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常见病态模式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 分期选择原则 具体方法选择 常见病症治疗
理论基础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 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 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
关节被动活动
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 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 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 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 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 训练。
关节被动活动
基本原则: ①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2~3天进行。 ②患者应取仰卧位。 ③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 ④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 ⑤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 ⑥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 ⑦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3~5次为宜。 ⑧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
友情提醒
良肢位摆放
注意事项: (1).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
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2).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
脑卒中早期康复PPT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保 康复目标的实现。
康复过程中的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功能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康复方案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
康复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康复目标,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 参与度。
长期康复和随访
长期康复
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巩 固康复效果。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 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和支持。
05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未来展 望
新技术和方法的探索
1 2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和迷走神经刺 激,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02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慢性病等,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风险。
03
建立脑卒中早期识别和干预机制
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能力,为患者争取最佳康复时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再入院的可能性。
03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策略和 方法
物理疗法
01
02
03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运动训 练,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
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 热、冷等刺激,缓解疼痛 、减轻炎症和促进血液循 环。
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
控制血压和血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翻身 、拍背,防止肺部感染。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偏瘫,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
首先是床位护理。
床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功能。
具体措施有保持患者舒适、室温适宜,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尿潴留等。
其次是生活自理训练。
生活自理训练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护理措施包括训练患者独立就座和起坐,培养患者进食自理能力,进行大小便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等。
再次是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手段,促进患者受损部位的神经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包括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例如被动活动、热敷、按摩等,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抬手、握拳、屈伸等。
最后是心理支持。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早期康复护理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积极面对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态。
脑卒中的康复全解
28
高级脑功能障碍
记忆障碍 注意障碍 执行能力障碍 视空间障碍 失认症 失用症 行为和情感障碍
29
心理障碍
抑郁症 焦虑症30来自31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身体功能与结构
运动、感觉、吞咽、认知、心理等
活动
BI、FIM
参与
生活质量评定
32
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
皮质性失 语综合征 失 语 症
皮质下失 语综合征
分水岭区失 语综合征 完全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基底节性失语 丘脑性失语
24
25
Lichtheim语言处理模式
B(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感觉中枢的所有联合皮质) 皮质性运动失语症 4 6 皮质性感觉失语症 Wernicke 失语 1 3 (言语运动中枢)M 构音障碍 5 A (言语感觉中枢) 7 纯词聋性失语症 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等
37
心理评定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38
39
医疗服务谱
康复策略
临床策略 急性期 早期康复 慢性期康复
40
康复治疗时机★
2
病案
患者,男性,6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 本次因“左侧肢体无力1天”收住入院。患 者1天前晨起时突觉左侧肢体无力,伴饮水 呛咳,口齿不清。
诊断 功能障碍情况 康复评定 康复问题 康复治疗目标、计划及方案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能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残疾障碍,给家庭成员也带来极大的沉重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救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恢复期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使患者能够尽可能恢复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目前康复训练已经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以积极有效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练习,有助于恢复残疾的发生,恢复和维持残疾者的功能。
1.肌肉骨骼功能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不对称性体张力,多肢协调力、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改善病变肢体的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功能。
全身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双肢协调性,以便增加正常步态的范围、有助于全身重心的调整。
2.脑神经及感觉功能训练脑神经功能恢复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完善脑功能为目的,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思维,增强其控制自身肌体的能力,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表现,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定期的感觉功能训练,也能够提高患者脑部神经机能,以及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态不良及躯体功能紊乱所带来的活动不稳定性。
3.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恢复功能以及改善自身调节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建立功能性的认知行为和实际运用功能,减少行动不方便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从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脑卒中后期,仍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某些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卒中康复期诊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期诊疗方案
简介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包括脑出血和脑
梗死两种类型。
患者在脑卒中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是
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
期诊疗方案。
康复方案
1. 早期功能康复
早期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案。
物理治疗包括
肌肉活动训练、运动训练、步态训练等,目的是保证患者身体活动和
康复。
语言治疗包括听力训练、语言训练、书写训练等,目的是恢复
患者的语言能力。
康复训练包括社交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目的是恢复患者社交和生活能力。
2. 药物治疗
在脑卒中康复期,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的恢复。
常用药物包括抗凝血、降压、脱水、保护神经细胞、预防卒中复
发等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不同的药物,定期复查,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3. 心理治疗
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因此,康复期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自我调节等方式,通过辅导和治疗让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4. 营养保健
