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引起的化工企业火灾或爆炸事故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一类工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例如易燃易爆物、高压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等,这些因素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着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引起的原因,并阐述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策略,旨在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一、2019年3月21日山东江苏福来德化工厂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19年3月21日22时左右,山东江苏福来德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声音传至距离较远的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初步了解,该企业生产聚氨酯等化工产品,可能是由于其中的甲苯储罐泄漏引发了事故。
事故原因:通过初步的现场勘查和调查得知,这次爆炸事故可能是由于化工产品甲苯泄漏引发的。
甲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易燃易爆物,可能会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该企业很可能没有完全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化安全操作,导致甲苯泄漏,引发了惨重的爆炸事故。
防范措施: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隐患,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化工企业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另一方面,要对化工产品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检测,确保其生产和储存的合理性。
此外,针对容易引发爆炸的物质和设施,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持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水平。
应急响应策略:针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策略,根据企业内部的复杂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应急措施。
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救援和撤离工作,以确保人员伤亡的最小化。
二、2017年5月兰州金土化工公司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17年5月5日下午,兰州金土化工公司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悉,该企业生产的是有机硅,是一种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化学物质,很可能是因为出现危险隐患导致了这一惨剧。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化工生产是一种高危险的行业,因为化工生产中常常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加工、运输和使用,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会对人身安全、生产装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火灾是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因为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引发爆炸,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针对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的一些阐述。
一、火灾爆炸危险原因火灾爆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常看到的一种原因是由于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包括电气设备本身的故障和过负荷使用、线路设计不合理、短路等问题。
化工生产现场的火灾常常是因为电气设备引起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生产过程中物质的燃烧和爆炸、液体泄漏和蒸发、静电电荷的聚积等等。
这些因素同时存在,使火灾爆炸危险增加。
二、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在化工生产中,火灾和爆炸是严重的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是由于化学品的特性而导致的,例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性、不稳定性等。
火灾爆炸危险可能在储存、运输、加工、使用等任何环节中出现,而且危险不同的化学品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危险增加。
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存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方面。
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这些风险,化工生产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安全。
例如,需要对储存化学品的仓库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密闭性和稳定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生产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他们没有泄漏或损坏。
在装卸和运输化学品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例如使用特殊的运输容器、合适的车辆、合适的工具等等。
三、避免火灾爆炸的控制措施为了避免火灾或爆炸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在所有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环节中都实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危险品储存:存储器械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或反应性物品。
2、危险品加工:加工环节应尽量减少工人的直接接触,且生产地点应选在容易地警戒操纵和消防车进出、水源充裕的场所。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中火灾和爆炸事故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不注意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就有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
因此,对已经发生的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规范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
