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规划学的理论体系

合集下载

旅游规划理论及案例PPT课件

旅游规划理论及案例PPT课件
合理规划动线(交通线)和视线(眺望点系统和视线走廊)
协调功能分区,各类型的功能在空间上平衡
保护旅游环境,环境和配套的打造上要充分考虑到人流承受量, 考虑区域未来的发展空间
与主题公园的功能配合,考虑动静分区,与主题公园邻近的部 分,进行规划处理,布局一些休闲设施,如露天咖啡店,花园等, 住宿尽量安排到临水或是往后延伸,处于较安静的区域。
利用三洲田蕴含丰富 矿物质的地下泉水提 供特色水疗和健康护 理。集矿泉浴、养生 SPA课程、生机SPA 饮食、健康管理中心、 法国抗衰老中心及康 乐休闲中心等项目为 一身。
成都 国色天乡游乐园
成都首个主题旅游项目,地处温 江万春镇,距离成都市区18公里。
成都置信实业(集团)在“第六 届花卉博览会风情园区”基础上开 始而不断持续发展的一个以高科技 情景互动为主题的大型旅游产业化 项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 参与性、刺激性于一身,将旅游、 观光、商业、休闲、娱乐等融为一 体的 “国际化主题游乐胜地”。 “国色天乡”同时融汇了中外建筑 文化、园林文化、餐饮文化、休闲 文化和娱乐文化。
•案例选择条件: 大规模的 主题游乐园 地区性旅游热点
着重分析了其中的四个
深圳东部华侨城 成都国色天乡游乐园 常州中华恐龙园 潍坊富华游乐园
深圳 东部华侨城
•主题类型:
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项目,以“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为 宗旨,定位于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户外运动、酒店、温泉、 演艺、美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山地生态度假区。
核式环布局模式:核心是一处景区, 酒店、餐馆、商店等服务设施环绕这一 核心景区布局,各种设施之间的连线构 成圆环,各种设施与核心景区之间也有 道路相连,交通网络呈伞骨型或车轮型;
环旅馆布局:有些旅游规划区缺乏明 显的中心吸引物,可将建筑风格明显的 旅馆布局在中心位置,使之成为核心;

原创1: 4.1旅游规划

原创1:  4.1旅游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 (1)基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导向:旅游市场需求 (3)指导:旅游审美原理 (4)景区规划的意义:将旅游资源加工成旅游产品, 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 游景区的效益。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对旅游景区进 行实地考查
对外部条件加以调 查和评估分析
对发展进行总 体定位
对六要素进行具 体的安排和设计
其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 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 服务设施
5.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旅游活动特点分析
景区规划的内容
开发潜力分析
(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
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 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阅读图4.1“规划之鹰”
鹰头——旅游资源(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鹰左翼——交通设施等; 鹰右翼——住宿设施等; 鹰尾——社会经济因素; 鹰前方——客源市场的导向; 鹰四周大气——飞翔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案例1“厦门南部的旅游规划” (二)具体规划
五带三区
旅游规划主要考虑的“旅游六要素” 食、宿:旅游接待设施主要是宾馆、饭店,既是旅 游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又是重要的旅游收入来源。 行:旅游交通:包括景区对外和内部交通设施,含 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既是构成旅游的基本要素,也 是旅游观光的体验途径。 游:对景点的观光和体验,除了景点建设外,还要 建设好旅游队伍。 购:旅游商业:包括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娱乐:既有游览中的娱乐穿插,又有留宿时集中的 娱乐活动。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04旅游规划相关理论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04旅游规划相关理论
利用和分配资源 • 确定区域的旅游中心 •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形成产品组织体系 • 发挥区域协调机制的作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
9
2.区域旅游开发的组织
(1)区域旅游的组合模式选择 区域旅游的组合模式
• 中心辐射形 • 环形 • 带形 • 网格形
《旅游规划与开发》
10
案例:山东省旅游总体规划之“旅游交通发展总体框架”(1999)
• 原因在于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 ——提高目的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体验。
《旅游规划与开发》
39
支持层:利益相关者
• 指那些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给旅游 开发带来机会和威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 包括社会公众(特别是媒体舆论界)、竞 争或合作对手、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 文化团体、环境保护者等)。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 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业态的动
态发展过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
19
(二)产业融合的效应和理论意义
• 推动产业绩效的提高 • 传统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有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提高国家/地区产业竞争力
《旅游规划与开发》
20
产业融合与“新业态旅游”
《旅游规划与开发》
21
农业与旅游开发
• 传统农业正通过与旅游业的嫁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也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兴产业:
——都市农业; ——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等。
《旅游规划与开发》
22
工业与旅游开发
• 工业遗产旅游 • 工业生产旅游 • 工业科普旅游等。
《旅游规划与开发》
• 二是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开 发过程中的成本构成和利益取向;

