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专业荟萃]

合集下载

荟萃分析和系统性评价

荟萃分析和系统性评价
1、是否事先有研究方案
2、是否清楚地报告了临床试验的收集策略
3、是否有专门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列出了纳入和排除 的论文,并说明排除理由 4、是否有直观的图示和一致致检验 5、是否用恰当的统计学处理和灵敏度分析
6、如综合分析显示显著性差异,是否陈述了出版偏倚问题
7、是否做出了有效、不肯定或有害的结论,或提出需进一 步研究的建议
Sachett教授的调查
一周内读文献时间
内科医师≤90min
高年住院医师以上15%~40%未阅读
多数喜阅读医学文献综述
SR可为某一领域、专业提供大量新信息 和新知识
SR历史回顾
1979年 由Cochrane首先提出:收集
RCT作SR,获强烈反响
80年代 出现跨国合作,针对一些常见病的
某些方法,作SR,产生重大影响 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荟萃分析的缺陷
1、方法自身缺陷
它是观察,不是具体临床研究
入选的研究良莠不全 2、出版偏倚 3、原始研究报告质量 直接影响荟萃分析结论之正确性 须对原始研究报告进行严格的方法学评价
漏斗图(Funnel plot)分析
评估一批同类研究或综述调查是否存在发
表偏倚或其他偏倚的分析方法
制作漏斗图,Cochrane 协作网软件
确定题目的4个要素
1、研究对象的类型 2、研究的干预措施或进行比较的措施 3、主要研究结果的类型,包括所有重要结
果和严重不良反应
4、研究的设计方案
SR确立题目和要素的举例
题目:探索静注硫酸镁能否降低AMI患者的近期
死亡率 4个要素: 1、研究对象:AMI,不考虑梗死部位、性别、 年龄 2、干预措施:静脉使用硫酸镁和安慰剂作比较 3、主要研究结果:35天(近期)的死亡率 4、设计方案:RCT

不同孕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率差别的荟萃分析

不同孕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率差别的荟萃分析

1 材 料 和 方 法
YAN Yo g— i g LJ D u , X 『 D e Zh n , n P n . an T — og
11 材料 .
通过 《 中文 科技 资料 目录 》 文 献追 溯 和 ,
CH EN h n S e g , AN G X u — n 1 C a g— h n 2 w e Pi g
不 同孕期 乙型肝 炎 病 毒 宫 内感染 率差 别 的荟 萃分 析
闫永平 。李 , 端 徐 德 忠 陈长 生:王 雪萍 , , ,
( 四 军 医大 学预 防 医 学 系 : 行 病 学 教 研 室 , 生统 计 学教 研 室 , 西 西 安 7 0 3 ) 第 流 卫 陕 1 0 3
内感 染 发 生 的 时 间 .
的 感 染 率 ( 4 7 ) 于 孕 中 期 ( . 3 )( 1 .0 高 4 3 d一 0 0 9 14 , 9. ∞ C … 0 02 0 1 8 .对 各 研 究 结 果 做 齐 性 检 验 , I 5 . ) 5 未 见显 著差异 ( 00) P> . 5 ,结 论 HB 宫 内感 染 可 发 生 在 孕 期 V
关键词 : 更, 肝 乙型 ; 内传 播 ; 染 车  ̄{ t 官 感 N ea分 析 中 围号 : Rl 4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9 . O CI 0 5 j 0 一 .0 2— 0 5 . Ho g n iy t s e u t i— 1 8) mo e e t e t r s ls d s
n n y u h i i n s p s i l t t e l t e t t n a c ,h tt e man t mig i o sb y a h a e g s a i , o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乙醚等灭活试验是鉴定病毒的一个重要指 标。
(六)甘油和抗生素
应用50%的甘油盐水,病毒可以存活数日, 甚至几年。生产实践中常用50%甘油盐水保 存病毒材料,同时采取冷藏措施,效果较 为理想;
一般的抗生素对病毒无作用,故常加入到 含有病毒的材料中去,以杀死细菌而有利 于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一些抗生素对病毒有 作用,有的已用在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上, 如金刚铵、利福霉素、放线菌素D等。
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应含有足够量的活病 毒,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 毒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机体的 免疫保护机制,来选择所需要采集标本的 种类、确定最适采集时间和标本处理的方 法。
标本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如有细菌污染, 可通过加抗菌素、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处理。
由于大多数病毒对热不稳定,所以标本经 处理后一般应立即接种。
了解各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灭活作用,有着 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不同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的敏感性不 同,因此在消毒时必须针对该病毒特点, 选择最为有效的消毒剂。
相反,在保存毒种或病毒材料时,则必须 注意防止和避免各种灭活条件。
病毒对不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是鉴定 病毒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温度
病毒喜冷怕热。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 寄生的,因此分离培养病毒应采用: 寄主(易感动)接种法 鸡胚培养法 细胞培养法
而且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毒的要求进行选择, 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寄主接种法 分离的标本接种于实验寄主的种类和接种
途径主要取决于:
病毒寄主范围 组织嗜性 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培养及结果判定的 简便
优点:细胞碎片少,潜伏病毒容易发现,对病毒 的敏感性和原代细胞相似。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

