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规律和父母角色扮演复习课程
0到18岁孩子的成长规律
0到18岁孩子的成长规律0 - 1岁:婴儿期一、生理发展1. 身体发育- 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婴儿的体重会有生理性下降,随后开始快速增长,到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
身高也会增长迅速,大约增长25厘米左右。
- 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身体比例的1/4,随着身体发育,比例逐渐趋于正常。
2. 动作发展- 0 - 3个月:主要是反射性动作,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
他们开始能够抬头,先是短暂的抬起,到3个月左右能较稳定地抬头。
- 4 - 6个月:开始翻身,从仰卧翻到俯卧。
手部动作逐渐灵活,会伸手抓东西,开始把物品放到嘴里探索。
- 7 - 9个月:能独坐,开始爬行,从腹部爬行逐渐过渡到用手和膝盖爬行。
手指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品。
- 10 - 12个月:开始站立,扶着东西行走,部分婴儿在1岁左右能独立行走几步。
手部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把小物品放入容器等。
二、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 视觉:出生时视力较弱,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和明暗对比,到1岁时视力逐渐接近成人。
他们对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比较敏感。
- 听觉:出生时就有听觉,对声音有反应。
随着成长,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和音色。
- 触觉:通过口腔探索和手部触摸来感知物体的质地、形状等。
2. 注意力发展- 注意力非常短暂,容易被新的刺激吸引。
他们主要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光影等感兴趣。
三、语言发展1. 0 - 3个月- 主要是哭声表达需求,如饥饿、不适等。
也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元音,如“a”“o”等。
2. 4 - 6个月- 开始牙牙学语,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组合,如“ba”“ma”等,但还没有明确的意义。
3. 7 - 12个月- 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如“再见”“拍手”等。
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通常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爸爸”“妈妈”或“抱抱”等。
四、社会情感发展1. 依恋关系- 0 - 6个月:婴儿开始建立对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的依恋关系。
1-2岁的课程设计
1-2岁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1-2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幼儿在此阶段的生活需求和成长规律。
2.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适合1-2岁幼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幼儿在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良好习惯等,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等方法,评估1-2岁幼儿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3. 学生能够针对1-2岁幼儿的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建议,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益。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 学生能够关注幼儿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1-2岁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但对1-2岁幼儿教育的具体实践和教学方法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1-2岁幼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原则- 了解1-2岁幼儿的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幼儿个性、培养良好习惯等。
2. 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习并运用适合1-2岁幼儿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操作法等。
- 探讨如何针对幼儿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
3. 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涵盖语言、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
我的爸爸妈妈心理课教案
我的爸爸妈妈心理课教案第一节课,家庭关系与情感沟通。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有效的情感沟通技巧。
3.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二、课程内容。
1.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a. 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是人生的依托。
b. 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情感沟通技巧。
a. 倾听的重要性。
b. 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c. 解决家庭矛盾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情感沟通的技巧。
2. 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和情感沟通的困惑,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角色扮演,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课后作业。
1. 家庭成员情感沟通的观察与总结。
2. 与家人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并写下感受和体会。
第二节课,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二、课程内容。
1. 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a. 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b. 帮助家庭成员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2.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a. 情绪识别与表达。
b. 情绪调节与释放。
c. 情绪沟通与情感支持。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 情景模拟。
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实践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3.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困惑和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课后作业。
1. 家庭成员情绪管理的观察与总结。
2. 与家人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和体会。
第三节课,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积极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
3.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沟通。
成长规律和父母角色扮演
第三个关键转折时期: 岁左右 第三个关键转折时期:3岁左右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 岁左右),其间有两个时期 意识 岁左右),其间有两个时期,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18岁左右),其间有两个时期,`意识 和行为的独立性倾向最为强烈.一个时期是13岁左右的少年期 和行为的独立性倾向最为强烈.一个时期是 岁左右的少年期 向青年期的转变,另一个时期就是3岁左右 岁左右, 向青年期的转变,另一个时期就是 岁左右,这段时期幼儿什么 都想自己干,常常拒绝他人的帮助, 都想自己干,常常拒绝他人的帮助,独立性心理以及独立活动 的倾向是这个时期幼儿的典型心理状态. 的倾向是这个时期幼儿的典型心理状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时期幼儿的独立性已经明显的表现出 但是由于他们的能力,经验有限, 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能力,经验有限,许多事情是根本无法独 立完成的.于是家长就取而代之,结果双方往往发生矛盾冲突. 立完成的.于是家长就取而代之,结果双方往往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最终家长"战胜"幼儿, 如果最终家长"战胜"幼儿,那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要求独立行 动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幼儿独立性明显下降,依赖感增强, 动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幼儿独立性明显下降,依赖感增强,家 长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入小学后家长还要"陪读" 长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入小学后家长还要"陪读"等. 因此, 因此,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采取的最明智的方法就是最大 可能的让幼儿独立活动,无论他们是否做得好, 可能的让幼儿独立活动,无论他们是否做得好,只要他们能完 成就行.家长可以在必要时加以指导,帮助, 成就行.家长可以在必要时加以指导,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 否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不利,这样的例子很多, 替,否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不利,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应 该吸取深刻的教训. 该吸取深刻的教训.
