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3 核算GDP方法: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 GDP的缺陷:(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名义GDP换算成实际GDP
名义GD P与实际GDP的核算、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计算现已知1952-2004年的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计算:(1)实际值GDP(比如以52年,78年,90年,2000年可比价等等)(2)实际GDP增长率(3)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如下表年份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1952 679 1001953 824 115.6 115.61954 859 120.5 104.21955 910 128.4 106.81956 1028 148.1 1151957 1068 155.6 105.11958 1307 188.6 121.31959 1439 205.3 108.81960 1457 204.6 99.71961 1220 148.7 72.71962 1149.3 140.4 94.41963 1233.3 154.7 110.21964 1454 182.9 118.31965 1716.1 214.1 1171966 1868 237.1 110.71967 1773.9 223.6 94.31968 1723.1 214.4 95.91969 1937.9 250.6 116.91970 2252.7 299.3 119.41971 2426.4 320.4 1071972 2518.1 332.4 103.81973 2720.9 358.5 107.91974 2789.9 366.8 102.31975 2997.3 398.7 108.71976 2943.7 392.2 98.41977 3201.9 422.1 107.61978 3624.1 471.4 111.71979 4038.2 507.1 107.61980 4517.8 546.8 107.81981 4862.4 575.5 105.21982 5294.7 627.6 109.11983 5934.5 695.8 110.91984 7171 801.3 115.21985 8964.4 909.2 113.51986 10202.2 989.7 108.81987 11962.5 1104.3 111.61988 14928.3 1228.9 111.31989 16909.2 1278.8 104.11990 18547.9 1327.9 103.81991 21617.8 1449.8 109.21992 26638.1 1656.3 114.21993 34634.4 1880 113.51994 46759.4 2117.8 112.61995 58478.1 2340.5 110.51996 67884.6 2564.9 109.61997 74462.6 2791.7 108.81998 78345.2 3009.8 107.81999 82067.5 3224.7 107.12000 89468.1 3482.7 1082001 97314.8 3743.9 107.52002 105172.3 4054.6 108.32003 117390.2 4439.8 109.52004 136875.9 4861.6 109.5数据来源: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一名义GDP换算成实际值GDP(比如以52年,78年,90年,2000年可比价等等)(1)以1952年可比价计算实际GDP实际GDP(1952年可比价)=1952年GDP的值(现价)×GDP指数(1952=100)=679×GDP指数(1952=100)(2)以1978年可比价计算实际GDP实际GDP(1978年可比价)=1978年GDP的值(现价)×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1978年的值)=3624.1×GDP指数(1952=100)÷471.4二计算实际GDP增长率方法一: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 t(可以是以任一年可比价计算的值,如上述中52年,78年,90年等)-t-1年的实际GDP〗÷实际GDP t-1注:实际GDP增长率与以何年的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无关方法二:实际GDP增长率=GDP指数(上年=100)-1三计算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值GDP 注: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与基个选择有关如以1978年为基年,则GDP平减指数(78年为基年)=名义GDP/实际值GDP(1978年可比价格)年份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gdp 1952年不变价gdp 1978年不变价实际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78为基年1952 679 100 679 768.8 0.88 1953 824 115.6 115.6 784.92 888.73 15.6 0.93 1954 859 120.5 104.2 818.2 926.4 4.24 0.93 1955 910 128.4 106.8 871.84 987.13 6.56 0.92 1956 1028 148.1 115 1005.6 1138.59 15.34 0.9 1957 1068 155.6 105.1 1056.52 1196.25 5.06 0.89 1958 1307 188.6 121.3 1280.59 1449.95 21.21 0.9 1959 1439 205.3 108.8 1393.99 1578.34 8.85 0.91 1960 1457 204.6 99.7 1389.23 1572.95 -0.34 0.93 1961 1220 148.7 72.7 1009.67 1143.2 -27.32 1.07 1962 1149.3 140.4 94.4 953.32 1079.39 -5.58 1.06 1963 1233.3 154.7 110.2 1050.41 1189.33 10.19 1.04 1964 1454 182.9 118.3 1241.89 1406.13 18.23 1.03 1965 1716.1 214.1 117 1453.74 1645.99 17.06 1.04 1966 1868 237.1 110.7 1609.91 1822.81 10.74 1.02 1967 1773.9 223.6 94.3 1518.24 1719.03 -5.69 1.03 1968 1723.1 214.4 95.9 1455.78 1648.3 -4.11 1.05 1969 1937.9 250.6 116.9 1701.57 1926.6 16.88 