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室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1。
微生物检验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一)准备室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
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 - 5 平方米、高 2。
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
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
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发布时间:2023-06-16T11:56:01.49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舒宇[导读]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舒宇(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微生物(细菌)是检验科常见检测项目之一,其包含的检验项目众多,下面就来说说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1.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分离培养包含了血培养、痰培养、咽拭子培养、尿培养、粪便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其中,血培养检测能检出血液中的多种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布鲁氏菌、厌氧菌、真菌等,从而能诊断出菌血症、亚急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痰培养能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结核杆菌、奈瑟氏菌、甲型链球菌等,从而能检出肺炎、结核病等疾病。
咽拭子培养主要是采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这是因为鼻、咽部的细菌感染病原菌多源于口腔,通过咽拭子培养能找到细菌感染的源头。
尿培养主要是取患者尿道排出的中断尿作为检验标本,利用标本制作玻片,然后,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和数量,该项检验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出尿道、肾脏、前列腺等部位的炎症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泌尿道系感染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还能指导临床选择有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治疗,从而提升其抗菌治疗效果。
粪便培养不仅能检测出肠道内的致病菌,从而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出受检者肠道健康状态和肠道疾病类型,还能监测肠道菌群,提醒临床及时给患者提供合理的肠道菌群调节,从而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菌群紊乱。
脑脊液培养能检测受检者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等病原菌,从而能判断其是否存在脑脊髓膜炎。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包含了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检测等,其中,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主要是以鲎实验对内毒素进行检测,能检测出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等疾病。
真菌(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其他微生物中均不含有该物质,因此,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科 科室介绍
微生物检验科是医院或实验室中负责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
专业科室。
它主要涉及对各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检验、鉴定和分离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采集和接收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组织等;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增菌、分离培养等操作;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等方面的鉴定;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依据;参与制定和实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微生物检验科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感染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病情进展的评估。
同时,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质量,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需要不断引进和更新设备和技术,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检验科微生物督查内容
检验科微生物督查内容科微生物督查内容主要是对科学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全面检验和监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施、操作流程、实验室环境、样品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科微生物督查的内容。
一、实验室设施检查:实验室设施是科微生物实验的基础,科微生物督查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对实验室设施进行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的通风设备、紫外线灯、制冷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损坏、漏水等现象。
同时,还要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如灭火器、紧急洗眼器、安全柜等是否齐全可用。
二、操作流程检查: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实验员是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等情况。
此外,还要检查实验员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是否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室环境检查:科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科微生物督查也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异味或有害气体等不良环境因素。
此外,还要检查实验室的卫生情况,如垃圾是否及时清理、工作台面是否保持整洁等。
四、样品管理检查:科微生物实验的样品管理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样品管理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样品的接收、保存、标识等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样品的容器是否干净无污染,样品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登记管理等。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检查:科微生物实验的记录和数据管理是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数据是否规范,是否进行了签名和日期等。
同时,还要检查实验记录和数据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归档。
六、实验室安全检查:科微生物实验涉及到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微生物,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室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员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实验室是否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等。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安全防护制度是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在这份制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级别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
首先,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核酸提取和PCR实验等操作步骤的安全操作指导,如样品的收集、保存和运输等。
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合理使用实验设备,避免设备的损坏和操作错误带来的人员和环境风险。
其次,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制度的核心内容。
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
这些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工作的性质和风险程度来确定,并应定期更换和消毒,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效果。
废物处理也是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实验室操作产生的废物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以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废物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例如,生物垃圾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化学废弃物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同时,对于有害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工作,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实验人员正确执行。
最后,实验室环境的生物安全级别是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划分,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其安全要求也不同。
例如,一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微生物的鉴定,主要是对人体微生物的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不需要高安全级别的设备和操作措施。
而三级实验室需要进行较高级别的微生物研究,如病原微生物的提取、培养和鉴定,需要更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措施来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这些制度包括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级别等。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检验科微生物室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
微生物室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 ,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生物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 室的功能和职责也不断完善。
检验科微生物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微生物室概述 • 微生物室设备与器材 • 微生物室工作流程 • 微生物室常见检测项目 • 微生物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 微生物室案例分享
