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_课件-完美版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要吃掉六、七 十条害虫,一年累计下来(除去冬眠期)要吃掉 一万五千多条害虫,被称为“田园卫士”。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资料一:
据调查,从1998年到2000年,某地 区农田青蛙数量减少了一半。
请分析: 造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资料二:各种畸形青蛙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交流 与 分享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随堂检测]
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
(1) 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将卵
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中华大蟾蜍(癞蛤蟆)
大鲵(娃娃鱼)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蝾螈
【获奖课件ppt】《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发育》 _课件- 完美版 1-课件 分析下 载
尽管蟾蜍、大鲵、蝾螈在形态上有一 些差异,但是与青蛙一样,也是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发育过程也经过了变态发育, 因此它们同属于两栖动物。从生殖发育角 度来看,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 过渡类群。
【同步训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版)
1.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单选题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向大叔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养蚕和养牛蛙走上了致富之路。
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发育特点是()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①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①发育过程有蛹期;①变态发育;①有性生殖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D【解析】【分析】牛蛙属于变态发育,牛蛙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详解】①牛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家蚕的发育不在水中进行,①不符合题意;①家蚕和牛蛙的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①符合题意;①家蚕的发育过程有蛹期,牛蛙的发育过程没有蛹期,①不符合题意;①牛蛙和家蚕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它们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①符合题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牛蛙和家蚕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都是有性生殖,①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像鱼的阶段是()A.受精卵B.蝌蚪C.幼蛙D.成蛙【答案】B【解析】【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
【详解】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像鱼的阶段是蝌蚪。
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3.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是()A.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受精卵→幼蛙→成蛙→蝌蚪C.蝌蚪→幼蛙→成蛙→受精卵D.受精卵→蝌蚪→成蛙→幼蛙【答案】A【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体、成体四个发育时期,幼体与成体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介绍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陆交界地带的动物,包括蛙类、蝾螈类和爬行两栖类等。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其他动物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生殖大部分两栖动物采用的是卵生生殖方式。
在卵生生殖中,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会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释放精子,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受精后的卵会孵化成为幼体,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2. 胎生生殖少数两栖动物采用的是胎生生殖方式。
在胎生生殖中,雌性会将受精卵留在自己体内,卵在体内发育成为胎儿,直到胎儿具备了生存的能力,雌性才会产下幼体。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和成年阶段。
1. 受精受精是两栖动物生殖过程的第一步,雄性释放的精子会在外部或雌性体内遇到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与精子融合,形成新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受精后的卵子会经历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卵子逐渐发育成为具有基本组织结构的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分化为组织与器官。
3. 幼体卵子在胚胎发育后会孵化成为幼体。
幼体通常具有类似成年个体的基本特征,但大小较小,身体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幼体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并适应环境。
4. 成年阶段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逐渐转变为成年个体。
成年两栖动物具有性成熟、繁殖能力和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
四、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两栖动物繁殖行为:•声音交配信号:许多蛙类通过发出高频的叫声来吸引异性。
雄性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来表明自己是同一物种的成员,同时也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雌性选择:在某些物种中,雌性会选择最强壮、最有竞争力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鳃 呼吸;成体营水陆 两栖生活,用 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娃娃鱼)
蝾螈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先长后肢 后长前肢
生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红色箭毒蛙
P16材料分析
2.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历程
想一想:两栖动物的数量和环境条件之 间有没有关联?
