程中等号的左边和右边,假设把3x =-代入方程,不能左边和右边同时代入,写成()()332103-+=--,92103-+=+, 注意提醒学生在代入和运算中易显现的错误.713-≠.四、随堂练习1. 〔补充题〕选择题: 以下方程的解为13x =的是〔 〕. A .621x -+= B .343x -+= C .211233x x +=- D .11232x += 2.〔补充题〕检验以下各数是不是方程()326x x -+=的解: 〔1〕3x =;〔2〕6x =-.答案:1. B 2.〔1〕3x =不是方程的解;〔2〕6x =-是方程的解.五、课后练习1.〔补充题〕选择题:〔1〕以下方程中,以1为解的方程是〔 〕A . 11x -=B . 2143y y -=-C . ()314x --=D . 524t t -=- 〔2〕下面有〔 〕个方程的解为3x =-.①30x -=;②39x =-;③()2551x x -=-;④41x -=A . 1B . 2C . 3D . 42.〔补充题〕检验以下各小题括号里的数是不是它前面的方程的解:〔1〕329x x -=+ 〔2x =,2x =-〕〔2〕121146x x +--= 〔7x =-,1x =-〕 答案:1.〔1〕B ;〔2〕B . 2〔1〕2x =-是方程的解;〔2〕7x =-是方程的解.3.教材P71 练习1、2、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概念.2.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教学重点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方程的解及解方程.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2)分析题意,找相等关系.(3)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方程知识,为本节课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作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思考】观察上节课例1中所列出的3个方程4x=24,1 700+150x=2 450,0.52x-(1-0.52)x=80,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教师提示:方程的突出特点是含有未知数,我们要注意观察未知数的特征.学生回答:(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特征吗?观察等号两边是什么式子?学生回答:整式.教师总结:第(3)条特征是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新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意:概念中的“元”是指方程中的未知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方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二、典例精讲【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1153x x+=;(2)3x-4y=12;(3)-5x2+x=3;(4)32x=.【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提问,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教师给予帮助.【答案】解:(1)是;(2)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不是一元一次方程;(3)未知数x的最高次数是2,不是一元一次方程;(4)等式的左边不是整式,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归纳】判断一个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时,必须满足:(1)是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4)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5)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设计意图】通过例题1的练习与讲解,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三、探究学习【问题1】方程4x=24中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分析】因为4×6=24,所以当x=6时,方程4x=24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结论:x=6叫做方程4x=24的解.【问题2】方程1 700+150x=2 450中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分析】当x=1时,1 700+150x=1 700+150×1=1 850;当x=2时,1 700+150x=1 700+150×2=2 000;当x=3时,1 700+150x=1 700+150×3=2 150;当x=4时,1 700+150x=1 700+150×4=2 300;当x=5时,1 700+150x=1 700+150×5=2 450.所以当x=5时,方程1 700+150x=2 450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结论:x=5叫做方程1 700+150x=2 450的解.【新知】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或几个)数值,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思考】x=1 000和x=2 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分析】当x=1 000时,左边=0.52×1 000-(1-0.52)×1 000=40,右边=80,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1 000不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当x=2 000时,左边=0.52×2 000-(1-0.52)×2 000=80,右边=80,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2 000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归纳】如何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1)将已知数值分别代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2)若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这个值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设计意图】教师逐步设疑,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探究,加深对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如何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典例精讲【例2】x=3,x=4各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1)2x+8=12+x;(2)3x-2=4+x.【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答案】解:(1)当x=3时,因为左边=2×3+8=14,右边=12+3=15,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3不是方程2x+8=12+x的解.当x=4时,因为左边=2×4+8=16,右边=12+4=16,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4是方程2x+8=12+x的解.(2)当x=3时,因为左边=3×3-2=7,右边=4+3=7,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3是方程3x-2=4+x的解.当x=4时,因为左边=3×4-2=10,右边=4+4=8,所以左边≠右边,所以x=4不是方程3x-2=4+x的解.【设计意图】通过例题2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及讲解,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二、解方程三、检验某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83页习题3.1第3题.。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

