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三版第七章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干 燥湿空气的性质【7-1】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P a ,(1)试计算空气为40℃、相对湿度为%60ϕ=时的湿度与焓;(2)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9.3kPa ,求该空气在50℃时的相对湿度ϕ与湿度H 。
解 湿空气总压.1013p k P a =(1).06ϕ=,4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7375s p k P a = 湿度..../ (0673750622)0622002841013067375ssp H kg kgp p ϕϕ⨯==⨯=--⨯.水干气焓 ()..1011882492I H t H =++ (...)../= 10118800284402492002841133k J k g +⨯⨯+⨯= (2)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93V p kPa = 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1234s p k P a = 相对湿度 ..9307541234V s p p ϕ===.湿度. (93)0622=062200629101393V Vp H kg kgp p =⨯=--.水/干气【7-2】空气的总压为101.33kPa ,干球温度为303K ,相对湿度%70ϕ=,试用计算式求空气的下列各参数:(1)湿度H ;(2)饱和湿度s H ;(3)露点d t ;(4)焓I ;(5)空气中的水汽分压V p 。
解 总压.,.101333033007p k P a t K ϕ====℃, (1) 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4241s p k P a = 湿度... (0742410622)06220018810133074241ssp H kg kgp p ϕϕ⨯==⨯=--⨯..水/干气 (2) 饱和湿度 (4241)0622062200272101334241s s sp H kg kgp p ==⨯=--.水/干气(3)露点d t 时的饱和湿度.00188s H kg kg =水/干气.0622s s sp H p p =- (10133001882970622062200188)s s spH p kPaH ⨯===++从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97kPa 查得水的饱和温度为23.3℃,故空气的露点.233℃d t =(4) .3000188t H kg kg ==℃,水/干气时,空气的焓为()..1011882492H H t H=++(...)../= 1011880018830249200188782kJ kg +⨯⨯+⨯=干气 (5) t=30℃时的.4241s p k P a =水汽分压 ...074241297V s p p kPa ϕ==⨯=【7-3】在总压为101.3kPa 下测得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湿球温度为30℃,试计算湿空气的湿度与水汽分压。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3版)(上册)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3版)(上册)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第7章蒸发一、选择题1.真空蒸发时,冷凝操作压强最低极限取决于()。
A.冷凝水的温度B.真空泵的能力C.当地大气压力D.蒸发器的蒸发水量【答案】A2.在蒸发操作中,平流加料流程主要适用于()的场合。
A.粘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场合;B.粘度不大的溶液;C.蒸发过程中容易析出结晶的场合。
【答案】C3.为了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主要应设法()。
A.采用多效蒸发B.采用额外蒸汽引出C.加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D.增加传热面积【答案】C二、填空题1.采用多效蒸发流程所得到的蒸汽经济性的提高是以______为代价的。
【答案】降低生产能力2.在双效蒸发系统中,将1000kg/h,质量分率为10%的稀溶液浓缩到50%,其理论蒸汽用量约为______kg/h,若第一效的蒸发水量为400kg/h,溶液离开第一效蒸发器的浓度为______。
【答案】800;16.67%3.有一台单效蒸发器,原来的加热介质为压力为0.5MPa的饱和蒸汽,沸点加料,若改用压力为0.4MPa的饱和蒸汽加热,其生产强度将______,原因是______;单位蒸汽消耗量将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下降;传热温差减小;基本不变;两种压力蒸汽的冷凝潜热基本相同4.蒸发过程中沸点升高的主要原因有______;多效蒸发的典型流程有______。
【答案】溶液沸点较纯溶剂沸点高、液柱静压头导致沸点升高、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损失等;并流加料、逆流加料、平流加料和错流加料等5.单效蒸发器将F=2000kg/h,W0=10%(质量分数)的原料液浓缩到35%(质量分数),料液沸点进料,忽略热损失。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A=20m2,K=1000W/(m2·℃),蒸发室压强下水的饱和汽化潜热r=2330kJ/kg,则蒸发水量为______kg/h,有效温差为______℃。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干 燥湿空气的性质【7-1】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Pa ,(1)试计算空气为40℃、相对湿度为%60ϕ=时的湿度与焓;(2)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9.3kPa ,求该空气在50℃时的相对湿度ϕ与湿度H 。
