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是针对煤矿井下的矿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的体系化管理。
矿压是指地质构造和煤矿开采活动产生的应力对煤矿巷道、支护设施等工程构造的作用。
矿压观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定期观测矿压数据,准确掌握矿山的矿山压力,及时发现矿山压力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观测点设置:在煤矿巷道、采掘工作面、支护设施等关键部位设置观测点,采用适当数量和分布的压力仪器进行矿压观测。
2. 观测频率: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观测,一般为每班、每天、每周、每月等不同的观测频率。
3. 数据记录:观测到的矿压数据应及时记录,包括时间、观测点位、矿压数值等信息。
4.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判断矿山压力的变化趋势和程度,并进行合理的预警和预测。
5. 报告与沟通:根据观测数据编制矿压观测报告,并及时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6. 应急响应与处理:在发现矿山压力异常情况时,采取及时、科学的应急响应与处理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7. 保养与维修: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矿压观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可靠的数据采集。
总之,煤矿矿压观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为煤矿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各单位: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 4 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 1 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 )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 2 )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 3 )定期(每 100m3 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 m 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 28 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 C20。
( 4 )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 20 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 5 )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 6 )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扯皮。
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 7 )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采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金晖集团万峰煤矿矿压观测管理规定2012.1.1生产技术部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万峰煤矿煤岩层矿山压力大、顶板软且破碎,顶板压力显现比较明显,为了预防顶板事故,所以要对开掘巷道及采煤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特制定如下的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一、测点的设置1、岩巷测点的设置岩巷工作面测点设置在压力大、巷道明显变形的地方,每30m设置一处,每处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设置在两帮的拱基线及巷道的正中间顶板上。
原则上用木楔、铁钉进行,木楔深入岩体(或煤体)不小于150毫米,并确保木楔、铁钉垂直于帮顶。
主要测两帮、顶底板移近量。
2、煤巷测点的设置煤巷采用顶板离层仪来监测顶板的下沉量,顶板离层仪采用WBY-15型,顶板离层仪锚入顶板深度分别为2m和8m,每50m安装一个,位置一般安装在巷道的正中间顶板上。
压力大、变形严重处也要设置顶板离层仪或设测点,测点设置及意义同岩巷测点设置。
3、综采工作面的测点的设置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采用矿压现采用观测压力表检测,工作面均匀设置七个测点,监测站安装在被监测的3个相邻支架的中间支架掩护梁下方,实时对当前支柱的压力值变化状况作出评价,即正常区域、警戒区域、危险区域。
掌握的矿压参数、曲线。
日常的设备维护及数据采集由综采队设专人负责,采集的数据每周报一次,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生产技术科,每天必须查看设备的完好性,发现损坏或数据显现异常等要及时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汇报,以便及时调整。
二、测点安装:施工单位要必须根据生产技术科的设计位置及标准进行打眼安装,生产科和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指导和监督。
三、测点的读数、记录、资料整理1、测顶底板移近量要竖直测量。
2、测点及顶板离层仪的变化量由生产科专职人员记录,区队技术员顶板离层仪安装7日内每天记录一次,7日后每两天记录,三个月后每7天记录一次数据,压力较大、变形严重的地方,每天八点班记录一次读数,并确保记录准确。
采集数据后,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帮顶压力有变大趋势,施工单位要及时制订方案,由区队及时组织人员施工。
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掘开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进一步加强掘开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管理,健全矿压观测管理规定,全面完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掘进操作规程》、阳煤生字[2005]229号文件、阳煤生便函字[2006]06号文件、阳煤发[2006]44号文件、阳煤生字[2008]57号文件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掘开工区所属各队组,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矿压观测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科矿压组负责全工区的矿压观测管理工作,掘开工区各队组技术员负责本队组的矿压观测管理具体工作。
二、矿压观测管理规定1、顶板岩性探测管理规定:(1)所有施工巷道要在巷道开口处及煤巷要每隔300米、岩巷要每隔500米对顶板进行一次顶板岩性窥视探测,在上述间距内煤巷每隔50米、岩巷每隔100米进行一次常规顶板岩性探测。
(2)顶板窥视探测孔要求孔深超过支护锚索长度不小于2m,但孔深不得小于5米;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孔要求孔深超过锚索长度不小于0.5m。
(3)顶板岩性窥视孔由地质测量部组织实施,掘开工区队组负责施工窥视孔,地质测量部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顶板岩性窥视,并绘制详细的顶板岩性窥视柱状图,由地测部主任工程师签字。
柱状图一式三份,一份报生产技术科矿压组,一份报施工队组,一份地测部留存。
(4)常规顶板岩性探测由掘开工区队组技术员组织实施。