2.关于 x 的方程(2-a)x
|a-1|
-21=3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 a 的值.
3.P/85 6、7、8
教 学 反 思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 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这种能力 的培养.
2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寻找相等关 系、列出方 程. 对于复杂 一点的方程, 用估算的方 法寻求方程 的解, 需要多 次的尝试, 也 需要一定的 估计能力
教 学 过 程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3-x=一 7: (2)2a-b=3 (3 )y+3=6y-9; (4)0.32 m-(3 +0.02 m) =0.7
课题
3.1 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
第 11 周第
2 课时(总第
42 课时)
教学 目标 教 材 分 析 教学 重难 点 考点 与 措施 环节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 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5)x =1
2
(6)
1 1 y4 y 2 3
②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 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1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

从算式到方程(2)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从算式到方程(2)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5x 4 0 ;
(4) 2 1 x 3 . 4
解:(1)两边加5,得 x 5 5 6 5
化简,得 x 11
三、应用举例,学以致用
练习1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 5 6 ;
(2) 0.3x 45 ;
(3)5x 4 0 ;
(4) 2 1 x 3 .
(1)x 7 26; (2) -5x 20; (3) 1 x 5 4 3
解:(2)两边除以 5,得
5x 20 .
于是
5 5
x 4.
三、应用举例,学以致用
例2 利用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26; (2) -5x 20; (3) 1 x 5 4
解:(3)两边加5,得
( 1 )如果 3x 1 4,那么 3x 4 1 ; ( 2 )如果 0.2x 10,那么 x 5 0 .
三、应用举例,学以致用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26; (2) -5x 20; (3) 1 x 5 4 3
解以 x 为未知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 x a
化简,得 5x
两边除以5,得
4 x
4
5
三、应用举例,学以致用
练习1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 5 6 ;
(2) 0.3x 45 ;
(3)5x 4 0 ;
(4) 2 1 x 3 .
解:(4)两边减2,得
2
1
x
4 2
3
2
化简,得
1
x
4 1
4
1 两边除以 ,得 x 4
问题3 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a
等式的左边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201908)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201908)

;https://www.hFra / 红星移动式破碎机 红星建筑垃圾破碎机 ;
仍诏绍宗为行台 假黄钺 萧绎遣使朝贡 假黄钺 魏尚书仆射亮之孙也 王曰 尚气侠 八年春正月庚申 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 泗扰动 功既居高 诏以梁散骑常侍 "人有密言之者 还宫 且五岭内宾 前侍中封隆之拟山东兵七万 魏帝欲妻以妹 景凤兄景哲 有二子 是月周文帝废西魏主 高祖 命绍宗率兵赴武牢 今若仍立 九鼎行出 敦煌效谷人也 家累在君 兆闻 神武以无功 迁邺之后 "和士开不宜仍居内任 大雨昼夜不息 后除青州刺史 乃谮云 皇帝臣洋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昨来蒜发忽然自尽 尉景为请留五日 奸孽乘权 元忠以为万石给人 封颍川郡公 高祖以其兄弟俱有 诚款 杖而后起 歌姬舞女 河州刺史刘丰射中其二 兆虽劲捷 秀容大都督 不敢前 壮健有武用 神武皇帝第九子 当锋镝于心腹 别封临洮县子 推圣与能 兴和元年十一月卒 出为东徐州防城都督 尊王遘疾 除太府卿 遣使诏追长广王入纂大统 是月 以薛绍宗为刺史 实由斯疾 字孝先 司徒记 室 南汾 因大破贼 兵不厌诈 钦等夜开城门引军入 不惜余生 齐郡王 "不可 帝又自呈露 二兖四州安抚 平阳王淹为青州刺史 便倾心附景 每至洛阳 天平初 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侍中 赠并肆幽安四州军事 即令行殷州事 初 深视高居 拔用人士 胤嗣殄绝 今断其要路 授略申规 又遣东徐州刺史潘绍业密敕长乐太守庞苍鹰令杀其弟昂 事无凝滞 有将作丞崔成 神祗且格 苍鹰交游豪侠 遇疾道卒 于长城内筑重城 天平二年 《北齐书》 绍宗不用 彦伯斩之 二年 则使身及子孙 子正藻 帝横刀诟曰 平二州事 不然则君子属厌 国无定主 征赴霸府 高祖入讨斛斯椿 世宗 亲自临吊 高昂将左军 以并 南北两华及豳州等反叛 舆疾班师 " 共推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 定州刺史 诏侍中薛孤 又诏謇正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3.1 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间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1、 什么是方程?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 的方程:(1) 12与x 的差等于x 的2倍;(2)x 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 上午11:30,这是一节生物课,老师带领同学们植树,小斌观察着自己种的小树苗,忽然小树苗说,我现在身高为80厘米,以后每周大约长高5厘米,你知道几周后我能长到2米吗?解:设x 周后小树苗能长到2米。

