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手汗竟如此神奇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手汗是临床常见症状,令患者极为苦恼。

甚者无论寒冬酷暑,手掌均可如水流沥,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带来不便。

西医认为手汗症是汗腺疾病中多汗症之掌跖多汗,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致,可采取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往往会出现代偿性多汗。

相比术后不良反应,中医在诊疗上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临床治疗手汗症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1、手汗症的辨证用药《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故而阴阳盛衰或失于和调均可导致汗出异常。

手汗属常见汗出异常症状,梅老认为临床辨治手汗,理当首辨虚实。

生湿的差异。

《湿热论》谓:“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手汗临证多见脾胃湿热所致,患者常言其手汗夏天更为严重,伴见手心温润而黏,治宜清热祛湿,治疗上可考虑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治疗;若除手汗外,患者痰湿之象明显,也可选用温胆类方加减治疗。

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若营卫(阴阳)不和,卫气不能固守营阴则津液外泄,常伴恶风、易感风邪等,临证观察,确实肤白、敏感体质者多见,对此类手汗患者,梅老常用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单方或合方加减治疗。

2、临床应用举例医案一患者某,女,20岁,201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手足汗出6年。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出,现汗出成滴,手黏不冷,夏、冬天均可见,夏天更为严重;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地黏稠;食欲不振,纳差;白天精神不好,大便黏,小便调。

舌脉:舌红苔白腻,脉滑。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足心汗);辨证为脾胃湿热。

治宜清热祛湿,宣畅三焦;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处方:藿香10g,厚朴15g,法半夏10g茯苓30g,黄芩10g,泽泻10g浮小麦30g,麻黄根15g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杏仁10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赤芍10g,牡丹皮10g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手足多汗症中医怎样治疗治手脚出汗多汗症的几个偏方

手足多汗症中医怎样治疗治手脚出汗多汗症的几个偏方

手足多汗症中医怎样治疗治手脚出汗多汗症的几个偏方一、中医治手脚出汗多汗症偏方大全1、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

2、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

3、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

4、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5、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各15克煮汤。

桂枝有解肌和营养功能。

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之功。

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枝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

五药合用相得益彰。

加用龙骨、牡蛎各一两,也有敛阴止汗的功效。

6、取明矾25克,热水1000毫升。

一起溶化浸泡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任其自然晾干,每日1次,5日后手、脚汗正常。

7、用葛根、明矾各15克。

放入白酒中浸泡7日,过滤取液,浸泡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2--3次即愈。

取明矾30克,干姜6片。

水煎熬30分钟,取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钟。

3--5日痊愈,不再复发。

8、用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

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

经3--5天治疗,即可显效。

9、艾叶20克,粗盐10克,苦参5克。

将艾叶洗净后用凉水泡半小时,将其撕成碎片放在锅中。

苦参洗净,切成小片后倒进锅内一起煮沸,沸腾后继续熬10分钟,并在关火前加入粗盐。

兑入少量凉水,将水温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凉至此温度再开始泡脚,20分钟左右。

二、中医怎么治疗身体多汗症1.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

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2.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3.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手汗是指手掌出现异常多的汗液分泌,这种症状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

中医认为手汗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肾阴虚等原因引起的。

下面就介绍一例中药治好手汗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年龄28岁,因为手掌总是出汗而来到中医诊所就诊。

她表示自己从小就有手汗的问题,但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夏天时更加明显。

她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法治疗,包括使用抑制汗腺分泌的药物和局部止汗剂等,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和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中医师得出了张女士手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和肝气郁结所致。

根据张女士身体情况和病情特点,中医师给出了以下方案:1. 调理脾胃:方剂为四君子汤加陈皮、砂仁、白术,口服,每日三次。

2. 疏肝解郁:方剂为逍遥散加枳壳、柴胡、香附、龙胆草,口服,每日三次。

3. 局部调理:将黄芪、白术、桔梗煮水洗手或泡脚,每日两次。

张女士按时服用中药并坚持局部调理,一个月后回诊时表示手汗明显减少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社交。