(5)顶板岩性厚度在0.2米以上的应单独分层;有煤线或顶板破碎地段的厚度、层位要重点描述记录。
如发现顶板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进行签定或补探。
(6)掘进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变化较大或遇构造顶板破碎时,顶板岩性窥视探测孔间距应缩小一半,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孔应加密到10—30米一个,严格按照集团公司【2013】155号文件执行。
(7)在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工作结束后,掘开工区队组技术员要认真按顶板岩性探测的层位次序填绘顶板岩性探眼柱状图,(柱状图上需标明巷道名称、探眼的位置、探眼的深度、使用锚索长度、岩层性状、厚度、探眼时间、探测人员等,探眼位置以巷道开口位置为基准计量。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
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严格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及安监总煤行(2008)176号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治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矿井矿压观测治理工作,加强工程质量和顶板治理,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方法。
一、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1、综采队技术员(或指定责任人)每天负责对工作面超前支护20m范畴内单体支柱进行初撑力抽查,初撑力不低于90KN(3.5m、φ100mm单体支柱≥11.4Mpa,4~4.5m、φ110mm单体支柱≥9.5Mpa)。
对初撑力合格率不够的,必须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否则,对技术员罚款200元/次。
2、综采队技术员(或指定责任人)负责对工作面综采支架进行初撑力抽查,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28Mpa的80%(≥22.4Mpa),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乳化液配比浓度达3%~5%。
抽查结果达不到规定的,必须安排责任人及时整改,每发觉一次对单位罚款1000元,罚当班泵站司机200元。
3、综采队负责工作面及两巷矿压观测器具的安装、拆卸、爱护工作,负责综采运算机监测系统的爱护工作。
矿压器具、通信线路被损坏的,对单位按原值2倍进行处罚,视情节轻重对跟班队长(或队长)、技术员分别罚款200~1000元。
4、综采队每天负责对安装在两巷超前支护段的矿用数字压力计(编号治理)同步向外前移,不得跳跃前移。
否则,对当班跟班队长、技术员分别罚款200元/次。
5、矿压业务员负责对两巷超前、切眼支柱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检查和监控,发觉初撑力不符合规定的,罚款单位200元/根,对当班跟班队长罚款50元/根。
6、矿压业务员负责定期采集工作面矿压数据,监控综采运算机监测系统,依照矿压数据,及时对工作面进行来压预报,并经部门领导、分管矿领导审核后发送给相关单位和施工队,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矿压人员应及时编制工作面矿压观测打算,工作面回采终止后应及时进行该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总结。
二、锚杆(索)抗拔力、预紧力测试1、矿压业务员负责对锚杆、锚索抗拔力进行动态随机抽查,施工队技术员必须配合。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办法顶板离层仪使用管理标准:一、正常情况下,锚网带支护的煤巷每100m切眼每50m安装一套顶板离层仪;当遇断层、巷道交叉点或过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情况时,请示生产技术科可以适当加密;少安装一套,罚技术队长200元,未按规定距离安装一次罚队长100元;二、锚网带支护的煤巷巷道施工全部采用LBY-3B型丁字型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沿顶板中心线安装,开口5m范围内安装一套,以后每隔100m切眼每隔50m安装一套,安装时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得超过100m切眼不得超过50m;特殊情况时,安装在顶板上预计最大挠度位置;未按要求及时安装的,每次罚技术队长100元;表1 LBY-3B型顶板离层观测仪技术参数表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标准1、施工人员使用锚杆机用多节1m长 B22钻杆、Φ28mm 的钻头施工安装钻孔,设计深度为6m;顶板离层仪深基点锚固器固定在锚索锚固段稳定岩层内6m,浅基点锚固器固定在锚杆锚固段稳定岩层内2m;为保证顶板离层仪安装牢靠,必须使用Φ28mm钻头钻眼;2、用多节1m长锚索钻杆配合专用套头将深基点锚固器推送到钻孔6m 深位置,拉直钢绞线;把浅基锚固器推送到钻孔2m深位置,拉直钢绞线;3、把顶板离层仪套筒上部250mm长范围全部推送到钻孔口内,同时将钢绞线从刻度尺端向下拉,确保两个刻度尺指示环即游标移动顺畅,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套筒组件已紧密固定在钻孔中;4、将两刻度尺即2m和6m范围初始数据设定到某一值,要求控制在5~15mm范围内,用拉紧螺丝固定好与其相连的钢绞线,截去多余钢绞线,再次确认游标不受卡阻;5、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必须用专用套筒安装,方法正确;若发现安装时不使用专用套筒而用钻杆硬捅,一次罚款300元;四、顶板离层仪观测读数标准1、锚固范围内离层读数对应顶板离层仪上标有2m字样一侧的刻度尺指示环即黄色游标读数,即反映锚杆锚固段顶板离层情况;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对应顶板离层仪上标有6m字样一侧的刻度尺指示环即红色游标读数,即反映锚索锚固段顶板离层情况;总离层量反映的是锚固范围外离层变化情况,锚固范围内离层变化仅作为顶板离层的一个参考;顶板离层观测记录牌板填写标准见表2;表2 顶板离层观测记录牌板填写标准2、锚固范围内离层读数和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均应以刻度尺指示环即红色游标靠近套筒里侧所对应的数值为准,如图1所示,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应读为25mm,而不应读为17mm;图1 顶板离层仪读数标准3、总离层计算方法总离层=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锚固范围外离层初始读数举例说明:如表2所示,2010年8月27日总离层=2010年8月27日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13mm-2010年8月25日锚固范围外离层初始读数10mm=3mm;五、顶板离层仪观测管理标准1、顶板离层仪的安设、观察管理由施工区队技术队长技术员全面负责,验收员协助;2、顶板离层仪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吊挂在顶板离层仪正对的人行侧,牌板上沿距底板不超过2m,下沿距底板不低于;牌板内容由验收员负责填写,牌板要动态保持干净,字迹清楚工整;没有挂牌管理、无观测记录或观测记录填写错误,每处次罚技术队长技术员50元;顶板离层仪安装好后,应保持刻度尺干净无煤尘,否则每发现一次有脏斑罚技术队长技术员50元;若在规定时间内未进行整改处理,每次罚队长100元,罚技术队长技术员200元;3、施工区队技术队长负责工作面顶板离层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每月5日前将上月原始数据和分析资料报送生产技术科;每推迟一天报送,罚技术队长50元/天,数据出现原则性错误及数据分析不清,每处罚技术队长20元;表3 