解 湿空气总压.1013p kPa =(1).06ϕ=,4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7375s p kPa = 湿度 ..../ (067375)06220622002841013067375s s p H kg kg p p ϕϕ⨯==⨯=--⨯.水干气焓 ()..1011882492I H t H =++(...)../= 10118800284402492002841133kJ kg +⨯⨯+⨯= (2)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93V p kPa = 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1234s p kPa = 相对湿度 ..9307541234V s p p ϕ===. 湿度 . (93)0622=062200629101393V V p H kg kg p p =⨯=--.水/干气 【7-2】空气的总压为101.33kPa ,干球温度为303K ,相对湿度%70ϕ=,试用计算式求空气的下列各参数:(1)湿度H ;(2)饱和湿度s H ;(3)露点d t ;(4)焓I ;(5)空气中的水汽分压V p 。
解 总压.,.101333033007p kPa t K ϕ====℃, (1) 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4241s p kPa = 湿度 ...? (074241)062206220018810133074241s s p H kg kg p p ϕϕ⨯==⨯=--⨯..水/干气(2) 饱和湿度 (4241)0622062200272101334241s s s p H kg kg p p ==⨯=--.水/干气 (3)露点d t 时的饱和湿度.00188s H kg kg =水/干气 .0622ss sp H p p =- (1013300188)2970622062200188s s s pH p kPa H ⨯===++从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97kPa 查得水的饱和温度为23.3℃,故空气的露点.233℃d t =(4) .3000188t H kg kg ==℃,水/干气时,空气的焓为()..1011882492H H t H =++(...)../= 1011880018830249200188782kJ kg +⨯⨯+⨯=干气 (5) t=30℃时的.4241s p kPa =水汽分压 ...074241297V s p p kPa ϕ==⨯=【7-3】在总压为101.3kPa 下测得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湿球温度为30℃,试计算湿空气的湿度与水汽分压。
化工原理第七章
第7 章 习题解答1.含量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时氨平衡的分压为1.66kPa ,氨水上方的总压强为常压,在此含量下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的密度可近似取1000kg/m 3,试求算亨利系数E 、H 和m 的数值各是多少?解: (1)由 A A Ex p =*可得k P ax p E A A 3.8302.0666.1*=== (2) 取1kmol 氨水为基准,其中含0.98kmol 水与0.02kmol 氨,总摩尔体积为 kmol m M M V NH O H /02.098.0332ρ+=氨水的总摩尔浓度为3/6.551702.01898.0100002.098.0132m kmol M M V c NH O H =⨯+⨯=+==ρ 氨的摩尔浓度 A A cx c = 由 Hc pAA=*,可得 )./(667.03.836.55**m kN kmol E c p cx p c H AA A A =====(3)由 822.03.1013.83===P E m 2. 在01.33kPa 、20℃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4.06×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率为0.21,故666101.330.2121.2821.285.24104.0610 4.0610p py kPap x -==⨯====⨯⨯⨯ 在本题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由p EM Hp c EM H ssρρ==⇒=*查附录表1可知,20℃时氧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4.06×106kPa ,因x 值甚小,所以溶液密度可按纯水计算,即取ρ=1000kg/m 3,所以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浓度为*436100021.28 2.9110/4.061018sc p kmol m EM ρ-==⨯=⨯⨯⨯ 则每立方米溶解氧气质量为*3329.31/c g m ⨯=氧气3.一直径为25mm 的萘球悬挂于静止空气中,进行分子扩散。
化工原理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渗 析
点渗析
三、传质分离方法
(2)场分离 场分离是指在外场(电场、磁场等)作用下, 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 的单元操作过程。
电 泳
场分离
热扩散 高梯度磁场分离
三、传质分离方法
钕铁硼永磁场
磁化精馏实验装置
三、传质分离方法