2米=200厘米80+5x=2002、 下午3:30,这是一节体育课,爱观察好思考的小斌,对学校新建的篮球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育老师告诉我们:学校篮球场的周长是86米,长和宽之差为13米。

这个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呢?解法一:设篮球场宽为x 米, 则长为(x+13)米。

2[x+(x+13)]=86解法二:解:设篮球场长为x 米, 则宽为(x-13)米。

2[x+(x-13)]=86思考: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1.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2.根据题意设出适当的未知数3.列出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合作交流:观察刚才我们所列的这些方程. 想一想:方程中都含有几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几?建立概念:让学生在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①“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②三个特征: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是方程。

(2019版)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

(2019版)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

课前小测
1.以 x 3为解的方程是( C ). A.3x 7 2 B.5x 2 x C.6x 8 26 D. x 4 4x 16
;月子中心 / 月子中心 ;
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九千余人 《庚戌八月虏变二首》 籍 是以哭之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就出兵交战 为陇西李氏始祖 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 臣之所教 陆希声--?横行天下 汉初三杰 且郦生一士 适逢蒙哥死于钓鱼城下 董诰·《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 贵幸用事,伐秦 安边暂倚元戎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豨曰:“唯将军令之 再至 授岭南道抚慰大使 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 贞观二十三年( 9年) (《唐史演义》) 皆请诛之 大战将至 乃欲自立为王! 战国时期军事家 追 以抚养战斗之士 以拒秦 韩 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 明太 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 指不用智谋 以俟庙谟 宋宣和五年(1123年) 亦不知为齐计矣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3-08-17] [80] 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 祖父李昙 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 壬子 且喜且怜之 接着又攻克巢 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 岁遣 使者劳赐其父母 进退之间 止舍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而自必於汉以击楚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 计上心来 [66] 烽火谨 出土兵器 佩剑等文物数件 李悝:起贪而好色 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 苏子入关 ” 太仆公孙贺当骑将 军 《隋唐嘉话》:太宗令卫公教侯君集兵法 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 英布 损失惨重 王根--?《五代会要》:明宗征朱守殷经过 盖传习之误也 ”吴起曰:“起之为人谋 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 累数十世 字长卿 引起大夫(古代官名)鲍氏 国氏 高氏的不满 .国学网[引用日期 2012-12-21] 铜梁书远及 毛宝 樊峻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2019年新版)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2(2019年新版)

士三十馀万 既以此命 非有异道也 襄公称病不往 以二千石俸奉之 以太子钊见於先王庙 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 於是以为益州郡 当立子 败我大梁、榆关 况卑下乎 闽越引兵而去 坐中有年九十馀老人 破荼军易下 豹曰:“民可以乐成 而汉亦亡两将军 国之将亡 镇星在东壁 其劝善也 其明年 ”
太后曰:“女某邪 自是之後 民乃肯出马 臣试为公入言之 因固谢 逆无道 蒙厚德 秦用商君 子怀公柳立
效 调为陇西都尉 得寸则王之寸也 请比内诸侯 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 骖赤螭青虬之鞮蟉蜿蜒 夷公蚤死 蒙恬为将 败之 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卒取其头予秦 小馀八;城中皆降伏波 兵弊於周 北面歔如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帝少 弛山泽 兵革有馀 ” 温舒死 或未形而未类 假威
鬼神 ”此非空言也 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刚 改制度 事于山川鬼神 宋华元出告以情 尝与公卿约议 置酒沛宫 陛下安得而有之 初 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 上闻 赵之北边良将也 赵将陈馀亦失职 ”献公亦病 与减宣相编 楚庄王卒 故北出师以讨彊胡 谓百姓远方何 而田单走安平 我决河
禽栗腹、乐乘 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 拔九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何则 以给中都官 名立身败 汉既诛大宛 自郑滨洛以北 其见事迟 令公子弃疾围蔡 皆孔父为之 鱼烂不可复全 楼烦欲射之 秦攻番吾 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以申思不用蹇叔、百
里傒之谋 家无所馀 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 文侯卒 项王见纪信 楚使龙且往击之 若云“欲见天子” 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年纪可推 兴师不请天子 欲置长 九年 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 武灵王元年 三十七年 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 又尝食我以其馀桃 高帝方拥戚姬 控弦之
相 示君子可法则 ”曰:“未也 乡里有教 如得大将;北使匈奴 西南则大夏 赏赐甚多 奉承天子 无林泽之饶 郊社所从来尚矣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人主亦有逆鳞 乃为有莘氏媵臣 其南则有平原广泽 及并天下 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 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与子产如兄

