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西方节日热原因及其经验借鉴

中国西方节日热原因及其经验借鉴

中国西方节日热的原因及其经验借鉴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节日也涌入了中国,近年来出现的西方节日热现象更是不容忽视。

西方节日在中国受欢迎,既有商家的炒作、年轻人崇尚个性、追求时尚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伦理色彩浓重等国内因素,也有西方节日以娱乐为主题、以民众为主体、以人性为文化内涵这些国外因素。

我们要借鉴西方节日的成功经验,坚持我国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创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以此来使我国传统节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节日热;原因;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01-01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

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在中国日趋流行。

据一份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这些“洋节”在高校学生中非常流行,高校大学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和清明节等,学生们认为比较严肃和正式,总是按照“规矩”相对平淡地度过。

近些年,作为外来文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几乎成了时尚的象征,如果你不知道圣诞节和情人节是哪一天,会让人觉得你很怪异,甚至与社会脱轨了。

为什么西方的传统节日会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国内因素1.商家的炒作。

对于商家来说,一切都以盈利为根本出发点,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都成为商家以及服务行业攫取利润的重点。

当传统节日这块有限的“蛋糕”被分割完毕,商家转而瞄准了各种洋节,企图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

于是,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就成为了新的炒作对象。

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想要去体验一下这种新鲜的文化和别样的生活方式。

2.年轻人崇尚个性、追求时尚。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但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逐渐增强。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途径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媒宣传、商业推广、社交媒体等。

首先,传媒宣传是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都会在西方节日前夕播放相关节目、新闻报道,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这些媒体的宣传力度使得西方节日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其次,商业推广也是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手段。

商场、超市、餐厅等经营场所会通过举办促销活动、装饰店面等方式吸引顾客,从而推广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

商业推广的力量使得西方节日的氛围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推动了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

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分享节日快乐、了解节日文化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西方节日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引发大量用户的讨论和参与。

二、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原因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产生了交流和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西方节日也因此得以传播。

其次,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也与商业利益密切相关。

商家通过推广西方节日,可以增加销售额,吸引消费者,提高知名度。

因此,商家们积极参与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推动了这些节日在中国的传播。

此外,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和体验的需求。

中国人渴望体验不同的文化,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无论是圣诞节的礼物交换,还是万圣节的化妆派对,都给人们带来了新奇和刺激。

三、西方节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带来了新鲜的庆祝方式和活动,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圣诞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程度逐年增加。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

本文将探讨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原因、商业化程度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原因1. 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交流和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圣诞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逐渐进入中国。

2.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能力购买和庆祝更多的节日活动。

圣诞节作为一种有趣和浪漫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

3. 媒体的推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和推广西方的节日文化,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这些媒体的宣传和推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

二、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化程度1. 购物促销活动:圣诞节期间,商家推出大量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各类产品。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门店,各种打折活动、优惠券和礼品套装都能看到。

2. 装饰和饰品销售:商场、超市、餐厅等场所纷纷装饰圣诞主题,销售各类圣诞饰品、圣诞树及其装饰物。

消费者可购买到各种圣诞节用品,如圣诞老人帽子、圣诞袜等。

3. 圣诞食品和礼品:圣诞节期间,各种圣诞特色食品、糖果和礼品套装成为热销商品。

人们购买并分享这些特别的食品和礼品,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怀。

三、圣诞节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 传统节日的消解:圣诞节的商业化使得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受到冲击。

部分人群更倾向于庆祝圣诞节,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文化融合与互动:圣诞节的商业化也为中国文化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同时,圣诞节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3. 经济刺激与就业机会:圣诞节商业化对中国经济有着积极的刺激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与西方的“洋节”亲密接触,并纷纷庆祝这些节日。

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何中国人会过“洋节”?下面将从文化融合、商业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来探析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

一、文化融合促使“洋节”在中国流行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历史上就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

随着中国的开放与交往,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成了中国人热衷过的“洋节”。

通过庆祝这些外来节日,中国人逐渐接触、了解和融入了更多西方文化元素,使得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更多的交流和融合。

二、商业推动带动中国人过“洋节”商业化是“洋节”在中国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商家积极引进和推广西方节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和广告宣传,激发中国消费者购买欲望。

商家们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期间推出各种特殊商品和服务,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这种商业推动使得过“洋节”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国际交流加深中国人过“洋节”的程度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留学、旅游和工作,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更加频繁。

这些经历和经验的积累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节日更加熟悉和喜爱,也更愿意在国内庆祝这些节日。