旅游规划理论之旅游系统及动力机制

旅游规划理论之旅游系统及动力机制

旅游规划理论之旅游系统及动力机制一、系统与旅游系统(1)系统及特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与层次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功能性、层次性、可控性。

整体性:系统不是简单拼凑,而是按一定的必然性或逻辑上的统一性将其各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系统本身形成功能优化,系统功能大于其各部分各自功能的和。

功能性:系统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具有其客观的功能,在其环境中具有存在价值。

协调性:系统具有随着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自动调节的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层次性:系统的纵向结构关系,即系统具有子系统,同时又是更高层次系统的子系统。

可控性:系统可以听过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的调控,按照一定的方向变化。

(2)系统的类型根据系统三属性: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旅游是一个复合系统。

根据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层次: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旅游是一个开放系统。

根据系统的动态变化: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旅游是一个动态系统。

根据系统内部的关联关系: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旅游是一个复杂系统。

根据子系统的数量和阶次:有小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

旅游属于巨系统。

(3)旅游系统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旅游诸要素构成的整体。

旅游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合型、动态的复杂巨系统。

表现为多因子、多层次、众多的状态变量,复杂的反馈结构,非线性的输入与输出等。

尽管系统存在客观的确定规律,但子系统的差别造成了规律的多样化。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方法还很不成熟。

二、旅游系统研究概况1 旅游系统的研究对旅游系统的研究:一是旅游功能的系统性,二是旅游空间结构的系统性,三是旅游系统的模拟研究。

旅游功能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旅游功能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客体子系统和旅游媒体子系统。

彭华(1997)提出的产业系统实际上是功能系统,上述旅游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一级子系统,即直接系统,此外增加介入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完整的大旅游系统。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四节 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热点 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
• 一、什么是主题公园
• 二、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 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 • 始创阶段
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 • 启动阶段
引物,是介于自然和人文资 源之间的边际资源,是信息
• 开发模式分化阶段
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 • 大发展阶段
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 • 三、我国主题公园规划
旅游开发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 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 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 术经济活动。
二、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 2、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3、旅游地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 4、旅游市场的开拓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效益原则 4、保护原则 5、综合原则
样型”;旅游浪潮呈“周
期性”
思考题
• 1、如何实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断创新? • 2、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如何应对全球化和信
息化趋势 • 3、谈谈你对都市旅游和会展旅游未来发展走
向的看法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导读:
区域经济 学理论基础
地理学理 论基础
旅游学
人类学 理论
社会学理 论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
旅游综合规划
居多
旅游专题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规划文本的内容
1、规划范围
2、规划依据及原则
自然状况:自然条件、环境质量、自然灾害、气候、植被
重点
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 社会状况:历史变革、民族成分、社会经济、民风民俗等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Lue,Crompton,Fresenmai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沿途
2
3基地
4
3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1单一旅游地
5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旅游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规划知识点

旅游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规划及其发展史1.旅游规划是为了实现未来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理想目标的蓝图。

