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报纸

㈠唐

1.进奏院:

定义:随着藩镇势利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首都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公元777年,该机构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2.开元杂报:

⑴定义:开元杂报不是报,而是唐人记载前朝发生事件的文献。

⑵意义:它说明中国开始有具有一定传媒意义的官文书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3.敦煌进奏院状:

⑴定义: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都是唐僖宗时期(公元887年)由驻地在沙洲(今敦煌)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⑵地位:世上现存的最早的报纸。

㈡宋

1.邸报:

定义:经由进奏官们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

除了兼有进奏院报状、进奏院状报和与之相近的进奏官报、进奏报等名称外,“邸报”还兼有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等别称。其中在南宋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朝报。

2.朝报:

宋朝官报的特点:

①由唐朝时的上行变为下行,信息源统一,受众数量大。

②读者由封建长官扩大到京官、地方官、知识分子,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③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官方信息载体。

④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不再具有法令式的约束力。

⑤定期连续发行。

⑥朝报和邸报审查严格,很少有悖逆的内容。

3.朝报的商品化:

保头人

4.小报:(北宋末年产生--南宋)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和“邸报”一样,“小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也并非出于一人一家之手。“小报”云云,只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

“小报”很可能在北宋初年都进奏院成立以后不久,就以和封建官报相对的民间报纸的面目出现了。

早在北宋真宗、仁宗时期,首都开封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小报”的物事。到了北宋末年,已经逐步形成为一种专业,只是还没有出现“小报”这一称呼而已。

南宋以后,“小报”有了较大发展,“小报”这一称呼,也开始正式流行。⑴“小报”的基本情况:

①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和“新闻”都是当时对它的习惯性称呼。

②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③发行人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地方各州军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④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皇帝的谕旨诏令。

⑤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⑥读者范围很广。

⑵“小报”在南宋更盛行的原因:

①朝报的商品化

②信息需求大

③政治混乱,人们无法从朝报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⑶作用: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局面,是民间办报的第一页。由于在内容上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所以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㈢元:没有统一的信息发布机构,“展赤”

㈣明

1.《天变邸抄》

⑴定义: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作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抄”即(邸报)上转录下来的)2.塘报

定义:塘报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是有关军事信息的重要传播工具。

(“塘”带有早和快的意思,“塘报”因此可以解释为有关军事信息的快报。

塘报和“邸报”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上行,一个是下行。一个是供上级特别是中枢部门参考,一个供臣僚们周知。)

3.《急选报》

(保存至今的明代报纸的原件,除上引的那份“天启邸报”外,还有一份就是《急选报》)

(《急选报》的被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前后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㈤清

1.京报

⑴定义: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

(这些报房因而也被称为京报房,它们所出的京报,在部分读者中,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抄或邸报)

⑵民间报房所出的京报,大多是印刷的。其中一部分用活字印刷,一部分用泥版印刷。用活字印刷的,也不完全一样,有用木活字的,也有用胶泥活字的。光绪末年以后,才开始采用铅印。

⑶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三大部分。

宫门钞部分所发表的主要是当天上午或前一天的朝廷重大政治活动。

上谕部分主要照发皇帝的某些谕旨。

章奏部分所发表的主要是京内外官员们的题奏。

⑷稿件来源: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⑸评价: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宫门抄

3.辕门抄

⑴定义: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⑵作用:辕门抄和在当地的京报相配合,一个提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当地官绅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4.清政府的新闻立法活动及一系列新闻法规

⑴背景: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中枢部门制颁法律的活动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⑵自1906年至1911年的5年时间里,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①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②《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

⑶重要法规

①《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7月颁布,分为大纲、印刷人、记载物件、毁谤、教唆、时限等6章,共41条,对包括报刊在内的印刷物的注册登记、印刷物的禁载事项、毁谤与教唆以及违律行为的惩罚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②《大清报律》: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法,1908年1月制定颁布,共42条,1910年修订,增为45条。内容较之前的《大清印刷物专律》更为详细、严格和完善。增加了保押金制度和事先审查制度。

⑷清末新闻法规制度的特点

①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

②无法取信于民,缺乏执法的体制上的保证。

③无权制裁在华外报。

二、近代报刊(1815—1911)

㈠三条线索:

①传教士—外国商人—国人自办

②宗教—世俗—政论

③沿海—香港—上海—通商口岸—内陆

三、西人办报阶段

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①概况: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六甲。

②内容:主要宣传宗教,有一些西方的知识。

③特点:附会儒学;顺应中国人阅读特点;语言通俗。

④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⑵《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①概况: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刊于广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