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

合集下载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司法实践,从青少年犯罪表现出来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据以提出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目的是动员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综合治理研究[目录]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这一严峻现实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

仅据保定市两级法院统计,1990—1994年五年间共判处青少年罪犯1651名,1995年至2000年五年间,判处青年罪犯2330名,2000年至2004年间判处青少年犯罪4352名,后五年的增长的幅度竟达41%。

以上情况表明了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遏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青少年犯罪集中表现为几个类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青少年犯罪中,侵犯财产型犯罪,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和流氓犯罪占有较大比重。

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1990年至2000年,全省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罪犯中,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罪犯,占到了总数的70%多。

此外,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流氓犯罪的人数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9.3%、7.5%、1.4%。

(二)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且罪犯年龄趋于低龄化近些年来,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上升势头,如秦皇岛市海港区1993至1998年11月份,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件,涉及罪犯134人。

未成年犯罪的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体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犯罪现象也呈现上升的态势,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犯罪高峰,其中未成年犯罪更是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了。

未成年人,思想发育尚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理性意志薄弱,不善于控制自己,逞强好胜心切,容易偏激冲动,考虑问题简单,所以未成年犯罪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未成年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于“一时失足,造成千古恨”。

一、未成年犯罪相关的调查情况(一)从性别看:(二)从作案类型看:(三)从犯罪形式看:(四)从作案年龄看:(五)从文化程度看:(六)户籍分析:(七)从家庭收入情况看:(八)从父母教育方式看:二、未成年犯罪成因分析从以上数据表中不难发现,未成年犯罪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他们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的刚刚明白人生。

低层次的文化程度使他们缺乏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家庭收入偏低造成父母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物质的高层次要求,然而随意性的莽撞行为不经意就构成了犯罪,使他们步入了歧途,更跌入了犯罪的深渊。

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法律意识淡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说:青少年正是处于心理成长的“断奶期”,个体发育已经到达了特殊阶段,也是个人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这段期间,他们容易对外界的新兴事物产生好奇,思维也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果疏于对法制观念的了解,加上血气方刚容易冲动,遇事不冷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不同媒介的不良作风刺激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家庭的漠不关心,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妥当。

未成年人的成长应当在父母的呵护下自由发展,然而很多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又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育,常常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漠不关心。

对于孩子一出现错误问题动辄打骂,很少采用讲道理,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

尤其在外来人口表现更为突出,本次调查的10人中有5人系外来人员,均属于这种家庭类型。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与辅导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与辅导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与辅导方法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严重的方面。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会给他们自己的未来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

因此,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寻找适合的辅导方法,对于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此问题的辅导方法。

一、心理分析1. 社会影响: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压力、家庭矛盾、同伴圈子以及媒体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和挫折感,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2. 心理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相对不成熟。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特别是亲近的同龄人和媒体的影响,去尝试一些违法和危险的行为。

3. 自我认同:青少年通常在此阶段努力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如果他们在家庭或社交圈中感到被忽视或不被认同,他们可能会寻求通过违法行为来获取尊重和关注。

4. 情绪问题:青少年经常面临情绪波动,包括愤怒、沮丧、孤独等。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和引导,可能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来宣泄情绪或寻求刺激感。

二、辅导方法1. 预防教育: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十分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正向的价值观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犯罪行为的后果。

2. 心理辅导: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通过个人或群体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变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

4. 社会参与: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一些积极的社会参与机会是非常有效的辅导方法。

