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
粉体工程简答题汇总
1. 筛分法测量粉体粒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19利用筛孔尺寸由大到小组合的一套筛,借助振动把粉末分成若干等级,称量各级粉末的质量,即可计算用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粒径组成。
2. 粉体的松装密度是如何测定的?P37① 粉末从漏斗中自由落下,充满圆柱杯,漏斗孔径有2.5m 和5.0m 两种,圆柱杯容积为(25±0.05)m ³。
称量刮平后圆柱杯中粉末质量与容积相比即可得出松装密度。
② 将粉末放入漏斗中的筛网上,自然或靠外力流入布料箱,交替经过布料箱中的四块倾角为25°的玻璃板和方形漏斗,最后流入已知体积的圆柱杯中,呈松散状态,然后称取杯中粉末质量,计算松装密度。
3. 推导出粉体真密度的测定公式P38 ()()[]()()()液体密度体的质量比重瓶加待测粉末加液量比重瓶加待测粉末的质比重瓶含液体的质量空比重瓶质量表观体积颗粒质量--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sl s 0s sl 00s s sl 00s p l l l l l p ρρρρ----=---==4. 库尔特计数器法测定粉体粒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电传感器是将被测颗粒分散在导电的电解质溶液中,在该导电溶液中放置一个开有小孔的隔板,并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小孔两侧的导电溶液中,在电压差作用下,颗粒随导电溶液逐个通过小孔,每个颗粒通过小孔时产生的电阻变化表现为一个与颗粒体积或粒径成正比的电压脉冲。
5. 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粒度的原理是什么?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测试粒度分布。
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部分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θ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即小角度θ的散射光是大颗粒引起的,大角度θ的散射光是小颗粒引起的。
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
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强度,就可测得样品的粒度分布。
6.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是什么?①增强与基体的相容性和润湿性。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与科学应用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与科学应用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是指将纳米粉体分散在稀释剂中,使其均匀分布的技术。
纳米粉体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表面积,很容易聚集成团,形成团聚体,降低了其特殊性能的发挥。
因此,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对纳米粉体的应用非常关键。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包括机械分散、超声波分散、化学分散、电化学分散等多种技术,常用的有高压均质机法、球磨法、强制对流分散法、凝胶燃烧合成法等。
纳米粉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应用于能源、环境、医疗、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催化剂中广泛应用,能够改善催化过程的效率,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在材料领域中,纳米粉体的应用可以制备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纳米粉体可以应用于制药、治疗、诊断等方面,如治疗癌症、制备荷瘤剂等。
总的来说,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其独特性能,进一步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能
最大特点: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
1、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不饱和性 2、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非均质性
粉体颗粒为何需要分散?
粉体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引起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
1、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在新生的纳米粒子的表面积累了大量的 正电荷或负电荷,这些带电粒子极不稳定,为了趋向稳定,它们互相 吸引,使颗粒团ຫໍສະໝຸດ ,此过程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库仑力。
分散
在空气中的分散方法
机械分散 干燥分散 颗粒表面改性分散 静电分散 复合分散
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
1、颗粒的浸润 2、颗粒团聚体在机械力作用下的解体和分
散 3、颗粒或较小的团聚体稳定,阻止进一步
发生团聚
固体在固液体系中的分散调控
介质调控 分散剂调控 机械调控 超声调控
无机电解质 高分子分散剂 表面 活性剂
