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西野) ,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中野),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华野),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东野),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北伐到49年解放不但部队经过无数次整编而且十大元帅也相互领导过不同的部队我们得从解放战争时期入手因为这一时期我军已经整编为70个军 200个师分为5大野战军首先说元帅之首的朱德朱总一直是全军的总司令很难说哪个嫡系哪个不是我们重点说一其余9位吧其次是一野主帅彭德怀的手下有著名的十虎将胡子将军——王震血胆勇将——杨得志铁甲元勋——许光达独臂勇将——贺炳炎独臂虎将——彭绍辉无畏将军——郭鹏独臂将才——余秋里铁流雄鹰——罗元发骁勇猛将——郑维山目前还保留1个机步师,1个摩步旅和3个地方师,1个武警机动师,分布于南京,兰州两大军区1个集团军,1个副大军区级省军区和武警。

二野主帅刘伯承手下悍将有传奇战将——陈赓神威虎将——杨勇虎胆战将——陈锡联疯子战将——王近山军中雄师——杜义德勇胆血将——周希汉导弹元勋——王秉璋红都勇士——曾绍山辘战血将——秦基伟目前还保留5个摩步师,1个山地快反师,6个摩步旅,2个空降师,1个装甲旅,3个武警机动师和2个预备役师,分布于北京,兰州,南京,沈阳,济南,成都6大军区7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3个省军区和空军,武警。

三野主帅陈毅手下名将百胜将军——粟裕屡战勇将——皮定均铁血上将——陈士榘文武兼备——宋时轮大刀将军——许世友铁面将军——王建安壮族上将——韦国清血胆将军——成钧铁胆将军——陶勇目前还保留4个摩步师,10个摩步旅,1个警卫师,1个警卫旅,1个预备役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武警机动师。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四野

四野

四野“暴风雨部队”传奇“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

鲁中诞生,挺进东北炼劲旅第40军118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成长迅速,其最早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长山县黑铁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后改称第3支队)、泰安县徂徕山起义的第4支队、潍县蔡家栏子起义的第7支队和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第8支队的主力,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2团。

抗战期间两团转战泰山、沂蒙,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山东鲁中根据地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残酷斗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堡垒政策,鲁中2团首先将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作战,创造出“爆破、火力、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迅速在山东部队推广。

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曾电示攻太原的部队,要采用山东的爆破经验。

从此,“爆破”战术被全军广泛运用,并列入《步兵战斗条例》。

1945年8月,我军对日大反攻,山东鲁中军区第1、2团和部分地方基干武装组成山东解放军第3师,辖第7团(老1团)、8团(老2团)和9团。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山东、冀热辽抽调包括山东3师、警备3旅、冀东12团在内的大批主力部队挺进东北,统一编入由林彪任司令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并对进入东北的新老部队进行整编,辽东第3纵队在辽阳成立,下辖第7、8、9旅。

第7旅即由山东解放军第3师第7、8团和由冀东12团一部扩编的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21旅62团、23旅67团编成,旅机关由原山东3师机关组成,辖第19、20、21团。

合编时将23旅67团拆散分补给各团,全旅8600余人,旅长曾国华,政委李伯秋,副旅长邓岳,参谋长王全珍,政治部主任李改。

第四野战军将领的有趣外号

第四野战军将领的有趣外号

第四野战军将领的有趣外号除林彪、邱会作、李作鹏、赖传珠、李天佑、龙书金外,其余选自“红军之鹰”“红军之鹰”林彪斯诺1938年在《西行漫记》中命名。

林彪1955年能在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1966年被毛泽东选定为接班人,是当之无愧的。

林彪有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无人可比的战功,从江西苏区、长征、平型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林彪1959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树立了雷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四个第一、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人民解放军在林彪领导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教师爷”邱会作邱会作在高级干部中最爱动脑筋,又最能团结人。

毛泽东曾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可以当党中央主席。

”1959年邱会作接任总后勤部部长后,各大军区领导一见面不是讽刺就是骂街。

邱会作提出“财务包干”后,大家没有意见了,不再要钱要物。

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说:邱会作是总后勤部部长,而我们是邱会作的后勤部长,被他指挥得团团转。

“李瞎子”李作鹏因日军施放毒气弹,李作鹏一目失明,长期戴墨镜。

在黄吴李邱四人中,李作鹏打仗勇敢,头脑也清楚。

只可惜他和邱会作地位稍低,如果他和邱会作给林彪出谋划策,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不会讲话。

