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利弊

传统文化的利弊

思维缺陷
中国哲学长于辨证思维,却不善于分析思维。不注 重科学的论证,不会西方实验科学的分析方法,轻 视科学技术、生产创新等,甚至说技艺是“小人” 的事业,为君子所不齿,视之为“奇技淫巧”、 “雕虫小技”。《礼记· 王制》说:“凡执技以事上 者”,“不与士齿”;“作淫声、异服、奇技、奇 器以疑众,杀。”因而科学的发展缓慢。 中国哲学是一种主观先验的思维方式:对“道”的 实践和贯彻,只讲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 过分依赖于人们的个人能力和智谋,不重视将其变 成社会的普遍精神、方法、规则、程序、法制等。
以和为贵
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孔子亦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国语》: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老子亦讲“和”,《老子》说:“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知和曰常,知常 曰命。” 但是老子冲淡了“和”与“同”的 区别,既重视“和”,也肯定“同”。“塞 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两方面
相互依存的关系。《左传》记载子产之言说: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宋代张载《西 铭》:“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 吾与也。”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 地所生,人与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气的本性 也就是人与万物的本性,人民都是我的兄弟, 万物都是我的同类 。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黄土文明) 。一个方 面是形成了内向性的民族性格。中国地处东南大陆,偏安一 隅,四周封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形 成了一种爱好和平的内向性格。对周边民族讲求相安无事、 互帮互助、关系和谐、双方和平,这既是农耕经济下农民自 身的要求,也是统治阶级的需要。这一点与西方民族追求军 事征服、利益争斗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一个方面,农耕经济形成了重农轻商的政治传统。这 一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 发达的重要原因。重农轻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农业始 终被放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首位。“耕读继世,诗书传 家”,认为做人一是读书,二是种地。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默认分类2007-01-03 18:16:01 阅读97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促进:一、传统文化是塑造当今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

虽然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是向内的,注重心性修养,但这种观念是解释社会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归依。

可以在具体的观念上,吸收西方的向外的思想,加强精神的释放性,但就文化体系的构成而言,传统文化仍应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

如何使传统文化现代化,这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基础。

二、传统文化以内治外,通过人的心性来规范外部社会,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与此相应,它的特殊功用体现在,传统文化具有一整套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理论。

这些非常全面,思想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它们与现代的科学文化观念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三、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现实的功用,是对当代生活礼仪、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和调节。

西方的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中国重视现世/现世的人情,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和打造新型的社会规范、礼仪,是很现成也能够产生好的成效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强调“天人合一”,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引导世界潮流的时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

现代化,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

阻碍:旧的社会制度可以被消灭,但旧时代的许多东西会以文化形式沿袭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大主流落后习惯,目前仍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专制习惯,二是经济上的轻利习惯,三是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四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五是做人上的谦忍习惯。

中国目前仍然受着这五大传统习惯的拖累,这五大传统文化习惯与中国的现代化及所要建设的现代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国家,就必须搬掉这五块绊脚石!专制习惯有多种表现,现代中国深受这一习惯的损害和耽搁!最严重的就是那场文化大革命...专制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一大障碍,第二大障碍是轻利的文化传统,孔子那句经典教导已经成为了国人内心的价值观,“君子取义,小人取利”这使国人总不耻和羞于谈利,一谈利就联想到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所以时刻不忘君子地说,“先小人,后君子”由于轻利我们过去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朴素的煎熬,由于轻利,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利益激励机制一直不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国企的发展...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三大障碍是从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目前中国的官本位问题很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四大障碍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这也是中国的一大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任人唯亲,造成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不能按才能优化配置,结果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五项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国民做人上的谦忍习惯,谦忍是国人的性格习惯,是传统文化塑造的。

评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评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评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萧山区浦阳镇初级中学倪立强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教育中也形成了以儒家伦理为基本内容、以个别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灌输背记为主要教学方法等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典型特征。

传统教育是中国教育普遍性的反映,尤其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例如“因材施教”等,对于现代教育同样是适用的,应当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传统性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有合理性的内核,如传统教育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强化训练的手段等也是现代教育必须的。

传统教育的视野局限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把人的一生分成受教育期和就业期,认为学校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备他终身之用。

因而存在许多弊端:(一)智育目标狭隘化传统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传统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

