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孙建青

合集下载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胶州市方井小学姜青青【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计算教学不仅要体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更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和解决问题,重点经历探究的过程,形成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有活力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第一次引入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是学习更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会用分步算式解决问题,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会列综合算式,规范书写,弄懂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图,请学生找信息,提问题。

(新信息:做1个小刺猬用42个贝壳,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6倍多18个。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还有其他问题吗?先解决: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让学生完整地把信息和问题读一读,多说(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整理信息和问题,引导画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1)学画线段图:(板书线段图)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刺猬的贝壳数,再画这样的6条表示小刺猬贝壳数的6倍,多一点就能表示多18个,合起来表示要求的大刺猬的贝壳数。

(感受线段图的条理,信息和问题一目了然)(2)提问:你能像老师这样画线段图吗?学生画,画完交流怎样画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六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六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方法一: 分步算式 先算: 中巴车的总人数? 26×2=52 (人) 再算: 还剩几只篮子? 48+52=100 (人) 答:3辆车一共乘坐了100人。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方法二: 综合算式
大巴车的人数+2辆中巴车的人数=总人数
48+26×2
注意运
= 48+52
算顺序。
= 100 (人)
答:3辆车一共乘坐了100人。
②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用多少钱? 分析
1千克 的价钱-3千克 的价钱 = 多用的钱数
98-13×3 = 98-39 = 59 (元) 答: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用 59 元。
(教材第62页“ 自主练习” )
(2)
有16个山洞,每 个山洞能住4只。
还可以住进几只熊猫? 16×4-62
× 应先算 16×8 14 + 16×8 = 14 + 128 = 142
×

应先算 13×6
93-13×6 = 93-78
= 15
(教材第62页“ 自主练习” )
3.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 12×8=96
235+96=331
综合算式: 12×8+235
=96+235
=331
(2) 12×8=96
= 42-10 = 32
答:正确的答案是3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算 式中,如果既有加 (减) 法,又有乘法,要先 算乘法,再算加 (减) 法。
2.运用乘法与加 (减) 法的混合运算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先找出等量关系式, 再列式解答。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因此我认真准备了这节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上册第47页例题以及相应的练习。

例题给出了一个实际情景:小华买了3个皮球,每个皮球5元,又买了2个足球,每个足球10元,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册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问学生如果我要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我需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例题:我在黑板上写出例题,解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3. 学生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选几位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答案。

4. 讲解答案:我讲解学生们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公式,并配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运算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小华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又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华一共花了18元。

(2)小明有5个橘子,每个橘子2元,他又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4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明一共花了2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上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在不使用括号的情况下,如何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并能够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学会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 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在不使用括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运算。

2. 讲解:教师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重点强调乘法和加减法的优先级。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一些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目。

2.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先做加减法,再进行乘除法的顺序,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 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 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将乘法的过程转化为加减法的过程;2.进行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3.灵活应用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究问题本身,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掌握乘减、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2.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减、乘加两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乘减、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乘减、乘加两步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首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来热身,让学生回忆上一单元学习到的知识点。

比如说“数独游戏”,数独游戏中的乘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将乘法的过程转化为加法的过程。

2. 演示与分析接着,老师将通过演示来呈现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两步混合运算的特点。

如下例:例 1:3×4-2÷2解:3×4=122÷2=112-1=11分析:两步混合运算中,需要按照先乘后除、先乘后加、先乘后减、先除后加、先除后减、先减后乘、先减后除、先加后乘、先加后除、先加后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3. 教学实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实例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例 2:大海里有1000条鱼,如果每只鱼用半斤面包喂食,则需要多少斤面包?分析:本例既涉及乘法又涉及除法,属于两步混合运算。

由于每只鱼都要用半斤面包喂食,因此,需要乘以1000;而每1斤面包能喂2只鱼,因此,需要除以2。

计算过程如下:1000×0.5÷2=250答案:1000条鱼需要250斤面包。

4. 深化拓展最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扩展问题来巩固并深化所学的知识,如:1.如果例2中的半斤面包变成了0.8斤,答案会有怎样的变化?2.如果例2中每只鱼需要0.4斤面包,答案又会是多少?五、教学总结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使用青岛版(五年制)教材。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2.学生归纳总结乘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备知识1.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2.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前面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口算题目,如“3 + 5 + 4 x 2 = ?”,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忆之前所学的加减法与乘法知识点,提出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内容教师向学生举例阐述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提供具体习题进行讲解。

