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律诗与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两种经典形式,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崛起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和绝句都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韵律规律,它们在表现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等方面各有所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律诗与绝句的历史渊源、形式特点、创作技巧以及经典作品进行探讨。

一、律诗的历史渊源律诗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一种有规律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形式特点是以字数、韵脚和平仄为基础,要求每句诗的字数、韵脚和平仄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律诗的韵律规律分为平水韵和双调韵两种,其中平水韵以平仄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双调韵则以仄平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

律诗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平仄、押头韵等。

押韵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同的韵脚,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对仗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平仄是指在诗句中区分字音的轻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严谨。

押头韵是指在诗句的开头押上相同的韵脚,使诗句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律诗在唐代和宋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代的律诗以“绝句”为主,宋代的律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唐代的律诗大师有王之涣、李白、杜甫等,宋代的律诗大师则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他们的律诗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绝句的历史渊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

绝句的形式特点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绝句的韵律规律为押韵,每两句之间押上相同的韵脚。

绝句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运用典故等。

绝句的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押得准确、自然,才能够达到诗歌的美感。

对仗则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运用典故则是指在诗句中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文学作品,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绝句在唐代和宋代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绝句大师有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他们的绝句作品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为主。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1. 律诗的概念律诗是一种音韵格律固定的诗体,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律诗的格律要求严格,要求每一句诗都要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格律要求,一般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都是固定的。

律诗的结构严谨,音律和意境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律诗的体制律诗一般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两种。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更长,但不论七言律诗还是五言律诗,都有固定的音律格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规定了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所以在创作时需要严格遵守。

3. 律诗的创作技巧律诗的创作需要考虑音律协调、意境传神和节奏优美的要求。

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选词用字、排比押韵、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尤其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方面要更加精心的打磨,以求音律和意境的统一。

同时,在传扬律诗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注重表达个性和风格。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1. 绝句的概念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唐代中后期。

绝句的格式要求简洁明了,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句式简单,深含义,一般为抒发思想或感情的诗,具有短小精悍、表达真情的特点。

绝句深受古人和现代人的喜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绝句的题材和风格绝句的题材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感情的,又有表达社会风尚的,还有反映历史事件的。

绝句的风格主要是简洁明了,抒发真情实感,不注重修辞和华丽的语言,而是注重情感真挚、意境质朴、内容扼要。

3. 绝句的表现手法绝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意境表现、形象表达和抒情手法。

绝句的意境要求意境清新、富有激情、色彩鲜明;形象要求生动、形象深刻、富有形象感染力;抒情要求真诚、震撼、有力度。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使得绝句在短小的篇幅内,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形式。

在创作律诗和绝句时,不仅需要熟悉和掌握其音韵格律,还需要注意选材、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

绝句和律诗的文体知识

绝句和律诗的文体知识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
1、句子数不同。

绝句的句子数是四句,而律诗的句子数则是八句。

2、押韵、平仄与对仗不同。

古绝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则较为自由。

而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而且平仄、对仗有严格规定。

3、起源不同。

前者起源于汉魏六朝,流行于唐朝。

而后者则起源于南朝。

以上就是关于绝句和律诗的一些区别。

如何理解绝句和律诗?
其实在绝句当中可以大概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也就是常说的五绝和七绝,其实七绝是在五绝上扩充的,所以基本的规律大致相同一些,所以一首合格的七绝就需要掌握好其中平仄方法。

而在对仗上面绝句就会显得不那么看重,而律诗就比较严谨,这也是两者的区分之一。

因为律诗要求中二联是需要对仗的,但后因比较困难就放低了标准,鸽联最后不对仗也是可以。

两者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律诗写法要求首尾联要合,也就是以一联两句为单位,而绝句是以单句的。

最好的理解就是在一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改变,然后能够很大程度的体现出言在诗外的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绝句和律诗

诗歌鉴赏绝句和律诗

诗歌鉴赏绝句和律诗诗歌鉴赏——绝句和律诗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其中,绝句和律诗作为两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绝句和律诗的特点、鉴赏技巧以及其中的经典之作。

一、绝句的特点和鉴赏技巧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四行诗体,由于字数的限制,使得绝句必须力求简洁明了,凝练言志。

常见的绝句格律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行五个字或七个字。

绝句的鉴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突出:绝句需要通过有限的字数表达出独立而完整的意义,因此主题必须得到精心的选择和准确的表达。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还是讴歌英雄事迹,都需要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句来突出主题。

2. 韵律优美:绝句的音韵律动是其重要的审美要素。

作者需要灵活运用平仄和押韵的技巧,使得每个字在整首诗中既能与其他字形成和谐的音韵对比,又能与整体韵律保持一致。

3. 对仗工整:绝句每两句之间需要有对仗关系,通过对比和呼应来凸显诗意。

对仗既有平行对仗,也有交叉对仗。

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的意境更加深远。

绝句的经典之作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这些作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将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相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律诗的特点和鉴赏技巧律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较长的诗歌形式,它通常包含八个字或者十个字的一个单元,每四个单元为一段。