3.1995年在美国发现腿部畸形的蛙。后经调查, 在加拿大也发现了畸形蛙。在某些调查的地 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 同时,蛙的内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有 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第一个冬天。2010年, 有些科学家认为,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虫感染, 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能增加寄 生虫的数量。
2.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 D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主要用肺呼吸。
生殖和发育
• 1、青蛙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鸣叫-------- 抱对——体外受精
(求偶) (提高受精率) (水中完成)
• 2、青蛙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 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主要在水中完成。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里 生活的动物。
那么两栖动物能完全摆脱水环境,去适应陆地生活吗?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新
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揭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进而了解 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这对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重要 意义。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01
比较基因组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了解不同物种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演化趋势和特点。这将有助
交配行为
交配前的准备
在交配前,两栖动物通常需要进 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可能 包括清理求偶场所、寻找合适的 交配对象以及确保环境安全等。
交配过程
两栖动物的交配过程通常涉及一 系列复杂的动作和行为。这些可 能包括互相追逐、攀爬、翻转和 身体接触等。
交配频率
两栖动物的交配频率通常与其繁 殖策略相关。一些种类可能只在 繁殖季节进行交配,而另一些则 可能全年进行多次交配。
06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未来 研究趋势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这些技 术包括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录组学分析技术等,可以更准确地揭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 程中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两栖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可以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揭示其在生殖和发 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深入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水分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皮肤水分蒸发和呼吸来适应水 生和陆地环境中的水分变化。
温度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体温来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温度 变化。
氧气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适应不同环 境中的氧气变化。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进化•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影响目•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物种多样性录0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内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的生殖腺为一对,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
外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有雌雄异体的外生殖器官,即卵巢和睾丸。
两栖动物生殖系统的特点卵细胞受精卵细胞在体内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蝌蚪。
蝌蚪变态蝌蚪变态是两栖动物特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由蝌蚪到蝾螈的变化。
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规律,对于保护和利用两栖动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人类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研究意义02两栖动物的生殖1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23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
卵生部分两栖动物以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即将受精卵在体内孵化成幼体后直接生出。
卵胎生部分两栖动物实行体外受精,将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体外受精03卵壳的功能卵壳具有保护卵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孵化过程中的水分平衡。
两栖动物的卵和卵壳01卵的形态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椭圆形,具有硬壳或软壳。
02卵的发育卵在母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幼体后产出。
受精方式体外受精的两栖动物在水中结合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
体内受精的两栖动物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内结合。
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孵化孵化过程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最终形成幼体并产出。
孵化条件孵化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保证幼体的正常发育。
03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幼体的特征水中生活01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和侧线系统,以便在水中游动和感知周围环境。
鳃呼吸02两栖动物幼体通过鳃进行呼吸,吸入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一、导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与昆虫类似的发育方式还有哪些代表?二、新授常见的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比较常见两栖类的异同点。
相同:皮肤裸露不同:青蛙、蟾蜍无尾:大鲵、蝾螈有尾。
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观察图说说雌雄蛙区别,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么样的?蛙与蟾蜍的卵有什么区别?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雌蛙:略大青蛙发育过程: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想一想: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鸣叫吸引异性,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均有很大差异。
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讨论:⑴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干旱、沙漠化不利两栖类生长。
)⑴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环境污染)⑴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保护环境)2. 讨论本地区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耕地大量被挪作它用,活动区域越来越小。
数量亦在减少。
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产卵期注意保持水面面积;不允许大面积作业化捕捉等。
)三、小结青蛙发育的特点四、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
