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格教育引入历史教学
如何在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历史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如何在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历史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载体。
我在历史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注重渗透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历史教材中。
有鲜活的历史人物,有生动的历史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素材来感染学生,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用历史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例如,在讲述“西安事变”内容时,指出西安事变的主角――身为 __高级将领的 __和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毅然发动西安事变,顺应抗日形势的发展,使西安事变成为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无畏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再如介绍司马迁被处酷刑,却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写成《史记》。
鉴真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均无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病。
双目失明。
但矢志不渝。
66岁时第六次东渡成功。
这些事迹,有助于学生顽强意志的人格培养。
介绍居里夫人,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是怎样以自己的勤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学习居里夫人那种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进教法,在学习方式上渗透人格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摘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快速进步的同时则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健全的人格是其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在日常教学中则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人格教育,而历史人物的学习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高尚人格教育的依托。
本文则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试图从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教学来塑造高品质人格学生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人格教育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就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义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教育则更应该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高品质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
然而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为严重的问题。
或多或少的中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价值观正在发生扭曲。
一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其心间滋长。
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也就是要体现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格素养养成方面的独特作用。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格教育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所占的比重与份量以及当前历史教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人格教育的必要性1.学生年龄的需求中学阶段是人格教育发展以及培养的至关重要时期,是人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
正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并没有真正的成熟。
而且在当今严重的学业压力以及个别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更加容易造成学生人格的分裂与畸形。
其主要表现为焦虑、厌学、被动、嫉妒、报复等一系列不良人格缺陷。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他们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转折点,即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2.人格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本质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宗旨,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更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学校历史教学如果不以立德树人的人格教育为本位,那么它就失去了本学科的意义。
历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的养成,人格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的的教育,就是揭示人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就是塑造人高尚灵魂的教育。
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指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历史教学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讲做人的道理”。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
历史教师应立足于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既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人格教育是当今社会现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生活这种毋庸讳言的现实说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绝不可等闲视之。
当今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正在崛起,国家的发展和崛起,青少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主人,他们的人格是中华民族素质的体现,也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因此人格教育不仅是历史教师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呼声和必然要求。
二、优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向导历史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更是让学生适应历史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得以完善、升华和提高,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在潜能。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精心挖掘历史教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滋养学生的心田,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一种挫折学习,挫折教育,历史教育应充分发掘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和困难,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如在讲述辛亥革命内容时,因势利导,指出孙中山对救国救民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有明确的革命目标,而且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最终推翻了清王朝,赢得“国父”的尊称,那么请问: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会不会得到尊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不负责任的现象,再让他们思考,从历史来看,如先烈们面对国家被帝国主义侵略而没有责任感,我们今天的国家会什么样?从长远来看,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教学中经常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关怀民心、关心社会、关注世界的习惯,自觉摒弃追求享乐、追求奢华、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感受和利益等不良言行。
历史教学的人格培养
历史教学的人格培养一、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可以思考历史人物的为人处世和决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归纳总结,去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而理性地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了解历史人物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时和现在社会的启示和警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了解历史人物对民族的贡献和奉献。
在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爱国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珍爱祖国,热爱民族,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1. 注重历史教学的情境化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注重情境化。
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历史事件的场景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格培养的效果。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性。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事件的启示和教训,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格培养的目标。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注重启发性。
通过历史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探究和研究,让他们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经验来启发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格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指的是以人格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
历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人格教育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探讨人格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生动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
在历史教学中,透过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及其处世哲学,学生不仅仅能够理解历史的事件,从而培养历史思维,更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来传授道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与此同时,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和背景、历史人物的决策思路、以及他们所表达出的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实践案例1.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往往能够启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力量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来启发并教育学生,并将这些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所在脉络,从而具有更深的认知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了守住忠恕之道而不惜流浪逐一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正义和原则。
2.多元课程教授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多个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多元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唐代贞观之治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述李世民的故事,还可以讲述他的父亲李淵、他的妻子杨贵妃等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
三、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策略1.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成因。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又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来开展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情感。
首先,历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与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历史人物的苦难与奋斗,了解他们的品质和人格,从而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清朝末年民族英雄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初心和追求,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学生能够受到启发,积累道德情感。
其次,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包含着众多的价值取向。