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

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第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在西方世界有上帝作为人们心中的归宿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仅靠家,孝的存在是维持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源泉讲究个人的道德修养讲仁义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即体现竞争也体现了和谐用当今的话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都是其利也宗法制的存在不利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缺乏人的自由民主难以发展过分强调忠的思想使人与人的关系看似相亲相爱其实是主人和奴隶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弊端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一些精华内容,我们比较推崇和重视,例如唐诗宋词。

还有一些精华内容,我们非常遗憾地丢掉了许多,例如古人强调个人修养,讲“浩然之气”和“仁义礼智信”。

对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对糟粕部分,我们要批判和舍弃。

一些糟粕早已受到批判却没有消失,像毒瘤一样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例如等级观念和封建迷信。

还有一些弊端,国人没有认识到或没有足够重视。

它们已渗透到人们灵魂的深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弊端是缺乏平等性。

“平等”具有双重涵义。

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权利义务)上的平等。

“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三大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基础。

没有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就没有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就没有个人权利可言。

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应承担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

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乎无丝毫自由可言。

皇帝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打骂甚至杀死孩子。

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

古代等级森严,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

传统文化的好坏(传统文化的好与坏)

传统文化的好坏(传统文化的好与坏)

传统文化的好坏(传统文化的好与坏)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的好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好与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各是什么?2、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3、判断传统文化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各是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两面性如果用最直接明了的方法讲的话,就是:利和弊。

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面那么广,还真没办法用一句话简单直接准确的概括。

《周易》讲,……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同样的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对他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望庐山瀑布》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这个道理,同一个人看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世界上最优秀卓绝的文化,她不但让中国人懂得礼义廉耻,懂得仁义理知信,还让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有纸写字作画,有火药作枪炮御敌,有精美丝绸暖身,有指南针作向导在大海或沙漠中行走时不再迷失……近代,随着一大批野心勃勃海归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学夷人之长以制夷”思想土崩瓦解,中国传统文化也遭遇了灭顶之灾,几千年的文明古迹,精美建筑多数被拆除,或者以“保护性修缮”之名修得面目全非,处处是西式高楼林立,中国人说话时也以中间夹杂着ABCD而自豪,很多小学生中学生,连一篇像样的中文文章也写不出来,却整天为学英文而发奋图强。

总观前后上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利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仁义道德,上通天文俯察地理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弊是教导人们做一个有仁义道德,有通天文俯察地理的人。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也是她致命的要害呢,就因为她的仁义道德,让她在一个不讲仁义道德的年代被一些不讲仁义道德的人钻了空子,使自己在自己的地盘都无法立足,就因为她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高深理论,让一些肤浅的蠢驴们人云亦云,说她是封建迷信,以颠覆她为荣。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1、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民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首先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国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

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渡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2、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3、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利与弊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利与弊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利与弊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中间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这是我们十分宝贵的财富。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病,毕竟以前的文化有些历史的局限性。

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在西方世界有上帝作为人们心中的归宿。

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仅靠家,孝的存在是维持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源泉,讲究个人的道德修养,讲仁义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但是传统文化以前是为统治者服务,自然也就存在一些不好的东西。

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还有一些忠君思想很明显被淘汰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1.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几乎封闭的状态,对外交流也是输出大于输入。

如果没有东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仍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独立的状态,那么中华文明还会按照自己固有的内在逻辑长久发展下去。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突破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地域限制,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孤立于国际社会。

西方侵略东方,同时也为东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完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到了为什么会在近现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些缺陷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使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

这些缺陷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二)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三)重农轻商对社会生产的阻碍;(四)伦理秩序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常识、科学和哲学。

常识就是由我们的感观所获取的那些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

常识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经验性。

科学是人类应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方法获取关于世界的规律性认识。

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规律性。

哲学是以人类的精神活动为思维对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思想的思想或者反思活动。

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他的批判性。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我们的有着较为发达的常识和哲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概念和体系。

在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科学概念体系中,我们都会发现,它往往是从一些最为精练的初始概念或者假设出发,然后以严密的逻辑手段或试验手段推演归纳出一系列的定理、定律、公理、方程,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为人类认识、理解、描述、预测客观世界提供逻辑根据。

这种科学体系的典型代表就是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

但可惜的是翻遍中国历史,我们没有产生过任何一个类似的科学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从利与弊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尊老爱幼、孝顺亲人等传统价值观念,使人们更加关注家庭关系、社会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仪式。

尊重长辈、重视礼仪、遵守规矩等传统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礼貌和谦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道德和信仰。