顶板离层观测记录表填写标准模板顶板离层观测记录表4、顶板离层观测管理1一般情况下,顶板离层仪安装7天内必须每天观察一次;2巷道施工10天内,总离层量应小于15mm,最大下沉速度应小于3mm/天;10天内总离层达到17mm后,应加强观测,每天观测一次,连续15天内不再发生下沉后,方可恢复每10天观测一次;3总离层量超过40mm时,施工区队技术队长技术员应立即向生产技术科分管科长及总工程师汇报,相关科室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方案:①顶板完整、不破碎,无较大裂缝时,采取加强现场观测,每天观测一次;②顶板破碎、有较大裂缝时, 考虑打锚索梁或套棚进行支护,同时也必须坚持每天观测一次;4总离层量超过70mm时,,施工区队技术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向生产技术科分管科长及总工程师汇报,立即采取加密加长锚索梁或套棚等措施加强支护;5顶板离层量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进行汇报的,每次罚技术队长200元;六、采用锚网带支护的煤巷向采煤队移交时,一并将顶板离层仪及观测牌板进行移交;施工区队技术队长在移交头面3天内,将顶板离层观测原始数据移交给采煤队技术负责人,否则每推迟1天罚施工区队技术队长100元;七、采用锚网带喷支护的煤巷顶板离层仪安装及管理按照锚网带支护的煤巷每隔100m安装一套标准执行;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管理标准:一、岩巷表面位移观测:1、测点布置: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见图1;图1 岩巷表面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2、测点安设:每隔50m 设1个测站,在每个测站断面的顶、底板和两帮拱基线位置各布置1个测点;测点安设方法如下:在测点处钻直径42mm、深380mm垂直围岩表面的钻孔,将直径42mm、长约400mm的木桩打人孔内,木桩端部安设环形钩和平头测钉,作为测量基点;过断层或破碎带时,测站间距要根据需要适当缩小;3、测量仪器及方法:用钢卷尺或测杆分别测量OA、OB、OC、OD各测点间的距离,即可计算出巷道顶底两帮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4、观测时间及数据处理:成巷10天以内每天观测一次,10天以后每周2次,一个月后每周观测1次,直到观测数据收敛为止稳定期<1mm/天,最长观测时间不超过3个月;每次观测除了记录观测内容和原始数据外,还要记录观测时间、测站与掘进面的距离;二、煤巷表面位移观测:1、测点布置: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见图2;图2 煤巷表面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2、测点安设:每隔50m 设1个测站,在每个测站断面的顶、底板和两帮的中部各布置1个测点;测点安设方法如下:在测点处钻直径42mm、深380mm垂直围岩表面的钻孔,将直径42mm、长约400mm的木桩打人孔内,木桩端部安设环形钩和平头测钉,作为测量基点;过断层或破碎带时,测站间距根据现场情况适当缩小;3、测量仪器及方法:观测时用钢卷尺或测杆分别测量OA、OB、OC、OD各测点间的距离;4、观测时间及数据处理:掘进期间:成巷10天以内每天观测一次,10天以后每周3次,一个月后每周观测2次,直到观测数据收敛为止稳定期<1mm/天,最长观测时间不超过3个月;回采期间:距工作面50~100m每两天观测一次,0~50m每天观察一次;每次观测除了记录观测内容和原始数据外,还要记录观测时间、测站与掘进面的距离;三、煤巷锚杆索受力观测:1、观测仪器:用锚杆测力计液压枕来观锚杆索受力,观测仪器见图3;图3 锚杆液压枕2、仪器安装及要求:锚杆测力计安装在锚杆索尾端紧贴巷道岩面,进行量测锚杆索工作时轴向力大小;由于锚杆索轴向力直接通过托盘作用于煤体上,因此把压力盒套在锚杆托盘和外锚固端的螺母之间,则可以测得锚杆工作时的轴向力,使用时首先对锚杆施加预应力,记下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值,此后定时量测锚杆压力与时间变化的关系;锚杆测力计与巷道表面位移测点同步安设;每个测站安设3个压力盒观测锚杆索承载状况,压力盒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并安装在顶两帮最中间一个锚杆索上;3、观测方法与要求:掘进期间:成巷10天以内1次/天,10天以后2次/周,一个月后1次/周;回采期间:距工作面50~100m每两天观测一次,0~50m每天观察一次;每次观测除了记录压力表读数外,还要记录观测时间、掘进工作面与测站的距离;开掘巷道一般不设计使用锚杆测力计进行观测,特殊条件下使用时由生产技术科负责设计观测方案,施工区队负责实施;四、处罚标准:1、开掘头面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的,每少一个测站罚区队技术队长技术员100元;2、巷道表面位移测站设置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设置测点位置的,每处罚技术队长技术员50元;3、巷道表面位移观测不及时,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及次数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每发现一次罚技术队长技术员100元;4、巷道交叉点附近应至少设置一组表面位移观测站,并认真按要求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生产技术科汇报;否则,每次罚罚技术队长技术员100元;5、施工区队技术队长技术员每月5日前,将本队所有头面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记录按照井下观测记录如实填写,加盖区队公章报送到生产技术科,每推迟1天罚技术队长技术员50元;观测记录必须齐全完整并且不得有原则错误,否则,每次罚技术队长技术员50元;五、本管理标准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生产科2017年1月10日。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矿山压力监测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制定本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巷道的矿压监测工作。
三、监测目的通过对矿山压力的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为合理安排采掘接替、优化支护设计、预防顶板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内容(一)顶板离层监测在采掘工作面及主要巷道安装顶板离层仪,定期观测顶板离层情况,包括浅部和深部离层量。
(二)锚杆(索)受力监测对锚杆(索)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了解锚杆(索)的工作状态。
(三)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支架压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支架的工作阻力。
(四)巷道表面位移监测观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量,分析巷道变形情况。
五、监测设备管理(一)监测设备的选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矿压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设备的安装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确保安装位置准确、牢固。
(三)设备的维护与校准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
(四)设备的报废对损坏或精度不符合要求的监测设备及时报废,并做好记录。
六、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监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记录将采集的数据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中,包括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等。