中医师又根据她的病情变化和体质特点做了一些微调,并建议她继续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三个月后的复查显示张女士的手汗已经基本消失了,她也感觉自己更加健康和精力充沛。

中医师又对她进行了一些保健建议,并告诉她要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节以预防复发。

张女士非常感谢中医师的治疗和指导,并表示会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持健康。

总之,中药治疗手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通过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和体质特点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作息和心理等方面的调节,以加速康复并预防复发。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1. 引言手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手汗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中药治疗手汗的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原理和效果。

2. 案例背景2.1 病情描述患者小明,男性,25岁,自幼手汗较多,尤其在紧张或高温环境下更为明显。

手汗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交和工作,常常感到尴尬和困扰。

2.2 其他症状除了手汗,小明没有其他明显的身体不适或症状。

3. 中药治疗方案3.1 中医诊断根据小明的症状和体检结果,中医诊断为“手汗症”。

3.2 中药组方根据中医诊断,中医师给小明开具了以下中药组方:1.黄柏10g2.地榆10g3.石菖蒲10g4.牡丹皮10g5.茯苓10g6.知母10g7.甘草5g3.3 中药煎煮与服用将以上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药液,分为两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4. 治疗效果4.1 用药后的变化小明在服用中药后,手汗明显减少。

他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感觉更加自信和舒适。

4.2 治疗持续时间小明连续服用中药一个月后,手汗基本消失。

经过半年的随访观察,手汗未再复发。

5. 中药治疗原理5.1 中医理论解释根据中医理论,手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药组方中的黄柏、地榆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少手汗。

5.2 药物成分作用黄柏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地榆中的丹皮酚具有止血和清热作用;石菖蒲中的挥发油可以舒筋活络,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茯苓中的茯苓酸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知母中的知母酮可以清热生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6. 小结中药治疗手汗在本案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减少手汗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组方和用药,因此在选择中药治疗手汗时,建议患者咨询中医师并遵循医嘱。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盗汗、手汗以及汗证是指人体出汗量异常增多或出汗部位不正常的症状。

中医认为,盗汗、手汗、汗证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异常、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调理1.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中治疗盗汗、手汗的常用方剂。

逍遥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耆、白术等,服用后可以缓解盗汗、手汗的症状。

2.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可用于治疗盗汗、手汗、汗证。

该方剂主要成药有人参、白术、茯苓等。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盗汗、手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黄连石斛汤黄连石斛汤也是中医常用来治疗盗汗、手汗的方剂。

该方剂采用黄连、石斛、白术等中药,具有寒热互夺、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盗汗、手汗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针灸疗法1.内关穴内关穴是位于手掌中心处的穴位,是治疗手汗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手汗症状。

可以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温针、电针、手饵针等进行治疗。

2.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气血的穴位。

针灸时可以采用“旋转刺激法”,即在针刺到位后顺、逆时针旋转针头,以激发穴位的效应。

通过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三、中医调理方法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盗汗、手汗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止汗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石斛等。

2.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对于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身体过度疲劳。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盗汗、手汗等症状。

3.心理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也是导致盗汗、手汗等症状的一个因素。

手脚出汗怎么办,不妨试试中医调理法

手脚出汗怎么办,不妨试试中医调理法

手脚出汗怎么办,不妨试试中医调理法
手脚出汗不一定是热的,也有可能是冷的,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手脚出汗过多,都要注意,有可能是身体内分泌失调。

对于手脚出汗我们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实用又简单。


★方法一:外洗法
首先,可以采用热盐水清洗。

热盐水对于皮肤出汗造成的细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水的高温可以加速手脚的血液循环,让手脚保持干燥和清洁。

