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24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就2024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主要从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在2024年,公共服务创新成为我国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满意度。
首先,通过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推行了智慧交通场景,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和车辆定位系统,提高了交通效率和流动性。
其次,公共服务创新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例如,在健康领域,建立了全面、覆盖全民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健康管理个性化和长期追踪,提高了健康服务的精准性和主动性。
再次,公共服务创新加强了社区和基层服务的能力。
例如,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了一体化、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2024年,我国社会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管理的科学指导和专业支持,形成了扎实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治理,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例如,在社会治安方面,通过深化警务与社会协同机制,建立了全面覆盖、精准应对的社会治安信息化系统,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其次,加强了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例如,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开展了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和评估等工作,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规范运行和发展。
再次,加强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保障。
例如,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残疾人照料护理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了生活、康复等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问题日益复杂。
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下,有效地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是以公共部门为主导,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补充,以个人和家庭为客体,致力于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体系。
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既有广泛的社会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推动。
1.建立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各项服务相互关联、相互支持,构成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体系。
其中,公共服务作为最基本、最普惠的服务,承担全民基本福利保障职能。
面向市民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等,以最低限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需求。
公共服务应服务好每一个市民,特别是弱势群体。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化服务的作用,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组织,推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服务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贫富不均、新旧城区差异、双职工家庭等多样化需求。
2.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估体系优化社会服务结构与布局,确保服务的均衡性。
在建设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可信的、客观的服务评估,对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进行有力的监督。
服务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反馈等方面,以及特殊群体的服务满意度评估,以保障公众的服务体验与权益。
同时,评估结果应向公众公开,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化服务主体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3.完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加强经费投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各项服务,特别是具备创新性和公益性的服务。
此外,应引导具有专业特长、资源优势的社会组织提供特色服务,集聚人才、资源、服务项目等形成优质资源集聚区,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创新的活力。
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通过各种组织手段,对社会各方面制度进行合理规范和治理,达到互利共赢的状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者:郭淑红来源:《锋绘》2019年第02期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在当前经济形势,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深刻领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对基层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了使社区服务更加完善,滿足更多社会人的需求,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服务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得越完善,对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大。
同时,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也是响应党的号召。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社区服务;建设1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创新,是基层实践创新,学者思想创新和顶层制度创新之间相互融合,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保障民生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管理就是要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更上一层楼了,但是滋生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国民福利得不到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医疗救助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浪费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等等。
长此以往,导致发生的群体事件越来越多。
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就是来应对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以人为本,只有服务好,才能管理好。
1.2 抓住战略机遇,推进党的建设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时期,党和国家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才能更好的为人民谋福利,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让社区服务体系更完善。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事业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以充分保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和避免脱离群众。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
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48-04收稿日期:2012-01-08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都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支撑,而这些条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管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纲举目张”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
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条件。
只有以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战略性任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前提。
本文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政府转型的必要性,明晰了政府转型的两条主线,并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和论证。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政府转型;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01-05收稿日期:2012-01-08作者简介:孙德厚(1964—),男,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近几年来,社会管理已经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
因此,正确界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职能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加速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政府加速转型(一)公共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在1000-3000美元阶段,虽然公共需求快速扩张,但我们的公共需求供给并没有做到适时有效提供,欠账过多过大。