同时,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来华工作和生活,与中国人一起庆祝节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过“洋节”的进程。

四、文化平等与多元主义理念的影响中国人过“洋节”还受到了文化平等与多元主义理念的影响。

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应当得到尊重与发扬。

中国人过“洋节”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

在世界各国的文化节日中,西方节日在中国庆祝并非是对传统文化的取代,而是多了一个可以一同庆祝的节日,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从而推动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

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和万圣节等也逐渐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那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人过“洋节”的原因,从文化交流、商业推动和社交需求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文化交流1. 世界的缩小随着科技与交通的发达,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节日。

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只代表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然而“洋节”则代表了外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交流的扩展使得中国人有机会了解和体验其他国家的风俗和习惯。

2. 文化多元化的追求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和众多地域文化的国家,追求文化多元化也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共识。

过“洋节”就成为了体现多元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

通过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中国人可以体验到独特的西方文化,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交流与共存。

二、商业推动1. 商业化的推广“洋节”作为一个商业机遇被广泛推广和利用。

各大商场、超市、餐厅和咖啡店等商家会借机举办促销活动,通过特别的装饰和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

这些商业推动使得“洋节”逐渐成为一个商业繁荣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满足市场需求除了商家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也愿意通过购买礼物和参与各种庆祝活动来庆祝“洋节”。

他们认为过“洋节”可以增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

商家看到了这种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引导中国人过“洋节”,也因此带动了市场的发展。

三、社交需求1. 与外国朋友的交往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国内外的人士之间有诸多交流与合作。

中国人通过过“洋节”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与外国朋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例如,过圣诞节可以与外国朋友互送礼物,过情人节可以表达浪漫与爱意。

这种亲近与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提升交流合作的质量。

外国节日如何在中国改变人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期待

外国节日如何在中国改变人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期待

外国节日如何在中国改变人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期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从最初的新奇到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外国节日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节日的认知,也改变了人们对节日的期待。

首先,外国节日给中国人带来了新鲜感。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外国节日的引入,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期待和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外国节日带来的新鲜感使得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例如,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开始购买圣诞树、挂上彩灯,与家人朋友一起庆祝,这种全新的庆祝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期待。

其次,外国节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随着外国节日的引入,中国人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人们开始学习外国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等,增加了对于其他文化的认知。

例如,情人节的传入,使得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浪漫文化,表达爱意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此外,外国节日也给商家带来了商机。

外国节日的引入,为商家们提供了一个宣传和推广的机会。

商家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关商品。

例如,情人节期间,商家会推出各种情人节礼品,增加销售额。

这样的商机不仅促进了商家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购物体验。

然而,外国节日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外国节日的引入使得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人担心传统文化会被外国文化所替代。

但是,事实上,外国节日并没有取代传统节日,而是与之共存。

人们在庆祝外国节日的同时,依然会传承和庆祝传统节日。

这种多元化的庆祝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总的来说,外国节日在中国的引入改变了人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期待。

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商家带来了商机。

尽管有一些争议,但外国节日并没有取代传统节日,而是与之共存。

浅谈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浅谈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浅谈西方节日在大学生中盛行现象姓名:孟鑫学号:2010425009 摘要: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难发现,西方节日越来越流行,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大家过的乐此不彼。

但是,像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却被抛之脑后。

而某些国家去在积极的把我们的节日据为己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文化积淀深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关键词:西方节日盛行原因一、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教育,“英语热”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可见,“洋节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

2、经济生活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是必然结果。

人们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和朋友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

而西方节日在进入中国后,淡化了其浓厚的宗教色彩,转而以娱乐为主的特点,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西方节日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西方节日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西方节日,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的节日,讲究传统的老礼,对于时下的年轻人,那是提不起精神的,就像京剧和周杰伦一样,你没见过那位年轻人迷恋京剧象迷恋周杰伦一样的吧?西方的文化没有我国的悠久,所以他们节日就像洋快餐一样,来得快,在加上奸商的宣传,那自然是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和追捧的。

2、我觉得也不是忽略了中国的节日,其实传统节日也是过的,只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注重的是一家团圆,大家往往都是在家里吃顿饭就算过节了;而外国的节日往往讲究的都是一大群人一起在外面,到街上狂欢度过.现在的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没有办法和同龄人一起玩,外国的一些节日就正好应了这些人的心理,所以感觉上就是过西方节日多过中国的节日而且我个人认为,西方的节日真的比中国的节日多很多,这也符合年轻人好玩的心理3、人活着是要以快乐为主,但快乐的方式有很多,所以人们想尝试更多的快乐充实自己,填满心里的那份寄托。

