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丧葬制度的分析
红楼梦中的丧葬文化
红楼梦中的丧葬文化
红楼梦中的丧葬文化主要描绘了清朝时期的殡葬习俗。
在清朝,土葬是最常见的丧葬方式,人们认为身体受之于父母,不能毁伤。
整个丧葬仪式大致可以分为殓、殡、葬三个阶段。
殓指的是人死后装入棺材中;殡指的是检验而未下葬的阶段,包括哭灵、哭俑、供祭等仪式;葬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
在红楼梦中,不同身份的人在丧葬方面也有所区别。
例如,贾母、贾敬、秦可卿等主子人物的丧仪相对繁琐复杂,尤三姐作为丫鬟,其丧仪则相对简单。
此外,在红楼梦葬礼中还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细节,如入殓时必须择吉日而行,哭俑等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丧葬文化描绘了清朝时期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及其影响,同时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死和伦理的认知。
红楼中的丧葬文化
红楼中的丧葬文化题记:《寄生草》中“赤条条来云无牵挂”写出人生旅程的开始与归宿,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正如诗中写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人生的最终过程远没有诗中所言那样浪漫。
做为体制已见分晓最宠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早说不甚光彩,但其殡葬过程却极尽奢华。
此时的贾家也是事业顶峰之时,且贾敬又不在家中理事,故贾珍为了自己心爱的情人办了一个极及奢华的葬礼,其规格之高排场之大,自是贾氏宗人所无法比拟的,正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尽显土豪本色:“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且看: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
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而棺材板更是上好的樯木“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
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
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又要里子还要面子,在内府更是极尽人力办丧事,且将阿凤请来,尤氏不知跑路到哪里去了。
阿凤如何招呼是看单下菜的,贾珍如何奢华,自然内部是高调到极的,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
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
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茶供饭,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
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人描赔。
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人描赔。
这八个人单管监收祭礼。
这八个人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
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红楼梦丧葬流程
红楼梦丧葬流程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纠葛,还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丧葬礼仪。
下面将以红楼梦中的丧葬流程为题,向读者介绍其中的细节内容。
丧葬在古代中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仅是为了安葬亡者,更是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
红楼梦中,贾府是一个大户人家,因此在丧葬流程上也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丧葬仪式通常会在逝者过世后的第三日举行。
在这一天,贾府的亲朋好友、仆人和佣人们都会前来吊唁。
为了迎接吊唁的人群,贾府会特意摆放一些菜肴和饮品,供大家慰问和安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贾府内外都会张灯结彩,以示悼念和庄重。
接下来是丧葬仪式的正式开始。
首先,逝者的遗体会被安放在一座豪华的丧棺中,丧棺上会摆放着逝者生前所爱的物品,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然后,丧棺会由众人抬出贾府,并由专人负责引导前往墓地的行进路线。
在前进的过程中,亲朋好友会高唱挽歌,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离别之情。
到达墓地后,逝者的遗体会被安葬在一座庄重的墓穴中。
墓穴通常由石头或者土堆构成,并在上面树立一块墓碑,上面刻有逝者的姓名和生平事迹。
贾府为了纪念逝者,还会在墓地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并定期对墓地进行打理,以示对逝者的关怀和思念。
丧葬仪式结束后,贾府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逝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仪式中,贾府的子孙们会按照先祖的遗愿,摆放各种供品和祭品,并点燃香烛,向逝者的灵魂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红楼梦丧葬流程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古代丧葬仪式的庄严和肃穆。
贾府作为一个大户人家,对于丧葬礼仪更加注重细节和庄重。
整个流程从迎接吊唁、抬棺出贾府、行进至墓地、安葬、祭祀等环节,无不展现了贾府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思之情。
通过红楼梦中的丧葬流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丧葬仪式的独特之处,还能体会到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这些传统的仪式和礼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尊重和传承。
关于红楼梦丧葬制度的分析
关于红楼梦丧葬制度的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绘了贾府与荣府两大豪门家族的兴衰与人生百态。
其中,丧葬制度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的描写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丧葬文化和社会观念。
首先,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体现了尊重祖先的重要性。
在红楼梦中,贾母、太太等家族长辈的丧葬仪式被赋予了极高的礼仪性,需要准备丰富的财富和人力资源。
这一点可以从王熙凤在贾母去世后的安排中看出,她亲自监督了准备丧葬物品的过程,确保每个物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合适的。
可以看出,丧葬制度在红楼梦中被视为一种传统,必须得到严肃对待和遵守。
其次,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反映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差异。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世家,对于丧葬制度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不同的人在丧葬仪式上所扮演的角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家族长辈要穿着孝服,孝子要负责祭祀等等。
这些举动都使得丧葬制度成为贾府社会等级和身份的一种象征性表现。
再次,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揭示了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人们对死亡的观念是虚幻和悲伤的。