因此,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之后,我国公共服务需求总量与实际供给之间缺口的进一步扩大,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其引发的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急需强化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中,其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都投放在了发展经济方面,造成了社会事业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创新与社区建设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创新与社区建设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机构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分配和管理的过程。
而社会创新则是指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式、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升社会价值的过程。
社区建设则是公民为了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促进社区发展,参与社会治理而采取的行动。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创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有效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然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社会创新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创新在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数字化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创新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更便捷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数字化政府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政府与市民的互动沟通,在数据共享和决策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数字化创新还改变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如电子政务、在线教育等,使公众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此外,社会创新还包括公众参与的模式创新。
公众参与是指将公众的声音和利益纳入政策决策的过程。
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有限,仅仅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参与机会的不公平。
而通过社会创新,可以引入新的参与方式,如开放式决策平台、社会媒体等,促进公众更广泛、更直接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中。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增强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二、社会创新与社区建设社会创新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社会治理的改进。
社会创新则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社会创新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传统的社区建设中,往往注重硬件建设,如道路、楼房等。
然而,社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硬件设施,还需要注重软件建设,如社区居民的教育、文化和医疗等。
社会创新能够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社区软环境的质量。
例如,某社区引入社区公共厨房的概念,通过社会创新的方式,鼓励社区居民合作共享厨房,既解决了小面积住房无法做饭的问题,又减少了食物浪费。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逐渐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的发展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构建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是当务之急。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社会矛盾等问题不可避免,社会治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要加强城市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必须加强对城市社会治理的研究和探索。
推行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对公共服务的更大需求。
要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
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支持力度,让城市化进程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合理会导致城市发展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要加强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力度,确保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对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的服务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生活的便利服务平台。
注重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社区自治治理的局面。
最后,城市化进程中还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文化发展不可忽视。
要加强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培养城市文化氛围,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加大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营造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合作、协同治理的格局。
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促进政府和社会的有效互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
2.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和风险预警,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确性和效能。
加强基层自治,在社区、村级等基层组织中增强自治能力,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2. 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例如,推动电子政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制,促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格局。
三、构建和谐社会1. 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的早期预警和处置,及时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
推动多元化的矛盾调处方式,注重通过对话、协商、调解等手段解决矛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2. 建设平安社会: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元 阶 段 . 然 公 共 需 求 快 速 扩 张 . 我 们 的公 共 需 求 供 虽 但 给 并没 有 做 到适 时有 效 提 供 , 账 过 多 过 大 。 此 , 欠 因 人 均 GD P突 破 4 0 美 元 之 后 . 我 国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总 量 与 00 实 际 供 给 之 间 缺 口 的 进 一 步 扩 大 . 已 成 为 我 国 的 主 要
管 理 创 新 的基 本 前 提 。 本 文 分 析 了社 会 管理 创 新 实 践 中政 府 转 型 的 必 要 性 . 明 晰 了政 府 转 型 的 两条 主 线 .并 对 建 设 公
共服 务 型政 府 的 着 力 点进 行 了探 讨 和 论 证
关 键 词 :社 会 管理 创 新 ;政 府 转 型 ;公 共 服 务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7 (0 2 3 0 0 — 5 0 7 8 0 2 1 )0 — 0 1 0
及 严 重 缺 乏 制 度 性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致 使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急 遽 加 大 ,城 乡 之 间 、 区 之 间 、 业 之 间 以 及 社 会 成 “ 地 行 员 之间 的收入 分 配差距 仍然 巨 大 . 且还 在继 续 扩大 。 并 2 0  ̄- 我 国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与 农 村 居 民 人 0 9 /. 均 纯 收 入 差 距 为 3 3: , 达 到 1 7 年 以 来 最 高 水 平 ” … . 1 9 8 。
中图 分 类 号 :D 3 - 60I 收 稿 日期 :2 1 — 1 0 02 0—8
作 者 简 介 :孙 德 厚 (9 一 ) J ,男 ,山 东 蓬 莱人 , 中共 烟 市委 党校 行 政 管理 教 研 室主 任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为行 政 管 理 。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治 为基础 、 众广泛 参 与的互 动过 程 。 公
所 谓 公 共 服 务 . 是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和 服 务 . 括 加 就 包 强 城 乡 公 共 设 施 建 设 。 发 展 社 会 就 业 、社 会 保 障 和 教
境 做 支 撑 .而 这 些 条 件 的 产 生 又 都 依 赖 于 加 强 和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提 高 我 国 社 会 管 理 科 学 化 水 平 的 关 键 是 解 决 好 社 会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的 问 题 。 我 国 . 会 管 理 在 社 不 论 采 取 何 种 形 式 . 府 都 要 起 到 主 导 作 用 。 府 只 有 政 政
