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e9da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9.png)
01
02
03
汉字书写规则
掌握笔画顺序、间架结构、 偏旁部首等书写规则。
拼音拼写规范
了解声母、韵母、声调等 拼音基础知识,掌握拼写 规则。
常见易错字词
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 音字等易错字词,提高书 写准确性。
词语理解与运用
词语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背诵等方 式积累常用词语和成语。
词语辨析
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褒 义词、贬义词等词语,理 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 色彩。
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合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 求,提高竞争力。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察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 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 等。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整合不同 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历史、地理、科学等, 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武松
《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血溅 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 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 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 “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名著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探讨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它告诉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同时,《红楼梦》也提 醒我们注意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呼吁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公正而努力。
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观点,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逻辑。
交际场合礼仪和沟通技巧
交际场合礼仪
教授学生不同场合下的交际礼仪,如见面问候、告别致谢等,提高学生的社交素养。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dfaa0a7e21af45b307a8fe.png)
仿句想象类
• 首先要理解思想内容,之后依据诗 歌的重点词语发挥想象,描述诗歌 意境。
人物想象题
• 要结合语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
事件想象题
• 1.扩展性描述 • 2.组合性编写 • 3.传奇性编创
比喻想象题
• 依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中 心,结合语境,展开联想,运用比喻 要贴切新颖
写作方法有哪些?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 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 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 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类比,直抒 胸臆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2.诗歌形式风格鉴赏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表达方式(描写、 议论)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 生动)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3.诗词内容和情感鉴赏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 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 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词语 语法修辞
修改病句和辨析病句 句子仿写;排比、对偶、比喻;简明、连贯、得体 文学常识 诗句默写
口语交际考“得体”
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单一应对型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
多种角色型
语言的歧义
代为转告型 情境变换型
口语交际应战策略
(一)说话讲文明,有涵养,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5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
![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5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https://img.taocdn.com/s3/m/71d2470e650e52ea551898a6.png)
3.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 惯。主要有主谓、谓宾、主宾、修饰语与中心词等搭配不当。 例5 【2015·葫芦岛市】 香港导演徐克翻拍的红色经典《智 取威虎山》,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
解 析
本题中,“引起”和“热潮”谓宾搭配不当。
应改为“掀起”。 例6 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应把“眼睛”改为“目光”。
中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5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解
析
A项,搭配不当,“时节”和“好去处”不
能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为“中国的许多游客”;D
项,成分赘余,“尤其”“更”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中 一个。
中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2014·杭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 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饮水 品质。 B .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 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 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
中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解
析
A项,成分残缺,缺失宾语,应该是“形成
„„的格局”,所以,应该在“多水源供水”的后面加 “的格局”;B项,搭配不当,“减少人口增长速度” 动宾搭配不当,“速度”不能“减少”,应该将“减少” 换成“减慢”;D项,“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 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这一句句式杂糅,修改时去掉 “为基础”。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496aa6af45b307e87197ad.png)
18
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最重要,也最有价值, 即与考生取得的总分关系最大。我们确定 这最后阶段的复习分四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7周左右):分册复习,知识梳理 第二轮(4周左右):专题复习,技能训练 第三轮(3周左右):综合演练,实战模拟 第四轮(1周左右):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19
四轮复习法执行要领:
21
3.注重基础 中考命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升学考 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考 前复习应更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加反复的次 数。而基础知识,重点又是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这是同学们语文素养积淀发展的需要。在复习 阶段,就是要把该记的“记死”。从同学们答 题的实情来看,这部分试题的得分并不高,且 年年如是。这是为什么呢?记诵,没有抓落实; 书写,没有抓到位。许多同学们反复次数不够, 忘得快,考前记忆模糊。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1)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6