1.01 1970 2252.7 299.3 119.4 2032.25 2301 19.43 0.98 1971 2426.4 320.4 107 2175.52 2463.22 7.05 0.98 1972 2518.1 332.4 103.8 2257 2555.47 3.75 0.99 1973 2720.9 358.5 107.9 2434.22 2756.13 7.85 0.99 1974 2789.9 366.8 102.3 2490.57 2819.94 2.32 0.99 1975 2997.3 398.7 108.7 2707.17 3065.19 8.7 0.98 1976 2943.7 392.2 98.4 2663.04 3015.21 -1.63 0.98 1977 3201.9 422.1 107.6 2866.06 3245.08 7.62 0.99 1978 3624.1 471.4 111.7 3200.81 3624.1 11.68 1 1979 4038.2 507.1 107.6 3443.21 3898.56 7.57 1.04 1980 4517.8 546.8 107.8 3712.77 4203.77 7.83 1.07 1981 4862.4 575.5 105.2 3907.65 4424.42 5.25 1.1 1982 5294.7 627.6 109.1 4261.4 4824.96 9.05 1.1 1983 5934.5 695.8 110.9 4724.48 5349.28 10.87 1.111984 7171 801.3 115.2 5440.83 6160.35 15.16 1.16 1985 8964.4 909.2 113.5 6173.47 6989.88 13.47 1.28 1986 10202.2 989.7 108.8 6720.06 7608.76 8.85 1.34 1987 11962.5 1104.3 111.6 7498.2 8489.8 11.58 1.41 1988 14928.3 1228.9 111.3 8344.23 9447.72 11.28 1.58 1989 16909.2 1278.8 104.1 8683.05 9831.35 4.06 1.72 1990 18547.9 1327.9 103.8 9016.44 10208.83 3.84 1.82 1991 21617.8 1449.8 109.2 9844.14 11145.99 9.18 1.94 1992 26638.1 1656.3 114.2 11246.28 12733.55 14.24 2.09 1993 34634.4 1880 113.5 12765.2 14453.35 13.51 2.4 1994 46759.4 2117.8 112.6 14379.86 16281.54 12.65 2.87 1995 58478.1 2340.5 110.5 15892 17993.65 10.52 3.25 1996 67884.6 2564.9 109.6 17415.67 19718.82 9.59 3.44 1997 74462.6 2791.7 108.8 18955.64 21462.45 8.84 3.47 1998 78345.2 3009.8 107.8 20436.54 23139.19 7.81 3.39 1999 82067.5 3224.7 107.1 21895.71 24791.33 7.14 3.31 2000 89468.1 3482.7 108 23647.53 26774.83 8 3.34 2001 97314.8 3743.9 107.5 25421.08 28782.92 7.5 3.38 2002 105172.3 4054.6 108.3 27530.73 31171.57 8.3 3.37 2003 117390.2 4439.8 109.5 30146.24 34132.96 9.5 3.44 2004 136875.9 4861.6 109.5 33010.26 37375.74 9.5 3.66。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
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关注GDP缩减指数如果用当前的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所得到的GDP称为名义GDP(Nominal GDP)。
"名义"一词表示用当前价格计算价值;用人为规定的基年(目前是1996年)价格来计值的经济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称为真实GDP。
"真实"一词表示以不变价格计算。
真实量值衡量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只会因为真实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2001年你的名义收入是3万美元,而你在1996年的名义收入只有1. 5万美元。
如果从1996年到2001年所有的价格都翻了一番,实际上你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变化。
GDP平减指数的概念与之类似,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
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
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百科名片(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
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目录关注GDP平减指数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名义GDP实际GDP的增长名义GDP与实际GDP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关注GDP平减指数如果用当前的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所得到的GDP 称为名义GDP(Nominal GDP)。
"名义"一词表示用当前价格计算价值;用人为规定的基年(目前是1996年)价格来计值的经济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称为真实GDP。
"真实"一词表示以不变价格计算。
真实量值衡量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只会因为真实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2001年你的名义收入是3万美元,而你在1996年的名义收入只有1. 5万美元。
如果从1996年到2001年所有的价格都翻了一番,实际上你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变化。
GDP平减指数的概念与之类似,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
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
GDP平减指数是个啥?