(三)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和图表,找出矿压显现规律。
七、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一)定期分析每月对矿压监测数据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形成报告。
(二)异常情况分析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优化采掘工艺、调整支护参数,保障安全生产。
八、监测人员职责(一)熟悉监测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工作。
(二)认真填写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矿压观测机构及制职责一、成立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掘进副总工程师成员:采掘区队正副队长、班长、采掘技术员。
二、职责1、组长:组长为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和监督审核。
2、副组长:协助总工程师开展矿井各项矿压观测管理工作,负责相关政策传达、矿压观测技术更新、监督检查等工作。
3、采掘区队正副队长:负责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具体落实开展及日常监督工作,对区队所属管辖范围内的矿压观测管理工作负全面的责任,是区队所属管辖范围内矿压观测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班长:按照相关制度要求高效、精准的开展矿压观测工作,包括矿压观测站的安装、观测、记录、汇报等,是分管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5、采掘技术员:监督检查分管专业范围内矿压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区队提供的矿压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及预报。
第二部分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标准所有使用锚杆支护的掘进巷道内必须安装矿压观测站,我矿掘进巷道现有的矿压观测站分为“顶板离层观测站”和“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站”,均由队长指派专人进行安设、观测记录、汇报。
队长全面负责落实本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本制度开展矿压管理工作,并根据制度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具体、精准、高效的开展本项工作。
第一条矿压观测站的设置、安装必须符合本制度要求。
1.检查标准:第一组顶板离层观测站应设置在巷道开口处的顶板中部,往后一般情况下每100m设置一组;第一组围岩移近量观测站设置在巷道开口往里60-80m处,往后一般情况下每200m设置一组。
滞后安装距掘进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30m,且原则上上述两种矿压观测站不允许设置在同一处,设置观测站时,严禁将测站设置在被障碍物阻挡的地点。
考核标准:若发现矿压观测站设置距离不符合本要求的情况,处罚矿压观测专职人员100元/次,连带处罚跟班副队长50元/次。
矿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定一、矿山压力监测内容(一)、锚杆、锚索巷道顶板岩性探测1、需要进行顶板岩性探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
2、探测孔布置:开口前必须先进行顶板岩性探测,以后探测孔布置按煤巷间隔50m,岩巷间隔100m探测一次,掘进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或遇地质构造时探测孔应加密到10~30m一个。
3、探测孔深度: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探测眼深度应大于锚索有效长度0.5m;采用长短锚索配合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应大于长锚索有效长度0.5m;单体锚杆巷道探测眼深度不小于5m。
(二)、锚杆、锚索巷道设立矿压观测站1、需要进行矿压监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煤巷或半煤岩巷。
2. 测站布置要求:单一煤层与15#煤上层巷道布置间距不得超过150m;15#煤下层实体煤巷道布置间距不得超过100m;15#煤下层采空区侧巷道及综采切巷布站间距不得超过50m;如遇地质构造及顶板破碎压力大区域要适当缩小布站距离到10~30m一个;工作面回、进风两巷距工作面200m、100m、50m各布置一组矿压观测站。
3、矿压观测站观测仪器安设要求:(1)、采用长短锚索配合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每个观测站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长锚索测力计与一块短锚索测力计;采用同一长度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每个测站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锚索测力计。
(2)、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锚杆测力计与一块锚索测力计。
(3)、15#煤采空区侧采用帮锚索支护的巷道,要另外安设一个帮锚索测力计。
(4)顶板离层仪布设于正顶,同一观测站内的观测仪表应尽量布置在5m范围内。
4、观测内容: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索和锚杆受力载荷进行监测记录。
5. 观测频度:所有测站在200m以内每天观测一次,超过200m 每周不少于两次。
(三)、锚杆、锚索巷道支护质量检测评定1、检测要求:锚杆每30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3根;锚索每5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5根。
综采矿压观测管理规范文
综采矿压观测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采矿压观测工作,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综采矿压观测是指对综采工作面地压、煤厚、地质构造等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分析,为矿山安全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矿压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综采矿压观测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第二章综采矿压观测人员第五条综采矿压观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资格。
第六条综采矿压观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综采矿压观测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二)了解矿井地质情况,掌握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三)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四)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五)熟悉矿山安全管理规定。
第七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综采矿压观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综采矿压观测仪器设备第八条矿山管理部门应配备先进可靠的综采矿压观测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九条综采矿压观测仪器设备应具备以下功能:(一)可实时准确地采集综采工作面地压和煤层厚度等数据;(二)能够与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实现数据联动;(三)具备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