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佛教信仰等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哲理,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慰藉和行为指南。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传统文化有时候过于封建保守。

尊重权威、依从规矩、忍辱负重等传统思维方式,可能会使人们变得顺从和消极,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歧视和偏见。

性别歧视、地域偏见、族群歧视等社会问题,部分源自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和观点,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另外,传统文化的僵化和守旧也容易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和固步自封。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和改革。

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需要我们去解决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和缺陷,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又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陷,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目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的分析,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中华文化优缺点

中华文化优缺点

作者:唐加文中华文化的优点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一个毛病,就是我们在讲中国文化的时候,老是把全世界都有的东西硬说成是中国的文化。

比如说老讲我们勤劳勇敢,美国人听多了都快笑死了,哪一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就你们勤劳勇敢了?我们打仗比你们打得多,我们比你们勇敢还差不多!还有地大物博,你们地是很大,但是也有人比你们大,也有物博,你们的资源好像也是有一点问题的吧?还有,我们经常自诩说我们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哪个民族不讲自己刚健有为?古人曾经说过的话难道就能证明是你们的真实状态吗?当然我们也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话比之前的好一点,但是也很有问题,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你看看世界上任何的宗教都在宣扬类似的意思,就是自己不高兴的东西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所以我们老是做这样无谓的宣传,外国人都觉得很烦,他们说中国人总是把普通的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说成他们独有的优秀品质,这个太可笑了。

所以要讲中华民族的优点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只有我们有外国人基本没有,或者说有的很少;另一个特征是这个东西是充分普及的,实行年代已经很久了。

一定要符合这两个特征才能说中华文化在精神上的优点在哪里。

如果不符合这两个特征的话,那叫乱讲。

我们现在好多人还在乱讲,找到古代有一个人讲过一句什么话,就以为我们一直就这样的。

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要以为古书里讲过的话就是我们民族的特征。

不是!有的时候古人往往是看到大家做不到才这么讲的,所以不能说谁讲过就是证明我们做到了,恰恰相反。

我们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标语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就证明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随地吐痰的民族吗?不对!明知做不到,所以要口号。

我国中国还有一句话叫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个口号很好,为什么出现这个口号?因为中国人老打中国人,所以才有这样的话出来吧?所以请大家思考一点:不是说古代有这样的话就能证明我们好吧?那么,有哪几点是中华民族确实独有而且充分普及延续千年的东西呢?我们概括了一下是三个道:人格模式的君子之道、行为模式的礼仪之道和思维模式的中庸之道。

中国传统教育的利与弊

中国传统教育的利与弊

中国传统教育的利与弊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因接受教育机会增加,大家开始关心教育,教育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因为透过社会整体的关注与重视,下一代才会有更好的身心发展,去接受他们未来人生的种种考验,同时,也会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很大贡献。

关键词:传统教育反传统一、传统教育的地位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历代教育家给我们留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理论,是实施教学现代化的不可割裂的环节,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若能深入挖掘、探讨、承传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不仅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也对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国际上开始关注研究孔孟,儒家文化,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仅在中国,也不仅仅在东方的日本、韩国和越南,甚至在西方世界,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二、对传统教育的两种主要观点当前社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认为传统文化很好,只要读圣贤书就可以,即读死书,死读书。

表现为盲目排外,自高自大,不思进取;另一种认为传统教育已经过时,他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知识时代的到来。

要国富民强,把经济搞上去,唯有发展科技,传统文化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没什么作用了。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西方是还愚昧的“神性”宗教文化时,我国已经是“人文性”的礼治文化,它以“忠孝仁义”为核心,是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民的潜意识,制约着人民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是心理意识层面的东西。

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忠孝仁义,”因此缺乏对人的主体性、个性的重视,过分强调礼治秩序,从而造就了主奴思想,个人的独立,尊严被否定,意愿和创造力被限制,进而形成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本本主义,官僚主义等恶劣品质。

所以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反思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反思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反思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深深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

尽管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教学方面,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可能导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反思与改进。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对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限制。

传统文化强调师生间的垂直关系,以及对师长的绝对尊重。

这种关系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这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地注重记忆和背诵而非思考和理解。

其次,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忽视了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下,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门派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而缺乏培养学生个人品格和才能的重视。

这种风气可能限制了个体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得教学活动较为功利,过于偏重于标准答案和机械性的要求。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权威主义观念也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中,教师被视为绝对权威,而学生则被要求绝对服从。