1. 常见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成因化学反应、电气故障、压力失控、泄漏等因素是导致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化学反应是造成化工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储存、运输和生产过程中。
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热量和气体的释放,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减轻事故发生的影响,就会导致严重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电气故障是化工企业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另一个原因。
化工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电气设备是燃气检测、仪表监测等关键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故障会导致电火花的产生,这些火花可以燃烧周围的易燃物,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火灾或爆炸的情况。
压力失控也是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
压力失控指的是管道、容器或储罐中液体、气体、固体等物质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或者正常承受能力,导致突然断裂或崩溃,从而造成物质的泄漏和扩散引发火灾和爆炸的事故。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会面临储运、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安全隐患,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也与此有关。
因此,针对这些原因,化工企业应该加强人员管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改善安全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安全生产规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a. 2015年天津港大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一个由有机硝酸盐、氰化钠、硝酸铵等危险物品组成的储存库发生爆炸,造成了至少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数十亿人民币。
该起事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事故中有机硝酸盐的存在,通过空气约束在密闭空间中容易聚合、光敏稳定,因而出现了反应过程的加剧。
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概览石油化工行业,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事故的案例,看看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防范。
每个案例都是一次沉重的教训,背后都有着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石油化工产业涉及许多易燃易爆的物质,比如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物质一旦遇到火源或者不当操作,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1. 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及其潜在风险石油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时这个行业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火灾和爆炸事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油化工行业的地位及其面临的风险吧。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我们的衣物、塑料用品、化妆品等等日常用品都与石油制品息息相关。
石化产品让我们的出行更为便捷,无论是汽油还是航空燃油都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动力。
石化产品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行业既是我们的经济支柱,也是充满挑战的工业领域。
我们要重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警惕风险共同应对未来挑战为生活增添更多安全与美好。
2. 火灾、爆炸事故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危害火灾、爆炸事故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危害可谓巨大且深远。
想象一下熊熊燃烧的火焰和爆炸带来的冲击波,不仅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毁,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让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可以说火灾和爆炸是石油化工行业最不愿看到的景象,这些事故不仅摧毁了企业的财产,更重要的是,它们夺走了许多工人的生命,给受害者和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同时事故后的处理和恢复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化工行业的火灾、爆炸事故,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备安全性等措施,尽可能地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
化工企业“夏季四防”安全知识
化工企业“夏季四防”安全知识随着天气变热,生产一线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接到政府以及企业下达的夏季“四防”要求,要求各部门落实到位,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夏季“四防”到底防什么。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给大家介绍,啥叫夏季“四防”?防什么?怎么防?夏季是高温、雷电、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尤其沿海城市及近沿海城市,也是化工行业事故多发季节,每年夏季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原先“三防”的基础上增加防爆要求,就是“四防”----“防雷、防汛、防暑、防爆”。
下面一一解答如何落实这四项工作。
1、防雷电及电气事故措施夏季是多雷雨季节,化工企业容易发生因雷击造成机电、动力、仪表、通讯、计量、电气控制等系统的损坏,造成设备故障、跳闸停运、误启动等事故,也常造成可燃气体放空管口因雷击着火事故,甚至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夏季也是电气事故多发的季节,化工企业在防雷、防电气事故方面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1)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提前对所有建筑物、设备、电气、仪表等防雷接地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核查,全面检测一次防雷接地的冲击接地电阻值,有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无一疏漏。
(2)对关键的仪表回路加防雷器,主控制室仪表间的墙、房顶等做好防雨准备,建筑物顶雨水管道及雨水沟及时疏通,确保畅通。
