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6702020209学分:2总学时:32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适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前期课程:《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即兴伴奏》等。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
课程任务:是为具备一定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基础知识技能的学生提供掌握作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创作简单歌曲能力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获得有关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及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等歌曲创作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及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有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处理的能力。
到达对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性,增强音乐的分析能力,从而完善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练习紧密结合、利用具体练习过程,分阶段、有易到难的形式,通过演示、讲解、示范、点评、作品练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五、考核方法考试形式:面试,现场演唱或演奏规定歌词的作品一首,并答辩创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考试用百分制记分。
〔60分为及格,76-85分为良好,86-95分为优秀;平时成绩占60%,期终考试成绩占40%〕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歌曲的概述教学要求:掌握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以及选词、人声的音域与定调〔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生的分类及音域教学重点:对具体不同体裁歌曲的分析,常用表现形式的运用,对不同演唱对象的歌曲创作的方法。
第二章歌词的一般艺术特征教学要求:掌握歌词的艺术特征,韵律、句式与段落结构〔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歌词的艺术特征第二节歌词的结构形式第三节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教学重点:通过理解歌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能够准确选词、并创作简单的标题歌词。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doc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Multi par t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ng总学时:120学时学分:8学分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适用专业:音乐学开课单位:音乐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音圧学专业(音圧教育)的学生,继《乐理与视唱练耳》之后所开设的专业技术理课程,属专业基础集体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主调音乐纵向结构(四声部和声)的基本形态、构成材料、组织原则以及和声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讲授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形式、和声运用以及音乐陈述方式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表现作用等内容;讲授分类对位与二声部复调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介绍中、西管弦乐队概况和总谱的识读与简化等基本常识以及现代音乐创作的观念、结构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常识》及《作曲》中的基本内容有机整理,掌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创作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创作辅导相结合;大课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单元(一)一单元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1.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2.多声部咅乐的纵向结构形态3 •多声部音乐的横向结构4. 一段完整音乐的横向结构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掌握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及音乐的横向结构;学会分析多声音乐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展开的段落划分和音乐情绪转换等内容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二)四部和声写作(16学时)教学内容:1・四部和声常识2.声部进行与功能续进的原则3.为旋律配和声4.多声部音乐的调性识别与和声分析教学要求:掌握连接和弦(处理声部进行)的方法、和声基本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陈述的过程与方法、终止式、和弦外音);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纵、横结构的组成关系,将四部和声写作中的技术现象与实际作品中的应用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掌握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调式识别、和声分析等方法。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doc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726英文名称:Songwriting授课对象:录音艺术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方向)、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开课学期:四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方式:理论讲解,范例写作、谱例分析、弹唱试听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考试:卷面考试:片断写作与整体写作相结合,题型多样。
作品考试:给指定歌词创作完整歌曲,要求既有纸质乐谱,又有音响(保存为MP3、MIDI、WAV 等格式)。
课程简介:《歌曲写作》是作曲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创作实践特点。
课程教学以歌曲创作所涉及的作曲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通俗歌曲、民歌改编等风格的作品创作。
在授课过程中,将声乐作品的基本写作规律、作曲技巧、歌曲分析三者结合,具体内容涉及主题构思、旋律写作、曲式安排、词曲结合、歌曲改编等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一定的歌曲编创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歌曲的艺术特色,能够掌握歌曲的创作语言和基本写作技巧,胜任一般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通俗歌曲),并在创作实践中提升音乐修养,适应当代传媒领域对音乐传媒人才素质和能力多元化的要求。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趣味、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技术、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在于理论精深,而在于实用有效。
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唱和歌曲实例分析的练习,勤于思考创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 节)重点' 难点学时第一章课程导入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声分类及音域第四节关于歌词1.歌词的艺术特征2.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曲的演唱形式;2.人声音域及分类;3.歌词韵律与旋律音乐性的和谐结合;4.歌词的句式与段式。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120903课程名称: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英文名称:Song Writing and Analysis of Music Form课程简介:本大纲是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学科课程而制定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歌曲创作方面和作品分析方面的知识(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对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及较熟练地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对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上的处理,能够进行乐段、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及二部歌曲的创作,并且能够具备改编合唱的能力。