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完整word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习题附答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时检测一、选一选:1.大部分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一定在陆地长进行B.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一定在水中达成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一定在水中达成2.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由是()A .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B.青蛙的呼吸依靠肺和皮肤两种器官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品D.身体散热差,不可以长时间留在水中3.青蛙的生殖特色是()A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C.体外受精,幼体在母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4.蛙的发育称作()A .完整变态发育B.变态发育C.不完整变态发育D.两栖发育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A. 卵→蝌蚪→成蛙B.卵→蝌蚪→幼蛙C.受精卵→蝌蚪→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6.每到春末夏初节气,人们常能听到或见到雄蛙在水边大声鸣叫,随后雌蛙闻声赶来的现象。
你知道这属于动物的哪一种行为?()A. 防守行为B. 社群行为C.生殖行为D. 攻击行为7、在青蛙的生殖季节,雌蛙与雄蛙抱对的生物学意义是()A 、表示友善B 、使产在水中的卵受精C、孵卵D、确立“配偶”8、以下动物不属于两栖类动物的是()A 、大鲵B 、鳄鱼C、蝾螈 D 、癞蛤蟆9、青蛙从幼体到成体,不行能出现的变化是()A 、鳃消逝B 、尾消逝C、体表出现鳞片 D 、长出四肢10、两栖动物散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由可能是()A 、两栖动物的生殖一定在水中进行B 、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一定在水中进行C、两栖动物的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D、以上答案全对二、填一填:1、以下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蝌蚪象鱼的期间是(写字母),特色是.( 2)拥有蛙特色的期间是(写字母),长出了主要用呼吸。
所以青蛙的发育是发育 .2、下边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相关青蛙培育过程的论文片断,阅读后研究以下问题:在天气转暖,雄蛙大声鸣叫的春天,我们多次在水渠或池塘旁察看雌雄蛙的抱对现象,以后,在专家的率领下,我们又收集了一些蛙的受精卵,蛙的受精卵由胶质膜包裹着形成独自的小圆球,一个个小圆球再齐集成团,形成卵块,带回学校后,把这些受精卵放在盛有池塘水的玻璃缸中,在玻璃缸中又放些露出水面的石块和水草,玻璃缸放在朝阳暖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为蛙创造的新“家园”( 1)依据论文中的描绘,以下A, B,C, D四图中,属于青蛙受精卵的是.(2)培育蛙卵时,为何用池塘水而不用自来水?(3)为何玻璃缸放在朝阳暖和的地方?缸内放些水草为何?( 4)为何玻璃缸内有些石块露出水面?参照答案一、1 D 2 B 3D4B 5 D6 C 【分析】:生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生殖相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培育等一系列行为.蛙在水边大声鸣叫,随后雌蛙闻声赶来,是求偶的,目的是生殖后辈,属于生殖行为, C 正确.7 B8 B 【分析】:蟾蜍、蝾螈、大鲵属于两栖类,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够生活在水中,也能够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协助呼吸,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共张PPT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 生殖器官1.1 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主要包括:•睾丸:产生精子的地方。
•附睾:存储精子的地方。
•输精管:将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外界。
•交配器官:雄性两栖动物用该器官将精子注入雌性两栖动物体内,以完成交配。
1.2 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卵巢:产生卵子的地方。
•输卵管:将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
•子宫:使受精卵着床,完成胚胎发育。
2. 生殖过程2.1 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精子的产生、存储、输送和注入。
雄性两栖动物在进行交配时,会用交配器官将精子注入到雌性两栖动物的体内。
2.2 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卵子的产生、输送和受精卵的成长。
雌性两栖动物在受精后,会使受精卵着床并完成胚胎发育。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卵的结构、地位和发育阶段。
3.1 卵的结构两栖动物的卵主要包括三部分:•卵黄:提供胚胎的营养。
•卵白:提供保护、支撑和抵抗伤害的力量。
•卵壳:保护卵白和卵黄,防止它们被外界破坏。
3.2 卵的地位两栖动物的卵有三种不同的地位:•水生卵:在水中发育的卵称为水生卵。
•沉浸卵:在湿润的土壤中发育的卵称为沉浸卵。
•干生卵:在陆地上发育的卵称为干生卵。
3.3 发育阶段两栖动物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卵:从受精到孵化,卵内逐渐形成胚胎。
•蝌蚪:孵化后,变成长尾蝌蚪。
•瓢虫型:长尾蝌蚪变为瓢虫型,四肢开始发育。
•成年期:经过瓢虫型,两栖动物逐渐长成成年期,最后产生自己的后代。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两栖动物的繁衍和安身立命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可以对两栖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保护这些生物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讨论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 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 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种群 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 正常发育的物质 3、资料3可以说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 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 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 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 义?
受精卵
蝌蚪
先长后腿
成蛙
尾巴逐渐消失
后长前腿
观察图7-6,想一想,从受精卵到蝌蚪, 再到幼蛙、成蛙,这个过程与昆虫的发育 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也是一种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 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 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 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 活的成蛙。
蝼蛄等。
回顾:什么是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 生活在水中,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具有以上特点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如: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 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中间类群。
脊椎动物的进化史(由低等至高等)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当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 起彼伏时,如果你循着蛙鸣,悄悄 来到水边,就会发现正在鸣叫的青 蛙,它们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 来又瘪下去。这就是雄蛙在以鸣声 招引雌蛙。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 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鸣叫 有利于吸引雌蛙繁殖后代。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PPT精品课件
新课讲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学习目标
蟾蜍
青蛙
“跳远健将”
新课讲授
青蛙的弹跳能力相当于小孩在没有助跑的前提下能从足球场一端跳到另一端!
新课讲授
大鲵
蝾螈
中国大鲵就是俗称的“娃娃鱼”
新课讲授
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意思?
