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b41fc7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0.png)
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一、知人论世1、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
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现举几例加以说明:A、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
《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
又如北朝乐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过爱妙龄的女子: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年,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
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
《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
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再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C、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27e082f9866fb84ae55c8d86.png)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ba18e194b73f242326c5f0b.png)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 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 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 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凄凉悲伤
浮 云 漂泊、游子、小人
意象与情感
杜 鹃 凄凉、哀伤 鹧 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 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旅伤感 、
指代书信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方法三:细读注解,抓暗示信息。
要坚信: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理解暗示。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常见的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 的注解:常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
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 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特别提醒】
•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第一课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cbdf932b7360b4c2e3f6470.png)
读题目——牛刀小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思考:(1)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带着标题信息和联系作者及诗句,请猜想本诗歌 可能会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感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
台
3.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所在。 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 讲究 “起 承转 合”
近 体 诗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 抒情。
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
①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歌的写作背 景;“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经历。 (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 倡导建功立业!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 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 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
意象的含义)
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
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
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 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https://img.taocdn.com/s3/m/394a20da28ea81c758f578db.png)
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 ___ _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 上了情感。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这与诗 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
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
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
•
王昌龄:雄健高昂
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 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 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 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四)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
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 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例:(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247d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9.png)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方法一:古诗阅读鉴赏“三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的基础,是领悟欣赏的前提。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应把“读”作为突破口。
不过,读的时候要带着任务去读,要边读边思考,反复推敲,融会贯通。
其方法步骤归纳起来有:(一)读懂。
就是读懂诗意。
其过程是:1.读标题。
从体裁或题材、题眼或关键词等方面推知全诗内容。
如《秋思》《越中览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读注释。
或题意解说,或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或诗文生词、典故解释,等等,都可成为我们对诗歌全面、深入解读的“钥匙”。
如2006年辽宁卷考苏轼《东坡》就有两条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①荦确:山多大石。
仔细阅读,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题意和诗意,进而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读诗文。
一是抓关键词(情词/诗眼),二是抓关键句(情句/诗骨)。
据此认真推敲,“以意逆志”,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读透。
就是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挖掘隐藏在诗句字里行间深沉的意蕴,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作者。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以及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等方面,“知人论世”,推知本诗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特点等。
2.知晓典故。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此为直接寄托。
如果作者正面直接引用故事。
李商隐“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就是借庄周、望帝来写自己。
杜甫“出师未捷身长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里写的不仅是孔明的丰功伟绩,更是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感慨。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典故的内涵以及诗人运用的意图。
3.体味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在指导古诗阅读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
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686e6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9.png)
读懂诗歌的基本⽅法
1、借助题⽬、作者、注释
题⽬是切⼊点。
古诗的题⽬很讲究,它往往能揭⽰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点。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分析语⾔、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创作作品的氛围。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
就内容⽽⾔,⼤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对提⾼诗歌赏能⼒有很⼤帮助。
3、借助背景
这⾥的背景包括诗⼈所处的社会时代、⽣平遭遇、思想主张等⽅⾯的内容。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歌⼀般篇幅短⼩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的篇章,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们⼀般能注意到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忽视了对作品进⾏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在某些时候不能全⾯客观的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要⽤想象和联想的⼿法理解诗歌的语⾔
7、注意作品中典故的运⽤
(1)点化前⼈语句
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的语句消化后⽤⾃⼰的话写出。
(2)明写历史故事
在引⽤历史故事时,明⽩地指出是何⼈何事,这是明⽤。
(3)暗⽤历史故事
⽐明⽤隐蔽,因为没有明⽩的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眼看出。
如果知道所⽤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歌;反之,便要⼤伤脑筋。
(4)反⽤历史故事
明⽤和暗⽤历史故事,都是正⽤其意,反⽤历史故事则是反⽤其意。
诗歌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ee7e907e48d7c1c708a14537.png)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 益诗友。
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要注意:
1、注意准确理解字词,要有一定的常识积累。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点。 3、注意语言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等。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颠倒
• 1.主语与谓语倒置。 •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唐· 杜甫《江村》)意即“堂上燕自去自来,
水中鸥相亲相近”。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 崔颢《黄鹤楼》)意即“晴川(晴朗的原 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 萋”。 •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意即
• 思家步(于)月(下在)清宵(里)立,忆弟看云(于)白日眠。
• 举例: • 如梦令·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
• 补充省略: • (我看见)昨夜雨疏 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我)试问卷帘人, • (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 • (我)说,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省略
• 1、主语省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我)与君离别意,(我们)同是宦游人。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平明(我)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古典诗歌中词序的省略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a4aeea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2384ab5db307e87101f696b8.png)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1、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想象”二字。
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鹆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秋色渐将晚,黄花报霜信。
•白居易《长恨歌》:“姊姝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姊姝兄弟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43718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a.png)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1第一讲_怎样读懂一首诗
![1第一讲_怎样读懂一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9b32bcb965ce05087632135c.png)
生活
提供
含情 创作
资源
巧妙 鉴赏
诗人
诗歌
凝结 寓意
读者
意义
诗 歌 鉴 赏 三 步 走
整合方法
探究技巧 把握情感 分析形象
品味语言 理解诗意
精 表达 会 鉴赏 能 读懂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古诗词鉴赏(一)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叹息声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织机声或蟋蟀的叫声 ) 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同“栏杆 ” (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 )
• • • •
一、诗歌的词义
二、诗歌的句式
1、古诗词为了押韵和平仄的需要,常采用倒装句式。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緌ruí :借指嘴。
寻隐者不遇
贾岛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
•
•
•
•
•
• •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 秀美山河之热爱 国破家亡之痛楚 • 友情之真挚 游子迁客之凄凉 • 归耕隐居之乐 征夫思妇之幽怨 • 黑暗官场之苦 怀才不遇之寂寞 • 蔑视权贵之高洁 报国无门之激愤 • 离别思念之情 • 贬官谪居之恨 建功立业之豪迈 • 时光易逝之感慨 昔盛今衰之感伤 • 愤世嫉俗之绪 自由悠闲之恬淡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题目展示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一、读标题
即时小练试读标题,看看能读出哪些信息
《咏素蝶诗》
《鹊桥仙七夕》
《征人怨》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读正文
1.懂得常规结构和特点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注意暗示信息
即时小练请借助注释,理解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意图
赠花卿⑴
锦城丝管日纷纷⑵,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⑶,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因平定段子璋之乱而立功。
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