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代表作: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2、京派〔名词解释〕: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根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以"和谐"、"节制"、"恰当"为根本原那么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沈从文抒情小说艺术特色:①主要写湘西人性中的美与善;②.写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好人性的遗失;③小说比拟散文化,有田园牧歌的美;④小说具有悲剧意识;⑤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⑥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李健吾称它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5、【边城】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小题目〕6、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创作亦可归入政治抒情诗,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穆木天等。
7、臧克家,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8、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9、戴望舒诗歌的根本特征:❖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消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那么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10、卞之琳,代表作【断章】。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11、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翼剧联配合国防文学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12、“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老舍短篇小说就文体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在宇宙风上连载,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3、瞿秋白赞赏:“《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1934年《国闻周报》。
6、“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合著《汉园集》(1936)。
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8、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9、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0、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
11、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和对小说《华威先生》(张天翼著)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14、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15、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16、冯至《伍子胥》17、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18、《寒夜》(1946)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钱钟书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20、《金粉世家》连载于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47d7817375a417876f8f18.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一、选择1.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2.《人的文学》作者:周作人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汪曾宪4.林语堂:幽默闲适的主张5.《家》人物:最主要人物有高老太爷,觉慧,觉尼和觉新西方6.张爱玲融合参差对照的手法东方7.创造社为文学而文学8.新儒林外史:《围城》9.茅盾:《子夜》、《沉沦》10.冯至:鲁迅称“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京派作家三美主张11.左翼:丁玲李金龙主要诗集12.建国以后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13.艾青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意象与主题14.《日出》中的人物15.《原野》中的人物16. 《十四行集》17.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1.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
3.《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 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必读作品:《呐喊》、《彷徨》、《野草》、《子夜》、《家》、《寒夜》、《骆驼祥子》、《边城》、《雷雨》、《日出》,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三十年代小说——茅盾一、概念识记1.茅盾的理论批评文章及主编报刊2.社会剖析小说3.《蚀》三部曲4.农村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时代女性”形象2.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形象3.《子夜》的艺术特色4.《子夜》的文学史意义5.茅盾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二、三十年代小说——老舍一、概念识记1.老舍早期的代表作品2.老舍成熟期的小说作品二、重点理解、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2.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3.祥子的人物形象4.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5.《四世同堂》中各个层次的人物代表及其文化意蕴6.如何理解老舍小说的“京味”三、三十年代小说——巴金一、概念识记1.巴金前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2.巴金后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3.激流三部曲4.爱情三部曲5.人间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家》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人物形象。
2.《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人物形象。
3.《家》和《寒夜》在现实主义风格上有何不同4. 如何分析巴金的家族小说创作四、三十年代小说——沈从文和李劼人一、概念识记1.湘西世界2.希腊小庙3.李劼人的代表作品二、重点理解1.沈从文小说的人性观2.《边城》开头的意味3.沈从文小说和五四启蒙小说的关系4.沈从文和鲁迅的乡土小说比较5.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五、三十年代诗歌一、概念识记1.中国诗歌会2.臧克家的诗歌代表作3.后期新月派4.现代派诗歌5.汉园三诗人二、重点理解1.戴望舒的创作分期,各时期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2.卞之琳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3.卞之琳的“主智”诗风六、曹禺和三十年代戏剧一、概念识记1.无产阶级戏剧运动2.上海艺术剧社3.中国左翼剧团联盟4.国防戏剧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为什么说《雷雨》是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2.《雷雨》的人物形象3.《日出》的人物形象3.《原野》、《日出》、《北京人》的思想艺术成就4. 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话剧艺术有了哪些变化七、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一、概念识记1.文协2.孤岛文学3.