慢性营养不良会影响康复和恢复,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也要注意营养保健。
医生会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营养套餐,建议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粗粮和蛋白质,遵守医生的饮食指导。
总结
脑卒中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
要注意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营养保健等方面,尽快恢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与康复计划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与康复计划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计划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计划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
一、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是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损伤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从急救、治疗和康复三个阶段介绍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1. 急救阶段在脑卒中的急救阶段,抢救患者的生命是首要任务。
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率,及时处理血压过高或过低、心率异常等情况。
(3)定位卧床:将患者保持侧卧位,以减少脑水肿并避免吞咽和窒息风险。
2. 治疗阶段治疗阶段主要针对脑卒中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进行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1)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遵医嘱给药: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防止血栓再形成。
(3)降低压力和焦虑: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噪音,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3. 康复阶段康复阶段是脑卒中患者逐渐恢复功能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一些在康复阶段的护理干预措施:(1)促进肢体活动:进行被动性运动,帮助患肢恢复功能。
(2)语言和吞咽训练:通过言语治疗和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吞咽功能。
(3)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二、康复计划康复计划是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康复计划的举例:1. 评估阶段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 制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康复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和可达到,例如恢复部分肢体功能、改善言语表达能力等。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有明显身体活动障碍、说话不清楚、理解困难、眼睛偏向一侧凝视,甚至瘫痪的人,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突发过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居首位,一般容易在寒冷季节发生,此外,在午休前后发病率也较高,近年该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病人群主要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该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患者身体残疾,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人的幸福度。
早期康复有什么意义?早期康复一般指患者从发病48小时到发病四周的第一阶段的康复,数据显示,早期康复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及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同时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血栓及肺炎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康复知识普及率并不高,多数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的主要是药物治疗加上简单的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多数患者选择回家,家属康复知识也有限,患者往往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指导,最终与最佳康复机会擦肩而过,严重影响日后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
下面将从运动、语言、认知、吞咽及其它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指导意见。
1、身体功能康复训练:(1)体位、关节康复训练:鼓励患者采用侧卧或健侧卧,尽量避免直接仰卧及半卧,坐姿应尽量保持正确,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在患者身体处于安全的条件下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适当进行体位转移,此外,应及时帮助患者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提升关节灵活度,如穿衣、吃饭、写字等,对于患病的肢体应格外小心,避免出现机械性伤害。
(2)站立、行走康复训练:站立、行走是保证每个人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前提,脑卒中一旦发生约 3/5的患者会遗留下肢运动障碍,使患者的站立、行走能力受损,所以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直接关系患者能否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在患病早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双腿的负重训练、站立时帮助患者的身体重心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转换方向移动等,同时髋关节能够活动,进行弯曲、迈步、踏步等,但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及时搀扶,防止患者因站立不稳发生跌倒。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发表时间:2012-08-31T11:37:48.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田林1 张军2[导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脑血管病是世界公认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田林1 张军2(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蒙医中医医院康复综合科 014060; 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科 014040)【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052-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脑血管病是世界公认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死亡约120万人,现有幸存脑血管病患者约有700万人,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15%重度致残。
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许多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虽然现代医术也在飞速发展,有许多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的手段和药物被应用于临床,但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被解决,如脑卒中所遗留的残疾、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现象。
自从康复医学的出现,很大程度的解决了这些残存的问题,而且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其疗效高,不受时间的限制,经济实用的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接受。
早期康复治疗更能发挥其优越性,可以节省高额的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尽快改善功能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无以替代的作用[1]。
1 早期康复治疗的含义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从何开始?近十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应从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就开始,即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意识障碍在Glazgow量表<8,就可以进行。
[2]2 早期康复的必要性2.1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决定患有脑卒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知识、吞咽、视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该病病程长,慢性化,故易产生一系列继发障碍,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足内翻等,另外,脑血管病的病情有随其自然恢复过程的特点,且因人而异。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二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一般情况下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22、言语治疗;23、心理治疗;三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二、中期康复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二中期康复方法:从被动助动主动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坐位: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42、手背推移物体;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53、髋伸展位屈膝;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58、足ё诺匮盗贰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四注意事项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三、后期康复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70、家庭ADL指导;71、居室改造;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72、足托——足下垂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74、拐杖,助行嚣;75、轮椅;五关于家属及志愿者的培训:每2周培训1次,由康复治疗师上门或者家属到医院进行,培训内容为患者的家庭训练方案方法,要求患者家属和志愿者每2周记录一次训练内容;六关于康复治疗的记录;要求治疗师早期一个星期记录一次,病程第二月起以后2周记录1次,记录内容为:患者的功能状况,现阶段的问题;现阶段的康复目的;现阶段的治疗内容,可将前述内容编号填入,有补充可填写在其它栏内;。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根据脑卒中康复评估和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该指南参考了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采用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等标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患者稳定后的24小时内。