通过参与义工活动、俱乐部和社区服务等,青少年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5. 合法刺激替代:为了满足青少年对刺激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合法的替代活动。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矫治ppt课件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矫治ppt课件
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判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的青少年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狱监禁的刑罚执行活动
青少年犯罪行为 与矫治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动机看,犯罪动机单纯,带有 一定的盲目性,激情性、偶发性犯罪突 出
监内的社会工作服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 1、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公民教育: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2、心理、情绪辅导 3、职业技能训练 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个人实施的犯罪一般要危险得多,并且具有一定的
腐蚀性。
3、从犯罪的性质看,犯罪种类复杂, 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 凶残
未成年犯罪种类繁多,侵害客体广泛,涉及盗
窃、抢夺、抢劫等等。在众多的犯罪类型中,主要 集中在贪财性犯罪、暴力型犯罪、性犯罪三大类的 犯罪。 据报道,2002年上海市一名17岁的少女因母亲 对其答教太严,竟用刀将其母亲砍杀致死。
2、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 接收:由长期固定居住的司法所接收 管理:公安机关要依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 教育:司法所人员进行矫正,包括定期谈话、专家 服务、社会帮教、公益劳动等形式 考核及奖惩 社会保障 解除 档案管理 监护 矫正组织例会 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
3、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 ①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 中途家庭:收容处于无家可归或有家不便 回的犯罪者。 • 寄养家庭:收容观护青少年 • 教养院: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 良行为的青少年 • 感化院:收容犯罪青少年 • 工读学校:有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

青少年犯罪现象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犯罪现象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犯罪现象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本文将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调查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其次,学校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

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些学校学风不正、教育资源欠缺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道德素质下降和犯罪行为的增加。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媒体暴力内容的普及和网络沉迷等,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攻击性、冲动性等心理问题,促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针对青少年犯罪现象,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常常处于叛逆期,他们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自我认同的迷茫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问题。

其次,社会学的角度可以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犯罪。

如今社会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这使得一些青少年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同时,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防止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后,法律的角度对于解决青少年犯罪现象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法治宣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

对于犯罪行为,我们应该依法惩处,并帮助犯罪青少年进行社会适应和心理辅导,促使他们重新回归正轨。

三、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措施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犯罪和纠正措施

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犯罪和纠正措施

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犯罪和纠正措施青少年犯罪和纠正措施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未来产生长期影响,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纠正措施,旨在预防犯罪并帮助犯罪青少年重新融入社会。

一、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通常是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和教育不平等,可以提高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父母缺席和家庭纷争,也对犯罪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个人因素,如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导致青少年选择违法行为。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1. 加强教育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学术知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技能。

此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并及时介入解决问题。

2. 增加家庭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正面的榜样。

3.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社区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和积极的环境。

这可以包括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以及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三、纠正青少年犯罪的措施1. 法律制度改革青少年犯罪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和处理。

改革法律制度,确保对于青少年犯罪有明确的界定和相应的制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纠正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社工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犯罪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找到改变的途径。

3. 创造重返社会的机会对于已经犯罪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

社会应该创造培训和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并找到稳定的工作。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社区矫正对策研究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社区矫正对策研究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社区矫正对策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危害了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帮助青少年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分析社区矫正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问题的产生与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家庭环境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指导,以及家庭不和谐、暴力等恶劣环境,容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社会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缺失和混乱,容易受到非法行为的引导和诱惑。

最后,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的缺失,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的心智未得到健康成长,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二、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对于个人来说,犯罪行为会导致他们的未来受到限制,面临就业困难和心理问题。

对于社会来说,青少年犯罪威胁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社会治安成本。

同时,恶性犯罪行为也会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给社会带来不安全感。

三、社区矫正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惩罚型措施,社区矫正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社区矫正可以使青少年犯罪分子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改造机会,有助于改变其错误行为。

其次,社区矫正能够提供一个更加温暖人性化的环境,给予犯罪分子更多的关怀和关注,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的恢复。

最后,社区矫正可以使得青少年犯罪分子与社会更好地接轨,重新融入社会,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四、社区矫正的问题社区矫正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其次,一些地方的社区矫正措施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其效果。

此外,社会对社区矫正存在偏见和误解,给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融入社会带来了困难。

五、加强社区矫正的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青少年犯罪现象探讨

青少年犯罪现象探讨

青少年犯罪现象探讨
引言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青少年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探讨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缺乏教育意识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行为。

2. 社会环境: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模范、犯罪文化的渗透、毒品滥用等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 学校环境:学校暴力、欺凌等问题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攻击性行为。

4. 心理因素:青少年常常处于自我认同和自我探索阶段,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寻求刺激和违法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 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的行为模范和正面价值
观的引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

3.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建立积极的学校环境,加强对欺
凌和暴力行为的防范和处理。

4. 心理辅导:为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内心困扰。

5. 社会支持: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青少年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减少其犯罪倾向。

