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中实验误差分析与控制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的数据误差分析与修正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的数据误差分析与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60ba987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1.png)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的数据误差分析与修正夫朗克-赫兹实验是研究电子的行为和性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电子会被加热的阴极发射出来,并经过一系列逐渐加强的电场,最终撞击到阳极上,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电子的能量。
然而,在实验中,数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仪器本身具有测量误差,如电压电流表的读数误差。
其次,实验环境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电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度。
此外,实验者的实验技巧和经验也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数据误差,估计和校正误差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用的方法:1. 重复测量 - 重复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进行平均来降低测量误差。
在夫朗克-赫兹实验中,可以多次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准确的电子能量。
2. 控制变量 - 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外部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夫朗克-赫兹实验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常需要重新开始实验。
3. 校正误差 - 通过对误差的估计来校正实验结果。
例如,在夫朗克-赫兹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零点来确定仪器本身的误差,并计算出真实的电子能量。
4. 使用可靠的实验方法和仪器 - 使用精度高的仪器和可靠的实验方法可以降低误差。
在夫朗克-赫兹实验中,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压电流表和准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夫朗克-赫兹实验是一个需要对误差进行估计和修正的复杂实验。
通过采用多种技术和措施,可以降低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d8a4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b.png)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弗兰克赫兹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它也被称为电子衰减实验,是由瑞士物理学家弗兰克赫兹发现的,并于1899年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上。
它的目的是测量电子在不同材料中的衰减率。
在弗兰克赫兹实验中,电子被储存在一个微型试验筒中,然后从试验筒中用一定电压释放出来。
电子然后穿过一系列被称为屏蔽器的容器,同时被重力、磁场和外界影响所抗拒。
从每个屏蔽器中出来的电子数量用电子管来测量,并最终用来比较实验中得到的衰减值。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非常重要。
为了得到实验的准确结果,必须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也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性误差指的是把不同因素意识到的误差,如设备本身的误差,实验条件的变化,实验者的误差。
而随机误差指的是实验中不可预测的误差,如实验者的意外犯错,实验材料质量和环境条件等。
实验室为了准确分析实验中的误差,首先要确定实验者的偏移,即由实验者拿出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偏差。
这些问题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技术、误差分析和估计的方法来解决,有时还需要用概率分布等技术来分析误差。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实验总结是对实验结果及其各种误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它需要实验者把实验数据中各个方面的数值进行统计,并与实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结果,然后分析实验数据,查看实验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可能的异常结果。
分析实验的误差和进行实验总结对于弗兰克赫兹实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实验者评价和控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以及提高实验精度,从而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确认实验结果的关键步骤,也是实验质量的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总结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实验者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进行分析,确认误差来源,并最终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减少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误差的方法
![减少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误差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d04dff19e8b8f67c1cb96e.png)
减少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误差的方法**********大学****学院****级通信工程**班,学号: **********摘要: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测量技术的发展最新电子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的。
广义地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称为电子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与实用,是电类各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包括熟练使用各种电子仪器、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判断并排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在电路检测过程中,电子测量仪器会将干扰信号或误差信号引入到被测电路中,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本文分析了电路检测时产生测量误差的途径,给出了减少或消除测量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电子测量;电路检测;误差信号;阻抗;机壳电位;频率特性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General said, usually the u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measurement are known for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very extensive and practical, are the basic skill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ical, it including proficiency in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judge and eliminate all kinds of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asured data etc..In circuit testing process, electron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will interference signal and error signal is intro-duced to the circuit under test, cause error in the measuring results. Detection circuit are analyzed and ways of measuring error, given the reduce or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measuring error.Key words:electronic surveying;circuit detection;error signal;impedance;casing potential;frequency charac-teristic1引言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由于外界条件、仪器本身和观测者技术水平等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的若干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彼此不同,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