3.分离方法的选择 分离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
被分离物系的相态 被分离物系的特性 产品的质量要求 经济程度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7.1 概述 7.1.1 传质分离过程 7.1.2 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1.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定义式
A
mA
V
N
kg /m3
密度
混合物的总质量浓度
总
i 1
i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二、相际传质过程与分离
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均相物系 某种过程 两相物系
根据不同 组分在各 相中物性 的差异, 使某组分 从一相向 另一相转 移:相际 传质过程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二、相际传质过程与分离
示例:空气和氨分离 空气
水
吸 收 塔
空气+氨 氨水
三、传质分离方法
1.平衡分离过程 (1)气液传质过程 气液传质过程是指物 质在气、液两相间的转移, 它主要包括气体的吸收 (或脱吸)、气体的增湿 (或减湿)等单元操作过 程。
ij Ki / K j
通常将 K 值大的当作分子,故一般大于 1 。当 偏离 1 时,便可采用平衡分离过程使均相混合物得 以分离,越大越容易分离。
三、传质分离方法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4.2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4.2.1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中的表示方法 组分浓度常用质量分率表示,有时也用体 积分率或摩尔分率。
化工原理第七பைடு நூலகம்萃取
①各顶点表示纯组分(A、 B、S);
②任一边上的点表示相 关二元混合物;
习惯上, AB边以A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BS边以B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SA边以S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2. 辅助曲线与临界 混溶点 ① 有限个共轭组成
得到的联结线可按 一定方法作出辅助 曲线; ② 临界混溶点P:过该 点的联结线无限短, 处于分相的临界点。 不一定是顶点(因为
联结线有一定斜率); ③ 临界混溶点需实测, 一般不能外推。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3、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在平衡的两相 中,某组分在E相与R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该 组分的分配系数,以k表示: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③三角形内的点代表三 元混合物。 M点的组成: 过M点做BS的平行线, 得ED,则BE(SD)为 含有的溶质A; 过M点做AS的平行线, 得HG,则AH(SG)为 含有的稀释剂B; 过M点做AB的平行线, 得KF,则AK(BF)为 化工原含理第七有章萃的取 萃取剂S。
4.2.2液——液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1. 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设溶质A可完全溶于B 及S,但B与S部分互溶。
相平衡数据测定:加入 的B 、S适量搅拌均匀, 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 衡的液-液两相),得到一 组平衡数据。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在总组成为F的二元混 合液中加入一定量 A(B、S的质量比不 变),三元混合液的组成 点将沿AF线变化;
化工原理第七章章末复习总结
一、概述
(1)热传导干燥法 (2)对流传热干燥法 (3)红外线辐射干燥法 (4)微波加热干燥法 (5)冷冻干燥法 二、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1、湿空气的性质 (1)水汽分压 p v 对于湿空气有:p p p (2)相对湿度φ
pv py
pv ps
第七章 干燥
一、概述
1.干燥的原理及目的
原理:气体以对流方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份汽化;在 分压差的作用下,湿份由物料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 被气流带走。 目的:使物料便于运输、加工处理、储藏和使用。
2.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
(1)机械去湿法:利用沉降、过滤或者离心分离机等机械 分离法,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 (2)加热去湿法:对湿物料加热,使其所含的湿分汽化, 并及时移走所生成的蒸汽。 3.湿物料的干燥方法
三、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1 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湿基含水量
(2)干基含水量 2.物料衡算
X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kg水分 kg干料 湿物料绝干物料的质量
w