每次有人去世,贾府中都会发生一连串的悲伤和痛苦的事情。
从这方面来看,丧葬制度不仅是对死者的一种告别仪式,也是对生者的一种警示和反思。
最后,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还展示了贾府对于丧葬的豪华和奢华追求。
在红楼梦中,每次丧葬仪式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与物力资源,比如供奉神主所用的金玉珠宝、百斤重的纸钱等等。
这种奢华的丧葬制度一方面反映了贾府有钱有势的地位和对于尊贵身份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浮华和虚伪。
红楼梦中的丧葬制度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的丧葬文化和社会观念。
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告别仪式,更是对生者的一种教育和警示。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文化中对始终尊重祖先、注重传统文化和礼仪的重视。
同时,对于贾府的丧葬制度还体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差异,以及对奢华和虚荣的追求。
这方面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公平和浮华。
红楼梦丧葬流程
红楼梦丧葬流程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丧葬仪式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这些仪式既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也是对生者的警醒和思考。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丧葬流程为主题,详细讲述其中的环节和意义。
第一章丧葬前的准备工作在红楼梦中,丧葬仪式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是通知亲友,准备丧事所需的各种物品。
丧葬仪式的规模大小和地位有关,富贵之家的丧葬仪式往往更加隆重。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丧葬仪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是准备所需的服饰和道具,包括哭丧服、棺木等。
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章丧家的礼仪丧家的礼仪是丧葬仪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丧家礼仪非常庄重隆重。
首先是守灵,亲友们会轮流守灵,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其次是守灵期间的祭奠和祈福,亲友们会为逝者祈福,祈求其在来世得到安宁和幸福。
最后是告别仪式,亲友们会为逝者送行,表达对其的思念和哀悼。
第三章丧葬仪式的进行丧葬仪式是整个丧事过程中最为庄重和庄重的环节。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丧葬仪式被描绘得极为详细和精细。
首先是抬棺入殓,亲友们会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棺木中,并抬到丧车上。
其次是送葬队伍的组织,亲友们会排成长队,随着丧车缓缓前行。
最后是火化和安葬,亲友们会将棺木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并将骨灰收藏起来,进行安葬。
第四章丧葬后的仪式和习俗丧葬仪式结束后,还有一些仪式和习俗需要进行。
首先是丧期的守制,亲友们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遵守丧期的守制,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其次是追思会和祭祀,亲友们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追思会和祭祀活动,以纪念逝者的生平和贡献。
最后是丧葬后的安抚和慰问,亲友们会对丧家进行慰问和安抚,以帮助他们渡过丧亲之痛。
第五章丧葬仪式的意义和价值丧葬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也是对生者的警醒和思考。
在红楼梦中,丧葬仪式的描写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它提醒人们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促使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丧葬仪式也是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展示了人们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真假之际从丧葬仪式看《红楼梦》的礼学内蕴
40 |《曹雪芹研究》2021年第1期真假之际:从丧葬仪式看《红楼梦》的礼学内蕴钟艳艳【提要】对丧礼的描写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可卿、贾敬、贾母之丧是 曹雪芹描写丧礼的重要部分,经由此,作者不仅刻画出贾府中人在情与礼两个层面维 持的表面平衡,还较为写实地勾勒出明末清初的丧礼实况。
通过追溯儒家“制礼作乐”的原始意义,梳理明末清初三教合流的文化生态和“礼”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可以发现,《红楼梦》对“礼”的态度,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批判,而是有着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丧礼三教合流情与礼真与假自五四反礼教情绪蔓延以来,现实主义社会学的批判解读模式就将反礼教视为 《红楼梦》的主题性思想。
2〇世纪70年代的“评红运动”中又有学者出于阶级分析立 场,将《红楼梦》视为曹雪芹反儒家、批判封建专制的表达,曹雪芹甚至被认定为“反儒 作家”。
80年代后,以情、礼对抗凸显曹雪芹对情欲的重视与肯定成为红学研究的代 表性思潮之一①。
余英时先生即将《红楼梦》主旨定位为“情”与“礼”的对抗,认为其 主题是描述“真情必定要被假伦理假道德所扼杀”②的残酷现实。
实质上,《红楼梦》寄 托了曹雪芹重视孝道、礼义的思想,表现出较强的崇礼黜理倾向。
反理学并非反儒学,曹雪芹讽刺的封建礼制也并非只是单纯地批判礼法,而是希望通过“礼”来沟通古老的 情、理世界。
本文试以其对丧礼的描写来对此进行说明。
①参见陈维昭《红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真假之际:从丧葬仪式看《红楼梦》的礼学内蕴41一缘情:丧礼的本质功能《红楼梦》描述了大小十余次丧礼,这构成了由人物、器物、事件共同搭建的完整仪式流程。
许多红学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丧礼描写的民俗学价值和叙事美学意义,但对于丧礼的本质功能多有忽略。
周公制礼作乐及孔子对“礼”的强调,使得礼不仅在观念上更在事实上取得了绝对的合法性。
红楼梦三次葬礼感悟800字
红楼梦三次葬礼感悟800字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
其中三次葬礼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感悟。
第一次葬礼是湘云的母亲,红玉的婶婶的葬礼。
这次葬礼让我感受到了冷漠的心态。
虽然这是一个普通人家的葬礼,但是红楼中为什么要把这次葬礼写进去呢?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人们是怎么描述这次葬礼的:“吴道子虽是不等之辈,然居然笑着和银钩棒前两个抬杠腰的挑夫谈笑,这让人深感到他的冷漠。
”“……街上人来人往,仍旧那般热闹。
”这里的人们和事情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那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会面对着很多的不幸,但是却很容易变得冷漠,对于不幸的事情变得麻木。
这种冷漠的态度,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现代人的生活中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冷漠心态。
第二次葬礼是秦可卿的葬礼,这里让我感受到的是“贾府式”的繁华。
这是一场有着文化、政治和社交因素交织的葬礼,可以说是整个红楼梦中的一个高潮。
葬礼上除了自家人,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朋友,贵族和趁机摇旗吶喊的小人物。
在整个葬礼过程中,对各种礼仪和仪式的描述极为清晰生动,每一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体现了尊敬和对逝去者的尊重。
