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关于《踏雪寻梅》教学反思(精选8篇)
关于《踏雪寻梅》教学反思(精选8篇)关于《踏雪寻梅》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踏雪寻梅》教学反思(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篇1《踏雪寻梅》是一首旋律朗朗上口,意境高雅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用轻快而优美的声音演唱,从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一种高雅的意境和淳朴的生活情趣。
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绪比较难,因此,在新授之前我用不同情绪的《一剪梅》来导入,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音乐情绪。
在新授过程中,我用极富感染力的歌声进行对比范唱,让学生用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分辨歌曲所选用的适合声音,这节课主要是一堂歌唱教学课,在歌曲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对歌曲进行处理:1、歌词的理解歌词很优美,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整理关于梅花的古诗,从而上升到梅花的品格、精神。
向学生展示歌词的内容,让学生形象直接地体会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为后面学歌做好了铺垫。
2、断音的练习歌曲中的断音记号教学,要唱的有弹性。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用对比的方法,用跳音、连音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说出铃铛声要清脆,有弹性,再请学生比较怎样演唱能表现驴儿的铃铛声,通过唱法的比较,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3、力度的变化在处理歌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力度”这个切入点,歌曲中的力度标记,会让歌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教学,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歌曲的意境,更好地唱好了这首歌。
4、多声部节奏的运用在本课中,加入节奏表现,撕纸、碰铃、用嘴弹舌模仿马蹄等,形象的还原踏雪寻梅画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本课通过听、学唱、演唱、多声部伴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归纳有三点:一是由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作为艺术课教学,必须有所拓展,;二是在教授顿音记号和力度变化的演唱时,对比教学法运用效果不佳;三是多声部节奏训练,学生表现因时间分配,没有达到很完美;四是学生对新文化历史背景知之甚少,学生达不到共鸣。
初中音乐_冬之旅——《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样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样样才能透过音乐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
音乐反思性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冬之旅》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七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注重以审美为主的兴趣教学。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
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
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课堂的前1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在导课之初,我通过找铃铛声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演唱铃铛的声音,并找出两串铃铛的区别,其实其中一串铃铛就是后面歌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在导课之初解决了。
而优美的铃铛声又引来了一位骑驴者,他正在悠闲自得的赏雪,通过一个音、诗、画的视频简单又直接的引学生入境,同时也让学生第一次感受了歌曲的歌词。
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初中音乐_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
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也可分析为二段体结构),2/4拍子,大调式。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
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愉快的歌声中陶醉在冰雪世界带来的乐趣里。
对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高雅品格产生敬仰,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演唱实践中理解并用强与弱、连音与顿音、渐强与渐弱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
3.知识与技能充分感受歌曲《踏雪寻梅》的意境,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有节奏感并可以给歌曲加入打击伴奏,掌握二段体结构。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跳音记号、休止符的使用。
2.把握歌曲情感,领悟歌曲内涵。
教学准备:电子琴、铃鼓、碰铃、双响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伴随《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进入教室,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音乐、热情愉悦的课堂氛围。
一:导入教学1.(播放《踏雪寻梅》的律动视频)师: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在正式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叫醒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以饱满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今天的学习当中。
起立!(提起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兴趣。
)师生律动。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共同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请坐!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它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呢?(引出课题)......银装素裹的冬天......这首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本第六单元《冬之旅》中的《踏雪寻梅》,介绍词曲作者,口述教学目标。
二:学唱歌曲1.正式完整播放《踏雪寻梅》的歌曲视频,让学生找到歌曲中不熟悉的字、词,闭上眼睛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踏雪寻梅说课稿
踏雪寻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踏雪寻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富有诗意。
这首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技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发声技巧。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冬日美景和寻梅的喜悦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表现歌曲。
