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

合集下载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相同旳特点:
第一,肯定世界旳物质性;
第二,具有朴素辨证法旳思想原因;
第三,力图从详细旳实物寻找世界旳本原;第四,具有直观 性旳特点和猜测旳成份。
LOGO
结论
早期不同旳自然条件,使得东方和西方 社会对自然界旳了解产生明显旳差别。将 东方老式自然观与西方老式自然观相比较 ,就能深刻认识两种自然观旳特殊性,为正 确了解自然观提供良好旳基础。
夜之女神赫卡忒(Hecate)发明地狱

大地女神该亚(Gaea) 发明了大地、海 洋和天空
话 水之神欧申纳斯(Oceanus) 生育了地 传 球上全部旳河流及三千海洋女仙
说 光之神海泼里恩(Hyperion) 太阳,月
亮和黎明之父。
秩序和正义女神忒弥斯(Themis) 命
运女神和四季之母。
LOGO
LOGO
西方古代自然观特点
西方老式自然观提倡张扬人旳个性。知性主体是以控制、 征服自然为目旳旳。它在实质上是把人类抬高到至高无 上旳地步,人类具有了控制自然、支配自然旳权力。近 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联络旳领略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客相分。觉得灵魂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 自然是截然不同旳两个范围, 由此引起出主体何如领略 客体, 人类怎样征服异自然旳题目。
▪ 中西方数学措施旳比较
1.在古代中国,数学基本上是一门实用性科学,学科旳发展随生 产力旳发展而变化,多为条块分割型旳,而且集中在代数领域 2.在古希腊,数学不但着重于向理论方向发展,遵照严密旳逻辑形 式,而且创建了一系列研究数学理论旳基本措施。
LOGO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相同点
总体上都以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旳;以为自然界是有规律 旳,统一旳;强调事物旳普遍联络;以为自然界是演化发展 旳,而且以为这种演化都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旳变化发展过 程。

中西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自然观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独立或对立的,人类可以通过战胜自然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而中国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类需要顺应自然规律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自然观的核心概念:西方自然观的核心概念是“征服自然”,强调人类要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中国自然观的核心概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协调。

3.实践应用:西方自然观在实践应用中强调对自然的探索、开发和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利益。

而中国自然观则强调在实践应用中要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和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历史背景:西方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西方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包括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等。

而中国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总之,中西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观的核心概念、实践应用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对人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的影响。

刍议中西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刍议中西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刍议中西古代自然观的异同于景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海淀100191)摘要: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中西方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在哲学、自然科学观、逻辑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概要介绍中国古代自然观和西方古代自然观,从多方面阐述中国古代自然观和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关键词:西方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2)S0-0083-03收稿日期:2012-05-16作者简介:于景阳,女,河北承德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2012年7月第30卷增刊July 2012Vol.30supp.一、导论在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更多的是积极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是一味的消极地去适应自然。

自然观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所议,也非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更不是如机械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只是思维对于自然界的消极反应,而是依托自然界自身所形成的总的看法。

自然观大体指的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它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结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总体而言,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往往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由于主客二分,各走一端,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更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更是丰富多彩的。

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也不例外,其留下了许多对后世人们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的观点。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自然观是各种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而且,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自然通常被视为客观现实,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东方,自然则被视为神圣的力量,经常被简单地称为“道”,并且人们通过沉思、冥想和其他更加精神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自然。

因此,中西方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自然观的根源中西方文化自然观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文化的起源时期。

在西方,自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基石之一,它试图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考察自然现象。

在东方,中国的自然观通常建立在道家、儒家和佛教的基础上,这些文化强调沉思、改造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自然观之间的差异,下面将列举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宇宙的观念在中西方的宇宙观概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宇宙被视为一个机器,而且强调科技与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解释和控制自然界。

在东方,宇宙则被看作是一个内部关系一体化的系统,人们认为不仅存在着物理学的规律,但还存在着道德、伦理和精神方面的规律。

对时间的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时间的认识也有许多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个直线运动,因此强调时间的高效率和精确性。

在东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个环绕往复的循环,因此强调同理解自然和与自然共处。

改变自然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运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自然,例如进行工程和城市建设。

在东方文化中,通过感悟自然和沉思,人们更倾向于尊重自然,强调在自然的范围内活动和生存。

宗教和自然的联系在东方文化中,宗教和自然的联系更加密切。

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都有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并将自然视为时间长河中的一部分。