沦陷区文学4.主观战斗精神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民族形式”的论争7.“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二、重点理解1.国统区文学在不同的阶段有何创作基调上的变化2.解放区文学的特征3.《讲话》的产生过程、内容和影响4.“战争文化”对该时期文学的影响八、四十年代小说一、概念识记1.山药蛋派2.赵树理方向3.荷花淀派4.沙汀的“三记”5.张天翼、艾芜、师陀、沙汀、路翎等作家的代表作品二、重点理解1.40年代出现了哪些家族题材的小说,有何特点?2.钱钟书的《围城》体现了哪些象征意蕴3.《围城》的艺术特色4.张爱玲的代表作及其代表人物5.如何阐释张爱玲作品新旧雅俗融合的特色6.赵树理小说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史意义九、四十年代戏剧一、概念识记1.中国剧作者协会2.好一记鞭子3.现代历史剧的黄金时代二、重点理解1.郭沫若历史剧的特征2.《雷电颂》的意义3.历史剧、知识分子题材戏剧、世俗喜剧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十、四十年代诗歌一、概念识记1.抗战诗歌2.七月诗派3.九叶诗派4.田间的鼓点诗二、重点理解1.40年代的“主知”诗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3.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4.艾青诗歌的“苦难美”和忧郁的情感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上的崩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文艺界就在酝酿和讨论革命文艺的新使命。
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茶会,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艺组织,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时间:1949年7月2日-7月19日地点:北平内容即观点:周总理:《政治报告》(文艺斗争原则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要求对文艺加强党的领导)茅盾:《在反动派反对和压抑下斗争和发展的文艺》(党的政策来衡量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从理论高度为现代文学定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历史意义: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它标志着三十年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明确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团体联合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消极影响:文学新规范的建立,终于使中国文学史无前例的成为政治的工具。
2、‘双百’方针:背景: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纠正左倾思想的影响,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概念: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天,毛泽东指示要搜集民歌:“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4、山药蛋派: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历史上第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主要创作特色是;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内部矛盾,较多描写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的和地方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文学改良刍议》P62、《文学革命论》P6-73、“学衡派”P84、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5、文学研究会P136、创造社P137、新月社P148、语丝社P149、“人的文学”P1710、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P30-362、阿Q形象分析P37-38第三章小说(一)1、“问题小说”P482、乡土小说P51-523、“自叙传”小说P56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鸳蝴─礼拜六派文学P71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艺术特征?P80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P86第六章新诗(一)象征派诗歌P105-107第七章散文(一)“言志派”散文P116第八章戏剧(一)“爱美剧”P131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左联”P150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P1732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P176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P187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P1923、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的表现。
P194-196第十二章巴金1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P2032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P205第十三章沈从文1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P218第十四章小说(二)1、“东北作家群”P2382、京派小说P2413、海派小说P2474、“新感觉派”P250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第十六章新诗(二)1.现代诗派P279第十七章鲁迅(二)1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P298第十八章散文(二)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艺术结构?P320第二十章话剧(二)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第二十二章赵树理1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P3662 评书体现代小说P373第二十三章小说(三)1 沙汀、钱钟书小说特点?2 路翎小说特点?3 张爱玲小说特点?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第二十五章艾青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七月派诗P441第二十七章散文(三)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了解、识记部分(选择)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1949年以来,三个时期(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2.“青山保林"指的作品:青指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保指的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3.郭小川的叙事诗代表作: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4。
《沙家浜》中的人物阿庆嫂,地下文学代表作品《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5.铁凝小说代表作-—《哦,香雪》,《会飞的镰刀》、《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于1975—1978年期间创作。
《灶火的故事》、《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六月的话题》《麦秸垛》、《村路带我回家》、《玫瑰门》、《棉花垛》、《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刘世吾性格特征:官僚主义者6。
《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性格:对生活的坚忍;冷漠中透射着倔强7。
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巴金著名散文集:《雷》《电》《雨》,《家》《春》《秋》《海行集记》《忆》《短简》8.张洁小说代表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9。
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侠客行、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10。