GDP平减指数是个啥?作者:鹿小鹿来源:《商周刊》2015年第23期“双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年内多次降准降息使得这次“双降”所引发的关注度有了一定的下降,反倒是央行之后的说明解释中提到的GDP平减指数更值得关注。
10月24日是中国传统节气霜降,似乎是为了应景,央行也决定“双降”,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0.25和0.5个百分点。
对于“双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年内多次降准降息确实有些频繁,但基于现实情况,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却也无可厚非。
因此这次“双降”所引起的关注度相较前几次有了一定的下降,反倒是央行之后的说明解释表达了更多的新内容。
对于央行的解释,简单说来就是降息要在主要考察CPI的同时参考GDP平减指数。
九月份CPI指数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1.6%的同比增长,而前三季度的GDP平-减指数达到了0.3%,因此这次降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GDP平减指数的影响。
这里提到的GDP平减指数,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个全新的词汇。
所谓的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
计算公式是: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增长/实际GDP增长。
GDP平减指数为负,就意味着其中一项出现了负增长。
两项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和计算而实际GDP要事先确定一个按固定价格和基数,再来进行计算和统计。
以卖包子为例,某包子铺2013年每个包子2元钱,共生产包子50000个,那么该包子铺当年的GDP是10万元。
2014年每个包子2.5元,共生产包子51000个,以去年为基数计算2014的GDP增长,那么该店2014年的名义GDP为12.75万,名义GDP增长为0.275%,实际GDP的计算要保持原有2元/个的价格基数不变,因此为10.2万元,实际GDP增长为0.02%。
一个国家的经济当然要比卖包子要复杂的多,但道理是相同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数为负,就说明了物价或产量有了一定的下滑,而这两项不管哪项出现下滑,都意味着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GDP平减指数它等于名义GDP除...
GDP 平减指数:它等于名义 GDP 除以实际 GDP 的商。
证券:证券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和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
它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其所持凭证所记载的内容而取得相应的权益。
资产转换:指设计并出售适合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资产,并将出售资产所得资金由于购买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实现风险分担从而帮助投资者将风险资产转化为安全性资产的过程。
欧洲债券:指在某货币发行国之外,以该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
比如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的美元债券就称为欧洲美元债券。
外国债券: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以当地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比如日本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
欧洲货币:欧洲货币是在欧洲美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指欧洲各国国境以外流通的该国货币资本,现在泛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而不受发行国行政法令管制的货币。
欧洲美元:欧洲美元是指存放在美国过境之外的不受美国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或从这些银行获取的美元贷款,由于这种境外存放业务开始与欧洲,因此得名。
扬基债券:指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的外国债券。
流动性:是指能够迅速获得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即获得资金的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
而负债的流动性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情况。
当前收益率:当前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的一种估值,它等于年度票面利息除以债券的价格。
当前收益率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债券价格越接近债券面值,债券期限越长,当前收益率也就越近似于到期收益率;债券价格越远离债券面值,期限越短,其近似性越差。
无论当前收益率是否是到期收益率的良好近似,当前收益率的变动总是与到期收益率的同方向变动。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国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简称GDP。
基本概念国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第一,国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简称GDP。
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RGDP)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绩效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以某个时期的物价水平为基数,从而消除通货膨胀对GDP增长的干扰,反映出经济实际增长情况。
本文将从RGDP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及其应用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展现它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一、R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率的基本指标。
它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总值的总和。
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GDP就是名义GDP(Nomi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DP。
但实际上,物价水平的变动对GDP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价格的上升可能会导致GDP增长的“虚高”,而价格的下降则可能使GDP增长的“虚低”,从而影响我们对经济实际增长的认识。
因此,为了消除物价水平的干扰,必须用一种更为稳定的计价方法来测算GDP的实际增长情况,这就是RGDP。
R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过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用实际价格计算出的GDP。
常见的RGDP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基期比较法和链式指数法。
基期比较法是将某一个时期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通常取一般情况下的中期作为基期,以此为基数,计算出在不同年份内的实际GDP。
而链式指数法则是通过多个不同时期的价格来计算出每个时期的实际GDP,并将这些数值串起来形成一条链式序列,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相对增长率。