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宗教之间的联系则相对弱一些,因为不同信仰的宗教对于自然的态度始终存在分歧。

中西方自然观的重要性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精神气质、生活理念和对真理的追求。

了解和欣赏中西方自然观差异的意义在于,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开拓思路,不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还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自然。

中西自然观的对比

中西自然观的对比

中西自然观的对比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文化主流性的精神传统。

与之相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自然曾长期被人们当成一种与人对抗的荒蛮的力量来看待,它是需要人征服的对象。

由于传统文化存在的差异,造成中国与西方在自然审美的判断上产生巨大的差异。

标签:自然观差异今天,我们生活在喧闹的都市之中,一方面,都市的繁华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的富足,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以及精神家园的空旷。

这时,自然重新成为了我们向往的对象。

一、西方人眼中的自然源头上讲,西方人不崇尚自然。

西方文化有两个源头——古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

虽然两者文化在西方文化史中斗争多于合作,但对自然的敌视却构成了它们共同的特征。

西方文化自古希腊开始,人类自我中心意识就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确立。

这期间,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的受难故事鲜明地表现出古希腊人对自然地不信任和恐惧。

在史诗时代,荷马史诗通篇都是希腊英雄战胜自然灾难的英雄史诗。

《奥德赛》中尤利西斯的返乡之路,实际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走向胜利的寓言。

也就是说,只有征服荒蛮的、充满杀机的自然,人类才能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在古希腊,人们对自身的爱超过了一切,人体的美成为一切美的典范。

在古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文化慢慢成为西方文化的主体。

在这种以上帝为中心的神本主义精神传统中,自然更没有自己的位置。

《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在造就了一切之后才造了人,当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来到人间,上帝让男人受劳作之苦,让女人受生育之苦。

在一个基督徒眼中,自然是远离上帝的蛮荒之所,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流放地,这是基督教对自然环境的评价。

在西方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作品中,画面以天使、圣母等天国的轮廓为主,比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文艺复兴后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西方人对自然美的关注开始出现了萌芽。

人间的景色出现在绘画中。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的是佛罗伦萨城的一个世俗妇女,在神秘微笑的背后,我们见到了树林和小溪。

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邵春涛142200858 化学工程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东西方人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

在漫长相对隔绝的历史时期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念。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

概括来说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个蕴含古代先人哲学思想的命题。

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其中有“畏天”、“惧天”的含义,认为“天意”难违,“天”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表现,推崇“天”的权威,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天命”。

因此,人们应“顺天”,不违背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

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上之气,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一。

与天地形成统一的整体。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

可以说,在西方文明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

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事物,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人认识到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一旦为人类所认知,就能为人类所用。

西方人从屈服于自然转向了利用科学技术来征服自然、驾驭自然。

避雷针消解了雷电的作用,蒸汽船可以自由驰骋在海洋中。

久而久之,西方人产生了对机械、对科技的迷信,似乎依靠科技和机械就能使自然服从人类的意志,把大自然看成是被动的、被占有的、被征服的对象,这种自然观成为引发西方人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摘要: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存在许多的异同。

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部分关于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研究,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关键字:西方古代自然观;西方古代自然观;原子论;天人合一1 引言“自然观”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这种看法决定着人类某一理论与思想体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

不同文化体系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体学科间的种种差异,常常打上该学科所隶属的文化母体中自然观等方面的深刻烙印[1]。

自然观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的本质和人的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形成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自然观,总体而言,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往往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由于主客二分,各走一端,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更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2]。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下文将介绍关于西方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研究以及两者的异同点。

2 西方古代自然观西方自然观长期是以原子论形态出现的自然观发轫于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德漠克利特,后来伊壁鸿鲁和卢莱克修又作了补充[3]。

其中,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以天才的直觉方式提出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

第二、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第三,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

同时,也存在认为世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的循环论和认为原子只有作直线下降运动的必然性的宿命论等。