01 微生物室概述
微生物室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下属的一个专业实验室,主要负责临 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以指导临 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统进行耐药性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内常见 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 率较高,如大肠埃希菌对青 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
过50%。
该监测项目及时发现并控制 了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 抗生素选择指导,提高了治
疗效果。
案例二: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介绍
检测目的
确保食品企业生产的 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 全标准,保障消费者 健康。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维修和校准,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 用效果。
检测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检测质 量。
3
对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检 测需求和技术发展。
检验科微生物室建设所需物品清单
检验科微生物室建设所需物品清单一、仪器设备部分:1.离心机:用于分离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和细胞等。
2.自动培养箱:用于微生物的培养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培养。
3.高速冷冻离心机:用于快速冷冻并离心微生物和细胞以保持其完整性。
4.PCR仪: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或检测微生物DNA序列。
5.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微生物培养基、试剂和样品等。
6.透析器:用于通过渗透压差将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溶质透析出来。
7.快速制冷仪:用于迅速冷却微生物和细胞样品。
8.超速冷冻切片机:用于快速冷冻并切割微生物和细胞样品。
二、实验室用品部分:1.培养皿和试管:用于培养微生物。
2.移液器:用于移液和加样。
3.调理架与烧杯:用于制备微生物培养基等溶液。
4.微孔板:用于承载多个微生物或细胞培养样品。
5.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和微生物样品。
6.无菌操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样品受到细菌污染。
7.人工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8.常用试剂:如酶、染料和缓冲液等。
9.洗涤剂:用于清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器皿。
10.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三、耗材部分:1.细胞培养耗材:细胞培养瓶、培养皿、移液器、细胞过滤器等。
2.微生物培养耗材:培养皿、试管、琼脂瓶等。
3.采样和分离耗材:纱布、洗涤液、离心管等。
4.实验室手套: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实验室手套。
5.注射器和针头:用于注射培养基、溶液和样品等。
6.培养基和试剂:各种微生物培养基和实验室试剂。
7.消毒液:用于清洁实验室平台、仪器设备和器皿等。
四、安全设备部分:1.灭菌器:用于对实验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2.实验室安全柜:用于保存和处理有毒或有害微生物样品。
3.柜子和抽屉:用于储存实验用品和化学试剂。
4.紧急洗眼器和淋浴器:用于处理实验中的化学溅洒事故。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示例清单,具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购买物品时,要根据实验需求、实验室规模以及经费预算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组长职责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组长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微生物室各项工作。
二、为微生物室检验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建立健全微生物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缩短报告时间。
四、科学安排微生物室每个人员的工作,做到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工作。
五、认真做好临床微生物室室内和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工作。
六、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及NCCLS所制定的药敏规则,做好菌种管理。
七、负责细菌检测和医院感染检测,定期报告病原学特征和耐药趋势。
八、强化微生物室每个人员的质量意识,坚持室内质量控制。
九、负责微生物室各种物品的申领和月购买计划工作。
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微生物室内的医疗废弃物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同时做好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与防护工作。
十一、负责微生物室内仪器的培训,维护和保养工作。
十二、做好微生物室的环境和两面(地面和台面)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检验科微生物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一、简介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负责对病患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通过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患是否感染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室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对各种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是何种微生物;而通过药敏试验,则可以评估感染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医生的治疗方案。
二、微生物室的设备和环境微生物室需要提供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以保证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微生物室常见的设备和环境要求:1.实验台:实验台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操作台面要光滑易清洁,并且应配备紫外线灯和紫外线消毒器,以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2.无菌操作箱:无菌操作箱用于进行无菌培养操作,内部有无菌过滤器,可以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区域。
3.培养箱:培养箱是微生物室中必备的设备,用于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4.显微镜:采用高倍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自动培养仪:自动培养仪可用于对大批量标本的培养过程进行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6.高效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高风险的病原体样本,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三、微生物室的工作流程微生物室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处理、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和结果汇报等环节。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标本接收:当临床科室采集到病患的标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后,将标本送至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会对标本进行登记,并提供标本交接单。
2.标本处理:标本接收后,工作人员会对标本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离心、稀释等操作,以提取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减少其他杂质的干扰。
3.培养和鉴定:处理后的标本会被分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培养,可以培育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然后,工作人员会进行鉴定,使用显微镜和生化试剂,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判断病原体的类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室内微生物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仪器维护与校准、数据分析与报告等环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微生物质量控制流程,共计1200字以上。
一、样品采集1.样品类型: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类型,可以包括空气、表面、水等。
2.采样点位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室需求,在室内不同区域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3.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容器、消毒液和采样器具等。
4.采样技术: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采样技术进行样品采集,如空气采样可以使用活性气溶胶采样器,表面采样可以使用擦拭法或者刮刀法等。
5.采样时间与频率:根据实验室需求和标准要求,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如每个季度进行采样。
6.采样记录:对每个样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
二、样品处理1.样品接收与记录: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并在样品接收时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采样信息等。
2.样品处理与前处理: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对水样品进行过滤和稀释等。
3.样品保存与保存:根据实验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正确的保存,如将空气样品保存在低温恒温箱中,水样品保存在冰箱中等。
三、分析仪器维护与校准1.仪器保养: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润滑等。
2.仪器校准: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对温度计进行定期校准,通过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来确定温度计的准确性。
3.仪器记录和维修:每次对仪器进行校准或者维护时,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维修报告,以备后续查询和参考。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1.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命名和分类,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2.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值计算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3.报告撰写与汇报: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撰写实验报告,并将实验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1.微生物检验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一)准备室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