2、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和三连音的演唱。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歌曲的韵味。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冬日雪景的视频,营造出寒冷而美丽的氛围。
初中音乐_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踏雪寻梅》的教学活动,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感受梅花傲然雪中的坚毅品格。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比较、表现等活动中掌握歌曲休止符、弱起、顿音与附点节奏的演唱;运用“身体节奏”、阿卡贝拉及乐器伴奏的形式,解决歌曲学唱中的重难点、并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3.知识与技能: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了解作者及歌曲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1.弱起拍处的演唱2.边打身体节奏边演唱3.用阿卡贝拉的形式为歌曲配唱二声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生互动游戏“身体节奏”(BODY BEAT)。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放松身心。
2.为旋律自编“身体节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带入歌曲埋下伏笔。
3.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讲授歌曲节拍。
设计意图:了解节拍强弱规律,为下一步练习“身体节奏”做好准备;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授课过程【踏词寻意】1.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了解歌曲意境。
2.了解作曲家黄自及其代表作品。
设计意图:熟悉歌词,了解作曲家及时代背景。
【踏歌寻拍】1.教师带领学生边打“身体节奏”边读前八小节的歌词。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节奏,利用“身体节奏”的强弱拍,解决弱起拍处的难点,并对发声要求做强调,为演唱好歌曲做好铺垫。
2.歌曲的后半部分及完整的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练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
【踏乐寻音】1.听音练耳小游戏:看谁能最快的听出缺少的音符是哪个。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简谱的兴趣,利用对比法,听出音程间的不同,使学生快速掌握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
2.完整演唱歌谱,熟练掌握后,加入“身体节奏”。
设计意图:完整演唱整首歌谱,对节奏再一次的练习,检查音准问题。
【踏雪寻踪】1.欣赏歌曲《.送别》,提问:在视频的表演中,都有哪些伴奏形式?设计意图:拓展学生音乐视野,了解多种时下流行的伴奏形式。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2.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分析2. 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3. 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学习,京剧唱腔的体验,歌曲的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唱腔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词曲特点及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新课学习: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分析京剧唱腔的基本原理。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相互观摩,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演唱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评估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和唱腔的准确性。
2.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演唱《踏雪寻梅》,并录制视频或音频,以检验他们在家的练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踏雪寻梅》乐谱及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资料。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3. 视频资料:有关京剧唱腔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音乐文化背景资料,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词和旋律。
2.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京剧唱腔,练习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分组练习,互评互鉴,教师点评指导。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感受京剧的韵味。
2. 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京剧的历史、特点及基本表演手段。
2. 学习《踏雪寻梅》的唱腔、曲调和表演技巧。
3. 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踏雪寻梅》的歌词、唱腔和表演。
2. 难点:理解并表现京剧的音乐特点和韵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2. 教学唱腔:教师示范演唱《踏雪寻梅》,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唱腔的韵味。
3. 教学歌词:解读歌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
4. 表演练习:分组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踏雪寻梅》,并掌握基本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2. 学生能理解京剧的音乐特点和韵味,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3.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音乐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视频材料:京剧表演片段,用以展示京剧的服饰、妆容、动作等特色。
2. 音频材料:《踏雪寻梅》歌曲,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3. 教学图谱:京剧中的人物形象、舞台布景等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
七、教学步骤1. 欣赏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对京剧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踏雪寻梅》的歌词,理解歌词含义。
3.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掌握唱腔和节奏。
4. 分组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现歌曲情感。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相关推荐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案《踏雪寻梅》,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篇1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师:(看完图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