其次,可以利用干姜和明矾煮水清洗。

在《千金》中是如此记载明矾的:矾石丸治脚气冲心,以其燥湿也。


★方法二:饮食法
手脚出汗在饮食方面,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吃,而另一
方面是决绝不良食物。

首先,薏米、红豆、山药等都可以调理脾胃,并且在冬季调理脾胃虚弱还可以选择一些葱、姜、胡椒等辛热食物。

其次,针对脾实症要拒绝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尽量清淡,避免烟酒和过于辛辣的食物。

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

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

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人手会出汗,手总是湿湿的,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人体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治疗,手多汗在正常的情况下持续不了多长的时间,并且很多时候都是在大量运动之后才会出现手出汗的现象,如果平时不爱动还会出汗的话那么也不能完全的肯定就是异常的,不过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必须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如何采用中医来治疗手汗症呢?手汗症中医治疗:1.外治法(1)轻粉方:川芎、白芷、藁本各30克,米粉90克。

上药为末,用绵包裹,扑于身上。

(2)红粉方:麻黄根、煅牡蛎各30克,赤石脂、龙骨各15克。

上药为末,以绢袋盛贮,如扑粉用之。

适用于自汗、盗汗。

(3)五倍子研末,水少许调成糊状,睡前置于脐中,外用纱布固定。

适用于盗汗。

(4)浮小麦100克,水煎,擦身。

适用于自汗、盗汗。

(5)白矾、葛根各20克,煎水洗手足,每日数次。

主治手足汗多。

2.饮食疗法(1)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

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2)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黑豆)50克,龙眼肉15—20克,大枣30克,水煎服。

适用于表虚及营卫不调之汗证。

(3)乌豆炆塘虱:乌豆(黑豆)60克,塘虱鱼500克。

塘虱鱼挖去颈花(双侧)及肠脏,与乌豆一起放人瓦锅,加水用文火炆熟,加盐调味服食。

适用于自汗及盗汗。

(4)韭菜汤:韭菜150克,煮汤加盐调味服食。

适用于盗汗。

(5)牡蛎汤:牡蛎肉30克,水煎服。

适用于血虚盗汗。

3.预防调护加强锻炼身体,避免思虑烦劳过度,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汗出之时,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汗出后应及时擦干,应经常更换内衣。

以上就是对手汗症中医治疗的有所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手出汗可以有很多原因引起,如果单纯性的手部多汗,可以用乌洛托品搓手以及口服,外用尿素软膏,必要时可以到皮肤科进行手部的光疗或浅层X线照射。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找对原因对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手汗竟如此神奇

中医治疗手汗竟如此神奇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

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

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

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

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

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详细版:多汗症的常见问题解答*什么是手汗症?手汗症是因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时,交感神经机能亢进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出汗仅限头部。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

手心老是出汗的中药调理方法

手心老是出汗的中药调理方法

手心老是出汗的中药调理方法有很多的人无论是在什么季节,是否进行了运动,手心都会出很多的汗,这种手心出汗的情况也叫手汗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局部不知道什么原因的异常多汗症。

引起手心出汗多的原因很多,也和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是有关系的,现在就来了解一下手心老是出汗的中医调理方法。

★1.百合粥?[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

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黄蓍粥[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浮小麦饮[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

入心经。

止汗。

★4.小麦山药汤[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参归腰子[功效] 补虚敛汗。

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

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

补血,活血。

★6.生地黄鸡[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

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黑豆小麦饮[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

中医治疗顽固性手足出汗案例 希望对患者有所借鉴

中医治疗顽固性手足出汗案例  希望对患者有所借鉴

中医顽固性手足出汗案例希望对患者有所借鉴!一陈某某,女,22岁,1978年6月27日初诊。

患者手足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十余载。

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收,寤则汗出,烦惊更甚。

长期治疗均敛汗为法,未能获效。

今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等症。

依其脉证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

汗为心液,随汗泄必耗其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党参15g,黄芪12g,麦冬20g,五味子15g,炙甘草6g,牡蛎30g,茯神12g,白芍12g,附片10克。