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
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 - 5 平方米、高 2.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
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
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
检验科微生物岗位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岗位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岗位职责包括:
1.负责根据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对物料(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半成品、生产中间品、
稳定性考察样品)进行微生物、内毒素相关检验项目的检验,确保分析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负责根据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定期进行工艺用水的检验,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3.负责洁净区环境监控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工作。
4.负责及时完整地填写检验记录,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5.负责放行检验中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分析方法验证,包括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实验的实施,验证
报告的撰写。
6.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此外,微生物检验科岗位还有其他职责,如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病原学鉴定;对饮食、服务行业、托幼机构、管制水、食品加工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项目检验;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消杀用品、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化妆品、日用品、涉水产品、保健用品及其他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产品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的微生物检验;对传染病病原的日常监测;对食物中毒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对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医院、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按规定安全收集、管理重要菌种和毒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开展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研究,推广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社会提供相关评价和技术服务;负责本专业技术的培训、认证,指导基层检验工作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岗位职责应根据微生物检验科的具体情况而定。
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一、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制定正确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的准则,并负责相关内容培训。
三、负责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
的耐药性监
测,每季度总结一次标本阳性检出率、微生物种类排列、细菌耐药率等资料,进行资料的汇总、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四、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五、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六、开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
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等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和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季度向全院公布。
七、监督检查临床依据病原菌检测及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将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传染病阳性结果、多重耐药菌株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九、每年完成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监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功能
微生物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
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用于培养微 生物,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关键。
培养条件的控制
培养微生物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促进微生 物的生长和增殖。
微生物鉴定与分类
分类标准的制定
常见的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 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和特征。
敏感性测试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学研究
01
基因组学研究的内容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基因测 序、基因表达分析等。
02
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
基因组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功能。
04
微生物实验室在医疗领域 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
实现洁净与无菌环境的措施
实验室通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高效的通风系统 以及负压设计等措施,实现洁净与无菌环境。
专业设备与设施
实验室设备的种类
微生物实验室配备有实验台、超净 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先进实验设 备。
01
02
实验室设施的作用
实验室设施如高效过滤器、紫外 线灯以及净化灯组等,进一步降 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性
微生物实验室在医疗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微生物检验和鉴定,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室的发展历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起源
微生物实验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开始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和方法不断更新,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 持。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是一种用于确保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和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管理方法。
它包括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可能的污染源和交叉感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第一步:室内环境检查每天实验开始前,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环境检查,确保温度、湿度和气流等环境条件合适。
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20-25摄氏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
气流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通过安装适当数量的工作台和实验室通风系统来实现。
第二步:设备检查和维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离心机等。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密封性能和过滤器的清洁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减少可能的污染源。
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第三步:操作规范和培训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制定和实施操作规范,并对实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操作规范包括实验人员的穿戴要求、实验物料的处理方式、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培训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以确保实验人员掌握正确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第四步:标本处理和垃圾处理实验室中的标本处理和垃圾处理也是室内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
标本处理包括标本的收集、保存和处理过程,要求实验人员遵守标本处理的操作规范,减少可能的交叉污染。
垃圾处理要求按照规定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进行,确保垃圾不会对室内环境和其他实验活动产生影响。
第五步:室内清洁和消毒室内清洁和消毒是室内质量控制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台、设备和地面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清洁和消毒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使用消毒液擦拭台面、设备和工具,或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
第六步:空气和水质监测为了确保实验室室内空气和水质的质量,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检验科微生物室主要工作内容
检验科微生物室主要工作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检验科微生物室主要工作内容:
1. 咱这微生物室啊,那可是要和各种细菌、病毒打交道的呢!就好比侦探在查找犯罪线索,我们要在各种样本里揪出那些捣乱的微生物。
比如,从病人的痰液里找找有没有让他生病的细菌呀。
2. 微生物室还得给这些微生物培养呢,哎呀呀,这就像是给它们建个小家,让它们能茁壮成长。
你想想,培养皿不就是它们的小房子嘛!像血液培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哦。
3. 鉴定微生物也是重要工作呀,就如同区分不同的人一样,要认清这些小不点儿到底是啥。
难道不是吗?像分辨是球菌还是杆菌,是不是超神奇!比如对尿液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4. 药敏试验你们晓得不?这就好像给微生物们来个“大考”,看看哪种药能制服它们!可不是嘛,知道了哪种药有用,医生就能更好地治病啦!就像对从伤口处采集的样本进行药敏试验。
5. 微生物室要保证环境的干净卫生呀,这可一点都不能马虎。
不然那些微生物到处乱跑可咋办!像每天都得仔细清洁实验室,这多重要啊!