(3)电气方面,对变压器、电缆、电缆接头、电动机(包括机身、轴承)、电气元件接触点等做好温度检测,防止超温;一些电器设备等做好防雨防水工作,并做好雨后检查。
(4)储罐的安全阀、排空口等部位,是储罐防雷重点,都易受到雷电打击,发生火灾,尤其存在精馏塔这样的高层装置,必须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5)检查接地线、跨接线等防雷设施,保证不松脱、不严重锈蚀;防雷接地线、跨接线在拆装检修管线、设备后,要即时恢复,确保工作正常。
(6)检查管道连接有无泄漏,有无跑冒滴漏情况,避免泄漏出的可燃气体因雷击着火,尤其对于加氢制氢企业。
(7)雷雨天气,易造成电气事故,导致装置晃电或停电,化工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发生停电事故时能够正确处理,将影响降至最低。
石油化工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3月31日16时25分左右,市氧 气厂职工刘某、王某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米处的液控塔上 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外溢出的可爆性气体相遇起爆 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
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 ,冒险蛮干。该厂是1972年从部队接收过来的一个小炼油 厂,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布局和一些设备本来就 不甚合理,存在许多危险因素,由于厂领导重生产轻安全, 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进行解决,终于造成这次恶性 爆炸火灾事故。
茂名石化公司北山岭原油罐区火灾事故
事故暴露安全管理的问题
1、原油储罐区施工管理的责任不落实,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监 督管理极不严格。外来施工人员在要害部位的重大危险源区 作业,施工单位无人管理;港口公司机动科没有人负责,也 没有指派人员管理;北山岭原油罐区也没有人在现场监督和 采取有效的坚督措施。5名外来施工对伍的临时工在充满油气 的阀室内冒险作业无人管理,无人监督,无人制止,以致造 成重大火灾事故,外加施工人员失管失椌。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事故后果
事故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现住院伤员145人,其中危 重10人(8人仍未脱离危险期),重症32人,轻症103人。 爆裂管线长度达3.5公里 5515米排水暗渠遭冲击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输油管线情况介绍
这条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管道 长度248.5公里,管径711毫米,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 东黄输油管道已经服役二十余年,在两次腐蚀性调查中, 发现管道防腐层已严重老化。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输油管线原因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火灾爆炸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重庆市消防条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等。
火灾爆炸事件分级2本预案的火灾爆炸事件系指厂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 部位、易燃易爆产品和中间物料储运设施、锅炉压力容器、天然气输送管线、运输危(wei)险化学品的火车或者船舶、在工作场所内易燃易爆化工物品发生的火灾爆炸事件等。
2.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中国石化级事件:a)一次造成 3 人(含 3 人)以上死亡,或者 50 人(含 50 人)以上受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b)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周边人员的;c)火势 4 小时以内未能有效控制,并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可能引起重大次生灾害;d)化工原料、产品运输船舶火灾爆炸,导致港口严重损毁,或者危(wei)险化学品泄漏导致水面火灾或者污染,导致主要航道封航 2 小时以上;e)火灾爆炸,导致铁路设施严重损毁,主干线行车中断 4 小时以上。
2.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厂级事件:a)一次造成 1-2 人死亡,或者 3~49 人受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1000 万元之间;b)生产装置、大型液(气)储罐火灾爆炸, 2 小时以内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c)化工原料、产品运输船舶火灾爆炸,导致厂内化工码头严重损毁,或者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水面火灾或者污染,导致主要航道封航 2 小时以内;d)化工原料、产品运输火车火灾爆炸,导致铁路设施严重损毁,主干线行车中断 2 小时以内;e)天然气输送主管火灾爆炸, 2 小时以内未能有效控制,次生灾害有了继续扩大的危(wei)险;f)经危害分析、风险评估确认,本厂能够处置的普通事故。
2.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车间级事件:a)一次造成 2 人(含 2 人)受伤,或者 1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b)生产、工作场所火灾爆炸,化工原料、产品运输火车或者船舶发生火灾爆炸, 1 小时以内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生产设施局部停产;c)经危害分析、风险评估确认,认为车间能够处置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可能引起事故的险情。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
含油污水溢出地面 浸泡高温管线着火 ——事故经过
约20时30分,北蒸馏当班班长王某接到厂调电话通知,
厂污水水位降到最低水位,王某查看本装置水位没有 多大变化,而此时初馏塔内温度急剧升高。
王某怀疑是8-2换热器内漏引起,便会同操作员赵某一
起将8-2换热气改走副线引管在换热气下方。当时该管 线正浸泡在涌上地面的污油中。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检修 引起爆炸伤人 ——事故原因
⑴此次停工仅检查部分设备,对分馏塔稳定 系统不进行动火检修,在加盲板前按操 作规程对分馏塔只进行了粗吹扫,残存 的可燃气体进入大油气线。
⑵在加盲板过程中,由于2个螺栓卸不下来, 被迫用钢锯锯断螺栓,大大延长了装盲 板的时间,空气进入油气线内,大油气 线内结焦多,造成自然闪爆。
王某在17日17时接班后,看到原油进初馏塔温度高,渣油温度 340℃左右,怀疑换热器有内漏,于22时打开副线阀门。者。
由于阀门法兰处用玻璃棉包着,外面又包着铁皮,温度升高,热 量又不宜散去,将玻璃棉上油污烤着,造成火灾。
王某晚上作业未发现换8-2副线阀门法兰玻璃棉浸有油污,仍按 常规操作,又没有对隔油池排水孔及时通堵。因此,对本次火 灾事故负有一定责任,是事故直接责任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违章开泵 罐爆伤人 ——事故原因
1. 操作工违章操作。 2. 设备有一定缺陷,高压注水泵出口至换热
器管线安装的二道止逆阀不起作用。 3. 设计隐患。低压水罐没有安装安全阀,只
装了止逆阀。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违章开泵 罐爆伤人 ——事故教训
1. 操作工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按工艺指标要求进行开阀操作。