第四章综采矿压观测工作流程第十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确定观测地点和布设观测点;(二)设置观测仪器设备;(三)进行实时观测,并采集数据;(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五)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矿压防治措施;(六)定期评估和调整观测工作。
第十一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制定综采矿压观测工作的操作规程,并组织人员严格执行。
第五章综采矿压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第十二条综采矿压观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第十三条综采矿压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地压变化趋势的分析;(二)煤层厚度变化的分析;(三)地质构造对矿压的影响分析;(四)矿压与矿山安全的关联性分析;(五)矿压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评估。
掘进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掘进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确保掘进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掘进作业区,对矿压观测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监控,确保矿山的安全运营。
3.在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时,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采矿安全法规。
4.本制度由矿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矿压观测设备与布置1.矿压观测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具体的采矿工艺、地质条件和矿山设计要求进行规划,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矿压观测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矿压观测设备的布置应能够实现对各个工作面、巷道和支承结构的全方位观测,监测范围涵盖整个采矿区域。
4.观测设备应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存档和管理。
三、矿压观测工作程序1.观测区域的确定:根据采矿工艺、地质条件和矿山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区域的范围,包括工作面、巷道和支承结构等。
2.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和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数据采集与传输:观测设备实时采集矿压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传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数据分析与报告:矿压数据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编制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矿山管理部门。
5.风险评估与决策:根据报告结果,进行矿山矿压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决策,包括必要的支护加固、抢险救援等措施。
6.措施实施与监督:根据决策结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计划进行支护加固等措施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矿压观测管理人员要求1.矿压观测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岗位资格和专业知识,了解采矿工艺和地质特征,熟悉观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矿压观测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根据观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和建议。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清水营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报生产技术科备案,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二、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10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10天后,测点每7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效监测、预报、防治矿压显现现象,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二条为了进一步掌握采掘工作面及矿井在用各巷道上覆岩层及围岩运动规律,不断改进支护参数,全面实施矿压观测。
第三条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压显现逐渐明显,鉴于当前的开采现状,需进一步加强矿压观测,以科学预测、预报矿压显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四条为确保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具体领导机构如下: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采煤副总、掘进副总组成员:机械化科及生产科人员说明:组长全面负责矿压显现防治有关事宜,矿压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矿压观测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对各个观测点进行不定期及时全面检查,并整理、分析日常检测资料,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六条各施工区队负责人担任本区队矿压观测与防治小组组长,各施工区队技术员担任小组副组长,每个施工区队设置不少于三人为日常矿压观测小组成员,每小班必须有两人兼职进行日常矿压观测和对矿压观测设备、仪器、仪表的管理维护以及日常矿压观测报表的填写,并由各队主管技术员负责及时送报。
第七条矿压观测办公室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矿压观测业务,负责配合矿教培中心对观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并要定期向全矿职工宣传和培训矿压防治方面的有关常识。
第八条各区队兼职观测人员要求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对观测设备仪器的性能、运行能够基本掌握,并要责任心强,以便于开展矿压观测工作。
第九条对兼职观测人员,区队长要合理安排,必须保证每小班有一名观测人员在井下工作。
兼职人员不能正常上班时,区队长应及时指定有相应能力的其他人员代替工作,确保不能影响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各观测人员完成当班观测任务后,将当班矿压观测结果认真详实填写。