结论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
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

浅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矫治(整理)

浅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矫治(整理)

浅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矫治[内容提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让我们不得不沉思:到底是什么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中笔者就自己作为青少年的心理加之一些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资料,粗略地分析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及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矫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违法犯罪犯罪心理矫治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高发。

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逐渐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犯罪动机简单,手段残酷,结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

因此,客观准确的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并正确有效的矫治青少年罪犯是预防青少年罪犯再犯罪使其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前提,对维持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浅析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身上的集中反映,既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因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下面首先谈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的主要原因:(一)、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1、模仿好奇心理的扭曲青少年好奇心理,喜欢模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善与恶的选择,而恶的事物往往是披着美丽外表的,而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对法律了解不多,往往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好奇心的驱使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神秘感,激起想尝试的愿望。

一旦受到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行为或犯罪分子的唆使与诱惑,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前,电视节目中有不少“暴力镜头”,青少年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从犯罪手段看,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而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根据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近年来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罪居于首位,占到51.3%;盗窃占19.6%;故意伤害罪9.4%;此外还有寻衅滋事、纵火、敲诈勒索、绑架等。

(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五)未成年人犯罪还呈现突发性、随意性较大、犯罪成本较高的特点。

往往由同伙临时提议、一时兴起冲动犯罪。

而且,往往不犯罪所得与犯罪成本不相符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2008年审理的一个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中,有以下的情节:8个同案犯同为未成年人,临时起意偷窃,一共撬开了十个门面房,偷窃所得仅为10元钱。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一)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看,主要表现在:1、受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地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法律应对措施,以期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最为常见。

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智能化。

他们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犯罪,给侦查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3. 犯罪动机复杂化青少年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情感、心理、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原因。

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4.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团伙化趋势,他们相互勾结,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团伙作案往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庭缺乏关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不良诱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

4. 心理因素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对策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时的行为。

青少年因为受教育不足、无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念、家庭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很容易出现犯罪的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预防和治理。

首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快节奏,父母忙于工作产生了疏忽,同时很多家庭都处于单亲或者离异状态,导致家庭教育的相应输出受到限制。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如市场良心沦丧,毒品泛滥等社会现象的存在。

其次,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需要采取更加综合、有效的措施。

政府、学校以及家长都需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政府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加强青少年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同时大力开展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警示广告、校园讲座以及社会媒体等途径,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到犯罪的危害性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财经观念、文明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等。

学校也应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师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和贯彻严格的校规和纪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健康、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最后,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管教,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和困惑,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家长应该制定家庭规矩,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不良信息,避免过度纵容孩子,影响其正常成长。

总之,要治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

只有政府、学校和家庭三者紧密配合,才能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使青少年远离犯罪。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据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其中又以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居多。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寻找促成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在原因,分析其心理特征并对之进行心理矫治,只有这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知才可能得到纠正,其犯罪行为才可能得到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其犯罪心理成因青少年犯罪心理大多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引起的。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阶段,这种复杂矛盾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化解是很艰难的,也是很不现实的。

处在复杂矛盾阶段的青少年会表现出:生理迅速发育与心理水平提高相对缓慢的矛盾、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心理结构中各因素(如认识、情感、行为、意志等)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的矛盾。

[1]从而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较好地用意志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进入社会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产生苦恼和不安。

如果这个阶段的矛盾解决较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反之就会导致问题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正处于发展、形成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他们缺少社会磨练,意志薄弱,特别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是非不分,甚至视丑为美。

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1、个性特征。

(1)、智力发展显著。

(2)、神经(气质)类型:犯罪青少年的神经类型呈强弱两极分化型,暴力犯罪者的神经类型更多表现为强型,而非暴力犯罪者则弱型居多。

偷窃犯罪的灵活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较多。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了解和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剖析1.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是否存在着紧张的亲子关系、溺爱或冷漠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指导,容易使青少年沉迷于非法活动之中。

1.2 社交圈子青少年常常受到同伴的影响,社交圈子中存在着明显的团体价值观。

如果青少年周围的同伴以犯罪行为为时尚,或者属于一个以暴力为乐的群体,那么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其影响而陷入犯罪。

