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_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_杨继军

合集下载

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障问题愈发凸显。

正如前些年媒体报道的那样,养老金面临“债务危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连最低生活保障线都无法达到。

孰不知,这只是养老保障问题的表面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来展开探讨。

一、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生育率、死亡率等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整体的生育率不断在下降、死亡率不断在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

这种人口老龄化趋势给养老保障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首先,基数大、费率低难以平衡。

每年理论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长会抵消劳动人口的缩减,导致养老基金的手中现金流紧缩。

由于早期养老金制度主要是国家负担,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相对较少。

加之高杠杆性的运作模式,导致当前养老金均衡状态难以保持。

在特定地区,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养老金缺口的情况。

这种状态会无限地加剧,当劳动者日益减少时,年轻人缴纳的金钱将逐渐减少,退休人员的领取却在不断增多,养老金的不足将会日益加剧。

其次,贫富分化加剧。

国外一些国家的退休金是按照工资比例来计算,这意味着月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

而在我国,当前一个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此时计算出的退休金就会非常低。

这会造成很多退休人员的生活无法维持,他们必须依赖孩子或者社会救助。

很多农村地区的退休金更是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所以对于一些城市的退休人员来说,他们的退休金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但对农村退休人员来说,就难以实现。

二、应对策略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养老保障造成巨大挑战,政府需要构建更加完整的养老保障制度,基于不同人口群体所处区域和行业,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个人养老准备并不能完全保障养老生活的需要,政府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人口老龄化与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

人口老龄化与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
估计方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要点一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储蓄率逐渐上升。这 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储蓄意识较强,同时面临养老和医疗 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要点二
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具有 显著的负向影响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率逐年上升,表明我 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
•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 蓄率呈现波动性变化 ,但总体上保持较高 水平,表明我国居民 具有较好的储蓄习惯 。
04
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模型与估计方法
实证模型
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人口老龄化、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解释变量,控制其 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
01
研究样本较小,可能存在代表 性不足的问题,未来可以进一 步扩大样本范围,提高研究的 普遍性和适用性。
02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 定量分析方法,未来可以结合 定性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多 层次深入研究。
03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较为宏观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具体的 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为政策 制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政策建议
01
02
03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其保障水平,扩 大覆盖范围,以更好地 发挥其替代效应,降低
居民储蓄率。
鼓励居民增加人力资本 投资,提高收入水平, 从而增强应对人口老龄
化的能力。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收 入群体的人口老龄化问 题,制定差异化的政策 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王福帅(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通过设定综合社会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期迭代模型,文章对社会老龄化、养老保险和居民储蓄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社会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均会导致居民的总体储蓄水平下降。

进一步把收入用途划分为消费和储蓄后发现,养老保险的不同账户形式对居民收入分配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公共账户方式下的养老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消费,而个人养老金账户方式下的养老保险则会完全替代储蓄。

文章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完善中国的灵活退休政策,健全社会养老体系带来有益思考。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养老保险;居民储蓄率;三期迭代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5-0081-05The Influence of Aging and Endowment Insurance on Household Savings RateWANG Fu-shuai(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550025,China)Abstract:Setting a Over-Lapping-Generation model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aging and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aging,endowment insurance and household savings r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ing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will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overall saving level of the residents.After further dividing the use of income into consumption and saving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accounts on residents'income distribution decision-making,that i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under the public account mode will occupy consumption to a certain extent,while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under the individual pension account mode will completely replace savings.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can bring some useful thoughts to improve the flexible retirement policy and the social pension system.Key words:Social aging;Endowment insurance;Household saving rate;OLG model—、引言遵照联合国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惯例,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摘要】在当前社会中,储蓄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趋势。

在首先介绍了储蓄率的定义,然后探讨了不同年龄段对储蓄率的影响以及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接着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储蓄倾向,并对储蓄率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

在强调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应对措施,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储蓄倾向、长期趋势、政府应对、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储蓄率在许多国家一直居高不下,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储蓄率,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不同的消费和储蓄倾向,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储蓄水平。

1.2 研究意义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而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储蓄倾向分析和储蓄率的长期趋势分析。

对于个人储蓄率而言,人口年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储蓄的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而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储蓄率。

通过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储蓄行为,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意义还在于提出政府应对措施,指导政府如何调整政策以促进储蓄率的提高。