除此之外,整个葬礼场面的繁华盛大,那气魄宏伟的场景,那人来人往的景象都给人一种繁华的感觉。
这种氛围,让我想到现今商业繁华的大都市,很多的人都在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名誉来奋斗,徒增烦恼,而生命却短暂如流星,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无意义的事物,忘了生命的真谛,难道不是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吗?所以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说,要珍惜生命,不要为无谓之物献身!第三次葬礼是贾母的葬礼,这里让我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执着。
贾母这个人物在整个红楼梦中都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老人,可是她在这里却因为病去了万籁无声。
贾母去世对于贾府的影响极大,但是,这个大家族还是坚定的完成了贾母的后事。
整个葬礼过程中,每个细节都代表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慨,人们用最真挚的心情,送了一个老人的人生在最后一个户外舞台。
这次葬礼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一段,颦儿一手端着雪菜肉丝,一手捧着白芙蓉,缓缓走进了坛前,低着头,吞吞吐吐的一步一步地走到蓝幕后,似乎说:别人都不舍她,又怎么忍心驱逐她离开呢?这里,颦儿送的不仅是一碗雪菜肉丝,还有她对贾母这个活泼好动的老人的深深怀念。
红楼梦舞台剧花葬的解析和感悟
红楼梦舞台剧花葬的解析和感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曾经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剧场作品。
其中,舞台剧《红楼梦》中的花葬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对这一场景进行解析和感悟。
花葬是《红楼梦》中的一项独特的葬礼仪式,发生在贾府的草堂。
这个场景的意象丰富而隐喻深刻,通过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花葬仪式相结合,使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首先,花葬场景让观众窥见了贾府的草堂,这个原本是贾府宴会和娱乐的场所,却在花葬时变得凄凉和寂寞。
这种对比的落差,表现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使观众感受到贾府盛衰的转折点。
其次,花葬场景通过花朵的凋谢、飘落和化为尘土,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尤其是花葬中贾宝玉播撒的花瓣飘落一地,悲伤的氛围油然而生。
人们的一生如同花朵一样,绚烂一瞬间后就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情感触动着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
再次,花葬场景中人物的表演和对白更是充满了哲理和指导意义。
例如,贾母在花葬场上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她说:“死亡跟我们活着一样,都是一种状态,愿他自由地长眠,不再受这尘世的烦恼。
”这句话道出了生与死、尘世和超脱的意义,使观众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花葬场景还通过舞台美术和灯光效果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审美的享受。
舞台上铺满花瓣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节奏明快的音乐和灯光的变幻,让观众陶醉其中。
在观看《红楼梦》舞台剧花葬场景时,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命运的转折,还可以在思想和审美上得到启迪。
花葬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深刻的隐喻、真实的人物画面以及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使观众深入思考生死、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脆弱。
总而言之,《红楼梦》舞台剧中的花葬场景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思考的契机。
在观看这样的场景时,观众除了能够欣赏精彩的视听盛宴,还能从中获得人生的触动和启示。
这是一次文学与戏剧相结合的独特体验,也是对观众内心情感和思考的一次重要刺激。
从《红楼梦》看清代的葬俗
当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转世。秦氏的灵柩在荣府停放了49天后,才放到铁槛寺。这期间,一直请僧人念经祭拜。为什么要49天呢,原来,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会转生。降生每7天为一期,如果第一期没有得到生缘,则要轮到下一期再降生。七期为限。死后49天,死者祸福未定,死者的亲属每隔7天要请僧道诵经修福,使其早日投生。可见,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和灵魂转世的观念非常强烈。
到了49天,或安葬入土,或送寺院安息。在出丧的前一夜,死者的亲人要整宿守灵,出丧起动棺材之时,要由死者的长子在灵前摔破一个瓦盆,叫作摔丧,也叫摔盆。秦氏因为没有生育,就由一个愿意为义女的丫头充当摔盆者。孝子或孝女要在灵柩前引路,叫作驾灵。这一次,是与死者作最后的告别,因此十分隆重。秦氏出殡时,“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还做了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以超度亡灵投往幸福之地。当然,人们认为,也有不转世的灵魂,但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晴雯死后,正巧天上少了一位花神,所以她被玉皇任命为主管芙蓉花的花神。
汉民族是农业民族,人们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农业以土地为本,作为心理的一种沉积,人民重视土地,安土重迁,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相传晋朝的重耳周游列国,寻求支持。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农乞讨,老农用泥土扔重耳一行。其本意是表示对这些不事农桑的公子哥儿的反感,但是,重耳的随行人员认为这是大好的吉兆,因为古代认为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现在老农以土扔之,等于是以地相赠,预示着重耳快要得天下了。在这种重土观念的支配下,汉民族在很长的历史中,都实行土葬。
浅议《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
考人 生的独特方式。小说巧妙地 以三次丧 的描写 ,勾勒 出一个封建 大家族逐 步衰败 的历史过程。
关键 词 : 《 红 楼 梦》 曹 雪 芹 丧 描 写
( 一) 秦氏之丧 :正 面铺陈
《 红 楼 梦》 第 十三 回 描 写 了贾 府 第 一件 大 事——秦 可 卿 之 丧 。秦
一
一
一
—
—
—
—
—
—
—
—
—
—
幽
浅议《 红楼梦》 中的丧葬 描写
回 韩 怎会
内容摘要 : 《 红楼 梦》 中有 大量 关于丧 的描 写。在 众多的丧 描 写 中,以秦 氏之 丧、贾敬 之丧 、贾母
之 丧 尤 为 重 要 。 这 三 次 丧 描 写 不 仅 成 为 整 部 小 说 不 可 缺 少 的环 节 , 而且 也 是 作 者 展 示 广 阔 的社 会 场 景 、思
法 无 天 , 贾 母 已 死 , 贾 家 气 势 不 如
犯做 。 如今 那府 里 有事 ,这是 要 过 去 天 天 带 的 ,所 以 我 赶 着 另 作 一 个。 ”这就通 过袭人之 口间接 交代 了 此 时是贾 敬 的丧 期 ,有 意 提醒 人 们
回 忆起 这 起 丧 事 。到 了送 殡 之 目 , 作者对 其描写 的笔墨 更是一 笔带 过 , 和 秦 氏的丧 礼 不可 相 提并 论 。贾 敬
氏之 死 是全 书 中一 个 大 的关 节 ,她 的死 占了小 说 三 回之 多 。作 者对 她
《 红 楼 梦》 中第 二 起 大 的丧 事 是第 六 十 三 回 “ 死 金丹 独 艳亲 丧 ” , 即贾 敬之丧 。在处理 贾敬 的丧事 时 ,
曹 雪 芹 采用 侧 面描 写 的表 现 手 法 , 使贾 敬 之丧 呈 现 出迥 然 不同 于秦 氏 之丧 的面貌 。
UC头条《红楼梦》秦可卿去世后,宫廷为何派人来吊唁,是何道理?