2、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机械能或热能,从而使新生的 纳米颗粒表面具有相当高的表面能,粒子为了降低表面能,往往通 过相互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因而引起粒子团聚。
3、当材料纳米化至一定粒径以下时,颗粒之间的距离极短,颗粒之 间的范德华力远远大于颗粒自身的重力,颗粒往往互相吸引团聚。
4、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的氢键,吸附湿桥及其他的化学键作用,也易 导致粒子之间的互相黏附聚集。
END 谢谢,请多指教
第三章 纳米粉体的分散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三章 第1节
超声分散机理
❖ 气泡可重新溶解于气体中,也可上浮并消失,也 可能脱离超声场的共振相位而溃陷。
❖ 这种空化气泡在液体介质中产生、溃陷或消失的 现象,就是空化作用
❖ 空化作用会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并产生巨大的 冲击力和微射流,纳米粉体在其作用下,表面能 被削弱,从而实现对纳米粉体的分散作用
采用电位滴定法确定离解度随pH的变化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三章 第3节
❖ 实验步骤
1、在聚合物酸溶液中加几滴HNO3,pH值调至2.5 2、加入KNO3电解质以维持其离子强度,用标准NaOH溶液
滴定至pH=12.5,记录pH值随NaOH加入量的变化 3、滴定空白曲线:相同离子强度不含聚合物酸的溶液用相
δ0
ZrO2
pH值 ❖ 当pH<4时,聚丙烯酸(PAA)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材料研1203 Z1205020 石南起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诞生并迅速发展和渗透到各学科领域的一门崭新的高科技。
由于它在21世纪产业革命中具有战略地位,因而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
有人说,70年代微电子学产生了世界性的信息革命,那么纳米科技将是21世纪信息革命的核心。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而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纳米粉体的制备。
1.纳米粉体的制备要使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纳米粉末的制备是关键。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高能球磨法。
1.1物理法物理法中较重要的是气体中蒸发法,在惰性气体中蒸发金属,急冷生成纳米粉体。
如在容器中导入低压的氩或氦等惰性气体,通过发热体使金属熔化、蒸发,蒸发的金属原子和气体分子碰撞,使金属原子凝聚成纳米颗粒。
通过蒸发温度、气体种类和压力控制颗粒大小,一般制得颗粒的粒径为10nm左右。
比较重要的物理法还有溅射法、金属蒸气合成法及流动油上真空蒸发法等。
1.2化学法化学法制备纳米粉可分气相反应法和液相反应法。
1.2.1气相反应法气相反应法是利用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1)原料化合物具有挥发性,提纯比较容易,生成物纯度高,不需要粉碎。
(2)气相物质浓度小,生成的粉末凝聚较小。
(3)控制生成条件,容易制得粒径分布窄,粒径小的微粒。
(4)气氛容易控制,除氧化物外,用液相法直接合成困难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均可合成。
气相合成中除了反应原料均为挥发性物外,也可用电弧、等离子体、激光加热固体使其挥发,再与活性气体反应生成化合物纳米粉体。
1.2.2液相反应法液相反应法作为一种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成为各国材料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它具有无需高真空等苛刻物理条件、易放大的特点,并且得到的粉体性能比较优越。
常用的液相反应法有共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反应法等。
共沉淀法是利用各种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经反应成不溶解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醋酸盐等,再经加热分解生成高纯度的超微粉料。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团聚机理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不能用机械 的方法分开 软团聚: 软团聚:一种由颗粒间静电引力和范 德华力作用引起的聚集, 德华力作用引学改性一般在高速加热混合 机或捏合机、流态化床、研磨机等设备 机或捏合机、流态化床、 中进行
影响化学改性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化学改性的主要因素有:
①颗粒的表面性质, 如表面官能团的类 型、表面酸碱性、水分含量、比表面积等; ②表面改性剂的种类、用量及方法; ③ 工艺设备及操作条件, 如设备性 能、物料的运动状态或机械对物料的作用方 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防止团聚的措施——分散 分散 防止团聚的措施
• 对于软团聚 可以通过搅拌的方式减少颗粒 对于软团聚, 长大, 长大 强烈的搅拌可以把较大晶核打碎形成 多个细小晶核,使成核速率大于晶核长大速 多个细小晶核 使成核速率大于晶核长大速 率, 从而形成较细小的颗粒 • 加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洗涤、共沸蒸馏、 加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洗涤、共沸蒸馏、 冷冻干燥等几种方法,主要是除去凝胶中自 冷冻干燥等几种方法 主要是除去凝胶中自 由水以及表面羟基的措施, 由水以及表面羟基的措施 对于硬团聚的防 止比较有效