(2)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示范演算以及讨论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模式。

3. 实例演练教师出示具体实例,例如“①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买了3件衣服,每件衣服20元,又买了2个玩具,每个玩具1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②小燕妈妈在商场买了2个苹果和3个桔子,一共花了36元,请你们想一想,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加起来花多少钱?”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在思考、观察和归纳总结中完成计算。

4. 归纳总结通过针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思想,从而掌握本课的关键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增加互动与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加法和减法,那么你们知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先计算乘法部分,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例题解析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解析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1. 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避免错误。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解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非常重要。

根据数学的运算法则,乘法应该先于加法和减法进行。

这意味着在一个表达式中,我们应该首先计算所有的乘法部分,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 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  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青版二上第一单元-相关链接:乘加乘减

青版二上第一单元-相关链接:乘加乘减

相关链接:乘加乘减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相关链接第12~13页——乘加、乘减。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借助于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为后面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乘加、乘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乘加、乘减的过程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看卡片,想口诀,说得数3×4 2×3 5×3 2×2 4×2 1×32.看口诀,说2个乘法算式。

师随机抽取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摆方块,提问题。

(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2至5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摆一摆,每行摆5个正方形,摆3行。

生摆过程中,师提醒生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对应)谈话:根据自己摆的正方形,提问题。

预设:每行有5个小正方形,有3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生列算式说意义,教师板书:3×5=15(2)第二次摆。

要求:第四行再摆2个正方形,谈话: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生独立探究,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你能把你研究的过程说给组内同学听听吗?交流时要做到“1人说,3人听,给评价,共进步。

(3)组间交流,全班展示预设::①连加:把每行的小方块加起来:5+5+5+2=17(个)(师板书)②乘加:先求前三行一共有多少个,再加上最后一行的2个:3×5+2=17(个)③乘减:最后一行加上3个方块,就变成每行5个,先求出4行有多少个,然后把多加的3个再去掉:4×5-3=17(个)对于前两种方法,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也能说出它的意义,但第三种方法比较抽象,学生一般不会出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

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课程背景《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围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计算问题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而混合运算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进行提升,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将以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为基础,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重点,旨在通过课堂授课,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则;2.通过构思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简单阐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简单举例子,通过话题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25分钟)2.1 乘加运算•引入乘加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加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2.2 乘减运算•引入乘减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减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2.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引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3. 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教师在一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4. 课堂活动(20分钟)•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群体活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赛跑中先完成答题,正确者得分。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授课,展示教师示范计算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通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六、附录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具等物品。

注: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相应教材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乘加(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乘加(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乘加(减)》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乘加(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乘加(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在没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明白得并把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两步运算混合运算式题;3.通过有关的问题情境,进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运算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谁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队第几个进场的?其他国家按什么顺序进场?不仅生活中讲究顺序,在数学运算中也有先后顺序。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主题图: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1.探计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问题1: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尝试解答。

汇报,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指出:如此分别列出两个算式,一步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提问: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同桌讨论讨论。

依照学生回答板书:53+20。

讲解:像如此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这道综合算式如何算呢?在那个题目中,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先求出什么?(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在算式中确实是先算哪一步?(乘法)第一步如此写:等号靠左一点,先算53得15,写上15,加20如何办?(边讲解边板书)接下来再写一个等号,注意上下等号对齐,再算什么?(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加上单位,答句)追问: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20+53)再问: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辨析。

(这道算式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价钱合起来,也应先算3本笔记本的钱,也确实是先算5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优质公开课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优质公开课课件
订正: 40 - 7×4 = 40 - 28 =12
第三关:比一比,算一算。
32+3×20 =32+60 =92
32+3 – 20 =35 -20 =15
56 – 7×8 =56 - 56 =0
56÷7×8 =8×8 =64
第四关: 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倍少15千克, 这只鸵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 用去了多少元?
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 用去了多少元?
20+3×5 =20+ 15 =35(元)
答:一共用去了35元。
3×5+20
=15+ 20 =35(元)
20+3×5
=20+ 15 =35(元)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 ),应 先算(乘法 )。
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 多少元?
第一关:看式说先后。
16×6 - 9 = 96 - 9 = 87
38+4×15 = 38 + 60 = 98
第二关:大家来找茬。
50+50×7 =100×7
=700 ×
40 - 7×4 =28 - 40
=12 ×
订正: 50+50×7 =50+350 =400
36×3 - 15 =108 - 15 =93(千克)
答:这只鸵鸟的体 重是93千克。
有古
一人
个云
在:
路“
上读
。万
”卷
从书
古,
至行
今万
,里
学路
习。
和”
旅今
行人
都说
是:
相“