没有尝试新鲜的快乐,所以就比较重视其它没享受过得快乐!我就是这样想的!你说是不是。

Nowadays, there appears a phenomenon that the western customs are spreading into the east countries step by step, thus making many inhabitants who live in big cities enjoy themselves on these western festivals such as Christmas Day, April Fool’s Day, etc. Such phenomenon shows us that the world people are getting close gradually and the world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s well.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it’s a normal phenomenon s well as a necessary trend.First of all, it shows that we Chinese have become much opener rather than clinging to some very old customs, which are opposite our living.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we can find the answer to why our China was very poor and weak in the 1800’s. Yes, the answer is that we closed ourselves not to let other countries know about us, and this led us to a very hard road on which we suffered many wars that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launched. So I think it is more than necessary to accept other customs instead of closing ourselves. Of course, festivals are just the beginning.What’s more, the Open and Reform Policy results in this. So I want to say it is a great achievement for the policy. Since we took the policy into practice, our country is developing with a rapid speed. No doubt it is an essential trend.Last but not the least, we may get closer and closer not only to our home friends but also to many foreigners. We can never feel embarrassed for not knowing the other’s customs and manners. And more misunderstandings can be avoided as well.To sum up, the trend has its great advantage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if we admire the western customs too much, it will be a disadvantage because China is our own country, all of us should enjoy a patriotic heart. Wish in the near future, we can see the situation that westerners are enjoying themselves on the Spring Festival.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的区别(Differences beteen western and Chinese festival)Festival is defined as a special occasion on which people may give thanks for a harvest, commemorate an honored person or event, pay respect to the dead, or celebrate a culture. Festival,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comes into be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This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embodies human cognition and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peripheral surroundings. As we know, a diverse multitude of festivals are enjoyed worldwide. Although the different regions, nations, religions and cultures bring about multifarious festivals, and the means of celebration vary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most of people bear common feelings for the festivals, that is praying for happiness and health, fulfilling the good will, and showing the love of life.Far and away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date for this annual celebration are determined by thelunar calendar, so the timing of the holiday(the 1st day of a lunar year)varies from late January to early February.The festival actually begins on the eve of the lunar New Year's Day and ends onthe fifth day of the first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hich is called the Lantern Festival Preparations for the New YearJust as the West has Halloween for ghosts and ghouls, so also does Chinese have a holiday to fete the departed spirits of the underworld-The Ghost Festival. Ghosts roam the world every year for a lunar month, it is said. In some areas of China, visitors can see small roadside fires, where believers burn paper money and other offerings to appease the restless spirits, who have temporarily been released from Hades.Nowaday,Chinese become so keen on the western festival such as Christmas and Thankgiving day.People around celebrate Christmas probably because they want more festival.Festival should not only be a day that we get together and enjoy ourselves, but more a day that is full of meanings.The Prevalence of Western Holidays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冷遇,西方节日却日益升温;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你对这种现象的态度。

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商业化现象

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商业化现象

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商业化现象情人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人节在中国的庆祝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商业化现象也愈发明显。

本文将探讨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商业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商业化的原因1. 文化交流的结果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情人节作为一种浪漫的庆祝方式,吸引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关注。

他们希望通过庆祝情人节来表达爱意,仿效西方的浪漫方式。

2. 商家的推广商家利用情人节这个商机,通过广告和促销活动,将情人节与浪漫和礼物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他们不断推出各种情人节特别礼品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

3. 社交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情人节的商业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情人节礼物、浪漫的晚餐和约会照片,这种社交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情人节商业化的发展。

二、商业化的影响1. 消费压力增加情人节商业化使得人们对于情人节的庆祝变得越来越注重物质方面的表达。

人们常常会为了满足对方的期望而购买昂贵的礼物,这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2. 礼物变得平凡由于商业化的推动,情人节礼物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人们对于收到的礼物也逐渐产生麻木感,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惊喜和感动。

3. 爱的真实表达被淡化在商业化的情人节氛围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方面的表达,而忽略了情感的真实表达。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购买昂贵的礼物而感到自卑,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收到的礼物不如预期而感到失望。

三、应对商业化的建议1. 重拾节日的本质情人节本应是一个表达爱意的日子,而不仅仅是购买礼物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对爱人的关怀,例如写一封情书、亲手制作礼物或者一起度过一个浪漫的晚餐。