6. 数据记录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像是给每次的发现写个日记一样呢。
比如每一次的检测结果都要准确记录下来呢,这可是很关键的哦!
7. 咱们还得和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呢,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呀!这不就是一起战斗的伙伴嘛!像和临床科室及时沟通病情进展之类的。
8. 微生物室的工作虽然不容易,但真的超有意义呀!能帮病人找到病因,让他们快点好起来呢!对不对?这可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既有趣又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钻研,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培训计划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新进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降低实验室误差,确保实验室安全。
二、培训对象1. 检验科新进工作人员;2. 需要提高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在职人员;3. 其他对微生物检验感兴趣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微生物实验室基本知识(1)微生物实验室概述: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趋势;(2)微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及废弃物处理等;(3)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及仪器:常见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及仪器的作用、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2. 微生物检验基本理论(1)微生物基本知识: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命活动及培养特性;(2)微生物检验方法: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3)微生物检验项目:病原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检测、病毒检测等。
3. 微生物检验技能培训(1)微生物培养:培养基制备、微生物分离、纯化、鉴定等;(2)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常见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及结果判定;(3)分子生物学检测: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4. 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1)实验室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室外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等;(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标准化、实验室安全、数据分析和处理等;(3)实验室认可与认证: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认可过程及认证机构。
5.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1)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安全级别及防护措施;(2)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事故的类型、处理方法及应急预案的制定;(3)个人防护:实验室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1. 理论培训: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2. 实践操作:在微生物实验室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3. 考核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微生物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冰箱、水浴箱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
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要求对培养基进行两方面的质量控制: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
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C条件下培养48h,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无菌试验;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 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
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
已知菌生长试验应明确预期结果。
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已知菌生长试验。
三、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最高。
1革兰染色IQC要求:利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 3及大肠埃希菌ATC C 2 592 2 )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2.抗酸染色: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AFB )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四、细菌鉴定或鉴别常用试验的质量控制细菌鉴定或鉴别试验的IQ C就是利用已知菌或标准菌株(如ATC C或NCTC标准菌株)进行鉴定或鉴别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监控。
应用频率较高的试验IQ C每周至少一次,频率较低的试验IQC随标本一同进行。
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0-内酰胺酶测试、超广谱0-内酰胺酶(ELBLs)测试、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即MIC s 测定法)。
1.一般0-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至少每周一次。
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但最好使用标准菌株,如淋病奈瑟菌ATCC31 4 26 (0 -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 5 3 )和淋病奈瑟菌ATCC4 3 069 (0 -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 23)。
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要求
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要求
1.微生物室标本接种、培养、鉴定等有传染性风险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2.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所有的细菌培养处理过程中都应戴乳胶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3.拒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血培养瓶或培养管。
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细菌暴露性操作,严防操作产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菌或真菌的气溶胶。
5.在无菌操作罩内进行非暴露性染色、结果观察、药敏测量等具有传染性的操作。
6.严格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规程,自觉参加有关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