贾平凹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高兴》刘高兴路遥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人生》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黄亚萍;《平凡的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陈忠实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白鹿原》白嘉轩、田小娥11。
现代文学复习提纲

• 4. 最早提出“美文”概念的作家是 周作人 。 • 5 .被成为“诗怪”的是李金发,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戴望舒, 被称为“时代的鼓手”的是田间,被称为“文体作家”的小说家是 沈从文。 • 6.茅盾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废名本名:冯文炳,萧红:张乃莹, 老舍:舒庆春等
• 7.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分别是 家 、 春 、 秋 。 • 8.闻一多曾提出诗歌要有三美,即 建筑美 、 音乐美 、绘画美 。 • 9.鲁迅的小说集有 呐喊 、 彷 徨 、 故事新编 。
• 10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诗集是_尝试 集___,作者是__胡适__。 • 11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_沉沦___,作者是_郁达夫___。
二 名词解释(2X5=10)
• • • • • • •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派 “小诗体” 京派 左联 海派 汉园三诗人 中国新诗派
文学研究会:
汉园三诗人
•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 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 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 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 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 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 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三 问答题(20X2=40)
• • • • • • • • (要求结合课本的相关介绍,融入自己的看法) 1、鲁迅 2 . 沈从文 3.老舍 4.萧红 5.钱钟书 6.张爱玲 7.徐志摩、戴望舒
四 作品赏析题(30)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
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4.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七.郭沫若诗歌创作简况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叶绍均、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会刊:《小说月报》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2、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3、乡土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
4、创造社: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前期创造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重内心,尊天才,非功利”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刊物:《创造周报》、《创造季刊》5、新月诗派:时间:1926年《晨报·诗镌》创刊,标志新月诗派形成,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6、上海民众戏剧社:时间:1921年成立,是五四后第一个戏剧团体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等刊物:《戏剧》7、左联背景: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共产党的指示,共同斗争的需要,结束革命文学的论争。
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版物:《拓荒者》、《北斗》8、田园小说:又叫抒情小说,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意境小说。
基本特点:(1)环境描写处于重要位置:山水和风俗(2)情节淡化(3)人物性格单纯9、东北作家群:界定:“九一八”沦陷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10、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地点:1932年9月,上海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机关刊物:《新诗歌》11、“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武汉会刊:《抗战文艺》意义:标志着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二、填空:1、世纪之交的思想启蒙运动:(1)诗界革命;(2)文界革命; (3)小说界革命2、林纾的外国文学翻译。
中国现代文学讲授、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讲授提纲姬学友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第九章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文学思潮和运动(二)总述:太阳社、创造社、新月社提出的各自的文学主张,标志着第二个十年的正式开始,也预示着第二个十年文学运动和思潮的基本走向。
线索:无产阶级文学及其思潮与自由主义的文艺平行发展,互相论争,在论争中互相发展。
倡导:革命文学。
原因、团体、文章、观点论争:焦点、双方、评价左联:成立、贡献及缺点思潮:左联与下述派别的论争: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自由人、第三种人、论语派、京派、海派。
口号:双方、口号、评介第十章鲁迅(二) 17一、后期杂文(27-36)集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地位艺术特色:1.战斗性、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生动典型的形象性、浓厚的艺术魅力3.形式丰富多样4.讽刺与幽默并用的语言二、《故事新编》三、诗歌创作四、我看鲁迅(讨论课)1.鲁迅传统的当代意义2.以何种心态读鲁迅3.我心目中的鲁迅4.鲁迅的个性心理5.鲁迅作品的文学魅力6.今天应该如何对待鲁迅7、鲁迅的情感世界8.具体作品解读9.你是怎样了解鲁迅的10.什么是鲁迅精神第十一章茅盾(1896-1981) 10由为文学大师排座次想到的茅盾文学与五四文学拉开了距离茅盾、鲁迅小说创作特点比较一、生平和创作二、子夜三、短篇小说四、散文、文论及其他第十二章老舍(1899-1966) 11一、生平、创作、老舍之死二、祥子的命运悲剧、典型意义、艺术特色三、四世同堂第十三章巴金(1904-2005) 12巴金:激情、主观;老舍:写实;茅盾:客观、理性一、生平与创作二、家三、寒夜及其他第十四章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简史 19 20一、现代话剧发展概况二、雷雨语言:独特的性格色彩,强烈的表现力和揭示性,鲜明的动作性三、日出及其他第十五章左联时期的其他文学创作 13 14 15 16 18小说:左翼作家群:蒋光慈、柔石、叶紫14 15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新感觉派: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 13张恨水和他的言情小说诗歌:革命诗派:殷夫16中国诗歌会和臧克家(现实主义)现代派诗歌:戴望舒、卞之琳、废名散文:何其芳、丰子恺18第十六章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1937-1949)的文学思潮和运动(三)一、文学形势和格局1.国统区文学:文协、暴露与讽刺、七月诗派、九叶诗人2.沦陷区文学:周作人与谢本师、孤岛文艺3.解放区文艺:歌颂、文学内容、倾向、风格的转型二、《讲话》内容及意义三、思潮、运动1.对当时一些提法的论争与批判: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沈从文反对作家从政论施蛰存文学贫困论战国策派2.民族形式的论争3.关于现实主义问题和论主观的论争第十七章国统区文学创作 23 24 25 28一、诗歌:艾青、田间、七月与九叶、马凡陀山歌二、话剧:郭沫若(历史剧)、夏衍(现实剧)、陈白尘(讽刺喜剧)三、小说:张天翼、沙汀、艾芜、路翎、黄谷柳、钱钟书第十八章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23 26总情况:“三新”与群众创作一、诗歌:李季、阮章竞、新民歌体二、戏剧:新格局与《白毛女》、旧剧改革、话剧三、小说:赵树理小说与解放区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孙犁、丁玲、周立波、新英雄传奇体。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双簧信: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1,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同年2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2,双簧信:3, 19184,5,6,新月社:7,语丝社: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第二、三节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一)启蒙文学思潮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康德)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