湿物料中水份的质量 kg水分 kg湿料 湿物料的总质量
Lc L1 (1 1 ) L2 (1 2 )
(一)自由水与平衡水 X* 物料的含水量大于平衡含水量 的那一部分水称为自由水 分。自由水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可除去。
四、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率
(二)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结合水指借化学和物理学力与固体相结合的水分。非结合水是 指机械的附着于固体表面或颗粒堆层中的大空隙中的水分。 是表观的平衡蒸汽压不同。 自由水指所有能够被指定状态 的空气带走的水分。平衡水是指在指定空气条件下不能被干 燥依然存在于物料之中的一部分结合水。两者与空气的状态 和物料性质有关。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第7章 吸收7-1.g 100水中溶解31gNH ,从手册查得C 200时3NH 的平衡分压为86.6Pa 9,在此浓度以内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13kPa m kmol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力为kPa 100。
(答:13kPa m 0.59kmol --⋅⋅=H , 0.943m =)解:3m kmol 582.01000101171-⋅==c , 31m Pa mol 59.09866.0582.0--⋅⋅===Pe c H ,0099.03.1011007604.7==e y ,0105.018100171171=+=x ,943.00105.00099.0===x y m e 。
7-2.C 10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达式x p 6*10313.3⨯=,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kPa 101时,每3m 水中可溶解多少g 氧?(答:3m g 4.11-⋅ ,或3m 0.35mol -⋅ )解:kPa 3.213.10121.0=⨯=Pe ,6661042.610313.33.2110313.3-⨯=⨯=⨯=Pe x ,36m g 4.11100018321042.6--⋅=⨯⨯⨯=c 。
7-3.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 3NH ,进入常压吸收塔的气体含3NH 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气体含3NH 体积分数为%4.0,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13kmol kmol 012.0-⋅NH 水。
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X Y 52.2=*。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处气相推动力各气相2SO 平衡分压kPa /91.7 60.3 28.8 16.7 10.5 4.8 1.570.63( 答:00206.0,h kg 3012011=⋅=-x L )解:099.009.0109.01111=-=-=y y Y , 00495.0099.0)95.01()1(12=⨯-=-=Y Y η,1h kmol 6.36)09.01(3032734.221000-⋅=-⨯=V ,进吸收塔2SO 的分压kPa 12.909.03.1013.1011=⨯==y P ,由平衡关系内插得溶液平衡浓度为()O H 100kg kgSO2877.02-1⋅,换算为摩尔比3,11047.218/10064/877.0-⨯==ex , 1.3800247.000495.0099.0,121min=-=-=⎪⎭⎫ ⎝⎛e x Y Y V L ,69.451.382.12.1min=⨯=⎪⎭⎫⎝⎛=V L V L ,11minmin h kg 25100h mol 5.13941.386.36--⋅=⋅=⨯=⎪⎭⎫⎝⎛=V L V L ,1min h kg 30120251002.12.1-⋅=⨯==L L ,121x Y Y V L -=⇒32111006.269.4500495.0099.0-⨯=-=-=VL Y Y x 。
化工原理:第七章 蒸发
式中:
F——原料液量,kg/h; W——蒸发水量,kg/h; L—— 完成液量,kg/h;
x0——原料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
x——完成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
二、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热量衡算可得:DHs Fh0 WH Lh Dhs QL
或
Q D(Hs hs ) WH Lh Fh0 QL (7-4)
返回
如图为不同浓度NaOH水溶液的沸 点与对应压强下纯水的沸点的关系, 由图可以看出,当NaOH水溶液浓度为 零时,它的沸点线为一条对角线,即 水的沸点线,其它浓度下溶液的沸点 线大致为一组平行直线。
杜林规则说明:某溶液在两个不 同压力下的两个沸点之差与标 准液体(通常指纯水)在相应的 两个压力下的两个沸点之差的 比值为一常数,即:
(1)由于溶液的蒸汽压降低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
(2)由于蒸发器中,溶液的液柱压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
(3 ) 由于蒸汽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 ') 。
总温度差损失△=△′+△"+ '''
溶液的沸点升高=总温度差损失△= t-T
返回
7-4 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杜林规则(求△′)