这种权威主义观念可能抑制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与教师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和讨论的机会,导致他们的思维局限于教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给性别平等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中对男性的重视和对女性的轻视的观念依然存在于教育中。

这种思想限制了女性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发展,使得她们的声音和观点往往被忽视。

这也影响了学生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认知,进一步延续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

首先,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推动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事物总是有利弊之分的,那么传统文化也比例外。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分别是什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

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

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

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

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

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

有许多东西是好的。

有许多东西是糟粕。

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

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

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

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

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文化传统的缺点

文化传统的缺点

文化传统的缺点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代代相传的行为、信仰、价值观和习俗,它承载着
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然而,文化传统也有其缺点,它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新,甚至导致歧视和排斥。

首先,文化传统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人们被要求遵循
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而违背这些规范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社会排斥。

这种约束可能导致个体无法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从而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其次,文化传统可能阻碍了创新和进步。

一些传统观念和习俗可能已经过时,
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的观念和方式。

这种守旧的思维方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社会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另外,文化传统也可能导致歧视和排斥。

一些传统观念可能根植于对特定群体
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对这些群体的排斥和不公平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缺点并加以改进。

我们
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和权利,鼓励创新和进步,同时消除歧视和偏见,使文化传统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精选5篇)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精选5篇)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精选5篇)一、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其舞弊的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篡改输入。

该方法是通过在会计数据录入前或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篡改来达到舞弊目的。

包括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行为。

会计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篡改应用程序。

该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非法修改达到舞弊目的,如通过对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或暗中加入隐藏程序。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录入到会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产生错误或被修改,计算机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所有业务,一旦系统被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后果不堪设想。

(3)篡改输出。

指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

(4)其他舞弊方法。

如违法操作,即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就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或通过物理接触、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

对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评价内控制度,关注舞弊环境。

内控制度是控制舞弊的有效措施。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性审查和取证。

其次,审计人员应关注容易引发舞弊的途径,确定审计重点。

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者主要通过输入、输出、程序等途径入侵系统的,审计人员应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及策略对舞弊的高发地带进行重点审计。

二、系统输入类舞弊的审计会计电算化输入环节是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入口,也是舞弊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当被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比较明显时,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无严格的操作权限以及系统自身缺乏核对控制等环节,就可能出现下列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的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已有等等。

中华文化的危机和缺点,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中华文化的危机和缺点,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中华文化的危机和缺点,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上下5000年渊源流长,世界上其他的几大文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唯一只有中华文明还存在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是一件让所有的中华儿女自豪,有面子的事情。

我们中华文化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大家,这些人为中华历史,为中华文化的成长进步,贡献了他们毕生的力量。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孙子等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和传承者。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发展非常的迅速,他不仅影响了国内,还影响了中国周边地区国家。

日本,韩国,越南都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国家内还有不少中国文化的影子存在。

我们的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影响了周边地区。

但是我们中华文化也有它的危机和缺点存在。

危机的存在是因为有缺点的存在。

我们必须正视他,不能选择无视。

中华文化某些地方过于被动了,面对着一些威胁,面对着一些难题!采取拖延的方法比较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法比较少!这样会导致我们的整个文化系统缺失了危机意识,缺少危机意识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很可怕的!还有就是中华文化我感觉没有创业精神了,从明朝可以看得出来,每一个皇帝对于自己国家的土地增加多少没有多大的兴趣!目前来说我们中华文化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也可以这么讲,就是务虚不务实的现象比较严重。

缺点和危机我们必须要时刻的加以观察,发现了之后一定要勇敢的接受。

接受了,改正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变得生机勃勃。

元朝,清朝,咱们中华民族两次失去政权的朝代!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中缺少了那种居安思危的心态!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中缺少那种创业精神,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家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小孩都应该进行危机感培养,从小就要开始。

我们对于敌人过于恩赐过于宽容,历史上有好多次中国对敌人的宽容,最后导致敌人伤害了中国。

我们对于敌人和朋友都应该用一种适可而止的方法和他们相处。

中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教学文稿

中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教学文稿

中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中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要知道我们祖先的遗产伟大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有一个比喻很好,“历史是一个富有而小气的老奶奶,你如果不去关注她,她就不会把压在箱底的宝贝给你。

(—)、中国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地方是它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根本的关系。

按照这个规范,就可以把社会处理统治得非常好。

我们知道1818年5月5日出生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构想是受到了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启发。