![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6611fd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3.png)
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电子称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的测量设备。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电子称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分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并提出改善方法。
第一步:了解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称重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传感器将物体的质量转换为电信号,模数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显示器上的数字来得知物体的质量。
第二步:分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来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的精度:传感器的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因此,如果传感器本身的精度较低,测量误差就会较大。
2.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导致测量误差。
3. 人为误差:读取显示器时的读数误差、放置物体时的位置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第三步: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1. 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选择精度较高的传感器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在选购电子称重系统时,应关注传感器的精度参数。
2. 校准传感器: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可以提高其测量准确度。
校准可以通过比较已知质量物体的真实质量与传感器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
3. 控制环境因素:尽量将电子称重系统放置在恒温、湿度稳定的环境中,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干扰。
4. 加强培训和操作规范: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第四步:验证改善效果改善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实际测量并比较改善前后的结果,验证改善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测试,并比较测量结果与真实质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差异明显减小,说明改善措施有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可以提高其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
电子测量实验-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
![电子测量实验-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2acf71f46527d3240ce0ce.png)
实验三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字式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 熟悉并掌握各种频率测量方法;3 理解频率测量误差的成因和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分析测量误差;2用虚拟频率计测量频率。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1信号发生器 1台2 虚拟频率计 1台3 示波器 1台4 UT39E型数字万用表 1块四、实验要求1 查阅有关频率测量的方法及其原理;2 理解示波器测量频率的方法,了解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3 了解虚拟频率计测量的原理;4 比较示波器测频和虚拟频率计测频的区别。
五.实验步骤1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用信号发生器输出Vp-p=1V、频率为100Hz—1MHz的正弦波加到示波器,适当调节示波器各旋钮,读取波形周期,填表3-1,并以信号源指示的频率为准,计算频率测量的相对误差。
表3-1“周期法”测量信号频率信号Vp-p 1V 采集方式峰值检测显示方式YT输入通道CH1 输入藕合方式直流垂直刻度系数(粗)200 mV垂直刻度系数(细)40mV触发源CH1 触发极性上升触发耦合直流信号频率水平刻度系数周期读数(格或cm)细测得频率频率测量相对误差100Hz 2.50 ms 20.0 100.000 Hz 01kHz 250 us 20.2 990.100 Hz 0.99% 10kHz 25.0us 20.2 9.901 KHz 0.99%100kHz 2.50 us 20.2 99.010 KHz 0.99% 1MHz 250 ns 20.0 1.000 MHz 0 5MHz 50.0 ns 20.2 4.950 MHz 1.00%2 用虚拟频率计测量频率用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作为被测信号,送到DSO2902的CH-A1通道,按表3-2进行实验。
并以信号发生器指示的频率为准,计算测频误差。
表3-2虚拟计数器测频实验序号被测信号频率(Vp-p=1V)读数测得值相对误差单位(细) 数值(格)1 100Hz 0.2ms/div 50.1 99.800Hz 0.2%2 1000Hz 25us/div 40.0 1000.000Hz 03 10kHz 2us/div 50.3 9.940KHz 0.6%4 100kHz 0.25us/div 40.0 100.000KHz 05 1MHz 50ns/div 20.0 1.000MHz 06 5MHz 10ns/div 19.8 4.975MHz 0.5%3 用UT39E型数字万用表测量频率用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作为被测信号,用UT39E型数字万用表测量频率,按表3-3进行实验。
电子血压计的误差分析与校正要求
![电子血压计的误差分析与校正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3b52d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7.png)
电子血压计的误差分析与校正要求引言电子血压计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快速、准确地测量血压值,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因此,进行误差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校正要求,对于保证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误差分析在电子血压计的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误差来源。
下面将对这些误差进行分析。
1. 硬件误差电子血压计的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处理器等,这些硬件元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传感器误差传感器是电子血压计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检测压力和流动信息。