通过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储蓄率的管理和调控提供可行的建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是指个人、家庭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储蓄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9-27T19:14:46.5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王琪[导读] 居民储蓄率;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假说;家庭储蓄需求假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关键词:居民储蓄率;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假说;家庭储蓄需求假说一、引言自莫迪里安尼和布兰博格提出生命周期假说以来,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探讨就未曾停息。

而国内关于居民消费率、消费需求过低,储蓄率较高等的问题也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个人为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会在少年儿童时期进行负储蓄,进入成年后进行储蓄,并在老年期间再次进行负储蓄,那么,这种微观个体行为在宏观上就可以表现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将会带来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则会导致居民储蓄率的下降。

同时,根据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平均每个家庭中孩子个数的下降,将会带来其替代品——储蓄的增加,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居民储蓄的意愿将会进一步加强。

但另一方面,根据孩子的数量与质量的替代关系,孩子数量的下降会带来质量的提高,从而会增加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成本,这又增加了消费,降低了储蓄。

更准确的描述可通过以下的计量回归模型分析:save=β1ln(ydep)+β2ln (odep)+β31n(grgdp)+μ,其中,save代表居民储蓄率,ydep代表少儿抚养比,odep代表老年抚养比,grgdp代表gdp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居民储蓄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其受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的影响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家庭财务决策和宏观经济运行。
研究意义
探究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 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家庭储 蓄行为的微观机制。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居民 储蓄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家 庭储蓄行为的异质性。
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 居民储蓄的影响,为国家制定更加 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互动效应的复杂性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互动效应是复杂且相互影响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利用实证数据和统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 蓄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
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如人口老龄化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居民储 蓄率等。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06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 的பைடு நூலகம்立影响。
数据来源与处理
01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社保 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年度报告 和数据库。
02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 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处理 异常数据等,确保数据的质量 和准确性。
03
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分析:根据 不同地区、年龄段、性别等分 组,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 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差异。
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强制储蓄机制,引导居民为 未来养老进行预先规划和储备。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的互动效应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逐渐加重,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浅析延迟退休、理性预期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浅析延迟退休、理性预期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204大众商务退休年龄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

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结果,中国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橄榄型的人口结构加上60年代“婴儿潮”的老去,中国正面临着人口结构的改变,退休人口的增多和工作人口的减少,使统筹账户入不敷出,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养老金不足使政府不得不考虑下调养老金替代率并延迟退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在2020年年底,延迟退休方案将会出炉。

另外,由于统筹账户的亏空,地方不得不坐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来填补统筹账户的养老金空缺,使个人账户“空转”。

杨继军、张二震、白重恩、吴斌珍等研究发现,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养老金体系的潜在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于参保人员的养老金预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能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讨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数据来自2016—2018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住户调查年鉴》的分地区城镇职工调查。

其中,个人储蓄来自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当期消费的差项,住房消费包含换算的自有住房租金。

为了保持数据的稳定性,本文排除了新疆、西藏以及内蒙古等几个地区,对其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二、模型设计本文考虑一个简单的生命周期模型,引入养老金对于个人消费的影响,假设一个人在第一期储蓄,并在第二期花光他的所有财产,该典型个人的效用约束如下:U =C 0t 1-θ1-θ+ C 1t 1-θ1-θ+ βE C 0t +11-θ1-θP t +11+r+ (1-α)W + C 1t (1+R )1+r =C 0t +C 1t +C 0t +11+r其中,U代表个人的一生整体效用水平,C 0为一般消费,C 1为房地产消费。

因为在中国,房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是消费品,更是一种热门的投资标的物,具有投资增值的作用;β为折现率;θ为风险厌恶指标,r为利率,R为房地产实际增值率;α为养老金缴费比例,是外生给定的;W为工资收入;P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量。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的平均年龄逐渐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储蓄率的变化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生产年龄人口的减少,而生产年龄人口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减少必然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将通过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途径传导到储蓄率上。

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将导致国家的养老支出大幅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国民储蓄,从而影响整体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家庭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家庭储蓄行为可能受到影响。

传统观念中,子女要孝敬父母,因此家庭可能会增加对养老金的储蓄,以应对将来的养老压力。

但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其在消费结构上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家庭储蓄率的下降。

政府在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老年人,这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对整体储蓄率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然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从负面影响方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将导致国家的养老支出增加,从而挤占国民储蓄,对整体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

但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机会,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这将对国民储蓄产生正面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相关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将对储蓄率产生正面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CATALOGUE 目录•引言•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现状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社会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与模型检验•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居民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对于理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2) 不同年龄段人口对储蓄率的影响;(3)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4) 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1) 引言;(2)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3) 不同年龄段人口对储蓄率的影响;(4)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5) 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老龄化社会少儿人口减少人口年龄结构现状高储蓄率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较高,这可能与传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有关。