服上方三剂,疗效不显。

按原方加熟地12g,桂枝10g,远志12g,柏子仁12g,继服三剂后,见断续汗出,汗量减少。

守方再治,前后共服三十余剂,汗出止,诸症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自汗当为内伤阳虚,况患者病程长达十余年,汗出较多,必致元气和津液的耗伤。

伤阴则阳无所附,伤阳则津无续生,阴阳不济,互为因果,故采用一般收涩之法不易获效,治则上应为调和阴阳。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则应重在益气温阳。

初诊三剂尚未见效,后加桂枝通阳入心力专,远志定志宁神,加熟地阴中求阳。

黄芪助生脉散益气敛阴,贵在夏月重用附片,以配上药补阳而寓益阴之意,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营卫协和,汗止而诸症随减,病告痊愈。

下面这个案例,患者手足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十余载。

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收,寤则汗出,烦惊更甚。

长期治疗均敛汗为法,未能获效。

今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等症。

依其脉证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

汗为心液,随汗泄必耗其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二看此病实乃顽固手足汗出,恰本人几年前也治过一病人,为女性,当时我也无从下手,一诊时也是方不对证,记得曾看过类似病案,便晚上翻书查得《中医杂志》有治此顽固手汗出之方,二诊时效用此方法二十余剂便收效,故常留案头以备应用。

而读此案也彼为对应,现按证就我的看法发于贴下,希望有所借鉴。

从此案来看,久病当耗伤阴血,致心肝阴血亏虚,过汗时久则阴血更伤。

手出汗的中医论述

手出汗的中医论述

手出汗的中医论述
根据中医的理论,手出汗通常被认为是体内的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症状。

以下是其中一些中医论述手出汗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1. 脾虚湿盛:中医认为手出汗可能与脾虚湿盛有关。

脾为运化水湿的器官,如果脾功能不正常,水湿无法运化,就会聚集在体表,导致手部多汗。

治疗方法包括调节饮食,避免油腻、寒凉、刺激性食物,同时可以适当使用健脾湿化的中药。

2. 心火旺盛:中医认为心火旺盛也可能导致手出汗。

心火旺盛指的是心火的活动过于活跃,容易导致整个身体阳气过旺。

治疗方法包括平衡心火,避免过度刺激和情绪波动,可以适当使用清热、安神的中药。

3. 肾阴亏损:中医认为手出汗也可能是肾阴亏损所致。

肾主水液代谢,阴虚则不能润养汗孔,容易导致手部多汗。

治疗方法包括调节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补肾,可以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来改善肾阴亏损的情况。

另外,中医治疗手出汗还会根据具体症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体质、气血运行、五行相克等。

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个人的阴阳平衡,所以治疗手出汗往往需要综合调理。

必要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艾灸等。

请咨询中医师获得个体化的诊疗建议。

中医治疗手汗症

中医治疗手汗症

中医治疗手汗症手汗症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没有大妨碍的病症,症状就是手汗多,特别在夏天,手汗多得甚至会滴下水来,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手汗症不分男女,在东方人比较常见,发病率约为1%,在亚热带发病率可以达到3%左右,其中约2%有家族史。

在临床上,手汗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大多数人为原发性手汗过多。

它的治疗可以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可以内服西药,在抑制手汗的同时,也抑制全身的汗腺分泌,这样相对来说副作用比较大;也可以用药水浸泡治疗,虽然见效但效果短暂;可以外科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手术治疗,这样不但花费较高,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多。

选用中医辨证治疗,不但花费低,而且安全、可靠,疗效持久。

病案张某,男,18岁,患者手出冷汗10年余,于2007年6月10日来我处就诊。

症见手掌汗出如洗,擦干数分钟即现,汗出冰冷,精神可,纳食一般,大便两日一次,略干,小便量少,身无汗,舌淡白苔白厚滑,舌中心色略黄,脉弦。

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西医建议作神经阻断治疗。

患者担心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故求治于余。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为寒湿中阻,蕴久化热。