2. 倡导理性消费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盲目追求昂贵的礼物。

情人节是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而不是炫耀财富的舞台。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礼物,例如一本心意的书籍或者一次浪漫的约会。

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

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

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作者:金若男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迅猛发展,在文化领域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在增加,西方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也在增加。

但是,反观中国国内,西方节日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流行,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却有被逐渐淡化的趋势。

西方节日在中国日趋流行的原因不仅有媒体和商家的炒作以及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有中国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传统文化传播教育的缺失。

本文将从全球化趋势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当今中国人生活方式、媒体和商家炒作等方面分析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影响,及在全球化趋势中作为中国人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西方节日;流行;原因传统节日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与宗教观念,寄托着人们的文化情感,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民族风情。

中国拥有着悠长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世界上节日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节日里多种多样的习俗无不彰显着我华夏子孙独有的情怀和魅力,但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西多元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开始庆祝许多西方节日,反之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有被冷落之势。

1.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近年,中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中西的文化交流也显著增多,然而在中国文化影响西方文化的同时,西方文化也浸润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日渐盛行。

而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并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商家媒体的大肆宣传炒作,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1.1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依托于礼教伦常或宗教信仰,如清明节扫墓祭祀,中元节即鬼节,重阳节即老人节,中秋节家人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端午节纪念屈原而吃粽子赛龙舟等等,传统的庆祝活动多以大家族组织族人或祭祀或团聚的形式庆祝,或举行区域性较强的活动如赛龙舟、元宵花灯节等,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人们不再以大家族的形式聚集生活,而越来越多地以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方式分散生活,甚至为谋生而远离家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为庆祝传统节日而回家乡祭拜、走访亲戚或参加大型活动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作者:赵爱华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8期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文化积淀深厚。

但是,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经济生活的改善、媒体和商业的炒作、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节日本身的一些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西方节日应持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西方节日盛行原因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些传统节日沉淀了我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美妙传说。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现代人的观念中逐渐淡漠,连延续千年的春节,人们也仿佛日渐难寻那曾经的感觉,更不用说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文化气氛浓厚的传统节日了。

可来自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却日渐红火。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如此盛行呢?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教育,“英语热”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可见,“洋节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

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的盛行

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的盛行

作者: 蔡明
作者机构: 郑州市艺术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59-60页
主题词: 西方节日 中国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摘要:近年来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

其中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是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如此盛行呢?本文论述了其盛行的主要原因.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有了足够的金钱来享受生活,庆祝节日成了一个很好的享受方式。

二,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本身特点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以饮食为主要特点,而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主要以娱乐为主。

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温饱已不是生活的主要目标,娱乐成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了,所以以娱乐为主要特点的西方节日迎合了中国人民的心理。

四,娱乐为主的西方节日也是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休闲的最好理由。

西方圣诞节是如何在中国流行起来的

西方圣诞节是如何在中国流行起来的

西方圣诞节是如何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但它如何在中国流行起来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从历史、文化和商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西方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中国,基督教的传播始于公元7世纪,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流行起来。

当时,西方传教士将圣诞节传入中国,并在教堂里举行庆祝活动。

这些传教士也在中国教会和学校中教授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和庆祝方式。

二、文化交流随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的城市。

中国的年轻人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和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西方的节日文化,其中包括圣诞节。

他们开始模仿西方人的庆祝方式,如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吃火鸡和蛋糕等。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圣诞节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

三、商业推广商家也在推动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始推出与圣诞节相关的商品和促销活动。

他们打出“圣诞特惠”、“圣诞大酬宾”等广告语,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

商家还举办圣诞主题的商业活动,如圣诞市集、圣诞音乐会等,吸引人们前往消费和娱乐。

四、家庭传承圣诞节的流行也得益于家庭传承。

在中国的一些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讲述西方圣诞节的故事,教育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会上也接触到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他们会将这些经历带回家,并与家人一起庆祝圣诞节。

这种家庭传承使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更加深入人心。

五、文化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节在中国的庆祝方式也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例如,有些人会在圣诞节期间制作汤圆,将传统的中国年味与西方的节日氛围相结合。

这种文化融合使圣诞节在中国具有了独特的特色,也增加了人们对其的认同感。

六、社交需求圣诞节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在中国,圣诞节期间,人们会相约朋友和家人一起庆祝,交换礼物,享受美食和娱乐活动。

这种社交活动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和享受的机会。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