采煤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采煤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第一条综采队每天安排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超前支护单体柱工作阻力、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等进行观测,详细记录在案,否则罚款200元/次。
第二条在采煤过程中,每班移架作业完成后,支架必须升紧、升实,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在安装在线监测矿压设备的16块压力表中,初撑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否则罚款200元/块。
第三条在采煤过程中,综采队要确保两巷支护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第四条乳化液浓度保持3~5℅。
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罚款200元/次。
第五条回采期间,综采支架按作业规程要求安设矿压观测设备,并进行日常监测管理。
第六条在回采工作面,综采队要对进、回风两巷的顶板离层仪牌及时回收,安设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的要对信号线进行回收,回收不及时的,否则罚款100元/次。
第七条每个工作面从开始回采到收尾,必须进行两巷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按规程规定对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进行观测确定,并有专门的记录。
第八条锚杆支护巷道回采期间综采队人员也要进行日常监测,发现离层仪有明显变化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科。
汇报不及时的,罚款100元/次。
第九条回采期间, 发现监测异常及时汇报生产技术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矿压异常现象,队组要及时汇报到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派专人负责处理。
第十条回撤工作面支架,在支架上留有矿压仪器时,施工单位必须在支架装车前将矿压仪器拆下,妥善保管,工作面回撤完毕后,统一上交矿库房保管,否则每块压力表罚款500元/个。
第十一条在线系统设备安装由生产技术科组织,调度室配合,厂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安装,共同完成,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安装时间。
第十二条工作面监测系统由采煤队负责维护,包括增设传感器及电缆吊挂等,要求仪器、仪表干净整洁,吊挂标准,否则罚款100元/个第十三条采煤队在发现系统设备运行不正常或有故障时,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汇报不及时的,处罚有关责任人100元/次。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5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清水营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报生产技术科备案,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____%。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二、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____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____天后,测点每____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____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庞庞塔矿生产科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科二0一二年目录1、矿压观测实施细则 (3)2、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有关规定 (10)3、监测仪表管理考核办法 (13)4、锚索涨拉机管理办法 (15)1、矿压观测实施细则根据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有关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结合庞庞塔矿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综采放顶煤开采巷道留顶煤掘进、断面大、顶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为确保顶板安全搞好矿压观测,特制定本细则:一、矿压观测工作的要求1、建立健全矿压观测制度:《观测仪器设备安装规范(标准)》、《观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数据采集制度》、《顶板活动规律分析报告制度》。
2、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生产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实施,在监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3、每月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
4、每个采掘工作面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矿压观测总结,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二、矿压观测机构及职责1、成立矿压观测管理体系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曲建光生产矿长:张红义矿压观测办公室:生产科(兼)矿压监测组长:贾湛永技术员:李勇、韩晓东(回采)、张鑫、王亚飞、高俊虎、曹俊毅(掘开)及队组主管技术员矿压监测员:共3人(回采1人、掘进2人)2、职责1)矿总工程师是矿压观测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的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
2)生产矿长是矿压观测现场实施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及支护技术方案的现场落实。
3)生产技术科科长协助总工程师抓好矿压观测设计的编制、审查及协助生产矿长实施现场矿压观测,负责矿压观测信息的阅示、办理、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4)矿压监测组长负责日常管理,保证矿压观测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5)主管技术员负责各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矿压分析,对现场存在问题及时通知队组,指导生产。
6)矿压监测员负责矿压监测系统的日常检查、监督、数据采集,对现场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队组及矿压监测组。
煤矿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矿压观测管理一、管理要求(一)回采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明确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面(包括上下端头、超前支护)支护形式和规格:根据矿压观测资料进行支护密度的计算;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应有具体说明;对于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过空巷或地质构造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等特殊情况要有专项顶板管理措施。