然而,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居民储蓄率的未来趋势也值得关注。

储蓄动机复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储蓄动机,如年轻人可能为了未来购房、教育等而储蓄,而老年人则可能为了医疗、养老等而储蓄。

这些不同的储蓄动机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

居民储蓄率现状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联性分析老年人口增加与储蓄率下降少儿人口减少与储蓄率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将导致居民收入水平下降,进而降低居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和储蓄能力。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路径03老年人口01青年人口02中年人口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消费行为与储蓄意愿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动态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储蓄率将逐渐下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储蓄率的影响。

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资本积累和未来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并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退休人口增多导致储蓄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的退休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退休人口的增加意味着他们不再从事生产劳动,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变化。

在职工作时期,个人收入大部分用于家庭消费和储蓄,而退休后,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和养老金,相比于工作时期的收入,这些来源的收入通常较低。

随着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储蓄水平通常会减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储蓄率。

二、消费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通常是以生活需求为主,像医疗、养老等支出会逐渐增多,而像购房、购车等大型消费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因为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通常会占据他们的资金支出的大部分,相比之下,他们的储蓄水平会相对较低,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储蓄率。

三、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庭普遍呈现出“4-2-1”结构,即4个老人、2个子女、1个孙子。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子女需要负担较多的家庭负担,包括父母的养老和子女的教育等支出,这也会直接影响个人或家庭的储蓄水平。

以上几个方面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储蓄率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既包括个人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因素。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不仅是消极的,相反,它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甚至可以促进我国的储蓄率水平。

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储蓄率的稳步增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学校代码:10378 密级:分类号:F222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学号: ***********学生姓名:***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专业名称:统计学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导师姓名:卢二坡教授二○一六年十二月School code :10378 Security:Classification:F222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hanges on Household Savings in ChinaStudent ID:20142202130Name:Jiang LipingDegree category:Master of EconomicsThe professional name:StatisticsResearch direction :Economic StatisticsTutor’s name:Lu ErpoDecember, 2016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安徽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授权学校研究生处与中国知网和签订收录协议及收录并由作者本人享有、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

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中国的储蓄率约为50%,而世界平均储蓄率是30%左右。

高储蓄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好处,例如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扩张,但它也可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的高储蓄率。

一、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人口结构表明了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和生育率的显著提高,这是中国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一步发展,人们面临着更高的医疗和养老费用等负担,而这些费用往往需要依靠个人储蓄来解决。

此外,随着中国的第一胎政策推行,年轻人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教育和婚姻费用等。

因此,年轻人需要削减消费开支来储蓄以应对未来的费用。

此外,中国的城乡差距也导致了储蓄率的差异。

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农村居民往往面临更高的经济不确定性和生活风险。

因此,他们需要储蓄以减轻未来的风险,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则更可能选择消费,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另一个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中国政府实施紧缩政策时,高利率和严格的信贷管制可能导致储蓄率上升,而当政府实施扩张政策时,较低的利率和宽松的信贷管制可能导致储蓄率下降。

在长期的历史中,中国政府出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原因而实行了相对保守的财政政策,这为中国储蓄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提供了土壤。

此外,在扩张政策下,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可能大幅增加,从而会增加未来财政风险,从而促使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另一方面,紧缩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并使消费者的信心降低,因此更倾向于储蓄以减少未来风险。

三、结论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都是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人口年龄结构是储蓄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均年龄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的一种现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养老保险是指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来获得养老金等福利待遇的制度。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养老保险增加了居民的储蓄压力。

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金,这就意味着居民需要将一部分收入用于缴纳保险费用,从而减少了可支配的收入。

在有限的收入下,人们不得不在满足日常开支的同时,还要为养老保险进行储蓄,使得居民的储蓄压力增加。

其次,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

如果政府能够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居民储蓄的政策,如提高养老保险的收益率、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等,就能够减轻居民的储蓄压力,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养老保险,进一步增加个人储蓄量。

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重视居民的储蓄需求,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好地对居民的储蓄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还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养老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待遇,使老年人不必完全依赖于子女或社区的支持。

这种安全感能够鼓励人们更加放心地进行储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养老保险,从而提高了整体储蓄水平。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存在也可能使一部分居民在储蓄方面变得懈怠。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养老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因此对个人的储蓄意愿较低。

