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若简-电影理论课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 爱因汉姆

爱因汉姆:1.预设与结构:将电影作为一个学术的研究项目,是一个学术的研究过程。他的术研究都是在假说上来完成的,他运用了大量的实证来完成。

“电影是一个机械复制的东西,在电影之初是没有艺术价值的。”爱因汉姆来证明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复制。人在电影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复制。

前提条件:任何传统艺术的选择和简约都是艺术家的现实与生活(视角)

影像之中的真实与现实之中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自杀是足够具有刺激性的,可影响最害怕的就是重复。人都是通过简单平衡和规则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风格——在流水性中寻找规律。北欧和日本——生活的重复。

人的心理需求的第一要求就是简单,没有人希望绕着弯子去交流。简单永远是最准确的。美感一定是来源于平衡。没有任何一个艺术种类是跟生活完全相同的。

电影是表现性描述:电影一定是对它媒介表现特征的呈现才是它最有力的表现。传统美学与现当代美学的最大差异就是传统美学的美感教育。《拉奥孔》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对于美感的教育。(米开朗基罗哭泣的母亲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实证主义容易变得烂俗。

电影总要找到电影作为媒介的表现特征。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从来没有对于媒介自设表现特征的实验。在任何一个艺术的研究实验中艺术终究会回到自我的。

我们大多数都忘记了摄像机能做到什么。

媒介的特征所引发对于媒介的思考:

出发点:电影作为艺术的与生活差异性

1: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电影是相对匮乏的(经典理论)

2:电影介于照相与戏剧之间,这两者构成了电影作为艺术的两端。电影与摄影一样都是扁平的都是二维的记录的光影的;电影像戏剧,因为它借用了戏剧的时间详读。电影是部分幻觉,这种幻觉性是电影所独有的。电影的匮乏就是他的媒介特性,它是从光学技巧中产生的,电影相对于生活得匮乏就是电影的起点就是电影活的艺术特性的可能。

3:画框和窗口:古典的电影理论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艺术如何表达生活。艺术就像一块蛋糕,由生活中切下的那块。

在好莱坞的发展中,视点是没有改变的,还有冲突和叙事的完整性。这一套东西的认同感是建立在强大的心理学依据上——它的内在动力。好莱坞的叙事,画面最终想要达到的是心理认同。

电影形式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画框完成的。这个画框内凝结了完美和谐,画框内是我作为艺术家所选择的高度凝结的时间和空间。

1画框的存在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形式——美

2可以对于影响加以解释

3加强影像对于形象的特征。所以其反对特殊的不表意的机位

蒙太奇是电影的媒介特性,这是电影最特殊的表现方式。

蒙太奇包含了三大原则:

1.剪辑的原则叙事的顺畅

2.通过蒙太奇创造了时间的连续性对比性相关性。我们在时间性上也是非常笨的,我们不会插叙,不会回忆

3.空间的相关性——空间的相似性,蒙太奇的原则是建立在相关性之上。我们只有时间性的概

念而没有时间性的概念,所以我们在中国电影之中很难看到漂亮的剪辑。空间与空间的组接方

式,在中国电影是极度匮乏。

意大利电影中,空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土地《沉沦》火山

在中国电影内,空间的作用是极其少的。

在他的蒙太奇理论里,是包含一个主题的概念的。

电影用约定俗成的表现方法在有限的时空里呈现更多的意义隐喻意义

电影表意和形式的关系

电影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意义,这两个系统是要和他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形式是会影响电影的内容和要传达的意义。电影是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相关性画面、段落所形成所具有表达形式。时空的相关性不强调事实相似而不是强调结构相似。

电影和戏剧性:

电影性就是他的艺术性,电影就是种媒介,它具有成为艺术的可能,只有它利用媒介创造性的表达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就电影本身而言,电影只不过是记录时空的工具而已。

创造性的表达就是充分利用它与生活的不同:扁平无色无声遮掩遮蔽

在隐喻的表达上不是形式上的遮蔽性而是内容上的遮蔽性。

电影处在一个双重困境的标准之中:

