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三课教学步骤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一、导入,介绍作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读、背,感悟词的美。

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细读探究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

“形胜” “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

“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真是一道宽阔险阻的天然屏障。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第一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2、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想: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比较。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餘)、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三、走进作者――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柳永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对古代文学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播放柳永词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

(2)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2 知识讲解(1)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如婉约、柔情、意境等。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4 情境体验(1)展示与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增强对词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作业评估: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柳永的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3. 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柳永的词。

二、教学内容1. 柳永简介2.《雨霖铃》3.《小重山》三、教学过程1. 柳永简介柳永是南唐时期著名的词人,人称“柳三变”。

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具有浓郁的南国风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小重山》、《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雨霖铃》《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作者在雨夜听到的风铃声,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懷念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背景音乐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情感的感受。

3.《小重山》《小重山》是柳永的另一首代表作品,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钟爱,同时也表现了乡愁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意境的感受。

四、课堂讲解1. 柳永的简介和生平背景2. 《雨霖铃》的分析和欣赏3. 《小重山》的分析和欣赏五、作业布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柳永的其他作品,进行朗读、分析和欣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安排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和文献阅读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朗读、分析、欣赏、展示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柳永词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本堂课也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助力,和学生一起探讨词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和欣赏柳永词的韵味通过柳永词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柳永词这一艺术形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柳永的词作品,所选章节为《乐章集》中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词的背景、词牌知识、韵律特点、意象分析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柳永词的背景知识,掌握两首词的基本词牌结构。

2. 分析两首词的意象、用词特点,领会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3.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中特有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分析,以及其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乐章集》选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入宋代词人及其作品的学习。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代离别的场景。

2. 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结构分析,解读其离别主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意象的运用及其传达的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用词之妙。

对比分析两首词的情感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结构,进行小组讨论。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解读,分享感受。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模拟古人吟诵,体验词的韵律美。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词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左侧:柳永词两首作品板书中间: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图解板书右侧:关键词汇、意象及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意象,探讨柳永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以柳永词为蓝本,创作一首反映现代生活的词。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寒蝉凄切”为例,寒蝉寓意凄凉,传达了词人的离别之痛。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具体章节为第13课“柳永词二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词的全文解析,包括背景介绍、词牌格律、用词特色、情感表达及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格律和艺术特点,体会其词境的深远和情感的丰富。

2. 通过对两首词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格律美和情感美的结合,以及时代背景对词作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点:词作的韵律、用词、意象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人送别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著名的送别诗词?引出柳永的送别词。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史上的地位。

3. 诗词解析《雨霖铃·寒蝉凄切》:逐句解析,分析词牌、韵律、用词、意象和情感。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比解析,强调柳永词的创新与传承。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柳永词。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

强调柳永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2. 主要内容:柳永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词解《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解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请尝试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

2. 答案要点:意象美:寒蝉、骤雨、杨柳、长亭等。

情感美:离别的哀愁、思念的深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柳永词的鉴赏能力提升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柳永的两首词作《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特点,感受其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特点。

2. 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柳永词作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背诵并分析《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描绘夜雨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想象夜雨的景象,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请学生朗读《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分析两首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夜雨”、“寒蝉”等,理解词作中的意境美。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如《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离别之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异同之处,从词风、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

7. 背诵练习:请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夜雨寄北思念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离别之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柳永词作特点的分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柳永的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但在诗句解析方面,部分学生对一些古汉语词语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古汉语的学习。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第13课“柳永词二首”,具体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首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等,使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韵律特点,能背诵两首词;2. 领悟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了解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经历;3.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4. 例题讲解: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词的分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和情感,教师点评;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教学设计2. 内容:柳永词韵律特点《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情感表达柳永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分析柳永词的韵律特点,结合具体词句说明;选取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进行意境和情感分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柳永的词风,提高文学素养。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2024版教材第十三课,重点解析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篇词作,学生将理解柳永词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具体内容包括:1. 《雨霖铃·寒蝉凄切》:分析词中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探讨词格律、用韵及情感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柳永词基本知识,理解其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作情感和表达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柳永故事,引发学生对柳永词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展示《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词意。

3. 课文解析:(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和修辞手法。

(2)探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格律、用韵及情感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关于柳永词鉴赏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柳永词作,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

修辞手法:拟人、对偶、排比等。

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格律:八声甘州词牌特点。

用韵:平仄韵脚。

情感内涵:离愁别绪、思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另一首词作《夜雪临砌》,从意象、修辞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