治以温阳化湿,泻下清热。

处以厚朴、草果、陈皮、干姜、槟榔、茯苓、白术各15g,大黄5g,黄芩10g,木香5g,车前子10g,甘草 5g。

6剂,水煎服。

6月17日二诊,服上方后,舌苔渐退,水湿渐化,但手掌汗出较前加重,且手背也汗出如洗,患者仍周身无汗。

故续服前方以温化寒湿,清热泻下,加用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通达腠理。

6月24日三诊,患者手掌汗出明显减少,惟指端仍汗出较多,续服前方巩固疗效。

7月1日四诊,患者手掌干燥,苔净脉和,以益气健脾,养阴和胃善后,处以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麦冬30g,玉竹15g,石斛15g,沙参15g甘草6g。

3剂,水煎服。

按《望诊遵经诊汗望法提纲》曰:“手足汗出者,病在于胃。

”故手足汗出的病位在脾胃,多因阳明热盛或寒聚胃脘所致。

本患者由于寒聚胃脘,久而生湿,寒湿内盛,发越于外,则手汗如洗,汗出冰冷;郁久化热,故舌中心苔黄。

民间中医治手汗三药

民间中医治手汗三药

民间中医治手汗三药
汗症是常见病症,有些病人手汗特别多,烦躁。

老师(余浩)说,人体的任何病症反应都是身体在自救,手心出汗也不例外。

这个病人一心烦,一着急生气,手汗就特别多。

老师说,汗为心之液,当你特烦热时,就会通过出汗来解压放松,但是老是出汗,就是一种病,吃了麻黄合浮小麦这些收敛止汗的药,汗都没有止住。

出汗只是标,心烦气躁是本。

只是片面地收敛止汗,叫治标不治本。

于是,老师用灯心草、牡蛎、泽泻三味药,吃了几剂就好了。

大家很奇怪,这里头并没有刻意去收敛止汗的药。

老师说,你看他心脉上越,所以把水湿往手上发,我们通过灯心草,引药入心,牡蛎、泽泻导水下行。

这样压力从下而解,心不烦,气不燥,汗自然不多了。

所以我们把这三味常用药定为手汗三药。

对于心烦气躁导致手心汗多的,用之常常应手取效。

本文内容摘自《跟师一日一得3:医海点滴》。

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
哎呀呀,大家听我说呀!我有个超厉害的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要和你们分享呢!
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李,那手汗多得哟,简直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他总是特别苦恼,因为这手汗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啊!和别人握手的时候,那湿漉漉的手别提多尴尬了。

他试过好多办法,什么止汗剂啊,用了一堆,根本没啥用。

直到有一天,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厉害的中医老张。

老张看着就特别靠谱,那眼神里都透着自信呢!小李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老张先是仔细询问了小李的各种情况,那认真的劲儿,就像在探究一个大秘密似的。

然后老张说了,这种手汗症啊,就跟身体内部的失调有关系。

“就像一棵树,叶子发黄了,那肯定是树根出问题了呀!”老张形象地比喻道。

接着就给小李开了一些中药,还嘱咐他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小李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呢,可是喝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嘿,你猜怎么着?那手汗慢慢就变少了!小李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这真的太神奇了呀!他逢人就说老张的厉害,搞得周围有同样困扰的人都去找老张了。

大家想想看,以前小李因为手汗症多自卑多苦恼啊,现在呢,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这不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吗?中医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我们平时可能都没有发现它的厉害,可一旦见识到了,真的会惊叹不已啊!中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和希望了!我们真的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中医这个宝贵的财富呀!对不对呀?。

