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讲: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
15
教育技术发端( 世纪初 世纪初, (二)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视觉教学 教育技术发端 1928年) 年 1、视觉教学的背景 2、1923年 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 1928年 第一本有关视觉教学的教科书问世。 3、霍本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 该模式以教具为基准,越向上,具体性逐渐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言语最抽象,实地 见习最具体。 • 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4、评价:视觉教学和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
25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
26
教育技术
– – 时期: 世纪 世纪70年代至今 时期:20世纪 年代至今 特征: 特征: •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 •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 典型事件: 典型事件: •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 年 播和技术协会( 播和技术协会(AECT) )
16
视觉教育
– 时期:17世纪至 世纪初; 时期: 世纪至 世纪初; 世纪至20世纪初 – 特征:直观教学 特征: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世纪, 图解” 世纪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 世纪,教具 图片 实物、模型,照片、磁铁、 图片、 世纪 仪) • 19世纪后期 世纪,教学媒体 幻灯、无声电影 世纪后期-20世纪 教学媒体(幻灯 无声电影) 幻灯、 世纪后期 世纪, – 典型事件: 典型事件: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世界图解》 •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年 美国教育协会( )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 ,简称DVI) )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手 文房四宝
工
技
竹简
术
孔子讲学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 技术
录像带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教师:Liu-SL
– 简介 –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 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 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 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 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 印刷媒体用于教学,其传播方式跃进了一大步, 已属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但这还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 级阶段。
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章内容
•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
任务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年代
19世纪 末期
20世纪 20年代
30- 40年代
50- 60年代
引入的教育媒体
3.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4.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手 文房四宝
工
技
竹简
术
孔子讲学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 技术
录像带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教师:Liu-SL
– 简介 –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 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 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 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 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 印刷媒体用于教学,其传播方式跃进了一大步, 已属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但这还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 级阶段。
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章内容
•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
任务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年代
19世纪 末期
20世纪 20年代
30- 40年代
50- 60年代
引入的教育媒体
3.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4.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1995年调查,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调查,我国已 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年调查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 74849个 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20万人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创 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 年开始 电化教育专业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1986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硕士学位授予点。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3年 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 2000年 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20所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到2006年9月,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共69所高等 2006年 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69所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EQ》作者丹尼尔.高曼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教育学家的处方:四大支柱教育观
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使学习者学会认识 的手段、方法,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使学习者具有在一定 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使学习者 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完成 跨学科项目的能力;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使学习者具有适应环 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掌握信 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0%IQ+80%EQ=100%成功
最新观点
成功=20%IQ+20%出身与机遇+60%EQ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EQ五个方面的含义
认识自身的情绪;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鞭策和自我约束; 理解他人情绪(即要有“同理心”); 人际关系管理。
自制与同情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建立的两大道德支柱。
延迟满足与克制冲动都是基本的情绪技巧。
1949年建立广播学校开办俄语讲座;1960年,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成立上海电视大学。
③ 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
1978年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华南师范大 学首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84至85年,又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 业;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1990年,北京师范大 学正式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第三节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一、官方定义
1、《教育大辞典》(1992年)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教育学家的处方:四大支柱教育观
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使学习者学会认识 的手段、方法,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使学习者具有在一定 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使学习者 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完成 跨学科项目的能力;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使学习者具有适应环 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掌握信 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0%IQ+80%EQ=100%成功
最新观点
成功=20%IQ+20%出身与机遇+60%EQ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EQ五个方面的含义
认识自身的情绪;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鞭策和自我约束; 理解他人情绪(即要有“同理心”); 人际关系管理。
自制与同情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建立的两大道德支柱。
延迟满足与克制冲动都是基本的情绪技巧。
1949年建立广播学校开办俄语讲座;1960年,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成立上海电视大学。
③ 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
1978年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华南师范大 学首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84至85年,又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 业;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1990年,北京师范大 学正式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第三节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一、官方定义
1、《教育大辞典》(1992年)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年)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造条件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戴尔 “经验之塔”
Ø 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 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 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 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
Ø 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 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 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Ø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文房四宝
手工 技术
•竹简
•孔子讲学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技术
•录像带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网络技术 •交换机
•笔记本电脑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 简史
2020/12/10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技术与教育技术