由于制造工艺、使用寿命等原因,传感器可能存在灵敏度下降、失准等问题,从而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
处理器误差处理器是电子血压计的控制中心,对传感器进行信号处理并计算出血压值。
处理器的误差源主要来自于算法和程序设计上的问题,如数据处理不准确、计算公式不精确等。
2. 使用误差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和环境也可能引入误差。
使用方法不当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包括正确佩戴袖带、保持平静等。
如果使用者没有按照正确方法操作,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环境影响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
校正要求为了降低电子血压计的误差,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是必要的。
下面给出一些电子血压计校正的要求。
1. 确定误差范围首先,需要对电子血压计的误差范围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与标准血压计进行对比,对比它们的测量结果并计算误差值。
根据误差范围,制定校正方案。
2. 校正传感器对于传感器误差,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或进行传感器标定来校正。
校正传感器需要仪器和设备的辅助,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
3. 优化算法处理器误差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程序设计来解决。
建立准确的计算模型,并采用更精确的计算公式,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提供详细使用说明为了降低使用误差,电子血压计的制造商应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包括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电子测量中实验误差分析与控制
![电子测量中实验误差分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8e87837c1c708a1294a446b.png)
目录摘要 (2)一、绪论 (3)二、测量误差的基本原理 (4)2.1、研究误差的目的 (4)2.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4)2.3、电子测量仪器误差的表示方法 (4)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6)3.1、误差的来源 (6)3.2、测量误差的分类 (6)3.3、测量结果的评定 (7)四、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与估算方法 (8)4.2、贝塞尔公式及其应用 (9)4.3、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标准差 (10)4.4 非等精密度测量 (10)五、系统误差的特性及减小方法 (10)5.1、系统误差的特征 (10)5.2、判断系统误差的方法 (11)5.3、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 (11)5.3.1. 从产生误差的根源上采取措施。
(12)5.3.2.用修正法减小系统误差 (12)六、疏失误差及其判断准则 (13)6.1、测量结果的置信问题 (13)6.2、不确定度与坏值的剔除准则 (14)七、测量数据的处理 (15)7.1、数据的舍入规则 (15)7.2、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 (15)7.3、最小二乘法原理 (17)八、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与测量方案的设计 (18)8.1、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 (18)8.2、测量方案设计 (18)8.2.1、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可以从下属几个方面考虑 (18)8.2.2、测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摘要在实际实验测量工作中,由于外界条件、仪器本身和观测者技术水平等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的若干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彼此不同,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含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消除或减少误差,需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来解决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如何确定最可靠值;如何来评定测量的精度;什么样的误差是被许可的,即如何确定误差的限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运用误差理论来得到解决。
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的数学思路
![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的数学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c3afb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7.png)
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的数学思路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计算,而这些计算的精度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误差分析和精度控制是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帮助我们改善计算的精度。
本文将重点讨论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的数学思路及其应用。
一、误差分析误差,可以理解为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
在数学中,误差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计算准确度的高低就取决于误差的大小。
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指的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相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除以真实值。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假设边长为10厘米,那么理论值为100平方厘米。
如果我们测量的值为11厘米,那么绝对误差为1厘米,相对误差为1/10=0.1。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误差分析,来确定我们的误差是否可接受,并找出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测量器具本身的误差,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为操作不精确等。
在误差分析中,我们需要确定误差的来源,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小误差,从而提高计算的精度。
二、精度控制精度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来保持计算的精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计算,而每一次计算的结果都会有误差。
为了避免误差的积累,我们必须对每次计算的误差进行控制。
精度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四舍五入。
四舍五入是指将计算结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舍入和入,从而保留合理的有效数字。
在进行四舍五入时,我们需要确定保留的位数和舍入的规则,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精度控制时,我们也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数值分析方法。
例如,数值微积分和数值线性代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保证计算的精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值逼近和数值优化等方法来提高计算的精度,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三、误差分析和精度控制的应用误差分析和精度控制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