△′ =f(溶液种类,浓度,蒸发压力)
设tA—实验测定的溶液的沸点,C (测定时仅计因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差损失)
T —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即蒸发室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 ,C
则:△′= tA-T tA 常压下(用P280附录二十一查得) 非常压下(用杜林规则) 一 杜林规则
杜林规则:某溶液的沸点与相同压力下标准液体(水) 的沸点呈线性关系(下图为NaOH溶液的杜林线图)
化工原理第七章
第7 章 习题解答1.含量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时氨平衡的分压为1.66kPa ,氨水上方的总压强为常压,在此含量下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的密度可近似取1000kg/m 3,试求算亨利系数E 、H 和m 的数值各是多少?解: (1)由 A A Ex p =*可得kPa x p E A A 3.8302.0666.1*===(2) 取1kmol 氨水为基准,其中含0.98kmol 水与0.02kmol 氨,总摩尔体积为 kmol m M M V NH O H /02.098.0332ρ+=氨水的总摩尔浓度为3/6.551702.01898.0100002.098.0132m kmol M M V c NH O H =⨯+⨯=+==ρ 氨的摩尔浓度 A A cx c = 由 Hc pAA=*,可得 )./(667.03.836.55**m kN kmol E c p cx p c H AA A A =====(3)由 822.03.1013.83===P E m 2. 在01.33kPa 、20℃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4.06×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率为0.21,故666101.330.2121.2821.285.24104.0610 4.0610p py kPap x -==⨯====⨯⨯⨯ 在本题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由p EM Hp c EM H ssρρ==⇒=*查附录表1可知,20℃时氧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4.06×106kPa ,因x 值甚小,所以溶液密度可按纯水计算,即取ρ=1000kg/m 3,所以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浓度为*436100021.28 2.9110/4.061018sc p kmol m EM ρ-==⨯=⨯⨯⨯ 则每立方米溶解氧气质量为*3329.31/c g m ⨯=氧气3.一直径为25mm 的萘球悬挂于静止空气中,进行分子扩散。
化工原理-第七章-蒸发要点
化工原理-第七章-蒸发一.选择题1.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
BA. 生蒸汽;B. 二次蒸汽;C. 额外蒸汽2. 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温度。
BA. 等于;B. 高于;C. 低于3.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AA. 减压;B. 常压;C. 加压4. 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1kg的加热蒸汽。
CA. 等于;B. 小于;C. 不少于5. 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
A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C. 温度差损失6.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
CA. 传热温度差;B. 加热蒸汽压力;C. 传热系数;D. 传热面积;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蒸发器。
AA. 自然循环;B. 强制循环;C. 膜式8. 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蒸发器。
BA. 列文式;B. 膜式;C. 外加热式;D. 标准式9. 多效蒸发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程度,所以多效蒸发的操作费用是随效数的增加而()。
AA. 减少;B. 增加;C. 不变10. 蒸发装置中,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
BA. 越少;B. 越大;C. 不变11.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BA. 完成液的浓度;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C. 生产能力12.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用增加()换取的。
AA. 传热面积;B. 加热蒸汽压力;C. 传热系数13. 多效蒸发中,由于温度差损失的影响,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每效的有效温度差就()。
AA. 越小;B. 越大;C. 不变14.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系数降低。
AA. 并流;B. 逆流;C. 平流15. 对热敏性及易生泡沫的稀溶液的蒸发,宜采用()蒸发器。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