回到思维原点——《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新视野

回到思维原点——《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新视野

回到思维原点——《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新
视野
朱长青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混合运算的顺序虽然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并非依据某个生活情境或同类实际问题数量的多少,而是基于计算的简便.追寻这一思维原点,我们教学"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视野更加开阔,通过教学实践与深度思考,建构了一条有效的教学新路径.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朱长青
【作者单位】邳州市运河师范附属小学,221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计算课,学生该关注什么——听《加减法中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有感
2.借助图式提高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课堂效率\r——《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图式教学案例
3.脱式计算该关注什么——听《加减法中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有感
4.脱式计算该关注什么——听《加减法中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有感
5.指向提升思维品质的数学教育——以《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乘加、乘减中心小学相继霞教学内容:教科书12、1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脱式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导语:同学们,在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看,老师带来两组算式。

(想一想:算式中有那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一组:5+7-3 10-5+2学生回答后。

小结:看来这两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睁大你们的眼睛,来看看这第二组算式该怎样算呢?第二组:12÷4×52×3×5出示,学生回答后。

小结:看来这两个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我们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种类型的计算掌握得真不错!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过渡: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算式。

3.出示:3×4+6 20-3×4师问:这两个算式还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吗?(生答)师结:看来同学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类型的混合运算。

板书,揭题:混合运算二、认定目标:1.知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会用脱式正确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导学达标: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题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钱?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

(指名板演,其余座练)2. 合并成一个综合式:3×4+6 或 6+3×4= 12+6 = 6+12= 18 (元) = 18 (元)3. 小结:强调书写格式。

4. 乐乐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二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①预习信息窗1。

②发现信息,提出有关问题。

③教师准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课件。

二、教学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思路学生课前预习信息窗1,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课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探究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中,理解运算法则的先后顺序,并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与除法,为本课的混合运算作了铺垫。

本节课通过情境图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材中的情境图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较容易的就能提出与这节课有关的问题。

易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数学模型教学法。

七、教学设计课始口算教师预设:多媒体出示下列题8×4 = 7×9 = 2×7 = 9×9 = 5×7 =8×5 = 2×8 = 9×8 = 8×6 = 3×8 =6×5 = 2×9 = 9×6 = 5×9 = 7×7 =7×8 = 9×3 = 6×6 = 4×4 = 3×4 =学生预设:排火车式口答,全班交流订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建模兴趣。

谈话预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旅游经历。

学生预设:生1:我去过青岛看见了美丽的大海;生2:我去过五莲山;生3:我去泰山爬山了;……师导入预设: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其实在旅游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旅游团走进泰山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情景化——为建模奠基。

(一)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谈话预设:旅游团首先来到了泰山的入口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发现的数学信息最多?(多媒体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全班交流。

学生预设:生1:旅游团的人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生2: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生3: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二)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预设: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预设:生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生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生3:司机叔叔一共要付多少钱?生4:要找回多少钱?生5:司机叔叔的钱够交停车费吗?……教师预设::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问题马上口头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放入问题口袋并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教师预设::你们太厉害了,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1、2、4这些问题,来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多媒体出示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具体化。

1.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探究算法——构建乘加混合运算模型。

(1)回顾信息,独立列式。

教师预设:你能解决“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请你先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再独立列出算式。

学生预设:集体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再独立列出算式。

(2)各组成员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并且列式计算,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预设:请你们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其计算方法,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实用,最简便。

学生预设: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3)各组展示交流本组的想法和算法,学生边板书边讲解——初步渗透乘加混合运算模型思想。

教师预设: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分享给大家?学生各组展示预设:①9+9+9+9+5=41(人)②5+9+9+9+9=41(人)③9×4=36(人) 36+5=41(人)④9×4+5=41(人)⑤4×9=36(人) 36+5=41(人)⑥4×9+5=41(人)⑦5+9×4=41(人)⑧5+4×9=41(人)教师预设:刚才咱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集体的智慧探究出了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学生预设:生1:我喜欢第③种和第④种带有乘法的算法,因为简便。