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
”(二)人的文学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着者的态度不同”。
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
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P34-3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一一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一一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口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口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口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第一章(1900—1916)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 “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
“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口“我手写我口”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口反对“泥古”。
3)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他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诗,却能把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30.3.2,左联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困兽记》、《淘金记》、和《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淘金记》,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
(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
(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题小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任何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的小说,都可归入问题小说,但在五四时期,问题小说是有其独特的含义的:它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学生、青年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如冰心的小说《超人》等。
乡土文学派:3、象征诗派中国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他从1920年开始写诗,但引起人们注意是在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出版之后,他的诗打破寻常的章法,扑朔迷离,晦涩难懂,故被称为“诗怪”。
4、美文:5、中国诗歌会:6、七月诗派:时间:1937年。
风格:a.重视诗歌的现实性与战斗性。
b.擅长用自由体形式写诗。
c.表现出诚实、质朴、粗犷的风格。
人物:鲁藜和绿原是七月诗派比较突出的两位诗人。
7、文学研究会: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
人物: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主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新文学作家,广泛介绍外国文学流派。
代表了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
8、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是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以写情诗著称。
他们合出《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
1925年,湖畔诗社停止活动。
9、孤岛文艺:是指孤岛时期的文艺活动。
孤岛时期指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以后,上海英、法等帝国主义的租界完全被日军包围,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入租界为止。
在和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还坚持开展抗战文艺活动,特别是抗日救亡戏剧活动最为活跃,创作演出了许多表现民族气节的戏剧。
如,于伶的历史剧《大明英烈传》,阿英的《明末遗恨》,为宣传抗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0、创造社:时间:1921年夏。
地点:东京。
人物: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
主张:赞同“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通常被称为“为艺术”的一派。
主要贡献:独创新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流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11、爱美剧:时间:1921年开始。
主要人物:陈大悲。
主要内容:爱美剧就是一种业余的戏剧,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是针对职业戏剧和商业戏剧为了经济利益而迎合观众的庸俗、堕落之弊病提出的。
爱美剧提倡戏剧的艺术性,包括剧本、演员和观众,目的是要通过改造戏剧去改造社会。
贡献:爱美剧的提倡在理论上推动了现代话剧的发展。
12、新月社:时间:1923年。
地点:北京。
人物: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倾向:思想上较倾向于自由主义。
主要贡献:提倡新格律诗,提高了白话诗的艺术品位。
13、左联:时间、地点: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人物:选出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
内容:通过左联纲领,鲁迅发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左联纲领,着重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规定文学艺术的任务和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方向。
14、简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艺术特色。
①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②强烈的悲剧色彩③炽烈的抒情色彩说明:结合每一点简要分析(参考课件有关内容)15、身边小说:时间:五四时代。
人物:郁达夫等。
内容: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自我的小说,把“我”看作是艺术的基础,强调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描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它不着重外部事件的客观如实的描写,而着意于作家主观感情的抒发,或者说是对作家内心世界的露骨的描写。
16、哲理小诗:代表诗人:冰心。
时间:小诗创作始于五四前后。
内容: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
并结集为《繁星》、《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
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简答题:1、结合闻一多的诗《死水》简要分析新格律诗的三美原则。
