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动脑 , 自己去 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题 ,才 取 成 功 , 尝 到成 功 的喜 悦 ,从 而 激 发 学 能使学生始 终处于一种积 极探索知识 、
寻 求 答案 的最 佳学 习状 态 中 。
二 、扩 大阅 读 量 ,拓宽 学 生 的视 野
出 智 慧 的火 花 ,给 课 堂 教 学 注 入 生 机 。
课 堂 上 只 有 经 常 启 发 学 生 动 手 、动 口 、
自己 挣 了个 满 堂 彩 。这 个 事 例 告 诉 我 :
应 努 力 创 造 条 件 让 学 生 在语 文 课 堂 上 获 习 兴 趣 , 让 一 部 分 课 堂 上 的 “ 势 群 弱
光 靠 学 教 材 、 听讲 解 就 能 学 好 语 文 的 学 生 十 分 少 见 , 语 文 “ 尖 ” 的 学 拔 生 , 十有 八九 都 是 得 力 于 课 外 阅 读 。 要
( 者 单位 :河 南 省温 县 温泉 镇 一 中) 作
编辑 / 萌 牛 E ma :j一 0 @1 6cm — i d 10 2. l x j o
进 行 课 外 阅读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经 应 读 、可读 之 书 等 ,都 可 以让 学
生 尽 兴 去读 ,越 多越 好 。特 别 是 读 经 典名 著 ,那 是和 “ 师 ”直 大 接 “ 话” 对 ,是 让 学 生 在 全 人 类
要 想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让 学 生真 共 同创造 的优 秀成 果 中汲 取 营养 。
主 动 性 就 会 大 大 削 弱 ,对 语 文 当 然 也 就
试 、探 究 中学 习
教 学 活 动是 师 生 的双 边 活 动 , 没有
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福建省厦门一中集美分校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 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听得头晕脑 涨的现象。
经过思考、培训学习,笔者 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以学生 为主体,使其主动参与进课堂的重要 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课后反思,得 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一、 教学现状1. 一味追求“快”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以 及教学任务,往往只重视教学设计的执 行,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课堂上对教 学时间把握不住,对知识点后的探究根 本没有达到探究的目标;学生没有足够 的时间思考,老师就将结论给出。
这样 快速的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 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且对数学的学 习也缺乏兴趣。
2. —味追求“灌”“灌”即“灌输”。
教师在课堂上,老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将知识内容、思路方法都讲出来。
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来,老师就直接告诉学 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
所以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却不知道 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课后学生做作业 时,知识点不会用,具体思路方向不明。
3. —味追求“全、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案,贪多求全,力求面面俱到。
课堂上,其实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 领会了多少,学了多少。
题目也不在于 设计得有多难,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 和探索能力,使他们经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训练,切实 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 放三收”。
所谓“放”,就是把数学问 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可以进人解 决问题的状态中来。
所谓“收”,就是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
一次“放”和“收”的过程 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
二、 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1.激励学生动口讲出来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理解准确或提 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就应该激励其拿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李亚玲摘要: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高效课堂是学校和老师们一直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1、让他想动。
传统的课堂主宰者是教师,主讲者是教师,学生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牛,老师让他上那儿,他就上那儿,不管那儿的“草”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这样一来,很多“牛”对前面的“草”早已索然无味了。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兴趣盎然,让他们自己想找“草”和吃“草”。
一是创设情景性问题,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愿望;二是开展学习竞争,在竞争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运用谜语、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和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媒体、插图和教具的作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些办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刺激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
2、让他愿动。
想是行动的最初的意识,愿是行动的动力支持。
我认为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积极性,甚至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完善自我,以达到教学的初衷。
作为教师要创造一种互爱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用适当的机时机,与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只有他们没有压力,才会乐于学习。
教师要低下身子,与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多抽时间回答他们的问题,跟他们交朋友。
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学习的爱。
教学中一定要平等,不要所谓的量才施教,要一视同仁,面向全体,不能偏爱一部分人,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
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都能有点成就感。
这样的课堂谁不愿动呢?3、让他敢动。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
1、赞许。
很正常,学生的学习总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们的赞许,他们就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有了强烈的好知心和攀登智慧高峰的愿望,自觉形成独立自学的好习惯,得到赞许,再努力,再超越的良性循环。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为学生提供应用实践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做到因学而教、为学而教,彻底摒弃只要求学生“眼看老师手、耳听老师口、思想跟着老师走”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参与,探究,体验,交流1、动心——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常埋怨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不主动。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我们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吗?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做他十分感兴趣的事时,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来。
那么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活化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首先,要让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否明确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每个学生能否积极投入。
其次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原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
学生在面临挑战任务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而更加有效地学习。
2、动脑——主动探究新课程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而获取的。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教学也不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而是一味地去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会不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因此,教师只有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利地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许多教师在课上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有一天,三个猴儿缠着猴妈妈要烧饼吃。
于是猴妈妈买来了三个大小相同的烧饼。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会活起来
12/2020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会活起来◆王慧玉(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可我发现语文课上得久了,我把课上死了。
有时候,一节课上下来,我明显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有时候自己正讲得起劲,某生的一个懒洋洋的呵欠顿时让我讲课的劲头全无,颇受打击。