![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a18eb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b.png)
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科学实验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测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并对其中的误差进行分析。
一、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室常用的电子秤。
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型号的电子秤,包括台秤、台式电子秤和便携式电子秤等。
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电子秤进行实验。
2. 校准电子秤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电子秤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电子秤附带有校准功能,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
如果没有校准功能,可以通过比较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校准。
3. 调整环境条件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需要将实验环境控制在恒定的条件下。
可以选择在恒温室或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4. 放置待测物体将待测物体小心放置在电子秤的平台上。
为了获得准确的质量测量结果,物体应该静止不动,垂直放置在平台上,并且不要使物体与秤的任何部分产生直接接触。
5. 读取数据当待测物体放置好后,电子秤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相应的质量数值。
记录下这个数值,并且注意测量结果的单位。
如果需要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可以进行多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电子秤作为一种测量仪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差。
这主要包括零点偏差、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等。
零点偏差是指秤在无质量物体时所显示的数值,灵敏度是指秤在单位质量物体上所显示的变化量。
非线性误差是指秤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的测量结果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偏差。
2.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质量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秤的灵敏度发生变化,而空气流动可能会对秤的测量结果产生扰动。
为了降低环境误差,应该尽量控制环境条件的稳定性。
3. 人为误差在操作实验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或者不到位的观察可能会导致质量测量误差。
精密仪器测量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
![精密仪器测量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653d4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6.png)
精密仪器测量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精密仪器是指能够测量微小,复杂和高精度物理量的设备。
精密仪器的广泛使用为现代技术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常用的精密仪器包括显微镜、计时器、液晶显示器、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等。
准确的度量和精细的控制是确保数据的精密度和可信度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精密仪器测量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的相关内容。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仪器读数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来源于许多因素,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环境的变化、操作员的技能和经验、测量目标的特性等。
下面介绍一些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的设计或组件的缺陷而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通常是固定的,无法通过简单的调整或更改扭转。
例如,如果一台衡器在等级上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所有测量数据都有偏差。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例如测量环境的不稳定性、固有不确定性或操作员的不确定性。
这种误差通常是不规则的,难以预测或排除。
3.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操作员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需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来提高操作员的技能和经验。
精度控制为确保精度和可信度,必须对精密仪器进行控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控制措施。
1.校准校准是一种确定仪器读数误差的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精度的参考物,例如标准棒、标准浓度溶液或标准样品,可以确定测量仪器的读数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误差太大,则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
2.精密仪器的维护精密仪器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维护包括清洁、调整、校准、更换零部件等。
仪器的保养也可以帮助延长其使用寿命。
3.环境控制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和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功能和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仪器必须处于恒定的、稳定的环境中,例如恒温房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4.操作员的培训操作员的技能和经验对于精密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
这些技能包括正确的操作、维护和解决问题等。
电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对策
![电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537cd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b.png)