其中,《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绘寒蝉、骤雨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离别的愁绪;《夜雪临砌》则以夜雪为背景,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古代词人的认识。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词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并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词人的生活背景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2. 重点:朗读、背诵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寒蝉凄切的景象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柳永的生平、创作背景,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对比阅读:学生对比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探讨不同词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7. 朗读、背诵:学生朗读、背诵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板书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骤雨)、情感(离别愁绪)《夜雪临砌》:意象(夜雪)、情感(孤独、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和思乡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柳永的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对比阅读方面还需加强。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和《夜雪》。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背景知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比较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真挚情感,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意象分析,理解其意境。

3. 情感主旨的把握,体会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词牌、典故等。

2. 两首词的异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主旨的深入理解,感悟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柳永词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其韵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体会意象。

3. 合作探讨,深入解读(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欣赏魅力(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

5. 总结提升,感悟情感(1)总结两首词的意象、语言特色和情感主旨。

(2)引导学生感悟柳永词的情感魅力,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词。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柳永词的感悟。

3. 推荐阅读其他柳永的词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发现两首词的异同。

3. 利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2)理解两首词的背景、意境和情感;(3)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词牌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特点;(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词中的意境;(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优美旋律和深刻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词牌的特点和运用;3. 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全文、注释、图片等;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3. 准备词牌的知识和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柳永词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

简要介绍柳永的背景和词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5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背景、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词的美感和深意。

3. 对比分析(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柳永词的特点。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柳永词的特点和重要知识点。

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其他著名词作,如《凤栖梧》、《蝶恋花》等,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如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提问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第13课,详细内容为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感受其抒发的离愁别绪和忧思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柳永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读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牌、韵律、背景及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柳永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柳永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2. 内容:a. 词牌、韵律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意境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异同点。

b. 选取一首柳永词,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a. 异同点:两首词均表达了离愁别绪,但《雨霖铃》以景寓情,情感较为低落;《八声甘州》则以豪放见长,情感较为激昂。

b. 鉴赏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人生经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柳永词两首》的课文,了解柳永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花间派别,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形式和数种常用表现手法,能够鉴赏柳永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一些PPT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柳永的简介、词形式、表现手法、两首词的注释及鉴赏等,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

2、自读、共读、导读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柳永词两首》的文本,然后分小组共读课文,齐声朗读,然后导读,加深对词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柳永个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

3、了解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语言形式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图表等来阐明词的构造和表现,可以与学生讨论。

4、详细注释词文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表现手法后,可以对词文进行详细的注释,解释你除柳永的隐喻和词文典故,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5、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在掌握了柳永生平和词文形式、表现手法、注释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两首》对词文、文学和艺术的贡献和地位。

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充满思考和探究的气氛。

三、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教案以《柳永词两首》为例,通过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详细注释词文、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等步骤,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柳永的词作,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的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

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

柳永词教案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课前预习相关知识二、检查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1、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3、关于《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词赋华章”中的第13课,内容为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2. 《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诗词原文;3. 诗词的意境、艺术手法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特点,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诗词内容,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及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艺术手法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诗词内容及其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两首诗词的原文、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艺术手法:对比、映衬、渲染等情感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柳永的词,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比较《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异同点。

《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一、课程对象
本节课将是初中文学课程, 针对9年级学生. 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意义和文学构件, 同时, 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加深对读者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柳永词二首》内容概要;
2、掌握词语和构件;
3、了解作者的情感到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4、通过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义.
三、教材分析
《柳永词二首》是柳永先生(1187-1230)所写,有关现代交际与古代情感的作品。

作品分为“蝉”和“蛩”两首, 主要体现了一位古典文化的文人的洞察力以及侠情的融合, 代表唐朝艺术文化的精神状态。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授课
1、引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柳永先生的生平, 并带领学生读诗《柳永词二首》的前言,引入话题。

2、讲授课文:学生们阅读诗歌《柳永词二首》,让学生们感受感受情趣,引起共鸣;
然后不允许看书,老师讲解一下每首诗之后, 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3、分析细节:对每首诗概述总结, 阐述重要的词牌、结构、表达手法。

4、讨论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柳永词二首》的文学构件及创作技巧进行探讨,小组报告。