一、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强调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 ,强调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根据“各门理论课程的相同点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原则,力求真正做到各门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触类旁通”,通过“分析与创作”并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基础和知识技能。
3、开课学期:第四、五、六学期4、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X开课学期X 16周):2学时/96学时5、学分:6 学分6、教学形式:集体授课7、检课方式:通过课堂教授(强调理性与感性知识的结合,利用乐谱、录音带、CD 光盘及CAI 课件进行谱例分析)、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分析和歌曲写作方面的基本练习)、课堂改题(对学生所作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公开改题)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歌曲创作及作品分析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8、考试安排:(1)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均为百分制,60 分为及格标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概况][学时分配][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含五个实验,进程表安排如下:[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歌曲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歌曲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解歌曲写作的概念、职能、写作方法及歌曲写作质量要求等知识。
[重点难点]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乐曲的艺术形式一、大体的艺术形式:古典民族流行二、古典(交响乐,歌剧,钢琴曲,协奏曲美声等)三、民族(民乐合奏,民歌)四、流行(通俗歌曲,摇滚,说唱,乡村音乐等第二节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作曲的侧重点不同,所学的分类。
1、侧重学习作曲者,应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2、侧重学习作曲技术理论者,应深入系统地掌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侧重学习视唱练耳,应深入系统地掌握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侧重学习戏曲音乐作曲者,应系统地掌握戏曲音乐艺术的基础知识、戏曲作曲的基本技能和创作规律,具备从事戏曲作曲创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5、侧重学习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者,应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分析、研究和创作。
二、总体上作曲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对不同风格及体裁的作品分析方法;3.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和基本能力;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一)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如何体现(二)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练习题]分析:查询古典音乐中贝多芬奏鸣曲的数量。
安徽师范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本科教学大纲
安徽师范大学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和声、复调
总学时:48学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王自东大纲修订时间:2007.8.28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音乐技法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对各种典型曲式有明确的认识,基本掌握传统调性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对共同写作时期的中、小型作品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20世纪音乐的音乐和音乐分析法有初步了解。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依据在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曲式结构理论体系,对西方共同写作时期的典范音乐作品进行一般的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音乐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音乐作品的和声、调性以及曲式基本结构,具备分析中等规模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难点是运用分析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作和分析实际的音乐作品。
《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72学时开课学期:第六至第七学期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2006级音乐学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乐理、和声基本知识后,学习音乐写作以及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语言及表现形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歌曲写作的基本方法,能比较系统地理解曲式的一般规律,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曲式现象,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其他有关理论作曲科目及音乐创作打下基础,适应未来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歌曲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等。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基础理论、创作规律,能够分析与写作完整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共72学时。
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2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52课时。
(五)教学方式1、本课程以大课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注意理论与写作紧密结合。
3、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讲评、曲例分析、弹听等。
4、每周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
根据需要和可能,作业可以书面批改、小组或个别面改。
二、正文第一章歌曲概述教学要点与要求:1、歌曲的艺术形式2、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3、选词、人声音域与定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基本范围,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歌词第二章歌词的一般艺术特点教学要点及要求:1、歌词的韵律2、句式与段落结构了解歌词的一般艺术特点,能够分析歌词的句式、节奏及押韵特点。
第三章曲调及其要素――音调与旋律线教学要点及要求:1、音调2、歌曲民族音调的风格特点及其运用3、旋律线与旋律进行掌握曲调塑造音乐形象的表现作用,能够为歌词谱写适当的旋律。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130212课程名称: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其中,曲式部分是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形式的规范类型。