电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对策辅相成,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误差及其分析是主要的内容.测量误差是指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所测出的示值与被测值的实际值(真值)之间的差值.误差并非都来自测量误差,在理论分析中也常常采用近似理论或工程估算,因而理论计算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误差.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三类:1.系统误差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如果误差的数值保持恒定或按某种确定规律变化,则称这种误差为系统误差.例如,电表零点不准,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变化造成的误差,便属于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如果误差的数值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则称这种误差为偶然误差.例如.热骚动.外界干扰和测量人员感觉器官无规律的微小变化等引起的误差,便属于偶然误差.3.过失误差(又称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是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值显着地偏离真值时的误差.例如,读错刻度,记错数字,计算错误及测量方法不对等引起的误差.通过分析,确认是过失误差的测量数据应该予以剔除.因而对实验误差一定要认真分析,确定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在分立元件(RC振荡电路)实验中,实验用李沙育图形法测得振荡电路的频率f=260HZ,而理论l值f=:=225,9HZ两者相差Af=34.IHZ.这一误差主要是由于:(1)f彘是个近似计算公式,而严密推得的计算公式为—赫,式中Ri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2)RC元件的标准值与实际值(真值)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们在分析时则认为是李沙育图形不稳定及分布电容,结电容的影响.其实波形稳或不稳至多产生几个赫兹的误差,在低频时,分布电容,结电容对电路影响极其微小.很明显,学生们分析的并不切合要点.又如在<运放参数测量)实验中,要测试运放的开环增益.本实验中用的运放为F007B,由手册查得F007B的直流开环增益Aod≥86分贝,而实际测量值Aod达不到86分贝.其误差:第一,手册中规定的值是许多器件测试的平均统计值;第二,测试条件与测试方法不一样,实验中是采用闭环测量方法,且用交(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电子系226007)65南通职业大学1999年流信号代替直流信号;第三,把器件看成理想运算放大器.在计算中应用了近似条件.学生们在进行误差分析时一般只提及到第三点.前二点则未加考虑.这主要由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学得不活.另外对手册中额定值的概念不清.不会使用手册中的数据.搞清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后.那么如何在实验中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学生必须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是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并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的实践过程.所以.学生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弄懂实验原理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初步了解实验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实验中用到的所有仪器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阅读技术说明书或关于仪器使用方法的资料.切忌盲目乱用.2.接通电源前应先检查仪器的量程,功能,衰减,增益等旋钮及开关.是否有松脱及滑位错位等现象,然后将上述各旋钮置于需要的位置.通常应把仪器的”增益”,”输出”,”灵敏度”等旋钮置于最小部分.将”衰减”,”量程”等旋钮置于最高部位.3.仪器的预热和调零.电子测量仪器都要有足够的预热时间.工作性能才能稳定.在电子实验中.精度要求一般不高.通常预热1O一3O分钟即可满足要求.电子测量仪器调零的基本原则是:当无任何信号输入时.应调节仪器的读数刚好指零或某规定值.先机械调零.后电气调零.4.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养成单手操作的习惯.弄懂了实验原理.测试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方可进行实验.否则.匆忙进行实验达不到实验应有的效果.且易花费更多的时间.二,学生必须学会灵活用表万用表在电子实验中主要用于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和电阻阻值.如何选择万用表的量程,直接影响测量误差的大小.如要测量8V的直流电压.一般可选择IOV档量程或50V档量程来测量.而两者的测量误差是不同的.如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的准确度等级为2.5级(S:2.5).用IOV档产生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V,n:±s%×r.=±2.5%×,-):±3.125%V o而50V档产生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V’n:±s%×):±2.5%×eu-)=±15.625%V o这二种测量结果在表头上反映为:第一种IOV档指针偏转角度较大,测量误差少.而第二种50V档指针偏转角度较小.测量误差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量程可以减少实验中的测量误差.用指针式测量被测数据时.被测量的指示值应在仪表的满刻度量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三,学生必须选择最佳的测试方法如在测某一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时.可用两种方法来测试.1.替代法:是用一个可变电阻替代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如图一:第4期杨碧石:电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对策V笮放大器Ril2Rs放大器lVslvIOR;l’圈一替代法圈二换算法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等效为,当开关置”a”时,测量l,2两端的电压为Vi;而开关K置”b”时,调节电位器Rw,使l,2两端的电压仍为Vi,则Rw的值就等于输入电阻值.2.换算法:是在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入一只标准电阻来测试.如图二:在信号源与被测放大器前串接一个电阻Rs,用毫伏表分别测试Rs两端对地的电压Vs和Vi的值,则‘Ri=Vi×Rs在电子实验中通常采用较为方便的换算法来测试.换算法测试时,Rs 的选择与(输入电阻)用同一数量级.若Rs过大易引起干扰,过小则测量误差较大.再如要测试两级放大器的上,下限频率时,测试中,通常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用毫伏表(GB一9B型)或示波器(SR8型)监示放大器输出端信号变化情况,然而测出下限频率(几+/-IZ)和上限频率(大于500KI-IZ).测试下限频率时,应选用毫伏表,毫伏表测试的频率范围20HZ~2(DKHZ,如用示波器测下限频率,被测波形闪烁不停,不易读准.而测上限频率,若用毫伏表测试,因上限频率超出毫伏表的测试范围,将带来较大的误差,因而改用示波器测试,因为示波器的可测频率高达15MHZ.四.学生必须学会判断实验数据是否正确要能迅速判断实验数据是否正确,实验前学生必须所有实验数据的概况心中有数,并在实验前进行理论估算.这是评判实验数据正确与否的关键.如某学生测试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实验前理论估算为Au=55,实验中在静态工作点正常时,加输入信号Vi=5my,测得输出信号为V o=80my,则Au=15,两者相差太大.经检查发现毫伏表量程旋钮错位,修复后重新测试V o=250a~,即Au=50,与理论估算基本相符.对于粗大误差这种测量值大大偏离实际值的测试数据应及时剔除,并找出问题所在,重新测试.学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在实验中可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更相符.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实验很重要,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科技人员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参考文献:1郑家祥.电子测量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2杨遇春.电子线路及微机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3常健生.检测与转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李业农)67。
如何减小电工电子实验中的测量误差(精)
![如何减小电工电子实验中的测量误差(精)](https://img.taocdn.com/s3/m/08bd1b044b73f242336c5fe9.png)
如何减小电工电子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学生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来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助于理解较为抽象的课堂内容。
而各种实验数据通常由测量所得,因此,我们应力求在测量中减小测量误差。
造成测量误差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测量设备的缺陷;测量仪器不准;测量仪表的安装与放置和使用不当;电表零点不准;测量环境温度变化;周围电磁场的影响;测量时使用的方法不完善;所依据的理论不严密或采用了某些近似公式等。