李作鹏的性格和林彪相似,不爱说话,酷爱读书,深得林彪喜爱。

80年代初李作鹏从十年冤狱中出来,被安排到太原居住。

李作鹏说:我不走,把抄走我的书一本不少地还回来,否则不走!海军答应他前脚走,后脚把抄走的书送去。

李作鹏的书装了六个集装箱,拉到太原。

其中包括有关林彪的照片3000余张,以及林彪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顺便说一句,九一三事件后,李作鹏没有烧掉一张照片,他认为自己没做亏心事。

李作鹏晚年生活拮据,六个大集装箱被改成书架,读书、写回忆录、锻炼身体。

“毛猴子”贺东生1943年秋,日伪军出动万余人,对滨海根据地实施大“扫荡”,并包围我大山根据地。

为掩护政府机关和群众突围,贺东生将军率6团二连一、二排坚守大山葫芦型高地,以81人御数百名日伪军,浴血奋战一日,敌未进咫尺。

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我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野战军排名应该如下:第四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

原因:一.按统帅将领极其指挥艺术排名:(1).第三野战军——粟裕。

虽然是大将,但如果就单论解放战争中的战绩而言(七战七捷、鲁南战役、歼灭74师、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对比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的话,授元帅军衔也不过分。

评分:5分。

(2).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由毛主席一手创建的中央红军、抗战中的八路军115师,这支部队一直以骁勇著称,而统领这支英雄部队的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杰出的军事家林彪,而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骁将,才使四野创造出辽沈、平津这样两个战役歼敌100万人的范例。

评分:5分;(3)第二野战军——刘伯承:4分。

在千里大跃进前,战斗指挥无比精妙邯郸(平汉路)、定陶、鲁西南等战役指挥的有声有色,但在进入大别山后在指挥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误,12万人马只剩6万9千余人,相对林彪、粟裕而言略逊一筹。

(4)第一野战军——彭德怀:4分。

陕北三战三捷,创造了以绝对劣势部队战胜绝对敌人优势部队的经典战例,但也有败榆林、败青(海)马(步芳)等之败绩。

(5)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3分。

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军区实力一直较强(中央军委语:为各解放区之首),但在解放战争中一直表现不佳。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只有清风店、石门两役还算有所表现(但与华东、东北、晋冀鲁豫甚至西北一比,嘿嘿,就不说了)。