古希腊唯心主义者提出了另一种自然观。

毕达哥拉主张,万物由数产生,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

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

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

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作者:刘青玉刘中亮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3期摘要:林奈生态思想、天人合一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都是中西方思想家关于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理解与诠释,三种生态自然观具有明显差异:林奈的帝国式自然观把自然描述为机械式经济系统,人类与自然是主人与仆人之间的人格化经济关系,上帝同时创造了人类与自然,但在等级制度上,上帝高于人类,人类高于自然,人类应该根据上帝的授权合法统治掌控自然,以最大限度从经济学角度合理利用自然;天人合一自然观则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生态自然统一体,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融入自然、服务自然、服从自然、统一于自然,人类与自然地位平等,不存在经济关系,没有任何利害冲突,高度和谐,永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自然为客观自在物质世界,人类思维为主观自为精神世界,主张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而不同,有机联系,空间运动,时间变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思想;林奈;天人合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市场不断扩容,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快车道。

人类现代文明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早已超过人类历史几百万年的总和,但若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劳动的异化和人类文明自身又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反作用力和毒副产品,例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代谢断裂、生态危机、饥饿贫困、阶级斗争、战争灾难等。

如今全球经济发展基本模式依然是资源消耗型,生态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如何摆脱当前的现实生态困境,是摆在人类面前既古老又崭新的两难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希冀从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当今现实生活实践中寻找更为合理的理想答案。

笔者致力于将西方近代林奈生态思想与东方传统伦理思想影响下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对三者的自然观差异性深入剖析,探寻导致三者自然观相异的因素与根源,研究它们对于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理论的重大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参照范式。

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

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

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引言自然观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像,也可以是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与想法。

中西方人们由于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

中西方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使东西方人们对自然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而两种不同的自然观也造就了东西方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审美艺术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这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对东西方各自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两种不同的自然观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东西方不同自然观的比较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以前历史的在认识而且对我们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也很有益处。

一、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观点及其体现。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繁衍生息。

如道家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的著名论断。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亦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讲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概括来讲,就是东方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认为人应该服从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已达到最总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事物,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

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观点造成了中西方审美艺术方面的不同。

中国的画,尤其是山水人物画、花鸟人物话都讲求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只有画中的人物与大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上乘之作。

而西方则注重抽象性或实用性,想表达什么就突出什么,不一定要与大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而且可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定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实物。

从建筑审美观上讲,中西方也不同。

中西方自然观的比较

中西方自然观的比较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比较(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类便需要为自己的生存的发展不断地同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紧密相连和相互作用制约[1]。

不同文化体系间以及具体学科的种种差异,常常打上了该学科所隶属的文化母体中自然观等方面的深刻烙印。

中西方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使东西方人们对自然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而两种不同的自然观也造就了东西方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同时这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对中西方各自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中西方不同古代自然观的比较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以前历史的再认识而且对我们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也很有用处。

关键字: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比较正文:在中国西南部的某个村子里,有个孩子生病了:高烧不退,呕吐不止。

他的奶奶说:“没事的,去村头找个风水先生,让他给看看家里的风水,看是不是得罪了那路神仙,或是什么孤魂野鬼啊。

”正在上大学的表哥马上反对她,“快去看医生,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啊。

”这则对话正好说明了人们不同的自然观。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中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明朝以前,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如“元气说”、“五行说”、“阴阳说”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就是殷周宗教观转变为朴实的哲学观。

殷周宗教,既有“帝”或“矢”的抽象圣神概念,又有非常广泛的信仰活动,它堪与同一历史时期的任何地区和民族的宗教相媲美,然而事实是,像西方那样的宗教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能够在古代中国的文化土壤上诞生[2]。

在原始社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神崇拜和图腾崇拜,但是,并未形成一个主宰整个自然和社会的至高的统一神。