7.防止接触用于培养的塞子和胶带等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菌的一切物体。
8.及时处理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需高压灭菌。
9.立即报告各种培养结果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10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必须立即封存标本和培养物,向院内感染科报告。
11.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按生物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达到标准的过程。
2021/3/10
讲解:XX
6
5. 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地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一级实 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参加由省临床检验中心或卫生部临床 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控,会遇见一些平时罕见或未见过的菌株,通过质控 检验对它们的生长条件、菌落形态、染色、镜下形态等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日后工作中倘若再遇见这些菌将不再会漏检。
粪肠球菌
ATCC 29212 胸腺嘧啶含量测定
淋病奈瑟菌 ATCC 49226 淋球菌药敏
流感嗜血杆菌 ATCC 49247 嗜血杆菌药敏
肺炎克雷伯菌 ATCC 700603 ESBL阳性菌
2021/3/10
讲解:XX
17
参考菌株保存方法
高层琼脂 非苛养菌
低温速冻 苛养细菌
冷冻干燥 长期保留菌株
参考菌株 保存方法
琼脂斜面 现用菌株
2021/3/10
讲解:XX
18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操作程序
1. 测试环境、仪器、试剂的要求
① 室温:20~25℃
② 湿度:<80%
③ 试剂:所用试剂或试条均为仪器配套产品
④ 质控品:为仪器配套产品,并在使用效期内,同时无变质或污染。
⑤ 仪器:仪器必须有质量控制保证。
2. 质评样品的准备
质量控制范畴
分析中 分析后
质量保持持续改进
2021/3/10
讲解:XX
9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的依据标准
➢ 卫生部医政司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协会 (CLSI)定期颁布的最新的质量控制和评议方案。
➢ 检验方法学、操作手册应不断更新,开展循诊医学,不断淘汰无价值的试验, 增加新的有临床价值的试验。
2021/3/10
讲解:XX
10
微生物实验室程序 临床微生物制度 ▪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 三级报告制度:①涂片;②初步药敏和确切涂片;③正式鉴定和药敏 ▪ 传染病原报告制度 ▪ 菌毒株保存制度 ▪ 废弃物处理制度 ▪ 质量控制制度
制定程序性文件(可参考ISO 15189认可准则中应用说明要求)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
2021/3/10
讲解:XX
1
内容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性 二、临床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三、实验前质量控制 四、实验中质量控制 五、实验后质量控制 六、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目标
2021/3/10
讲解:XX
2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性
人类面临着微生物的挑战,要打赢这场战争 不仅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还需要一支优秀的 临床微生物检验队伍。
SOP操作手册
仪器的性能验证等
2021/3/10
讲解:XX
11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我们需注意:
1. 标本的质量(数量、体积、可接受的合格标本、运送方式等) 2. 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根据临床症状、诊断和其他临床资料,采用适当检测方法) 3. 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试剂、培养基、仪器、环境、人员等。 4. 有临床意义的结果报告(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
2021/3/10
讲解:XX
12
生物安全柜
试剂、染液、质 控菌株、培养基
冰箱、酒精灯、 接种环、游标卡 尺、温度计等
2021/3/10
临床微生物 实验室的基 本装备
光学显微镜
孵育箱、CO2 培养箱、高压 灭菌器
讲解:XX
13
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内容包括对各种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进行监督 监督的对象有仪器设备、培养基、鉴定系统等操作全过程
与过去的10年或20年相比,临床微生物实验
室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我们离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标准化文件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应进行规
范操作,才可能应对微生物向人类的挑战,
2021才/3/10能适应临床的需要讲解。:XX
3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提供感染性疾病诊断的病原学依据
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为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细菌耐药性监测需要
2021/3/为10 合理使用抗菌药讲物解:提XX 供依据
4
二、临床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整 个检验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 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
临床分 离菌
实验中用标准方法鉴定,鉴定值 >95%典型菌株,并经多次传代, 特征衡定的菌株
讲解:XX
16
质控必备菌株
细菌名称
菌号
用途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纸片扩散质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 MIC测定质控
大肠杆菌
ATCC 25922 纸片和MIC
绿脓假单胞菌 ATCC 27853 纸片和MIC
室间质评
2021/3/10
讲解:XX
14
临床微生物 室需建立室
内质控
1 1
2
3
4
常规试验室内质控
培养基质控
药敏试验的质控
自动化设备质控:鉴定和药敏、血培养 系统
2021/3/10
讲解:XX
15
质控 菌株
2021/3/10
参考 菌株
ATCC:美国典型菌株保存中心-主要来 源 NCTC:英国国家典型菌株保存中
2021/3/10
讲解:XX
7
6. 室内质量控制: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 要包括几个方面:实验室前的质量控制、标本接种前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 质量控制、试剂质量控制、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药敏实验的质量控制、及 发报告前
分析前
临床微生物检验
其质量控制环节多、涉及的知识面广、 复杂性高、需要超强的责任心。
2021/3/10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室间质 评和室内质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讲解:XX
5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首先应了解以下有关概念:
1. 细菌检验的质量:结果真实显示标本中存在的病原菌及其生化特征和抗药性 2.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制定细菌检验的质量水平,并采取监测手段,这一过程
① 按测定日期从冰箱中取出参评物,放置至室温(约30min)。
② 根据标本种类,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3. 质评样品的测定
① 质控菌株用小牛血清或肉汤溶解,按标本种类接种各种选择培养基,放适当环境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