UC头条《红楼梦》秦可卿去世后,宫廷为何派人来吊唁,是何道理?《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回书写得有点怪怪的。
首先,这个回目有问题,似乎是在掩饰什么隐秘。
按照对仗式回目,这一回回目的下联最后一个字应当是平声,而这里却用的是仄声字“府”。
最不搭调的回目与内容有出入,属于文不对题。
书中介绍,贾珍为抬高秦可卿的地位,把葬礼办得更为风光,花一千五百两银子请戴权给贾蓉补了个五品龙禁尉的缺。
明明是贾蓉被封龙禁尉,怎么会在回目中写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呢?这种纰漏对于才高八斗的作者而言,是不应当出现的。
既然是如此大的纰漏,又不该出现,那么,是否其中有不可明写的隐秘呢?点击加载图片秦可卿葬礼隐崇祯皇帝大清入关后,为笼络人心,给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皇帝办了一场很风光的葬礼。
以蔡元培索隐派为主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揭清之失,悼明之亡”,秦可卿葬礼隐崇祯皇帝葬礼。
既然是满清为崇祯办的葬礼,刚刚入关的满清大臣、贵族出席葬礼,宫廷出面前来悼唁,显示出很高的规格也不足为奇。
据考证,《红楼梦》中有两位人物与崇祯皇帝同生日,一个是林如海,另一个就是秦可卿。
所以,索隐派这样解释秦可卿的葬礼,似乎很有道理。
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这是刘心武先生的考证,说秦可卿在贾家地位很高,明明与公公偷鸡摸狗,反倒是贾母眼中第一得意的孙媳妇。
秦可卿在贾家这种不合常理的地位,表明她的身份一定高于贾家。
由此,从胤礽两度被废,圈禁宗人府推断,废太子把一个女儿暗中偷渡出来,隐藏到贾家。
这个女儿就是秦可卿,贾家以此为政治赌博,试图东山再起。
这种推断也很有道理,也是秦可卿葬礼上诸多王公贵族,乃至宫廷派戴权前来悼唁的原因。
不过,这有一个漏洞。
既然是悄悄私藏的格格,那是不能公开的,否则就是欺君大罪,贾家吃不了兜着走。
刘心武先生在讲到贾元春时,说她因为高密而才选凤藻宫,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成为贾家政治博弈的另一张牌。
而所告密的对象就是秦可卿,“二十年来辨是谁”辨的就是这位自小生活在贾家的废太子的女儿。
浅议《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
2017.02(一)秦氏之丧:正面铺陈《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了贾府第一件大事———秦可卿之丧。
秦氏之死是全书中一个大的关节,她的死占了小说三回之多。
作者对她丧事的场面进行了大肆渲染,其所涉及的篇幅之广、场面之大,令人折服。
小说主要以大量正面铺陈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一个不到二十岁女性的豪华礼葬。
于是我们看见了这样一场奢华的葬礼:第一是作好事。
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另外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然后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作好事;第二是棺木。
贾珍在看板时,对几副杉木板都不中意,最后用“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的板子,才算满意;第三是捐官。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监生,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
为了丧礼上能风光些,贾珍便通过关系,花钱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的虚衔;第四是吊丧。
前来吊问的有忠靖侯史鼎的夫人、锦乡侯等人,“如此亲朋你来我去……宁国府街上一条白茫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可谓热闹非凡;第五是丧事所用仆人数量之多。
二十个单管人客来往倒茶、二十个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四十个单在灵前香添油、供饭供茶、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到此丧葬动用家丁的人数可供计算的是134人。
第六是送殡场面极为壮观。
当代作家王蒙批道:“呜呼,盛哉”来评价。
加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更是使秦氏之丧风光无限。
秦氏之丧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胜数,一个少妇的丧礼办得如此奢侈,贾府后来的惨败也是在情理之中。
(二)贾敬之丧:侧面描写《红楼梦》中第二起大的丧事是第六十三回“死金丹独艳亲丧”,即贾敬之丧。
在处理贾敬的丧事时,曹雪芹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使贾敬之丧呈现出迥然不同于秦氏之丧的面貌。
“老爷殡天了”,于是一场葬礼在尤氏的主持下便展开了。
对于这场葬礼,作者并没有像描写秦氏之丧那样花大篇幅的笔墨正面铺陈其无限风光,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笔法进行叙述。
作者有意回避对贾敬之丧奢华场面的细述,只是通过他人的反应侧面交代贾敬丧事的排场和规模,既避免了叙事的重复又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关于红楼梦丧葬制度的分析
关于红楼梦丧葬制度的分析《红楼梦》与中国古代丧葬制度鲍媛媛《红楼梦》是一部名垂青史、卓立千古的不朽名著,也是一部中国风俗、礼制的百科全书。
在众多的鉴赏家中,鲁迅先生曾说过:“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侍儿晴雯又被遣,随殁。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中国小说史略》)其意乃是说《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死亡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正是一部悲剧作品,而其悲情的渲染,必与丧葬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书中描写的死亡者,有贾瑞、金钏、晴雯、瑞珠、司棋,鸳鸯妹妹、潘又安、元妃、迎春、吴贵妃,周贵妃、鸳鸯、尤二姐、尤三姐、李守忠,缮国公夫人、张金哥、李守备子、石呆子、冯渊,张三、何三、林如诲、贾敏、林黛玉,秦可卿、秦钟、秦邦业、鲍二家的、贾敬,多诨虫、夏金桂、卫若兰、赵姨娘、王熙凤,香菱、贾雨村夫人、贾母、老太妃、赵国基,菂官、王子腾、妙玉、妙玉师傅、袭人娘,尤老娘、鸳鸯父、鸳鸯母。