圣诞节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的圣诞节。

然而,在中国这个东方国家,圣诞节却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节日,同时也被商业化的程度越来越深。

本文将讨论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与商业化现象。

一、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和普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得圣诞节的庆祝方式逐渐引入中国。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西方电影、音乐、时尚等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圣诞节的概念和庆祝方式。

人们开始接触到圣诞节的相关知识,逐渐接受和喜爱这个节日。

其次,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也促进了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年轻人对外界文化的接触和认同度不断提升。

他们喜欢学习、了解西方的风俗和节日,圣诞节作为其中之一,受到了他们的青睐。

年轻人们通过参加派对、交换礼物、购买圣诞装饰品等方式庆祝圣诞节,使其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商业推广和媒体的宣传使得圣诞节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商家看准了圣诞节的商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各种营销活动。

购物中心、超市、餐饮等各行业纷纷推出圣诞特惠、打折促销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同时,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也在圣诞节前夕大量报道、宣传相关活动,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圣诞节。

二、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化现象随着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商业化也逐渐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商业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家借助圣诞节的契机获取利润。

商家们通过推出圣诞特价商品、打折促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额。

不少商家在圣诞节期间利用营销手段制造消费需求,推动了商品的买卖,同时也带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其次,商业广告和宣传加剧了圣诞节商业化的程度。

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在圣诞节前夕大量播放和发布与圣诞节相关的广告,吸引消费者前往购物中心、商场等地消费。

外国节日如何逐渐进入中国

外国节日如何逐渐进入中国

外国节日如何逐渐进入中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国节日逐渐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文化交流的推动,也有人们对多样性的追求。

首先,外国节日进入中国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

外国节日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例如,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这些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也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这些元素。

同时,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开始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关注和庆祝的对象。

这种文化交流的双向流动,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相互渗透和融合。

其次,外国节日进入中国是人们对多样性的追求。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国人民对于多样性的接受和追求愈发强烈。

外国节日的进入,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人们渴望通过庆祝外国节日,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例如,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庆祝万圣节,他们会穿上各种奇装异服,参加派对和活动,享受异国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

这种多样性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他们愿意通过庆祝外国节日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然而,外国节日进入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人担心外国节日的流行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这种担忧可能是多余的。

外国节日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节日的冲击,而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人们在庆祝外国节日的同时,也可以保留和传承自己的传统节日,二者并不矛盾。

其次,一些人对于外国节日的商业化表示担忧。

随着外国节日的进入,商家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商品。

这种商业化的现象,使得一些人认为外国节日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纯粹性。

然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节日本身的价值被削弱。

商家们的推广只是一种手段,而节日的核心仍然是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和庆祝的心情。

西方节日如何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

西方节日如何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

西方节日如何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西方节日在中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本文将探讨西方节日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

一、节日文化的融合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首先是因为节日文化的融合。

随着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例如,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已经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节日。

人们开始庆祝圣诞节,购买圣诞树、装饰品和礼物,参加派对和活动。

这种节日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二、商家的推动与营销西方节日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商家的推动与营销。

随着西方节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利用这些节日来推动销售和促进消费。

他们通过举办促销活动、推出特别商品和套餐,吸引消费者购买。

例如,情人节时,各大商场和餐厅会推出特别的情人节套餐,各种礼品店也会推出情人节限定商品。

这些商家的推动和营销,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需求,也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增长。

三、节日旅游的兴起随着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节日期间进行旅行。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感受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享受休闲和放松的时光。

例如,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去国外旅游,体验不同国家的春节文化和庆祝活动。

这种节日旅游的兴起,不仅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酒店、餐饮和零售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四、文化交流的推动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推广,也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庆祝西方节日,中国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传统。

同时,西方人也通过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习俗。

这种文化交流的推动,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也为中西方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结起来,西方节日在中国推动消费市场的作用不可忽视。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热”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热”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节日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热门,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野探讨“洋节热”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节日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例如,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节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日益提高。

这种“洋节热”现象不仅限于年轻人,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在很多城市,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节日已经成为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的热门话题。

“洋节热”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差异。

西方节日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情人节则是为了纪念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浪漫故事。

这些节日代表着不同于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吸引了众多国人的。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也是"洋节热"现象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

西方节日恰好提供了消费的机会,商家通过各种手段炒作和包装节日,吸引消费者购买礼品、装饰品、食品等相关产品。

因此,西方节日在中国市场的商业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

"洋节热"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节日的传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们通过参与西方节日活动,了解了不同文化的风俗和习惯,有助于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过于热衷西方节日也可能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造成一定冲击。