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或投资,而不是储蓄。

这就导致了居民整体的储蓄率下降,不利于个人的长期财务规划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因此,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有着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养老保险的存在可以增加居民的储蓄压力;另一方面,养老保险也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感,鼓励人们进行储蓄。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重视居民的储蓄需求,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的福利待遇和收益率等手段,减轻居民的储蓄压力,进一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并提高整体的储蓄水平。

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

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

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剧,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年轻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社会中,劳动力人口将面临更大的养老负担。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通常是由劳动力人口来支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导致社会养老负担的压力持续增大。

其次,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也体现在经济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将受到压缩。

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负担将更加突出,因为经济无法维持原有的养老支出水平。

这将使得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变得不稳定,无法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

除此之外,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还将对家庭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

年轻一代需要同时照顾子女和年迈的父母,而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

此外,养老费用的增加也会对家庭经济状况造成负担。

这使得许多家庭无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

针对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养老负担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压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投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这可以通过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等方式实现。

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其次,社会应倡导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除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形式的养老模式也需要得到推广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老年人的自身养老能力。

提升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劳动或创办小型养老企业来增加养老收入,有助于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比例减少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升,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相对减少,劳动力的稀缺性导致工资水平上升,从而降低了家庭的储蓄率。

老年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这也会对家庭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更注重当前消费,而减少对未来的储蓄。

这种消费倾向会导致整体储蓄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资本市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影响家庭的投资行为和储蓄决策。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影响到家庭和个人经济,也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的储蓄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储蓄率也在逐渐受到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口增多,这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制度逐渐完善,老年人口可以依靠养老金生活,不需要依靠个人储蓄来维持生活,从而减少了储蓄率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还会影响家庭储蓄率。

随着父母一代逐渐进入老年阶段,子女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支持父母的生活,减少了他们的储蓄率。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少,他们可能更愿意消费而不是储蓄,这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摘要】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储蓄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

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结构的调整,储蓄水平受到影响,储蓄渠道和政策也会发生变化。

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的储蓄率产生持续影响,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应对。

未来中国需要重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储蓄率、储蓄行为、储蓄结构、储蓄水平、储蓄渠道、储蓄政策、影响、长期影响、应对、政策措施、未来、重视、有效应对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整体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倾斜的现象。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储蓄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储蓄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储蓄行为,也影响了储蓄结构、储蓄水平、储蓄渠道以及储蓄政策。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储蓄行为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对未来的经济安全和医疗保障需求增加,可能会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而更多的资金流向储蓄和投资。

这会导致整体储蓄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影响了储蓄结构。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储蓄结构可能发生调整。

老年人更倾向于将财产留给下一代,也许会增加家庭的长期储蓄。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水平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养老金积累和保障,增加储蓄率,维护生活品质。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储蓄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应对。

未来中国应重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行为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储蓄率高宏【摘要】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9页(P10-18)【关键词】居民储蓄率;人口结构;负担效应;寿命效应【作者】高宏【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北京10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了“三高一低”的典型特征:高增长、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

解释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这些特征的影响,研究这种特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

在四大特征中,高储蓄是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要素。

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历程看,高储蓄融通高投资、高投资推动高增长、高增长反过来又带来新一轮的高储蓄。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的定义,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已调整养老金权益变化)中没有用于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部分(联合国等,2011)。

储蓄率通常用各部门的储蓄除以其可支配收入来计算。

国民总储蓄等于国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也等于住户、企业、政府等各部门储蓄之和。

从我国国民储蓄率的总体变化趋势看,自国家统计局1992年起开始公布资金流量表以来①,在20世纪末,我国的国民储蓄率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从1992年的40.29%降至2000年的37.56%。

2000—2010年间,国民储蓄率大幅上升,到2010年已大幅上升至51.77%。

2010年以来,国民储蓄率又再次呈下降趋势,至2015年已降至47.16%。

但是,从绝对数值上,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从变化趋势上,我国的情形也异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

The Saving Effects of Transition of Demographic Age Structure: An Analysis Originating From Data
of Chinese Province
作者: 杨继军[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财经科学
页码: 26-32页
主题词: 人口抚育比;总储蓄率;面板GLS
摘要:在一波“婴儿潮”发生后,社会中人口年龄结构将渐次呈“金字塔形”、“橄榄
形”和“倒金字塔形”分布,人口抚育比也随即发生改变,并进一步传递到国民储蓄上。