欧文,生于1771年。

现在我们看一下孔子的《礼运大同篇》,为我们设定的理想社会,比他们要早两千多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而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距今2500年。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为忠、义、礼、智、信五个常德。

三纲应该抛弃,它的核心是等级和不平等;五常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5个美德。

今天依然有用: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新加坡则是把“忠孝仁爱礼仪廉耻”8个字化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并赋予新的含义;台湾蒋介石规定的军人精神要素是:学识、信义、仁慈、勇敢、严格;而朝鲜,早在新罗朝代,为士兵规定的品质是:忠诚、孝顺、信义、仁慈、勇敢。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儒学不是一种宗教。

而是一套和有理性的原则,目的是维护世俗人生的秩序和发展”。

日本一个女大学生说:中国文明对文明冲突,总是有着一种伟大的情怀──“以仁为本”。

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他们而后来成为失败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春秋对夷狄,秦汉对匈奴,隋唐对胡人,明对蒙古,民国对满族,二战中对我们日本战俘,抗美援朝对美国战俘……正是这种伟大的“王师”气魄,使中国文明保持了饱满的文明正义的资本,从而在危亡关头敢于大无畏的面对任何强敌。

整个农业文明的数千年,中国屡屡面对敌人的纠缠,但却从来没有丧失高贵的人性尊严,从来没有与残暴之敌一起堕入灵魂的地狱。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几乎封闭的状态,对外交流也是输出大于输入。

如果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仍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独立的状态,那么中华文明还会按照自己固有的内在逻辑长久发展下去。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突破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地域限制,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孤立于国际社会。

西方侵略东方,同时也为东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完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到了为什么会在近现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些缺陷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

这些缺陷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二)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三)重农轻商对社会生产的阻碍;(四)伦理秩序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第一个就是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状况,最好的办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

当时的社会关系、文化状况、国家管理状况都体现在那里了。

1810年,中国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译成英文出版,英国的一份报纸《爱丁堡评论》说,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是不足的,我们发展很快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

中国的法典有什么特点呢?民法内容很少,基本内容是刑法,甚至连民事纠纷也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

这里面体现儒家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伦理与政治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学,而儒学讲伦理和政治的最多。

从西汉开始,就强调以孝治天下,把家族伦理拓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后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公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统一,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完全是符合的。

5.高中研究性学习 传统文化影响

5.高中研究性学习   传统文化影响

(2)我能让大家听明白我的意思

(3)主动和同学配合,乐于帮助同学

(4)我能认真倾听同学意见、尊重别人

3
学习技能
(1)会用多种方法搜索、处理信息

(2)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4
实践活动
(1)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注重培养自己的探究、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2)会与别人交往、交流

5
成果展示
成果有新意

6
个性化发展
我觉得我还有些地方得到了提高

7
综合评价
**中学研究性学习结题响
组长:
课题成员:
指导教师:
正文
课题:__________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________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然而,如今小学生的现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个人至上,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必会对其将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倡导学习积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对古代诗文的学习体会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读,促进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人生品位,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复苏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之前我已经知道
中学生使用手机
通过学习我希望知道
如何正确使用手
我学会了
团结合作
表3自我评价表
“调查我校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到校”活动评价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体系
在西方世界有上帝作为人们心中的归宿
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仅靠家,孝的存在是维持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源泉
讲究个人的道德修养讲仁义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即体现竞争也体现了和谐
用当今的话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些都是其利也
宗法制的存在不利市场经济的发展
专制主义缺乏人的自由民主难以发展
过分强调忠的思想使人与人的关系看似相亲相爱其实是主人和奴隶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弊端
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一些精华内容,我们比较推崇和重视,例如唐诗宋词。

还有一些精华内容,我们非常遗憾地丢掉了许多,例如古人强调个人修养,讲“浩然之气”和“仁义礼智信”。

对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对糟粕部分,我们要批判和舍弃。

一些糟粕早已受到批判却没有消失,像毒瘤一样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例如等级观念和封建迷信。

还有一些弊端,国人没有认识到或没有足够重视。

它们已渗透到人们灵魂的深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弊端是缺乏平等性。

“平等”具有双重涵义。

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权利义务)上的平等。

“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三大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基础。

没有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就没有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就没有个人权利可言。

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应承担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