律诗以其严格的格律和押韵规范而闻名。

律诗的鉴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尺度恰当:律诗的每一句应该有确定的字数限制,通过掌握合理的节奏和韵律,使诗句通顺、具有节奏感,同时做到字数适中,使得整首诗的句长变化丰富。

2. 押韵工整:律诗要求每句末字押韵,不同段落之间还要求句末韵脚相同。

押韵的形式可以是仄韵或平韵,作者在运用押韵时需要注意避免生硬和牵强的感觉。

3. 内容充实:律诗由于长度较长,更适合叙事、抒发情感或记叙事件。

在创作时,作者需要注重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得整首诗的内容紧凑而丰富。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二者有什么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1律诗和绝句的概念
1、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例: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1、起源不同。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句数字数不同。

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

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3、押韵不同。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只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和律诗的区分资料

绝句和律诗的区分资料
绝句和律诗的区分资料
一、起源时间。
1、绝句,也叫截句、断句、绝诗,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名称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据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会,有联章作诗的文风,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把每人所作的诗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绝句称呼,因此而来。
2、律诗,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的文坛领袖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在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推广后,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
三、格律要求。
1、绝句,在格律上虽讲究押韵。但对平仄和对仗要求不严,有律绝和古绝两种风格,各有特点和区别。
一是律绝,与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并要符合平仄规律要求。如,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牧《题春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仄仄平平平仄仄),扶床乳女午啼饥(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句子数量。
1、绝句,规定全诗四句。其中,五绝,为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六绝,为每句六个字,共二十四个字;七绝,为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六绝,极少出现。
2、律诗,为全诗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其中,五律,为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六律,为每句六个字,共四十八个字;七律,为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六律,也几乎很少出现。
潜销暗铄归何处韵式,刘禹锡《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仄仄平平仄仄平),春风吹浪正淘沙(平平仄仄仄平平)。
女郎剪下鸳鸯锦(平平仄仄平平仄),将向中流定晚霞(仄仄平仄仄仄平)。

绝句和律诗的区分

绝句和律诗的区分

绝句和律诗区别基本区分:律诗七行绝句四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

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要求对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要求对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一首有八句。

两句为一联。

分别为首、颔、颈、尾(末)联。

详细区别: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总结:数句数上的区别:简单的看,绝句是每首四句。

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这两种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每句六个字,八个字的,数量极少。

律诗是每首八句。

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可以简称几律。

2)格律上的区别。

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形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格律和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律诗和绝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瑰宝。

下面将分别从律诗和绝句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特点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恨歌》等。

1. 律诗的定义和特点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由于律诗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和韵律,所以在创作时需要注重对词语的选用和排列,这样才能符合其格律和韵律的要求。

2. 律诗的发展历史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律诗是受到音乐的影响,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曲调。

隋唐时期,律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文学形式,其格律和韵律要求也日益完善。

唐代律诗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律诗诗人和作品。

3. 律诗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律诗有着众多的优秀代表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离骚》和《长恨歌》。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律诗之一,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而《长恨歌》则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绝句是一种简短抒情诗,它具有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绝句的特点是每首诗词数一定,韵脚可押可不押,格式严格、言简意赅,一般是四句诗,每句五言或七言。

绝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绝句 律诗 区别

绝句 律诗 区别

绝句律诗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
1.句子数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押韵、平仄与对仗不同。

古绝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则较为自由。

而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而且平仄、对仗有严格规定。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但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3.起源不同。

前者起源于汉魏六朝,流行于唐朝。

而后者则起源于南朝。

以上就是关于绝句和律诗的一些区别。

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

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4.分类及要求不同。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诗严格,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
七绝,也偶有六绝。

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两种诗体形式,它们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在欣赏或创作古诗时,往往会对律诗和绝句之间存在的不同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并且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几个主要差异。

一、音律规则的不同律诗在写作上有一定的音律规则,要求每一句诗的字数、韵脚、押韵以及对仗都要符合特定的规范。

典型的如“排律”和“律诗”都有特定的音律要求。

而绝句则没有明确的音律规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作需求随意发挥,并不受约束。

二、字数限制的不同律诗在每一首诗的长度上需要严格控制,要求每一首诗的字数要符合特定的格律。

比如,五言绝句的每首诗需要正好有20个字,而律诗则根据其格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而绝句并没有强制性的字数限制,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和创作灵感来灵活调整。

三、题材和内容的差异律诗在写作时常常借助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注重抒发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相比之下,绝句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重视意境和画面感,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出更深远的含义。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律诗追求声音的和谐和节奏感,注重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平仄和音调的呼应,以期达到韵律和美感的最佳结合。

而绝句则更关注形象的鲜明和情感的表达,往往通过简短的句子将令人回味无穷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在音律规则、字数限制、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律诗注重格律和音韵的处理,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而绝句则更加自由灵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诗歌,了解并区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诗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古诗绝句和律诗

古诗绝句和律诗

古诗绝句和律诗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1、《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逍遥乘坐月,王轼无时夜腋花。

2、《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洗,蓬门今始为君上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吕普县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3、《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觑不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短并使英雄泪满襟!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就是,烟波江上并使人恨。