很多时候课堂效果很差,自己也感觉很失败。
时间久了,老师和学生都提不起兴趣了。
有时候,和同事们交流起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有同感。
我更多的时候还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的抱怨声:“上课和没睡醒似的”,“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讲都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真的只是学生的原因吗?老师该不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出现问题了吗?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我先从自身在找原因,反思自己的课堂。
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都是我站在讲台上,讲着自认为是精心准备的课:精心设计的导入,精心设计的问题,精心设计的板书。
整堂课下来,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只得犹如老实的“大臣”俯首贴耳地当“听长”,当“视长”。
有时候为了完成我精心设计的环节,更是狠心地把让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压缩到了最少。
因为我一直单纯地认为,只有把课的环节完整地展示出来,才是一节完整的或者是完美的课。
事实上我只关注了自己,却很少去关注自己讲了这么多,学生到底听进去了多少,从而冷落了学生。
时间久了,学生难免会厌烦,会提不起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成绩也“不死不活”。
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得先让主人动起来,不能让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听和看,得让他们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
于是,我尝试着寻找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我尝试着走下讲台,鼓励学生站到了这里。
让学生走上讲台写板书。
每学一篇课文,总是需要板书课题,以往都是我把这件事“承包”下来,让学生望“字”兴叹,无所事事。
现在,为了提高学生练字的兴趣,我把板书任务交给学生完成。
每次讲课前,我都挑选写字好或练字认真的学生上台板书课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选择不同的字体、颜色来写。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王爱红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能听到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
整个课堂能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堂言,沉闷的课堂气氛却屡见不鲜,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课上显得死气沉沉,提一个问题犹如石沉大海,我便常常思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动起来,对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动起来: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一、动心。
动心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心动。
即对语文课感兴趣。
惦记着语文课。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
”毫无质疑,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回不由自主的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
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1、老师的人格影响。
“亲其师,则信其道。
”老师必须懂得用情感因素辅助教学,学会尊重学生。
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用情感来润滑和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达到。
2、课堂教学要有艺术。
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精心备课,设置问题,课题问题设置得好才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
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富于变化的语音,态势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结尾。
可大量采用授之以渔,拓展延伸“方法。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班级看站知识竞赛,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编排剧本,亲自去演,如《皇帝的新装》,诗歌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多动口去读,读出诗歌的节奏,轻重,情感,意境。
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多投稿,甚至可以让学生去动手写,写一些小作文。
二、动脑。
动脑即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飞跃,心动不如行动,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话做学习语文的动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如《皇帝的新装》中,对大臣,官员看新装时的表现,让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体会大臣等的性格特征。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摘要】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发展、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方面探讨了这一话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未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将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需要重视实践经验并明确指导方针。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推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关键。
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习氛围,参与度,思维发展,创造力,学习效果,教师互动,未来发展,实践经验,指导方针。
1. 引言1.1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性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动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生动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动起来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意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可以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发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
教师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在于,主动学习、愉悦学习,教师能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能否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堂教学研究,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快乐和幸福。
教师该放手时一定要及时放手,不能束缚住学生手脚,使其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而陷入学习上的被动。
语文常识、字词积累、文章写作背景、课文分析和写作特点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完成的成果,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学习,走进语文天地,只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让他们单纯背诵语文知识更重要。
教师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终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建构科学合理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打造鲜活的课堂,放手发动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教师敢于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在愉悦中学习,品尝到学习的幸福,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催化剂和助力器,教会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大胆探索,让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主动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翱翔。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起来,学习才能活起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动起来,需要从课堂氛围入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布置、小组活动、情景演练等方式,营造出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会感到不那么紧张,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的教学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
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案例分析、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起来,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参观调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动起来,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五、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动起来,需要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习“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显得呆板和枯燥,缺乏活力和积极性。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富有活力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问题、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或者互动式课件来进行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文艺活动,让学生在表演、朗诵、舞蹈等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华;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增加社会经验。
