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 人教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3.能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简要介绍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分析中日之间在朝鲜、台湾等地的矛盾与冲突。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分析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结果。
3.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甲午战争给中日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练习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
2.小组演讲,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
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材料,撰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读后感。
2.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东亚地区的影响,展开独立思考,撰写文章或演讲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东亚地区历史发展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重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坚持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列强的瓜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件3.视频: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4.图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
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1)地理位置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日本明治天皇材料二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__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
(侵略)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二)战中篇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
(看图了解)(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第一部分:导入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
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2.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PPT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
例如:“你们对中国近代史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中日关系吗?”“你们听说过甲午中日战争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背景和原因 (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是在哪个时期发生的吗?”“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是什么吗?”帮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以及双方的利益冲突。
Step 3:主要经过 (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吗?”“你们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负结果吗?”帮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争结果。
Step 4:影响 (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吗?”帮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Step 5:总结与评价 (5分钟)教师总结讲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学生回答。
例如:“你们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大吗?为什么?”“你们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生活有何影响?”鼓励学生就刚才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列强的侵略本性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和瓜分的残酷。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问:“《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甲午战争的经过。
(2)运用比较法,分析《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异同。
(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2)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心态。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辅助材料:甲午战争相关地图、图片、文献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戊戌变法,引导学生进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
(2)展示甲午战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关注《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过程,突出重点史实。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
(3)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奋发图强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7. 课后作业:(1)复习甲午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深入研究《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思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败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
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2.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陷落、威海卫战役等。
3.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指挥不利等。
4. 讲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土主权丧失等。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强调保持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提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建议。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8910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课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制作课件PPT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以打捞致远舰视频引入今天的新课。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内容
交流:
1、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背景)
2、《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交流学习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备 课 笔ຫໍສະໝຸດ 记课题5.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出示“时局图”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问题:当时的中国是何状况?如果你身当其时,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一)拓展提升
1、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议论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设计一个短视频或图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2.通过一个小游戏,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挑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每个小组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探讨意见。
步骤三:讲解与总结(30分钟)1.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归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教师向学生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并引导学生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步骤四:课堂讨论和互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展开思辨性的讨论;2.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模拟辩论,一个阵营代表日本,一个阵营代表中国,就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辩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议论文;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但需要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呈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历史议论文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文书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2016年11月29日[海南师范大学]文院14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课]姓名: [刘景行]学号: [201402050123]班级: [文学院14历史]一、【目标阐释】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这几场战争中的爱国名将。
②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③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锻炼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观看电影片段,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史实。
②讨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②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是清政府腐败造成的③增强爱国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①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②通过学习黄海大战,学习邓世昌的爱国壮举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影视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这个片段那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播放《甲午风云》片段并课题板书。
在听完后,学生能够回答出歌曲为片段中致远舰沉没、日本海军入侵等镜头。
为什么致远舰会沉没?日本为什么要入侵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2、新授呈现①黄海大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命名由来,播放影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黄海大战的战况。
②马关条约黄海大战过后,清政府一味地妥协,使得日军气焰嚣张。
清军节节败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设厂,增辟口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学习(一)甲午海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同中国一样受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强盛。
虽然强盛但日本还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需要通过侵略扩张来寻求出路,日本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多媒体展示明治维新前后对比图教师: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学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自主学习】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如何?2.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3.《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知道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吗?(情境式导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教师讲述: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阅读教材P24第一段,思考:(1)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答案提示:(1)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活动一阅读教材P24~P26,并结合《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思考:(1)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课标要求:明白甲午中日战争的要紧战争;列举《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明白《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的阻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现,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入侵、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和阻碍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阻碍和“门户开放”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狼烟在东方升起》的片段点题——甲午中日战争通过分析“天际沦落人”的漫画以及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材料,得出结论: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全然缘故全然缘故: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
过渡:战争需要一个契机,阅读教科书第一自然段得出结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过渡:日本蓄谋已久,预备充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对立即到来的战争毫无防范,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
中国败,日本胜。
战败确信要付出代价。
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阻碍(板书)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通过列表比较法,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比分析《马关条约》的阻碍。
割地:领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清政府陷入严峻的财政危机。
开放通商口岸:入侵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示意图比较)开设工厂: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概念说明,材料辅助)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过渡:还有没有比这更严峻的阻碍呢?引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畴”识图《时局图》和列强划分“势力范畴”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畴”,强占海湾,而且以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学会思考的能力,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3、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提供相关图片核材料,加强教学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2、教师在导学质疑和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清失败的原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台湾人民的抗日,认识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三、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学习内容概况有清楚的了解2、教师补充材料,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分析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并得出中国战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
Ⅱ、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话:“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
师: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结局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下面,我们讲讲这场战争的经过。
二、经过(板书)
师:这场战争爆发后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战役,请同学们看书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1、平壤战役
2、黄海战役
3、辽东战役(旅顺)
4、威海卫战役
(教师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动态显示日军侵略路线和清军进军、撤退路线及闪动中、日双方发生的伴有米花状和声音的战斗地点,以增强战斗气氛,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形成时间顺序和空间概念。
)
师: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我们为何把这场战争叫甲午战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和第三段小字)
生: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日本军队偷袭清军运兵船,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和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情况下爆发的。
由于这场战争发生的年份——1894年属农历甲午年,所以叫甲午中日战争。
师:日本对中国军队的偷袭方式说明什么问题?(启发)
生:说明战争爆发带有突然性。
师:对,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突袭波兰、苏联等事件都能说明这个观点,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提高警惕。
师: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态度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清政府根本不想打仗。
师:为什么?(引导)
生:……
师: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正准备过60岁生日,她希望对日本发动的战争和平了结,不希望战争冲击她的“万寿庆典”。
另外,李鸿章也怕输掉他升官发财的资本——淮军、北洋舰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师:我刚才说的这些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引导、启发)
生:说明慈禧太后、李鸿章把自己的事看得很重,而把国家、民族的大事抛在脑后。
师:清政府被迫应战态度会对以后战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战役谈谈。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
生:答略。
师:确实,清政府的作战态度对战局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是根本性影响,同学们刚才说的日军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取得,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都与这种作战态度和清军统帅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有关。
尽管这样,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还是与日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不畏强暴、不屈膝、不妥协的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
的一页。
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日的事迹。
(投影邓世昌像,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场面。
)
生:答略。
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他与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有何不同?(启发、引导)
生:……其行为与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把家事看重于国事、民族大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众生:失败,中国最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中国失败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引导学生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重点讲述。
)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
其实,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不仅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战胜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不至于被欺,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的历史原因。
下面我们讲一讲《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
师:《马关条约》是何时何地签订的?签订的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
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
)
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
)
师:在订正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屏幕显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
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请问:同学们是否同意材料中所述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引导分析)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以上观点不全正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大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屏幕显示“台湾岛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一联助其理解),但他对北洋舰队的覆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
生:答略。
师:同学们答得对,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它签订没多久,帝国主义国家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
(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
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两个方面。
请问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了哪些租借地?划分了哪些势力范围?
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电脑显示的《清朝疆域图》上作动点闪烁和动点切割拼凑,以增强形象感、直观感。
然后出示强学会序(见教材19页)和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
D、布置作业(略)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