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乎无丝毫自由可言。

皇帝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打骂甚至杀死孩子。

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

古代等级森严,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

虽然也有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是更普遍的是“刑不上大夫”。

孟子讲“浩然之气”,限于人格独立;庄子推崇“逍遥游”,限于精神自由。

西方世界比较重视个性和民主。

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体系远不如中国神话的等级森严。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表现出对权威的不盲从。

在古罗马,元老院具有重要地位,是后来议会制度的雏形。

我国古代皇权至上,不可能有类似的约束机制。

我国古代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美国《独立宣言》却提出“人人生而平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是法律上的平等。

另外,我们每个人,无论职业、年龄、职务有多大区别,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拜官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人们很难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成熟的民主国家可以通过“理智辩论”进行沟通,做到“宽容异见”。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发生“莱温斯基事件”后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受到多名部长的严厉指责,场面非常难堪。

我对此印象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弊端是缺乏科学精神。

首先,我国古代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

“四书五经”不谈科学,科举考试也不考科学知识。

被李约瑟称为“最具科学精神”的道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

四大发明只是技术成果。

其次,我国古代不重视工商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

而近代科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

最后,我国古代缺乏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是科学之母。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讲形式逻辑。

可惜名家只破不立,其本质是诡辩论,对我国形式逻辑的建立没有任何好处。

《易经》和《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是,辩证逻辑必须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是形式逻辑的补充和发展,它本身不能取代形式逻辑。

在没有建立形式逻辑的我国古代,《易经》和《道德经》恰恰破坏了科学的推理和实验精神,起了反科学的作用。

形式逻辑不仅对科学影响重大,还对政治和法律辩论有重要影响。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这三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弊端是缺乏法治观念。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讲法治,儒家讲德治。

法家一度取得优势,但是因为过于刻薄寡恩,法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失势。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施行的是“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调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从概念和性质上分析,道德是一般行为规范,而法律是高级行为规范。

因此,法律是最大的道德。

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最重要的是国家机关首先要严格守法、执法。

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

而我国古代以儒家的“礼”作为事实上的“法”,抹杀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

法律规范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即使是圣人制订的“礼”,也不具备法律的严密性。

因此,“以德治国”本质上还是“以人治国”。

“出礼入刑”混淆了民法和刑法的区别,“原心定罪”败坏了刑罚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盛产“潜规则”的国家。

所谓潜规则,就是不能摆上台面的规则,即法律、规章制度和明文规定之外的规则。

潜规则盛行是整个社会缺乏法治观念的体现,严重败坏了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大弊端:缺乏平等性、科学精神和法治观念。

国家试图一一进行纠正。

平等性写进了宪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法制国家建设。

但是这些糟粕文化的残余依然存在,真正克服它们还需长期的努力。

(作者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历史学博士)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看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精华与糟粕共存。

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人们所见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一般人看问题是从对自已有利为好、无利为不好开始的。

只的站在客观公正的、对人类和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较为公正的分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是中国的封建制度。

而维护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

由孔孟之道形成的儒家文化,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

封建思想的烙印深深地烙在近代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中国人从古至今企盼的只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朝廷。

岂不知:没有一个好的社会体制、再好的皇帝也会变坏的!毛泽东和共产党好不容易建立的这个类似封建社会的一党专制的社会,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吏治腐败,大陆政权的一党专制是产生吏治腐败的根源。

一党专制的社会体制使我们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徘徊。

邓小平一边搞改革、一边镇压人民民主运动。

邓把自已放在人民的对立面,反在声称自已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声称他在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难道就是一边搞改革,一边制造腐败;一手镇压人民民主,一手制造封建专制吗?!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看出中国社会体制的弊端。

从中国社会体制的弊端可以看出;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弊端的荼毒而不知醒悟!!
在中国讲的是为人处世。

一个人要想立身社会,重要的不是他的才能;而是被历代文人政客视为生命的“中庸之道”。

一个外国人不了解“中庸之道”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中庸之道”是封建社会维护稳定和维护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精神支柱。

可以说;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封建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这间的和睦相处。

当今的中国社会并没有从根本上出走封建社会专制的阴影。

“中庸之道”还是当今绝大部分中国人奉行的法宝。

忍辱负重、忍让,在“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落”的中庸之道思想指导下,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是当代中国和中国人落后于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

朱大可在2009年3月24日的《钱江晚报》上著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弊端:1.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

2.儒家教义对终极信仰的制止。

它把所有人的关系限定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放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放弃了人和神的关系,放弃了内在的超越和终极关怀。

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言说神话和童话,以致中国上古的起源神话荡然无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