二.按部队装备及整体实力排名:(1)四野:5分。

在抗战胜利后,四野的前身山东军区(八路军115师)主力、新四军第三师(亦为115师发展而来)奉命出关,接受了苏军移交的前日本关东军约100万人的装备,背靠东北三省优势的资源,仅用三年时间就迅速组建了十二个步兵纵队及若干个独立师120余万人的部队,拥有了空(为全军仅有)、坦、炮等除海军外的几乎所有装备,在后来的战斗中又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充实自己,使四野装备、战力始终位列全军之冠!(在1948年其他野战军还在大量使用爆破作业时,四野已能集中千门以上的火炮进行炮火支援了)。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总兵力103万,于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历时52天;1948年11月13日,按照全国统编,部队纵队改为军建制,12个纵队分别编制为38军--49军,投诚的郑洞国60军编制为50军;1949年0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采用兵团编制,下辖4个兵团;1950年03月13日,第四野战军与中南军区合编,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1955年0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2:中共第四野战军前委书记林彪副书记罗荣桓委员谭政萧克陶铸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3:第四野战军机关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谭政第一参谋长萧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苏静侦察局局长彭富九政治委员钱江通信处处长张瑞政治委员朱虚之行政处处长何敬之第二处长周业成队列处处长苏静(兼)机要处处长莫春和第二处长黄兴正政治部秘书处秘书长王阑西处长刘汉组织部部长杜平保卫部部长钱益民联络部部长何伟民运部部长何伟总务处处长杨学礼宣传部部长萧向荣陶铸后勤部部长周纯全第二部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陈沂副部长何敬之参谋长罗文政治部主任潘振武军需部部长杨至成副部长魏庭槐供给部部长苏焕清政治委员伍辉文卫生部部长孙仪之齐仲桓政治委员胡登高军械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联强陈文彪曹广化(兼)运输部部长谷广善何敬之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劲光(兼)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副参谋长潘朔端后勤部部长黄曹龙副政治委员唐天际刘道生政治部副主任卓雄袁升平----------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卓雄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何振亚政治部主任卓雄(兼)李伯秋后勤部部长周辉第一一八师(由原第七师改称)师长邓岳第一一九师(由原第八师改称)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第一二○师(由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郑固林政治委员李改第一三五师师长管松涛杨树元政治委员蔡炳臣马毅之------------第四十五军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副政治委员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参谋长黄鹄显雷震后勤部部长刘锡山孔瑞云第一三三师(由第二十二师改称)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谢明第一三四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师长钟明彪曲鹄显政治委员谢家祥第一三五师(由原第二十四师改称)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壮族)第一五八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改称)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治委员李中权副军长杨梅生副政治委员段德彰参谋长彭寿生后勤部部长樊学文政治部主任王逸群段德彰第一三六师(由第二十五师改称)师长曾雍雅政治委员徐光华第一三七师(由第二十六师改称)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第一三八师(由第二十七师改称)师长任昌辉政治委员王文第一五九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改称)师长陈宗坤副政治委员曾凡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未到职)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李开佑第二副司令员彭明治副司令员李士林(未到职)黄永胜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黄志勇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副主任卓雄后勤部部长邱国光------------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梁光初政治委员梁必业副军长贺东生邓世通曹里怀参谋长曹里怀江拥辉政治部主任吴岱副主任王树君后勤部部长李升平第一一二师(由第一师改称)师长江拥辉杨大易政治委员黄玉昆第一一三师(由第二师改称)师长唐青山政治委员李欣第一一四师(由第三师改称)师长刘贤权政治委员方国南第一五一师(由独立第十师改称)师长赵东寰曹灿章政治委员蔡明------------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曹里怀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军长方强晏福生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李基第一三九师(由第二十八师改称)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晏福生第一四○师(由第二十九师改称)师长刘转连刘子云政治委员陈发洪第一四一师(由第三十师改称)代理师长叶健民政治委员张百春第一六○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一师改编)师长朱子修政治委员李信彭清云------------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徐斌洲副军长熊伯涛朱大纯政治部主任陈志方刘随春政治部副主任周彬后勤部部长毛普安副政治委员刘随春副参谋长王亢第一四五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温玉成沈启贤政治委员谭友林陈德第一四六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王奎先政治委员栗在山第一四七师(由第三十六师改称)师长沈启贤郑贵卿政治委员王建中第一六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张万春王兆相政治委员陈德徐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治委员黄永胜参谋长吴法宪后勤部部长杨尚儒------------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吴信泉副军长吴信泉孙子仁朱大纯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山政治部主任贺大增后勤部部长伍瑞卿第一一五师(由第四师改称)师长王良太政治委员李世安第一一六师(由第五师改称)师长吴国璋政治委员石瑛第一一七师(由第六师改称)政治委员李少元第一五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七师改称)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邱子明------------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欧阳文副军长温玉成胡奇才蔡正国副政治委员欧阳文孔石泉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孔石泉政治部主任潘寿才后勤部部长赵仲山第一二一师(由第十坚固耐用改称)师长蔡正国左叶政治委员李丙令第一二二师(由第十一师改称)师长田维扬政治委员吴保山第一二三师(由第十二师改称)师长江燮元政治委员张秀川第一五四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二师改称)师长左叶卢燕秋政治委员曹传赞------------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吴瑞林政治委员刘兴元副军长吴瑞林赵东寰张辑戒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后勤部部长陈换澜第一二四师(由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徐国夫代理师长翟毅东政治委员丁国钰第一二五师(由第十四师改称)师长彭龙飞政治委员谭文邦第一三六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改称)师长廖促符政治委员钟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萧向荣后勤部部长萧志坚政治委员宋健华参谋长洪学智曾国华------------第四十三军军长洪学智李作鹏政治委员赖传珠张池明副军长杨国夫李作鹏龙书金参谋长黄一平副参谋长陈乙斋政治部主任袁克服政治部副主任谢扶民后勤部部长单志辉第一二七师(由第十六师改称)师李作鹏王东保政治委员刘锦平第一二八师(由第十七师改称)师长黄荣海政治委员宋维栻第一二九师(由第十八师改称)师长阎捷三政治委员孙正第一五六师(1949年夏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邓克明政治委员钟人仿祝世风------------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方强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军长李化民随邦捷副政治委员谭甫仁参谋长高体乾黄忠诚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后勤部部长龙开富第一三○师(由第十九师改称)师长徐绍花邓东哲政治委员邓东哲姚国民第一三一师(由第二十师改称)师长刘述刚刘永源政治委员刘永源罗友荣第一三二师(由第二十一师改称)师长李化民徐绍花政治委员朱民亲第一五七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曾敬烦代政治委员于英川------------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麟第一副军长周仁杰第二副军长刘转连副军长郑间捷政治部主任高体乾杨春甫参谋长杨春甫何迁一政治部副主任李信后勤部部长李勃严旭第一四二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一四三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李光辉张光发政治委员刘禄长第一六一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韩梅村政治委员钟辉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副主任刘田夫后勤部部长郑小康政治委员关山第一师师长曾生政治委员罗群第二师师长何宝松政治委员王作尧------------直属部队----------第五十一军(1949年5月由原国民党军张轸部起义部队于7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甫副军长李人林杨焕民辛少亭副政治委员罗通参谋长王亢政治部主任罗通第二一一师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第二一二师师长鲍汝礼政治委员杨劲特种兵司令部(1948后12月30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萧华万毅政治委员钟赤兵副司令员苏进贾陶匡裕民参谋长苏进张进毅副政治委员邱创成政治部主任唐凯副主任间登瀛吴涛谢唯进后勤部部长常树人政治委员邱铁雄炮兵第一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彭景文炮兵第二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沙克政治委员王凤梧炮兵第五师师长张志毅政治委员李俭珠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师长曾克林政治委员杨永松工兵指军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唐哲明副主任陈正峰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江洪副主任刘奠西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郭维城(满族)第一副司令员吴林焕第二副司令员萧远久副司令员萧远久参谋长杨子华政治部副主任沈寰第一六五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师长刘子奇骑兵第五师(1949年4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改编,归野战军直属)师长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整训第五师(1949年初调归野战军直属6师长何能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底组建为江西军区机关)师长叶声政治委员杨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7月学主体迁至武汉市,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仍隶属第四野战军)校长林彪(兼)政治委员林彪(兼)副校长倪志亮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教育部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其人。