⑴事故反映了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对安全生产的 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雷击引起的化工企业火灾或爆炸事故
案例一发生日期:2006 年8 月7 日,事故单位:世故发生过程:某输油站16 号浮顶油罐发生雷击着火事故。
该油罐设计容量为15×104m3,内径为100 m ,罐壁高为21. 8 m ,液位为16. 160 m ,储油量为12. 58 ×104m3。
上午11 ∶45罐区突降雷暴雨,12 ∶20 消防泵房值班员发现监视储油罐区的1 号监控探头遭雷击损坏。
4 号监控探头发现16 号储油罐顶有火光,12 ∶21 值班员报警,12 ∶22 启动了固定消防灭火系统灭火。
12 ∶25 企业消防队 2 辆消防车和站义务消防队到达现场并向市消防大队报警。
12 ∶27 ,6 名消防队员登上罐顶,开始用罐顶配置的泡沫枪喷洒泡沫进行扑救。
12 ∶41 储油罐罐顶明火被全部扑灭,并继续向罐顶覆盖泡沫。
查发现,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有5 处着火点,一、二次密封损坏严重,火焰最高达10 m ,有3 处二次密封爆开。
事故原因:调查发现,案例一的油罐一、二次密封间油气浓度仍然严重超标,如果遭遇雷击极易发生着火事故。
储油罐一、二次密封之间可燃气体浓度均在原油的爆炸极限范围内,储油罐由于同心度差呈“椭圆形”和一次密封老化等原因,导致罐顶上形成两处长约 6 m 的油面,油气浓度也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如果储油罐遭受雷击储罐极有可能发生爆炸着火事故(注原油爆炸极限浓度为1. 1 %~6. 4 %)预防(处理措施):1、消除消防设施隐患,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储油罐配置的消防设施有泡沫灭火系统、冷却水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等。
在实际工作中,油罐消防设施均存在安全隐患,2、加强实战技术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进行消防实战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在进行消防演练时,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以强化消防演练的效果。
单位领导特别是安全责任人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一: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中轩生化有限 公司黄原胶技改项目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在由生 产厂家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国奕 进行检修完毕,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 灾,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 1.事故经过 • 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位于临淄区东外环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史正富,总经理杜金锁,现有职工人 400人,主要产品黄原胶。该公司6000吨/年黄原 胶技改项目于2007年7月5日取得设立和安全设施 设计审查手续,2007年12月21日取得试生产方案 备案告知书。事发时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 • • • • • • • • • •
第二章:爆炸事故 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三: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四:陕西省渭南某饲料添加剂厂环氧乙烷计量泵爆炸事故 五: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六: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八: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九: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十: 动火前检查欠详 作业中爆炸伤人
• 2.事故原因 • (1)据调查分析,驾驶员穆勇敢违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 辆的相关规定,单独开车运输危险化学品未配带必须的劳 保用品及服装,而是穿戴不防静电的普通服装,在罐车上 来回走动,衣服上的静电点燃了挥发的苯混合气体,是造 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 (2)公司的安全员在装车现场自己没有按规定穿着劳保 服装,发现穆勇敢和刘喜林未穿戴劳保服装未加制止;主 要负责人没有担负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在发生爆燃事故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上 报安全事故,且逃匿;现场工作人员普遍安全意识差,违 章操作,安全生产管理较乱;东明县二运公司对所挂靠车 辆的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够,监管不力,是造成这次事故 的间接原因。
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分类
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分类1.火灾的分类(1)按火灾发生的场所分类。
1)建筑火灾,指发生在建筑物内火灾,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如居住建筑、公共场所等。
2)工业企业火灾,指发生在工业建筑、生产装置等场所的火灾,如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油罐火灾、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火灾等。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指发生在森林、草原等野外的火灾。
4)交通工具火灾,指发生在飞机、船舶、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火灾。
5)特殊场所火灾,指发生在军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的火灾。
(2)按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按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放火火灾、电气火灾、违章操作引起火灾、吸烟引起火灾、玩火引起火灾、自燃火灾、雷击火灾、不明原因火灾。
(3)按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分类。
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
(4)按燃烧物性质和灭火剂适应情况分类。
可以分为A、B、C、D、E、F六大类如下: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
F类火灾厨房厨具火灾。
2.爆炸分类爆炸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包括压力容器爆炸和水蒸气爆炸。
另外,陨石落地、雷电爆炸,地震和火山爆发也是物理爆炸。
(2)化学爆炸,由于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爆炸。
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甲烷、乙炔等)爆炸、粉尘爆炸等。