那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呢?一、测量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端正实验态度测量并非只是对已知知识的验证,还必须具有认真、仔细、严肃的工作作风。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在现代技术领域中已经不算夸张了。
例如,发射人造卫星的控制和遥控系统,如果不够准确,最后一级火箭的速度有2‰的相对误差,卫星就会偏离预定轨道100千米。
一个射程为8 000千米的洲际导弹,如果航向误差有0.03度,也会造成导弹偏离目标5~8千米。
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仪表测量原理,掌握使用方法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条件。
仪器<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的放置位置、工作状态、使用频率范围、电源供给、接地方法,附件和导线的使用和连接都要注意符合规定并正确合理。
三、养成正确的测量习惯比如有的同学习惯于从左边或右边读取电表的计数是不正确的,必须从表的正上方读取读数。
四、注意周围环境对测量的影响温度对电子测量的影响较大,精密测量要注意恒温或采取散热、空气调节等措施。
为避免周围磁场及有害振动的影响,必要时采用屏蔽或减振措施。
五、选用优良的设备,尽力避免测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测量人员感觉器官不完善,生理上的最小分辨能力低,比如用耳机来辨别交流电桥的平衡时,由于耳朵灵敏程度的限制,可能在电桥还没有完全平衡时就误认为已经平衡了。
这些因素可通过更新测量工具加以避免。
总之,测量的内容极其广泛、繁杂,并且在不断充实、更新。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探究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e89e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png)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探究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电子测量技术有了很大突破。
在当今的人们生活过程中,对于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行业当中,人们都以为电子仪器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会非常的精确,但是却不知道依旧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会使得电子仪器的测量结果依然出现误差,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电子仪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展开一些针对性的分析,使得电子测量结果能够无限的接近准确程度,对行业中的数据分析要求提供有力的数据来源,本文也从电子测量误差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展开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在电子测量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电子测量技术在各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发展、人文、军事及民众的学习与生活等诸多方面,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无形中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
1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的电子测量就是利用当今的数字化测量仪器对需要被测量的产品数值进行真实的反映,使得被测量的物品的各种指标数据,都能够精准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然而对于任何测量结果来说,都会有不良因素存在,从而影响到测量的结果精准性,误差是一定会存在的,而所谓的误差,指的是测量值与其真实值间的差异,但由于误差不能够完全的抵消,所以人们对于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一般定义在测量结果处于被测物品数据真实值的一定范围内。
误差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绝对误差,另一种叫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指的是将测量的数据减去标准值,它们俩之间产生的差距就被称为绝对误差,但是由于标准值是无法确定的,在测量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完全得到精准的标准值,所以人们它是规定在测量条件下,约定好的能够反映被测物品真实数据的参考数据。
而绝对误差的大小,主要就是反映测量结果与被测物品的真实结果偏离程度,它的绝对值越小表示结果越精准。
另一种误差叫做相对误差,所谓的相对误差,认为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并不能单单靠与被测物体的真实数值的偏离程度来反映,还需要与标准值的偏差程度来评定,相对误差指的是绝对误差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间的比值,它主要的含义是测量误差偏离标准值的程度范围。
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和误差分析
![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和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3cfc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a.png)
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和误差分析电容器是电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来储存电荷并产生电场。
在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准确测量电容值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和误差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容器。
一、实验介绍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荷量和电压来计算其电容值。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直流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等设备来完成这个实验。
二、实验步骤1. 首先,将电容器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并确保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
2. 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输出,并将电压表连接到电容器的两端,测量电容器的电压值。
3.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容器上的电流,并记录下来。
4. 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容值:C = Q/V其中,C为电容值,Q为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V为电容器上的电压。
5. 可以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准确的电容值。
三、操作技巧1. 在进行测量之前,确保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
可以使用一个导线连接电容器的两端,以将其中的电荷放空。
2. 在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时,要确保连接稳定可靠,避免接触不良引起的测量误差。
3. 在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输出时,要慢慢调节,避免大幅度变化导致电容器的损坏。
4. 在记录电流和电压值时,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可以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5. 如果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可以尝试换用其他电容器进行实验,或者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四、误差分析在电容器电容测量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压测量误差:电压表的精度限制了我们对电容器电压的准确测量。