(二)作业:然后让学生用英语翻译《柳永词二首》,试着展示文中的文化特色。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诵读、讨论、鉴赏等多种 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鉴赏活 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 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柳永的生平资料、 词作背景和相关图片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柳永词的内容和意境。
布置相关课外阅读和鉴赏任务,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升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词作欣赏与比较
通过欣赏其他经典柳永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04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词理解和感受
分组阅读《雨霖铃》和《蝶恋 花》,讨论各自对两首词的整体
印象和感受。
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情感、语 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探讨柳永
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其团 队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06
评价反馈及改进措施
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设计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内 容、方法、进度等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
及时反馈
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分 析,及时向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 略。
持续改进
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辅导支持
01
02
03
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 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 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个性化辅导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 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 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鼓励学生互助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 助机制。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语文》第13课,主要讲解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首词的韵律、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 掌握柳永词的韵律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词的意境、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柳永词二首。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情感,讲解韵律特点。

(2)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表现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词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阐述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分析其意境、情感,并与同学分享。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柳永词的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秋日凄凉,离别惆怅韵律:上片五韵,下片四韵《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现手法:对比、夸张、抒情情感:离愁别绪,壮志难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夜雨寄北》的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1)意境:夜雨淅沥,寄托思念之情。

(2)情感: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

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

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于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

(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二、课文简析
(一)蝶恋花
1.基本解读:这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表达了主人公为爱情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主旨)
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作品没有明示,应是男女均可。

上片写凭栏远眺时,触景生情,引起对所爱的无限思念。

“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都是“伫倚危楼”时的所望、所感,由此而使“春愁”黯然而生。

所谓“春愁”,就是相思。

“无言谁会凭阑意?”极写其孤独和无奈。

下片写在登高望远的情景下的联想,进一步写“春愁”的无法排解,并表达了对爱情的矢志执著和坚贞不渝。

想借醉酒狂歌来排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

通过这样的一再铺垫,“春愁”的无限就给读者以极其鲜明的印象。

这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后悔了吗?不!永不后悔。

因为对他(她)的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我愿意为了这样的爱而消瘦,为这样的爱而颜容憔悴。

2.鉴赏要点:
①情景交融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

②词眼鲜明突出是其艺术特色之二。

词的末尾两句,非常警策,是此词的词眼。

不仅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

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二)望海潮
1.写作背景简介: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科书“资料信息”所录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的一段记载,说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

此前有宋杨浞在其《古今词话》中又有些细节的记述,说孙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见。

柳永想见,而无从人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妓唱给孙何听,因打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见“相关资料”)对这些文献的记载,现在有人提出质疑。

其理由之一是,认为柳永的生年与“孙何帅钱塘”不相符。

当时柳永还是14岁的孩子,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才华创作此词,也还不懂得什么是政治干谒。

有人认为“孙何”当作“孙沔”。

孙沔当钱塘长官的时间与柳永的生平比较相符。

从本词的实际内容看,送给杭州的地方长官是切合的。

2.基本解读: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主旨)
开头三句,从地理形势和历史渊源方面总括钱塘的繁华。

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的繁华。

“烟柳”三句,写居民区的繁华:路桥华美,居室华丽,人口众多。

“云树”三句,用特写的笔法,突出钱塘潮的雄伟壮丽:钱塘江口,周围风景优美,沙堤绿树浓密如云,江面广阔无边,江口怒潮白浪滔天,汹涌澎湃。

“市列”三句,写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民众生活豪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互文见义,所有市场,家家户户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珍珠宝贝、绫罗绸缎。

至于一般的衣食住行的所需之富庶,则不待言而自明。

过片之后的六句都是写西湖的繁华景象。

“重湖”三句,写西湖的自然景观之美。

“重湖叠蠊清嘉”,总括湖山之美。

“三秋桂子”承“叠蠛’’说,着重写山;“十里荷花”承“重湖”说,都是西湖最具特色的最有名的景观。

“羌管”三句,写湖里湖边民众悠闲自在的生活风貌。

白天夜晚,男女老少都是安闲自在,各乐其乐,一派升平景象。

“一千骑”三句,写钱塘长官高雅的休闲生活。

“千骑拥高牙”,写长官出游时的扈从之多,千千万万的兵马拥戴着长官那高高飘扬的牙旗,从而突出了长官的威望之高。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喝酒,听歌,吟诗,观赏风景,这是踌躇满志的高雅娱乐生活。

最后两句,直接恭维颂扬钱塘长官的政绩。

“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归去凤池夸”,言外之意是说,到朝廷去请功受赏,还隐含着“你很快就要提升到朝廷当更大的官”的意思。

3.鉴赏要点: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

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反映城市生活的词作,唐五代以来为数甚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

至于城市的繁荣面貌,在词这个文学领域,并未涉及。

而这首词却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展现了一派昌盛的景象。

“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时人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祝穆《方舆胜览》)
善于点染,是其特色之二。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嗽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