四野头等主力师

四野头等主力师

四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我军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南,打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吃掉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消灭了桂系的两支精锐部队“钢7军”和48军,北至松花江南到海南岛,都有其战斗足迹。

在四野的战旗下,有八支英雄的部队,承担了四野的主要作战任务,几乎参加了四野的所有大小数十次战役,且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称呼这八支英雄部队为——四野头等主力师。

一、38军第112师第112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教导5旅,该旅是由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15师东进支队改编的。

南下支援新四军时改称新四军独立旅,北上山东归建后恢复教5旅番号。

43年3月教5旅旅部和所辖13团、14团合编为滨海第13团,43年9月滨海13团兼滨海1分区,后原教5旅机关分出为1分区机关与13团分离,45年8月1分区机关和滨海6团、13团、独立3团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

同年9月1师奉调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38军第112师。

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686团、滨海13团等两大山东军区主力团是该师的主力,部队作风勇猛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经得起伤亡,连续作战能力很强,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

该师长期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战功卓著,深受115师、新四军、山东军区、四野、志愿军、军委首长的爱戴和信任,一直是重点建设部队。

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之一。

二、38军第113师第113师的前身是由686团、685团的部分干部和686团的两个连队为骨干组建的343旅补充团,37年12月115师主力东进以后编入115师晋西支队为第1团,40年11月入鲁归建编入115师教2旅为第4团,43年3月与教5旅15团、山东纵队2旅5团、教2旅直属队各一部合编为滨海第4团,43年9月该团兼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44年7月2分区机关与滨海第4团分离。

四大野战军兵力排名,少的十来万,最多的一百多万

四大野战军兵力排名,少的十来万,最多的一百多万

四⼤野战军兵⼒排名,少的⼗来万,最多的⼀百多万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军队。

那么,四⼤野战军各⾃兵⼒如何呢?说起来还是很不均衡的。

四⼤野战军兵⼒是随着序列呈很明显的递增规律。

先说第⼀野战军。

彭德怀是⼀个苦命的元帅,长期战⽃在苦寒之地不说,他领导的第⼀野战军兵⼒也是最少的。

那么,有多少⼈呢?茶馆掌柜告诉你,也就⼗万余⼈。

具体来说是15万。

这么少?没错。

第⼀野战军的前⾝是西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刚组建的时候才4.5万⼈。

就这点兵⼒要和胡宗南的40万⼤军周旋,彭德怀每每有巧妇难为⽆⽶之炊之叹。

所以,解放战争后期,为了促使⼤西北尽快解放,中央军委特意将华北军区的周⼠第18兵团和杨得志19兵团划给第⼀野战军指挥,彭德怀所指挥的兵⼒达到空前雄壮,也不过34万余⼈。