(2)命题范围和要求: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 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 依据。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测试;注重对学 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 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最重要,也最有价值, 即与考生取得的总分关系最大。我们确定 这最后阶段的复习分四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7周左右):分册复习,知识梳理 第二轮(4周左右):专题复习,技能训练 第三轮(3周左右):综合演练,实战模拟 第四轮(1周左右):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19
四轮复习法执行要领:
21
3.注重基础 中考命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升学考 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考 前复习应更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加反复的次 数。而基础知识,重点又是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这是同学们语文素养积淀发展的需要。在复习 阶段,就是要把该记的“记死”。从同学们答 题的实情来看,这部分试题的得分并不高,且 年年如是。这是为什么呢?记诵,没有抓落实; 书写,没有抓到位。许多同学们反复次数不够, 忘得快,考前记忆模糊。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1)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6
(2)命题范围和要求: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 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 依据。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测试;注重对学 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 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7975dffd0a79563d1e721a.png)
第二讲 语 素
一、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语音、语义)结合体。如:“马虎”这 个语素,它的语音是“mǎ hu”,语义是“不认真”。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农、土、 啥、而、吗”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等, 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法西斯、海洛因、迪斯科、乌鲁木齐、 布尔什维克”等。 语素不能再分成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一旦拆开,要么不表示任何意 义,要么表示毫无关联的两个意义。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前缀“第”或 “初”组成,例如“第一、第五、初一、初五”。有时可用“甲、
(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两大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动量 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看三 天”。下面是量词分类系统表:
②[为崛起的中国]而努力工作(表目的)
③[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拨动听众的心弦(表工具方式)
④[从早上]工作到晚上(表示时间的起点)
⑤[在阅览室]看书(表示处所)
⑥黄河发源<于青海>(表示处所)
⑦(关于嫦城奔月)的传说(表示有关事物)
(二)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一、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名词 有以下几种:
1、专有名词:鲁迅、中国、澳门 2、普通名词
: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 集合名词:人民、人口、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 3、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 4、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新疆、北京、广东、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5、方位名词: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以西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b1ab9169eae009591bec91.png)
2.(2019河北)这首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课件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2 考点3 病句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课件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2 考点3 病句](https://img.taocdn.com/s3/m/516f830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9.png)
【例】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 子 是 否 成 分
否缺谓语。
实践,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我们应该传承并不 残缺。
断发展。(缺宾语,应在“实践”后添加“经验”)
▪ (二)成分赘余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1.主语赘余
1.看主语:主语多余的
【例】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 句子,前后两个主语所
了合适的宾语,又在后边加上一个 汽水。(“饮料”和“汽水”存在宾语赘余的
多余的宾语。 语病,可删去其一)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4.修饰成分赘余
【例 1】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 4.看修饰成
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定语“很好的”与“美 分:定语[形容
妙”重复,可删去其一) 词(的)]、状语
5.倍数词搭配不当
5.看倍数词、分数:
【例】大桥建成后,太平镇至 倍数词与“减
倍数:一倍、二倍、三倍……
习水镇的行车时间缩短了两 少”“缩小”“下 分数:“几分之几”,如三
倍,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百姓的 降”等词,分数、百 分之一、五分之一……
出行条件。(“缩短”和“两 分数与“提高”“增 百分数:“百分之几”,如
地交谈。[正确次序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 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
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 定、程度、情态、对象。
他(对象)交谈]
▪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没有语病的 打“√”,有语病的打“×”,并写出修改意 见。
▪ 1.不仅网络热词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 现实生活,× 而且还寄寓了人们的社会情感。
语,删去“使”)
出主谓宾, 着、从、于、到、往、向、自从;③表对象,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3篇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3篇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50dd1c83c4bb4cf6ecd128.png)
意思。(2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 作者由本篇文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谈谈你的理
解。(2分) 结论: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理解: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
虑 事物要全面深入 , 不能一知半解 , 凭主观臆断
(4)不亦颠乎 (5)众服为确论 2. 句子翻译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颠: 通“癫”,疯狂 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第三部分:老河兵的“笑”和作者的思考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第3 篇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石兽落水,寺僧到下游打捞,未果 沧(Cāng)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 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 zhào )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pá),寻十余里,无迹。 1. 词语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河干: 河边 圮: 倒塌
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全文梳理 【全文中心】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述了人们寻找石 兽的经过及最终在上游找到石兽的结局,从中悟出了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 臆断”的道理。
文意理解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RJ课
• 1、开门见山 • 这种开头简单明快,单刀直入,一下子 就把读者引入到文章的中心。
