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穴位专题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人体的保健穴位ppt课件

人体的保健穴位ppt课件
;
体表定位
;
十、膻中穴
•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详 细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 点,是脏腑之气会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 可以扩张血管, 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 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按摩时普通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 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 次为1 遍,普通每天按摩3—5遍。
;
• 中医以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 由致病要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 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遭到 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 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 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 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经过经络和腧穴走 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 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 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 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 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 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
;
• 保健效果:对于关元穴,前人有“此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的说法。关元穴同时为任脉穴位, 也是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经、小肠经、任脉 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疾病都有保健、调养的疗效, 具有培补元气和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 泛。 大家平常可以采用按摩、针灸等方法刺激关元穴。 其中,艾灸延续熄灭,使温热之气从肌肤外表浸透 到经络。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络,因此可以通达五脏 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 关元穴就是任脉的俞穴,又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 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所以,经过针灸使温热之气, 可以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是全身的真阳,是 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冬天温度较低,也是补 阳施灸的最正确时间,大家可以针灸、按摩关元穴 到达涵养元气的保健作用。

常见穴位及定位PPT课件

常见穴位及定位PPT课件

1、气海
• 不爱说话声音低, • 精神不振易疲劳。 • 出汗舌红易感冒, • 气虚之证灸气海。 •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 下1.5寸。 • 刺激方法:按揉法、艾 灸法。 • 主治:腹痛、术后腹胀。
2、命门
• 平时怕冷手脚凉, • 精神不振睡眠多。 • 面白眼黑唇色淡, • 此时阳虚灸命门。 •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凹陷处。 • 刺激方法:按揉法、艾 灸法 • 主治:腰痛、肾阳虚、 遗尿等。
7、肺腧
• 皮肤瘙痒荨麻疹,
• • • •
喷嚏鼻塞又哮喘。 过敏体质需注意, 三伏天灸去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旁开 1.5寸, 属膀胱经。 • 刺激方法:揉法、艾灸法。 • 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THANK
YOU
SUCCESS
2019/4/3
8、合谷
• 保健身体治未病, • 合谷内关足三里。 • 定位: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 侧的中点处。 • 刺激方法:按法 • 主治:发热,头痛,咽 喉痛、鼻塞等。
3、太溪
• 口燥咽干皮肤干, • 面色潮红有盗汗。 • 手足心热是阴虚, • 按压太溪滋肾阴。 • 定位:位于足内侧,在 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 凹陷处。 • 刺激方法:按法 •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 阳痿等。
4、阳陵泉
• 平时面部油光光, • 易长痤疮与粉刺。 • 舌苔黄腻易疲倦, • 清热利湿阳陵泉。 • 定位:小腿外侧之腓骨 小头稍前凹陷中。 • 刺激方法:按法 • 主治:肩周炎、落枕、 膝关节炎、腰扭伤
11、神门:防止失眠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处。 • 主治:心慌、心悸、失 眠等。
12、列缺:补肺益肾
•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 • 主治功能:宣肺解表, 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

三30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三30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 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处。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 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痛,瘫痪, 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 性疾病,肤病等。
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 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 疼痛等。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 炎,自汗,盗汗,背痛等 症。
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 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 病,肩背部疼痛。
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 华陀夹脊 肝俞 下旁开1.5寸。 [位置]第一胸椎起至第五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 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除水湿。 0.5寸。左右各17个穴。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 [主治]胃病,神经性呕 [效能]调理气机,调理内 气机,明目。 吐,肠炎,浮肿,贫 脏机能。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 血,背腰痛,慢性出 [主治]背腰部疼痛,神经 炎,胃痛,肋间神经痛,神 血性疾病等。 衰弱,五脏六腑机能失常 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 等。 等症。
五、下肢部常用穴位
环跳 [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 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内2/3交界处。 [效能]利腰腿,通经络。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 痛,下肢麻痹,瘫痪, 麻木等。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 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 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 吐,胃痛,急性胃肠炎, 关节炎,下肢麻痹,半 身不遂等。
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 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关节炎,偏瘫,腰痛, 牛皮癣等症。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

