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 种群和生物群落

合集下载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在农业生产中,调节作物、畜禽的组合匹配,使其节律与环境因素的 变化节律最大限度的吻合和协调。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主要方式 是复种、套种、轮作和轮养、套养。如家畜中马对草料最挑剔,其次是牛, 绵阳最耐粗食,据此合理轮牧,有利于提高牧草的利用率;根据作物害虫 的繁殖行为和动态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变化节律,及时预测、预报,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保证。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开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构造、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1 生态学的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开展经历了5个阶段:〔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说明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阻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

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第一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

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

环境关于生物的阻碍是专门大的,它操纵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状构造和地理分布。

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截了当或间接阻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育、行为和分布有阻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即对生物阻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确实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关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专门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畴却有一定的限度,假如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耐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

例如洪涝和半洪涝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刻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时期不同而异。

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确实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畴,在那个地点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 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C 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 少,E 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占有的比例也较高,符合一般群落中低频度种的 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的事实。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生物群落是指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群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生物群落的形成原始生物群落是指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界中原始植被和动物群落的组成。

在这个阶段,植被和动物种群处于平衡状态,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但它们已经开始建立起一定的生态关系。

第二阶段: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逐渐成为优势种,其他物种逐渐被淘汰或减少。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态演替。

在这个阶段,原始植被和动物群落逐渐发生变化,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同时它们的生态关系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第三阶段:生物群落的稳定生物群落的稳定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已经相对稳定,同时它们的生态关系也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状态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也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被打破。

第四阶段:生物群落的演变生物群落的演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发生变化,导致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重新发生变化,同时它们的生态关系也重新建立起来。

这个过程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突然的。

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只有通过对生物群落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群落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生活在一个特定环境里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为了研究的方便,生态学家有时把群落这个概念用于某一类生物的集合体,如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微生物菌群,甚至应用于更狭隘的范围内,如鸟类群落、原生动物群落等。

有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态习性来划分群落,如水生的浮游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农田昆虫群落、草原植物群落等。

生物群落这个概念,最初由德国的生物学家苗比乌司(Möbius)于1880年开始使用,他在研究牡蛎海底群落时,注意到这种动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盐度……等条件下生活,并且,其生活与其他鱼类、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密切相关,并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于是,他称此统一体为biocoenosis(亦译为生物群落)。

一般说来,英美学者习惯于用biotic community一词,而德、俄等学者则用biocoenosis。

实际上,这两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生物群落这个概念的产生,是与强调同一地段内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思想和生态学应用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它之所以在生态学理论中如此重要,是由于它强调了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空间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的物体的面目,任意地散布在地球上的。

换言之,它强调的是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因为这样,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物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层次。

正如绪论中谈到的那样,从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

可见群落是一个高级的层次。

把群落看成自然界中层次结构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就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了,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概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领域——群落生态学。

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它们各具独立的含义,这一点是无疑的。

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群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却除此以外,还包括无机环境。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是单种生物,群落是一定范围的多种生物集合体。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群落 munity 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00。

1生物群落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落的间断性。

2群落分类单位英美学派:优势种原则,群系最大法瑞学派: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其他因素北欧学派:基群丛为基本单位前苏联学派:群丛、群系、植被型,各单位间加辅助单位3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4克莱门茨(Clements F. F.)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生物群区(biome),并将其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以及与Weaver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等。

5苏卡却夫(Cykaчeb B. H.) 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6考勒斯(Cowles)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7黑克尔(Haeckel E.) (1834-1919)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E. Odum 其给出基于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学”定义8洪堡德(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卷巨著。

1897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9瓦尔明(Warming E.) (1845-1923) 德国植物生态学家,现代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在生物学中,种群与群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而群落则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个种群通常由许多个体组成,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种属性和遗传特征。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繁殖、遗传和演化等基本生态过程。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种群的数量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压力、生殖能力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通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周期性循环、指数增长等。

种群还具有空间分布特点。

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种群的个体分布通常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

聚集性的形成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个体聚集在一起有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流,并提高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个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共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相互作用,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丰富度,越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物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另一方面,群落提供了种群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群落结构则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种类组成。