加之青少年自身身份认同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而去追求不良行为。

1.3 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感、攻击倾向、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满足感,他们可能选择犯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寻找归属感。

二、干预措施2.1 家庭教育为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沟通和监管机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2 教育体制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引导和道德伦理教育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指导,青少年可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逐步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避免犯罪行为。

2.4 社会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与帮助也是防范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

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有三个结构要素——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理论重点强调幼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并对应儿童某些身体机能和倾向的获得,划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家长被认为是儿童个性形成第17章矫正治疗青少年犯罪社会学家通常用社会机器的方法预防犯罪,而心理学家则针对个人进行预防。

换句话说,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导致了犯罪,而心理学家则强调这是由于犯罪者自己个人的因素加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推动导致的。

而社会工作者则将两派学者的理论和设想运用于实践。

矫正治疗的界定矫正治疗程序开始后,它会经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即调查、诊断、矫正治疗管理。

在调查阶段是发现导致犯罪行为的原因。

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案例眼界的使用——是一个对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学校表现、业余爱好、娱乐活动、当前和过去的问题的详细研究报告。

特殊的矫正治疗技术精神疗法精神疗法这一普通术语被用来指明是那些源自于基于心理分析理论和普通精神病理论假定的矫正治疗技术中的一种。

精神治疗的目标是减轻被看做是不法行为的产生原因的情感或人身的问题。

约翰逊将精神疗法区分为两种广泛的类型——洞察力疗法和行为疗法。

洞察力疗法可以帮助一个人解释他或他的行为的原因,一旦这些问题的原因被查找到,行为疗法便从某些类型的活动入手来改善此人的状况。

现实疗法现实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分裂性行为源自于没人爱且没有人可爱、于人于己均无价值的感觉。

这样的一个人是没有责任心的。

因此,现实疗法的目标是让一个人变得负有责任心。

责任被定义为在不剥夺他人自身需求的情况下满足自己本身需要。

现实疗法只能在该孩子现在所在地且同时是诉讼所在地的地方进行。

它需要咨询提供者参与进来照顾正在接受法律帮助的青少年犯,让他们知道他或她所关心的东西,并通过帮助他们拒绝不可接受的行为帮助他们满足自身需求。

让一个人有责任心是现实疗法的目标,一个人通过战胜失败的身份而变得有责任心。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矫治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矫治

.
11
2、功能与作用 针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 针对社会环境: 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发展
.
12
3、矫正对象的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求
4、矫正对象的问题 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恢复和重建其社会功能难度大 地位边缘化
.
10
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矫治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述
1、概念:矫正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实施 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 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 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 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 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 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 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 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 种福利服务。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矫治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动机看,犯罪动机单纯,带有 一定的盲目性,激情性、偶发性犯罪突 出
案例:一位邻居,年仅17岁的高一年级的 学生,因见父母同其堂叔争吵,一怒之下,跑 到厨房拿菜刀,一刀捅进其堂叔肚子子,致其 堂叔当场死亡。
.
2
2、从犯罪形式看,共同犯罪、团伙作案 多
5、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保密;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
13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
14
(三)青少年社区矫治服务的三种本土化模式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解决办法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解决办法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解决办法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塑造孩子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指导与监督,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青少年迷失了道德底线,产生了犯罪行为。

2. 学校因素有些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受到压抑。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负责任的公民,从而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动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社会不公平、就业困难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使一些青少年感到挫败和沮丧,他们很容易受到犯罪团伙的影响。

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办法1. 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庭教育系统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力度,提醒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与义务,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2. 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法律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抵御犯罪诱惑的能力。

3. 加大社会关爱力度社会应该为那些形势艰难、家庭困难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心理辅导与职业培训等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支持,减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4. 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政府与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加强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与后果。

此外,也可以加强对潜在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全。

三、总结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概述: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犯
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主要原因:
1. 家庭环境问题:不良家庭环境、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是导致
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同伴影响、社会经济压力等也会使一
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3. 精神健康问题:部分青少年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从事犯罪行为。

解决方案:
1. 家庭教育和监护:加强家庭教育,提倡父母或监护人对青少
年的关爱和监督,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其他社会压力。

