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闻名的,被广泛认为是成功的模式之一。

在德国,职业教育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学徒制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产教融合,建立起了紧密的产教合作关系。

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还在企业接受实习或学徒培训。

这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与就业市场需求接轨。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路径。

职业教育还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成绩和工作经验,进入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学院深造。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和职业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强调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德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德国政府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在思考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和思考。

我们要注重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我们要建立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学习选择,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素来以其优质的职业教育水平和严谨的办学态度而闻名于世,这也是德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劳动和技能的文化表现,其培养的学生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学徒制为基础的,学校和企业是主要的教育载体。

德国约有3500所职业学校,其中两年的职业学校一般为工艺学校,教育学徒各种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

三年的职业学校主要为技工学校,应用型、实用型课程为主。

此外,德国还有艺术学校和技术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机会。

除学习外,实习也是学徒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企业普遍将学徒视为未来的员工,为学徒提供有薪的、长达一至三年的训练机会。

学徒在每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在企业里工作,学生在公司内实际操作工作并获得工资,期间学校会反复教育这些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规则。

同时,企业也会通过职业学校来向学生介绍企业的详细情况、产品和工作方式等。

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教育,学生获得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

1、注重实用性德国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所学技能。

此外,职业教育注重企业实际应用,学生不会学习那些不实用的技能。

2、质量保证德国所有的职业教育都经过国家认证,并且学习的内容都非常具体和系统化。

在德国,切实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3、市场化德国的职业教育强调市场化思维,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设定培训方案,并且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

三、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应该保证教育的质量,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通过国家认证来保障教育的质量。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严谨的办学态度和追求实用性的教育理念,这种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论德国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启示

论德国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启示

论德国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启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职业发展和社会认可的必要途径。

而高职教育则是贯通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

德国作为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的代表,其高职教育模式自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德国高职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匠学校,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传统仍然存在。

20世纪初,政府开始推行职业教育改革,建立了多排不同的职业学校,学校的等级划分按照所培养的技术水平和实用性来划分。

1956年,德国出台了高职教育的法律规范,从而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计划。

60年代后期,大学开设了工商管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并在70年代后期,建立了现代高职教育的法律体系。

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高职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德国高职教育的特点1. 聚焦实践能力德国高职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独立完成实际工作任务。

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一直是德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

2. 确定明确的目标德国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根据潜在的职业机会与市场需求,设置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课程。

同时,学校还和企业合作,根据实际需求,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具有专业技能。

3. 求职意识强德国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意识,学生很早就开始通过实习和学习企业合作来了解企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4. 企业积极参与德国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着重于企业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育。

企业会提供现实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

三、德国高职教育对于中国的启示1. 加强实践教学中国高职教育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与德国相似,但在实践教育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中国应加强实践教育,通过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行业经验的培养,形成了一种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析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并思考如何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还要在实习公司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际工作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这样的实践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即可胜任实际工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产学结合。

德国的职业学校和实习公司之间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内容和实习公司的需求密切相关。

学校和企业定期开展联合培养,学习内容和实践需求之间形成有机连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双轨制。

德国职业教育有学术航线和职业航线两个并行的轨道。

学术航线主要是指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深造和科研的机会;职业航线则注重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岗位。

这种双轨制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声誉。

德国的职业教育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德国的企业愿意招聘具备德国职业教育经历的学生,认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

我国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国应加强产学结合,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应建立起学术航线和职业航线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引言: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作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独特的模式和成就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组织架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探析,以期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德国职业教育源于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行会通过职业集会和职业协会对学徒的培训进行规范。

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职业学校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培养各类技术工人和中级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

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193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组织架构德国职业教育以联邦制为基础,分为联邦级、州级和地方级三个层次。

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整体政策和制度,州级政府负责协调和推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

德国职业教育还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行政管理机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行业工会等,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培养模式是“双重制度”,即校内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和通用技术的教育,同时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实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该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德国职业教育运行的基础是行业协会和工会的作用,它们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管理权力。

行业协会负责制定职业标准和课程大纲,工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质量。

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文件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制度安排和财政保障。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给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以很多启示。