其他防止团聚体产生的措施
•有机溶剂洗涤 有机屋的表面张力小,降低非架桥枪羟基数量 •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在低温、负压条件下, 自由水冻成冰时,其体积 膨胀, 使彼此靠近的凝胶粒子分开, 然后水由固相直接升成 气体, 因而避免了“液桥”引起的严重团聚现象. •共沸蒸馏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
纳米粉体团聚是指纳米颗粒在制备、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相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纳米粉体团聚的方法:
1. 表面修饰: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团或涂层,可以改变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减少团聚的倾向。
2. 分散剂:使用适当的分散剂可以提高纳米粉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减少团聚。
3. 超声处理: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可以打破纳米颗粒间的团聚,使其分散更均匀。
4. 机械搅拌:通过搅拌或研磨等机械手段可以帮助纳米粉体分散,减少团聚。
5. 干燥控制:在纳米粉体的干燥过程中,控制干燥条件(如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可以减少团聚的发生。
6. 静电稳定:利用静电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纳米粉体的表面电荷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团聚。
7. 制备方法优化: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如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前驱体等,可以减少纳米粉体团聚的倾向。
纳米材料与技术考试试题
纳米材料与技术试题(2011)【温馨提醒:看到此文档的朋友,这份试题的答案都在我所提供的另一份课件中,请各位一并下载以便参考,由于答案太多,不暇整理,请见谅!】姓名:学号:1.填空题1)纳米是一个()单位,1纳米等于()米。
纳米材料按照其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等四类。
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一些特性,这主要表现为()和()效应等。
2)水热法和化学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粉末,再结晶和分散性和反应速度上通常存在明显差异,在一般情况下()法合成的粉末结晶度高,()法合成的粉末分散性好,()法合成的粉末速度快。
3)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和()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法()法()法()法等,后者包括()法()法()法()法等4)当我们开发一种新的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时,需要考虑控制()、()、和()。
5)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策略通常分为()()()()()()六类。
6)可以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合成模板的种类很多,比如()()()()()都可以作为模板,模板法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一维纳米合成方法,但它也存在()()等问题。
7)多孔材料的孔道通常用作一维纳米模板,最常用的一维模板的多孔膜分为()和()两大类,其中前者是采用()法制备的,后者是采用()法制备的。
8)控制过饱和度是合成一维纳米结构通常需要考虑的,相对过饱和度与产物的三种基本生长模式()、()、()密切相关,高的过饱和度通常生产(),低的通常生产()2.选择题1)原子半径通常在()范围之内。
A 1μmB10μmC1nmD0.1nm2)纳米粉体应用范围为()A超级电容器B太阳能电池C气体探测器D以上都是3)溶胶-凝胶法中凝胶颗粒尺寸范围为()A>1μmB1-100nmC<10nmD0.1nm4)纳米粉体的特性为()A熔点低B比表面积大C反应速度快D以上都是5)影响共沉淀风粉末性能的主要因素为()A温度B反应物浓度CpH值D溶剂E以上都是6)纳米粉体遇热会()A爆炸B团聚C分散D不一定7)采用谢乐方程计算纳米晶粒尺寸是,应该选择()A较小的衍射角B较大的衍射角C同时选择较小的与较大的衍射角D都不对8)以下表征纳米带形状的参数是()A粒径B长径比C宽厚比D以上都是9)如果我们采用扫描探针将氢原子排列成一个一米长的单原子列,假定每秒钟可以排一个原子,纳米大约需要连续工作()A3000年B300年C3年D3个月10)有人以CNT为物理模板,采用直接蒸发法合成金属纳米结构,一个说法正确的是()A金在CNT表面不能生成连续纳米结构B银在CNT表面不能生成连续纳米结构C锆在CNT表面生成连续纳米结构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3.问答题1)如果我们要制备Ag@SiO2同轴纳米电缆和Ag2Se纳米丝,我们可以选用什么样的合成工艺?两者在合成原理上有什么异同?2)画图并简要分析VLS方法合成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步骤,这种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3)下面所述为一种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首先将0.71g硝酸镍六水化合物及0.34g硅粉均匀分散于20ml去离子水中,经搅拌30分钟再超声波振荡30分钟后加入0.15g经过净化处理的竹纤维,浸泡2小时后将竹纤维与溶液分离,置于温度90℃的烘箱将其烘干。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及分散技术的研究