生2:我喜欢第⑥种,因为写起来方便。

生3:我喜欢第⑦种,因为写起来简便。

……教师预设:看来大家都喜欢③——⑧这几种算法。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初步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梳理计算方法——构建乘加混合运算模型。

教师预设:请你仔细观察比较这几种算法,结合这道题想一想他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多媒体出示③——⑧这几种算法)学生预设:生1:都是先求四个组的人数;生2:都是先求四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求一共有多少人;生3: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预设:同学们真善于开动脑筋,能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太棒了!构建乘加混合运算模型:教师预设: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叫它乘加混合运算。

(板书:乘加混合运算)算的时候,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多媒体出示,齐读一遍,加深印象)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理解乘减混合运算的算理,探究算法——构建乘减混合运算模型。

(1)回顾信息,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预设: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你能自己解决“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这个问题吗?请你先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预设: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教师预设:自己完成后别忘跟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和算法。

(3)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初步构建乘减混合运算模型。

教师预设:让不同算法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讲解计算方法。

学生展示计算方法预设:生1:我是先求小汽车的辆数3×4=12(辆),再用小汽车减大汽车的辆数,12-9=3(辆)就是小汽车比大汽车多3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但是我列的是综合算式3×4-9=3(辆)生3:4×3=12(辆) 12-9=3(辆)生4:4×3-9=3(辆)……教师预设: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列式计算,我们都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学生预设:先求小汽车有几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4)引导学生理解乘减混合运算的算理,梳理算法——构建乘减混合运算模型。

教师预设:观察这道题与黑板上前面题的不同,引出乘减算式,师板书“乘减混合运算”。

当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学生预设: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多媒体出示,齐读一遍,加深记忆)3.顺水推舟,整理归纳——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模型。

教师预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算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先算什么。

学生预设:生1:都是先算乘法。

生2:都是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预设: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多媒体出示,齐读并独立读,掌握计算方法)四、模型应用实际化。

(一)初步用模——帮司机叔叔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司机叔叔拿出50元付小汽车的停车费,要找回多少钱?教师预设: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司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预设:能。

教师预设:请你们赶快行动吧,可要认真哦。

学生预设:回顾所需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预设: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预设:生1:我是先求4辆小汽车一共要付的钱数,3×4=12(元),再求 50-12=38(元)。

生2:我的想法跟她一样,但是列式不一样,我是这样列式的,50-3×4=38(元)生3:也可以这样做,4×3=12(元) 50-12=38(元)生4:我是这样做的,50-4×3=38(元)教师预设:看来,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列式计算,我们都是先做乘法再做减法。

2.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如果司机叔叔拿出50元付大汽车的停车费,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教师预设:假如,司机叔叔拿出50元付大汽车的停车费,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请你动动脑,来帮司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预设:回顾所需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预设: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预设: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大汽车的停车费是6×9=54(元), 54-50=4(元),还差4元。

生2:是啊,6×9-50=4(元),不够,还差4元。

生3:也可以这样做,9×6=54(元) 54-50=4(元)生4:我是这样做的,9×6-50=4(元)教师预设: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列式计算,我们都不要忘了先做乘法再做加减法。

(二)内化模型——掌握运算顺序,明白算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预设:刚才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司机叔叔解决了问题,敢继续挑战吗?学生预设:敢。

教师预设:那可请我们的小勇士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挑战开始。

1.第一关——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6 5×8-36(课件出示)。

学生预设:说出运算顺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订正,改错。

2.教师预设:第一关我们已顺利通过,请闯第二关——我是数学小医生: 5+3×6=48 12-4×3=24(出示课件)教师预设: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先找出病因并帮忙医好它。

学生预设: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错因和正确做法。

教师预设:看来啊,我们都是合格的医生,平日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勤奋好学、善于动脑,相信我们会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

3.实际运用:解决问题我最棒!(课件出示教科书110页自主练习第4题。

)教师预设:下面我们继续闯关,有信心吗?学生预设:有。

学生预设:同桌交流讨论解题思路,独立完成。

教师预设: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列式计算,我们都不要忘了先做乘法再做加减法。

五、拓模生活化。

1.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情境,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的表现真不错,小动物们也想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动物朋友们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