(3)核爆炸,是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根据爆炸当量、爆炸相对于地面、水面的位置,核爆炸的方式可分为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地面核爆炸、地下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五种。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那个地点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预备时期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进行粗略划分。
那个地点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预备时期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进行粗略划分。
1、工程设计失误1)、设计单位对设计任务认识不深某沿海企业在海边建设油罐,设计单位因无体会在设计中未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
由于地处海边,化学腐蚀现象严峻,若不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则油罐建成后罐底将专门快被腐蚀穿透,不仅油罐将报废,若油品大量漏失,还会引发严峻的次生事故(如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等)。
建设单位在最后一次审查时发觉了那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某厂在建设一套采纳了新技术的装置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搞清新技术到底新在什么地点,向设计单位提供了过时的物料数据(关于老技术来说,这些数据仍旧可用),设计单位也没有进行认真审查。
装置建成投产后,核心设备每天都处在超温工况下工作。
不到一年就将该核心设备烧坏,只好再花5000多万元进行改造。
辽阳石聚乙烯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而多处设计错误是导致2002年2月2 3日发生爆炸的直截了当缘故。
A、设计单位擅自将悬浮液接收罐的安全阀开启压力从0.3 MPa,改为0.58 MPa。
视镜是在0.5 MPa时破裂后引发爆炸事故的。
假如设计不改变新线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视镜专门可能可不能破裂,爆炸事故也就可不能发生。
B、原化学工业部《压力容器视镜》设计要求规定:视镜最大直径为150mm,最大公称压力为0.8 MPa。
而设计部门违反规定擅自选择直径为200mm,公称压力为2.5 MPa非标视镜,这种视镜目前国内尚无法生产。
C、厂房是封闭的,这也不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d、将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设置在聚合釜的上方,设计上也是错误的。
化工企业火灾危险性
一、化工企业火灾危险性1、生产装置、设备日趋大型化,如反应釜、精馏塔、吸收塔、高压离心泵、大型储罐等等;2、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承受高温高压。
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回收率和经济效益,使设备的操作要求高、火灾危险性增大。
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后果。
3、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容易产生跑冒滴漏。
由于设备承受高温高压,很容易产生疲劳、强度降低,加之管线连接多、物料的腐蚀性,很容易发生跑冒滴漏,而且有些操作温度达到物料的自然点,所以一旦跑漏便会着火。
4.、生产、使用、储存物品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重特大火灾,且难以扑救,火灾危害大、影响大。
二、化工企业事故成因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作业事故和非作业事故两大类:1、作业事故。
主要发生在储存、测量、卸料、清罐等环节。
如果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使物料蒸汽泄露与火源接触,或者管道受压爆裂产生静电、火花二导致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A、罐体漫溢。
卸料时对液位、罐体监测巡视不及时,造成物料跑冒。
物料蒸汽达到或超过爆炸极限,遇到火星发生爆炸燃烧。
B、物料滴漏,由于管线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拴松动等原因,使物料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
C、静电起火。
由于物料管线、生产管线无静电接地、静电跨接、槽罐车卸料未静置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物料蒸D、物料罐清洗作业时,由于未彻底清除危险品蒸汽和沉淀物,残余蒸汽遇到静电、摩擦、电火花等都会导致火灾。
2、非作业事故:A、与物料相关的事故原因:①蒸汽沉淀。
在作业过程中,因大量油蒸汽外泄。
由于油蒸汽密度比空气大,会沉淀于管沟、电缆沟、下水道、操作井等低洼处,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燃烧。
②储罐、管道渗漏。
由于腐蚀、制造缺陷、法兰未紧固等原因,在非作业状态下,油品渗漏,遇明火燃烧。
③雷击。
雷击直接击中储罐或生产装置设施,导致物料燃烧或爆炸。
B、非物料事故有:①电气火灾。
电气老化、绝缘破损、短路、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过载、接线不规范、发热、电气使用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火灾。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化工企业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生产环境,而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企业存在的一种严重风险。
此类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因此必须重视其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一、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设备失效: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设备和管道,如果设备出现失效、老化、疏漏等问题,就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操作失误: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或疏忽大意,执行操作程序不规范,容易引发事故。
比如未经充分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就进行操作、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具或材料等。
3.物料泄漏:化工企业常常操作大量的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如果泄漏发生,就会形成火源,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储存不当:化工企业中大量储存各种化学品,如果储存不当,比如堆存过密、拼堆、不分类储存等,将增加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
5.防火管理不到位:防火设施和装备的缺乏、防火控制措施不完善,如消防设备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防火安全意识薄弱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对化工企业中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减少设备失效的风险。