(填)2.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填)3.风景园林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风景区旅游地的总体规划要把旅游规划作为其重要内容。

4.世界旅游规划研究简史(记住关键时间点)①20世纪50年代,政府意识到旅游的影响,一些国家、地区的规划中开始涉及旅游。

②1949年英国《乡村法案》:最先出现旅游规划。

③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有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形态。

④60年代后,法、英等国相继出现了正式的旅游规划。

⑤80年代起,旅游规划在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普及。

5.中国旅游规划研究简史及特点①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被动阶段特点:以资源导向旅游开发规划居于主导地位,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以观光旅游为主。

②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造景观主题园阶段特点:市场导向③第三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度假区阶段特点:把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来办,坚持把促销和建设作为旅游业的大事来抓。

④21世纪初旅游规划进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阶段特点: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总特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实现了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重大转变。

第二节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1.旅游区位理论:①旅游市场区位选择。

(跟踪理论、集聚理论)②旅游交通道路与线路布局。

③旅游产业区位选址与规模、结构确定。

④不同大小旅游地域空间结构组合确定。

⑤旅游营销区位选择。

2.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世界各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并很快形成共识。

可持续发展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含义: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旅游规划:理论.实践.方法 第4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规划:理论.实践.方法 第4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发范围和目标;项目模式;土地使用要求;建筑总
具体实施计划
体规划;资金来源及财务预算;施工图绘制;投标及 施工;反馈与评估
旅游资源开发程序图
本章小结
旅游资源调查,应依据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一定的基 本要求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为三个阶段。旅游资源评价的目 的。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旅游资源开 发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
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 尺度或数量值。 • 关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评估目前较公认的有专家学派、心 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和现象学派四大学派。
• 2)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法
• (1) 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法
• 在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而又关键的因素, 并对这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适宜性或优劣评价。
• • • • • • • • 前言;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4.3
旅游资源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 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旅游规划学
第一篇 理论篇
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性质 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对旅游 资源的分类; •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和内容、程序和方 法以及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内容、 以及方法;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与原则、内涵与理 念、目标、开发模式和程序。
旅游资源开发概念图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




案例: 位于科特迪瓦的泰国家公园拥有西非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从1988 年开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就一直非常重视这片雨林的保护工作,但 当地偷猎和盗伐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其中很多破坏雨林的人都是雨林中 的居民。 这是西非现存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方圆4500多平方公里;是许许 多多野生动物的家,也是西非干旱地区降雨的主要来源。1972年科特迪 瓦政府在这里建立了泰国家公园,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已经在这里进 行了14年的环保工作。然而,这片雨林对于当地人来说,“谋生”的含 义远比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实际得多。 猎户西里尔:我们都是这里的猎 户,以前我们只靠打猎生活,但是现在我们却不能到林子里(打猎)了, 由于我们被剥夺了到林子里(打猎)的权利,因此我们需要得到补偿, 让我们能生存下去。但是到现在为止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到那些欧洲人 开着大汽车来到这里,嘴上说我们会很快得到援助,可是转过头就不管 我们了…… 除了受偷猎者的威胁外,林区的面积也因蓬勃发展的伐木业而急剧缩小。 现在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仅是从前的3%。1980年,当地的伐木业发展到 顶峰,后来由于树木的迅速减少,这里的伐木业也渐渐不如以前兴旺了。 简单加工后的木材经由圣佩德罗港运往国外。

在旅游规划开发全过程中,按照自然规律和客观实际划分若干空间,建 立区域空间体系,便于旅游产业布局,突出各空间的资源特色,塑造旅 游形象;有利于科学设计游览顺序和路线,形成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 网络,发挥区域的整体效应。 例如以下这些 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区域自然条件差异造成内外动力过程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 物。不同的自然景物在旅游规划中就是不同的旅游资源。 2、 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在同一地貌部位,由于岩石性质、土质状况和排水形成的不同,又 会造成空间进一步分异。坚硬的岩石受节理、断层和风化作用会形成陡 壁或象形石柱,这些独特的陡壁、石柱又是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3、 人类生产、生活会使空间差异更为复杂。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给单一地面打下了人类文明差异的烙印。 譬如一个单一平地或坡地可分为牧业区、果树区、农业区、城镇区,而 且每一个区都留下不同时代的遗迹和文物。