“杨维杰针灸手法与董氏奇穴”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各种针灸手法在董氏 奇穴中的应用,涉及到各种针灸手法、董氏奇穴理论,以及这些手法在穴位选择 和针灸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杨维杰刺络针法与董氏奇穴”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刺络针法的理论在董 氏奇穴中的应用,涉及到刺络针法、董氏奇穴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穴位选择和 针灸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目录分析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是一本详细讲解董氏奇穴穴位 及其应用的书籍。通过深入剖析目录结构,我们可以对该书的内容和主题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这些部分基本上涵盖了杨维杰对董氏奇穴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从不同的思路 和角度来探讨董氏奇穴的穴位和应用。
学习董氏奇穴需要耐心和毅力,但一旦掌握,将为大家的针灸治疗提供强大 的支持。作为中医针灸的瑰宝,董氏奇穴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将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健 康和福祉。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中医针灸著 作。通过对董氏奇穴的深入解析和精彩摘录,我们可以领略到针灸疗法的博大精 深,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指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阅读感受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读后感
《董氏奇穴高级讲座系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是一本由杨维杰编写的书籍, 人民卫生社于2018年。这本书是对董氏奇穴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对于中医针灸学 和穴位疗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杨维杰先生对董氏奇穴的热爱和执 着。他通过对穴位的详细阐释、解说、应用和发挥,将董氏奇穴的精髓和特点展 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名称、位置、功能和作用,通过杨先生 的解读,我对这些穴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系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措施: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营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营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体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性: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营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前谷穴Qián gǔ取穴措施: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理论基础
背部浅层为经脉所过,深层 为脏腑所居,五脏六腑以及奇 恒之腑均居其中。背腧穴包含 从大椎穴至尾间骨长强穴一切 背部经穴及经外奇穴。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18页
理论基础
背部循行正中线是督脉,循 行背部正中线旁开1. 5寸和旁 开3寸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太 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 少阳胆经也经过背部,背部正 中旁开0. 5寸是华佗夹脊穴。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源流
而在《针灸集成》定为0. 5寸; 朱龙玉编《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中为0. 8寸;赵尔康主编《中华针 灸学》为1. 5寸。但大个别医家 及其所著认为是脊旁0. 5寸,每 侧17穴,左右共34穴。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16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17页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44页
三焦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 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45页
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 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 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 骨病。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源流
关于督脉循行,在《素问·骨空论》 中日:“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 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 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 别绕臀,最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 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背腧针疗法专题知识讲座
第6页
源流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 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 持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 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 贯脊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 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PPT课件

最新课件
31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最新课件
32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最新课件
33
▪ 快速取穴:
最新课件
41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橫 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最新课件
42
10 颊车
▪ 足阳明胃经 ▪ 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
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 之凹陷处。 ▪ 主治:口眼呙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最新课件
43
快速取穴: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 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最新课件
18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最新课件
19
任脉
最新课件
20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医针灸专题知识讲座

中医针灸专题知识讲座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 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旳大 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旳支脉相合, 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 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 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 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 跳穴)处。
(一)名称分类
(二)走向、交接、分 布、表里关系及流注顺 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2、分布规律 3、表里络属关系 4、流注顺序 (三)循行部位
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在头面部旳循行分布
部 )
2.十二经脉旳循行分布部位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三、构成:
经脉: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 阴维脉、 阳维 脉、 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络脉 :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各
操作:直刺0.5-1寸
劳宫(心包经 PC8)
位置:掌心第二、三掌骨间偏第 三掌骨,握拳中指尖下
主治:①发烧烦躁,癫痫,癔病 ②口腔糜烂,口臭,口疮, 胃火牙痛 ③手汗,手癣,手指麻木

经络穴位公开课3

经络穴位公开课3

经络穴位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存在一个经络系统。

“经”指经脉,是主干,“络”指络脉,是分支,经脉和络脉共同组成经络系统。

经络既是信息通道,又是能量通道。

它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路,人身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组织连成一个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经络还具有流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穴位是体表与经络、脏腑相连通的点,“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传统中医认为,穴位按摩是通过疏通经络起治病健身作用的。

经络中最主要的是通向内脏的12“正经”(这12正经通过络脉分别连结体内脏腑)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通称十四经,穴位也主要分布在这14条经脉上。

一、穴位的定位穴位的定位,主要用两个方法:1、自然标志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体表的自然标志来定位取穴。

如两眉正中取“印堂穴”,两乳正中间取“膻中穴”。

2、指量法这种方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宽度为标准来比量取穴,也称“同身寸”。

拇指中节横度相当1寸。

食指、中指两指并合的横度相当1.5寸。

食指至小指并合的横度〔四横指〕相当3寸。

有的穴位可以单用自然标志定位法,更多的穴位则需要自然标志定位法和指量法联合应用。

二、常用穴十四经上共有361个穴位(见附表),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经络穴位的位置和功能:1、手太阴肺经少商穴:少商穴的位置在拇指桡侧,距指甲根约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腧穴,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