(多媒体出示课题)我想邀请大家一同去踏雪寻梅,但直接去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呢,所以要考考大家哦!第一关你们能唱一唱下面这条旋律吗?35 5025 5035 5011 10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休止符了吗,下面就让小毛驴来提醒大家。
学生:齐唱第二关:加上了顿音记号,你们会吗?大家觉得自己正确吗?小毛驴又来提醒大家啦。
学生:唱我:嗯,大看来大家都有好好的看小毛驴的提醒哦。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接再厉,就剩下最后一关了。
第三关:别忘了之前认识的渐强记号。
大家还记得这个符号吗?那大家来试试加上他效果会如何。
学生:加上渐强符号演唱。
初中音乐_冬之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冬之旅--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学年级:七年级一、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骑驴赏梅、怡然自得的情趣。
歌曲四二拍,E大调,二段体结构。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为方整性乐段。
轻快活跃的音乐动机抒发了人们骑驴赏梅的喜悦心情;B 段四次“响叮当”用跳音及变化的力度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寻梅赏梅的情景。
第二乐句则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描绘的冬趣,学习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2.赏析歌词与旋律,体验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3.能准确表现歌曲的意境,二部合唱能做到声部独立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内涵,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歌曲中弱起乐句的正确把握,解决二声部歌曲的和谐及音准。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串铃、双响筒、三角铁六、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童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
他们思维活跃,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都很强。
但在歌曲演唱时因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可能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高音困难、音准不太好等问题,应指导学生以情带声,吐字正确清楚,轻声歌唱,声情并茂。
七、教学过程:课前音乐: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自己仿佛进入飘飘洒洒的雪的世界!师:同学们,伴着课前这首优美的歌曲,想象着自己仿佛走进了飘飘洒洒雪的世界!老师想跟大家玩个节奏小游戏。
(一)节奏导入:1.出示节奏哒哒哒哒哒哒0 哒哒哒哒0哒哒哒. 哒哒哒哒0 哒.哒哒. 0a加上音高,慢速唱一遍。
注意135的三个手势图,用你的手势辅助一下音准。
b用du音模唱一遍,并练声。
注意身子坐直,眉毛扬起来,用闻花的的感觉来唱,腰腹用上气息。
c恢复原速演唱一遍。
同学们注意演唱要有弹性,就像是拍皮球,情绪是欢快的。
【设计意图】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从音乐要素节奏入手,玩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提示速度、奥尔夫手势辅助音准、引导情感等让学生掌握好这条旋律,为歌曲的二声部做好铺垫。
初中音乐_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踏雪寻梅》,感受雪天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1、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合唱及合奏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意识。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了解音乐要素对歌曲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学会从音乐要素着手分析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会从音乐要素着手分析歌曲。
教学方法:对比聆听法、合作探究法、感受体验法。
课前准备:分发纸杯教学过程踏雪寻梅学情分析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于传唱,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爱。
但是对艺术类歌曲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不强,还没有真正体验到艺术之美。
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很差。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有了合唱体验,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还好,合在一起就很难能协调统一起来,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休止符、弱起、连音等。
体会不同对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踏雪寻梅》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感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大多数同学能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中,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了音乐课进行美育的目标。
并且通过分析音乐要素,也了解到音乐要素对歌曲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
但是极少数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在合唱及合奏的过程中并不十分合拍,还需加强练习。
《踏雪寻梅》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八年级上册的第6单元《冬之旅》中的一首演唱歌曲,这一单元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既有轻快活泼的《踏雪寻梅》,又有优美抒情的《我像雪花天上来》等歌曲。
《踏雪寻梅》是一首由黄自作词、刘雪庵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
歌曲短小精悍,词曲并茂。
旋律轻快活泼,歌曲意境高雅。
运用了大量的休止符和弱起音符,还有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加上力度的变化,但是以上部分都比较难唱,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踏雪寻梅》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表现出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休止符和弱起小节。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2、教学难点(1)歌曲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处理,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演唱。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演示法:教师范唱,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冬天雪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宁静。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雪景中,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到梅花在雪中绽放的情景。
2、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3、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踏雪寻梅》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由黄自作曲,刘雪庵作词。