1. 病毒学检验:是从维护公众健康的角度,以医学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为基础,借助免疫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对临床和流行病学现场的标本进行检测,确定感染的病毒种类和数量,追溯病毒来源,检测和预测病毒变迁,为人群中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的一门学科。

2. 病毒:是一类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3. 原代培养期:从供体体内取出组织,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接种于培养液中为初次培养,从初次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培养为原代细胞培养期。

4. 传代细胞系:从人类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制备的传代细胞系来自自发转发的原代细胞系。

5. 细胞培养技术:是模拟体内生理环境条件,提供细胞适宜的营养和温度条件,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使离体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并进行传代的技术。

6. 原代细胞:将动物或人的胎儿组织经剪碎、酶消化、稀释计数、加营养液,37℃培养1~2天后,形成的单层细胞或悬浮细胞。

7. 传代细胞: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大多数细胞退化时,少数细胞又能长期传下去,这种能在培养容器内连续多次传代培养的细胞叫传代细胞。

8. 细胞系:原代培养物经传代培养获得的一群细胞,包含有多种细胞成分,根据其生存期分为有限细胞系和无限细胞系。

9. 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遗传、生化特性相同的细胞群,如对某种病毒的敏感性或抗性、具有特殊的抗原性等,这些特性在传代培养中保持不变。

10. 细胞病变效应(CPE)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在细胞内增殖并与之相互作用后,会引起受感染细胞发生聚集、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损伤、死亡,可在低倍镜下直接观察,这些特征的改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11. 细胞周期是单个细胞分裂增殖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前期的物质准备进入分裂期而成为两个新细胞,而两次细胞分裂间隔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M期。

12. 血凝试验(HA)是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简称,可初步测定样品中是否有病毒存在及病毒滴度,分为直接血凝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常用的血凝试验一般指直接血凝试验。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嗜肝性RNA病毒,可引起进行性肝损害,进而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5 800万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其中仅21%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得到诊断。

为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要求加大丙型肝炎检测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实现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全覆盖。

WHO在2016年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中提出“到2030年消除作为主要公共卫生危害的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旨在2030年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到诊断。

为早日实现该目标,近年来HCV感染检测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

此外,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得到治愈,简化的HCV感染检测和诊断流程可以缩短从就诊至治疗的周转时间,使丙型肝炎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HCV 感染检测的最新指导文件和研究进展,对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进行综述。

1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HC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HCV感染是指在接触和感染HCV后6个月内出现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按照HCV感染的自然过程,暴露于HCV后1~2周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CV RNA,随后依次出现HCV核心抗原(HCV cAg)p22和HCV抗体。

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一部分HCV感染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可自发清除HCV感染,其他感染者则转为慢性HCV感染。

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

注:a,自限性HCV感染;b,慢性HCV感染。

图1 外周血中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2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丙型肝炎诊断(WS213—2018)》,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

医学导论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医学导论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WHO对健康的定义是(E)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2. 下列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E)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高血压病经服降压药后血压已经正常C、表面抗原阳性,转氨酶等指标尚正常D、肝炎患者E、以上都不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EA、健康即意味着没有疾病,反之亦然B、健康和疾病是相对立的,两者之间不存在中间状态C、健康和疾病之间有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D、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不像健康人,也不像病人E、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1、三体液学说三体液学说认为气、胆、痰等三种体液必须均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它是《阿输吠陀》医学的根本基础。

2、四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是在三体液学说(气、胆、痰)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液这一要素,但其基本理论没有改变。

4、异体同功在比较解剖学中,蝴蝶的翅膀与蝙蝠的翼被称为异体同功。

5、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源于生物化学,是集有关学科(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技术和技术科学等)的所有研究成果,经过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6、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

