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2.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3.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顺序而言的,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两大类型:一是从语义上表示被动;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诵的词来表示被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 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高中文言文特别句式1文言文的句式,跟的句式,有的一样,有的很不一样。

即使是一样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推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别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推断句(10种类型)推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推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推断)练习:一、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文言文句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判断句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是天下之大贼也。

7、此帝王之资也。

8、梁将即楚将项燕。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4、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常翻译为“……(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

2)……,……也。

3)……者,…… 。

4)……者也。

5)“是······也”式6)“此······也”式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5)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对仗句:即对称句,句子结构对称,常用于表达对立或呼应的意义。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平行句:句子结构平行,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成分,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例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3.修辞句:通过修辞手法增加文采和表现力,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现象句: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以揭示作者的情感或意境。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反复句: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式,加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些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通过华丽的修辞、优美的语言构思,展现出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在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式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提高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纳整理一.被动句文言文中,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3)在动词前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

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文言文被动句两大类型:有标志的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1.被动句的判定方法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六、表判断语气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如: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顾未有路耳。(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梁襄 王》)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无宁……”“与其……宁”“与其……孰若”, 表选择,译为“与其……,不如……”
如: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林觉民《与妻书》) 与
4.“安……哉”,译为“怎么……呢”。 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5.“况……欤”,译为“何况……呢”。 如: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6.“无乃……与”,译为“难道不是……吗”。 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7.“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4.“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如: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以为”、“以……为”,译为“认为”、 “把……当作……”、“用……做……”。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苏轼《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6.“……之谓也”“其……之谓也”,译为“说的 就是……啊”。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 子·秋水》)
其李将军之谓也。(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 7.“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8.“非……不得”,表强调,译为“非……不可”。 如:则谓非草木不得。(《芙蕖》)
3.“何……为”“何(奚)以……为”,译 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高中文言文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句式总结

文言文句式总结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固定句式可分为表疑问,表反问,表感叹,表揣度,表选择,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来钱何所营?(《卖炭翁》)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求学》)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公输》)(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之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这里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呢?〞〕……?〔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万一有朝一日您(赵太后)驾崩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何、假设……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假设何?垓下歌〔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就凭你衰残的年龄与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与……孰。

(可译为“跟……比拟,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诸葛丞相:“现在幼常〔马谡〕,已经因为有罪而被处死,从而整肃了军纪,您为什么反而哭了呢?〞〕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受雇耕地的人,怎么能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答复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荷蓧丈人〔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怎么可以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②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梦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即使做离奇的梦,展开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与尚么?〕……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颇将军吗〕②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害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害吗?〕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不行。

高中文言文句式大归类

高中文言文句式大归类

文言句式大归类(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注:现代汉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常见的古汉语里,“是”多为代词,很少作判断词、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者……例子: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3.……者也例子: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也例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5.……为……例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本,系,是“等词,表示肯定判断,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子: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山下皆石穴罅(xià)。

【解释:山的下面都是石洞的裂缝。

】臣本布衣……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注意:这个就是一个“是“表是判断的例子!自己琢磨!!一般如果能用代词翻译的,都不会是判断,而套不上代词的,可以尝试用判断句式去翻译,就看意思能不能通。

】7.无标志的判断句,但一定有主语与名词性谓语。

例子:刘备,天下枭雄。

{回归课本:经典篇章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是(代词,这)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所谓前洞也。

此予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邻之厚,君之薄也。

是(代词,这)寡人之过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留者,待吾客与俱。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直不百步耳,是(代词,这)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独…哉?难道…吗?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 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 哪如…? 其…其…也…?是…还 是…呢?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诚……则……,如 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 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 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 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 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 这样。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 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 此。;同你;一起,共同; 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 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 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是:因此。 以…为…:认为…是…, 把…当作…;让…作…, 任用…为…;用…做…, 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 因此而;因而。 有所:有…的人(或物), 有什么…;有…的地方, 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 会,能够。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 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 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 法);同,对于;同…相比。
往往:处处,到处;常 常。 唯……是……:只。 为……所……:被。 未尝:从来没有。 谓…曰…:对…说,告 诉…说;把…叫做…。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 称为,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 久,一会儿。 无虑:大约,大致。 毋宁,无宁:宁肯,宁 愿;莫不是,不是。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1、何所⋯⋯?表疑的固定构。

是“所⋯⋯者何”的倒装和。

可“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 女何所思,女何所。

文:姑娘所想的是什么,姑娘想念的是什么。

② 炭得来何所?(白居易《炭翁》)文:炭得来的所求的是什么?2、何如⋯⋯?何如⋯⋯?如何⋯⋯?可:“⋯⋯怎么?”例:取吾璧,不予我城,何如?文:拿了我的璧玉,不我城,怎么?可:“ 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何如从之?(《左o 襄公二十六年》)文:(楚国作)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什么要遵照种主呢例:何如取之尽,用之如泥沙 ?3 、何如同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性固定构。