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旨在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知识和技能,加强家庭教育意识,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亲密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二、课程内容:1. 情感沟通: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2. 子女教育: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 家庭纪律:建立家庭规则和纪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
4. 人际关系:引导孩子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学习团队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5. 独立自主: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6. 价值观念: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7. 亲子阅读: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课程方法:1. 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传授家长育儿知识和技能。
2. 小组讨论: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育儿经验和困惑,互相支持和交流。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家长模拟实际育儿场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家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亲子阅读、户外游戏等,增强亲子关系和团结。
5. 师生互动:邀请学校老师和家长参与课程,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课程评估:1.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课程效果和改进的意见。
2. 反馈交流:鼓励家长和教师进行课程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困扰。
3. 学生观察: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评估家庭教育课程对孩子的影响。
五、课程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家长学习和参考。
2. 多媒体资料: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育儿知识和案例分享。
3. 专家咨询:提供专家咨询服务,解答家长的疑问和困惑。
六、课程时间和安排:1. 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定的课程周期,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2. 时长:每次课程持续1-2小时,根据课程内容和家长反馈进行合理安排。
2024版年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学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学课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内容解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评价方式与标准•资源整合与利用•师资培训与提升•总结反思与展望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具备遵纪守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公民。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要性010204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感兴趣。
注意力易分散,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其注意力。
思维能力有限,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其理解知识。
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03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感,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和法治要求。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01020304教学目标与任务02教材内容解析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了解学校常规。
入学教育校园生活体验角色转变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熟悉校园环境,感受校园文化。
帮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030201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通过讲述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社会性发展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发展领域,涉及到他们在社交、情感、性别角色认同等方面的成长。
了解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对于父母、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和相应的规律。
第一阶段:学前期(2岁至6岁)学前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与同龄伙伴进行互动,并逐渐学会如何合作与分享。
在这一阶段,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个规律:1. 角色扮演:儿童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学习社会行为准则和社交技巧。
2. 合作与分享:儿童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学会分享物品与感受。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友善关系至关重要。
3. 亲密关系:在这一阶段,儿童也会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和渴望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他们会与父母、亲人以及特定的同龄伙伴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
第二阶段:儿童期(6岁至12岁)儿童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与更广泛的社会网络接触。
在这一阶段,他们会经历以下几个规律:1. 成为群体的一员:进入学校后,儿童会积极寻求群体认同感。
他们会更加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符合群体的价值观和期望。
2. 同龄关系重要性增加:儿童开始对同龄伙伴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建立更加复杂的友谊关系。
他们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习社会技能、解决冲突以及理解他人情感。
3. 社会角色认同: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性别认同。
他们会对性别角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第三阶段: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青少年期是社会性发展最为关键和复杂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以下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几个规律:1. 自我认同的转变:青少年会思考自己是谁,并努力建立自己的独特身份。
他们可能会试验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从中寻找符合自己内心的认同感。
2.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变得更加重要,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紧密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3篇
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3篇篇一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如何成为智慧父母二、活动目的1.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 提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策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积极心态。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对象[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六、活动内容1. 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资深教育工作者为家长们讲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2. 亲子互动活动: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亲子互动活动,如游戏、竞赛、手工制作等,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家庭氛围。
3. 学习方法分享会: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长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帮助其他家长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七、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设计精美的海报,张贴在社区、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吸引家长的关注。
2. 发布活动通知:通过学校、幼儿园、社区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告知家长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
3. 利用社交媒体: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 邀请家长参加: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提高参与率。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专家讲座费用:[X]元3. 亲子互动活动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全和卫生,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急救设备。