然后是第⼆野战军,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刘邓⼤军。

第⼆野战军成⽴时总兵⼒是28万。

它的前⾝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全盛的时候兵⼒过40万,但是经过艰难转战,兵⼒损耗很⼤。

然后是第三野战军。

⼀野最开始只有2个兵团,⼆野是3个兵团,⽽三野和四野都是4个兵团。

所以1949年12⽉,第三野战军全盛的时候,兵⼒是82.5万,接近百万之众。

兵⼒最雄壮的当然还是第四野战军了。

虽然同样是4个兵团,但第四野战军最全盛的时候是在1950年,兵⼒达到150万。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的主⼒部队就达到了70万,加上其他部队,东北⼈民解放军就已经过百万了。

第四野战军为何这么雄壮呢?⾸先是底⼦好,东北民主联军最初成⽴的时候兵⼒就已经27万。

然后是营养好,东北的⿊⼟地养⼈啊。

当然最重要的是打的仗多,第四野战军从东北到华北,再到中南华南,歼敌越多,它改造吸收的部队当然也越多。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万人。

7月,旅改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东野四纵(第四十一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该纵队是由山东胶东军区地方兵团扩大编成的。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

1938年9月,第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六个团,共7000余人(12月,归八路军山东纵队建制)。

1939年秋,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三、第十五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十四团。

1940年9月,第五支队改称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新第五支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团。

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六、第十七团,与第五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

1943年,胶东军区部队整编,取消第五旅番号,军区直辖五个军分区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团三个主力团(第十五、第十七团分别编入各军分区)。

1945年9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五、第六师和警备第三、第四旅。

这便是四十一军的前身部队。

四十一军前身部队在胶东地区坚持抗战,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不仅为胶东抗战立下了战功,而且锻炼了部队,并涌现出一大批善打硬仗恶仗的虎将。

塔山阻击战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便是其中的一个。

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迟浩田在80年代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时,曾在山东临胸听过一位老翁唱过一首抗战歌谣:胡奇才,真勇敢,带领八路军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

许多当年山东八路军的老人,每每谈到胡奇才死打硬拼的狠劲时,无不手翘大拇指称赞不已。

他们都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打小张庄的战斗。

那会儿部队连攻了几次也未能拿下敌人小张庄据点。

胡奇才火了。

他将各班排的共产党员和连排干部抽出来,组织起一支敢死队。

四野十大虎将

四野十大虎将

四野十大虎将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12、13、14、15共计4个兵团。

1949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四野”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

其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喋血四平,决战辽沈,解放东北;继而挥师入关,东下天津,西威北平,逼和傅作义集团;而后鏖战华南,衡宝战役、两广战役消灭白崇禧集团,最后千帆过海解放海南岛…纵横驰骋于十四个省区,为新中国建立了特殊功勋。

其麾下战将如云,在开国1600多位将军中,原属四野的就有519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8人,中将57人,少将439人。

占将军总数近三分之一,而其中的十大虎将更是彪柄千古。

1。

宁折不弯--大将黄克诚2。

当先大将--大将肖劲光3。

东北猛虎--上将刘亚楼4。

旋风司令--上将韩先楚5。

能文能武--上将邓华6。

东野虎将--上将李天佑7。

万岁军长--中将梁兴初8。

塔山司令--中将吴克华9。

战争骄子--少将钟伟10。

剿匪司令--少将贺晋年。

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

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

谢谢观看
第22章四野风云战将 榜
第23章高歌猛进
第24章星光灿烂
第25章四野的最后归 结
作者介绍
这是《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征战全记录》的读书笔记模板, 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征战全记录》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目录分析
0 1
第1章内容 简介
0 2
第2章 《第一野战 军》:钢铁 雄师
0 4
第4章一野 风云战将榜
0 6
第6章将星 闪烁
0 3
第3章崛起 在西北的硝 烟中
0 5
第5章征战 风云
第8章 《第二野战 军》:刘邓大军
第7章一野的最后 归结
第9章逐鹿中原
0 1
第10章二 野风云战将 榜
0 2
第11章横 扫千军
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大地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记录
中华
雄师
雄狮
硝烟
中国人 民解放