2.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规定进行操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减少操作失误。
3.加强物料管理:完善物料管控制度,采取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措施,确保物料不泄漏,防止火源产生。
4.合理储存:对化学品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储存,远离热源和火源,与其他物质分隔储存,避免不同物质相互作用。
5.健全防火管理:建立健全的防火设施和装备,如消防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并制定防火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
6.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强事故防范意识。
7.定期检查和演练:定期检查和测试防火设施和装备的工作状态,保持其良好运行的能力。
进行模拟演练,了解应对火灾爆炸事故的正确方法。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案例一: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8年10月22日凌晨,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死亡25人,烧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余元。
10月21日23时40分,该厂在三区14号球罐开阀放水,违反操作规程,没切换开关,阀门全部打开,致使液化气随水外溢达9.7吨,通过污水池扩散到罐区西墙外,与工棚明火相遇,在连续沉闷的爆炸声中,南北350米、东西250米的地带燃起熊熊大火。
毗邻球罐区的10多间简易工棚代为灰烬,围墙内建筑受到破坏,变压器、电缆、电讯仪表等严重损坏,变电室房顶开裂,一扇铁门飞出60多米远。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纪律松驰,管理混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发现异常气味的报告后麻痹大意,保安队书记、保卫科、值班室等接到门岗电话后不及时处理,贻误了时机。
当班的7个工人中,3个拨葱做饭,后又有2人关门睡觉。
球罐区民工安炉灶,各级领导熟视无睹,无人制止。
案例二: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
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
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频发。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及其员工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对其所在社区和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本文将分析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从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探讨预防和应对此类事故的有效方法。
一、天津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位于中国天津港的一家危化品仓库出现爆炸,事故导致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经济损失达到史无前例的70亿人民币。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漏洞、违规操作、安全设施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
比如事故发生前,危化品仓库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备案手续,且在存储危化品时存在假冒伪劣化学品等违规情况。
其次,在火灾发生后,由于现场消防设施设备老化,且储存的危化品类型和大量超标、超限的运输标准,致使火势失控并引爆大量仓库内储存的地下储油罐区,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针对天津爆炸事故的教训,化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化工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规范危化品存储、销售和使用的流程,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检查。
此外,应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定期检查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强化战略安全意识。
化工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危化品在不当管理下的可能性后果,从而树立起全面的战略安全意识。
企业应明确危险源的判断和应对程序,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和处置。
3.严格落实安全制度。
化工企业应突出从源头上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书面安全操作规程,扎实开展安全检查和培训工作,使员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能。
二、台州火灾事故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导致至少三人死亡、多人受伤。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事故是由工人在处理储存的废旧电脑主板时,未采取安全措施而引发的。
此外,在事故现场的消防措施也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火势失控较快蔓延。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重大事故案例调查与剖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重大事故案例调查与剖析姓名:吴嘉侃专业班级:化工101学号:3100501036摘要:介绍了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同时从一起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分析,企业必须加强防火防爆措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力度。
简单的阐述了化工防火防爆的重要意义和实现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explosion from the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with methanol tanks burning accident,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fire and explosion,enterprises of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supervision.Simpl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hemical fire and explos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关键词:燃烧;爆炸;化工安全;事故分析Keyword:Combustion;Explosion;Chemical safety;Accident analysis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概述1.燃烧条件和形式燃烧:它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着火源。