较低精度的电压表可能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2. 电流测量误差:与电压测量类似,电流表的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精度的电流表是十分重要的。
3. 电容器内部损耗:由于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等原因,会存在一定的电容器内部损耗。
这种损耗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尤其在高频率下更为明显。
1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1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032a32551810a6f52486e3.png)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在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获取表征被研究对象的特征的定量信息,必须准确地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和待测量的客观真值之间总存在一定差别,即测量误差。
因此,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对实验人员及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客观存在,因此为了表示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一般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1.1.1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
假设被测量的真值为A o,测量仪器的示值为X,则绝对误差为△X= X- Ao (1.1.1 )在某一时间及空间条件下, 被测量的真值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一般无法测得,只能尽量逼近它。
故常用高一级标准测量仪器的测量值A代替真值Ao,为区别起见,将A称为被测量的实际值,则△X= X- A (1.1.2 )在测量前,测量仪器应由高一级标准仪器进行校正,校正量常用修正值C 表示。
对于被测量,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 (即实际值) 减去测量仪器的示值所得的差值,就是测量仪器的修正值C。
实际上修正值就是绝对误差,只是符号相反,即在测量前,测量仪器应由高一级标准仪器进行校正,校正量常用修正值C 表示。
对于被测量,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 (即实际值) 减去测量仪器的示值所得的差值,就是测量仪器的修正值C。
实际上修正值就是绝对误差,只是符号相反,即C = —△ X= A- X (1.1.3 )利用某仪器的修正值便可得该仪器所测被测量的实际值A,即A = X + C例如:用一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的示值为1.1V ,通过鉴定得出该电压表修正值为—0.01V ,则被测电压的真值为A = 1.1 +(— 0.01 )= 1.09V修正值给出的方式可以是曲线、 公式或数表。
对于自动测验仪器,修正值则 预先编制成有关程序,存于仪器中,测量时对误差进行自动修正,所得结果便是 实际值。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5541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4.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设备的测量、测试和校准等方面。
本实验报告将对电子测量技术进行探讨和总结,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分析和校准方法的介绍。
一、测量仪器的使用在电子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多用表等。
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察和测量电压波形的仪器,它能够直观地显示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
信号发生器则是用于产生各种特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以便进行测试和校准。
多用表则广泛应用于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参数的测量。
二、测量误差的分析在电子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的来源包括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操作的不准确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了解误差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常见的误差类型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测量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导致的。
三、校准方法的介绍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是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的过程。
常用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和线性校准等。
零点校准是将测量仪器的零点偏差调整到准确值,以消除系统误差。
量程校准则是通过调整测量仪器的量程范围,使其能够准确测量不同幅度的信号。
线性校准则是通过与已知线性关系的信号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非线性误差并进行修正。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对一个正弦信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测量结果的误差,并通过校准方法进行修正。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校准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论: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电子设备的测试和校准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测量误差的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研究误差的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电子测量仪器误差的表示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误差的来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误差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测量结果的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与估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贝塞尔公式及其应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标准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非等精密度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系统误差的特性及减小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误差的特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判断系统误差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从产生误差的根源上采取措施。