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选择,引导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而进行的抗争过程,从中分析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团结互助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此外,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隽语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教训。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历史名言、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讲述历史中的失败和挫折,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他们正确应对困难、积极进取的品质。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那段黑暗历史对中国的巨大打击,它使中国人无比痛苦,同时也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珍惜当下,努力实现民族振兴。
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教学实践
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教学实践(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教学实践--> 国学大师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希望,当代青少年更是新世纪的第一代新生力量,他们能否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培養和塑造青年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的根本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历史感性材料,有的放矢地进行做人教育。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通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和秦桧、慈禧太后、贝当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
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出发点等现代教育教学观。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来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如讲“大禹治水”时,我分发给学生一些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体会大禹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性格特点;讲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语文课文《论语》的有关内容进行表演。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体现了历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
历史教育不再以知识学习为惟一目标,而是以人格发展为主要目标。
因此,历史教师应演化给学生“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历史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进行人格教育,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验与理解——人格教育的基础利用课本插图借助有关的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基础。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有许多生动典型的图片和资料可以构成新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净化陶冶。
如讲解《步辇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媒体再现当时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合有关“史趣”故事,有声有色地描述唐太宗三考吐蕃求婚使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沉缅其中,既感受到唐的强盛对周边民族产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又理解了民族关系和谐美好对祖国发展的推动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历史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及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伴随着历史人物生与死的悲壮,伴随着历史事件成功振奋与失败的遗憾,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感情经历中,与学生的灵魂化为一体,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激励着学生自觉地从事多项活动,从而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分析与判断——人格教育的核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重点分析典型历史人物的品质,总结历史教训,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发展理智感,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核心。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情景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激情,还要发展他们的理智,使情感和理智统一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能力。
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历史真实而完整地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全貌,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专门记载人类活动的一门学科。
历史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生动材料。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儿童道德水平的提高与模仿榜样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处处注意对历史正面人物形象的树立和宣传,那么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重智育、轻德育,未能正确地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往往局限于传授历史知识、教学生理解历史概念,把握阶段特征,归纳历史规律等,教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技巧,以期考试得高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情绪波动大;或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和他人合作、和谐相处等等,而这些人格缺陷,其实直接地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自然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探寻实施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非常注意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结合学术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研究及其成果。
例如方平在《试析新版初中历史教材对历史人物描写的不足之处》(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03 年第8 期)一文中指出:“教育最首要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把人塑造成‘人’,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历史教育在这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历史教材中对人真实和全面的描写最可能发挥着‘人’的教育作用。
”并在文中例举了新版初中历史教材对历史人物描写的四点不足之处,即:①教材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越来越少。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格,也称个性,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人的知识、能力、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它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健康的优良人格。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作为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我坚信:唯有个性(人格),才是“五彩”的源泉。
历史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1.在历史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费尼可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可见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
若离开了具体的知识,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几年来,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历史教学等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人格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优良而伟大的人格是前提和关键。
例如:通过介绍司马迁、贝多芬、罗斯福等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通过介绍居里夫人、布鲁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献身精神;通过介绍郑和、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蔑视困难、勇敢探索的开拓精神;通过介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培养学生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介绍焦裕禄、雷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的熏陶,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人格素质基础。
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历史教育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人类文化和精神遗产的教育方式。
在历史教育中,不仅仅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还需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以下是学生人格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一,能够提高学生的价值观。
历史教材中体现了许多先贤、英雄、伟人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化习俗。
通过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这将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并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注重道德和伦理的建设,明确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责任,一路坚定前行。
第二,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教育中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包括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更能够了解到祖国的伟大,包括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经济情况等等。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几经沧桑,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爱国情感的激发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豪地承担起总统家国利益、贡献于国家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历史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历史教育强调冷静、客观、时常态度,历史教学贯穿科技界,也涉及到了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历史知识的运用、综合能力的提高、自我实践的能力。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起到鼓励学生创新发展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历史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成长和更好地融入社会。
探讨历史教学的人格教育渗透问题
探讨历史教学的人格教育渗透问题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反应出这个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面貌,故此在初中历史教育中,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形成时期,应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人格缺陷对其进行人格教育,确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不仅可以改进以及弥补学生人格的不足,也是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就将讨论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
1 人格教育概念介绍人格教育就是对个体社会中自我的生成以及自我塑造的教育,人格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1]。
人格教育中,针对学生的心理、道德、精神品质进行教育,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的人格系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且在人格教育中,将其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在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建立完整的心理结构,使青少年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化人才。
2 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健全人格教育,使学生可以具备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可以有效健全的人格素养。