要加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完善各级政府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要倡导“双重制度”的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于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关于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关于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摘要:研究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分析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从中得出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解放思想,营造一种重能力、重技能的社会氛围;明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建立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吸引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努力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校企合作初次听到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模样,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四句话:象学校,不象学校,象工厂;象教室,不象教室,象车间;象教师,不象教师,象师傅;象学生,不象学生,象徒弟。

使我对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和发展产生了兴趣,总结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

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的预测、职业培训条例的制定、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劳动力安排、理论教学大纲与教师资格的审定、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等,都有具体部门负责。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由两类学校完成,即技术(职业)学院和科高等学校。

进入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

即文理高中毕业生或通过培训达到同等学力者;二是要与某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院采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毕业生一般没有学士学位,但却可成为企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或中高级管理人员。

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再经过大约两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获得学士学位。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1.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2.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为了使学生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双元制”职业教育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业性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的,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

关键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交流E XPERIENCEOCCUPATION1072013 04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郑兆巍 摘 要:笔者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优势,总结其发展趋势,并结合镇江市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一、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和优势1.德国职业教育总体情况德国教育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四个层次。

德国法律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即各类型的学校教育都由各州管理。

其中,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德国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有双元制职业学校、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进修学校、专业高级学校、专修学校(继续教育)等。

德国职业教育推行终身教育体制,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

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失业救助,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州政府、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中央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这种体制,不仅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人人成才创造了平等的机会,培养出职业能力更强的人才。

2.“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行业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职业学校是辅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考核由行业协会负责,学生具备企业学徒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融合,完全具备在企业独当一面的能力和素质。

3.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德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民众拥有崇尚“技能”的文化传统。

其职教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这些人才是德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1)法律体系健全。

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德国制定了十分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的制度、组织、考试等作了原则性规定,使职业教育有法可依。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多次被国际社会所称颂。

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成绩成为全球职业教育的典范,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两个方向上的思考展开探索和思考。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德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

在当时,由于工业化推动了企业对于大量的技术工人的需求,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德国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意识到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普遍设置了很多职业实训学校,提供丰富的实际操作培训。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2.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德国职业教育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职业学校、工艺学院或者进入企业进行学徒制培训等不同的道路。

这种灵活的学习路径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们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发展出个人的特长。

3. 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与企业的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德国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提供实践机会,又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评估。

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学生对工作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思考一:如何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1.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在我国,理论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实践技能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机会。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我们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

2024年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2024年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2024年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功在于其严谨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出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严格的质量评估与监控以及开放的教育国际化发展。

这些方面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教学理念与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我国高职教育而言,应当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这一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使他们具备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品质。

二、校企合作与实训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就业机会。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实习实训、就业安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的身影。

我国高职教育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应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衔接。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共同开展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三、师资队伍建设德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此外,德国职业教育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于我国高职教育而言,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他们参与企业实践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和支持。

同时,还应注重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质量评估与监控德国职业教育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控。

德国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3篇)

德国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职业教育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自20世纪初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通过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法,我深刻体会到其先进性和优越性,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德国职业教育法的先进性1. 产教融合德国职业教育法强调产教融合,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双元制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法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实习实践。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德国职业教育法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后,即可进入企业工作。

这种制度有助于规范职业教育市场,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4. 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德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进行。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三、德国职业教育法的优越性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德国职业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提高就业率德国职业教育法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减轻就业压力。

3. 促进产业升级德国职业教育法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 提高国家竞争力德国职业教育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德国为例,由于其发达的经济、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最高和人才培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从而为国内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德国职业教育整体上发达,培训质量高。

在职业教育的支持结构中,德国的教育行政中心(Bildungsverwaltung)负责颁发职业技能证书,而技术教育组织(TewO)负责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审核。

因此,当从业者要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时,必须通过TewO认证。

此外,德国有市场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课程内容多、形式多样,涵盖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各个方面,受到政府大力支持,是一个完善和灵活的体系。

此外,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质量可靠,因为德国有一套完善的有效考核机制,比如工作鉴定和职业能力鉴定等,这些考核机制不仅保护社会安全,还保证职业教育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启示首先,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支持体系,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我国应当完善职业教育行政机构,结合企业和教育机构,建立一种多角色制度,将职业教育支持机构和技术教育组织合理分工。