偏方治疗手汗症

偏方治疗手汗症

偏方治疗手汗症
笔者以中药内服加茄根煎水泡手 ,治疗手汗症患者,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柏子仁、炒酸枣仁、荔枝核、何首乌、黄芪、茯苓各 30g , 牡蛎、龙骨各50g。

每天1 剂 , 水煎服。

同时 ,用茄根250g 煎水,待水温适宜时泡手半小时,每天1次。

连续用药10~20 天 , 即可痊愈。

适应症掌汗过多症,汗出多时如水洗手 , 甚至能从手尖滴下汗水。

病案举例
李某 , 男 , 5 2 岁。

患手汗3 0 余年,每遇情绪激动或紧张则加重 , 手汗甚时可沿指尖滴水, 屡治无效, 经人介绍延余治疗。

以上述方药治疗 , 共服药及泡手3 0 剂治愈。

随访 5 年未复发。

体会
掌汗过多症临床并非少见。

中医学认为 , 汗大出为气虚不固或阴虚阳亢迫津外泄所致。

局限性大汗出与经络气血有关 , 心主汗液 , 且掌心系心经所经之处 , 为心经所养, 故治以益气养心阴而止汗。

内服方中何首乌、酸枣仁益心养神 ; 柏子仁养心敛汗 ; 龙骨、牡蛎潜阳敛汗 ; 黄芪益气止汗 ; 茯苓健心脾利水。

全方共奏养心敛汗之功 , 配合茄根煎水泡洗 , 经临床反复
运用,屡用屡效。

经方治疗手汗症,让你告别“水手”

经方治疗手汗症,让你告别“水手”

经方治疗手汗症,让你告别“水手”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学对汗证治疗总结非常丰富,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自汗、盗汗、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多种汗证,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汗证,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

阳明中寒证证候特点:手汗如洗,汗出冰冷,四肢不温,畏寒喜暖,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方药: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此证为虚证,所以可酌加乌梅、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敛汗固涩,不必担心闭门留寇。

阳明燥实证证候特点:手掌汗出,汗液热蒸,四肢烦热,腹胀满痞硬,易于烦躁,口渴喜冷饮,大便硬结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峻下热结,清热祛实。

方药: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主之。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可以表里同治,加桑白皮、白茅根、桑叶等清肺热,使实热上下分消。

中焦湿热证证候特点:手掌汗出,冬日明显,汗液热黏,色黄。

肢体困重,发热倦怠,胸闷腹胀满,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或厚腻,脉濡数。

治法:理气健脾,清热化湿。

方药: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及藿朴夏苓汤加减。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载:“清脾者,治手足出汗,白术、苍术、茯苓、半夏、黄连各一钱,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水二盏,加灯心煎八分,空心服。

”赵务俭用三仁汤加丹参、牛膝清利湿热,理血通经,效果满意。

心肾阴虚证证候特点:手掌汗出,汗出不多,伴有手足心烦热,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口舌生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益心肾。

方药:生脉散、麦味地黄丸及炙甘草汤加减。

心气虚明显伴有心动悸的,可以加薤白、桂枝、仙鹤草等。

气血亏虚证候特点:手心汗出,常伴有手足心发热、爪甲色淡、头晕目花、心悸短气,或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纳食减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甘温除热。

方药: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

手心出汗中医调理青少年多汗问题

手心出汗中医调理青少年多汗问题

手心出汗中医调理青少年多汗问题青少年多汗问题,特指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手掌出汗过多的情况。

这种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困扰,不仅会影响日常社交交往,还可能引发自信心下降、学习困难等问题。

传统中医学认为,多汗问题是由于身体失去阴液、阳气过盛引起的,因此针对性的中医调理能够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帮助青少年缓解手心出汗的困扰。

一、中药调理1. 青蒿素浸泡手浴:准备适量的青蒿素药材,将其研磨成细末,加入足够的温水中,浸泡双手。

在温水中浸泡约10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青蒿素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调节体内火气,达到缓解多汗问题的效果。