康复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而定,并且应该逐渐增加。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良好的肢体位姿和体位转移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应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避免肌肉僵硬和关节强直。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肌力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肌力训练。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是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肌张力和痉挛。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和营养管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2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 复强度
推荐意见:
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 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 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 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 01 证据)。
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 02 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
推荐意见:
建议请替神换经文内字内科容或卒中 单元加强脑卒中患者 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 (Ⅰ级推荐)
建议加强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和护 理指导,以调动患者本人、家属及 其他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康复信 心,提高脑卒中整体的康复质量 (Ⅰ级推荐请,替A换级文证字内据容)。。
2018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1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推荐意见
02 03
04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 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 荐,A级证据)。
建议在发病/入院24h 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 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12 章 节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
Part
塞的预防和康复
推荐意见:
02 03
04
对所有脑卒中的患者均应评价DVT的风险。重症卒中、卧床、制动、心 力衰竭、感染、脱水、肢体骨折等是脑卒中急性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早期下床、康复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Ⅰ级推荐)。。
对有高度DVT或肺栓塞危险的特定患者,可给予预防剂量的肝 素或低分子肝素,在使用7~10d 后要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Ⅱ 级推荐,B级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态模式
❖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常见病态模式
❖ 1.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 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 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 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 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第二阶段出现)
病例选择标准
❖ 1.纳入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者: ❖ (1)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风病中医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 (2)发病2周以内。 ❖ (3)病情稳定48小时后; ❖ (4)中医辩证为中经络者 ❖注:病情稳定参照排除标准;
病例选择标准
2.排除标准: ❖ 具备下列之一者: ❖ (1)生命体征不稳: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恶
性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未控制等; ❖ (2)存在明显脑水肿者; ❖ (3)进展性卒中:进展性脑梗死未稳定,再出血或继发出
血病情未稳定者 ❖ (4)出现消化道出血、皮肤感染、骨折等禁忌操作者 ❖ (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
碍者、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患者 ❖ (6)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 (7)与具体治疗项目禁忌症冲突者 ❖ (8)家属及患者拒绝或不接受治疗项目者;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六安市中医院 脑病二科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病例选择标准 治疗方法选择变
疗效评价
流行病学
➢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高为特点,是第一位的致残因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 2‰,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150万,我国现存脑卒中 患者约为600万~700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 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 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急性期如果忽视正确的 体位和适当的运动,将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 等,给患者带来整体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 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康复理论和 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降低病 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
❖ 特点: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承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 外展为对称性,而屈伸为相反的表现。
❖ 联合反应属于原始反射,一般患者不仅不宜使用,而且应该及时地 予以抑制。对高龄患者或长期处于弛缓阶段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但应在诱发出随意运动后尽量早地予以抑制,不得强化。
常见病态模式
❖ 2.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患 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 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 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曾被译为联带运动或共同运动 (第三阶段出现)。协同运动在上肢和下肢,均可表现 为屈曲模式或伸展模式。
故又称为拉弓反射。脑卒中患者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
常见病态模式
❖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 迷路反射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所引起。
❖ 仰卧位时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伸展, ❖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高,四肢容nic lumbar reflex,TLR):紧张性 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 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
相应的影响。例如:腰向右侧旋转时,右上肢屈曲、 右下肢伸展,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
曲。像投球、打网球时,两侧肢体的相反动作姿势即属 于此类。
分期选择原则
❖ 1.软瘫期: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是急性脑损 伤的移行过程,是锥体束处于休克状态的,一般经过数日或数周可 自行度过。
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 分期选择原则 具体方法选择 常见病症治疗
理论基础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 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 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
常见病态模式
❖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 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 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 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Brunnstrom分期特点
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 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 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 动。 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 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常见病态模式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STNR):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 与颈同样的运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故脑卒中患者 不宜多采取平卧位与颈屈位。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ATNR):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 头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 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