二、RGDP的计算方法1、基期比较法基期比较法是最简单的计算RGDP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某一年的GDP作为“基期GDP”,以这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再用其他年份的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相对于基期价格的价格指数,最终将各年的名义GDP除以各年的价格指数,就得到了RGDP。
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
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GDP可以分为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真实GDP等于现价GDP除以GDP平减指数,然而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GDP平减指数以及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对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107.6,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7.6%,1978年的GDP为3624.1,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真实的GDP等于3624.1乘以107.6%等于3899.53,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1979)4038.2/3624.1=103.56。
1980年的真实GDP等于3624.10乘于116.00%等于4203.96,1980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4517.80﹨4203.96。
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18547.9,1990年的指数为281.7/281.7*100%,1996年的指数为544.1,则以1990=100,1996年的价格指数为544.1/281.7*100%=193.1,则1996年不变价(真实)的GDP为18547.90*193.1%=35815.99,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67884.6/35815.99*100%=185.9,如此计算,可以得到1990=100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若以上一年为100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时行同样的计算,过程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
平减指数计算
× IXt
− TMt TGDPt
× IMt
,根据公式可知,GDP 平减指数是由消费品价格指数、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和各自在 GDP 中所占权重构成的。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数据是季度发布,较难预测,而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与 PPI 内部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相同的趋 势,而 PPI 数据是月度发布,发布周期较短,具有较高敏感性, 所以我们选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 数。
根据 GDP 支出统计法可知,名义 GDP 由四个部分组成,投资 I、
消费 C、出口 X 和进口 M,即:GDPt = Ct + It + X t − Mt ,将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 GDP,得到 GDP 平减指数计算公式:
Zt
=
TCt TGDPt
× ICt
+ TIt TGDPt
× IIt
+ TXt TGDPt
2005年6月
2006年6月
2007年6月
2008年6月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累计同比
PPI:全部工业品:累计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如果我们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那么 GDP 平减指数增长率近似等于:
R(Zt
)
≈
TCt TGDPt
×
R ( ICt
)
+
TIt TGDPt
名义资本形成 总额(亿元)
39,769.40 45,565.00 55,963.00 69,168.40 80,646.30 94,402.00 111,417.40
GDP 平 减指数 102.22 100.64 102.87 107.61 104.61 103.66 108.41
GDP 平减指数1952-2009计算方法
为什么要调整价格?以损失为例。
发生的损失本质上是实际物品的损毁,但物品种类繁多,为了计算处理的方便,我们将其统一成货币单位。
因此,我们可以说:损失的本质是其背后的实际物品,而表现为货币的形式。
损失的变化也就等于实际损失的变化加上价格的变化。
而我们关注的是实际损失的变化,因此需要将价格的变化剔除,也即对损失进行价格的调整。
其他任何以货币作单位的数据,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实际物品,同理,均需要对其作价格的调整。
为什么选择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从上文可知,我们调整损失的目的就是:剔除价格因素的干扰,得到实际损失。
而又因为灾害损失往往是范围性的,受灾范围内的所有物品都有可能遭到损失,不存在选择性,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反映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变动的价格指标。
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1。
为什么不用GDP调整?用GDP的变化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际经济的变化,二是价格因素的变化。
调整损失时把实际经济的变化也一并调整了,我不太明白其中的合理之处…支持用GDP平减指数的理由:1.简单。
GDP平减指数和CPI一样,都是个价格指数,用来调整非常方便。
2.目的。
我认为调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除价格因素,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实际损失。
举例来讲,假设世界上只有一种商品,那么我们研究的损失那就会是这种商品损失的数量,也就是会用各年的损失除以各年该商品的价格,而不会用GDP来调整。
GDP deflator计算过程(指数后未加括号注明环比即为定基指数):1名词解释来源:百度百科注:GDP Index:国内生产总值指数;Real GDP:不变价GDPGDP、GDP Ind ex(环比)数据来源:1952年~1977年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78年~2009年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验证:用此方法计算出来的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与《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的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发现2000年之后的完全相同,而2000年之前的略有差异。
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研究
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研究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表现,学者们提出了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这两个概念。
GDP指数是指用一个特定的基准年的GDP值作为100,然后根据其他年份的GDP值与基准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的。
这种计算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变化趋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2024年的GDP是1000亿美元,而在2024年的GDP是2000亿美元,那么2024年的GDP指数就是200。