旅游开发与规划

旅游开发与规划
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科学论
旅游系统:指在特定的旅游环境(自然 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游活动主体(游 客)与客体(旅游产品),通过各种类 型的旅游媒介(配套服务设施),发生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包括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客体子系统、 旅游媒介子系统和旅游环境子系统。
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目的地游客构成,游客的数量、 旅游主体子系统: 结构、需求等。 旅游客体子系统: 旅游客体子系统:旅游者购买的产品(旅游目的地建 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还包括 在目的地所进行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旅游媒介子系统: 旅游媒介子系统:为游客由居住地到目的地往返,以 及为目的地各地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综合体系。 包括基础设施(给排水、供电、供热等)、住宿餐饮、 交通运输、景区解说等方面的内容。 旅游环境子系统: 旅游环境子系统:是影响旅游系统的大气候,如“非 典”,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菲律宾劫持枪杀人员 事件。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 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 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 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馆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 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 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 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 FEC 悬棺 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 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 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 事 HCE 宗教活动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 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

旅游规划基本原理系统

旅游规划基本原理系统


(二)旅游系统的形成

1、旅游者要素集 2、旅游目的地要素集 3、旅游企事业要素集


1、旅游者要素集

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事业 三大要素构成。 旅游者要素集:包括收入、距离、休闲时间、 偏爱、年龄、教育水平等因子,构成旅游者子 系统并汇成旅游动机。

2、旅游目的地要素集

旅游目的地要素集:包括旅游资源、基础设施、 服务设施、项目设施、符号系统等,构成旅游 目的地子系统,并汇成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系统的结构

(一)旅游系统要素的连结 (二)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 (三)旅游系统的功能
(一)旅游系统要素的连结

旅游系统结构,通过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 游企事业三大要素之间的吸引力——需求键, 消费——生产键,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键连 接成为整体。

旅游者要素集,内部的就业状况(职业、环境、 强度)、个性特征、生活状况、受教育水平在 一定条件下形成闲暇时间——消费状况——偏 爱结构。
旅游规划原理
主要讲课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旅游规划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基础 旅游规划的技术 旅游规划的编制
前言

课程简介

学习方法
开课目的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旅游规划》,马耀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旅游规划教程》,赵黎明 黄安民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主要参考书: 3.《旅游规划教程》,陈秋华、张建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旅游规划原理》,张伟强、陈文君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旅游规划原理》,吴国清主编,旅游 教育出版社 6.《旅游规划原理》(第一版),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11 月 7.《旅游规划》,黄羊山 王建萍 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8.《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吴承照 编著,青岛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9.《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5月 10.《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世界旅游组织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11.《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八版),查尔斯. R. 戈尔德耐等著,大连理工大 学出版社,2003年3月 12.《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 13.《城市旅游规划原理》 14.《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 15.《旅游规划案例》 16、国家各种旅游规范

旅游规划原理

旅游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旅游和旅游规划)第一节概念体系11、旅游泛定义:人们暂时离开工作和居住地,到异地从事各种消费活动。

特点:1) 异地性,2)暂时性,3)消费性,4)综合性相关概念: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各种消遣活动。

= 休闲、消闲2、旅游与游憩的概念差异:旅游与游憩的概念有交差,但不完全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1)游憩在闲暇时间,旅游不一定在闲暇时间;2)游憩可以有消费,也可以不消费,但旅游是消费活动;3)游憩可以不离开居住地,但旅游一定是在异地。