音乐作品分析部分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一实用文档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
一、说明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作曲系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曲式总括性的体系与对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总体结构力与运用方法和相互关系。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在通常的情况下,本课程一般与和声学为铺垫,与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并为下一步开设的复调(对位法)与配器(管弦乐法)打下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为贯穿四年的作曲创作课程提供典范的形式和通过分析而获得音乐各表现手段的灵活的运用能力。
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16周):实用文档2小时/96学时(不含个别课学时)学分:13.5学分教学形式: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个别课学时为1学时/周)7、检课方式:检课方式为小组改题,作业部分以口头分析为主,必要时需增交书面分析报告。
8、考试安排:本课程考试为3次(每学期一次)(1)考试方式:一般为理论与分析两大部分,采用闭卷方式。
(2)考试标准:主要依据本大纲的进度和学生对所答考题的状况决定分数,共分为A、B、C、D、F等级。
9、免修、提前修毕:无实用文档二、本文1、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2、实践、作业:3、教材: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扬儒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4、参考资料: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杨儒怀《音乐的创作与分析》谢功成《曲式与基础》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苏]斯克列勃科夫《音乐作品分析》[苏]斯波索宾《曲式学》[苏]阿拉波夫《音乐作品分析》实用文档[英]麦克菲逊《曲式极其演进》[美]约翰.怀特《音乐分析》执笔人:曹家韵实用文档。
音乐歌曲教学大纲
音乐歌曲教学大纲音乐歌曲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培养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歌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音乐歌曲教学大纲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音乐歌曲教学大纲应该包含一些基本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年龄、音乐水平和学习需求等方面考虑。
例如,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基本音乐技能。
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演唱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音乐歌曲教学大纲应该包含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和童谣,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中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和演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或民族音乐,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除了教学内容,音乐歌曲教学大纲还应该包含一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听力训练、声乐训练、合唱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采用听力测试、演唱评估、创作评价等方式,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此外,音乐歌曲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doc
先修课程:和声学学分:2讨论学时:6适用专业:音乐大纲编写时间:1995年8教学院长审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0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 大纲执笔人:张春林教研室主任审核:张建华《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一、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作曲技术的重耍组成 部分。
通过单声部歌曲的构成知识和写作教法的讲授以及习作实践, 培养学生具有编创歌曲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 课、技术课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耍。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课堂教学以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必耍的课堂讨论、 练习和问答等形式。
(2) 在讲授过程屮,要使理论与曲例密切结合,并尽可能利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实行直观教学。
(3) 课外作业每周一次。
内容应包括习作和歌曲分析。
选题要注 意词与曲在题材、体裁与结构形式等方而的多样性。
由小到大、由简 到繁。
在一学期中不少于5首歌曲写作任务,应重视青少年歌曲的写 作。
(4) 作业在课外批改,课内小结。
对优秀的习作,可通过举行新 作品试唱会,编印成集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旋律的基本形态,歌曲曲调部分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常用的结构原理(如单三部劇式)以及它们 之间的逻辑原理与写作等。
难点: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 如何使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能付诸于实践。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早H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手段课后作业思考题练习题旋律的基本形态2讲授VV旋律与节奏和声关系4讲授VV■ • 旋律与调式2讲授(讨论)V6讲授五主题与主题发展法6讲授V六民间音调的吸收与运用4讲授VV七歌曲的曲式6讲授VV八歌曲的高潮2讲授V2讲授V十歌曲的总结,主要单元总结2讲授与评析V合计36三、本文笫一章旋律的基本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基本形态是大体统一的,是可以循到一定规律的,从宏观上看分为曲、直两种,从微观上分析又可分为具体的五种。
歌曲写作教学计划与教案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
《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1.围绕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作为分析内容。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歌曲写作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以一般性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要紧学习对象,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歌曲创作实践及广泛地接触与分析各类型、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知识,理解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差不多具备分析歌曲、理解歌曲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要紧任务是通过学习歌曲写作的理论知识及进行歌曲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并理解歌曲创作的差不多规律,掌握歌曲创作的差不多手法,使学生差不多具备创作不同风格、结构歌曲的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差不多规律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培养、训练和进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差不多技术,理解单声部旋律写作的差不多知识与曲式结构的差不多理论,并运用其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创作,为日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是乐理、基础和声的后续课程,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的同修课程,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通过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歌曲写作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推举参考书:《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1.从学术上把歌曲写作的差不多规律与技法归纳得科学、缜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那么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经历,涵盖课程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和声学