2. 枸杞熬粥:取适量的枸杞,加入粳米中熬粥。

枸杞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能够改善体内阳气过盛的情况,对缓解手心出汗问题有一定效果。

每天早晚各食用一次,持续一段时间会有明显的改善。

二、中医养生调理1. 调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蒜等。

多食用水果、蔬菜,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青少年多汗问题可能与肝胃湿热有关,可适当饮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茶水,如菊花茶、米醋水等。

2. 运动调理: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改善多汗问题。

但是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出汗。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等轻柔的运动。

3. 心理调节:多汗问题容易引发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家长可以和孩子多沟通,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信心。

三、穴位按摩调理1. 心包经络按揉:用拇指按揉手掌心部位的心包经络穴位,每次按摩约5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心包经络穴位位于手掌心的中央位置,按揉时可以适当用力,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手心出汗。

2. 三阴交按摩:用拇指按摩脚背部位的三阴交穴位,每次按摩约5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三阴交穴位位于脚背内侧,距离足底约三寸,按摩可提升肾脏功能,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进而改善多汗问题。

詹杰博士手心汗多怎么办?分享纯中药治愈手汗症一例

詹杰博士手心汗多怎么办?分享纯中药治愈手汗症一例

詹杰博士手心汗多怎么办?分享纯中药治愈手汗症一例
手心汗多,经常又叫做手汗症,发病率很高,也给人带来很多困恼,比如写字湿纸,打卡指纹难以识别。

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使病人产生心理障碍,不敢参与正常社交等,所以手心多汗的病人身边最常备的就是手帕、纸巾。

治疗上,现代很多医师干脆建议汗腺摘除手术,但手术完有些好一时后却又加重。

其实,手汗症可以先考虑纯中药保守治疗,詹杰博士在临床上治愈不少手汗症病人,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病人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男生,被手心汗困恼多年。

他的出汗和一般的手心烘热后才汗出不同,是手脚冰凉而出汗,在我馆詹杰博士的治疗下,坚持用药,手脚心有了热度,而且手汗症也基本治愈了。

01
手冰出汗初治疗
首诊22-06-25:手心冰凉汗多,紧张时加重,舌红暗苔厚腻微黄,脉弦涩,所以辨为肝郁化火,丹栀逍遥丸合牡蛎散加减,舒肝解郁,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复诊22-07-02:症状同前,再服上方加减。

02
缓解改方补肾阳
三诊22-07-16:手汗稍微缓解,手心仍冰凉,嘴唇干涩,以六味地黄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四诊22-07-30:服上方后嘴唇已无干燥,手足仍冰凉,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进行治疗。

五诊22-08-13:服上方后手汗和手足冰凉已基本恢复正常,以上加减继续巩固治疗。

随访22-09-20:未再复发。

特别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正规中医指导下服用哦。


您健康长寿!。

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

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

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人体有很多反应都是应了那句话“存在即是道理”,但倘若超过了那个可耐受的限度,那就成为了异常。

纵使有时候现代医学确实查不出病因来,但只要患者提出诉求我们就当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其异常,恢复他的正常状态。

这是一个大学生小D,一个患者朋友的儿子,今年22岁,因为汗多到了影响到做实验了,2月4日过来就诊。

小D的妈妈说,孩子打小就汗多,后来成了手汗如洗,目前全身都容易出汗,尤其以手汗和脚汗较为突出。

察脉观舌:舌红,苔黄腻,双手脉缓。

乍一看,双手脉缓,那会不会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再看舌,舌红非淡红,苔黄腻非薄白,所以此处脉缓不是桂枝汤证,此处脉缓是有湿邪的表现。