实证
显示了人口抚育比与国民储蓄率间的负相关关系。

然而,在单独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
两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对此,本文认为劳动力供给可能不是外生的,当个体发现其家庭抚育
负担较重时,他们可能会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以提高收入和储蓄。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人口结构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趋势。

比如,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儿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而青年和中年人口则逐渐成为人口多样化的代表。

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养老保险制度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庞大的大城市日益成为高龄人口的聚集地。

人口老化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支付的退休金额度越来越高,而这一方面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逐渐降低。

人口老化现象尤其严重的地区和城市,高龄人口占比显著增加,而且这些人口中的一部分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情况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逐渐降低,低收入人群在养老保险的领取方面面临一系列的限制和难题。

第三,人口结构变化给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了挑战。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基于社会统筹的方式,即每个城市或地区建立一个养老保险基金或统筹账户,由政府牵头,收取个人和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用,并在需要时向养老保险计划的参保人提供经济援助。

但是,随着人口老化,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新的保障方式,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区域的养老保险制度合作。

第四,人口结构变化也给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新需求。

尤其是在养老服务管理和咨询领域,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生活和精神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需要新型服务模式,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较高的公共卫生机制的同时,提高各个区域的对养老模式的理解和认可。

面对上述情况,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企业养老基金的作用,探索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等。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和人口群体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强养老政策实施的差异化管理。

政府搭建“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 ⑦ · 48·
: 《人口年龄结构、 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 , 《经济研究 》 2000 年 袁志刚、宋铮 第 11 期。 : 《劳动力抚养负担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 《中国人口科学 》 2009 钟水映、李魁 年第 1 期。
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① 作为对人口 现,长期中少儿人口抚育系数的下降能够部分解释中国的高储蓄率。
悬 、 消费乏力对投资和出口形成倒逼, “高储蓄 、 高投资 、 高出口 ” 成为中国经济 发展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对中国居民储蓄成因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1 ) 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 , 居民面
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 “人口年龄结构、 高储蓄率与外贸失衡的传导机制与相关政策 研究” ( 11CJY030 ) 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
⑦ 李文星等利用线性模型进行的估算发 。 子女消费的重心出现后移, 即 “远期化 ”
① ②
M. Chamon and E. Prasad ,“Why Are Saving Rates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Rising? ” IMF Working Paper,no. 145 , 2008. M. Browning and A. Lusardi , “Household Saving: Micro Theories and Micro Facts,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34 , no. 4 , 1996 , pp. 17971855 ; B. Guha and A. S. Guha , “Target Saving in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 The B. 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vol. 8 ,no. 1 , 2008 ,pp. 124.