2. 活动期间要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二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一、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感到困惑和无助。
部编人教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览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材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全册教材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丰富涵盖了道德认知、情感培养、行为规范、法治教育等方面。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与成长。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和自主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成长观念。
第二单元:家庭与亲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培养家庭责任感。
第三单元:学校生活与友谊。
本单元围绕学校生活,强调集体荣誉感、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建立真挚的友谊。
第四单元:社会规则与公共道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包括讨论、观察、实践、游戏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1.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本课程《道德与法治》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
以下是具体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概念,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内涵,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增强法治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和尊重,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其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3篇
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3篇篇一《智慧父母课程文案策划书》一、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良好品德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
然而,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因此,开设智慧父母课程,帮助父母提升教育理念和能力,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
二、课程目标1. 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
2. 传授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巧,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和亲子沟通能力。
3. 培养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应对孩子问题的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 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亲子互动和情感连接。
5. 提供家长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成长。
三、课程内容1. 教育观念篇:解读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分析不同教育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引导父母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
2. 育儿方法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技巧和途径。
应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有效措施。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3. 亲子沟通篇:倾听与理解孩子的技巧。
表达与沟通的艺术。
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4. 情绪管理篇:认识情绪的基本知识。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避免情绪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5. 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织家长进行互动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提供答疑解惑的环节,解决家长的具体问题。
四、课程形式1. 讲座: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进行讲座,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家长思考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环节,如亲子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家长亲身体验教育方法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将家长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亲子教育培训课程
亲子教育培训课程一、引言亲子教育培训课程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以达到促进亲子关系和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亲子教育培训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设置1. 适龄范围亲子教育培训课程适合0-12岁儿童家长参加。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给父母提供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2. 时间安排一般来说,亲子教育培训课程时间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参与者时间安排进行。
通常情况下,一次课程会持续2-3小时左右,可以选择周末或晚上等时间段进行。
3. 课程形式亲子教育培训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座、互动活动、小组讨论等。
其中,互动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
三、课程内容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亲子教育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比如,在0-3岁阶段,婴幼儿需要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和呵护;在3-6岁阶段,幼儿开始接受外界信息并尝试自我表达;在6-12岁阶段,学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2. 家庭教育技巧家庭教育技巧是亲子教育培训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比如,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用温暖而坚定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在表扬孩子时要注重细节和具体表现等。
3. 家庭互动游戏家庭互动游戏是亲子教育培训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趣味竞赛等方式,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座式教学是亲子教育培训课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
由专业的心理学家或育儿专家为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和技巧。
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
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在学前教育中,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家庭主题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拟家庭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和交流方式,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这类活动。
一、角色扮演活动的重要性1.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与他人进行互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例如,幼儿可以扮演父母带领着玩具家庭,通过表演中的互动对话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爱。
2.培养情感认知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责任。
他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幼儿有机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
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家中的宠物,通过模拟动物的声音、动作和表情,以及与主人的互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方法1.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角色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家庭主题,如买菜、做饭、洗衣等,同时选择具体的角色,如父亲、母亲、孩子等。
确保主题和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提供必要的道具和材料为幼儿准备与角色扮演活动相关的道具和材料,如厨具、食材、衣物等。
这些道具和材料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真实感,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配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模拟一些对话和情境,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扬。