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知和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
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交流、多讨论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点,共同进步;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表达意见,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增加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也可以设计一些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华蓥市阳和初级中学余忠泽我市大力推进“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一年多了,各位同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笔者认为“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课堂上使学生主动“自学”、乐意“互帮”,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基础知识才能掌握扎实,思维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做好导学,充分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一、让学生学习的“激情”动起来常听师生说:数学课枯燥无味,没有行云流水,没有诗的画境……,其实,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我们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一样也可让我们的数学课精彩起来。
例如:引入“全等三角形”新课时,教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只用一只圆柱形的水桶和足够多的水,不借助其它条件,如何将水桶装半桶水,学生疑云顿起,这时借机指出需用全等形的知识来解答。
让我们先学习最简单的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激情就调动起来了。
二、让学生“心”动起来在课堂中,许多学生往往是看书了然,闭书盲然,这样,学生显然没有学懂知识,当然更经不起考验。
例如:在第一次学习解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例题,并叮嘱等会教师要提问,看谁最仔细、最认真。
学生心中一定疑惑,老师会提什么问呢?因而会把题中的已知、未知、相等关系等看得非常仔细。
若第二次讲解应用题时,再让学生看书,学生受前次的影响,他们心目中都有目标,估计老师将会提什么问题,按目标仔细看书,认真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思”动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思”动起来。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07页上例1,师生按教材上的方法解答之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便可以讨论出证明△EAD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二种方法:由等腰梯形ABC D→∠BAD=∠CDA→∠1=∠2→△EAD为等腰三角形;第三种方法:△EBC 为等腰三角形→EB=EC和等腰梯形ABC D→ AB=DC得出EA=ED→△EAD为等腰三角形。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适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舞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要紧模式,以应试为要紧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聪慧的充满生气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天地。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爱好盎然中学习闻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确实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爱好,对有了爱好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这话说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最强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爱好,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
动听的音乐,色彩漂亮的画面,专门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爱好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观赏过漂亮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形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方法吗?那感受一定美滋滋、乐陶陶。
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欢乐吧!”然后,我让学生倾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形”。
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轻巧、欢乐的心情。
如此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明白得、感悟语言文字。
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动起来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需要让学生动起来呢?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
这样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兴趣。
而且,长时间的坐姿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可以认为,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制定灵活的课堂计划:老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讨论、小组活动、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思维的碰撞和交流的机会。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聚焦在课堂内容上。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 进行课堂互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随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4. 增加体育课程: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脑的运转,为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5. 组织户外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郊游、露营、登山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让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和老师们用心去做,一定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习“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活动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
首先,让学生“动”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大多讲课、讲解、解题,学生基本上是一直坐在座位上,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导。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无聊、索然无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而通过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方式,如小组竞赛、集体活动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动”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保持一个静态的坐姿,很容易导致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通过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方式,如运动会、户外拓展等,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最后,让学习“活”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应试应付,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采用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动态学习”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乐地“动”起来,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有意义。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整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 以及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
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结时,对全班学生又进行了大 说,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
力表扬、鼓励。同时,很真诚地告诉他们这就是老师想要的。在此
五、让学生在活的思维中动起来
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统 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使他们的
计》时,我改变教材中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创 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得以充
设“小象盼盼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统计“小象盼盼的朋友”各有 分挖掘。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成为
式的师生关系。
学生齐声说回答: 愿意。
如教学《分类》时,我创设一个情境: 电脑屏幕出示一个刚刚
师: 怎样换才能使双方都不吃亏?