3、国际定义—AISE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不从事赚钱活动。

―非功利性‖。

注:A 旅游是主体的行为,不是现象与关系;B 旅游活动可能功利与消费并存。

4、大旅游和小旅游(广义和狭义)大旅游是系统概念,指各种动机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小旅游是行业概念,即与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要素所构成的行业(吃住行游娱购)。

在很多人的认识上小旅游是―旅游者+旅游服务业‖。

―大旅游‖是指包括人类闲暇时间内从事的所有游憩(recreation)活动;而小旅游则指外地旅游者抵达某一目的地的有过夜行为(overnight)的出游活动。

5、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各种要素(物质性、非物质性)。

==旅游吸引。

旅游产品:旅游地为旅游者提供的物质与精神产品总和。

(资源-策划-生产-产品)旅游商品:旅游地出售给旅游者的各种消费品(食品、纪念品等可带走的物品,和观赏性,娱乐性,知识性等非物质性消费品或无形产品)。

6、旅游地旅游者实施旅游活动的目的地(资源+设施+服务+环境==地域综合体)。

7、旅游业定义:围绕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形成产业系统(旅游者+为他们提供条件和服务的行业)。

三体说: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媒体--旅游中介要素。

六要素说:吃、住、行、游、娱、购。

旅游规划学

旅游规划学

一、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的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

二、目标体系——主要指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一般应列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目标,以说明旅游业在当地某时段的重要性。

三、旅游规划类型一)按旅游规划的性质:旅游产业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二)按旅游规划的详细程度: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是关于旅游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对旅游六要素建设时空组合的战略性部署。

规定了旅游发展总的原则性问题,如:主题、方向、原则、规模、布局、中长期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措施等。

一般期限为20年,分为:近期(当年——当时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末)、中期(下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开始年份——期末)和长期(中期期末——十年后年份)旅游详细规划——是旅游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近期规划的具体化,是对旅游区局部地段或某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的战术性布局规划。

主要任务包括: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房屋建筑、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其他公共设施做出具体布置,包括建筑风格与旅游主题的一致,保留和维护景观的视觉通廊,确定游道、建筑单体体量、色彩、控制红线、断面和控制点的坐标、标高、走向或朝向,选定旅游建筑、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项目的定额指标。

???????????????????????????????????????四、旅游总体规划内容框架第一编基础系统第一章旅游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第二章资源普查与评价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第四章旅游投资效益分析第二编主体系统第五章旅游规划总论第六章形象创意策划第七章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第八章旅游产业规划第九章营销系统规划第三编支持系统第十章环境承载力分析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第十二章旅游接待设施规划第十三章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第四编保障系统第十四章旅游组织管理规划第十五章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第十六章旅游融资规划图件:1)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图2)旅游发展规划图3)旅游线路设计图4)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图5)旅游项目布局及近期建设规划图6)旅游区位图7)旅游功能分区图8)旅游协作体系图多媒体资料五、旅游总体规划各部分内容概要一)基础系统规划1、规划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规划区的由来、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开发建设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规划区在国际、国内及地区旅游圈中的地位,恰当表述该旅游规划区经济发展及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对比旅游现状及旅游发展目标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旅游规划学的理论体系旅游规划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既是旅游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孕育而成的新型学科。

对旅游规划学具有重要奠基作用的学科主要有: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景观生态学、区域规划、园林建筑等。

第一节旅游规划学的理论基础一、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发展机制、类型、结构、规模、功能、布局规律。

地理学家从20世界30年代就开始研究旅游(R.M.BROWM,1935)(竺可桢,杭州西湖之成因,1936)。

1953年,加拿大s.T.SMITH倡议在大学中开设旅游地理学课程;1965年意大利学者NICO BROWN(布鲁诺)出版了《地理与旅游开发》;1970年,英国学者H.ROBISON(鲁宾逊)出版《旅游地理学》,在旅游研究的学科群体中,旅游地理学得到广泛认同,被认为是实力强大的分支之一(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司:旅游规划原理)。