Ø 什么是“技术”? v 工艺、技巧 v 工具、设备,程序、方法、经验
Ø 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 v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 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 卫星等教学媒体。 v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 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 运用理论要点是
•语 言符
•抽象的
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
•于今
号
体,越往上越抽象,
仍有 意义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静画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 依其经验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成一 个序列;
第二讲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 下面几位学者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 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视听教学运 动产生的渊源。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齐 杜威 福禄培尔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工业 技术现代化致使西方国家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 能的劳动者,使得当时的学校规模和教育计划 无法满足求学的需要。
1.2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2.3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1.2.4“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1.2.5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学发展 1.2.6视听教学的基本理论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 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 “言语主义”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 “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 望改革的一个方面。
国外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 新的领域。
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 技术发展的起点。
1.1.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总概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教 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 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开始。
❖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 发展有关,它们是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和系统化设计教学。
媒体
幻灯、无声电影
概念
视觉教育
理论
课程视觉化
扩展阶段 无线电、有声电影 视听教育 经验之塔
高涨阶段
录音、电视
视听传播 思想传播模式
定型阶段 卫星、计算机 教育技术 教学系统方法
腾飞阶段 多媒体、网络 教学技术 建构学习理论
六个演化趋势
1.数字化 2.多媒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集成化 6.虚拟化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齐 杜威 福禄培尔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工业 技术现代化致使西方国家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 能的劳动者,使得当时的学校规模和教育计划 无法满足求学的需要。
1.2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2.3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1.2.4“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1.2.5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学发展 1.2.6视听教学的基本理论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 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 “言语主义”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 “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 望改革的一个方面。
国外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 新的领域。
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 技术发展的起点。
1.1.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总概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教 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 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开始。
❖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 发展有关,它们是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和系统化设计教学。
媒体
幻灯、无声电影
概念
视觉教育
理论
课程视觉化
扩展阶段 无线电、有声电影 视听教育 经验之塔
高涨阶段
录音、电视
视听传播 思想传播模式
定型阶段 卫星、计算机 教育技术 教学系统方法
腾飞阶段 多媒体、网络 教学技术 建构学习理论
六个演化趋势
1.数字化 2.多媒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集成化 6.虚拟化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 古代。 国外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 新的领域。 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 技术发展的起点。
1.1.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总概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教
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 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开始。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 发展有关,它们是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和系统化设计教学。
“言语主义”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 “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 望改革的一个方面。 下面几位学者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 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视听教学运 动产生的渊源。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齐 杜威 福禄培尔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工业
1.2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2.3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1.2.4“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1.2.5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学发展
1.2.6视听教学的基本理论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
1.3.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50年代末,开始的CAI主要
用于答疑、练习、个别指导、模拟教学测验、评价等 方面,以后亦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 60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 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 潜在能力。 70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许多教育工作者 都被吸引到微机上去了,因为这些设备比较便宜、结 实,并能执行大型计算机的许多教学功能。 到了80年代,学校里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许多学校 把微机用于教学目的。但据调查表明,CAI在学校中的 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 式。
第1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1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比较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
教育话题之南桥专栏
教育被定义为知识的传输。这是我唯一不敢 苟同之处。(信息专家涂子沛,现居美国匹兹堡) 教育过程中知识传输本身不是目的。 学习是要引起我们行为的深刻改变,是要在 我们大脑深处闹革命。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不仅 是知识,还包括技能(包括蓄意思维的技能)和态度 (比如对学习内容的好恶),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
注:南桥(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
在教育活动中, 知识的价值是育人的养料, 学习知识是 为了人的成长。
知识在此是手段、工具, 人的发展与成长才是教育的 不可替代、独特的目的。
当代教师的使命: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 及对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 八十年代,学校里的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0页
三“导”
➢ 导“入门” ➢ 导“学法” ➢ 导“领域”
四“论”
论“本体” 论“历史” 论“价值” 论“趋势”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0页
教育技术(学)的通俗解读
教育技术:
➢ 教育中的技术 ➢ 教育的技术
教育技术学:
➢ 探索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规律
➢ 应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
教育技术人
若将教育技术比作一个人,则
“技术”为人之躯干 “理论”乃人之灵魂 “艺术”即人之衣服 “工程”是人之肢体
集技术、理论、艺术与工程为一体的教育技 术人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也是引领社会发展 的全能型人才。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比较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
教育话题之南桥专栏
教育被定义为知识的传输。这是我唯一不敢 苟同之处。(信息专家涂子沛,现居美国匹兹堡) 教育过程中知识传输本身不是目的。 学习是要引起我们行为的深刻改变,是要在 我们大脑深处闹革命。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不仅 是知识,还包括技能(包括蓄意思维的技能)和态度 (比如对学习内容的好恶),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
注:南桥(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
在教育活动中, 知识的价值是育人的养料, 学习知识是 为了人的成长。
知识在此是手段、工具, 人的发展与成长才是教育的 不可替代、独特的目的。
当代教师的使命: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 及对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 八十年代,学校里的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0页
三“导”
➢ 导“入门” ➢ 导“学法” ➢ 导“领域”
四“论”
论“本体” 论“历史” 论“价值” 论“趋势”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0页
教育技术(学)的通俗解读
教育技术:
➢ 教育中的技术 ➢ 教育的技术
教育技术学:
➢ 探索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规律
➢ 应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
教育技术人
若将教育技术比作一个人,则
“技术”为人之躯干 “理论”乃人之灵魂 “艺术”即人之衣服 “工程”是人之肢体
集技术、理论、艺术与工程为一体的教育技 术人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也是引领社会发展 的全能型人才。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1.“做”的经验,包括三个层次:
(1)直接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 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 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 体经验。 (2)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 材料获得的经验。 (3)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 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 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
1923年7月6日,美国成立了全美 教育协会(NEA)视觉教学部—— (Department of Visuallnstruction, 简称DVl),即今天教育传播与技术协 会的前身。 学校开始将“视觉教育”列为正 式课程。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 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二)视听教学 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 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原有的视觉教学概念已不能涵盖已 扩展的视听设备介入的教育实践, 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 (Audiovisual lnstruc—tlon)。
1946年爱德加· 戴尔(E.Dale)在总结 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 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 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 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 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这个理论 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 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社会的发展 2、教育思想家的贡献 3、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社 会的分工,需要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教 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作法。而学校仍 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与社 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②从1880年到1920年,美国各级学校入学人数 不断增长,而学校的规模和教育计划却无法满 足求学的需要。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 教育领域的视听教学运动兴起了。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二,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用于解决人类学习 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
• 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 1994年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和实践”。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有39页
AECT’94定义
)
第四页,课件共有39页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5 )
–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
、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 典型事件: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
33
ET as of AECT’94 definition
开发
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综合技术
利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理论场
学习过程 学习资源
评价
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第七页,课件共有39页
B.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第八页,课件共有39页
9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
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 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 1994年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和实践”。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有39页
AECT’94定义
)
第四页,课件共有39页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5 )
–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
、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 典型事件: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
33
ET as of AECT’94 definition
开发
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综合技术
利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理论场
学习过程 学习资源
评价
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第七页,课件共有39页
B.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第八页,课件共有39页
9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
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十年视觉教学运动期间,视觉教学 已向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学术研究、 专业交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深入。
视觉教学是对长期以来盛行于学校中 传统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特别是所谓 “言语主义”的改革。它旨在教学中推 行视觉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抽象的 教学内容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提 高教学效果。而“言语主义”的教学方 法忽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 系,导致学生不甚理解、死记硬背地学 习。
约翰·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提出直观性原则。
认为:人总是通过观察实物本身,从事 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因此,应运用实 物和图形来补充口语和书面教学。
以他为代表的感性现实主义对17 至18世纪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提倡直观教学。认为:
①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 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 而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 ②教学中语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相配合, 而实际经验则是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得的, 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社会的分工,需要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 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作法。而学校 仍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与 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②从1880年到1920年,美国各级学校入学人 数不断增长,而学校的规模和教育计划却无法 满足求学的需要。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 国教育领域的视听教学运动兴起了。
这三种教学方法大体均在20世纪初开 始,先后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五六十年 代逐渐相互影响和借鉴,至60年代末加年 代初融为一体而形成教育技术领域。
第二节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 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 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 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三、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一)视觉教学
19世纪末,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 域(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 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 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电影的发明及其 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 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 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在 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 视觉教学 (Visuallnstruction)运动,标 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 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末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 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
——《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 实践的发展有关: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 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 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 和方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 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 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 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 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 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 思想和方法。
约翰·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提出直观性原则。
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提倡直观教学。
杜威(美国教育家) ——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这些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 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照相技 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 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 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主张: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 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 不应相互割裂。
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 础可以归结为:
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 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 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 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 义”。
二、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社会的发展 2、教育思想家的贡献 3、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 史
教学目标