这些死亡者中多数是被害夭亡,真正寿终正寝的人不多。
人死了就要办丧亊,书中办丧有明写也有暗写,有正写也有反写的,更有侧面写的,有浓墨重彩写的,如秦氏、贾敬、贾母的丧亊;也有三言两语,费笔墨不多的描写,例如尤二姐、黛玉、贾瑞、元妃、迎春的丧亊;有的只是几笔代过的描写,如晴雯、赵国基、夏金桂、金钏等人的丧亊。
中国丧葬是有许多规定的,通常称之为丧礼,从《仪礼》、《礼记》、《朱子家礼》中形成一套严密的丧葬制度。
中囯的丧葬仪典十分复杂、烦琐,我们从《红楼梦》中可见一斑。
丧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无论是埋葬制度还是丧礼制度、丧服制度,都具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这种丧葬制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中许多内容由国家法典规定,还有许多内容在民间相沿成俗,反映了宗法社会中人们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葬礼反应出我过古代的葬礼习俗短文
《红楼梦》葬礼反应出我过古代的葬礼习俗短文红楼梦葬礼也是红楼梦的一大景观,其中有贾母、贾敬、秦可卿的大丧仪和尤三姐的小丧仪。
贾母、贾敬、秦可卿三人都属于有威势的主子的范畴,尤三姐,虽然也是主子,但属于被排挤的对象,丧仪简单,而金钏儿、晴雯、司棋和鸳鸯,都是丫鬟,属于死而无仪,因此也就可以省略不谈。
红楼梦中葬礼民俗颇多讲究。
先说贾母。
贾母故世以后,立即:“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时竖起,上下人等登时成服。
”而贾敬在玄真观故世以后,贾珍将他的灵柩移到宁府之前,贾蓉骑马飞至其家,“忙命前庭收拾桌椅,下隔扇,挂孝幔子,门前起鼓手棚,牌楼等事。
”把门打开,糊上白纸(见注),可以理解,其余的“下隔扇”之类蕴含什么意思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故以后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不可以接受日、月、星三光,因此或者将灵柩停于室内,或者将灵柩遮盖起来。
在清代,北京的规矩是,在这个时候,丧家往往要请棚铺搭棚——白棚,即办白事用的棚子,以别于办喜事的红棚。
贾母去世以后“孝棚高起”便是这个意思。
搭棚的目的,当然还有实用性,以便接待前来吊唁之人。
白棚的材料主要是杉篙与席箔。
季节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冬季是暖棚,夏季是凉棚。
在形状上,有起脊和平顶两种形式。
起脊者可以是一殿一卷,将前后两院遮罩起来,即灵堂的院子处于殿的位置,前面的院落则处于卷下。
如果丧居是三层院子,则是一殿两卷,如果是四层院子,便可以搭出一殿三卷的形式。
这样的棚不仅遮风避雨,而且状如殿宇,宏伟壮观,非一般人家可用。
荣府从大门到正堂,至少有两进院落,因此贾母的孝棚应该是一殿两卷,但此时的荣府已经势弱钱微,为了节约很可能是起脊无卷的形式吧!当然,如同贾敬身后的丧仪那样,鼓手棚与牌楼还是要搭的。
牌楼位于大门之外,采取过街牌楼的形式。
也就是说,大门之外是过街棚,棚的两侧是牌楼。
牌楼或为一门,或为三门。
而鼓手棚一般设于大门外,秦可卿故后,“会芳园的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其了鼓乐厅”,便是此意。
《红楼梦》中,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非常奢华,贾敬的葬礼非常简单
《红楼梦》中,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非常奢华,贾敬的葬礼非常简单红楼梦中描述了贾府两场声势浩大的葬礼,其一是贾蓉妻子秦可卿的葬礼,其二是贾珍父亲贾敬的葬礼。
其实看似简单的《红楼梦》,无处不充满着玄机,甚至无处不充满着对比,即便是葬礼,也有对比。
一次比一次葬礼落魄,也由此看出贾府的败落过程。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府还有奢侈的本钱。
秦可卿死的时候,小说刚开始不久,贾府虽然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还能拿出钱来操持奢华靡费的葬礼。
秦可卿死用的棺材逾制,贾敬的棺材是按身份定制的。
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非同一般。
秦可卿死了,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恨不得跟了去。
他父亲贾敬在道观修道,不理家事,贾珍便肆意奢华,铺张浪费。
秦可卿只可以用上等杉木的棺材,可是贾珍却用的是王爷品级才能用的板材。
这棺材万年不坏。
【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
贾敬的棺材是事先准备好的,按照规制用的板材,自然不能和秦可卿的棺材比。
秦可卿和贾敬死的时候,社会大环境不同。
秦可卿死的时候,元春即将封妃,贾府势头正劲,因此来了许多王爷、公侯伯子爵等王公大臣,以及亲朋好友。
贾敬死的时候,正是老太妃薨逝的国丧期间,王公大臣都去给老太妃送葬守灵,因此贾敬的葬礼一切从简。
贾母、贾珍都去给老太妃送葬去了,听到贾敬死的消息,才跟皇帝告假,皇帝允许才回来的。
因此葬礼相对寒酸一些,送殡的规模小一些。
小编认为老太妃才是贾府在宫中的靠山,元春能封妃,是借老太妃之力。
如今老太妃死了,贾府的靠山也没有了。
贾元春在宫里根基浅,独木难支。
朝廷里的那些王公大臣个个都是趋炎附势之辈,贾家的靠山没有了,自然也不会来捧场。
因此贾敬的葬礼规格小了很多。
从秦可卿和贾敬葬礼的规模便可窥见贾府经济日益下滑,贾府的人脉日益减少,贾府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虽然从身份来说,贾敬是祖父,爷爷辈,秦可卿是孙子媳妇,孙子辈。
地位不一样。
从两人葬礼一奢一简对比两人身份有不一样之处,绝不是爷与孙媳妇这么简单。
红楼梦三次葬礼的感想800
红楼梦三次葬礼的感想800《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其中,三次葬礼是整个小说的高潮之一,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如何看待这场悲剧性的葬礼呢?以下是我的感想:
首先,三次葬礼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复杂性让人深思。
从林黛玉对花若雨的感情和身世的关注,到贾母对王夫人的服侍和赐福,再到王熙凤的阴险和冷漠,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在这一场葬礼中被充分展现出来,使人对真正的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三次葬礼所揭示的社会的冷酷无情也是一大亮点。
贾母的丧葬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丧事完全背离了真正的道德和情感,变成了一场场华丽的表演和利益的角逐。
这种社会的冷漠和利益的争夺是何等可怕,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三次葬礼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而有指导意义的。
它告诉我们,不要被物质和浮华所迷惑,要用真正的情感和道德去面对生命。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并为之不懈地奋斗。
在总的来看,《红楼梦》三次葬礼的事件不仅是一次人性的展示、社会的揭示,更是人生经验的启示。
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用善良的心灵和真诚的态度去面对,不要忘记
人性原本的美好和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写下更加璀璨的篇章。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两次丧事描写说起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两次丧事描写说起作者王阳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曹雪芹将镜头聚焦在宁国府,前后写了发生在宁国府里的两次丧事。
这两次丧事描写,成为《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独有的丧事描写,而作者又将视角定位在“爱情主线”发生地荣国府之外的宁国府里,不能不说是作者在其中表现“家庭主线”时的一种情节架构。
将理想中的诗意与欢快主要铺设在荣国府、大观园,而将现实中的悲丧铺设在宁国府;将爱情主线、青春主线摆在荣国府,而将家族衰败主线摆在宁国府,从中不难窥视出曹公双线结构架构的苦心。
一、秦可卿与贾敬丧事描写对比秦可卿的丧事在文中出现在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前后跨度为三回。
是两次丧事中写得最完整、最具体、最能展现贾府社会关系、家族财力的一场。
贾敬的丧事出现在文中的第六十三回、第六十四回两回,前后跨度仅占两回。
确切地来说只有第六十三回后半回以及第六十四回前半回,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交代。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前八十回中这两次丧事的细节做一些对比:(一)参与人数秦可卿之丧,贾府四代人齐集,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列上名目的就有二十九人之多,另外更有秦氏、尤氏眷属参与。
至贾敬死时,正逢国丧,就连直系子孙贾珍、贾蓉也是专程告假奔丧,执事人列出名字来的也只有贾琏等七人,主要集中在玉字辈和草字辈中,辈分较高的代字辈没有参与。
送殡时贾母、宝玉、凤姐这几位主要人物也没有出场,可见其出殡时的冷清。
秦可卿是贾府第六代孙媳,而贾敬是贾府第四代裔孙;秦可卿因淫丧,贾敬因误食丹药中毒而死;秦可卿是小官员家抱养的女孩,贾敬是贾府正支,有世袭官职在身。
按理说贾敬的丧事应该较秦可卿丧事更为隆重,但是参与人数却大量减少,不能不说是家族衰败、财力不济的征兆。
(二)执事数量秦可卿丧事时,用的是之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定的樯木棺材,“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
因嫌执事不多,又为贾蓉捐官来增加执事数量,“一色光艳夺目”,最后使得“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规模庞大。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将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比贾母的丧事还隆重、奢华?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将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比贾母的丧事还隆重、奢华?在《红楼梦》中贾母是贾府年纪和地位最尊的长辈,那么不管她的衣食住行亦或生老病死都该是最高规格,因为前80回里贾母依然健在,所以这件事只能够参考后40回的故事。
贾母的丧事并不是贾府办的最盛大的丧事,而是秦可卿的丧礼最盛大。
秦可卿是贾府的重孙媳妇,可是她因故早夭,王熙凤把她的丧事把的很隆重、奢华,可是到了贾母的丧事的时候,却草草落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王熙凤不懂事,还是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还高?第一,不是王熙凤的私心和不懂事,而是两个阶段贾府的经济实力不同对于把两场丧事办得不一样,不是王熙凤不懂事或是出于私心,以为两人都是王熙凤的亲人,王熙凤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偏袒。
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是朋友加妯娌,王熙凤和贾母是太婆婆和孙媳妇,王熙凤跟贾母的关系比跟秦可卿要好,王熙凤完全没有不可能会出现对秦可卿好而忽略贾母的情况。
再者王熙凤做了贾府的大管家很多年,对于各种生日、葬礼以及人情往来她都清楚,不会不按照规程办事,所以对这两件事情她都是按照公正的态度来处理。
之所以王熙凤会把两件丧事办得规模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贾府此时两个阶段的经济实力不同。
办理秦可卿的葬礼时,贾府正处于最兴盛的时期,贾府的一场葬礼即便是王公贵族都要来参加。
贾府不管大事和小事都要办的很隆重,但是在后期,贾府已经没钱没权了,王熙凤即便想要为贾母大办葬礼都不能够了。