3. 社会支持和帮助:提供丰富的社会康复项目和资源,以帮助青少年摆脱不良环境和犯罪行为。

4. 刑法和法律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刑法和法律教育,增加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和责任意识。

结论: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和刑法教育,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监狱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与矫治

监狱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与矫治

监狱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与矫治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青少年犯罪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个人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矫治机构和监狱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监狱学的视角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以及矫治的有效手段。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对于大部分青少年犯罪者而言,他们缺乏合适的家庭环境和犯罪防范意识,在道德观念和责任心缺失的情况下,易受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些社会变革也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比如,经济困难、教育程度低下以及社会不公等因素都可能推动一些年轻人犯罪。

因此,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有助于制定切实有效的矫治手段以及预防措施。

二、监狱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矫治监狱学是研究监狱以及狱政问题的学科。

将监狱学的视角应用于青少年犯罪矫治,可以更加科学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 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矫治青少年犯罪中,知识教育是首要任务。

通过学习和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监狱应该提供符合青少年智力和知识水平的教育课程,帮助他们补充学习和提升自身素养。

此外,还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2. 心理矫治的重要性青少年犯罪往往和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这些心理问题包括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自我认知问题等。

因此,在矫治过程中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面对问题,并通过合理措施纠正错误行为。

3. 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了帮助青少年犯罪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盘活其人生,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青少年犯罪者在监狱中有机会学习各种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为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和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三、青少年犯罪矫治的挑战与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矫治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有三个结构要素——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理论重点强调幼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并对应儿童某些身体机能和倾向的获得,划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家长被认为是儿童个性形成第17章矫正治疗青少年犯罪社会学家通常用社会机器的方法预防犯罪,而心理学家则针对个人进行预防。

换句话说,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导致了犯罪,而心理学家则强调这是由于犯罪者自己个人的因素加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推动导致的。

而社会工作者则将两派学者的理论和设想运用于实践。

矫正治疗的界定矫正治疗程序开始后,它会经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即调查、诊断、矫正治疗管理。

在调查阶段是发现导致犯罪行为的原因。

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案例眼界的使用——是一个对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学校表现、业余爱好、娱乐活动、当前和过去的问题的详细研究报告。

特殊的矫正治疗技术精神疗法精神疗法这一普通术语被用来指明是那些源自于基于心理分析理论和普通精神病理论假定的矫正治疗技术中的一种。

精神治疗的目标是减轻被看做是不法行为的产生原因的情感或人身的问题。

约翰逊将精神疗法区分为两种广泛的类型——洞察力疗法和行为疗法。

洞察力疗法可以帮助一个人解释他或他的行为的原因,一旦这些问题的原因被查找到,行为疗法便从某些类型的活动入手来改善此人的状况。

现实疗法现实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分裂性行为源自于没人爱且没有人可爱、于人于己均无价值的感觉。

这样的一个人是没有责任心的。

因此,现实疗法的目标是让一个人变得负有责任心。

责任被定义为在不剥夺他人自身需求的情况下满足自己本身需要。

现实疗法只能在该孩子现在所在地且同时是诉讼所在地的地方进行。

它需要咨询提供者参与进来照顾正在接受法律帮助的青少年犯,让他们知道他或她所关心的东西,并通过帮助他们拒绝不可接受的行为帮助他们满足自身需求。

让一个人有责任心是现实疗法的目标,一个人通过战胜失败的身份而变得有责任心。

一个快速的完成时通向成功身份的一个好的开始。

发展一点觉得自己有用的感觉,就增加一点自身的信心,并帮助孩子看到他或她在这个系统内存有利害关系。

GLASSER细心指出,现实疗法的目标是为了有责任的行为,而不是为了快乐,尽管快乐和一种幸福的感觉可能是有责任行为的副产品。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意指在孩子的不正当行为发生的数小时内对之进行立刻关注。