1、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符合要求:(1)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时必须超前支护。
在处理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2)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
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必须采取措施处理;(3)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最大支护高度。
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必须及时调整支架的机械行程,使其高度与采高相适应。
(4)当采高超过3米或严重片帮时,要防止片帮伤人;(5)工作面两端必须加强支护;(6)支架初撑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7)加强大型设备井下安装的顶板管理,安装大型设备要有专门的起吊装备,安装时要有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并报生产技术科备案。
2、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要求:(1)采煤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距煤壁线20米范围内,必须进行超前支护,支护形式、排距、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①两巷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进行检测,支柱钻底量大于100mm时,支柱必须使用柱鞋,不得使用不同性能的支柱。
初撑力要求达到90KN(11.4Mpa)以上,达不到要进行二次注液;②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形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③加强破碎机附近的支护,破碎机的一侧必须留有畅通的人行通道,过往人员不得爬越破碎机。
3、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端头:(1)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端头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2)两巷锚杆、锚索的托板、锁具必须在进入采空区前及时回收,以保证两端头切顶线的切顶效果。
4、回柱放顶时的顶板管理。
(1)采煤工作面切顶线要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两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2)采煤工作面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3)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的采高,局部悬顶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和冒落高度不充分,要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4)切顶线支柱数量要齐全,支柱迎山有力,挡矸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
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巷道施工完毕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对接收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与分析工作,每旬观测1次。
7、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指定人员)负责观测并记录。
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安装后,前10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旬观测1次;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出口50m 内每天观测1次,50m 之外每旬1次;其他巷道每旬观测一次;8、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照制度。
巷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或指定单位)技术负责人对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数据)要定期分析.如顶板离层仪安装后10天内顶板下沉量≥50mm、下沉速度≥50mm/d或安装后50天内顶板下沉量≥100mm、下沉速度≥2mm/d时,必须及时向矿井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汇报,加强观测,随时分析,及时采取加强巷道支护措施,补打锚杆、锚索或加密、加长锚索等措施。
9、掘进巷道所有采用的顶板离层仪,从巷道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实行全过程观测和维护。
第四条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观测(架棚、锚喷巷道)1、测站布置:⑴掘进巷道开口5m范围内设置第一个,以后架棚巷道每50m 、锚喷巷道每10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工作面上下顺槽距切眼50m以内每25m一个观测站、50m以外每50m一个测站(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随工作面推采,及时增设巷道变形量观测站;工作面巷道因扩修观测站被破坏,扩修后应及时在原巷道观测站位置重新布站观测;⑵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布站时首先确定4点,顶底板和两帮各一个(不允许设在支护棚子上),两帮测点连线与顶板测点垂线相交且与巷道掘进方向垂直。
测点位置确定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木楔长度:煤层中不小于500mm,岩层中不小于200mm),挂牌管理;⑶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 ,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它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2、观测方法: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钢卷尺或其它测量工具量测。
观测时,先自顶板挂垂球至底板(或设定位置),然后量取顶底板距离及两帮移近量,填写记录,并建立台帐,并记录巷道变形特征。
3、掘进巷道变形观测站安装后前10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旬观测1次;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50m内每天观测1次,50m 之外每旬观测1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井技术部门,对收集的监测矿压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矿井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并在观测记录注明。
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立即对接收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观测管理工作。