我国第一批甲级规划资质单位认证工作中,北京市初评合格单位有两个: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中心。

旅游地理研究经历了土地利用、资源评价、景观成因、区划与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等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基本形成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当前研究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机制,成了学科前沿。

旅游地理学认为:1)旅游是旅游者暂时离开熟悉的地理环境到另一种地理环境的感知过程。

2)旅游流是时空差异的产物,时空(环境)差异越大,旅游吸引力越强,旅游流越大。

时间差异导致现代人,观赏古代文明的载体——文物古迹。

空间差异产生了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流动。

空间环境互补性越大,旅游欲望越强。

山里人想看海,海边人想游山;南方人想到北方赏冰城,北方人想到南方赏花都;城里人盼望体验乡村野趣,乡里人期待感受都市文明。

3)城市是时空系统的密集点。

从空间轴来观察,城市是多种人文因素集约分布的空间系统,是经济、交通、政治、文化的集结点。

从时间轴来看,城市因古代男人防守方便而建造,因女人消费需求而发展。

而购物中心成了城市发展最快的突显部分。

于是商务旅游兴起,购物天堂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4)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47个亚类、236个基本类型。

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资源属性和登记分类的研究成果,于1992年成为与旅游规划有关的第一个国家规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旅游资源分类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实践中。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经过10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成为规划区资源条件评价的基本标准,于2002年6月16日在宜昌召开的会议上,对旅游厕所标准、AAAAA景区标准和旅论,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

在旅游规划前期进行实地调查时,负责旅游资源评价的规划小组,就要事先设计好若干表格,供旅游管理、服务人员、游客填写,然后请专家(主要是规划组及旅游部门专业人员)打分,据此得出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定级评价的量化依据。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确定,依据“景观质量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旅游服务要素评价体系”的评价得分,并参考“游客评价体系”的游客满意率,分为AAAA、AAA、AA、A四级。

中科院地理所主持完成的这一成果,也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国家标准(1999.10)。

在旅游规戈Ⅱ中,&4AA级景区,往往被列为规划区的优先发展区域进行规划,成为旅游规划必须突出的重点。

二、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学主要研究旅游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从而达到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双赢的目的。

1912年,哈佛大学正式出版世界上第一本《市场学》,旅游市场学文献见于20世纪20年代末。

世界旅游业竞争已进入以保持和争夺客源为重点的阶段,旅游市场学理论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以吸引新消费者为主的传统市场学理论,已转变成以保留原有消费者和从竞争对手中争夺消费者为主的新的市场学理论。

新市场学理论主要有:消费者价值理论、消费者满意理论、关系营销理论、全面质量营销理论、内部营销与相互作用营销理论。

在大部分旅游规划文本中,都有一章专门阐述旅游市场规划(如昌都规划),或有“市场需求”、“营销战略”、“促销方案,,等章节(如四川总规),旅游市场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市场细分方法、预测模型及P—1分析(Performance—Importance Analysis),在旅游规划中屡有应用。

三、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尺度上的生态问题。

景观是由生态环境组成的,数平方公里地域内的异质土地单元。

景观形态、生物结构、景观功能及景观间的相互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景观生态学”一词,最早是在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特罗尔提出。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迅速发展,80年代为北美接受,迄今已发展成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生态系统学、生物控制论、自然地理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遥感、计算机技术及数学方法进行景观生态调查、诊断、评价、规划和设计,因此景观生态学是当今旅游规划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尤其是景区、景点规划,在空间尺度上与景观相当,而且也重视时空特色和生态学思想,所以,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旅游规划有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有:1、结构原理(1)景观由四种基本单元,即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缘(edge)构成。

斑块是空间的块结构或点结构,代表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例如,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旅游斑。

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环境的特殊带状要素类型,其作用是分割或连通空间单元。

例如,景区中的游道、防水道、动物迁徙通道等。

基质是斑块镶嵌其中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是一种背景结构,一般呈面状,有时也可以是点状单元随机分布形成的宏观背景。