少商穴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鱼际穴:鱼际穴的位置在第一掌骨掌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鱼际穴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等。

2、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穴: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旁开5分,鼻唇沟中(鼻唇沟是鼻子两旁通向嘴唇角的凹沟)。

迎香穴常用于治疗鼻塞、鼻炎、面神经麻痹等。

按摩迎香穴预防感冒效果很好。

方法是用两个手指,沿鼻唇沟从上向下推压100下,一天2次。

曲池穴:曲池穴的位置:屈肘成90度,肘横纹尽头外5分处,向桡骨方向压下去,有酸胀感的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肾俞 位置: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月经不调,腰膝冷痛,咳喘气少,耳鸣
目花。 手法:揉、按、推、搓。
19、承扶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线。 作用:腰、股、臀、骶部疼痛,大便难. 手法:点、揉、按。
20、委中
手法:按、揉、推、拿。
21、承山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疝气,痔疾。 手法:点、按、压、揉、叩击。
15、心俞 位置: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心悸健忘,惊悸心烦,心痛。 手法:按、点、揉、推。
16、督俞 位置: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腹满胀痛,肠鸣逆气。 手法:揉、按、点、弹拨、推。
17、膈俞 位置: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胃脘胀痛,呃逆呕吐。 手法:按、揉、压、推。
一四经穴中有一些常用的保健穴位,它们不仅 具有医疗作用还具备保健作用。例如,合谷除 可以治疗头痛、手腕肿痛、全身发热外,还可 以疏筋活血;百会可治头痛、头晕,还可以增 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头发脱落等 。
现将全身常用的50个保健穴位的作用、位置、 适应症分别介绍如下。
中府 1、中府 位置:位于前胸外上方,乎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 寸。 作用:咳嗽气喘,胸中烦闷,肩背痛,腹胀呃逆。
22、昆仑 位置: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作用:脚跟痛,腰痛。 手法:揉、点、按、拨弹。
23、四满 位置:脐下2寸,腹中线旁开约0.5寸。 作用:月经不调,阳痿,腰脊痛。 手法:点、拿。
24、大陵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作用:腕关节疼痛,胃痛。 手法:按、揉、弹拨。
25、劳宫 位置:在第阴交 位置:在内踝窝点上3寸。 作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失眠
,神经性皮炎。 手法:点、掐、揉、擦。
10、神门 位置: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横纹尺
侧端。 作用:心悸失眠,骨蒸盗汗。 手法:点、揉。
11、睛明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目赤肿痛,近视色盲。 手法:按、揉、推、捏。
手法:点、按、揉、摩。
2、尺泽 位置: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作用: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肘臂挛痛。 手法:推、按、揉。
3、手三里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挠侧,曲池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
手法:按、揉、拨。
4、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鼻唇沟中
7、膈关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布有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外侧支 ,及肋间动、静脉。 作用:现代用于治疗肋 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胃出血,肠炎。
手法:点、压、揉、摩、拨。
8、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
穴下3寸。 作用: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 手法:揉、点、拨。
12、攒竹 位置: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手法:点、按、揉、推、捏。
13、大抒 位置: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发烧咳嗽,背项强痛,头痛鼻塞。 手法:按、揉、点。
14、肺俞 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咳嗽气喘,胸满,盗汗, 手法:按、揉、弹拨、推。
人体穴位图
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穴位总称, 又称十四经穴或十四经腧穴,在腧穴学中是主 体,多指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 上的针灸、按摩刺激点。十四经穴的数目是单 穴52个,双穴309个,共361个,另外还有48个 经外穴。
全身每个经穴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主治功能,即 局部治疗功能邻近治疗功能,远端和全身治疗 功能。
。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手法:掐、点、揉。
5、下关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作用:口感齿痛,耳聋,牙关开合不利。 手法:拨、点。
6、头维 位置: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 作用:头痛目眩,眼痛,视物不清。 手法:揉、点。
横纹中。 作用:中风昏迷,口臭,心痛。 手法:按、揉、拿。
26、颅息 位置:沿耳轮连线上、中3分之1的交点。 作用:头痛耳疾。 手法:点、揉。
27、风池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
之间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颈项强痛,感冒中风。 手法:拿、按、揉。
28、环跳 位置: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
连线的外3分之1与内3分之2交点处。 作用:腰腿疼痛,瘫痪,半身不遂,闪腰。 手法;点、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