通 过 构 建 完 善 的 社 会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 能 “ 举 目张 ” 才 纲 地 推 动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的 各 个 方 面 公 共 服 务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要 素 .也 足 加 强 和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的 前 提 和 条 件 有 以 完 善 的 社 会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为基 础 . 能 进 只 才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7 ( 0 2)∞ 一 0 780 2 1 0
中 图分 类 号 :C 1 . 9 62 收 稿 日期 :2 1 一 1 0 02O—8
作 者 简 介 :李 巍 ( 粥 2 ) 一 ,女 , 山 东蓬 莱人 , 中共 烟 台市 委 党校 行 政 管理 教 研 室助教 ,研 究 方 向 为行 政 管 理 。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山 东省软 科 学计 划项 目… 十 二 五 ’ 时期 山 东社会 管理 创 新 研 究” 的子 课 题 , 目编 号 :0 1 R B 0 6 项 21k G 35 。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不仅是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是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根本途径。
本篇文章将探讨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以期推动其进一步提升。
一、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体系,是指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系统建立的管理框架,包括政策制定、规划实施、资源配置、服务标准、监管评估等一系列与社会公共服务相关的管理环节。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效能提高、提高社会信任和减少社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能够激发公共服务活力,提升服务效能。
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流程和制度,引导提供方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也能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服务延误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质量的服务。
其次,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社会信任和满意度。
社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其提供的质量与效率,往往能够反映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水平,进而影响公民对政府的态度与信任。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可以规范服务的提供和运作,建立公正、透明的服务机制,使公众更加信任并支持服务提供方。
最后,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公共服务是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服务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和监督,将加剧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信任危机,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和事件。
而好的管理体系则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渠道调解、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增强社会和谐和稳定。
二、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在当前背景下,中国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已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化管理体系转变。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扩张以及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都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且针对不同的情境,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手段。
当今社会,我们已经探索出了合理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即市场、政府与民间团体之间合作共建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这种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下,政府负责协调和管理,市场负责分配和调控,民间团体则发挥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政府工作人员通过人力巡逻、社区派出所等方式保障公民的安全,在公共卫生方面,卫生部门主导防疫工作,同时社区居民组织也能够起到宣传、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各方各自不同的职责分工,共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普及率也十分高,但中国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针对公共服务的建设,我们需要有系统性的规划,包括制定详细的公共服务条款和标准,建设便捷的服务网络,引入专业化管理人才,开展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如韩国的“一城一医”项目,即每个城市都有至少一家医院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志愿者活动中去,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目前,互联网已经向人们的生活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例如在防疫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接收到防疫信息更加及时,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实时的防疫信息和政策,增强公众对政府信任度。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大大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发展。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概 述
第二章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社会治理是指政 府、社会组织、 企事业单位、社 区以及个人等行 为者,通过平等 的合作伙伴关系, 依法对社会事务、 社会组织和社会 生活进行规范和 管理,最终实现 公共利益最大化
的过程。
添加标题
公共服务体系是 指由政府主导, 以满足公民和社 会的公共需求为 宗旨,通过立法、 行政、司法等手 段,提供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一系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领域:技 术交流、人才 培养、政策研
究等
合作形式:国 际组织、政府 间合作、企业
间合作等
合作成果:共 同推动社会治 理与公共服务 体系的创新发
展
未来展望:加 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政策创新与扩散
政策创新: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引入新的政策理念、模式和技术,以提高服 务质量和效率。
提高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的对策建议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 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智 能化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模式
加强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服 务体系
优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 水平
推进社区治理,发挥社区自治 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 化治理格局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治 理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
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 升治理和服务的效率和 精准度。
多元化参与:鼓励社会 各界参与社会治理和公 共服务,形成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怎样的?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怎样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
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全面、科学、规范的治理。
1.制度建设国家需要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激励机制,倡导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化共治。
规范化的制度化体系是治理的基石。
2.信息化建设科技进步的发展,使社会治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
政府要在社会治理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强综合分析,提升治理科学化,以大数数据的观察来实现精准治理。
3.法治化建设法治化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健全法治执行机制,增强法治意识,才能提升治理效能。
二、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性,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1.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健康中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家要推动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优化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疗信息化等,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是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国培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等,实现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服务。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全覆盖,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联网等,以确保社会公平和公正为出发点。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加强大、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国家!。