电影一方面要求他的表达特性另一方面还有他的创造性。

从平面上来讲它要求你利用光影构成画面在纵向上又要利用空间表达——具有深度感。

你的单个画面必须有意义

你的单个画面必须有空间意义¬——光影关系

观众和电影的关系:

创作者应该把观众的吸引力吸引到形式上,创作者要暴露创作者的痕迹。用纯视觉创造一切(前提它在纯默片时代)艺术的表达只能是间接地表达: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永远不是口号式的,它是真理。

戈达尔那种口号式的电影应该放出来讲

艺术家要把握人类感官的机械特征并并运用媒介的物理心理特质将其纳入形式。

观众利用天生感觉来创造性的组织感官材料,比如紧张、抒情。

观众的欣赏过程也是创造过程。表达对于相对丰富的隐喻内容他会偏爱,他主观的能动性就被调动起来。

总结爱因汉姆

1爱因汉姆其实是在追求形而上,纯理论的追求,他试图去考虑什么电影,而他试图就追求一个标准——没有充分利用媒介方式的不是艺术,强调一切从媒介出发。

2 他是一个古典理论研究的理论者“当你重新框定现实的时候,他不惜毁掉现实”他关心如何重新塑造现实而不是如何再现现实,让生活更像艺术而不是艺术更像生活。爱因汉姆坚信艺术高于生活。

3 在这本书的背景里,包括着恐惧感——电影的诞生对于古典唯一性的破坏。内向恐惧和外向恐惧:对于生活的无限复制,它不仅带来了对于现实记录的快乐还带来对于自我身份的模糊的恐惧。

电影的诞生完全诞生于工业的高度发张上,过去的艺术完全附属在作者自身的个性上,而电影完全破坏了这种完全附属。

工业文明的最大恐惧就是高度复制。

他维护的是作者的尊严,人文的尊严。这也是他到今天仍然不太过时的原因。

11月19号潘若简

安德烈•巴赞

他在批评领域里建立理论领域。好处:时效性强,社会环境和观众的心理是一致的,这自然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好看,篇幅不长,针对现象谈论。

在他零散式评论的外表内部其实是非常的具有逻辑性和辩证性的

因为巴赞在评论中的大量努力令他的实践性特别强

对于写实风格特别敏锐,自身对于艺术的感觉和修养也非常好(敏锐)的。

虽然他是一个长镜头但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美国西部片的热爱

“许多东西在脑子里始终都是模糊的。”

巴赞一直在解决影像和现实的关系,这也是现在一直在解决的问题。我们中国学生做的永远在影响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也就是影响与现实的同一性关系。

巴赞的“真实”不是现实意义上的统一。他所要求的时空统一不是现实世界的统一而是精神世界上的统一。

用长镜头反对蒙太奇,所以他提出了镜头调度。在他的书中的第一篇就谈到了与戏剧的关系。“戏剧是从演员开始的,而电影是从背景推向人物,也就是背景和人物的关系——空间关系。”巴赞认为蒙太奇将空间封闭了。

对于本体的讨论既是在讨论电影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就是一个哲学讨论——对于本源的讨论。

这样从根源上讨论是对于形式电影有极大的优势的。

“电影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真实的艺术”

我们面对的影响是高度依赖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我们热爱电影是因为电影是人们解释,观察,感受,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本能希望在电影之中看到自己期望。

他将对于电影的认识和人类对于心理,造型历史的认识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他将巫术和心理学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将写实主义的发展历史梳理了一遍,所以他在讨论的所有事情都与现实相关。造型艺术的内在追求和生活的完美追求,用造型来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摄影机的机械记录是不需要人的介入和现实之间有一种近亲性。电影的本质是照相和世界的连续性。

如果电影在心理学上谈,那电影的发明是人类心理渴望记录的产物。

他的真实的依据是跟我我们的心理是戚戚相关的。“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YOUTOBE,因为大家都渴望对于某一时间内的保留。”对于时间的记录是其他媒介都无法完成的。电影太伟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