歌曲描绘了人们在冬天踏雪寻梅的情景,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旋律优美、流畅,采用了民族调式,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节奏:节奏轻快、活泼,运用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增强了歌曲的律动感。
歌词:歌词简洁、生动,富有诗意,与旋律完美结合。
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2)学生跟随钢琴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附点音符、休止符和弱起小节的演唱。
(4)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自然和流畅。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作者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欢迎阅读。
踏雪寻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中一节中国画单元课,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通过对大量优秀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同时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阶段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墨的表现方法,并通过笔墨来抒发情怀,展现有个性的笔墨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梅花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2.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韵味。
3.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想】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国画技法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梅花”这一绘画题材的观点,然后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关注中国传统绘画,增强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梅花,了解结构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被誉为“花中君子”,在凌寒中怒放,傲然挺立。
生:梅花。
2.师:谁能回忆起关于梅花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梅花给人一种坚强的精神。
生:梅花品格高尚。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运用活泼有趣的“明线”与渗透着音乐要素的“暗线”相融的双线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美的音乐,优美地表现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在踩踏“脚印”、梅花绽放、闻花香等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弱起节奏、休止符、拖长音、附点节奏,提高了技能技巧。
在如何唱美歌曲的环节,用速度、力度的变化、合唱、打击乐伴奏等艺术形式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了冬天的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诗情画意的大调式抒情歌曲。
全曲由主导动机“3 5 ”两音发展而成,共21小节,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八小节,采用跳进、级进交替的旋律进行方式,描绘雪过天晴,腊梅怒放,歌者坐着毛驴悠然自得的经过小桥的情景;第二乐段轻快跳跃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最后将第一乐段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素材加以紧缩,作为结束句,展现了一副色彩鲜明的水彩画氛围,表达了快乐幸福好时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地唱会歌曲《踏雪寻梅》,掌握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拖长音、主三和弦跳进。
2、技能技巧:能够用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的意境。
3、审美情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踏雪寻梅》,唱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难点:休止符、弱起节奏、八度大跳后的拖拍教具准备:电子琴、《踏雪寻梅》课件、打击乐器(双向筒、碰铃、摇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漫天飞舞的雪花、银装素裹的世界,有一抹红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春天,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同学们,她,是谁呀?对,她是报春的使者——梅花!【设计意图】在和学生亲切的交流中,引用毛泽东的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
《踏雪寻梅》教案(优秀3篇)
《踏雪寻梅》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这3篇《踏雪寻梅》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踏雪寻梅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课时为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歌曲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
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中抒发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一声部的形象。
B段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并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培养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五、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学难点1、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对弱起句及休止处的正确演唱。
七、教学准备1、钢琴2多媒体课件3、打击乐器八、教学方法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九、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通用13篇)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通用13篇):《踏雪寻梅》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
2、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3、能用各种方式探索音响效果为歌曲配伴奏,创设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踏雪寻梅》的二声部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自制学生座位:U字型教学程序:(课前播放殷秀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感受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意境。
上课铃响音乐即停。
)一、观看音像-感悟冬趣1、师:好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样的冬景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感受冬天的独特魅力。