新课讲授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阶段,幼虫的 和 与成虫有明显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代表: 等。
蝗虫的发育过程只经过了 ________ 阶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别不大,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代表: ______________ 等。
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群。
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小组合作完成P16资料分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资料分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 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头忽见。
新课讲授
(1)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
七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部分两栖动物采用卵胎生方式,即 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 体。
受精方式
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 或潮湿环境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体内受精
某些两栖动物采用体内受精方式 ,雄性将精子注入雌性体内与卵 细胞结合。
卵的特点
01
02
03
大而富含营养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较大,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 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 和养分。
不完全变态发育
这种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 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别不大 ,只是大小和性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 。如蝗虫、蟋蟀等。
发育过程
01
02
03
04
卵期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在水中孵化 成蝌蚪。
蝌蚪期
蝌蚪以水中的藻类和小型生物 为食,通过鳃呼吸,逐渐发育
出四肢和尾巴。
幼蛙期
蝌蚪经过变态发育成为幼蛙, 开始用肺呼吸,并逐渐适应陆
寻找新的生物资源
通过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可能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生 物资源或新的药物来源。
解决生态问题
针对两栖动物面临的生态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研究其生 殖和发育特点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 物学的相关知识。
培养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科学探究能力。
增强生态意识
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增强生态意识。
科学研究
探究生殖和发育机制
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的演化历程 和生物多样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PPT优质课件
先长后肢
蝌蚪
新知讲解 ①青蛙的生殖过程
②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新知讲解
(2)体外受精
2.青蛙的生殖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1)有性生殖 起点为受精卵 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新知讲解
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区别
①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和某些鱼类、许 多水生无脊椎动物,它们 把精子、卵细胞直接排到 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 中完成受精,这就是体外 受精。
②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新知讲解
③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活在同 一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 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 减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减少农药使用; 不要捕杀青蛙;树立环保意识……
新知讲解
4.环境的变迁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及生存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 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因 素是什么? ①水域环境的缩小 ②环境变迁
课堂练习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C )
A.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B.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D.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②体内受精
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
物等雄性将精子送入雌 性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 合完成受精。
昆
虫
马
体内受精需要有交配行为
企
龟
鹅
新知讲解
3.青蛙的发育 (1)蝌蚪与青蛙的区别
比较生活环境
只能生活在水中
既可在水中,又可生活在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 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课堂延伸
全世界的两栖动物有4000余种,你 想认识它们吗?由于它们的保护能力相 对较弱,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容易 受到威胁,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与两 栖动物关系的知识吗?一起走进绿色上 网吧!
两栖动物的历史:
当堂测评
D 1、下列不是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大鲵 C、蝾螈 D、中华鲟
青蛙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青蛙为什么要鸣叫呢?是不是所有的青蛙 都会鸣叫呢?
一、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蛙的卵块
蝌蚪的几个时期
成体蛙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鸣叫→抱对→ 排卵受精→蝌蚪 →先长后肢 →后长前肢→ 成体蛙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amphibian)
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和沙漠,气候干燥。
俗话说:“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而现在呢: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 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 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 大都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 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 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 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蟾 做实验,结果爪蟾在发育过程 中也发生畸形。
4.1995年8月,美国学者亨德森在捕捉 到的22只青蛙中,发现有11只畸形,且大 多是缺一条后腿的。
5.同年6月,日本福岗县北九州市的一 个人工养殖池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多了一条 腿的青蛙。
6.第二年5月,科技人员在这一池中捕捉了刚 刚从蝌蚪变成的749只小青蛙,经过培育后发现, 共有78只青蛙是五条腿或六条腿的,畸形率高达 10.4%。
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学习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 特点;
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 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学生保护生 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 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
蟾蜍
大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蝾螈
除青蛙外,蟾蜍、大鲵、蝾螈等,也都是两 栖动物。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有没有影响? 资料分析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 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 是在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2、具有鸣囊的青蛙是:( A )
A、雄蛙 B雌雄蛙都有 C、雌蛙 D、雌雄蛙都没有
3、青蛙的生殖是:( C )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内受精、胚胎发育
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胚胎发育
D 4、能够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受精卵——胚胎——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 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 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
2.25亿年 发展的繁盛时期。
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