一些人过于追求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忽略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逐渐流失。

因此,在跨文化视野下看待“洋节热”现象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既不过分追求西方节日,也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适度参与西方节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洋节热”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促进也有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方节日在大学生中盛行现象姓名:孟鑫学号:2010425009 摘要: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难发现,西方节日越来越流行,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大家过的乐此不彼。

但是,像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却被抛之脑后。

而某些国家去在积极的把我们的节日据为己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文化积淀深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关键词:西方节日盛行原因一、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现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些传统节日沉淀了我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美妙传说。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现代人的观念中逐渐淡漠,连延续千年的春节,人们也仿佛日渐难寻那曾经的感觉,更不用说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文化气氛浓厚的传统节日了。

可来自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却日渐红火。

具体情况通过以下几个表即可看出:表1—1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状况及态度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母亲节不知道0% 0% 12% 8%知道日期93% 91.2% 67% 25% 了解来源72% 8% 5% 11%资料来源:孔海萍硕士论文《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表1—2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行为参与状况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母亲节每年都过55% 50% 19% 33% 40%偶尔会过29% 40% 22% 40% 35%从来不过16% 10% 59% 27% 25%资料来源:孔海萍硕士论文《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二、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教育,“英语热”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可见,“洋节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

2、经济生活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是必然结果。

人们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和朋友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

而西方节日在进入中国后,淡化了其浓厚的宗教色彩,转而以娱乐为主的特点,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

3、媒体和商业的炒作。

媒体对西方节日过度关注。

每逢西方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许多报纸杂志往往大量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报道,从其背景知识到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从国外的欢庆场面到国内的热闹追捧,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宣传作用。

更有甚者,某报在愚人节当天发布了一则雷人消息,引起公众的议论与猜测,而在傍晚时又宣布其为愚人节玩笑,这更是以牺牲报刊的严肃性来强化公众对愚人节的关注。

西方节日不断升温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润。

年轻人追求时尚,热衷国外的节日,玩得开心就行,而商家正是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相当庞大的消费群体,极力宣传包装。

虽然中国人并没有完整地拷贝西方的节日,但国内的商家已经学会了利用西方节日营造商机。

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因为在此期间,不仅消费者能从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节日的美好感觉,多了一个相互问候的平台,商家也可在提供礼品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西方节日也就这样被炒作了起来,成为商家盈利的重要时段。

4、传统教育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学校应当是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洋节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载体。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最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历史课了,从小学直至高中,进了大学还有必修的公共课中的中国革命史或中国近现代史。

而现行教材对中小学生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不能有效地担负起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

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也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一代。

如今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庆祝圣诞节、制作感恩卡、准备母亲节礼物,其初衷及结果都是好的,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孩子分不清哪些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哪些又是西方节日。

5、西方节日的优势。

我国传统节日,运作形式单一,主要以走亲戚、聚餐为主,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走亲戚花费又很大,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过节反倒是一种负担,缺少浪漫色彩。

而西方节日在进入中国后,其本身具有的宗教色彩淡化,成为朋友相聚的美好日子,大多带有狂欢色彩,比较轻松浪漫,又注重情调,适合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容易为年轻人所喜爱并接受。

三、对待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1、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

在如何借鉴西方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综其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

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

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2、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着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3、洋为中用,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

在西方节日中,有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于此类节日,我们应在尊重其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其轻松快乐、缓释压力的因素;而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些节日而更加精彩;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我们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使孝敬老人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涵上会蔚然成风。

我们要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更好地发扬传承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

4、牢记传统,弘扬中华节日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明智慧的人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节日,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俗风情,它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的民俗文化。

因此,我们在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让“端午节被韩国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不要让我们尚未真正成熟的年轻一代被完全西化!当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不仅要靠学校,还要靠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西方节日文化,我们只是将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娱乐本质拿过来为我们自己服务,同时融入中国的特色和内涵,为中国人带来愉悦与享受。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对西方节日的进入采取不过度关注,但也不听之任之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让中西方节日文化在交流融合中共同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1] 宋兆麟,李露露.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1[2] 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术界,2007(6)。

[3] 孙秉山.为什么过节:中国节日文化之精神.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4] 王启明.外国节日趣谈.北京:军事谊文,2006-1-1[5]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 孔海萍.硕士论文《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7] 韦黎明.人文中国书系:中国节日.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10[8] 朱子仪.西方的节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