打出字幕“冬之韵”(有下雪、飘洒的感觉)2、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师:请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说说在歌曲中,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老师可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引发学生的小小参与)生自由发言,快乐的圣诞、雪橇、铃铛声……3、引入下一环节:师:一串欢快的、叮当响的铃儿把我们带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在座的你们,会找到哪些乐趣呢?学生回忆、诉说自己在冬天的乐趣如: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等。
设计意图:《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写冬天意境的歌曲,大家都能哼唱,而且较欢快,给他们创设“美丽的冬天”的`意境,感受到冬天的气息,初步体验到冬之韵的意境。
二、诵读――感悟冬韵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的诗是怎样表达对冬日雪景的感受?(老师打出踏雪寻梅图和诗)2、老师有感情诵读诗词,简单解说:“雪霁”的“霁”是雪后放晴;“灞桥”是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它把你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3、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读这首诗?(请一、二位学生朗读)4、分析题目“踏雪寻梅”师:诗人是怎样踏雪寻梅的?(骑着毛驴,寻着花香去找梅花)三、赏学歌曲――感悟冬韵1、初听歌曲师:作曲家黄自看到了这首诗以后,把它谱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初中音乐_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踏雪寻梅》【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情感与方法:1在不断的体验、表现歌曲中使学生感受感悟“冬之美,冬之梅”、聆听表现“冬之乐,冬之曲”,追求美的音乐,美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扬传承“梅精神”,以及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在动中听,做中唱,编中创中参与实践,通过反复聆听,体验感受等方法,合作表现歌曲,丰富歌曲,升华歌曲从而达到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知识与技能:1能够和谐优美的完成二声部的合作,体验合唱声音的魅力。
2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在不断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二声部合作时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教学过程】:一、歌曲《铃儿响叮当》情境创设导入。
二、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声势感受固定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起伏。
第一乐段段认真聆听,第二段随音乐旋律手划旋律线。
师生交流:歌曲旋律的起伏大吗?你觉得像什么生:绵延的山峦,连绵不断的山脉等等三学唱歌曲看曲谱,思考旋律几次到达了最高音。
听音模唱高音“do”。
1老师教唱曲谱,学生跟唱(处理难点)2 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3 用“la”分句学唱歌曲旋律教师鼓励评价4 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师:我们继续走进音乐,随着歌声一起来了解一下歌曲的作者:听着音乐看文字(课件幻灯片)情感激发,德育熏陶音乐家们在当时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用音乐做为锋利的精神武器,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生:不屈不挠,与困难做斗争等等。
师: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梅”的精神吗?让我们用歌声来感悟和传承先辈们的精神!5 填词演唱歌曲(1)老师分句领唱歌曲,学生跟唱(2)请生完整演唱随琴演唱。
难唱乐句逐句解决。
(3)跟琴完整演唱全曲师生交流:师:同学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演唱的情绪越来越怎样?下面让我们也来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这个乐句!(4)完整演唱全曲(随伴奏)四提高升华,拓展延伸、1 欣赏合唱《踏雪寻梅》再次聆听,思考它的演唱形式。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九上《踏雪寻梅》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九上《踏雪寻梅》教案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重点、难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师:冬天,北风送来了洁白的使者。
五朵晶莹的小雪花)识认曲谱: 3 5 6 7 1认读节奏:模仿北风的声音“hu”进行发声练习。
要求:气息稳定、口腔打开,声音有支撑,响而不炸。
三、律动《铃儿响叮当》师:冬天的雪带给我们很多欢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奔向那片洁白的雪地吧。
四:旋律、节奏重点释疑1、第三乐句:——在歌曲中,可爱的小铃铛唱的多欢畅。
铃铛不光有纯净明亮的叮当声,还会唱歌呢。
你听:——逐小节教唱——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2/4 的强弱规律。
——跳音的演唱法,以及音准。
2、歌词的认读与节奏。
—师范读歌词,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做什么?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
“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教学难点:节奏和节拍重音。
学生逐句跟读。
五:教唱歌曲1、视频出示对岁寒三君子之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歌者对梅的喜爱,并由衷的赞叹梅花为“好花”。
学唱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半句。
注意其中“好”字的一字三音和附点节奏。
2、范唱《踏雪寻梅》3、学唱全曲。
——视唱曲谱,让学生们找出已经学唱过的乐句,先视唱一遍,再将全曲进行完整的视唱。
——填词演唱。
——歌曲处理。
、用变化的力度演唱:先用中速稍慢的速度表现宁静的雪景,在“响叮当”处逐渐加快表现画面随着骑驴的孩童的出现逐渐鲜活起来,在“好”字上稍作延长,表示孩童停下闻花香,最后歌曲恢复中速,表现孩童欢快骑驴渐行渐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踏雪寻梅》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情感与方法:
1在不断的体验、表现歌曲中使学生感受感悟“冬之美,冬之梅”、聆听表现“冬之乐,冬之曲”,追求美的音乐,美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扬传承“梅精神”,以及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在动中听,做中唱,编中创中参与实践,通过反复聆听,体验感受等方法,合作表现歌曲,丰富歌曲,升华歌曲从而达到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和谐优美的完成二声部的合作,体验合唱声音的魅力。
2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的演唱。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在不断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歌曲的音准,二声部合作时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歌曲《铃儿响叮当》情境创设导入。
二、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声势感受固定拍并
与学生进行互动。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起伏。
第一乐段段认真聆听,
第二段随音乐旋律手划旋律线。
师生交流:
歌曲旋律的起伏大吗?