他可能涉及这个年轻人自己或可能包括整个家庭,以争取立即找出该青少年犯得问题产生原因并有效的行为以减轻问题。

危机干预理论建立在这样的一种信念之上:在处于一个危险期的那段时间,一个孩子或该家庭可能会比他们在较之稍晚一点的时间对帮助的建议更坦率。

危机干预中心由某些少年犯法庭所掌控。

这些法庭在一个青少年被逮捕之后就尽快处理这个问题的目标和发放的活动。

主见性训练法很多年轻人涉入不良活动是因为他们是消极被动的,并很容易受同龄人的引导。

当他们处于涉及参加不法活动的压力的情形时,他们则随大流,尽管他们知道其所作所为是错误的。

他们只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害怕如果不这样做,竟会失去同龄人的友谊。

在家或在学校环境下的结果是孩子们可能变得没有主见或容易受他人引导。

当一个孩子由于表达了大人们认为不合适宜的观点或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曾受到他们的体罚或言语训斥是我,他或她就可能会陷入一种克制表达自己看法而轻易符合他人见解的模式中去。

当一个顺从的无主见的孩子被父母或老师夸奖其这样很好的时候,被动型就会加强。

一个孩子因为他或她认为过于顺从是一种取悦其父母或老师的方法而发展一种过于顺从的模式的话,那么其同样很可能为了获得同龄人的赞同而过于顺从。

对一个孩子来说,缺乏主见的另一个根据是对某些社会情形缺乏经验以及欠缺观察适当的行为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显得“知道后果”的同龄人的引导可能就非常有力。

另外,被动性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在一些文化或种族环境中被视为一种美德,且一个孩子可能会将这种态度视为一种归结状态。

为什么有主见很重要?适当的自我表达式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于表现自己存有困难的个体宣称他们在人际关系场合存有自尊心低贱、抑郁和不适当的焦虑感觉。

他们感到不被赏识、不过如此或被他人利用。

有主见的行为定义为:在不惩罚、威胁或贬低他人的情况下,一个人的需要、需求和观点的直接沟通。

它也包括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在诉讼中不过度害怕的情况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包括三类行为:(1)表达积极的感觉(赞扬他人并接受赞扬,进行交谈);(2)自我肯定(维护自己的权利,拒绝做某些事情)以及(3)表达消极的感受(对他人行为进行判断后的烦恼和愤怒)。

行为矫正法这个程序包含一个行为的“成本与回报”方法,并以该主体得到某种类型的奖励(回报或欠缺回报)作为行为的结果。

行为矫正法曾被描述为:一种行为影响的特殊形式,该种行为影响主要涉及到源自于为减轻人类痛苦和加强人类活动而进行的实验心理学方面研究的原则的应用。

行为矫正法强调对这些应用的有效性进行系统化的监控和评估。

行为矫正的技术通常意图通过扩展个人技术、能力和独立性而使改良的自我控制变得更为容易。

行为矫正法的基本原则源自于条件反射实验。

行为矫正法可能包括积极的奖励或厌恶刺激的作用。

在积极的奖励方面,每当一个受期望的行为发生之时,该主体就得到某种类型的奖励。

在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环境下,这可能涉及到为了某些利益而给予其增加的特权的一个利益体系。

对于逃学者,为了让他们每天能立即在校学习,可以每周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金钱。

这些回报(奖励)是根据正在进行行为矫正的人的年龄和需求的不同而有选择性的给予。

在厌恶刺激的使用方面,不适当行为与一些不愉快事情的发生相联系。

对于违法者来说。

可能会因不法行为而受到罚款或损益。

在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环境下,可以采用进行短时期的隔离或限制,例如看电视或参加运动的特权的形式。

行为矫正法在积极地奖励或厌恶刺激的运用方面,通常被父母作为一种控制或指导孩子行为的方式来使用。

在社会公共机构的环境之外,在青少年犯司法工作中,它通过行为七月的使用被进行最为频繁的利用。

行为契约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书面协议,在这一协议里,将会附随某些陈述清楚的规则,并且作为回报将会给予各种各样的奖励。

他们也规定如果没有附随这些规则,奖励将被撤回或将会加强制裁。

行为矫正法的成功很大地取决于主体被期望的行为发生时的积极性奖励以及非期望行为发生时的消极制裁的获得。

在行为契约的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让父母牢记,严格执行在契约中达成统一的规则以及如实向缓刑官员报告关于违犯监控的重要性。

环境矫正治疗法环境矫正治疗法是指在矫正治疗中,利用青少年所处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来改变他或她的行为举止。