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_张晓霞

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_张晓霞
神说 ,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 , 按着 我们的 样式造 人 , 使他 们管理 海里的鱼 , 空中的鸟 , 地上的牲畜和全地 , 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
神就赐福给他们 (人类 ), 又对他们说 , 要生养众多 , 遍满地面 , 治理 这地 。 也要管理海里的鱼 , 空中的鸟 , 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
染严重 。 在西方社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 开始采取有效 的治理方案时 , 我们才似乎 刚刚幡然 醒悟 。 希望 国人在 处理人 与自然 的关系时能以中国传统的自 然观为指 导思想 , 也 许只有 这样我 们才能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
【参考文献 】 [ 1] 孔子思 .中庸 .湖北辞书出版社 , 2007. [ 2] 万丽华 , 蓝旭 .孟子 .中华书局 .2006. [ 3] 阎丽 .董仲舒 .春 秋繁露 立元 神 .引 自 .董子 春秋繁 露译注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3. [ 4] 阎丽 .董仲舒 , 春秋繁 露 人副天 数 , 引 自, 董子 春秋 繁露译 注 , 作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3. [ 5] [ 6] 刘庆华 , 陈方 .老子 · 庄子译注版 .广州出版社 , 2001. [ 7] 黄玉顺 .中西自然观价值比较 .理论学刊 , 2004.3. [ 8] 荀况 .荀子.北京燕山出版社 , 1995. [ 9] 王阳明 .传习录 .山东友谊出版社 , 2002. [ 10] 列御寇 .列子 .中华书局 , 2007. [ 11] 色诺芬 .回忆录 .商务印书馆 , 2008. [ 12]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 , 2008. [ 13] 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 ).中国基督教协会 , 2000. [ 14] 柏拉图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8. [ 15] 陈望衡 .试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衡阳师院学报 , 2007.1.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作者:熊欢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从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对世界本原、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看法,对自然的态度及各自文人的自然观,初步探讨了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关键词西方古代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

然而由于产生环境不同,西方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古代的中国,气候温和、风调雨顺、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文明早热且长期稳定发展,人们只需要适应自然就能衣食无忧,各民族在内向的地理环境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特点的朴素自然观,而欧洲的古代气候恶劣,平原少山多,依海而居形成的文明要求人们必须通过与自然艰苦抗争来求得生存,因此在各民族长期混战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西方人“以万物皆我所役”的西方古代自然观。

1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不同之处1.1对世界本原的看法1.1.1中国古代对自然本原的看法反映中国古代对自然本原看法的主要有“八卦说”、“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和“元气说”。

“八卦”在中国古代商周之际产生的著作《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古代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

八卦,则是指《周易》中常出现的八种图案。

“五行说”中的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还提出“五行无常胜”的思想,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胜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

“阴阳五行说”,是指阴阳说和五行说的合流,将阴阳和“五行”等相配合,解释季节更迭和天象变化,则是初始阴阳、五行说的自然哲学特征。

后来这一学说被神秘化,认为物质的性质比物质更根本,是阴阳两种性质产生了“五行”,再由“五行”产生了万物。

东西方环境观的差异

东西方环境观的差异

一、东西方环境理念的差异及其根源从自然观上看,东方的无为自然观产生了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物心一元论”思想;而西方的数理自然观产生的是自然与人类对抗的“物心二元论”思想。

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必然会影响到东西方各自对待环境的态度。

所以,在改造世界的问题上,西方人的思想底蕴决定了他们主张人类要通过支配自然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将自然视为与之抗争的对象,产生了西方特有的自然支配型思想。

但在东方人观念中,人类应当顺从自然,求救于自然,以自然为师,从而产生了自然共生型思想。

从伦理观上看,中国古代“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儒家和道家思想蕴涵着浓厚的生态伦理观。

例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 。

儒家思想认为,万物相育而不相害;道家思想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相反,在西方的伦理学中,却没有像中国古代那样的环境思想。

从柏拉图开始,就强调人是万物的中心,一切其他生物都是为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忽视人以外的客观生存环境。

近现代两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更使西方世界增添了征服万物和自然的雄心,以至于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从宗教角度上看,发源于东方的佛教与道教,均强调“天人合一”。

在佛教经义中,宣扬“山川草木悉皆佛”,认为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而在佛教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轮回转世的思想同样深植人心。

在西方的宗教思想中,天地万物诸体却是次序分明的。

依基督教教义,上帝是万物之造世主,而上帝首先创造了“人类”,然后为使人类能生存下去,又创造了自然,即三者的关系表现为“神→人类→自然”。

在这一体系中,上帝统领万物万灵,人类居中,自然垫底。

可见,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人类是可随意支配并利用自然的。

在上述方面东西方存在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东西方人种大脑的差异。

人的大脑在生理学上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适于计算或语言,分担着计算、分析、理论构成等理性的机能,是为“科学脑”;右脑则不适于前述诸项,它分担的是情感、直观、伦理观、触觉等感性的机能,是为“感觉脑”。

东西方自然观比较

东西方自然观比较

摘要:自然观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像,也可以是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与想法。