4.反思和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反思和总结这次角色扮演活动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增进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连结。
三、角色扮演活动的扩展应用1.拓展到社区和社会角色除了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活动,还可以将其扩展到社区和社会角色。
家长角色互换活动教学计划与内容
家长角色互换活动教学计划与内容各位老师、家长好,我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向孩子们介绍下大约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儿童国学启蒙名作《弟子规》。
作者是李毓秀,原名《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更正,命名为《弟子规》。
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
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内容主要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及学习规范。
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主要列举说明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应恪守的礼仪规范及本分。
《弟子规》是一个蒙学经典,内容浅白易懂,顺口押韵,以精炼的语言对儿童進行早期启蒙教育。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清代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弟子规》的中心思想围绕孔子《论语·学而》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阐发的。
主要包括孝亲敬长、慎行谨言、讲求诚信、爱众亲仁、善以待人、学习规范及能力。
《弟子规》从个人修为做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强调做人要从百善孝为先的—“孝”出发,首先修身养性,再而德才兼备。
在家长幼有序,温良恭谦让,可以家庭和睦,共享天伦。
在外更是起到以身作则正的表率作用。
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尚在成长时期的小朋友就像急需甘露浇灌的树苗,而好的书籍便是这滋味醇美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树立小朋友们良好的行为及学习的榜样。
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正确积极的影响。
成为每个小朋友成长方向的指路灯。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弟子规》中的总叙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则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希望本次活动能在轻松快乐的教学中给小朋友们带来正的启迪和喜爱。
谢谢大家。
幼儿扮演父母的游戏教案
幼儿扮演父母的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其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理解;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3.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2. 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2.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玩具电话、玩具厨具、玩具医生工具等角色扮演道具;2. 家庭角色扮演游戏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分配。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家庭生活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和责任,比如爸爸通常负责工作赚钱养家,妈妈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等。
2. 角色扮演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爸爸和一位妈妈,其他幼儿则扮演孩子。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家庭情景,比如爸爸妈妈一起做饭、一起带孩子出去玩、一起去医院看病等。
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责任和互动。
3. 角色交换在游戏进行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尝试交换角色,让原来扮演爸爸的幼儿扮演妈妈,原来扮演妈妈的幼儿扮演爸爸,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4. 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总结,让他们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父母角色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次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和责任,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这样的游戏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家庭生活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会中。
幼儿扮演妈妈形象教案设计
幼儿扮演妈妈形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妈妈的日常生活。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妈妈的责任和角色。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1. 妈妈形象的服装和道具。
2. 教学课件和教具。
3. 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利用教室角落或者戏剧表演区域,搭建一个家庭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摆放一些家居用品,比如妈妈的衣服、包包、厨具等。
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妈妈的日常生活。
2. 角色介绍。
老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妈妈的角色和责任,比如照顾孩子、做饭、打扫卫生等。
让幼儿了解到妈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角色,需要承担很多责任。
3.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邀请幼儿们穿上妈妈的衣服和围裙,扮演妈妈的形象。
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模仿妈妈的动作和语言,比如搅拌面粉、擦桌子、唱歌给孩子听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妈妈的生活,加深对妈妈的理解和尊重。
4. 制作手工。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们制作一些妈妈喜欢的手工作品,比如花束、贺卡等。
让他们在动手制作中,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5. 表演展示。
在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表演展示。
让他们展示扮演妈妈的情景和手工作品,让其他幼儿和家长们欣赏和赞扬。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妈妈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妈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也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家长学校教学计划案例分享
家长学校教学计划案例分享一、教学计划概述1.课程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
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
2.课程设置课程共分为12个模块,每个模块2课时,共计24课时。
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一次家长分享会,让家长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二、课程安排1.第一模块: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课时1: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概述课时2: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2.第二模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课时1:独立性的重要性课时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3.第三模块:情绪管理课时1: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课时2: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4.第四模块:沟通的艺术课时1:有效沟通的方法5.第五模块:家庭教育环境课时1: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6.第六模块:亲子关系课时1:亲子关系的类型课时2: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7.第七模块:孩子行为问题的处理课时1: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课时2: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八模块:学习习惯的培养课时1:学习习惯的重要性9.第九模块:素质教育课时1:素质教育的内涵课时2:如何进行素质教育10.第十模块:安全教育课时1: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课时2: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11.第十一模块: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课时2: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2.第十二模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课时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课时2: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结合三、教学方式1.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2.互动讨论:组织家长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家长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效果。
