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简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涛
人称“扫眉才子”的便是唐代的薛涛,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
朝四大女诗人。薛涛的经历也和古代众多奇女子一样坎坷,她经历了入乐籍,脱乐籍,终身未嫁,是唐代最著名的“女校书”。薛涛做有《牡丹》诗: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牋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出自薛涛之手,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倾诉衷肠的口吻描述,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醉人的艺术魅力。历史中关于薛涛的感情生活也有记载,尤其是她与元稹的一段不了了之的情感。寄情于诗,知她者,唯有牡丹。
唐代时期,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而牡丹花也有“花之仙”的美称,各种牡丹花图样、纹样的饰品也层出不穷。下图为唐代银质的牡丹花钗。
唐代已远逝于历史深处,但牡丹雍容华贵的美学精神,则一直流传了下来。今人做的牡丹花图案的饰品也遍及首饰的各个门类,如下图。
太平公主
在太平公主面前,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恐怕都弱爆了吧,这个女人,爸
妈兄弟侄子统统是皇帝,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怕是集万千富贵一身,且看图中的太平公主,雍容华贵,一身华服,周身的牡丹图案以及头上的牡丹头饰更是将她衬托得仿佛置身牡丹花丛。不光太平公主周身牡丹,就连屏风上所画也是牡丹,可见牡丹在唐代是很受推崇的。
为什么牡丹在唐朝那么受欢迎呢?很简单,唐人以丰腴美。相对于芍药菊花等骨感美女,牡丹体态雍容富丽,正如周敦颐老先生所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开得胖乎乎的,正合当时崇尚丰满健美的审美观念,受到狂热的赞扬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牡丹有很多种类,色彩也很丰富,每一种颜色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白牡丹,在高贵中兼有清丽脱俗之感,现代首饰设计中,银质饰品就有白牡丹的特点,而牡丹也常被用作饰品设计的创意元素,如下图中项链所示。
杨玉环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与
西施,貂蝉,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足以证明天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细金工技术的进步,金银首饰制作空前精致。图案以花鸟居多,而牡丹雍容华贵,唐代文人皆对此花情有独钟。
(唐代青釉牡丹纹粉盒。)
玄宗李隆基颇爱牡丹,在长安兴庆宫沉香亭种有数株牡丹,与杨妃观赏时对乐工们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应再唱旧乐词。”于是立即招来翰林学士李白,命他为杨妃赋新词。李白当场写下了《清平调》三首,其中“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尽了唐玄宗面对牡丹和杨贵妃这人间至美时的快乐心情。如此图牡丹
般。
崔莺莺
图中的女子,温文尔雅,端庄大方,典型的大家闺秀,但眉宇间却似有些许惆怅、些许哀怨。她就是传唱千百年的爱情故事《西厢记》的女主角——崔莺莺。
传说崔莺莺是一名相国小姐,因父亲故去,与母扶柩归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偶遇进京赶考的书生张珙,双双坠入爱河...... 因母亲与张生约定,张生若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是日,十里长亭筵席完毕,张生远去,在送别归来的途中,莺莺心绪矛盾起伏,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
一遍遍回首,希望张生顷刻出现在身后,然而只是徒劳,惟有轻轻地招招手,愿心上人一路走好。“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凝视左手腕上的手镯,将盟誓深埋心头。且说,为何在如此心绪沉重的时刻凝视手镯呢?诸位有所不知,在古代,手镯是男女间的爱情信物,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很普遍,但做工都相对朴素、简单。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较快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
现今,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让人少了许多浪漫想象。所幸的是,许多手镯传承了古代的朴素特点,加上远超古代的优良工艺,手镯熠熠生辉。尽管没有海誓山盟的重托,但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下面这只银质镂空手镯就是当代手镯的绝佳代表。
李师师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琴棋书画、歌舞弹唱样样精通。她的
事迹颇具传奇色彩,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她与宋徽宗等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而她的归宿也有众多种说法,无论是以死殉国还是老死江湖,亦或是被俘北上都已经不重要。人们想知道的无非是她有何过人之处,能吸引来如此多非富即贵的人与她交好,连文人墨客也都争相为她填词赋诗。
宋代文人重意趣,审美以清逸素雅为主流,但是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的《师师令》,有一句写到“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描写的却是李师师所佩戴的以金属宝石等镶嵌工艺为主的饰品,可见当时李师师的地位。
镶嵌又称屏雕,这种工艺一直是饰品中较为主要的工艺,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受到很多女性的喜爱,就像下面这幅图中的耳环一样,是银的质地镶嵌了瓷片,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李清照
李清照可谓真正的大宋富N代、文艺女、宅女,其疏懒的闺阁生活,用一
个词概括就是:闲愁。丈夫赵明诚外任,时届中年的她,弄玉,赏花,浅酌,吟诗,云髻松绾,金簪斜插,当是彼时情态。
且说这簪,别称“搔头”,典出《西京杂记》: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
殷商始有簪。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一为安发,二为固冠。
簪象征着尊严:罪犯不许戴簪;后妃有过错要退簪。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
毁簪以示情绝,《汉铙歌十八曲》有辞云: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簪乃情思、尊严的象征,无疑正合李清照此间心思。而两宋审美以清逸素雅为主流,首饰自当内敛含蓄、形制简单:此簪上部约三分之一处有镂空浮雕状若花朵,顶端扣着一个“帽钉”,帽钉也做成花朵状,其余再无珠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