Ke y wor : na ome e ; p ds n tr owd r runt di e s e; e i e; s re p
0 引 言
l 效应 和表 面效 应表 现得更 为 强烈 。
第2 5卷 第 5期 2 2年 9月 01 文章 编 号 :1 0 — 6 3 2 1 )0 — 3 — 3 0 2 6 7 f 0 2 5 0 8 0
D vlp n e eo me t& I n vto fMa h n r n o ain o c ie y& Elcr a r d cs etcl o u t i P
f
l
() 2 由于 纳 米 颗 粒 的 量 子 隧 道 效 应 、电 荷 转 移 和 界 面
纳 米微粒 的集合 体称 为 纳米 粉体 或超 微粉 。纳 米材 l 原 子 的相互 耦 合 ,使 纳 米颗 粒极 易通 过 界面 发生 相互 作
料 指 在 三 维 空 间 中 至 少 有 一 维 处 于 纳 米 尺 度 范 围 或 由 它 用 和 固 相 反 应 而 团 聚
而 失去 纳米 微 粒所 具备 的功 能 ,因此 ,应 用纳 米粉 体 首 { () 4 因其极 高 的表面能 和较大 的接触 界 面 ,使 晶粒生 ( ) 些纳 米粒 子 ( C C 由于水解 作用 ,表 面呈 5有 如 a O)
先必须解决其在介质中的分散性问题 。
『 长 的速 度加 快 .因而颗 粒尺 寸很难 保 持不 变 。
Absr c : Ag lm eain fna ome e o d ri ap o lm rq nd n o ntrd i hepr eso a tc noo y a p ains Th sa— ta t go rt o o n trp w e s r be fe ue y e c u e e n t oc s fn no e h lg p hcto . i r
纳米颗粒的团聚和解聚
纳米颗粒的团聚和解聚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光、热、电、磁、吸附、气敏等性质,在传统材料中加入纳米粉体将大大改善其性能或带来意想不到的性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活性高,使其易发生团聚而形成尺寸较大的团聚体,严重地阻碍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和相应的纳米材料的制。
纳米粉体团聚现象目前市场上很多纳米碳酸钙产品表征出来发现既含纳米级颗粒又含微米级颗粒,不能实现真正的纳米标准(1-100nm),主要原因就是粉体团聚现象严重,纳米级颗粒又团聚成了大颗粒。
1、纳米粉体为什么会团聚?所谓纳米粉体的团聚是指原生的纳米粉体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由多个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的现象,一般分为软团聚和硬团聚两种。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性取决于其形态和表面结构等。
而纳米粉体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又与其内部结构、杂质、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制备工艺、环境状态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导致了纳米粉体团聚与分散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如何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纳米粉体均匀分散开。
纳米粉体的分散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分散、机械力分散和化学法分散。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分散,即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是指通过采用表面添加剂的方法,使粒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从而改变粒子表面状态,如表面原子层结构和官能团、表面疏水性、电性、化学吸附和反应特性等。
通过表面改性,可提高粉体的分散性、耐久性、耐候性,提高表面活性,从而使粒子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适用不同的应用要求,拓宽其应用领域,并显著提高材料的附加值。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包覆处理改性、沉淀反应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改性、高能处理改性、胶囊化改性、微乳化改性等。
(1)包覆处理改性包理处理改性也称涂覆和涂层,是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或油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脂肪酸皂等粉体表面进行包覆以达到改性的方法,如包括利用吸附、附着及简单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进行包膜。
纳米粉制备过程中团聚现象的探讨_邹兴
收稿日期:2003-09-11作者简介:邹兴(1963-),男(汉),湖南人,博士;副教授,有色金属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湿法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
纳米粉制备过程中团聚现象的探讨邹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探讨了纳米粉体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团聚体的性质、产生团聚体的原因以及阻止团聚体形成的措施。