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2.爆炸极限及影响因素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69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1.事故发生的范围普遍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不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一个工厂各个车间都有可能发生。
从工艺操作、设备管道、生产维修到设计制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管理漏洞等都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化工企业原料多变,生产条件变化大;工艺复杂,操作控制点多,而且相互影响;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开停车频繁,检修量大; 自动化程度低、安全联锁装置不齐;相当数量的工人、干部文化水平低,安全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防范事故能力不高;执行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的严肃性较差。
这就导致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多次发生2.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重复发生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每年都有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重点要害岗位和主要设备的重复事故相当多,如锅炉缺水爆炸事故,煤气发生炉夹套和汽包憋压爆炸事故,变换饱和热水塔爆炸事故,合成塔内件破坏及氨水槽爆炸事故等。
这些重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事故教育差。
对上级的事故通报传达、研究、重视不够,或在安全作业证考核方面必要内容缺少所造成。
从而不能吸取兄弟厂的教训,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使这些年来危险性较大的事故一出再出。
3.火灾爆炸事故的损失相当严重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套装置破坏的有之,造成全厂生产装置破坏的有之,因单台设备损坏或关键设备损坏而造成停产损失的更多,这些严重后果中还包括一些工人、干部付出的生命代价,事故发生后,不仅厂里恢复生产需要加倍紧张工作,而且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火灾爆炸事故的恶性后果,使化工企业的安全状况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必须对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加以研究,以防事故的发生。
二、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1.可燃气体泄漏由于可燃气体外泄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此,可燃气体的泄漏就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可燃性气体泄漏有以下几种情况:(1)设备的动静密封处泄漏;(2)设备管道腐蚀泄漏;(3)水封因断水,未加水跑气泄漏;(4)设备管道阀门缺陷或断裂造成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发生日期:2006 年8 月7 日,事故单位:世故发生过程:某输油站16 号浮顶油罐发生雷击着火事故。
该油罐设计容量为15×104m3,内径为100 m ,罐壁高为21. 8 m ,液位为16. 160 m ,储油量为12. 58 ×104m3。
上午11 ∶45罐区突降雷暴雨,12 ∶20 消防泵房值班员发现监视储油罐区的1 号监控探头遭雷击损坏。
4 号监控探头发现16 号储油罐顶有火光,12 ∶21 值班员报警,12 ∶22 启动了固定消防灭火系统灭火。
12 ∶25 企业消防队 2 辆消防车和站义务消防队到达现场并向市消防大队报警。
12 ∶27 ,6 名消防队员登上罐顶,开始用罐顶配置的泡沫枪喷洒泡沫进行扑救。
12 ∶41 储油罐罐顶明火被全部扑灭,并继续向罐顶覆盖泡沫。
查发现,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有5 处着火点,一、二次密封损坏严重,火焰最高达10 m ,有3 处二次密封爆开。
事故原因:调查发现,案例一的油罐一、二次密封间油气浓度仍然严重超标,如果遭遇雷击极易发生着火事故。
储油罐一、二次密封之间可燃气体浓度均在原油的爆炸极限范围内,储油罐由于同心度差呈“椭圆形”和一次密封老化等原因,导致罐顶上形成两处长约 6 m 的油面,油气浓度也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如果储油罐遭受雷击储罐极有可能发生爆炸着火事故(注原油爆炸极限浓度为1. 1 %~6. 4 %)预防(处理措施):1、消除消防设施隐患,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储油罐配置的消防设施有泡沫灭火系统、冷却水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等。
在实际工作中,油罐消防设施均存在安全隐患,2、加强实战技术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进行消防实战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在进行消防演练时,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以强化消防演练的效果。
单位领导特别是安全责任人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
3、完善通讯设施,保障信息畅通企业内部消防队配置了防爆对讲机4、提高员工责任意识由于大多数输油单位并未在储油罐上未安装感温报警装置和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也未在消防系统上安装稳高压系统,如果发生雷击着火事故,则火情一定是处在发展阶段,而不是初始阶段。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岗位值班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储油罐的变化,增加巡检次数,严密观察异常情况的发生。
另外,应定期对储油罐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尤其是在夏季,应严格执行每周测试一次的规定,确保接地电阻小于10Ω。
5、特大型储油罐增加等电位连接点对案例一的15 ×104m3储油罐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储油罐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二次密封为采用带油气隔膜的密封结构。
二次密封顶部每隔 3 m设有一块静电导出片。
罐浮盘有两根导出线与罐壁相连接,该罐设有防雷接地网,并通过12 根接地线连接,各接地电阻值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经防雷专家组现场勘验,确定该油罐是由于雷击引起油罐浮船与罐壁发生闪络,引燃油气而导致油罐浮盘密封处着火。
因此,浮盘与罐壁的静电导出线应更换为截面积大于25 mm2的扁平软编织铜带,并加强等电位的检测案例二发生日期:2007 年 7 月 7 日事故单位:某输油站 3 号金属外浮顶世故发生过程:某输油站 3 号金属外浮顶,油罐遭雷击起火。
该油罐容量为10 ×1 04m3,内储原油 4 ×104m3。
下午 3 ∶00 开始降雷暴雨 ,并伴有较强的闪电。
3 ∶20 值班人员发现 3 号浮顶油罐的罐顶冒出火苗 ,并有浓烟升腾。
3 ∶21值班人员报警 ,随后该站消防队 4 台消防车和当地3 台消防车陆续抵达现场。
消防泵房值班员及时启动消防自动灭火系统 ,3 min 后 ,罐顶的泡沫发生器开始喷出泡沫。
3 ∶25 消防队员和技术人员到达罐顶 ,并使用泡沫枪对火焰进行扫射覆盖。