开业的商店,商店的东西摆放较乱。教师及时提出问题: 如果让你
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来当这家商店的经理,你准备怎样做呢?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生 1: 我要用 2 张 5 角的和老师换。
常注意这个方面,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久而 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
久之,学生的胆量也足了,信心也大了,即使你提出再难的问题,他 习,如学习《找规律》一课,教师先出示二组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
们也敢来试一试。
规律( 这二组图都是两种不同颜色的图案反复出现) ,之后出示一
时,学生对这个新老师有了好感,觉得这个老师还不错,可以大胆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1)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有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确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基础不一,水平不一。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都能获得切身的体验,都能产生思维的共鸣,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滴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感性理解,从而促动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深层次的感悟。
(1)、教师出示了情境图:“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比较内角和大小”,让学生实行大胆的猜测,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猜想时,学生给出了有力的依据。
生1: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我知道我手里的这个三角尺它的三个角分别是90度、60度和30度,它们加起来正好是180度。
这样的依据使得猜想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想要验证的欲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活动,对猜想实行验证。
量一量:学生利用量角器量自己手中三角形学具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左右。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摘要:“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
”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他们都学有所得,使他们的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活动;主动参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后,历史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的学生活动。
“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历史课堂上,我立足成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议起来就是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把“古代造纸的主要工序”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用树皮和烂衣服。
”“把树皮打烂。
”“要1米大的锅来煮。
”“用脚去踩。
”……各个小组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后,纷纷派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
接着,我又展示现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对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古代造纸工艺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探究,亲身体验认知过程,既开发了智力,又增强了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历史学科科技史部分的兴趣更浓厚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讲起来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授课文内容,特别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学生又了解不多的、缺乏兴趣的知识,效果还挺好的。
例如“世界三大宗教”这节内容时,具体的做法是:两周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活动”。
有的展示并介绍木鱼、佛珠、十字架等宗教的实物,有的讲述有关宗教人物的故事,有的介绍他在旅游时拍摄的大型佛教雕像,有的播放并解说教徒们拜佛诵经、做礼拜等宗教活动的视频……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李成同学讲述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故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的学生活动。
“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历史课堂上,我立足成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议起来
就是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把“古代造纸的主要工序”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用树皮和烂衣服。
”“把树皮打烂。
”“要1米大的锅来煮。
”“用脚去踩。
”……各个小组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后,纷纷派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
接着,我又展示现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对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古代造纸工艺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探究,亲身体验认知过程,既开发了智力,又增强了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历史学科科技史部分的兴趣更浓厚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讲起来
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授课文内容,特别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学生又了解不多的、缺乏兴趣的知识,效果还挺好的。
例如“世界三大宗教”这节内容时,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是课前准备。
①学生根据各自爱好组成三个宗教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
②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纲,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与实物,做好准备工作。
③每组有15分
钟的活动时间,活动的方式不限。
两周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活动”。
有的展示并介绍木鱼、佛珠、十字架等宗教的实物,有的讲述有关宗教人物的故事,有的介绍他在旅游时拍摄的大型佛教雕像,有的播放并解说教徒们拜佛诵经、做礼拜等宗教活动的视频……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李成同学讲述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故事了。
学生们绘声绘色地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时有掌声和笑声。
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辩起来
辩论,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教材中,“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臣?”“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适合辩论的问题很多。
只要学生有明确的观点、有力的论据和确凿的事实,就OK了。
四、赛起来
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
每次单元复习,我都会把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主要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四个小组轮流答题,而且同组学生也轮流答题。
学生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不加分,同组的学生可以补答,补答答对的加5分。
第二个环节是抢答题,哪个小组的学生抢先举手,哪个小组的学生就回答问题,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10分。
学生反映:这是最紧张、最兴奋、最盼望的历史课。
五、演起来
(1)演示。
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
例如学习“蒸汽机时代”时,“蒸汽机如何产生动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小学的一篇课文《瓦特和蒸汽机》,把“蒸汽机如何产生动力”画在纸上,并在课堂上交流。
不久,学生一一在电教平台上指着自己的画纸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最后,我用Flash动画的形式,把“蒸汽机产生动力”的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并简单地加以说明。
这样,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和老师的一对比,既对“蒸汽机产生动力”的工作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角色扮演。
在学习《清明上河图》时,我让学生根据图中不同的场景,表演了《说书》《喝茶》《叫卖》等几个节目,分别反映了北宋时汴梁商业繁忙的景象。
学生以短剧或小品的形式表演得惟妙惟肖,不时引发学生们哈哈大笑,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六、唱起来
这种方式,最适合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开国大典》时,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
唱完了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这首歌会成为国歌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再如学习《改革开放》时,在学生齐唱完《春天的故事》后,我让他们思考:歌词中的一个老人是指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外,学习《民族团结》《澳门回归》时,可让学生唱《五十六个民族》《七子之歌》等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总之,教师立足成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施展和发挥。
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