你觉得像什么
生:绵延的山峦,连绵不断的山脉等等
三学唱歌曲
看曲谱,思考旋律几次到达了最高音。
听音模唱高音“do”。
1老师教唱曲谱,学生跟唱(处理难点)
2 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3 用“la”分句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鼓励评价
4 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
师:我们继续走进音乐,随着歌声一起来了解一下歌曲的作者:听着音乐看文字(课件幻灯片)情感激发,德育熏陶
音乐家们在当时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用音乐做为锋利
的精神武器,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
精神?生:不屈不挠,与困难做斗争等等。
师: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梅”的精神吗?让我们用歌声来感
悟和传承先辈们的精神!
5 填词演唱歌曲
(1)老师分句领唱歌曲,学生跟唱
(2)请生完整演唱随琴演唱。
难唱乐句逐句解决。
(3)跟琴完整演唱全曲
师生交流:
师:同学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说明演唱的情绪越来越怎样?
下面让我们也来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这个乐句!
(4)完整演唱全曲(随伴奏)
四提高升华,拓展延伸、
1 欣赏合唱《踏雪寻梅》再次聆听,思考它的演唱形式。
师:
它的演唱形式是?——合唱
老师介绍合唱的特点。
2 二声部练习:
(1)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
师:我们先来热热身!跟我一起踏踏雪,引导学生继续基本拍,稳定后,听唱结合分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2)学生整体踏着节奏完整的演唱一遍第二声部旋律
3 合作双声部旋律
(1)师生合作:
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简谱,教师轻声演唱第一声部的旋律。
(2)二声部歌词练习
这段旋律一直比较平稳,它模仿了铃铛声
铃铛的音色是怎样的?——清脆的
我们唱唱清脆的铃铛声!
(3)师生合作:
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旋律,教师轻声演唱第一声部的旋律。
教师鼓励评价
(2)生生合作分两个声部进行合作。
老师提出不足的地方
(3)再次合作,巩固提高。
师鼓励评价
五编创
1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改编歌曲的旋律、改变速度,力度处理,或者是为歌曲配上伴奏或者是声势律动表现等等。
2分组创编,提升展示分组评价鼓励
整合学生的创编成果,并提升改进。
3合作表演展示创编成果
全体合作表演老师鼓励评价。
六小结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合唱的技巧,了解了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请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寻找冬日之美吧。
【学情分析】:
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中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学必修课程之一。
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发展至今,城乡音乐教学存在差异,尤其是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学设施差等问题。
效果分析
1、学生理解并学习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能为歌曲创编音乐形式不同的节奏、或者声势律动等等。
培养启发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以“冬”为题,贯穿多部作品,引导
学生体验“冬之乐”歌唱“冬之曲”。
《踏雪寻梅》这首歌是由刘雪
庵做词、黄自作曲的一首我国近现代歌曲。
歌曲为降E大调,四二拍。
歌曲旋律流畅,歌词淳朴,不仅表达了人们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更歌唱了人们对“梅精神”的崇尚向往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1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脚踏步进行节奏训练,感受“0”休止符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了歌曲节奏难点。
2 分组练习和分组创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听、学唱、演唱、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较好地完成了原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教学的目的。
不足之处是时间不够,个别同学没有充分的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在今后的各种音乐活动中,还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使之健康成长。
【课标分析】: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感受感悟、聆听分析、合唱合作等综合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做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