中西方人们由于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使得东西方人对自然观的认识产生了差异。

两种不同的自然观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东西方不同自然观的比较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以前历史的在认识而且对我们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也很有益处,本文作者从东西方自然观的中心思想、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入手,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中西方自然观差异比较总结一、东西方自然观的中心思想1.东方自然观的中心思想中国的自然观和方法论贯穿着元气论的传统。

元气学说始于战国,成于两汉,其丰富和发展延续至明清。

元气学说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相交汇,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自然哲学思想,其观点和方法与西方的原子论和还原论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世界的本原是“气”,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物质【10】。

“气”是未成形质、连续无间的物质;它可以向有形质的、间断的物质转化;它是有形质的、间断的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在一些元气论者那里,它的本然状态就是虚空;程宜山在《中国古代元气学说》一书中指出:“元气学说……是现代量子场论的滥觞,‘场’的‘聚’‘散’便形成实物,亦即激发成各种各样的粒子。

”(二)以气化活动来说明世上万物的发生、发展。

“气聚成形,形散为气”,事物的生生灭灭,都是气的聚与散,整个世界是从混沌状态逐渐演化出来的。

“天地未生,混沌一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的元气论自发地倾向于有机的演化,具有不可还原的整体性【3】。

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以元气论为核心的有机论自然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按照这种观点,整个自然界和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可任意分割的整体。

这个整体是在气化活动中产生着又逍逝着,是一种“过程流”、是一种“自生自灭”的“自己运动”。

因而认识的重点,放在事物的整体水平、功能活动、自我完成的机制。

中国的科学传统是朴素的系统论和整体观。

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整体性:自发地把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特性,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事物的整体水平上,把握事物的一系列的“系统质”。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显著的异同之处。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异同点:
异同点:
1. 宇宙观:在古代,中西方都有各自独特的宇宙观。

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体运行是围绕地球进行的。

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则认为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宇宙万物相互关联,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观念。

2. 神话与宗教:中西方古代都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宗教信仰。

希腊罗马神话中有众多神祇,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命运。

中国古代则有五岳神、龙神等神灵信仰,同时也有道教、佛教、儒教等宗教体系。

3. 自然现象解释:中西方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方式也存在差异。

希腊罗马文明倾向于用神话和神秘的方式解释自然现象。

而中国古代注重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例如《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和《爻辞》中的易经卜卦。

4. 科学与哲学: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有显著贡献。

例如,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之一。

而中国古代的科学和哲学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如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有深远影响。

5. 技术与发明:中西方古代都有许多重要的技术和发明。

例如,西方的罗马道路和拱桥、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6. 社会观念:中西方古代社会观念也存在不同。

在古代西方,奴隶制度较为普遍,而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为主导。

综上所述,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存在着显著的异同。

这些观念和信仰在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通过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的自然观探讨中西方生态理念差异

通过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的自然观探讨中西方生态理念差异

通过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的自然观探讨中西方生态理念差异1. 引言1.1 何塞·卢岑贝格简介何塞·卢岑贝格(Jose Lutzenberger)是一位著名的巴西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被誉为“巴西的绿色先知”。

他生于1926年,曾在巴西和德国等地从事环保工作。

卢岑贝格提出了“自然不可改良”的概念,认为人类无法完全控制和操纵自然,应该尊重自然的平衡和规律。

他坚信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而不是人类主导自然的发展。

卢岑贝格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学和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理念影响了许多人,激励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引起了社会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Jose Lutzenberger去世后,他的思想和理念仍然影响着人们,启发着人们探索更加可持续和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

1.2 自然不可改良的概念何塞·卢岑贝格提出的“自然不可改良”的概念,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认为人类无法改变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他认为,人类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而不是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的面貌。

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引发了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 正文2.1 西方生态理念中的人类主导观念西方生态理念中的人类主导观念源于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强调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宰者和裁决者的角色。

这种观念认为人类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权力,可以通过技术和科学手段来控制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变化。

人类主导观念强调人类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时的重要性,通常将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西方生态理念中,人类主导观念主张通过节约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强调尊重私有产权、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西方国家在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注重环境教育和环境公众参与,并通过国际合作和跨国机构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不随人的意识而改变的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在唯心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的精神或上帝的世界中的产物;在辩证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时时刻刻不停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在机械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静止的,是形而上学的。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以自然界的发展为基础,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才会引起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中国人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是不同的,首先西方的自然观是主客体分明的,西方常把世界万物分为两种:物质和精神。