闻一多具体地阐述了新格律诗的美学原则——三美原则: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他认为,诗的规律可以分为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属于视觉方面的规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他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
”分析《死水》:音乐美:每句诗都包含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错落有致、韵脚整齐。
绘画美:辞藻华丽,色彩斑斓,反讽一潭死水似的中国。
建筑美:方块式的诗行排列,配合死水的内容,因为死水是没有变化的。
2、以小说《骆驼祥子》为例简述老舍对五四以来白话语言艺术的贡献是什么?用艺术化的北京口语,创造出雅俗共赏的白话语言。
老舍主张文字应该力求亲切、简单、精练,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中提炼艺术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老舍还注重书面语言的音声调和,他写完小说经常读给别人听,不吸引人的地方就要修改,力求做到语言生动、有活力,所以老舍的小说既耐读又耐听。
具体从语言的性格化、哲理性、感情性、自然美等方面,结合小说《骆驼祥子》举例分析。
3、简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形象的性格特征及悲剧内涵。
性格特征:双重人格悲剧内涵:觉新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畸形的产儿,封建社会最后的牺牲品。
这在当时的时代是很有代表性的。
他们一方面面临着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一方面又因袭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重担而无力摆脱,最后只能不自觉地做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联系作品具体分析4、简要分析《林家铺子》中林老板的形象。
林老板:是一个安分守己又聪明肯干的人,但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犯中国,上海爆发了撘欢藬战争,农村经济凋敝,政府捐税重重,林老板就是在这种四面危机中,挣扎着做生意。
林老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小商人,他受到官绅的压榨,为了生存他也不得不做一些不义之事,比如卖东洋货等,有他令人同情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也坑害了一些比他更弱小的人,如朱三太、张寡妇等,为了自己他一走了之,而不顾穷人的死活,也有他值得批判的一面。
总之,林老板这个人物是在三十年代,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入侵之下,在民生凋敝的旧中国出现的一类小商人,他的命运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
举例分析。
5、简要分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特色:庞大、曲折、复杂,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②在刻画人物上技巧圆熟△以陪衬对比的方法,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生动。
△善于把人物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从而使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得以强化。
③语言特色最突出的是细致、缜密,近乎工笔画式的精雕细刻,表现力很强。
举例分析6、简要分析《雷雨》戏剧冲突的特点。
戏剧冲突的特点:紧张、尖锐、集中,具有潜在的爆发力和震撼力。
把全剧八个人,分成若干线索,若干组矛盾冲突,使各条线索之间,紧密交织,相互勾连,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围绕周朴园——侍萍这个主要冲突线索另有四条线索:朴园——繁漪蘩漪——周萍周萍——四凤鲁大海——周朴园周萍和四凤的关系促使周萍和繁漪关系的紧张化——引出侍萍出场——揭开周朴园和侍萍矛盾冲突的序幕,这对矛盾的存在决定了要断然制止周萍—四凤的关系,导致二人出走,繁漪复仇使二人出走不成并叫出朴园,引出周朴园当众认侍萍,终于演出了一幕大悲剧。
各种矛盾环环相扣,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戏剧冲突的高潮,直至总爆发。
7、赵树理的小说的风格特点。
答案要点:1)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以农村劳动群众的现实生活斗争为描写对象。
2)创造了现代小说新的民族形式。
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
8、简要分析《围城》语言艺术特色答案要点:钱钟书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型作家。
他的小说语言能做到纯白,又洗脱欧化语法,表现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语言的成熟。
在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引喻广博,才情横溢,妙语连珠,显露出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才能,机智而深刻。
举例分析。
9、简析艾青诗歌创作的风格特色。
答案要点:1)忧郁的感情色彩。
2)擅长用自由诗体表达一种直率、袒露、真挚的情感。
3)多用铺陈的手法,巨幅地呈现某种场景或情感,用鲜明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透现出一种厚重的油画感,风格沉雄、浑朴。
分析10、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1)富有创造性的选材手法,“失事求似”的原则。
2)以人物命运来构造中心冲突,塑造极富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举屈原形象为例。
3)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诗剧合一。
分析作品11、举例分析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凝炼、生动、传神,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说明。
1)简洁、凝练:鲁迅是创作现代小说的第一人,他的小说语言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就是简洁、凝练,又用现代白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鲁迅曾这样谈他的创作经验:“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肯什么陪衬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小孩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对于短篇小说的语言来说,鲁迅的方法是成功的。
比如:《孔乙己》中描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准确、形象、简练地概括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处境。
2)生动、传神:鲁迅的小说虽然要揭示的是极其深邃、抽象的本质内容,但通过他的语言描写却能做到充分的形象化,生动、深刻、传神。
比如:“画眼睛”的手法,比如写临死之前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12、简析箫红《呼兰河传》的文体特色。
①散文化的小说,行云流水般的文体。
作者很少在人物的性格刻画,心理分析和戏剧场面上多着墨,也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安排,整部作品都在给你讲述一个小城故事,很少有作者的主观议论,作者娓娓道来显得非常自然。
《呼兰河传》是作者离乡背井独居香港时思念家乡情绪下的产物,无论是写景、叙事,都浸透着作者的深深的怀恋之情。
《呼兰河传》茅盾序中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②诗样美的精练的行文,极富表现力。
《呼兰河传》的语言透出一种厚朴、沉重的美。
萧红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她的语言似乎都出自天然,未经雕琢,却有一种自然纯朴的美,简洁而传神,有天籁般的神韵。
如:火烧云的描写;写我给祖父戴花,祖孙间的天伦之乐,萧红童年的快乐,是她一生美好的回忆,也是她痛苦、寂寞生活的慰藉。
又如,小说的结尾:看似平淡,实则情真意切,又充满感伤。
萧红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文学的“缘情说”和“神思说”,高度重视文学语言的形象思维的特点,使她的散文体小说既有出神入化的意境,又有浓郁的诗情和耐人寻味的情感和思想内蕴。
论述题:1、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请举具体作品论述。
(1)雕塑灵魂的艺术,深刻地揭示出各类人物的精神悲剧,反映中国社会的实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