4.实践操作:布置家庭教育实践任务,让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教育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1.家长满意度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对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2.家长成长记录:记录家长在课程中的成长变化,评估教学成果。
3.孩子成长变化:观察孩子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的成长变化,检验教学效果。
小学生家长培训计划
小学生家长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使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2、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3、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课程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二、培训内容:1、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3、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4、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三、培训方法:1、专家讲解:邀请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给家长讲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2、小组讨论:组织家长就各自在家庭中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角色扮演:组织家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与孩子沟通的情景,锻炼和提高与孩子交流的能力;4、亲子活动: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每周末上午9:00-11:30;地点:学校教学楼三楼多功能厅。
五、培训安排:第一周:专家讲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小组讨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角色扮演:与孩子沟通的情景。
第二周:专家讲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手工作品。
第三周:专家讲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角色扮演: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情景。
第四周:专家总结和点评;家长和孩子共同表演亲子节目。
六、师资力量:1、邀请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和教育专家;2、邀请学校老师、家长代表和志愿者协助开展培训。
七、培训评估:1、家长满意度调查:培训结束后,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阶段的培训提供参考;2、学校日常观察:对培训后家庭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日常观察和评估,及时跟进解决问题。
八、培训后续:1、建立家长互助平台:建立微信群或线下互助小组,家长在培训后可以继续交流学习、分享经验;2、定期组织类似的家长培训活动,继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儿童发育训练课程设计
儿童发育训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儿童发育的基本概念,掌握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
2. 学生能掌握儿童运动、认知、情感及社交能力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如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儿童发育情况的能力,能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案。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3. 学生具备与家长、同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关爱儿童,尊重个体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教育观念。
2. 学生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儿童教育实践。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互助,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儿童发育学科性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关爱儿童的情怀,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儿童生理发展:介绍儿童身高、体重、大脑、骨骼等生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一、二节。
2. 儿童心理发展:阐述儿童认知、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3. 儿童运动发展:讲解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及训练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第四节。
4. 儿童语言发展:探讨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和促进策略,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五节。
5. 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分析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对应教材第四章第六节。
6. 儿童发育评估与训练:介绍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训练策略,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七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儿童生理发展(第一、二节)第二周:儿童心理发展(第三节)第三周:儿童运动发展(第四节)第四周:儿童语言发展(第五节)第五周: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第六节)第六周:儿童发育评估与训练(第七节)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童发育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成长主题课程
幼儿园成长主题课程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学校生活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成长主题课程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而设计的一系列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成长主题课程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法。
二、课程内容2.1 成长主题成长主题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成长规律,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成长主题课程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健康: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卫生习惯,教授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知识,帮助他们增强体质。
•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教授礼仪、沟通和合作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管理: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们正确表达情感,增强情商。
•创造力培养:提供丰富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目标•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们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们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成长主题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资源:•图书、故事书和绘本,通过阅读和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彩色图片和海报,用于呈现各种主题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实物展示,如不同种类的水果、动物标本等,用于触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游戏和玩具,通过游戏和玩具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安排3.1 课程周期成长主题课程应该是一个持续且系统的过程,建议将课程安排为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时间,每周进行一到两节课程。
3.2 课程具体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可以设计多个成长主题课程。
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安排:•以身体健康为主题:讲解饮食均衡、运动锻炼等知识,进行小游戏、体育活动等。
•以社交能力为主题:讲解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等,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不 仁孝 者者 不不 人仁
孩子的五缺
缺爱:尤其在孩子饥饿的时候,我们却拒绝给孩 子吃的。特别是在孩子不值得我门全身心投入去 爱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情感最饥饿的时候,我们 却拒绝了我们对孩子爱的给予。
缺安全感: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双亲都 不能平等平和,只要有一个人能保持平衡平静, 孩子就不会缺少安全感,家长们要知道安全感是 自信心的基础,让孩子至少有一个安全的支撑点。 如果两个人都能保持平和,那么孩子的学习自信 就像天生的一样——坚不可摧!