例如,景区隶属的旅游地,其自然、人文环境就是一种基质。

缘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要素,指斑块或基质、廊道的外围缓冲地带。

例如,陵墓、寺庙景区的外围松柏树林区,即是缘,可以烘托陵墓的庄严肃穆及神圣脱俗的氛围。

(2)景观结构,即斑、廊、基、缘及其比例构成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物种、能量、物质流等功能特征的变化。

(3)景观异质性可强化物种共生,但减少稀有边缘物种的种类。

2、功能原理(1)景观空间元素物种的扩散与集聚,对景观结构有重要影响,同时受制于景观结构。

(2)景观空间元素间物质营养成分的再分配速率,随其所受干扰的强度加大而增强。

(3)穿越斑、廊、基及其边缘有能量与生物流随景观异质性的增大而增强。

(4)景观功能,有两种理解:①生态系统的功能;②社会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景观的物质和能量被社会利用的功能,人类生态功能——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功能,伦理和美学功能——景观自我过程对人类审美和生态伦理影响的能力,承载和调节功能——景观通过地理协同过程和生态过程控制和改变等3方面功能的能力。

3、动态原理。

无任何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趋于均值化,而垂直结构异质性加强。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1)景观形态、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原理及景观诊断、景观预测、景观规划技术,为旅游规划前的可行性研究、规划中的方案设计、规划后的跟踪监测,提供了科学支持。

(2)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产生了旅游规划中的景观安全格局规划理论。

俞孔坚(1996)认为:①与生态阈限相对应,景观中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潜在的空间格局。

②安全是相对的,而且存在着等级层次,不同水平上的安全格局可使生态过程或其他过程维持在不同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上。

③安全格局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和趋势来定义,而它们可以用趋势面来表达;根据趋势面的空间特性,可以判别对控制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局部、点和空间联系,即安全格局。

④多层次的安全格局是维护生态或其他过程的层层防线。

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为屡有规划和决策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规划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战略。

(3)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一些学者提出旅游规划中的个性与特殊性保护原则、多样性原则、边缘效应原则、异质性原则、尺度适量性原则等。

(4)景观生态学对旅游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还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①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自给性旅游区,利用基质资源,解决游客的一部分供给问题,减少分在生态系统的资源投入,从而减少旅游收入回流到客源地或其他较发达的地区。

②根据景观结构原理,模拟自然环境,创建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提高整个旅游区环境系统的可逆性和稳定性,从而缓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保护的冲突。

③规划核心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保存物种的种质库。

④划定缓冲地带,稳定旅游区的水源,维持景区生物迁徙通道和食物链的完整,保持生态平衡。

第二节旅游规划学的理论体系一、学科性质按照科学知识领域的不同,科学理论体系包括四大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边缘科学。

自然科学又可分为: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社会科学又分为: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思维科学包括心理学、逻辑学等;边缘科学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边缘领域的科学理论,例如:生物化学、社会生态学等。

旅游规划学理论体系的性质是应用性边缘学科,是对旅游系统在规划范畴内,以概念、原理、公式或模型等抽象形式科学理论,进行普遍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二、概念体系_1)旅游产业系统概念旅游产业系统概念有,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流、旅游容量等。

2)旅游地域系统概念(1)旅游地,是指一定地域空间上的旅游资源、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其他条件有机组合而成的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旅游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

特殊功能体现在:①在产业活动中,旅游业占有较大的比重;②在空间特征上,旅游设施较大地影响了这一社区的空间形态;③从功能分区上,一般可分为两个功能区:依托城市(或地区)、旅游区。

旅游地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旅游地、旅游活动区和旅游接待区,构成了土地利用的主题,如泰安市、黄山市、张家界市、苏州市等。

二是旅游业只是其重要产业之一,.旅游用地不是该地土地利用的主体,比如一些首都。

(2)旅游区(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旅游区(点)定义为: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