c Ai -1 c Ai k1 c Ai c Bi k 2 c Ci c Di
(A)
A、B、C、D 分别代表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和水。由计量关系得:
c B c B0 (c A0 c A ) c C c D c A0 c A
从已知条件计算出:
c A0 c B0 1.8 864 6.48mol/L 4.0 60 2.2 864 10.33mol/L 4.0 46
分解: C 6 H 5 C(CH 3 ) 2 COH CH 3 COCH 3 C 6 H 5 OH 生产苯酚和丙酮。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等于 0.08s-1,最终转化率达 98.9%,试计算苯酚的产量。 (1) 如果这个反应器是间歇操作反应器,并设辅助操作时间为 15min;
0.3266 80.5 91.11kg/h 0.95 30%
0.3266 84 190.2 kg/h 0.95 15%
每小时需碳酸氢钠:
91.11 190.2 275.8L/h 1.02 0.3266 1000 1.23mol/L 氯乙醇初始浓度: c A 0 0.95 275.8 x Af dx 1 xAf dxA 1 0.95 A 反应时间: t 2.968h 2 0 kcA cB kcA0 0 (1 xA ) 5.2 1.231 1 0.95
苯酚产量 q v0 c 苯酚 16.02 3.2 0.989 50.69mol / min 285.9kg / h (3)说明全混釜的产量小于间歇釜的产量,这是由于全混釜中反应物浓度低,反应速度慢 的原因。 (4)由于该反应为一级反应,由上述计算可知,无论是间歇反应器或全混流反应器,其原 料处理量不变,但由于 cA 增加一倍,故 c 均增加一倍。
化工原理-干燥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曲线:物料湿含量 X 与干燥时间 的关系曲线。
ps
19.92
湿比容H (Humid volume) 或干基湿比容 (m3/kg绝干气体)
1kg 绝干气体及所含湿份蒸汽所具有的体积
vH
1 29
H 18
22.4
t
273 101.325
273
P
(0.287 0.462H ) t
273 P
常压下(P=1013.25kN/m2) : vH (0.002835 0.004557 H )(t 273)
显热项
汽化潜热项
对于空气-水系统: IH (1.005 1.884 H )t 2491 .27H
干燥过程的基本规律
物料湿分的表示方法
湿物料是绝干固体与液态湿分的混合物。
湿基湿含量 w:单位质量的湿物料中所含液态湿分的质量。
w
物料所含液态湿份的质量 湿物料的质量
WT Gc WT
干基湿含量 X:单位质量的绝干物料中所含液态湿分的质量。
对于空气-水系统:
H 0.622 ps P ps
H 0.622 pv P pv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 若 t < 总压下湿份的沸点,0 100%;
➢ 若 t >总压下湿份的沸点,湿份 ps> P,最大 (气体全为湿
份蒸汽) < 100%。故工业上常用过热蒸汽做干燥介质;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
W G1 w1 G2 w2 1000 0.2 824 .7 0.03 175 .3
(4) L0 L(1 H0 ) 3506 (1 0.001) 3510kg湿空气/ h
二、热量衡算
第四节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率 一.湿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根据水分干燥的难易程度,可以将湿物 pw 料中的水分划分为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S 非结合水分:机械附着水分和大毛细管 p s 水分,易于干燥; 结合水分:与物料借化学力或物理化学 pw 力结合的水分,小毛细管水分等,难于干燥; X X* XS 当湿空气 =100%时的物料平衡含水量 pw- X*关系示意图 * 为结合水分,其余为非结合水分。
一、物料衡算
1.湿基含水量( w):
w
kg水 分
kg湿 物 料
100%
2.干基含水量( X ):
X
kg水 分 kg绝 干 料
100%
X w 1 X
w X 1 w
1.干燥后的产品量( L2 ):
Lc : 绝干物料的流量
G : 绝干空气的流量
Lc L1 (1 w1 ) L2 (1 w2 )
③比热容
C H 1.01 1.88H
1.01 1.88 0.014673 1.038kJ
(kg绝干气。 ) C
④ 焓
I (1.01 1.88H )t 2491H
(1.01 1.88 0.014673 20 2491 0.014673 )
57.29 kJ kg绝干气
100%时 的 等 线 称 为 饱 和 空 气 线 。
水蒸汽分压( p )线
HP p p H 0.622 0.622 H P p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15
一、有非均相化学反应的扩散过程 以最简单的一级化学反应的扩散过程为例。如图, 气体A由气相主体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并在催化剂的作 用下,发生一级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再由催化剂表面 向气相主体扩散。现考察稳定情形下A、B的传质通量。
气 相 主 体
NA A 气膜
NB B
z1 z2 z 图 7- 3 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反应及扩散
dcA JAE D E dz
20
涡流流体中在进行涡流扩散的同时,也存在着分子扩 散。总扩散通量 J 应为两者之和
AT
d c J ( D D ) A A T E d z
两种扩散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区域将有所不同:在湍 D 流主体区, D ,分子扩散几乎可以忽略;在贴壁的层 D D 流底层中, D 为零;在过渡区,则 与 的数量级相当 ,都不能忽略。