一、群落的组成1. 优势种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物种。

它们通常拥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和优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2. 伴生种伴生种是指与优势种有互利共生关系的物种。

它们通过与优势种的互动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并在环境中找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3. 次优势种次优势种相对于优势种来说数量较少,但仍然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4. 稀有种稀有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很少、分布范围较小的物种。

它们往往对环境条件较为苛刻,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二、群落结构的形成与演替1. 群落结构的形成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在初级群落中,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的物种逐渐增多,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群落结构。

2. 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它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在没有土壤的裸地上,由先驱物种逐渐形成的群落;次级演替则是在有土壤的环境中,由已有群落演替而来。

三、群落结构的稳定性1. 群落稳定性的要素群落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对稳定性等。

相对稳定的群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种群数量的波动。

2. 群落崩溃群落崩溃是指群落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无法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非法盗猎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群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人类对群落的影响1. 破坏群落的活动人类的发展活动对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度开垦土地、伐木、过度捕捞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群落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 ,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 ,那么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 ,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开展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的结构层次

生物群落的结构层次

生物群落的结构层次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生物群落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大拼图啊!那生物群落的结构层次究竟是怎样的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生物群落啊,它可是有着丰富的层次结构呢!就好像是一座高楼大厦,从下往上有着不同的部分。

首先呢,就是物种组成,这就好比是大厦的基石呀!不同的物种就像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砖块,共同构建起整个生物群落。

比如说在一片森林里,有高大的乔木,像威严的巨人;有低矮的灌木,像是乖巧的孩子;还有各种草本植物,那就是一群小精灵啦!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少了谁都不行呢!再往上呢,就是种群了。

种群可以看作是同一物种的集合,就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聚在一起。

比如说一群麻雀,它们一起找食物、一起栖息,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这就像你们在学校里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影响。

然后呢,还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哎呀呀,这就像是大厦里的不同楼层一样!不同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不同的分布。

比如在森林里,乔木在最上面享受着充足的阳光,下面可能是灌木,最下面还有草本植物。

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是一个班级里,有成绩好的同学坐在前面,稍差一点的在中间,还有调皮的在后面呢!这都是有着一定规律和意义的呀。

接着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啦。

这就像是大厦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比如在草原上,有的地方草长得茂盛,可能是因为那里水分充足;有的地方草比较稀疏,也许是土壤条件不太好。

这和你们生活的社区是不是有点像呢?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氛围和特色。

最后啊,还有群落的时间结构。

这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不同的情节发展。

生物群落也会随着季节等时间因素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冬天很多动物会冬眠,夏天它们又活跃起来了;有些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这多神奇啊!所以说啊,生物群落的结构层次真的是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呢!你们明白了吗?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生物哦,它们组成的群落可是有着大大的奥秘呢!。

《生物群落》PPT

《生物群落》PPT
婚姻的最大杀手不是外遇或出轨,而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所以,平时的沟通很重要,而吵架也是另类的沟通,正所谓吵吵闹闹一辈子,不 吵不闹难白首!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 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D;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20:33:41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农热田 带沙中 雨漠的 林生生物物群群落落
20:33:41
群落中,起主导地位的是:_植_物__
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总和 称为植物群落。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 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
20:33:41
补充: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20:33:41
苔原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小结: 一、种群
1、物种 2、概念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 5、死亡率
一、生物群落(community) (一)概念: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 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0:33:41 全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 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征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数量的变化
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为 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 第二 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 的λ倍,则一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应为: N1= N0 λ,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N2= N1 λ = N0 λ2, t年后则为: Nt = N0 λt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当种群密度上升时,空间 食物相对减少,以该种群 为食的捕食者数量增加, 会使这个种群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 数量增长率下降。当种群 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 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停 止增长,将这种增长方式 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呈现“S”曲线。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 护—鱼类 的捕捞 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 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 和。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 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 之间相互联系。
年龄 组成
出生率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出
迁入
性别 比例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 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 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种 群 小 结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 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 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 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 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 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 带现象属于(水平结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 (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 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 的。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⑶衰退型: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 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4、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 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 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 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 密度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 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 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 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 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 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 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 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 存在。)
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臵 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 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老年 成年
⑴增长型: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老年 成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