3 ∶34 经过专业消防队与义务消防队的共同努力 ,大火被扑灭。
此次火灾造成储油罐浮顶二次密封被炸裂 ,长度达123 m。
这两起浮顶储油罐雷击着火分别在21min 和 14 min 内被成功扑灭 ,由于储油罐上都安装了感温报警装置和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生产区内无监控死角 ,而且报警及时 ,所以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也无人员伤亡。
另外 ,油罐区采取了消防系统稳高压措施 ,消防用泡沫和冷却水喷淋能随时供给 ,为扑救初始火灾节省了宝贵时间事故原因:没有应定期对储油罐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接地电阻大于于10Ω。
储油罐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二次密封为采用带油气隔膜的密封结构。
二次密封顶部每隔 3 m没有设置一块静电导出片。
罐浮盘有两根导出线与罐壁相连接,该罐没有防雷接地网,各接地电阻值没有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经防雷专家组现场勘验,确定该油罐是由于雷击引起油罐浮船与罐壁发生闪络,引燃油气而导致油罐浮盘密封处着火。
预防(处理措施):1、建筑物屏蔽设施2、线路屏蔽及合理布线能有效的减少雷电感应效应。
电力及信号电缆尽量采取屏蔽电缆或带铠装的电缆,亦可穿金属管敷设3良好及恰当的接地不仅是防直击雷也是防闪电电磁脉冲的基本措施之一,4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在于减小防雷空间内各系统或金属物体之间的电位差。
5浮盘与罐壁的静电导出线应更换为截面积大于25 mm2的扁平软编织铜带,并加强等电位的检测案例三发生日期:2007年8月2日下午事故单位:福建省长泰县祥泰树脂有限公司世故发生过程:福建省长泰县祥泰树脂有限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造成直接损失100多万元,烧伤人员4人,企业毁于一旦。
:经专家组调查分析,火灾原因是雷击引起的,最大的可能性是静电产生的火花引燃的。
从上述化工企业雷击灾害案例来看,雷击引起的燃烧猛烈,有的伴随着爆炸,扑救难度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万元以上,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的损失则难于估计。
,事故原因小型化工企业所处的防雷环境福建省长泰县自然地理环境为山冈起伏,河谷切割,周边从东到西北山岭重叠,有天柱、吴田等五大山系相连,境内腹地以丘陵和中山为主。
雷雨季节,随着化工企业西南方地级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对流云的发展强烈,还有近海潮湿空气登陆后,受太阳辐射升温,遇地形抬升形成的雷雨云,在西南气流的输送下,长驱直入境内上空,且易进难出,滞留时间长,导致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密度大,雷灾严重。
化工企业在安全评价中要求防雷装置必须通过防雷安全检测,但是未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
但近几年来,据长泰县避雷装置安全监测所的统计,新建的化工、危险品场所,防雷申报率不足5%,无防雷专业资质施工的现象严重,一次性检测验收通过的甚少,造成防雷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预防(处理措施):1.加强防雷安全宣传。
2.政府招商引资化工项目,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3.加大化工行业防雷安全监管力度。
4.加强研究,减少雷灾。
5.雷电监测,临近预警。
案例四发生日期:1998 年6 月18 日16 时36 分,事故单位: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分厂世故发生过程: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分厂化工贮罐区雷击起火, 火灾爆炸掀掉三个罐的顶盖, 烧毁甲醇罐 2 个, 烧掉98%的甲醇溶液192 米,烧毁空树脂罐 2 个, 空醋酸罐1 个, 火灾直接经济损失89 万余元。
事故原因:1雷击点与起火点位置差雷电直接击中CC- 607E 甲醇金属罐冷凝管, 在雷击点留下明显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电磁效应痕迹, 起火点与雷击点处于同一位置,两贮罐区起火部位罐体均压屏蔽网锈蚀严重, 构件与构件之间跨接不良,“火灾一”中, 过渡电阻为0158 - 6158均超过规范01038 的要求, 容易产生间隙放电火花。
2火灾起火地虽然安装了避雷针, 罐体上铺设了防感应雷的均压屏蔽网, 由于避雷设施不符规范要求或锈蚀严重, 不但没起到避雷效果, 反而引导了雷电火灾的发生。
该避雷设施建于1978 年, 在罐区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30 米高的塔式避雷针, 两塔针相距80 米。
被保护高度为11 米, 被保护半径为22 米, 按当时的国家规范要求计算, 贮罐区符合直击雷保护要求, 后增设的10 只贮罐, 其中靠南面的7 只贮罐, 不在当时设计保护范围内, 又没采取其它任何防护雷电措施。
而按GB50057- 94 规范滚球法计算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计算结果表明避雷针的最大保护高度为916 米, 保护物(贮罐)的高度为11 米, 可见所有贮罐都不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两避雷针起不到任何避雷效果, 反而起了引雷作用, 致使贮罐区内所有贮罐取代了接闪器直接接闪直击雷, 由于每只贮罐只作了单点防静电接地, 雷电流不能及时快速泄放到大地, 是引发这起火灾的重要原因。
3火灾所属地均属“雷区”4有直击雷痕迹的明显特征, 起火爆炸五个罐体, 剩磁很高(在10- 80 高斯之间) , 而雷击点CC- 607E 罐冷凝管上剩磁检测高达80 高斯, 并留下瞬间高温对冷凝管产生机械热效应、电磁效应明显特征, CC- 607E 与其它罐体比较其罐体变色最明显;案例五发生日期:1989 年8 月12 日9 时55 分,事故单位:青岛市海港旁黄岛地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世故发生过程: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东(营)黄(岛)输油管线末站一座213 万立方米地下式非金属油罐(5 号罐)由于雷击起火, 并酿成恶性火灾, 造成19 人死亡, 78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落雷点在避事故原因:1雷针保护范围区的外侧, 滚地雷落地后, 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使距落雷点50- 60 米开外的贮油罐顶上金属开口环间隙产生电火花, 点燃油蒸气。
起火点机械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痕迹不明显, 起火点与雷击点不在同一位置2过渡电阻为1.68欧, 均超过规范0.03欧的要求, 容易产生间隙放电火花。
3由于均压屏蔽网连接不良腐蚀严重, 导致距5 号罐50- 60米处落地雷产生的脉冲磁场,在5 号罐体金属开口环间隙产生火花, 引起火灾。
因此, 按规范要求设置避雷设施以及良好的维护非常重要, 否则避雷设施不但发挥不了作用, 反而会引起雷电火4贮罐区内则更是多次发生雷击事故5闪电的脉冲电磁场在油罐顶上金属开口环间隙产生电火花, 引爆油蒸汽, 且只需很小的能量就可引爆油蒸汽综上两个案例:1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防雷意识注重企业的防雷击设施的安与维护。
2采取科学的设施如:1)电磁屏蔽。
将控制室的墙和屋面内的钢筋、金属门窗进行等电位连接,并与防直击雷装置相接,使控制室形成一个“笼室”的避雷网,对进出控制室的电缆采取屏蔽措施,特别是那些容易被雷电侵入的地方(包括电缆槽、进线沟) ,这样大大减少雷电进入控制室的强度。
2)等电位联接。
对控制室内DCS系统(包括控制站、操作站、电源UPS)的接地系统及金属构件等进行等电位联接后,即使受到电磁脉冲影响,由于它们不存在电位差,所以对电子元件不构成干扰(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