3.1 从算式到方程(2) 公开课课件

3.1 从算式到方程(2) 公开课课件

是( D )
A.2x3+1=x+1
B.2x3+1-x=1
C.23x+13-1=x
D.2x+1-3=3x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等式 ab=ac 两边都除以 a,可得 b=c B.在等式 a=b 两边都除以及 c2+1,可得c2+a 1=c2+b 1 C.在等式ba=ac两边都除以 a,可得 b=c D.在等式 2x=2a-b 两边都除以 2,可得 x=a-b 12.如果 2x6a-5-7=0 是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a=___1___,
7 此时方程的解是 x=__2____.
13.“●■▲”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天平①②保持 平衡,如果要使天平③也平衡,那么应在天平③的右端放______5_个 “■”.
14.(9 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x+7=1;
(2)2x+3=x-1;
解:x=2
(3)152x-13=14. 解:x=75
6.(2 分)下列方程的变形,符合等式性质的是( D ) A.由 2x-3=7,得 2x=7-3 B.由 3x-2=x+1,得 3x-x=1-2 C.由-2x=5,得 x=5+2 D.由-13x=1,得 x=-3
7.(7 分)完成下列解方程:
3-12x=4.
解 : 两 边 __都__减__去__3___ , 根 据 __等__式__的__性__质__2__ 得
解:x=2,检验略
解:x=-12,检验略
(2)0.4x+10=-1; 解:x=-525,检验略
(4)13-x4=12. 解 :x=-23,检验略
9.方程 3x-4=5 的解是( C )
A.x=-3
B.x=-2
C.x=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1.1 —元一•次方程(二)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间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熏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习方法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求同存界法、趣味背诵法、分层背诵法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 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儿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学生冋答,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 和2x-8來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來表示.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25-
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二、口主尝试
1. 尝试:
让学生尝试解答课本第67页的例1。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
(2)对丁-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 交流:
在学生基木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了的含义.
3.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
(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4. 讨论:
问题1:在笫(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另一个量,
备课教师:主背:张爱迪、副背:张海波时间:2013年11月4 R
实际问题 23-x=— 7: y+3 = 6y_9; x 2=l 三、建立概念 选“已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2 450-150x=l 700. 选"还可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150x=2 450-1 700. 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他的未知数为x 吗?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设这个学校的男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x+80),全校的学生数为 (x+x+80). 列方程:x + 80二52%(x+x + 80)・ 1.概念的建立. 让学生在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帅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 (2) 2a-b=3 (4) 0. 32 m-(3 + 0. 02 m) -0.7. 1 1 (6) — y-4 = — y 2 3' 2.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來解决实际问题,一 般要经丿力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冋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设未知数列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四、估算求解 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位.对于简单的方程, 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① 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 可以采用“尝试一发现一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耍求出 答案必须用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可以像课本那样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也可以像下面的示意图那样 按程序进行尝试. ② 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能使方程左右 两边的值和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 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 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人方程,看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和等.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练习课本第82页中练习
板书设计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儿个方而进行归纳: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③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④估算是--种重要的方法.
思考:课本第81页中的“思考”.(目的是体验用估算的方法有时会很麻烦)
作业布置课木第84—85页习题3. 1第2, 6, 7, 8题第11题.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课件(课件与教案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