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该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导致被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缺失,继而发生感染、恶性肿瘤等,最终使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

8、预防医学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

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和对策,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产酸克雷伯菌致病性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2024

产酸克雷伯菌致病性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2024

产酸克雷伯菌致病性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2024摘要产酸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成人、儿童、社区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其中,产酸克雷伯菌最常引起的疾病是抗生素相关出血性结肠炎(AAHC)。

此外,它还可引起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等疾病。

目前,关于产酸克雷伯菌致病相关的机制研究较少,其中较为明确的有产细胞毒素Tilivalline和Tilimycin,作为产酸克雷伯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可导致AAHC的发生。

考虑到国内关于产酸克雷伯菌的研究较少,本文就产酸克雷伯菌的流行率、致病性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提高大家对产酸克雷伯菌的认识,并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产酸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肠杆菌目细菌。

它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也可存在于人类的皮肤、口咽等部位[1 ]。

1886年产酸克雷伯菌从酸奶样本中被分离出来,并被命名为产酸杆菌。

1963年该菌被归到克雷伯菌属,并称为产酸克雷伯菌。

关于克雷伯菌属,目前的研究热点是肺炎克雷伯菌,而对产酸克雷伯菌的种群特征、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制研究较少。

目前,产酸克雷伯菌主要引起抗生素相关出血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hemorrhagic colitis,AAHC),还可引起严重的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2 ]。

它引起的感染主要见于老年人、新生儿、存在免疫缺陷或有基础疾病等人群[3 , 4 ]。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产酸克雷伯菌不是单一的种,包括:格林蒙克雷伯菌、华西克雷伯菌、密歇根克雷伯菌、巴氏克雷伯菌、斯帕兰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以及3个未命名的克雷伯菌,所以产酸克雷伯菌应被称为产酸克雷伯菌复合群[5 ]。

一、流行病学产酸克雷伯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在健康人粪便中的检出率为2%~9% [6 ]。

许多研究表明,产酸克雷伯菌在患者中的定植率要远高于健康人。

例如,产酸克雷伯菌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重症和中级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4%和25.5% [7 , 8 ]。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基因表达
研究特定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 达水平,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以及调控机制。
基因组学
基因组测序
对生物体的全部基因进行测序,以揭示基因组的序列结构和 功能。
基因组注释
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识别并注释基因、调控元件等重要 功能区域。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分离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样品,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通过微生物实验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代谢、繁殖等生理过程,了解其生命 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通过微生物实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 群落的构成和功能。
02 观察法
显微观察
显微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 法之一,通过使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 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微观结构,了 解其形态、功能和变化。
比较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
比较生物学
指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蛋白质 组、代谢组等生物信息,来研究物种之间的 差异与进化关系。比较生物学有助于深入了 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和演化历程。
进化生物学
指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主要关注物种的起 源、演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进化生物学有 助于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 及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
生态观察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定点观察和长期跟踪观察等,每种方法都 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生态观察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 要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的行为特征、习性和演 化等,了解其行为学特征和规律。
05 模型生物方法
模式生物的选择与应用
模式生物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69页PPT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69页PPT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流行病学中的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是重要的方法,用于评估预防、治疗或干预措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中的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的定义、分类和具体应用。

一、临床试验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临床试验是一种为了评估新的预防、治疗或干预措施在人体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随机分配受试者到不同的干预组或对照组,并进行比较来确定效果。

临床试验可以是观察性或实验性的,并且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临床试验可以分为预防性试验和治疗性试验两类。

预防性试验旨在评估一种干预措施对疾病预防的效果。

例如,针对某一病毒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治疗性试验则旨在评估一种干预措施对疾病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药物研发阶段,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来确定该药物对患者病情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二、干预研究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干预研究是一种为了评估特定干预措施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它与临床试验相似,但一般基于人群而非个体。

2. 分类根据研究策略和目的,干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观察性干预研究和实验性干预研究。

观察性干预研究采用回顾或前瞻性的方法,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

研究人员观察实施干预措施前后人群中的疾病发生率或疾病相关因素的变化,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系,推测出健康饮食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实验性干预研究则通过分组实施干预措施,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预效果。

例如,在某一地区随机分配不同社区实施特定健康干预措施,如健康教育或体育锻炼,并对比多个干预组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干预的有效性。