团队合作法团队合作法是一种这样的矫正治疗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必须通过团体成员之间以及团体成员与顾问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不是说通过顾问与成员之间的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来达到预期目的。

该团体既是矫正治疗本身所发生的地方,也是矫正治疗所进行的方式。

换句话说,在团体背景下,会有一些有力的手段有利于我们鉴定问题、确定目标,并针对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顾问利用这些在团体背景下发生的社交互动促使青少年生活必要的变化的发生。

在一些团体中,顾问可能只起到消极的作用,由团体成员完成大部分的鉴定和分析工作;而在另外一些团体中,成员则需要顾问的鼓励才能顺利完成团体的工作。

该方法的成功取决于指导者在指导团体达到预期效果的技巧。

团体合作法分为五个阶段:纳入(吸收成员)指导者诊断和设计矫正治疗方案组成团体发展和矫正治疗团体测评和结束有规则指导的团体互动方法和正面的同龄人文化方法家庭审议方法愤怒可知方法第8章女性青少年犯罪一讨论到女性青少年犯罪行为,人们就把它与不正当的性行为联系在一起。

并且把这种性行为看作是女性寻求爱和安全的表现,或者把这些性行为看作挣钱的手段。

从来没有人会把这些性行为看成是女性反抗父母乃至社会规则的表现。

女性最常受到指控的违法行为可以被称之为“无被害人的犯罪行为”。

在这些犯罪行为中,除了她们自己,她们没有侵害到任何其他人。

女性的不良行为与男性的财产犯罪或者暴力行为不同,她们不会公然对社会造成威胁。

女性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近年来女性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增加,似乎与家庭作为社会控制机构的功能减弱有关。

一些女孩,通过实施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或者通过滥用毒品、酒精追求男女平等。

青少年时期女孩的独特个性导致14至19岁这些女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四个关键因素有:1.青春期特有的强烈生理冲动。

在这些女孩身上,这种冲突很明显,并常常让她们自己感到害怕。

从那时起,对性行为后果的害怕就一直存在。

2.复杂的认同过程。

据发现,违法犯罪女孩特别难以认同她们的母亲,特别是在青少年早期。

导致这种认同困难的因素主要原因是与母亲的竞争关系或者对母亲软弱的蔑视。

缺乏父爱或者受到父亲的虐待,也是导致她们认同困难的原因。

3.妇女地位的文化变迁。

K认为下列因素对来自下层社会经济阶层的女孩行为有很大的影响:A、缺乏针对妇女的传统或职业培训B、妇女工作的一成不变而且收入很低C、志气受挫D、缺乏合法的渠道宣泄她们的本能冲动E、主见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并对这一双重标准十分憎恨4.“不顾及女孩薄面”的成人权威以及由此导致的孤独。

违法女孩觉得没有人听她的。

但是,家里、学校和社区的权威人物不断地告诉自己她应该做什么。

为此,她们难以产生高度的自尊。

家庭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女性的违法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机构。

对社会规范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是在家庭中逐渐形成的。

作为一个社会化机构,父母不仅通过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来实现儿童的社会化,这种控制手段包括限制、奖赏和惩罚;也通过发展儿童的超我或意识来内化(指潜移默化的学习)他们的控制;还通过避免对孩子实施某些行为的“间接控制”,来实现儿童的社会化,因为没有人愿意伤害、扰乱孩子,也不希望浇灭孩子的希望与幻想。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能够减少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比较而言,女孩更容易受母亲影响,而男孩更容易受到父亲的影响。

如果一个女孩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男孩,那么她更可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另外,他们发现,儿童的男女角色认同存在社会阶层的差异性。

上层社会的女孩比中产阶级的女孩,更容易形成男性角色认同,这是因为上层社会的父母,通常会允许他们的孩子进行冒险行为。

而且,他们一般不会对孩子实施严厉的控制。

研究人员也研究了破裂家庭结构与违法行为的关系。

一项对全国近2000个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父母离婚、分居和再婚等,对青少年身份犯罪(如不服管教或者离家出走)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对新家庭环境的不接受或者不适应,都可能会产生沮丧情绪和反逆、离家出走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