第五条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内容: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煤壁片帮、冒顶情况,两巷顶板下沉量、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分析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应力分布、两巷超前顶板活动规律等。
1、综采(悬移支架)工作面矿压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⑴综采工作面支架最多每隔10架(初次来压前每隔5架)安装一组压力表、端头支架单独安装一组压力表,分别观测支架前、后立柱的压力(初撑力和工作阻力);⑵观测:支架初撑力(移架后观测)、工作面高度,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前观测)、工作面高度,采空区顶板冒落状况及支架安全阀开启率,并做好记录,按循环及时填入统计表中。
采煤班不是正规循环时,各班均以移架为准,哪个班移架哪个班记录支架工作阻力和支架初撑力;⑶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正常回采期间,每班要对前后立柱至少观测3次,移架前、移架后各观测一次,根据循环安排在每循环中间观测一次。
当两次观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较大时,必须增加观测频次,随时掌握支架压力变化,同时向矿井有关部门汇报。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调整红色指针,与黑色指针保持一致;⑷综采队应对矿压观测建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至少每旬对工作面支架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掌握工作面支架压力变化规律,对特殊地点(如构造带、老顶垮落前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当两次观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较大时必须增加观测频次,并及时向矿井矿压领导小组汇报,随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
2、综采工作面两巷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工作面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配备专用测压表,保证上下超前单体柱柱压符合规定,综采队在地面建立观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⑵观测站沿用巷道掘进期间的,在采煤工作面试生产前,生产技术科对原施工单位的巷道矿压监测资料审核后,移交综采队;⑶综采队应每旬对巷道内的巷道移近变形测站观测1次、对超前支柱每班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整理数据,分析顶板压力情况,随时掌握超前支护情况,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⑷回采工作面两巷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使用、观测、记录及分析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参照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相关规定;⑸综采队技术负责人每天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观测管理小组,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针对性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第六条矿压观测数据采集要求:⑴矿压观测数据采集由区队技术员、班组验收员负责;⑵区队技术负责人和生产技术科主管矿压观测技术员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上报和存档;⑶矿压观测数据必须及时、真实,严禁做假,发现做假现象,严肃追究矿井和有关人员责任;⑷观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损坏必须及时维护或更换,确保观测数据准确有效。
第七条矿生产技术科每月对采掘区队观测收集到的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编制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内容:1、采煤工作面⑴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特征、支护设备、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本月推进距离等;⑵工作面支架压力观测情况,按侧线分析一个月的变化情况,绘出变化曲线图;⑶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观测统计情况,工作面煤壁片帮、遇构造统计情况;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包括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⑸顺槽巷道变形、位移、顶板下沉观测情况与超前顶板压力活动规律等;⑹支架状况观测:包括阀组、立柱漏液更换情况、支架安全阀开启压力以及顶板来压对支架的影响造成支架变形、损坏等;⑺观测仪器仪表使用、维护及观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掘进工作面⑴巷道基本情况,包括:巷道设计长度、用途、断面大小、支护方式、规格、围岩性质等;⑵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和遇构造观测统计情况;⑶测点巷道顶板压力、离层变形量、围岩变形量观测情况;⑷测点巷道顶板压力、离层变形量、围岩变形位移量变化曲线图;⑸观测仪器仪表使用、维护、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等。
第八条巷道顶板离层仪、巷道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及采煤工作面压力表的测点布置、安装和使用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九条每个采掘工作面结束一个月内矿井生产技术科要编制出矿压观测工作总结;第十条罚则1、各采掘区队必须按规定开展矿压观测工作。
对不能正常开展矿压观测的区队,在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考核扣1-2分,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2、矿压观测工作观测分析不到位,造成采掘工作面顶板或其他事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在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考核扣1-2分,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3、其他不按本规定执行,视情节轻重在系统“双基”考核时扣0.5-1分。
第十一条本规定解释权归禹州有限公司,自发布之日实施。
附表:1、综采工作面支架矿压观测记录2、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3、采煤工作面巷道断面收缩观测记录4、掘进巷道离层仪观测记录5、掘进巷道收缩观测记录附表1:矿综采工作面支架矿压观测记录年月日班:上巷通尺 m 下巷通尺 m 当班推进: m 煤厚: m 观测人:- 10 -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矿井名称:巷道名称:# 观测站采煤工作面巷道断面变形量观测记录矿井名称:巷道名称:#观测站掘进巷道离层仪观测记录#掘进巷道断面变形量观测记录#主办:生产技术科综合办公室2018年1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