能够为贾母勉强把葬礼办理完全都是王熙凤去求人才能够全了贾母最后的体面。
第二,不是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高,而是两场葬礼的策划人不同秦可卿的葬礼比贾母的奢华和隆重,也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更高,而是两人的策划人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所花的钱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同。
秦可卿的葬礼完全由贾珍的主持。
鉴于两人非比寻常的关系,所以贾珍对秦可卿的关心和关注的程度早就超过了正常的范围,贾珍想要呈现了秦可卿的葬礼是最贵最好的。
不仅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红楼中的丧服
红楼中的丧服中国古代盛行宗法制度,即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
宗法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丧服。
丧服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五服以内的,称为亲属;五服以外的,称为同姓。
五服的具体名称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其中斩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不缝边(斩就是不缝缉的意思);齐衰是用熟麻布做的,缝边整齐;大功、小功和缌麻都是用熟麻布做的,区别在于一个比一个精细。
在《仪礼》中,五服是这样区分的:斩衰: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
斩衰均为三年丧(实际上是两周年零一天)。
齐衰:(甲)齐衰三年:父卒为母、母为长子。
(乙)齐衰一年用杖:父在为母、夫为妻。
(丙)齐衰一年不用杖: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已嫁的女子为父母;媳妇为公婆;孙子孙女为祖父母。
(丁)齐衰三月:为曾祖父母。
大功:男子为出嫁的姊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姊妹;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和伯叔父母、为自己的兄弟。
大功的丧期为九个月。
小功:男子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堂叔伯兄弟、堂姊妹、外祖父母;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姊妹、为妯娌。
小功的丧期为五个月。
缌麻:男子为族曾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外孙、外甥、女婿、岳父母、舅父。
缌麻的丧期为三个月。
(注:至清代,父卒为母由齐衰三年改为斩衰,庶子为亲生母亲由齐衰一年改为三年,嫡子为庶母由不服丧改为一年丧。
)一般我们红学爱好者都只是看前八十回。
但如果要探究其中的丧礼、丧服的话,我觉得也应当延及高鹗续作,因为毕竟他生活在与曹雪芹相同的时代,对丧礼、丧服的了解是绝对不会错的。
在整个《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中,着重写了三场葬礼,分别是秦可卿、贾敬和贾母。
他们三人的辈分由低向高,而丧礼的规模却恰恰相反,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贾家的衰落。
书中虽然着重写了丧礼的场面,却并没有详细说明众人的丧服,以至于在拍电影、电视剧时无所适从。
再加上古时丧服与现代大有不同,故而往往会引起观众和红学爱好者的纷纷议论。
红楼梦的两大豪华排场:发丧秦可卿和元春省亲作者都给了强烈暗示
红楼梦的两大豪华排场:发丧秦可卿和元春省亲作者都给了强烈暗示秦可卿发丧和元春省亲堪称红楼梦中最豪华阵容;前者是宁国府以一府之力操办的丧事,奢靡已极,可谓丧事真丧;后者是皇家规格,贾家虽然富贵已极,但喜事不喜,这二者到底蕴藏了什么信息?秦可卿的丧事能奢靡浪费到什么程度?用贾珍的话说“尽我所有罢了”秦可卿的棺材板是薛潘送的樯板,原来是义忠亲王用的,被薛潘倒腾到这来了贾政都看不下眼;贾珍为秦可卿的丧事几乎倾家荡产了,估计给他爹办丧事也没有这么铺张浪费,到底是什么原因,明眼人都清楚!发丧队伍之壮观,发丧用品祭奠用品之丰盛,令人叹为观止贾珍为其儿媳花重金办理的畸形丧事,意味着宁国府不久的将来,跟秦可卿一样灰飞烟灭;正所谓事有反常必有妖,这个妖就是败家玩意贾珍!元春荣升贵妃,省亲规格更为宏大,彰显皇家气派!直接让贾家到达最高峰最辉煌的时刻如此元宵佳节的省亲,竟然让人一点高兴不起来,甚至伤心落泪!用元春的话说:冒烟草舍,粗茶淡饭,课全家老幼能长聚,天伦之乐,眼下虽然富贵已极,可是骨肉分离,细想,总没有意趣!原来皇家生活并不幸福,相反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皇宫规矩法度深严,饭还没吃,就到了起驾回宫的时间了为什么元春看到天仙宝境后有些生气,名人立刻改为省亲别墅她说着太张扬了!其次一再告诫以后不可以奢华靡费,这次已经很过分了从种种迹象推测,贾元春从最高统治者皇上那里已经得到皇上对贾府不满的信息,尤其铺张浪费方面,着预示着贾府很快会走上下坡路,这点,元春已经提前察觉,所以不断地告诫家里人,务必勤俭节约!正是元春一人的不幸,换来贾府的荣华富贵!可悲的是,这群已经习惯荣华富贵、声色犬马的家人,对政治已经没有一点敏感度了!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厦很快倾覆!最后一点,省亲时间一改再改,而且需要请示圣上,最后定在了晚上,这里也可以推测,最高统治者也就是皇上,并不愿意让元春光天化日之下回家省亲,这也透出皇上对贾府的不满!贾府至此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了!秦可卿说过: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这话适合王熙凤,也适合贾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丧葬制度
鲍媛媛《红楼梦》是一部名垂青史、卓立千古的不朽名著,也是一部中国风俗、礼制的百科全书。