1.说明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 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 理。 4.说明什么是个别化教学。 5.解释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 6.解释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 式。 7.说明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8 .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由三个概念整合而成的。
一、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在教育领域中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
“言语主义”(Verbalism)进行改革的思 想。
夸美纽斯 裴斯泰格齐 福禄培尔 杜威
“言语主义” 是在教学过程中,用 学生不很理解的言词进行教学,要求 学生记住书本上的一些一般规则和概 念,而学生对这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 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言语主 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 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 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们来说, 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
第一节 概 述
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产生应当推向 远古时代。所以国内外有的学者在阐述教育 技术的发展史时,把语言技术、直观技术作 为早期的两个发展阶段包容在内。但也有一 些学者认为这二者属于教学方法范畴。
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 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 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 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 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 (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O一80多年 的历史。
19世纪下半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现 实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影响西欧和美国的教 育方法。
杜威(美国教育家) (JohnDewey) 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在儿童积极
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
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 西。
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 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est Froebel)
视觉教学是对长期以来盛行于学校中 传统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特别是所谓 “言语主义”的改革。它旨在教学中推 行视觉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抽象的 教学内容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提 高教学效果。而“言语主义”的教学方 法忽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 系,导致学生不甚理解、死记硬背地学 习。
约翰·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提出直观性原则。
认为:人总是通过观察实物本身,从事 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因此,应运用实 物和图形来补充口语和书面教学。
以他为代表的感性现实主义对17 至18世纪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提倡直观教学。认为:
①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 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 而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 ②教学中语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相配合, 而实际经验则是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得的, 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社会的分工,需要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 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作法。而学校 仍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与 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②从1880年到1920年,美国各级学校入学人 数不断增长,而学校的规模和教育计划却无法 满足求学的需要。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 国教育领域的视听教学运动兴起了。
这三种教学方法大体均在20世纪初开 始,先后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五六十年 代逐渐相互影响和借鉴,至60年代末加年 代初融为一体而形成教育技术领域。
第二节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 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 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 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三、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一)视觉教学
19世纪末,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 域(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 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 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电影的发明及其 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 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 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在 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 视觉教学 (Visuallnstruction)运动,标 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 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末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 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
——《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 实践的发展有关: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 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 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 和方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 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 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 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 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 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 思想和方法。
约翰·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提出直观性原则。
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提倡直观教学。
杜威(美国教育家) ——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这些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 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照相技 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 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 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主张: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 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 不应相互割裂。
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 础可以归结为:
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 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 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 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 义”。
二、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社会的发展 2、教育思想家的贡献 3、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 史
教学目标
1.说明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 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 理。 4.说明什么是个别化教学。 5.解释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 6.解释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 式。 7.说明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8 .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由三个概念整合而成的。
一、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在教育领域中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
“言语主义”(Verbalism)进行改革的思 想。
夸美纽斯 裴斯泰格齐 福禄培尔 杜威
“言语主义” 是在教学过程中,用 学生不很理解的言词进行教学,要求 学生记住书本上的一些一般规则和概 念,而学生对这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 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言语主 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 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 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们来说, 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
第一节 概 述
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产生应当推向 远古时代。所以国内外有的学者在阐述教育 技术的发展史时,把语言技术、直观技术作 为早期的两个发展阶段包容在内。但也有一 些学者认为这二者属于教学方法范畴。
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 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 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 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 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 (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O一80多年 的历史。
19世纪下半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现 实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影响西欧和美国的教 育方法。
杜威(美国教育家) (JohnDewey) 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在儿童积极
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
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 西。
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 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est Froe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