野战军
凯歌
第章
四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纪事
野战军
将星
风云
二野
战将
血与火
内容摘要
0 3
第12章二 野授衔将帅
0 4
第13章二 野的最后归 结
0 6
第15章血 与火的洗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简称四野。

其缔造者是林彪、罗荣桓。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

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略任务。

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

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

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

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
东野一纵(第三十八军)彭德怀、“徐老虎”的老班底。

从秀水河子到四平,三十八军威震黑土地。

克津门,走马擒住陈长捷。

彭总激将,梁兴初把火全发到美国人头上。

战朝鲜,“万岁军”美名天下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野战军中,号称“万岁军”的独此一家。

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上,这支部队三下江南,喋血四平,辽西会战,主攻沈阳,以其打不垮、拖不烂的顽强战斗力,成为了第四野战军众多野战部队中的主力。

平津战役中,它如同一把无坚不摧的钢刀,担当起主攻重任,第一个将红旗插上了天津城垣,率先突入到东西对攻会师点——金汤桥,并与兄弟部队一起,29小时即拿下号称“固若金汤”的整个天津城。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该军功高出众,被彭老总授予“万岁军”殊荣。

它就是由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
十八军!第三十八军,从编制序列上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第一军。

就战斗力而论,也当列四野首位。

该军下辖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第一一四三个师。

历任军、师首长全是久经杀场的红军时期的猛将。

第三十八军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

究其历史,乃是彭德怀元帅和徐海东大将麾下的红军劲旅。

早在第二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十八军的前身就已经诞生了。

其一一二师之三三四团乃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红五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一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团长李天佑、团政治委员杨勇)。

其一一三师之第三三八团乃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团政治委员刘震)。

抗日战争初期,这两个团被分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第一营、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第一营。

该军一一二师之三三五团和一一三师之三三七团也是在抗战初期,由红军干部和骨干组成的部队。

其番号分别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新二营和第三四三旅补充团。

由于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及骨干,均是来自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老红军,使得他们既经受过历次反“围剿”作战的锤炼,又饱尝了万里长征的磨难,从而使得这支部队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具备了一支铁军所必需的吃苦精神和强烈荣誉感。

八路军一一五师整编后即东渡黄河,迎着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逃兵的洪流,开赴抗日前线。

在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战役中,三十八军前身部队均作为师主力投入战斗。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痛歼日冠的第一个歼灭战。

从此八路军声威大震,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随后,三十八军前身部队在晋冀鲁豫地区艰苦转战。

1939年后,先后进入山东和苏北地区。

随后便长期战斗在苏北、鲁南、滨海战场,发展成为
山东军区第四、第六、第十三、第二十三团。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三十八军的这些前身部队共经历了大小战斗700余次,歼灭和俘虏日、伪军总计4万余人;并协同兄弟部队创建与巩固了晋西、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苏鲁豫、鲁西、鲁南、鲁中、滨海等抗日根据地。

不仅战功卓著,而且也进一步锻炼了部队和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即1945年8月,为适应大反攻的需要和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山东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组建野战军。

将第六、第十三团与滨海军区独立第三团合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一师(即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前身),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下辖一、二、三团,约7500余人。

同时又将第四、第二十三团与滨海军区独立第一团合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二师(即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前身),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下辖四、五、六团,全师约7500余人。

整编后的一师、二师,即在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的指挥下,以风卷残云之势向日伪军诸据点发起猛攻,兵威所及,攻无不克。

仅月余时间,即扫除沿海日伪据点百余处,歼敌万余,收复大片失地。

为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奉命组成东北挺进纵队,下辖两个支队,共计3500余人,在纵队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的率领下,跨海远征。

该纵队9月底抵达东北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即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前身)。

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全国的战
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遵照中央指示、山东解放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于10月底和11月下旬,由海陆两途开抵东北,并分别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一师、第二师。

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一师,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漂亮仗,就是自卫战争期间的秀水河子歼灭战。

1946年2月上旬,东北国民党军以三个美械装备师,从北宁路(北平至沈阳)沟帮子至新民一线,向南侧辽中、北侧法库方向发动进攻,企图驱逐驻守这一带的东北民主联军,维持北宁路运输线,并为下一步攻占沈阳创造条件。