在众多的鉴赏家中,鲁迅先生曾说过:“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侍儿晴雯又被遣,随殁。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中国小说史略》)其意乃是说《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死亡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正是一部悲剧作品,而其悲情的渲染,必与丧葬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书中描写的死亡者,有贾瑞、金钏、晴雯、瑞珠、司棋,鸳鸯妹妹、潘又安、元妃、迎春、吴贵妃,周贵妃、鸳鸯、尤二姐、尤三姐、李守忠,缮国公夫人、张金哥、李守备子、石呆子、冯渊,张三、何三、林如诲、贾敏、林黛玉,秦可卿、秦钟、秦邦业、鲍二家的、贾敬,多诨虫、夏金桂、卫若兰、赵姨娘、王熙凤,香菱、贾雨村夫人、贾母、老太妃、赵国基,菂官、王子腾、妙玉、妙玉师傅、袭人娘,尤老娘、鸳鸯父、鸳鸯母。
这些死亡者中多数是被害夭亡,真正寿终正寝的人不多。
人死了就要办丧亊,书中办丧有明写也有暗写,有正写也有反写的,更有侧面写的,有浓墨重彩写的,如秦氏、贾敬、贾母的丧亊;也有三言两语,费笔墨不多的描写,例如尤二姐、黛玉、贾瑞、元妃、迎春的丧亊;有的只是几笔代过的描写,如晴雯、赵国基、夏金桂、金钏等人的丧亊。
中国丧葬是有许多规定的,通常称之为丧礼,从《仪礼》、《礼记》、《朱子家礼》中形成一套严密的丧葬制度。
中囯的丧葬仪典十分复杂、烦琐,我们从《红楼梦》中可见一斑。
丧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无论是埋葬制度还是丧礼制度、丧服制度,都具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这种丧葬制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中许多内容由国家法典规定,还有许多内容在
民间相沿成俗,反映了宗法社会中人们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化小说,丧葬文化构成了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回至第十五回的秦可卿之丧,不仅突出了王熙凤精明强干的性格,而且从作品的整个艺术结构来看,贾府之盛的最高点正是可卿之丧(另一为元妃省亲)。
因此,可卿之丧为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牢固而坚实的基础。
小说第十三回写秦氏之丧时,就有“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坐了大轿,打道鸣锣,亲自上祭。
送殡时,有镇国公、理国公等六家,并着重描述了“四王”中的北静王亲来吊孝,大殡结束时,寥寥数语,写尽了贾府富贵景象:“外面,贾珍款待一应亲友,……从公、侯、伯、子、男,一畦一畦的,散至未末,方散尽了。
里面的堂客,皆是凤姐接待,先从诰命散起,也到未正上下,方散完了。
”以上可见贾家攀龙附凤的态势及显赫的政治地位。
这样,小说凭借丧葬描写,以贾府为中心渐次展开了一张上自皇宫下至黎民的巨幅世俗画卷,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红楼梦》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在小说规定的情境中,以丧葬为话题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丧葬文化的丰富内容,如繁缛的丧仪;丧服和守制;特殊葬式、葬俗及各式明器等等。
中国古代传统的丧服有五种形式,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合称“五服”。
这五种服装质地、形式和做工各不相同。
使用何种丧服,取决于同死者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在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中写道贾母死后,“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时竖起,上下人等登时成服”。
这里的“成服”即是在大殓之后,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的远近,穿戴不同的丧服。
古代丧礼还要求,有孝在身的人日常生活一切从简,遵守居丧的制度,称为“守制”。
在小说第二回中就谈到林黛玉为母守制。
第十三回内监戴权答应给贾珍之子捐个五品龙禁尉后,贾珍表示感谢说:“待服满,亲带小犬到府叩谢。
”据《清朝通典·礼凶二·服制》载:“齐衰不杖期:祖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嫡长子妻……”据此,可考证贾珍为秦可卿服的是齐衰不杖期,服期为一年。
特殊葬式、葬俗及各式明器“火葬”这一特殊葬式,其普遍施行虽与佛教的输入有关,但其流行更有经济上的原因。
在小说中,丫头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含恨而死后,王夫人闻言传命:“即刻送往外头焚化了罢。
”于是晴雯被立刻入殓,抬到城外化人场去了。
晴雯身后的“焚化”厄运,表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卑贱命运,凸显了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
小说中亦表现了“殉葬”这一恶俗。
由于历代各阶级的反对,殉葬日益衰落,然而史不绝书。
明时《朝鲜李朝实录》就记载了成祖死后宫人殉葬的悲惨情景。
在《红楼梦》中,丫头鸳鸯一生忠于贾母。
贾母死后,她为了“免受折磨”便上吊随老太太去了。
鸳鸯的殉葬,实为对贾母的“愚忠”之举。
小说中还提到了“明器”,它是指人死后,用竹、木、陶、石、纸等制作的一些随葬的象征性器物。
在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贾珍请凤姐来西府管理内事,凤姐分派众人:“……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
”“纸扎”即纸糊的车马、楼库等焚烧的明器。
综上所述,《红楼梦》一书中所涉及的丧葬程序、丧葬场面和葬俗、丧俗、丧服等丧葬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融为一体、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各种形象化的材料,而且大大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天地,展现出了常态生活下不容易见到的人生画面,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