5、《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爱好者蝴蝶,望帝春心塞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缅怀,只是当时已惘然。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看妻子恨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尼里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等,凤回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后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刘长卿生涯不料承优诏,世事觑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居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9、《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上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苦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七绝类型⼀平起、⾸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游感兴窦巩伤⼼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平起、⾸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类型三仄起、⾸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九⽉九⽇忆⼭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类型四仄起、⾸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从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类型⼀⊙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李⽩青⼭横北郭,⽩⽔绕孤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间重晚晴。

并添⾼阁回,微注⼩窗明。

越鸟巢⼲后,归飞体更轻。

类型三⊙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律诗和绝句的关系: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

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

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BB/AAA/BB,CA/BBB/AA。

AA/AB/AA/B,AB/AA/BB/A。

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

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

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

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两者的区别: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

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很多学生很难去区分律诗和绝句,下面就从几点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律师和绝句这两种诗体。

一、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而言之:(1) 五言绝句是五字一句,共四句20字. 五言律诗是五字一句,共八句40字.(2) 律诗的中间四句,即3,4和5,6要分别对仗,有点象对联,绝句不必对仗.(3) 当然无论绝句,律诗都要按诗的规矩,有平仄的要求,也就是每句的仄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基本的区别.二、从各自的特点来区别律诗和绝句1、律诗的特点: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律诗和绝句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

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

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

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律诗的主要特点如下:一、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三、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四、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什么是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侄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

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

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 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

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

如崔颖《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

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

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什么是绝句?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一、律诗的分类:每首诗为8句,称为律诗,又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每首诗如果在8句以上,则是排律,亦分为七言排律、五言排律。

二、绝句的分类:每首诗为4句,称为绝句,同样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三、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绝句每首诗4句,上下句式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律诗每首诗8句,中间的四句(既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四、律诗与绝句的联系:第一,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通称近体诗或格律诗,都讲求诗韵、平仄、对仗,平仄格律及韵脚有定式,且韵脚一般只押平声韵。

第二,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断章。

换言之,一首律诗,取其首联与颔联(一二三四句)、或取颔联与颈联(三四五六句)、或取颈联与尾联(五六七八句)、或取首联与尾联(一二七八句),均可成为一首绝句。

但是,不是每首律诗都可随意断章,就能成为数首绝句的,这要看这一首律诗的写作构成,在它分割以后,形成绝句,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是否单独成立。

五、排律的格式及特点:前面讲了,一首诗,如果句式在8句以上者,称为律诗。

那么,做为排律,在符合律诗“诗韵、平仄、对仗”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则至少10句,而且,排律诗,除去第一、第二句,及最后两句外,其它的句式,每句要求上下句对仗。

如果不符合“诗韵、平仄、对仗”三大要素,就不是排律,而要纳入古风诗论。

根据每句中字的多少,排律诗亦分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下面列举一首月沐的排律诗近作,直观地品读以加深理解:田野晚春(排律?新韵)平川望断秀云天,万里春光渭水边。

雨后初晴斜影外,东风转向乱红前。

花摇瑞气牵诗意,叶荡轻风网趣闲。

油菜金枝嵌细露,麦田绿浪泛青烟。

禽鸣犬吠惊丝柳,蝶舞蜂飞恋澈泉。

莺语穿杨鸣绿树,笛声透栅醒桃园。

风吹碧树开云路,日照浮桥渡木船。

一抹朝霞勾粉黛,稀疏飞絮憩茅檐。

新泥有意劳春燕,老马用心犁沃田。

本是花间陶醉客,食香饮露不思还。

--月沐作于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成功的排律诗,符合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诗韵:首句及每双数句最后一字押韵平声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二、平仄:符合平起式首句押韵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三、对仗:除去第一、第二句“平川望断秀云天,万里春光渭水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

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

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

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不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村》)。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时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除白、王昌龄、杜牧、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白《清平调》、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

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时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

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

杜甫的《又呈吴郎》,写一件极小的事,仍要从中折射出时代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写时事或感怀的,最忌一味豪言壮语,我一直认为词中改之与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鉴,这不仅仅是文采学问上的差距,各人经历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

写感情则忌粘腻痴重,这个很难,往往有真情的就泥于事,无真情的就拿些密丽句子凑数,前一种多少给人词不达意的感觉,后一种更常见些,说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说好呢,它又不过是东拉西扯,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

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础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

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说前两句就可以顺手随意。

如杜牧的《屏风》:"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第一句铺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调下点出重点,隐伏后面的转折,倘若这句单纯承上句续写屏上美色,后面的转折就少了大半力量。

第三句转移视线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结明主旨,句句承转,结构极其严紧,不可移易。

这结构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诗总体多少分,那是另说。

我不主太强调结构,诗的神韵更重要。

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

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

七律的具体写法,字、句、联、章,历代都有不少说法,网上也有专章论述,各有道理,信哪种不妨照哪种做去,大半殊途同归,只要写得出好诗来,路径无关紧要的。

真正的好诗,有力量扭转欣赏习惯,而不是迁就普遍的欣赏习惯。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

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

律诗的限制比较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较松。

这里,还需要对诗的平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