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用修正法减小系统误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疏失误差及其判断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测量结果的置信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不确定度与坏值的剔除准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测量数据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数据的舍入规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最小二乘法原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与测量方案的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8.1、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测量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可以从下属几个方面考虑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8.2.2、测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在实际实验测量工作中,由于外界条件、仪器本身和观测者技术水平等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的若干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彼此不同,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含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消除或减少误差,需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来解决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如何确定最可靠值;如何来评定测量的精度;什么样的误差是被许可的,即如何确定误差的限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运用误差理论来得到解决。
例如,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如何确定最可靠值;如何来评定测量的精度;什么样的误差是被许可的,即如何控制并确定误差的限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运用误差理论来得到解决。
关键词;电子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误差控制一、绪论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
在电子实脸过程中必须按操作规程,善于使用量表,选择最佳测试方法,并学会善于利断误差原因,才能将实脸误差降低到最低点。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
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误差及其分析控制是主要的内容。
测量误差是指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所测出的示值与被侧值的实际值真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并非都来自测量误差,在理论分析中也常常采用近似理论或工程估算,因而理论计算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分析控制在当今电子系统维护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这门技术能使自己在应对电子突发事故中做到稳中求胜。
本文重点介绍电子技术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并作出对应的分析控制方案,力争使误差控制在可靠的范围内。
由于时间仓促,文中还有一些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批阅的老师们不吝赐教并提出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了多部专著和文献,在此一并提出感谢,这些著作将在本文最后被一一列出。
二、测量误差的基本原理2.1、研究误差的目的任何测量仪器的测得值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等于被测量的真值。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测量工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受环境影响或测量工作中的疏忽等,都会是测量结果的真值在数量上存在差异,这个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尽量控制和减小测量误差,使测量值接近真值。
所以测量工作的价值取决于测量的精确程度。
当测量误差超过一定限度时,由测量工作和测量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将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给工作带来危害。
因此对测量误差的控制就成为衡量测量技术水平乃至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由于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因而人们只能将它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而不能完全消除它。
实验证明,无论选用哪种测量方法,采用任何测量仪器,其测量结果总会含有误差。
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全过程之中,不含误差的测量结果是不存在的。
重要的是要知道实际测量的精确程度和产生误差的原因。
研究误差的目的,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和来源,以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数据,以得到接近真值的结果。
3、合理地制订测量方案,组织科学实验,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以便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4、设计中需要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并适当控制微小误差因素,使仪器的测量准确程度达到设计要求。
可见误差理论已经成为从事测量技术和仪器设计,制造技术的科技人员的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他同任何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改善,正确认识和处理测量误差是十分重要的。
2.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按表示方法分,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当用于表示测量仪器时还有“引用误差”。
按误差的来源分,有器具误差、人身误差、影响误差和方法误差。
按误差的性质分,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2.3、电子测量仪器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除了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以外,也是电子测量仪器重要的质量指标。
为了保证仪器示值的准确必须在出厂时由检验部门对其误差指标进行严格检查。
我国标准规定用工作误差、固有误差、影响误差和稳定误差等来表征其性能。
1、工作误差是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测定的仪器误差极限。
但是用仪器的工作误差来估计测量结果的误差会偏大。
2、固有误差固有误差通常也可称为基本误差,它是指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所确定的测量仪器本身所具有的误差。
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自身的缺陷,如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安装、测量方法及其测量标准传递等造成的误差。
固有误差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一般固有误差都是对示值误差而言,因此固有误差是测量仪器划分准确度的重要依据。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就是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反映测量仪器自身存在的所允许的固有误差极限值。
3、影响误差是当一个影响量在其额定使用范围内取任一值,而其他影响量和影响特性均处于基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误差。
例如,温度误差,频率误差等。
只有当某一影响量在工作误差中起重要作用时才给出,它是一种误差极限。
4、稳定误差在自控系统中,当一个动态调整过程结束后,被调节参数稳定后的实际值与预期值之差称为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由两部分构成,由于控制原理(如纯比例调节)造成的稳态误差也称静差和系统部件中的缺陷(如摩擦、间隙、不灵敏区等)所造成的稳态误差。
5、基本误差基本误差是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如温度,压强,磁场,湿度等),由于仪器方面而产生的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又称为极限误差,是人为规定的某类仪器测量时不能超过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二者的结合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