k dc 0 . 8 3 1 / 3 m S h B 0 . 0 2 3 R e S c D A B C
. 6 S c 3 0 0 0 其适用范围为: 0 上式与管内湍流传热时的传热系数表达式类似。
25
二、流体平行刘国平板时的传质 k L 层流时 S h 0 . 6 6 4 R e R e 3 1 0
3 3 L g L g A A G r A B 2 2
24
7.4.2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由于实际过程中传质设备结构各式各样,且湍流下 传质机理研究尚不透彻,所以目前传质设备的设计还需 靠经验方法,即根据实验获得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一、管内流动传质 气体或液体在官内作湍流流动时( R ),较常用的公 e 2 1 0 0 式为
根据“通量=速度╳浓度”,费克定律中的扩散通量 也可写成扩散速度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7-3-2 多效蒸发流程
多效蒸发操作蒸汽与物料的流向有多种组合,常见的有: 并流: 溶液与蒸汽的流向相同,称并流。 逆流: 溶液与蒸汽的流向相反,称逆流。 平流: 每一效都加入原料液的方法。 下面以三效为例加以说明: (1)并流流程(图7-18) 蒸汽流动方向: 1→2→3 溶液流动方向: 1→2→3
D F (ct c0t0 ) Wr Q损 r0
13
如沸点进料,t0 ,t并忽略热损失和溶液浓度
较低时,c c0,则
D W (I ct) Wr
r0
r0
或
DD/W 为单位蒸汽消耗量,用来表示蒸汽利用 的经济程度(或生蒸汽的利用率)。
14
三、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由传热速率方程得:
给定条件:料液流量 F ,浓度wo ,温度 t0 以及 完成液浓度 w ;
设计条件:加热蒸汽的压强以及冷凝器的操作压 强(主要由可供使用的冷却水温度来决定);
计算目的:根据选用的蒸发器形式确定传热系数K, 计算所需供热面积 A 及加热蒸汽用量D 。
25
② 操作型计算:已知蒸发器的结构形式和蒸发面积
11
2、不计溶液的浓缩热
大多数溶液在溶质含量不太高时,浓缩热不显著,常可
忽略。其焓值可由比热容近似计算。以0℃为基准,
则有
i0 c0t0
i ct
式中:t0、t-分别为原料液、完成液的温度,℃; C0、C-分别为原料液、完成液的比热容,kj/kg·℃
溶液的比热容可近似按线性加和的原则由水的比热容 CW和溶质的比热容CB计算,即
33
7-3-3 多效蒸发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和效数的限制
一、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如果蒸发的是30%的NaOH水溶液,在常压下其沸点 要高于100℃。若其沸点t=120 ℃,则有效传热温差 Δt =150-120=30℃, 比 ΔtT 所减小的值,称为传热 温度差损失,简称温度差损失,用Δ表示。
17
传热温差损失 溶液沸点
tT t
t t0
有效传热温差 t T t (T t 0 )
⑵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其沸点不断上升 条件: ⑴必须不断供给热量
⑵二次蒸汽必须不断引出 三、蒸发的目的 ⑴为制取浓溶液 NaOH、NaCL、糖、奶粉等 ⑵为制取纯净的溶剂 海水淡化
4
4、蒸发的分类
加压蒸发
{ 按压力 常压蒸发 可使溶液沸点下降,传热∆ t 大 { 真空蒸发 适合热敏性物料
温度低,但α 小,K 值小
{ 单效蒸发:二次蒸汽不利用
按二次蒸汽利用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供下一效作 加热蒸汽
5
第二节 单效蒸发
7-2-1 单效蒸发的计算
对于单效蒸发,在给定的生产任务和确 定了操作条件以后,通常需要计算以下这 些内容:
①水分的蒸发量; ② 热蒸汽消耗量; ③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应用物料衡算方程, 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来解决。
平均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pm
p
1 5
Lg
式中:P —液面上方二次蒸汽的压强(通常可以
用冷凝器压强代替),Pa;
L —蒸发器内的液面高度,m。
22
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溶液温度升高:
'' t( p 1 Lg) t( p)
5
所以沸腾液体的平均温度为 :
t t0 '''
在有些教材中,液柱内部的平均压力取的是液面压 力和液柱底部压力的平均值,即
A Q Kt m
式中
A ——蒸发器传热面积,m2; Q ——传热量,w; K ——传热系数,w/m2·℃; Δtm ——平均传热温差,℃ 。
15
由于蒸发过程的蒸汽冷凝和溶液沸腾之间的 恒温差传热, tm T t ,且蒸发器的热负 荷 Q Dr0,所以有
A Q Dr0 K (T t) K (T t)
温度差损失的原因 : ① 溶液沸点的升高。这是由于溶液蒸汽压较
纯溶剂(水)在同一温度下的蒸汽压为低,致使 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水)高;
② 蒸发器中静压头的影响; ③因蒸汽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18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杜林规则 杜林发现在相当宽的压强范围内溶液的沸点 与同压强下溶剂的沸点成线性关系:
蒸发过程的传热温度差(有效温度差):
t T t (T t0)
注意:Δ中 ''为' 前一效蒸汽到下一效时由于阻力损
失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若单效蒸发,已知入口蒸汽
(生蒸汽)的温度,则要计入 ' ' '=1 ℃吗?