其次,我们应当引入市场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求满足不同需求。

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采取了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从业者不同的需求。

我国在此方面也应当采取类似的模式,满足不同从业者的需求。

最后,关于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的考试,应当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以便确保培训质量和考核标准的一致性。

考试的结果要有效,并且更新,以确保所认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发达水平,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在职业教育支持结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职业考核机制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为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出发,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 学制长、质量高: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其学制一般为3-4年,内容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2. 联合培养、产教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企业培养,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学历与技能并重:在德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重,从技能人才到高等教育学历,各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1. 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大减少了失业率。

2. 技能优势明显: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德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 教育与产业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学历歧视:尽管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但是在社会认可度上仍然存在学历歧视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是成功的保障,而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2. 教师短缺: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面临着教师短缺的问题,急需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 技能更新不及时: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教育系统存在技能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使得一些毕业生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结语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应该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产业的紧密合作、学历与技能并重等方面入手,使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实践导向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产学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到企业实习,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多元化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四、职业认证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认证,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通过职业认证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政府支持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这可以让职业教育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产学结合、多元化课程、职业认证和政府支持等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学校制和双元制两种形式。

学校制是指通过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而双元制则是指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 聚焦实践: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 分层次:德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考试。

3. 企业参与: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度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

4. 国家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行工匠制度,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

2. 1920年代:德国开始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

3. 1950年代:德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4. 197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度明显提高。

5. 1990年代至今:德国继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 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德国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依据。

3. 政府投入、企业参与: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企业参与度也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使得职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我国应该对职业技能进行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依据。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近年来,德国教育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其职业教育也表现出了显著优势,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德意志模式”。

今天,我们将从结构、管理、实施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针对中国职业教育提出借鉴建议。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非常完善。

它建立了从高等职业教育到青少年教育的长效机制,将高等职业教育与青少年教育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的三级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级职业教育。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管理灵活,支持企业家参与。

德国从学校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职业教育管理,有效构建了学校-企业双赢的教育共同体。

学校在职业教育的理论层面,企业则在实践层面参与职业教育,两者在职业教育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实习培训等方面互利共赢。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实施方面比较成熟,有着明确的培训计划和不断完善的教学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大多基于现实经济需求,以制定职业培训计划为起点,以技能训练为终点,以不断更新的市场前沿技术为公式,不断优化技能课程,提升质量,满足实际需求。

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分析,可以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完善,管理灵活,实施成熟,成为国际学术界“德意志模式”的典范。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时应该从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实施等方面学习借鉴德国的做法,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育更多优秀的素质人才,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因此,中国应以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借鉴,加强职业教育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创新发展,完善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人才保障。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中国也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做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为成功和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其成功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是有很多启示的。

以下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几点启示:1. 重视技能培养和实践经验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到工作实践中,接受真实的职业培训。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更加注重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增强技能和专业能力。

2. 宽容多元的职业选择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允许学生在初中阶段选择是否接受职业教育。

这种多元的职业选择机制,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不同方向的专业学习。

与之相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初中阶段更多地注重普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不够。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3.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与相关产业和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学徒制度和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企业中接受工作经验和实践培训。

这种产业和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教育和产业需求更加贴合,学生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我国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将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质量保证和认证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证和认证体系。

学校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评估和认证,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这种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声誉。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评估和认证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可信度。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有很多启示,包括注重实践培训、宽容多元的职业选择、产教融合以及质量保证和认证体系。

通过借鉴和吸取德国经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德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政府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在经济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今天,德国的职业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制定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德国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将全部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所有专业性机构,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和谐、有序的工作关系,从而产生了迅速发展和强有力的教育效果。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统一的考试制度,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专业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从中学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实际的技能,学习职业技能,逐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职业技能教育的社会服务,提供了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第三,德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大量政策性措施,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重视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布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步。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同时,德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能缺乏、就业压力等问题。