予以当归六黄汤内服,黄柏、苦参、侧柏叶外用。

2月10日复诊,药后汗出开始减少,外用泡手后会感觉很干爽,内服方加陈皮继续服用。

一直内服外用到2月26日四诊,身体躯干部汗出基本正常,手汗已经无碍,开学后予以颗粒剂以善后。

一则案例看起来平平无奇前后用的方子甚至变都没变,可是但凡手汗多的人都知道,手汗多并不是仅仅手汗多就完了,有的伴随季节性脱皮,有的手掌、脚掌瘙痒甚至还会开裂。

可以说是病虽然不大,但身体却极为不适。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有必要讨论“汗出”的生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人为什么会有汗?说为什么有汗,我们不如先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有汗?答案很简单:热了就会出汗。

同时夏天也比冬天要出汗多。

也就是说,出汗其实是可以降温的。

夏天虽然人体体温恒定,但空气温度高,那人体皮肤自然会受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太阳一晒皮肤,皮肤灼热),此时出出汗降低一下体表温度就是人体的“自救行为”。

2、出汗有好处么?上文提到,出汗可以降温是最直观的一个好处。

那么还有吗?我们拿夏天和冬天做个对比,夏天气温高,汗出多,所以很明显的一点是夏天饮水就比冬天多,而绝大多数人(九成九到十成之间的人)夏天饮水多却也没见他比冬天体重重多少,因为夏天喝的水都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了体外。

张仲景治“手脚心出汗”的经方!三味药,泄心火,止虚汗

张仲景治“手脚心出汗”的经方!三味药,泄心火,止虚汗

张仲景治“手脚心出汗”的经方!三味药,泄心火,止虚汗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临床仲景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继续带您领略中医经方之美。

生活中,总有人爱出汗。

尤其是手脚心爱出汗,更令人困苦。

我的后台上,有不少读者朋友对此提出疑问。

今天在这里,我就给你说一说,张仲景经方里面,用于治手脚心爱出汗的一张方子。

老规矩,先看一个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36岁,自述长时间一来,全身爱出汗,尤其是手脚心出汗,特别严重。

他去过好多医院,基本都被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调治效果不理想。

后来没办法,他转投中医。

刻诊,见他双手潮湿、流汗不止,言语间多有烦躁之感。

细细询问,才知道晚上睡觉质量很差,常觉得心烦,舌边尖红,舌苔偏少,脉象弦而数。

医师寻思片刻,问患者,你怕苦不?患者摇头,说不怕。

于是,医师提笔写下一方:生大黄、黄连、黄芩、竹叶、莲子心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医师说,必须坚持喝,这个药不太好下口,但良药苦口利于病。

结果呢?患者药用6剂,手脚心出汗现象明显好转。

继而又用了10剂,不但汗止住了,连睡觉都变得好起来。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心火亢盛所致的手脚心出汗。

在这里,我得多科普一下。

多汗这个事儿,包括手脚心出汗,有可能因为正虚,也可能因为有邪实。

正虚的,可能气虚不能固摄津液,也可能营卫不调、腠理失和。

有邪实的,往往责于火。

这个患者,就是心火亢盛,心中有实热。

你看他,舌边尖红,脉数,心烦,睡眠不安,这都是心火亢盛扰神所致。

心包经循于双手掌,少阴肾经行于足心,所以在心经有热的情况下,少阴心火行于足下、灼于掌心,迫津外出,形成多汗。

怎么办?清心火。

医案中用的方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所记载的泻心汤。

原方配伍就是大黄6克,黄连和黄芩各3克。

这三味,都是清热去火的要药。

所谓泻心,其实就是泻心火。

这个方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邪热迫血妄行的,是用来止血的。

但是后世医家发现,大黄、黄连、黄芩配伍,清热去火之效很好,尤其适合去心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

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

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

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

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

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详细版:
多汗症的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因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时,交感神经机能亢进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

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

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

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

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

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

入心经。

止汗。

(4) 小麦山药汤[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功效] 补虚敛汗。

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

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

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

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

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

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