其中北路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一个加强团,远离主力,于2月11日进占了秀水河子。

秀水河子是辽宁西部锦州以北的一个小镇。

它位于北南流向的秀水河与彰(武)法(库)公路的交界处,是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镇,镇东南地势平坦,西北地形起伏,有点小山。

开始,我军因要遵守国共停战协议没有打,还派人送去退兵信,好言好语劝他们遵守协议撤回去。

哪想该敌自恃是美械装备,不但不撤,竟然继续向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所在地法库进犯。

在遭到三师七旅痛击后缩回秀水河子,仍赖着不走。

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决定,集中一师、三师第七旅以及保一团部队,消灭秀水河子之敌,给狂妄的国民党军一点教训。

战场正、副指挥,由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分别担任。

具体部署是:一师二团和七旅十九团担任主攻,一师二团由北向
南,七旅十九团由西南向东北;七旅二十一团一部和一师一团由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进,作为辅助攻击;七旅二十团和保一旅担任阻援;一师三团为预备队,并担负阻彰武之敌增援和截击秀水河子之敌向西突围的任务。

林彪对于一师和七旅的战斗力是有信心的。

这两支部队都是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老底子。

半个多月来,两支部队针对与美械装备的敌人作战,已在此进行了多次战术演练。

林彪对于眼下的这一仗极为重视。

部队完成包围后,他亲自到前线视察,并再次要求彭明治和梁兴初,一定要坚决贯彻“一点两面”战术思想。

2月13日黄昏,一师首先发起进攻。

担任主攻的二团打得极为勇猛。

英勇的战士们不顾敌人集中火力封锁突击道路,前仆后继,鲜血染红了白雪铺盖的沟沟坎坎。

二团八连连长张文祥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向北山制高点冲击。

当他登上山岭时,看见敌人的机枪打得正凶,他便如同猛虎扑食一般打倒了敌人机枪手,一把握住了已经打得通红的枪管,把机枪夺了过来。

但当他正要指挥部队继续前进时,不幸中弹牺牲。

张文祥是山东军区最著名的战斗英雄之一。

他在战斗中先后13次负伤,身上有40多处伤痕。

英雄的牺牲激怒了全连战士,他们高喊着“为连长报仇”的口号勇猛冲杀,压向敌人。

战至凌晨1时,敌五十二军二师的一个团已由大虎山赶来,距离秀水河子只有十里路了,情况非常紧急。

林彪一面命令阻援部队坚决堵住敌军,一面命令攻击部队加
紧攻击,最迟于拂晓前解决战斗。

梁兴初和彭明治立即严令各部队加紧攻击。

此时战士们早已杀红了眼,与守敌进行着反复冲杀,逐屋争夺。

经过整夜奋战,一师和七旅两支部队,终于在第二天拂晓在敌人指挥所会师。

秀水河子之敌大部被歼,部分拼死突围侥幸逃出的敌人,也在向西逃窜途中,被守候多时的一师三团截住并吃掉。

这一仗打得干脆、快速。

干净彻底地全歼了敌八十九师第二六六团全部、第二六五团一个营,共计四个整营、一个师属山炮连、一个汽车运输连。

胜利地实现了预期的歼灭战目的。

其中一师部队毙伤敌200余名,俘敌500余人。

二团团长江拥辉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充分显示出这支铁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战斗结束后,一师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秀水河子战斗,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

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斗志和必胜的
信念,而且也为今后的无数歼灭战作出了示范。

这一点可以从林彪署名颁发的嘉奖令中得到证实:通令此次歼灭敌八十九师之战,我军各部队皆为英勇,尤以梁兴初、梁必业师全体指战员士气极高,战斗中甚为英勇,在指挥上能掌握一点两面战术的精神,彻底集中兵力,该师在战斗中进展迅速,连克敌数村庄。

此种作战精神与作战指挥方式,殊值得仿效。

望我军各部今后必须发扬勇敢精神与集中共力猛攻一点,并对该点采取局部性的迂回包围(决不可分散兵力同时进攻数
点)则所向无敌,获战果必然甚大,特此通令,以资学习。

此令总司令林彪1946年4月16日秀水河子战斗后,中央军委发来了贺电。

当时的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杜聿明,也不得不承认秀水河子战斗非同小可,称:“以秀水河子战斗经验来看,共军日益强大,战略战术非常机动神速,势非增加兵力不可。

” 秀水河子一仗,使东北民主联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