常用于作行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怎么”。

例:樊曰:“今天之事何如?” 文:樊:“今天的情况怎么?”(2)表示比的固定构。

可“比⋯⋯怎么”。

例:王以何如其父?文:大王(括)比他的父怎么?4 、如⋯⋯何?奈⋯⋯何?可:“拿⋯⋯怎么呢?”“ ⋯⋯怎么”、“把⋯⋯ 怎么”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文:太行、王屋怎么?例:三老不来,奈之何?(《西豹治》)文:三老不回来,把他怎么?5." 何(奚)以⋯⋯ " 、 " 何(奚、曷)⋯⋯ "其中“何” 是疑代,可用“安” 、“奚” 、“曷” 等来代替;“以” 是,“用”的意思;“ ” 是表示疑的气。

前者可“ 什么(要)⋯⋯呢” 、“怎么⋯⋯呢” ,后者可“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 " 此刻人方刀俎,我肉,何辞?文:此刻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是肉,什么要辞别呢?例: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 (《史· 羽本》)文:羽笑着:" 上天要亡我,我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庄子《逍遥游》)文:哪里用得着高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文:臾是我国的臣国,什么要攻打它呢?6 、孰与;与⋯⋯孰“跟⋯⋯比,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更美?例:公之廉将孰与秦王?——你看廉将和秦王比,怎呢?二、表示反1、何⋯⋯之有?可:“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 、如之何⋯⋯?可:“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文: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 、不亦⋯⋯乎?可:“不是⋯⋯?”不也是⋯⋯?”例:求若此,不亦惑乎?文:像求,不是糊涂?例:学而之,不亦乎?有朋自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文:学而且常温所学知,不也是高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方来,不也是快的?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4 " 不⋯⋯乎 " 用,表反,相当于代的" 不算是⋯⋯? "例:此不者小而近者大乎?文:不算是的小而近的大?5 、 ( 其)⋯⋯哉(乎、耶)?可:“ 道⋯⋯?”例:夫患常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独伶人也哉?《伶官序》文:(人生的)患常常是从微的事情累起来的,人的才干勇气常常被他溺的事物所困,道可是伶人才这样?例:得之而失之易欤?《伶官序》文:道是得天下而失天下简单?6、安⋯⋯哉(乎)?可:“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此后,安能抗此乎?(《赤壁之》)文:可是刘豫州此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呢?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文:燕雀哪里知道的大理想呢?7、⋯⋯非⋯⋯欤?可:“⋯⋯不是⋯⋯?”例:子非三医生欤?(《屈原列》)文:您不是三医生?8、宁⋯⋯耶?可:“哪里⋯⋯呢?”例:宁知此骨所耶?文:哪里会想到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 、⋯⋯哉?可:“ 道⋯⋯?”例:人之奋发 , 不如蜀鄙之僧哉?...10、独⋯⋯哉(耶)?可:“ 道⋯⋯?”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文:道公子你就不能够怜您的姐姐?例:相如,独畏廉将哉?文:相如我然才能低下,道就怕廉将?11.“其⋯⋯ 乎(也、耶)”,表揣、希望、反等气。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一、表示疑问:1、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3、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5、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或“与……相比,谁更……”)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如果替人家耕种,怎么能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义怎么能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太糊涂了么?)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不如蜀地的僧人吗?)10.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怎么这样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固定句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归纳整理。

1. 主谓结构:- 主语 + 动词:如“吾思博学之,而不能明也。

”(《论语》)- 主语 + 动词 + 宾语:如“人皆有不好之处。

”(《论语》)2. 主谓宾结构:- 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如“吾乎,吾之知也少矣!”(《庄子》)-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补语: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论语》)3. 主谓补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宾补:如“吾日三省乎吾身。

”(《论语》) - 主语 + 动词 + 补语: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4. 并列结构:- 并列句: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

”(《论语》)- 并列分句:如“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5. 状语结构:- 状语 + 主语 + 谓语: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木兰诗》)- 主语 + 状语 + 谓语:如“天寒地冻,人心难热。

”(《史记》)6. 倒装结构:- 宾语 + 谓语 + 主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 状语 + 谓语 + 主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旅夜书怀》)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掌握了这些句式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整理
被动句:《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為仲卿母所遣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同時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前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师说》不拘于时
《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苏武传》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见犯乃死,重负国。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后:《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室西连于中闺某所,而母立于兹。

其制稍异于前《诸子喻山水》名成于前,德垂于后
‘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今尔出于崖涘
《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
拜送书于庭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乃设九宾礼于廷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新序二则》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奈何饮于酒肆
得于酒家酒酤于市一旦异于今日
《过秦论》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中山之君也。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石钟山记》得双石于潭上
《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秦晋肴之战》庚辰,将殡于曲沃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吾子淹久于敝邑辛巳,败秦师于崤
武夫力而拘诸原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
《苏武传》为降虏于蛮夷
《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判断:《黄州快哉亭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前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新序二则》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训俭示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鸿门宴》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遺恨也。

谓语前置:《黄州快哉亭记》快哉此风!
《前赤壁赋》渺渺兮于怀
宾语前置:《黄州快哉亭记》而风何与焉?将何往而非病?将何适而非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诸子喻山水》何取于水也?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秋水》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训俭示康》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胡为遑遑欲何之?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秦晋肴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苏武传》即谋单于,何以复加?何以女为见?
定语后置:《秋水》闻道百
《前赤壁赋》客有吹洞萧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新序二则》宋人有得玉者
《训俭示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
《苏武传》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省略句:《项脊轩志》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