24
四、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 ①设计型计算:给定蒸发任务,要求设计经济上
合理的蒸发器。
第七章
蒸发
1
第一节 概述
7-1-1 蒸发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一、定义 利用加热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 和溶液部分分离的操作。
{ t < t沸 自然蒸发 t = t沸 沸腾蒸发
新鲜蒸汽-加热蒸汽
{ 蒸发出的汽体-二次蒸汽
2
单效蒸发流程
3
二、蒸发过程的特点和条件
{ 一侧蒸汽冷凝
特点:⑴为两侧恒温的传热过程 一侧液体沸腾
D F (i i0 ) W (I i) Q损 r0
D 1800 (480 300) 1350(2693.5 480) 28800 2138.5
=1562kg/h
需要指出,蒸发器的操作压力为50KPa时,对应的温度为 81.2℃,而溶液的沸点为110℃,二次蒸汽离开液面的温度也 应为110℃,相对于操作压力来说是过热蒸汽。但是由于蒸发 器的热损失等原因,二次蒸汽会很快变为操作压力下的饱和 蒸汽,温度降为81.2℃。
溶液温度↓,传热条件差,需要较大的传热面积。 应用范围:黏度不大或随组成增高黏度变化不大的 料液。
31
(2)逆流流程(图7-19)
蒸汽流动方向: 1→2→3 溶液流动方向: 3→2→1
优点:w1>w2>w3, w↑μ↑, μ1>μ2>μ3
t1>t2>t3,t↑μ↓,μ1<μ2<μ3 w、t 对μ的影响大致抵消,各效的 K 基本不变。
tA tw
t
0 A
t
0 w
K
tA
t
0 A
K (tw
t
0 w
)
式中 tA 和tA0 代表某种液体(或者溶液)在两种不 同压力下的沸点,tw 和 tw0 代表水在相应压力下的 沸点。
19
如图7-17为不同浓度 NaOH水溶液的沸点与对 应压强下纯水的沸点的关 系,由图可以看出,当 NaOH水溶液浓度为零时, 它的沸点线为一条 450 对角线,即水的沸点 线,其它浓度下溶液的沸 点线大致为一组平行直线。
缺点:① 由于前效压强较后效高,p1>p2>p3,料液从后 效往前效要用泵输送。
② 各效进料(末效除外)都较沸点低,自蒸发不会发 生,所需要热量大。 应用范围:黏度大的料液,不适宜于热敏性物料。
32
(3)平流流程(图7-20)
各效分别进料并分别 出料,二次蒸汽多次利 用。 优点:控制方便。 应用范围:对易结晶的物 料较合适(因为结晶体不 便在效与效之间输送)。
16
7-2-2 蒸发设备中的温度差损失
蒸发器中的传热温差等于Δtm (T-t),当加热蒸汽的温度
一定(如用476kPa(绝压)的水蒸气作为加热蒸汽, T=150 ℃),若蒸发室的压力为1atm而蒸发的又是水 (其沸点 t=100 ℃)而不是溶液,此时的传热温差最
大,用ΔtT 表示:
tT T t0 150 100 50 ℃
30
(1)并流流程
优点: ① 由于前效的压强较后效高,P1>P2>P3 ,
料液可借此压强差自动地流向后一效而无须泵送;
② t1>t2>t3 ,溶液由前一效流入后一效处
于过热状态会放出溶液的过热量形成自蒸发,可产生 更多的二次蒸汽,系统的能量利用比较合理。
缺点:溶液浓度,w3>w2>w1 ,w ↑,μ ↑,末效
二、热量衡算 1、浓缩热显著的溶液
Dr0 Fi0 (F W )i WI Q损 (1)
Dr0 F (i i0 ) W (I i) Q损 (2)
式中 D —加热蒸汽消耗量,kg/s; i0 、i —加料液与完成液的热焓,kJ/kg; r0 —加热蒸汽的汽化热,kJ/kg; I —二次蒸汽的热焓,kJ/kg。
20
由该图可以看出: ① 浓度不太高的范围内,由于沸点线近似为
一组平行直线,因此可以合理的认为沸点的升 高与压强无关,而可取大气压下的数值;
② 浓度范围只需要知道两个不同压强下溶液 的沸点,则其它压强下的溶液沸点可按杜林规 则进行计算。
21
二、液柱静压头引起的沸点升高
按液面下处L/5溶液的沸腾温度来计算,液体在
27
7-3-1 多效蒸发蒸汽的经济性(利用率)
第一效: D/ w1=1 → D=w1 ,1kg生蒸汽在第一效 中可产生1kg的二次蒸汽,将此1kg二次蒸汽(w1)引 入第二效又可蒸发1kg水,即 第二效:w2=w1=D ,1kg生蒸汽在双效中的总蒸发量 w=w1+w2=2D , 所以w/D=2 依次类推:三效 w/D=3 ,……,n效 w/D=n
28
但实际上,由于热损失,温度差损失等原因, 单位蒸汽消耗量不可能达到如此经济的程度, 根据生产经验,最大的 w/D 的值大致如下:
效数 单效 双效 三效 四效 五效
D
1.1 0.57 0.4
W min
0.3 0.27
W
0.91 1.75 2.5 3.33 3.70
D max
数据说明,效数增加,W/D并不按比例增加。 但设备费却成倍提高。因此,必须对设备费和 操作费进行权衡以决定最合理的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