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研究
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研究近年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有效提供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厦门市这座现代化城市的一部分,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厦门市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厦门市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尝试。
一方面,厦门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组织体系。
社会组织不仅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还能够汇集社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另一方面,厦门市积极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对市民、企业等主体实行信用激励和约束,提升整体社会管理水平。
其次,厦门市在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并实现了有效提供。
一方面,厦门市通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育领域,厦门市积极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一流的教育资源,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厦门市注重推动信息化与公共服务相结合,通过搭建平台和提供在线服务,便捷市民的生活。
如厦门市政府建立了"互联网+政务"平台,方便市民在线办理各项政务业务。
同时,厦门市还不断加强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厦门市建立了多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对各类公共服务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此外,厦门市还注重推行政府公信力评价制度,通过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估,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总体来说,厦门市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还有待提高,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厦门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管理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通过法治、经济手段、社会公德、社会习惯等多种方式,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进行调整、协调、改进和完善的一种行为。
社会管理旨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效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积极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管理。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最小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短缺、能力不足、信息不畅等。
因此,要加强社区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推行互联网+社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效能;三是加强社区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新时代,政府的职能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当前,我国政府存在权力过分集中、效率低下、服务不够便利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由“管者”向“服务者”角色转变。
可以通过简政放权、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进电子政务等方式,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引导。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力量,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社会组织在发展和运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因此,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并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培训指导等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建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公共安全有序、社会风气良好的管理和调控过程。
公共服务则是指政府为满足公民基本需求,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
本文将探讨建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社会治理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流动性的提高,社会治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问题等,都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解决。
良好的社会治理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公共服务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公共服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良好的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建设规划中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并非易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压力增大。
人口的增加和流动性的提高使得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变得更广泛,难度也更大。
其次,城市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和资源分配问题也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挑战。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实施变得复杂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管理和引导,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其次,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和优化服务质量也是重要的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和改善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有效地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建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还需要注重创新。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创新
03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相互促进
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社会治 理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以满足需求。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政府整合资源,提高治理效 能。
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 力。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地区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提 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加 强社会治理,实现了社会秩序的 良好维护。
案例二
某城市推行网格化管理,将社会 治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有效解 决了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难题。
案例三
某社区开展居民自治,引导居民 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形成 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 局。
社会化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供 给的格局。
数字化服务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服务向数字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服务技术创新
云计算技术
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公共服务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服务 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更加便捷、 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 与公共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探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创新路径 和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
研究问题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其创 新的路径、模式和机制是什么?如何 评估其创新效果?