总学时:36 学分:2
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6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张春林大纲编写时间:1995年8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张建华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作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单声部歌曲的构成知识和写作教法的讲授以及习作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编创歌曲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课、技术课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以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练习和问答等形式。
(2)在讲授过程中,要使理论与曲例密切结合,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直观教学。
(3)课外作业每周一次。
内容应包括习作和歌曲分析。
选题要注意词与曲在题材、体裁与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多样性。
由小到大、由简到繁。
在一学期中不少于5首歌曲写作任务,应重视青少年歌曲的写作。
(4)作业在课外批改,课内小结。
对优秀的习作,可通过举行新作品试唱会,编印成集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旋律的基本形态,歌曲曲调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常用的结构原理(如单三部曲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原理与写作等。
难点: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如何使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能付诸于实践。
三、本文
第一章旋律的基本形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基本形态是大体统一的,是可以循到一定规律的,从宏观上看分为曲、直两种,从微观上分析又可分为具体的五种。
【重点难点】
四个有关旋律方面的概念,以及五种不同的旋律形态。
【思考、练习题】
1、给一段具体作品的片断分析它的旋律形态。
2、给条件,自由写作。
第二章旋律与节奏、和声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白没有明确音高的节奏是有的,而没有节奏的旋律是不存在的。
在有了丰富的节奏思维之后,借助所学的和声知识可以帮助写作。
【重点难点】
节奏的各种表现特点,尤其是“节奏型”的作用,利用和声知识写作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旋律与节奏
第二节旋律与和声
一、旋律来自和声
二、旋律写作借助和声功能的序进
【思考、练习题】
1、给一个作品(或片段)分析它旋律与和声的关系。
2、给一个具体的节奏形态和和声,写作一段旋律。
第三章旋律与调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白本课内容不是解释具体的调式,而是如何运用在调式范围内的写作,除要了解在大小调式范围内写作要注意的问题之外,特别要了解民族五声性调式内写作要掌握的要领和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在大小调式中是如何组织旋律的,特别是在五声性的调式中各调式主音与其它四个音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五声调式
一、商调式
二、徵调式
三、羽调式
四、宫调式
五、角调式
第二节汉族七声调式、大小调式
一、汉调七声调式
二、中占七声调式
三、大小调式
四、调式的综合
【思考、练习题】
1、分析具体作品的调式和调式综合的现象。
2、旋律问答。
第四章歌曲的组成单位
【教学目的】
从本章开始主要是讲解歌曲旋律的写作,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词曲结合的五个基本原则和曲调部分从“动机到乐段”的构成原理以及写作方法等。
【重点难点】
词曲结合的同步与异步;从动机——乐句——乐段的形成与写作。
第一节词曲结合
第二节动机、乐节、乐句与乐段
一、动机
二、乐节
三、乐句
四、乐段
五、关于“起、承、转、合”式乐段
【思考、练习题】
1、动机、乐句、乐段的写作。
2、“起、承、转、合”式四句体乐段四句之间的关系与功能。
第五章音乐主题与主题发展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主题的概念与特点,并且能较熟练的掌握四种不同的主题发展的方法,在反复写作中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发展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
主题的形成,各种发展法的具体方法以及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多种变化的手段,“无定法”与“有规律”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音乐主题
第二节主题发展法
一、重复法
二、移位法
三、展开法
四、对比法
【思考、练习题】
1、创作一句主题,用多种重复法写第二个乐句。
2、创作一句主题,用多种移位法写第二个乐句。
3、分析一首作品,看看它是如何展开的?
4、对比法在音乐作品无处不在,最常用的有几种?
第六章民间音调的吸收与运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四种不同的运用民间音调的方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持民族音乐的特色和源泉,用科学的方法写出自己民族的音乐。
【重点难点】
四种不同方法的理解,尤其是“改编法和重创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填词法
第二节改编法
第三节重创法
第四节特点能
【思考、练习题】
1、利用所学的方法,把一首原始民族进行改编。
第七章歌曲的曲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歌曲的不同结构曲式框架,构成原理与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统一和对比的运用法则,如何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并且能较好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难点】
单三部曲式之前的理解和写作,对具体作品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一部曲式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
第五节复二部曲式
第六节中间曲式多部曲式
第七节变奏曲式
第八节回旋曲式
第九节奏鸣曲式
【思考、练习题】
1、不同作品的曲式分析。
2、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写作。
第八章歌曲的高潮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高潮的概念和位置,掌握几种高潮的具本写法。
【重点难点】
高潮位置的处理和具体的写法的比较和作用。
第一节高潮的概念和位置
第二节推向高潮的手法
一、旋律的方法
二、节奏的方法
三、利用调性和声的方法
【思考、练习题】
1、在以往自己完成的作品中加上高潮。
2、在一个完整的创作作品中用学过的方法完成高潮的写作。
第九章歌曲的附属部分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前奏、间奏、尾声的作用与写法,以及与歌曲写作有关的其它问题。
【重点难点】
不同前奏、间奏、尾声的作用、写法之比较。
第一节前奏
第二节间奏
第三节尾声
【思考、练习题】
1、在已经完成的歌曲作品中加上前奏、间奏与尾声。
2、在自己完成的作品中选一、二首比较满意的作品,处理好高潮,加上前奏、间奏与尾声,很圆满的完成自己作品的最后“成型”阶段。
【课程考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
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考查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占50%);歌曲创作采用给条件和给歌词,当场完成作品的写作方式(占50%)。
四、体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自编:《歌曲分析与写作》
【教学参考书目】
1、苏夏:《歌曲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9月版。
2、Л.玛采尔:《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12月版。
3、杨士菊:《歌曲写作初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