关键词:纳米粉;团聚;探讨中图分类号:T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43(2004)05-0024-04INVES TIGA TION ON AGGLOMERATION IN PREPARATION OF NANOSCALE POWDERZOU Xing(M etallurgy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conditions of agg lomeration during preparation of nanoscale powder and the proper -ties of agglomerates are studie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suggested .Key words :nanoscale pow der ;agglomeration ;investigation 团聚是纳米级粉体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有待解决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纳米级粉体材料质量的优劣与其团聚的程度密切相关。
要避免或减少团聚体的形成,分析了解团聚体的性质以及产生团聚的内在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1 团聚体的种类团聚体的种类按作用力的性质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硬团聚;二是软团聚。
硬团聚:一般是指颗粒之间通过化学键力或氢键作用力等强作用力连接形成的团聚体。
纳米考题答案
1.什么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1 nm 到100 nm 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主要是量子特性),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
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科技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革命,纳米科技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因为纳米科技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领域,它的基础研究问题又往往与应用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根据纳米科技与传统学科领域的结合而细分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加工等等,但这种把纳米科技与学科紧密联系的分类方式并不科学,原因在于各自都有一个交叉,无法那么严格。
如果以研究对象和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必须包括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
材料是基础,器件是应用水平的标志,检测和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与发展的实验基础和必要条件。
纳米科技就是在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研究纳米科技首先就要了解纳米体系物理学。
a 经典物理学b 量子物理基础c 量子统计简介d 介观物理2.纳米材料体系物理是研究纳米尺度范围内出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效应。
一、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二、量子尺寸效应 三、小尺寸效应 四、表面效应 五、量子隧穿效应3. 久保指出:金属超微粒子在费米面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产生离散现象。
对小微粒的电子能态作两点假设:简并费米液体假设 把超微粒子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状态看作是受尺寸限制的简并电子气,并且它们的能级是准量子态的不连续能级。
超微粒子呈电中性 从一个超微粒子中取走一个电子或加进一个电子都是十分困难的,并提出公式:超微粒子的粒径d 越小,从中取走或加进一个电子克服库仑力所需做的功W 越大。
纳米金(Au )微粒的导电性变化,能带理论表明,宏观尺寸的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
粉体的团聚
粉体的团聚产生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一般分为两种:粉体的软团聚和硬团聚。
粉体的软团聚主要是由于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和库仑力所致。
该团聚可以通过溶剂的分散或轻微的机械力(超声、研磨)的方式消除。
粉体的硬团聚体内除了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和库仑力外,还存在化学键作用。
因此硬团聚体在应用加工过程中其结构不易被破坏,而且将进一步恶化,导致性能变差。
由于对于粉体的生产与加工过程,硬团聚体的产生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先对粉体的硬团聚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般可以认为粉体硬团聚形成的机理为:在干燥过程中自由的脱除使毛细管收缩,由于水的蒸发而露出固相和毛细孔,形成固-液界面,由于毛细管力使相界面收缩,使颗粒接触紧密,与固相表面羟基形成氢键,随着水的进一步脱除,相邻胶粒的非架桥羟基可自发转变为—O—化学键;并将凝胶中的部分结构配位水排除,从而形成硬团聚。
此外,胶团之间未洗涤干净的吸附阴离子同样会产生盐桥作用,从而,在煅烧过程中易产生烧结,导致硬团聚体的产生。
团聚体的产生使得煅烧前驱体胶团之间更为紧密的接触,同时因为超细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因此在较低温下就容易形成烧结瓶颈造成超微颗粒的长大,团聚体的状态更为恶化。
这样使得超细颗粒的粒度和形貌的控制在热处理的过程中显得更为困难。