4. 作者由本篇文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谈谈你的理
解。(2分) 结论: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理解: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
虑 事物要全面深入 , 不能一知半解 , 凭主观臆断
(4)不亦颠乎 (5)众服为确论 2. 句子翻译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颠: 通“癫”,疯狂 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第三部分:老河兵的“笑”和作者的思考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第3 篇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石兽落水,寺僧到下游打捞,未果 沧(Cāng)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 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 zhào )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pá),寻十余里,无迹。 1. 词语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河干: 河边 圮: 倒塌
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全文梳理 【全文中心】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述了人们寻找石 兽的经过及最终在上游找到石兽的结局,从中悟出了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 臆断”的道理。
文意理解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RJ课
• 1、开门见山 • 这种开头简单明快,单刀直入,一下子 就把读者引入到文章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真题例析
1. 2014·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 边去了。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3.2012·河北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
的田字格内。
谦让是 和谐的花朵
微笑是温馨的 语 言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解 析 这道题的立意来自“世界微笑日”的大背景,体现 了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主题。此题的难度很小,目的是 考查考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引起教师对学生书写基本功的重 视。这一导向,无疑是积极的。
中考复习方案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 习课件专题1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命题规律与预测
根据拼音写汉字是河北省中考的传统题目,也是必考题目。 这类题除了考查字词的准确书写外,也是卷面分的主要体现 部分。因此,硬笔字书写工整、规范是得分的关键。错别字 的考查主要侧重于考查形近字、同音字和有特殊点的字等。 因此,要注意形声字的复习和辨析同音字、形近字。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缀”:先查音序Z_______,再查音节 ___z_h_u_ì___。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霎”:先查部首雨_(雨__字__头__) ___,再查 __八_____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iūsè)_羞__涩_______ ②(chàndòng)___颤__动______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2.2013·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傍晚时分,到达昆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春 城犹如披上了轻纱,显得格外妩媚。我们到达宾馆时, 热情的主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寒暄了一阵,主人便情 不自禁, 地谈起了西山,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往之情。 待主人告别后,我迫不急待地推开了临街的窗子,只 见远处的街灯发出柔和的光,重峦迭嶂的西山隐约可
个字母的音序排列,第一、二两个字母都相同,则按第
三个字母的音序排列……如此,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节
在正文的页码,再根据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
查的那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个字。如果同一音节的字太多,字典一般依声调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如kai音节有三个声调, kāi、kǎi、kài,查找“开”字,就得在阴平音节kāi所 对应的正文页码中查找。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 和释义时应用。步骤为:首先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 数清部首笔画;然后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 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再按这个 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页,并从这一页中找 出要查的部首;最后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 画数),按这个部首的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查字典是2013年新增的题型,连续两年进行了考查。2015 年中考在字词题上仍将保持传统题型,但对几个重点也不可 忽略。如字音、字形的辨析,这些题型背后的考点其实还是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因此,对初中阶段接 触的重点字音、字形要注意随时夯实基础。考查形式则很有 可能延续给出语段,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的形式,这样更能 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方法总结
【应考技巧】
查字典词典
音序查字法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按汉语拼音26个字母
的顺序,来查检汉字的方法。其查字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所查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如:“开”音
节为kāi,第一个字母为k。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
,
_____画。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__急____应改为___及___
②__迭____应改为__叠____
。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解 析 第(1)题考查对字典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2)题考查对字形的辨别。“迫不及待”中的“及”是“达 到”的意思。“重峦叠嶂”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叠” 是“重叠”的意思。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解 析 第(1)题考查对字典的使用方法的掌握。①音序检字 法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答题时注意所查音序要大写。②部 首检字法先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再在部首检字表中的部 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从检字表中找到相应的项,并从此 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 按这一部首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第(2)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要准确认读字音 外,还要能够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字义。因为汉语中存在大量 同音字,甚至同音词语,而能帮助我们判定正确字词的主要 因素就是语言环境。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辨析字形的方法
一、 以音辨形 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 音来锁定它。如“气慨”“扑溯迷离”,根据形近字与其 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慨”读“kǎi”, “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溯”读“sù”, “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
。
见,四周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啊,多么令人陶醉的 春城之夜!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随堂演练
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媚”:先查音序_M_____,再查
音节m_è_i____。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暄”:先查部首_日_____,再查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