在他们心中自然界中可以被人们认识的被叫做物质的,而那些人类所不能解释的自然之谜被他们戏谑为精神的。

在这些原因的指导下,他们懂得利用自然,努力去改造自然,认为自然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存在而存在的物质。

在他们的自然观指导下,他们创造了神话,上帝等等。

例如在西方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万物虽然是神所造,但是人的地位高于物质,人类研究自然万物为的是寻找失落的神性。

在他们的世界当中他们认为神是第一,人是第二。

他们极力的推崇神的力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他们就是被神学的氛围笼罩着。

例如,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其后半生也是极力的探寻神的存在,再者在神学界极力推崇的地心说的时期当中,他们不相信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无情的用火烧死了日心说的忠实拥护者布鲁诺。

西方一直鼓吹人类至上论和自然科学万能论。

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一定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们的利益而服务,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整个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

人类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当中,现在不能克服的困难将来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在西方一些早期的哲学家、科学家眼中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又是什么呢?弗兰西斯·培根极力宣扬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二为一,通往人的力量的道路和去向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极力怂恿人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实现人对自然的完全控制。

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他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做一种立法关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找自然的普遍规律,而是相反,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条件里去寻找自然”。

他认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关系是自主的、能动的。

黑格尔则很兴奋的写道:“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并且是从自然界本身获得这些手段,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

费尔巴哈则认为神学是人学的一部分,人类可以战胜一切,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财富。

按照历史的视角,过去所渴望的,现在可以得到;现在不能得到的,将来一定会得到。

以上就是西方的自然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刀耕火种维持了早期中国人民的繁衍生息。

在早期中国一直想要的是风调雨顺那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即所谓的“靠天吃饭”。

土地、农业、自然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了。

它视人与自然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自然的统一。

“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世界, 即大自然。

“人”则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

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哲学强调的是天与人统一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念中,自然孕育出万类霜天和万物的灵长——人类,人与世界万物一样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他们之间存在着和谐共鸣。

中国哲学的最高状态就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达到一种物我两相忘的关系。

这样的自然观深刻地影响到后世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于是山,水,石,树,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被赋予生气,在自然母亲的观念当中,人与物是平等的,正如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鉴于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由自然观衍生出来的科学技术也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的。

从文学方面来说,西方的文学没有中国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例如《希腊神话》、《故事圣经》
里面都强调的是神创造了一切,自然与人皆是神的子孙。

而在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中都可以看到人与物的相统一的印迹。

如《西游记》中象猴子一样的石头吸取天敌精华,竟裂变成人,《红楼梦》中的青埂峰上,女娲补天遗留下的石头变成了贾宝玉。

在建筑方面,西方改造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人类世界中的奇迹,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角斗场。

而在中国人类利用天然的岩洞居住,利用自然的树木和石头建造了著名的紫禁城。

在科学技术方面,早期的西方没有中国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但是他们懂得借鉴中国人的文明,并在这些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然后他们利用这些东西去改造自然,制造出大炮、炸药对其他人类的文明进行践踏。

中国人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他们没有用这些去破坏自然相反他们用来制造烟花来增添自然的完美。

今天产生于西方的科学一统天下,其他文明应对自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统统被判为迷信和愚昧。

我们承认西方的科学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创造了前人不能创造出的奇迹。

但是力量强大不等于真、善、美;能创造奇迹,不等于可以创造奇迹,像核弹、克隆人这种毁灭地球和人类的奇迹就不应创造出来。

科学的问题很大程度出在力量巨大和创造奇迹上,其实对待自然不应如此,中国人古老的智慧是:中庸为上,过犹不及。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平等,应该和谐相处,谁打破了这种固有的和谐谁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近代中国没有在科学技术方面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中国人最先领略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是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超越的。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目前,中国在科技方面确实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当我们痛感自身落后,并寻找原因时,我们是否对我们拥有自豪的传统文化进行一番考量呢?我们的自然观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我们没有西方国家的那种相信人的力量的魄力,我们不能够真正吸取新的先进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用以改变我们那些早已经落后了的观念。

如果我们现在还这样继续固步自封下去,那么在若干年之后我不能够保证鸦片战争会不会再次爆发。

英国历史学家汤曾经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得到的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最后,我睁大我的眼睛,期待着那种推陈出新,大刀阔斧的新的改革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