ShangJin Wei and Xiaobo Zhang ,“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 119 ,no. 3 ,2011 , pp. 10921125.
④ ⑤
: 《早年的饥荒经历影响了人们的储蓄行为吗? — —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 程令国、张晔 》 ,《经济研究》 2011 年第 8 期。 的一个新解释 F. Modigliani and A. Ando ,“Tests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 ”Bulletin of the Oxford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vol. 19 , no. 2, 1957 ,pp. 99124 ; M. Feroli ,“Demography and the U. 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 17 ,no. 1 , 2006 ,pp. 116.
的研究发现,社保水平的提高如果通过增加职工的缴费负担来实现 , 则会导致职工 当前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在信贷市场不完善且人们有目标性储蓄动机的时候 , 这样
① ② ③ ④ ⑤
: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 1989—2004 》 ,《经济研究》2008 年第 7 期。 李文星等 O. P. Attanasio and A. Brugiavini ,“Social Security and Household Sav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18 ,no. 3 , 2003 ,pp. 10751119. :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 中国的经验证据 》 ,《经济研究 》 2008 何立新等 年第 10 期。 : 《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 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 李雪增、朱崇实 》 ,《厦门大学学报》 2011 年第 3 期。 证研究 J. A. Rojas and C. Urrutia ,“Social Security Reform with Uninsurable Income Risk and Endogenous Borrowing Constraints,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vol. 11 ,no. 1 ,2008 , pp. 83103.
作者杨继军,经济学博士,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 南京 震,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南京 210093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导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处于高位运行, 即便是在征收利息税、 鼓励个人信 。 统计显 贷消费的刺激下, 储蓄存款依旧连年攀升, 居民对储蓄可谓 “情有独钟 ”
① 储蓄高 示,2011 年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高达 25. 2% ,城市居民储蓄率为 30. 5% 。
④ Juan 和 Carlos 认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完善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庭消费。 ⑤ 减少了预防性储蓄。
第二种观点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引起了个体消费认知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 提高了当期储蓄。Cagan 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具有 “认知效应” ( recognition effect ) , 它使个体认识到储蓄对于老年生活的重要性, 从而改变工作期间的消费函数, 以增
结构急剧转型的一种应对,养老保险制度在筹资模式、 缴费方法和给付待遇方面不 断转轨,这种变化纾解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吗? 目前有如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养老金实际上是资产组合篮子中的一类 , 与其他金融资产之 ,所以养老保险制度会抑制储蓄。 Attanasio 和 Brugiavini 利用意 间存在 “替代关系” 大利的数据研究发现,养老金改革与私人储蓄之间的替代弹性介于 - 0. 4 — - 0. 3 之
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至低收入者, 如果不考虑这两类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差
③ Feldstein 认为,社会保障会从 异,那么它对总消费和总储蓄的影响是 “中性” 的。
“ 资产替代效应 ” ( asset substitution effect ) 和 “诱致退休效应 ” ( induced retirement
④ 可能会激发非理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增加安全感。
有关人口结构对储蓄影响的文献最早可追溯到生命周期假说 , 该理论将个体储 蓄的多寡与特定的生命阶段对接起来, 认为个体一生中的劳动收入酷似 “驼形 ” ( hump shaped) ,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和退休期处于驼谷,中年时则绵延至驼峰, 消 费平滑意味着需要将各期的收入截长补短, 人口结构与储蓄之间存在一条 “黄金增
数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 2012 》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年) 计算得到,具体的计算方法见后文中 “居民储蓄率” 的测度。 · 47·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8 期 ① ( 2 ) 目标性储蓄理 临的风险急剧增加,从而不得不增加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
论指出,考虑到结婚、生育以及退休等重大事件, 个体消费可能会对当期收入过度
② ( 3 ) 竞争性储蓄理论强调, 在性别比例失衡的背景下, 敏感,并导致多重均衡。 ③ 此外, 基于个体 男性为了赢得婚配市场上的优势, 倾向于增加储蓄以购置房产。
心理的分析表明,人们的储蓄行为与以往的生活经历有关, 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理财 教育的学生,在成年后倾向于增加储蓄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有过大饥荒经历的个体,
⑥ ⑦ ⑧
P. Cagan,The Effect of Pension Plans on Aggregate Saving: Evidence from a Sample Survey, New York: Nation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65. R. H. Thaler,Quasi Rational Economics,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4. ,“Is Pension Reform Conducive to Higher Saving?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A. Samwick Statistics,vol. 82 ,no. 2 , 2000 ,pp. 264272. · 49·
⑥ Thaler 的行为生命周期理论指出, 个体在进行消费规划时, 会衡量抵制 加储蓄。
现期消费诱惑的心理成本,同样的财富会由于个体心理成本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边
⑦ Samwick 认为, 在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过程中, 如果转轨成 际消费倾向。 ⑧ 白重恩等人 本是通过税收而不是债务方式实现的, 则稳态下储蓄率可能会提高。
④ effect) 两种相反的方向影响储蓄。
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 我们从急剧变化的人口年龄结构入手, 并 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将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纳入到模型的分析中 , 试图构建出一般化 的理论框架,计量检验中通过对解释变量的逐轮筛选, 尝试给出中国居民储蓄的人 口学解释。 ( 2 ) 现有的经验分析主要是基于微观调查数据,该做法有助于捕捉个体 差异对于储蓄的影响,但是抽样调查很难面对特定个体生成较长时序的数据 , 考察 的样本期一般较短,宏观数据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不可否认, , 使用宏观数据可能会过滤掉教育程度、 婚姻状况、 社会资本等 “个体固定效应 ” 不过正如统计学中 “中心极限定理” 所指出的,大量随机个体之和近似服从正态分 布。此外,基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模型可能会存在内生性问题 , 对此, 我们引入了被 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引入工具变量, 尽可能消除这方面的干 扰。( 3 ) 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养老保险制度与居民储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 关系,片面地追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并不能纾解居民的储蓄压力, 养老保险制 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减少不确定性, 为居民提供一个明朗的预期, 要尽可能避免养 、 “举棋不定” 、 “左右摇摆 ” 以及 “缺乏连续性 ” 老保险制度转轨中的 “碎片化” 等现象。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梳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基本事实,确立研究的现实背景; 第三部分给出基本模型; 第四、 五部分对 模型做经验分析; 第六部分提出相关的政策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