02
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创新。
在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得到相应的保障和支持。
因此,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创新的起点。
农村地区需要发展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在这方面,可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太阳能供电和高速宽带网络覆盖,来解决传统能源不足和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二、教育和医疗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常常滞后于城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医疗咨询,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学习和医疗需求。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村教师和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三、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创新离不开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引进和示范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可以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助力农村公共服务的创新。
四、文化和体育活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也是农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艺术演出、传统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设施,提供文化和体育服务。
此外,也可以通过农村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媒体渠道传播优秀的文化和体育资源,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农民合作组织与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鼓励农民组成农民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和务实合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如妇联组织、志愿者协会等,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和支持。
六、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应该保持紧密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
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48-04收稿日期:2012-01-08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都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支撑,而这些条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管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纲举目张”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
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条件。
只有以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
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
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另一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
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既是统一的,又是有所区别的,两者互为前提,相兼互补,公共服务是基础,社会管理为保障。
社会管理虽然有控制和监管的一面,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服务是根本。
首先,从基本特点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现代行政管理整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管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的互相配合与合作的结果。
而公共服务则主要体现现代行政管理公众性的特点;其次,从核心内容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规范性上,主要管理和规范各种社会事务,包括社会公众、社会稳定、社会治理,而公共服务主要是提供和满足公共需求的服务,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再次,从行为模式看,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对社会进行调整和约束,强调政府履行义务,突出政府主导、主动作用,而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公民权利。
三、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贫困、普及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达到了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
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淡漠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扮演着全能角色,对社会公共事务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效率与效益低下,许多社会事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仍然大量存在。
虽然“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已经不是什么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但直到今天,在我们广大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人员中,“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仍然相当淡漠,这无疑会对社会管理实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及规则和机构)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物品和服务可以使市场繁荣,使人民过上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1]可以说,拥有一个有效的政府,这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福气,政府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冲突和纠纷;否则,会导致社会矛盾重重,犯罪频发,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二)社会管理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社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安全网建设较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扩大。
在市场上实物产品大量过剩的同时,公共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
因此,在城乡不同程度出现了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我国已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将出现总量上升、质量提高、需求多元的特点,这就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总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
根据亚行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方面的开支仅相当于gdp的6%,而发达国家该比重高达28%。
显然,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存在严重不足。
(三)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单一,效率不高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内占据着主导地位,承担着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职能。
由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
政府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承担起那些投入大收益低、私人部门不愿提供的项目,如保护空气和水的清洁。
一些特殊领域,如电力、铁路、民航、供水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私人机构由于具有追逐利益性的特征,会使此类公共服务的提供无法得到保障。
政府作为主要提供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兼顾社会公平,防止个人利益的受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这种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由于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过于强势,而市场中的其他组织与其相比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因而在没有任何外部动力和刺激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就会存在效率低下,不计成本,缺乏创新等问题。
其次,公共资源易被独家垄断,服务态度差,难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公众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政府形象,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再次,阻碍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
政府过多地包揽了公共服务,极易造成个人对政府的过分依赖,由此也抑制了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的发展。
(四)政府存在自利性,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所谓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并非总是为着公共目的而存在,政府在公共目的的背后隐藏着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一特性称为政府的自利性。
”[2]在现实中,政府往往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为政府组成人员或自身内部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谋求有利条件。
同样的道理,政府在所采取的社会管理手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自利性倾向。
众所周知,政府本身是没有利益而言的,但并不代表政府的组成人员(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和组成部门没有利益,而且这种利益是依赖于政府的强制力来实现的。
政府自利性的负面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如工程建设项目缺乏严格科学的论证和管理,“政绩工程”、“献礼工程”、“豆腐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官僚作风、形式主义等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五)社会管理缺乏监督,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因缺少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参与和监督,导致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首先,许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政府服务未能及时跟上,如老龄人口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农村公共服务、就业服务、贫困群体服务、法律服务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现象。
而同时又存在着盲目扩建公共服务项目的问题,如,有的一味地扩大政府直接投入,因超出政府财力所及,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有的为了快出政绩,大举兴建超出本地财政能力的政绩工程,资金不够就想方设法集资摊派,征收税费,借贷挪用。
其次,东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好,资源充足,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比较高;而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落后,底子较差,公共服务的供给呈现出短缺的态势。
再次,对农村和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大低于对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出现了因教育返贫和因生病返贫的问题。
四、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一)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强化公众服务导向改变政府社会管理理念的首要选择就是强化公众服务导向。
强化公众服务导向,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一个根本选择,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体现。
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官僚机构,而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积极回应公众需求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政府。
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在管理活动中,政府不仅要循着命令链对上级负责,还应当更多地对公共服务对象负责;关心顾客,特别是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第二,努力提高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政府需要主动了解公众需求,测评公众满意度,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以及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程序,以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
第三,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社会大众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要加大公众影响比重,对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务员,在考核上也应当加上公众评价这项内容,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以上这些做法核心的内容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让顾客满意。
在创新社会管理、重塑公共服务理念的进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原则,使全体人民都能公正、公平地分享、共享到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