从以上机理可见,水的存在是干燥过程中形成硬团聚的根源,因此要消除硬团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在干燥前将粉体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消除毛细管力,避免使得颗粒结合紧密;2、在干燥前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水脱除,避免由于水与颗粒形成氢键。
研究表明从以上两个方面采用适当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消除或减少粉体的硬团聚体的产生。
1.4.4 前躯体的干燥和焙烧前面已经讨论过,纳米粒子团聚形成的机理。
对于纳米二氧化铈的前驱体的分解,此过程始终伴随着水分子的释放,这种分解形式使得纳米粒子间易因界面能过高而团聚长大。
由于周围介质的改变,纳米粒子可能会形成三种类型的界面结构:气-固、液-固、固-固,其中气-固型结构兼具气相、固相内部结构特征,液-固型兼具液相、固相内部结构特征,固-固型结构兼具相接界两固相结构特征。
【精品文章】纳米粉体的团聚机理及常见抑制消除办法简介
纳米粉体的团聚机理及常见抑制消除办法简介
1.纳米粉体的团聚及团聚的危害
在一般粉体的中,经常会有一定数量的、在一定作用力作用下结合的微粉团,这样的微粉团叫做团聚体。
1.1团聚的形成
在纳米粉体中,粉体基本颗粒的尺寸通常都会小于0.1μm。
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具有不同于普通块状材料的特殊性能。
但由于纳米粉体的尺寸微小,比表面积变得非常大,致使超细粉体体系的表面能很高,因此,其便成为一个不稳定热力学体系。
为降低体系内巨大的表面能,纳米粉体一次颗粒间会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聚合在一起,这便是团聚。
1.2 团聚的危害
团聚后的纳米粉体便会丧失其优异特性。
(1)团聚体是在一次颗粒表面力的作用下直接形成的,团聚体间的气孔远大于一次颗粒间的气孔,因而团聚体间的气孔在低温烧结时远比一次颗粒间气孔稳定,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使这种气孔消除。
(2)由于团聚体内颗粒间烧结温度高于团聚体之间的烧结温度,故会使所需烧结温度提高。
团聚体的存在使陶瓷的烧结过程产生差分烧结。
这种影响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样品的烧结密度降低,另一方面是样品中产生裂纹和空洞。
2.团聚的机理
2.1 团聚的分类。
纳米ITO粉体的团聚与分散分析
纳米ITO粉体的团聚与分散分析
■ 文 / 杨 扬 傅清波 谢 梦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铟锡氧化物(I T O)是一种N型半 导体材料,通常包括I T O粉体、I T O靶 材以及ITO导电薄膜。目前制备ITO粉 体常见的方法有 :水热合成法、共沉 淀法机械混合法和喷雾热分解法。其 中,国内主要以化学沉淀法为主,该方 法具备制备成本低、方法简单、易于工 业化生产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易出 现 纳 米 颗 粒 的 团 聚[1]。粉 体 发 生 团 聚 现象后,易形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影 响其在I T O靶材中的性能应用,所以 纳米I T O粉体的团聚已成为I T O靶材 制备过程中的研究重点。
液相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时,在 溶液反应、洗涤、干燥、煅烧等方面都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团聚现象。笔者通 过对共沉淀法制备所得的I T O粉体团 聚情况进行分析(见图 4)。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图
8.indd 55
团聚强度/kPa
INSIGHT 透 视
108
106
104
102
101
0
200
400
3 纳米 ITO 粉体团聚与分散 3.1 纳米 ITO 粉体的团聚分析
常 见 的 共 沉 淀 法 制 备I T O粉 多 数 是 在 盐 酸 体 系 下,先 将 金 属 铟 溶 解,然 后 加 入 锡 盐 制 备 混 合 液,选 取 氨 水 作 为 沉 淀 剂,共 沉 淀 反 应 制 备 前 驱 体,陈 化 后 再 经 过 洗 涤、喷 雾 干 燥 和 煅 烧,得 到 纳 米I T O粉 体—— I n2O3∶S n O2=90∶ 1(0 质量分数百分 比),其简单工艺流程如
颗粒内的 闭口孔隙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和纳米固体两个层次。纳 米固体是用粉末冶金工艺以纳米粉末为原料,经过 成形和饶结制成的。
(1)按反应物状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 (2)按反应介质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 (3)按反应类型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纳米粉末的物理制备法
主要有:蒸发-冷凝法、机械合金化 法、物理粉碎法、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 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40~250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 为0.3~1.5kv。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电离成离子,在电 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 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但产量较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二)、 纳米粉末的化学制备法