GDP平减指数是指通常将一个国家的GDP指数除以年份的指数,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种计算方法能够消除掉由于短期经济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更准确地评估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指数从2024年的100增长到2024年的200,那么GDP平减指数就是2(200/10年)。
研究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GDP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的变化。
如果一个国家的GDP 指数在短短几年内就增长了数倍,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指数增长缓慢,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
其次,通过计算GDP平减指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由于经济增长往往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单纯地依靠GDP指数来评估经济增长的速度会受到很大的误差。
而GDP平减指数则能够消除掉这种误差,更准确地反映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
这对于经济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此外,研究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还可以为经济学家提供更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
GDP可以分为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真实GDP等于现价GDP除以GDP平减指数,然而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GDP平减指数以及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对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107.6,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7.6%,1978年的GDP为3624.1,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真实的GDP等于3624.1乘以107.6%等于3899.53,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
(1979)4038.2/3624.1=103.56。
1980年的真实GDP等于3624.10乘于116.00%等于4203.96,1980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4517.80﹨4203.96。
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
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18547.9,1990年的指数为281.7/281.7*100%,1996年的指数为544.1,则以1990=100,1996年的价格指数为544.1/281.7*100%=193.1,则1996年不变价(真实)的GDP为18547.90*193.1%=35815.99,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67884.6/35815.99*100%=185.9,如此计算,可以得到1990=100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若以上一年为100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时行同样的计算,过程略.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
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
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
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 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GDP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使用GDP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
其计算公式如下:
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率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
(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率之差。
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
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 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GDP价格指数,GDP折算指数):某个时期名义GDP与实际GDP 之间的差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
GDP折算指数也称为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GDP缩减指数?
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
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
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
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
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GDP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使用GDP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
其计算公式如下:
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或按
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GDP缩减指数
GDP缩减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二是可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三是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
GDP的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如果是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则一般用:{报告期GDP/基期GDP}的N次方根再减100%。
其中,N为报告期至基期的时间间隔数。
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报告期-基期)/基期
3.实际GDP和名义GDP有什么不同?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计算公式:
某年名义GDP=∑
=⨯
n
i
Pi Qi
1
) (
引起名义GDP变化的有两个因素:(1)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2)市场价格的变化。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计算公式为:
某年实际GDP=∑
=⨯
n
i
i
P Qi
1
)` (
为了分析比较生产水平的实际增长幅度,往往需要把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GDP调整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
实际上是计算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