三、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的应用1. 预防研究临床试验和干预研究在预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结果,可以评估预防措施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参考幻灯片共69页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参考幻灯片共69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பைடு நூலகம்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PPT参考幻灯片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第八章 病毒学研究方法简介

第八章 病毒学研究方法简介

7
• rinse off the carborundum • excess sap from the leaf with water to remove compounds that could interfere with the infection process
8
• The indicator plants are placed in the greenhouse and checked daily for symptoms. • If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appear, we know that virus particles were present
2
• Materials : gloves, sterile cotton swabs, rinse bottle, tissue grinding bags and carborundum - silicon carbide which is used as a tissue abrasive
3
病毒检测
TMV transmission by an Apis sp.
A severe mosaic symptom on tomato leaf (TMV)
腿色斑Chlorotic spoting
黄化Yellowing
斑驳Mottle
脉明症Vein-clearing
条斑Leaf streak
变色
6
• inoculate the indicator plant, a cotton swab is immersed in plant sap • rub the surface of the test plant leaf firmly, but not with enough force to tear the leaf

神经型犬瘟热病毒鸡胚培养实验

神经型犬瘟热病毒鸡胚培养实验

[1] 李秀敏援人与犬猫共患病最新防治技术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4援 [2] 王喜叶,周渊,陈弘援抗外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J]援兽医导刊, 2007,(9):40-42援 [3] 李艳艳,安勤,刘佳佳,等.犬猫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药物研究 进展 [J]援湖南畜牧兽医,2018,(6):32-34. [4] 汪涛,杨光友,王成东,等援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塞拉菌素的 研究进展[J]援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1):15-16援 [5] 汪芳,张继瑜,周绪正援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的研究进展(CJ椅 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援长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0 年 学术年会,2010:619-623援 [6] Peter M援DiGeronimo援THERAPEUTIC REVIEW:SELAMECTIN [J]援 Journal of Exotic Pet Medicine,2016,25:80-83援 [7] 刘开永,李英伦,周岷江援新一代驱虫抗生素莫西菌素[J]援动物医学 进展,2003,24(4):59-62援
次的鸡胚培养研磨液放于离心机中以 10000 r/min 的速度离心 10min,取上清液,正常的鸡胚编号,每 个编号添加研磨上清液 0.3mL。 1.4 胚液检测方法
提取每个批次中可以检测的胚液适量,用于检