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 液法、溶液热反应法(水热法,非水溶液热 合成)、溶液蒸发法、溶液还原法、电化学 法、光化学合成法、超声合成法、辐射合成 法、模板合成法、有序组装技术、化学气相 反应法(包括激光诱导化学沉积(LICVD)、 等离子体诱导化学气相沉积(PICVD)、热化 学气相沉积等)、火焰水解法、超临界流体技 术、熔融法等。
共沉淀法 是将沉淀剂加入混合金属盐溶液中,使各
组分混合均匀地沉淀,再将沉淀物过滤,干燥,煅 烧,即得纳米粉末。 如以ZrOCl2· 2O和YCl3 为起始原料,用过量氨水 8H 作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ZrO2-Y2O3 纳米粉 末。为了防止形成硬团聚,一般还采用冷冻干燥或 共沸蒸馏对前驱物进行脱水处理。
图
等离子体加热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实验装置
但离子枪寿命短、功率低、热效率低。
(6)电子束照射法
是利用高能电子束照射母材(一般为金属氧化 物如Al2O3 等),表层的金属-氧(如Al-O键)被高 能电子“切断”,蒸发的金属原子通过瞬间 冷凝、成核、长大,最后形成纳米金属(如Al) 粉末。 目前该方法仅限于获得纳米金属粉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d)
(e)
(f)
(g)
(h)
• 机械分散法可分为: 研磨、普通球磨、振动球磨、胶体 磨、空气磨、机械搅拌等 • 粉碎极限问题:
纳米粉碎中,因细颗粒具有巨大的界面 能,颗粒间范德华力较强,随粒子粒度的 减小,颗粒间自动聚集的趋势变大,分散 作用与聚集作用达到平衡,粒径不再变化。 因此,粉碎到一定程度,粒径不再减小 或减小速率相当缓慢,这就是物料的粉碎 极限。
•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 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 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 • 超声波具有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 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 超声分散是将需处理的颗 粒悬浮液直接臵于超声场 中,用适当的频率和功率 的超声波加以处理,是一 种强度很高的分散手段。
• 根据分散介质 分散体系区分为水性体系和非水性体系 • 根据分散方法 区分为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 • 物理分散: 超声波分散和机械力分散等 • 化学分散 是指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分散剂提高 悬浮体的分散性,以改善其稳定性和流变 性
2. 纳米粉体的分散
物理法分散纳米粉体
• 1.1超声波分散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其每秒 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 上限,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a
b
SiO2胶体颗粒超声分散前后的分散状态,a、分散前; b、分散后
• 超声分散的特点: A、悬浮体的分散存在最适宜的超声频率,这取决 于悬浮粒子的粒度。
60 50
分散度
40 30 2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频率/kHz
B、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恒定,超声功率对浆 料性能有较大影响 例如:ZrO2-Al2O3双组分混合浆料 与未超声浆料相比,超声功率越大,浆 料的表观粘度越低 C、若长时间超声操作,会导致过热,反而会 加剧团聚 通常应采取间隔超声的方法
型)。即驰豫现象不会导致粉团聚,而是分散。
• 从能量的角度,弛豫导致粉体表面相互靠近至紧密接触时,产生
强大的键力而相互排斥。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其它几种靠表层原子自行调整方式,如重构、偏析、台阶 也不会导致粉团聚,即粉体自身表面结构调整是不会导致 团聚。因此,导致团聚的因素必定是外来因素,即化学吸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1.1 清洁粉体的表面原子结构、特性: • 表面原子排列突然中断,如果在该处原子仍按照内部方式 排列,则势必增大系统的自由能(主要是弹性能)。为此, 表面附近原子排列必须进行调整。 • 调整方式有两种:
• (1)自行调整,表面处原子排列与内部有明显不同;
• 1.4 水在粉体团聚中的作用
• 在有水气存在的干燥、热解等加热过程中,水成为粉体团 聚的促进剂。一方面使粉体表面生成羟基,粉体间相互由 排斥变为吸引,温度的作用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 应速度;另一方面,水在粉体的团聚反应过程中不是被消耗 掉,而是作为催化剂。 • 所以,只要存在微量的水,在生产和加热过程中就会产生大
量的团聚,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团聚越严重。二次粒子越
大。纳米微粒表面间的反应动力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小结
• a.表面羟基层结构是大多数氧化物、金属、碳化物、氮化 物等纳米粉体在大气环境下的共同表面结构,因而它们的 团聚机理是相同的。
• b. 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是纳米粉体团聚的强大动力,但 洁净纳米粉体表面的结构自身调整不是导致粉体间团聚, 而是导致分散,只有外来物质(如空气、水等) 在表面的化 学吸附与化学反应,改变了表面结构和相互作用性质,在粉 体表面生成羟基等新结构,使粉体间相互吸引(如氢键间的 作用力)与化学反应(如—OH 基间聚合反应) ,这是导致大 多数纳米粉体严重团聚的根本原因。
• 超声分散的机理与空化作 用有关。
DL-180E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分散机理:
• 首先,超声波的传播需以介质为载体的 •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存在一个正负压的 交变周期,介质在胶体的正负压强下受到 挤压和牵拉。 • 超声波作用于介质液体时,在负压区内介 质分子间的距离会超过液体介质保持不变 的的临界分子距离,液体介质就会发生断 裂,形成微泡,微泡长大变成空化气泡。
取α-Al2O3 纳米(60nm)粉于120℃保温1h,密封。 用FT-TR
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OH 峰 其块状单晶无此峰
α-Al2O3 粉体的FT-TR 红外光谱图
从亚微米到纳米级α-Al2O3 粉在常温下和空气中都具有如图 所示的吸湿曲线,且吸湿性随表观密度、粒度的减小而增强。 将纳米α-Al2O3 粉末少量入坩埚,放入通N2气的高温炉中加 热至900℃,恒温1h,冷却至180℃时,迅速用耐高温密封胶密 封. 至室温后,称重. 打开盖子,让α-Al2O3 粉吸附空气中的水 分,每3min 称量一次。
超声分散机理:
• 气泡可重新溶解于气体中,也可上浮并消 失,也可能脱离超声场的共振相位而溃陷。 • 这种空化气泡在液体介质中产生、溃陷或 消失的现象,就是空化作用 • 空化作用会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并产生 巨大的冲击力和微射流,纳米粉体在其作 用下,表面能被削弱,从而实现对纳米粉 体的分散作用
超声分散的效果
• (2)靠外来因素调整,如吸附杂质,生成新相等。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几种清洁表面结构自行调整形式:
驰豫
重构
偏析
吸附
化合物
台阶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如果是同种粉体,无论杂质存在与否,由于驰豫产生的表面 电荷彼此相互排斥,要使这些粉紧密接触会相当困难,从而 带来粉成型工艺困难(如干磨后未吸附水的粉难以干压成
水化,形成新的物质即固相桥。活化能进一步降低,使粉间
形成新相,形成一次团聚,二次团聚。
பைடு நூலகம்
• 1.3 粉体间的化学反应:
• 羟基层间的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只能使粉体间形成软团 聚,羟基层间化学反应使氧化物、金属、碳化物、氮化物 等纳米粉体产生硬团聚。
• 随着温度变化与水分的蒸发,在表面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氧桥、盐桥或有机桥等键合聚集体,即硬团聚体,这种反应 往往是不可逆的。
附或有新化合物生成引起的。
• 当使用的纳米粉之间不起化学反应,也没有足够的能量进
行成核、长大,那么引起团聚的因素就一定与环境介质有 关,如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
1.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1.2 大气环境下的纳米粉体表面原子结构、特性
• 由于粉体外表面结构不同于内表面的结构,导致过剩能量即
表面能的产生。随着粉体变细,其比表面积增加,表面能增大, 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增强,使纳米粉的表面性质变得更 加活跃,许多在加热条件下或高温下才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常 温下已经很剧烈了。 • 纳米粉能够从空气中吸附大量的水,在表面形成羟基层和多 层物理吸附水。
团聚机理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不能用机械 的方法分开
软团聚:一种由颗粒间静电引力和范 德华力作用引起的聚集,可以用机械 的办法分开
团 聚
• 物理吸附水层由于羟基的极化作用,使吸附水性更强(如H+ 、
OH- ,在吸附层的浓度远大于自由水中的浓度) 。第1 层物
理吸附水的极化又会促进第2 层、第3 层物理吸附水极化。 这种作用有利于吸附水层的增厚,当吸附层达到一定厚度, 粉表面就形成了水膜,于是产生另一种大的吸引力即水膜 的表面张力。极化与反极化作用又会促进表面离子离解或
α-Al2O3 粉体的吸湿曲线
• 8h 吸附水量为30×10-3g,比亚微米粉体吸水大得多. 对 于粒径为Φ=60nm 的纳米粉来说,远远超过单位表面最大 单层化学吸附量(表面全为羟基时,约1×1018 个/m2). 这 表明纳米粉吸附空气中水反应生成羟基后,羟基又以物理
吸附的形式继续吸附空气中的水.
机械作用 停止机械作用
团聚
• 化学分散:加入分散剂,吸附在颗粒的表 面,通过颗粒与介质、颗粒之间的作用, 增加颗粒间的排斥力,来实现更长时间的 分散
• 常用的分散剂 (1)表面活性剂 空间位阻效应 (2)小分子量无机电解质或无机聚合物 吸附--提高颗粒表面电势 (3)聚合物类(应用最多) 空间位阻效应、静电效应 (4)偶联剂类
2、机械分散法
是借助外界剪切力或撞击力等机械能 使纳米粒子在介质中充分分散的一种方法 纳米机械粉碎是从传统的机械碎技术中 发展起来的。粉碎:是指固体物料粒子尺 寸由大变小过程的总称,包括“破碎”和 “粉磨”
破碎:是指由大块料变成小块料的过程; 粉磨:是指小块料变成粉体的过程。
粉碎力的类型
(a)
(b)
• 最大可以到数千万,也可小到几百,例如:
聚丙烯酸分子量为2000至几万,阻垢分散剂 中等分子量是纸张的增强剂(几万至几十万) 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是絮凝剂(几百万至上千万)
• 选择聚电解质做分散剂时,不仅要考虑其 分子结构还要考虑分子量的影响
• 聚电解质的离解特性
• 聚电解质通常具有一定的酸碱性,有强弱 之分 • 若为强酸强碱,则可以100%离解
2. 纳米粉体的分散
聚电解质分散剂
• 聚电解质 是指在高分子链上带有羧基或磺酸基等可 离解基团的水溶性高分子 CH3
聚丙烯酸(PMAA)
(CH2-C)n COOH • 水溶液中,聚电解质发生解离后则带有较 高的电荷密度,同时还有较高的分子量, 表现出一些特出的物化性质。
• 聚电解质的分子量 分子量是对聚合物使用功能影响最大的性 质之一
2. 纳米粉体的分散
1 2 3 4 5 6 7
物理法分散纳米粉体 化学法分散纳米粉体 聚电解质分散剂 影响纳米粉体浆料稳定性的因素 分散剂的优化 粉体预处理改善可分散性 多组分粉体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