在历史教学之中渗透人格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以下就将结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2.1 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格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不仅是适应时代教育的需求,也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需要[2]。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身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还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人类的责任感,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和他人协调以及交流的能力,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实例,将人格教育内容体现出来,即可以感染学生,也可以使学生以历史中的人物为榜样,提升学生素质。
2.2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将人格教育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在该阶段的人格趋向与定型发展阶段,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注重渗透人格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制力[3],使得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历史新课程其旨在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即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
在素质教育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奋斗精神、敢于抗挫的意志品格和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一、结合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历史教材总结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成败的经验教训,蕴涵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教育元素。
例如伟大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格和气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事业心。
再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李时珍数十年含辛茹苦致力于《本草纲木》的写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奋斗几十年,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等,可以感染学生养成顽强的意志和性格,从而培养具有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历史教学只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格教育元素,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感知怎样的人格是健全、高尚的人格,就能塑造心灵,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
历史教材中以作为人格教育的元素十分丰富的。
如在讲“辛亥革命”时,我发现很多“教参”在情感教育方面都提到要培养学生勇于牺牲的爱国情怀,愈挫愈战的坚韧精神等。
这都很必要,但要达到目的,就要深入考虑教学对象的思想行为实际,寻找最能见效的情感教育切入点。
例如我想到不少学生因为个人迟到或不参加值日、早操缺勤而扣了班集体的“日常行为评比”分却若无其事。
针对这种情况,我选定了本课的人格教育切入点就是“培养责任感”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实和事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历史教学应该与学生的成长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通过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人文情怀以及思辨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历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故事和事件,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对过去的错误和成功有所反思,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同时,历史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对社会责任和公正的认识。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力。
第二部分: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1.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其对正义、公平以及诚实等道德价值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历史名人的典范行为,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培养人文情怀历史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历史是人类的记忆,是一段段故事和背后的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增强其人文情怀。
3.提高思辨能力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是一门需要解读和理解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不同历史观点的对比。
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其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批判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三部分: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故事化教学故事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历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健全人格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对于学生的品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之间的联系。
一、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历史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还能够让我们反思和思考。
历史教学是一门需要分析、评估和描述的学科,因此这种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需要多方面的训练,例如精读、写作、演讲和研究的能力等等。
这种培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推理、思辩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的人,有品格的人。
二、历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系统,历史文化不仅包含了各种制度、法律和实践,还包含了很多深入人心的信念、情感和习惯,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形成的。
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制定出合理的法规制度、建构公正的体制机构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形成顽强的道德气质,充分表达人的精神高度与人文精神,更好地应对现实。
三、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是文化的积淀,它涵盖了人类所经历的各种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历史进程,包括战争、灾难、贫困、饥荒、奴役、反殖、打击侵略者、保卫家园等等。
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历史,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社会现实,同时通过历史的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人的影响很大,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和实践基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文化、道德等基础,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力求胜任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人格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人格培养历史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人格培养则是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又能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1. 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如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浪漫情怀,体验明代文学家的忧国忧民之情。
通过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2. 激发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体验,如使他们体会到二战期间的残酷,感受到毛泽东时代的磨难。
这样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的痛苦和荣光,增强他们的历史认同感。
二、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升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历史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道德争议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
例如,讲述二战中的人道主义行为、中国历史上的仁义道德等等都能让学生明白仁爱和正义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史料。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和解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与方法1. 情感引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者,通过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表情和声音的调动,使学生更加投入,并引导学生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历史教学中应重视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中应重视人格教育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本文拟对此作一浅显探析,即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提高教师素质,展示人格魅力;构建评价体系,促进人格养成。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人格教育什么是人格?人格既可以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这是心理学中的“人格”;也可以指“个人的道德品质”,这是伦理学中讲的“人格”;还可以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这是法学中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简言之,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
“人格教育”既是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又是对“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的训练过程。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证实,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什么都可以通过日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惟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较早定型的。
尽管各国教育法提法各异,但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观是共同的,即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培养符合本民族精神的能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的良好品质,并把这一切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因此,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历史课学习的主体”,“历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观念,正视人格教育的各种因素,开发、利用周围可供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人格教育引入历史教学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
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对其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学生。
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等。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其逐步养成严
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塑造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
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取、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
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
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
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
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奋起直追。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这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一些现实问题。
如:如何看待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如何进行为人处世的道德选择等等,培养他们辨别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在对社会、个人、人生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调节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