成长规律和父母角色扮演
父母是孩子的支点
孩子生命的支点: 每个孩子的生命均有一点,这
就是支点。父母站在孩子生命的那 一点,才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有效的 或最佳的支点
父母二问
一问:
父母为人的“距离”是否合理
二问:
为人父母的“情趣”是否合礼
父母的三守
一、守住目标。坚守孩子最终成就自我的 信心;坚守对孩子成长过程那一份平静的期 待;坚守自己努力为孩子支撑到底的每一步 行动的准则。
二、守住自己。守住做父亲、母亲的责任 与义务,以及为人父母的尊严与格调;守住 父亲、母亲的角色里自己的形象,守住父母 与孩子之间不变的距离。
三、守住家。守住温馨、守住温暖、守住 温情。
孩子的四明
一、明孝的永恒(仁) 二、明德的厚重(义) 三、明学而为—(礼、智) 四、明格之自成。(信)
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 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转折期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18岁左右)大体经历六个关 键的转折点:
第一个关键转折时期:0~1个月左右 第二个关键转折时期:1岁左右 第三个关键转折时期:3岁左右 第四个关键转折时期:6~7岁左右 第五个关键转折时期:11~12对左右 第六个关键转折时期:17~18岁左右
为人父母的存在基础
中国父母为传承民族与家庭文化 而存在。
为家庭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链接而 存在!
为父母的价值取向与民族发展取 向的链接而存在!
父母的高深
高是因为孩子 深为地域文化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称谓和职称 父母是你生命中最有意义的内涵 父母是家的结构,是人字的一撇一那
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
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时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记忆综合语言能
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时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
生的关键时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时期。 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时期。 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7所左右是幼儿多路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的关
缺少动力:其实孩子不缺前进的动力,只 因为阻力太大干扰太多而动不了,显得缺 乏动力,但孩子不知道。
缺少目标:因为家长奢望他成为什么样的 人而失去目标。孩子为欣赏而存在,孩子 被欣赏的前提是不断地实现家长的奢望和 期待。
缺少自控力:实际上是学习兴趣或学习情 绪的缺乏。让一个人去做他不感兴趣或没 情绪的事,很难做到自控,成人也一样。
第一个关键转折时期:0~1个月
在出生的一个月内,对于乳儿来说心理感受是极 大的(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的知道他们的感受)。 在母体中的胎儿过着闭目塞听的生活,全靠身体的 感觉了解母体内环境变化,接收到的刺激极其有限。 但在出生以后,乳儿不但能感受到各种环境的变化、 冷暖、软硬等,而且重要的是能听、能看、能感受 到母亲的爱抚和表情。同时人的最重要的感觉器 官——手,可以接受外界刺激,这就为以后乳儿心 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儿童潜能递减法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 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 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孩子智力开发的 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时期。
孩子的年龄与变化
0—3岁,心理基因幸福、和谐、生命的美好; 3—6岁,信任与安全感; 6—9岁,习惯与兴趣度; 9—12岁,目标与自我能、认知与理解; 12—14岁,信念与目标意识;14—16岁,意志与
信念; 16—18岁,意志的顽强与信念的坚持; 18岁以前,所有积累; 18—20岁,自我历练
儿童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
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时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3~5虽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时期。 3~4随时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
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 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 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 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如果所有孩子都要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取 决于天赋,天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比如说天赋为80的, 可能只发挥了40;天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了30。
第二个关键转折时期:1岁左右
1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学习走路,一般的婴儿已经 能够摇摇晃晃的走路了。这种身体的发展标志着婴 儿向人类完整形象的方向迈进一大步。这个时期更 重要的是婴儿已经能理解人类的语言,并开始讲一 些简单的句子了。尽管他们掌握的字词不多,句子 也只有两三个字组成,但毕竟是在用语言与成人交 流了,语言的出现为婴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创造了一 个飞跃,尤其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备 的条件,同时出现了思维的一种低级形式——感知 动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