(1)将少量胚液滴在试纸板上,若浓在试纸板上,
等待 10~15min 观察结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宠 物,犬瘟热也成为我们身边常见的宠物疾病。该病 对犬危害极大,致死率极高。尤其是神经型犬瘟热, 病犬大都预后不良,就算被治愈,也会留下抽搐的 后遗症。其抽搐的症状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但
终不消失[4]。该病严重威胁养犬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展[5],因此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培养对犬瘟热的检测 及疫苗制备极其重要。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受周围环境因素的 影响。蛋白质以及钙、镁等离子的存在, 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对热的抵抗力。
专业知识
6
长期保存病毒一般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1. 快速低温冷冻 于病毒液中加入灭活的正 常动物血清或其他蛋白保护剂,最好再加 入5%~10%的二甲基亚砜,并迅速冷冻和 保存于-70℃~-196℃。
第三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专业知识
1
内容
一、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 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四、病毒的鉴定 五、病毒定量的几个概念
专业知识
2
一、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
理化因素包括热、辐射、pH和化学试剂等 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其作用的的结果是: 改变和破坏病毒核酸,使其失去转录和翻 译的功能; 或者是改变和破坏病毒蛋白衣壳或脂质等 结构,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性。 但是经灭活的病毒可继续保持其抗原性以 及诱导产生干扰素。
标本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如有细菌污染, 可通过加抗菌素、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处理。
由于大多数病毒对热不稳定,所以标本经 处理后一般应立即接种。
专业知识
15
若需要运送或保存,数小时内可置于50%中 性甘油内4℃保存,对需较长时间冻存的标 本最好置于-20℃以下或干冰保存。
以感染病毒的动物病料采集为例,一般说 来,应从病畜体内存在病毒最多的器官或 组织采取病料。例如上呼吸道疾病取鼻分 泌物,脑炎取脑组织,痘症取患部皮肤。 采集病料的时间,以症状刚出现时为佳。 检查抗体时,则采取一个病畜的初期和恢 复期的血清,以了解抗体滴度的变化。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一些抗生素对病毒有 作用,有的已用在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上, 如金刚铵、利福霉素、放线菌素D等。
专业知识
14
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应含有足够量的活病 毒,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 毒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机体的 免疫保护机制,来选择所需要采集标本的 种类、确定最适采集时间和标本处理的方 法。
4
(一)温度
病毒喜冷怕热。
大多数病毒可在4℃以下良好地生存,特别 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196℃)下更可 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相反地,大多数病毒可在55~60℃条件下几 分钟到十几分钟内灭活,100℃可在几秒钟 内灭活。
因此必须低温保存病毒和疫苗等。
专业知识
5
各种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不同,甚至有着明 显的差异。例如: 黏病毒和RNA肿瘤病毒等具有包膜的病 毒,感染半衰期为37℃ 1h 而痘病毒在干燥状态下,却可耐受100℃ 加热5~10min
专业知识
3
了解各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灭活作用,有着 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不同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的敏感性不 同,因此在消毒时必须针对该病毒特点, 选择最为有效的消毒剂。
相反,在保存毒种或病毒材料时,则必须 注意防止和避免各种灭活条件。
病毒对不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是鉴定 病毒的一个重要依据。
专业知识
12
(五)脂溶剂
乙醚、氯仿和丙酮等脂溶剂对有包膜的病 毒具有灭活作用。
乙醚等灭活试验是鉴定病毒的一个重要指 标。
专业知识
13
(六)甘油和抗生素
应用50%的甘油盐水,病毒可以存活数日, 甚至几年。生产实践中常用50%甘油盐水保 存病毒材料,同时采取冷藏措施,效果较 为理想;
一般的抗生素对病毒无作用,故常加入到 含有病毒的材料中去,以杀死细菌而有利 于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对含病毒的组织材料可以直接低温冷冻保 存,如有些病毒可先浸入50%的甘油缓冲盐 水中,再行低温保存,效果更好。
专业知识
7
2. 冷冻干燥 在真空条件下使冰冻病毒悬液 脱水(通常是冷冻真空干燥),可保存几 年甚至几十年,毒力不变。
毒种的保护剂:一般用脱脂牛乳、经灭活 的动物血清、饱和蔗糖溶液等。真空干燥 时,将病毒液加等量保护剂,每支装0.2~ 0.5ml,放入冻干机内冷冻。现代冻干机具 有冷冻、干燥、抽真空等全部装置,使用 十分方便。
专业知识
11
(四)超声波和光动力作用
超声波主要以强烈振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 物以及细胞等呈现破坏作用,但对病毒的 灭活作用并不明显。常用超声波破坏细胞, 使病毒粒子从细胞内释放,以便收获和提 纯病毒。
有些病毒核酸被染料(如甲苯胺蓝、啶橙) 作用后,就能被可见光灭活,称为染料的 光动力作用。
专业知识的特定部 位:
嗜神经病毒接种于动物脑内; 嗜呼吸道病毒接种于动物鼻腔; 常用动物有:
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地鼠、家 兔和猴子等。
本动物:
接种病毒后,隔离饲养,每日观察动物发 病情况,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初步确定 是否有病毒增殖。
专业知识
19
实验动物接种 1、实验动物培养病毒的优点和缺点
2、实验动物的等级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animals, CL)
专业知识
8
(二)pH值
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pH5.0以下的酸性环境中,以及pH9.0以上 的碱性环境中,病毒大多迅速灭活。
酸、碱溶液是病毒学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
贮存病毒,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例如病 毒病料置中性的50%甘油盐水中保存。
专业知识
9
但是必须指出,各种病毒对pH变化的稳定 性可能显著不同。例如:
呼肠孤病毒能够抵抗pH 3.0;
口蹄疫病毒在pH 6.0~6.5及pH 8.0~ 9.0迅速灭活;
猪水泡病病毒在pH2.2条件下24h内仍 保持其感染性。
因此pH的稳定性,是鉴定某些病毒的一个 重要指标。
专业知识
10
(三)辐射
电离辐射中的γ射线和X射线以及非电离辐 射紫外线,都对病毒呈现灭活作用。其原 因是它们可以破坏病毒核酸的分子结构, 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专业知识
16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 寄生的,因此分离培养病毒应采用: 寄主(易感动)接种法 鸡胚培养法 细胞培养法
而且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毒的要求进行选择, 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专业知识
17
(一)寄主接种法 分离的标本接种于实验寄主的种类和接种
途径主要取决于:
病毒寄主范围 组织嗜性 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培养及结果判定的 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