兴趣素养低,实践能力欠缺也是职业教育中的一大障碍。

应该加强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改善实践环境,加强丰富兴趣素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各级职业教育机构,提升职业教育的素质,完善和改进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改善就业环境,提高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李露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

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

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

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

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

有3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

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

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

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

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

18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 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

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 世纪20 年代。

20世纪60 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 年召开了11 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

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

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

随着对人的科学研究的深入,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呈现出从启蒙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经过理想主义职业教育价值观,直至向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演进。

[1]从启蒙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以最初的康德,以及后来的赛克斯特为代表的思想家从个人的幸福出发,主张普通劳动教育,反对传统的学徒训练。

从理想主义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此阶段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

这一时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泛爱主义在德国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后来的洪堡思想对德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从这时起,教育逐渐偏向双轨制发展,同时教学内容被分成适用于双轨制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两部分,这成为了现代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

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以裴斯泰洛齐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他们教育思想中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变于发展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此阶段始于20世纪初。

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文化教育学派的教育思想。

文化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等。

(三)德国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1969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作为整个联邦范围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别是企业内职业教育的统一法律基础。

它阐明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规定了职业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期限;对培训企业与受训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双方的关系做出规定;最后就培训机构及其员工的资格、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和科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时比较基本的、系统的、权威的一项法规。

并在实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德国职业教育科学化管理进程,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地发展,为未来德国职业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5年联邦德国颁布了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更加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在2005 年4 月1 日正式生效的新《职业教育法》标志着德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

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职教模式再度焕发生机。

[2]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一)“双元制”的基本概念“双元制”是指青少年在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 另一方面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3]参与者的方面,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与职业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企业或是是培训单位。

培训场所方面,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受教育者的身份方面,一元是指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另一元是指在企业的学徒。

总体来说,双元制的本质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反弹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1.完备的法律基础企业职业训练的主管权属于联邦。

1969年公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据,它明确规定,企业的训练承担者和受训学徒之间必须订立训练合同。

合同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①职业训练的性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及目的;②职业训练的开始时间和期限;③训练场所以外的训练措施;④日常正规训练的期限;⑤试用期;⑥劳动报酬的幅度;⑦休假期;⑧合同宣布解除的条件。

[4]2.教育生产结合紧密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的受教育者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练习实践操作,培养工作技能,而且所使用的设备和所学到的技术是培训企业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

这样学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再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真正掌握此项技能。

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3.企业广泛参与,校企互通企业广泛参与,大企业会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人员,有的甚至会企业自己出资办企业大学。

而那些没有能力单独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 也可以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与学校充分合作沟通,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共同履行培养人才的义务。

4. 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包含了学习期间考试和结业考试。

考试形式上包含了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为了使职业考试规范化,德国陆续颁布了《考试条例》、《标准考试条例》、《职业教育条例》和《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条列,这些法律条列规定考试的各环节由相互独立的机构执行,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

[5]如此一来,各部门对考试工作的联合参与保证了职业考试依据《职业教育条例》规范开展工作;确保了考试的客观、公正、独立;促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了职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应期, 降低了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费、实习基地、师资、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等问题,合理优化利用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可以更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从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造就我国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偏重于应用技术。

核心的学宗旨是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结果。

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以职业群为重要的选择依据,针对性较强,适应面较广,受到企业的欢迎。

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学校的培养模式从客观上使学生脱离了实际操作。

现在,集中安排实习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达到学以致用。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化,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二,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和企业有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社会人才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里,由于经费所限,大部分学校很难独立建设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

此外,由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意识不强、互动性较差,在实际操作方面,学校也得不到相关企业的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很受企业的欢迎。

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无论是在职还是在校,接受职业教育者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就业。

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需要为导向。

以达到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目标。

第四,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建立起联邦政府协调领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的体制,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监督,也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时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体系,它对推荐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大的作用。

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更是被当作复兴经济的“秘密武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必然还会有更好地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吸收其优势部分,并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解决就业问题、人才紧缺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卢洁莹.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611):88-93.[2]王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3):151-153.[3]张晓芳.浅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22-24.[4]顾明远,梁忠义.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42-351.[5]孟华锋.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 (10) : 128-129.[6]顾明远,梁忠义.德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