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特征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较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人口聚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一、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地貌的总称。

不同的地球地区由于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1. 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一般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高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条件较稳定,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高原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铜矿等,这为该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山地地区山地地区是指地势较高、崎岖不平的地区。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导致其农业生产和交通发展相对困难。

然而,山地地区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资源,这促进了其发展水电、旅游等产业。

3.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指地处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地区。

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水文条件丰富,具有良好的温湿气候,适合农业、渔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沿海地区还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如港口、海鲜等,这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气候特征分析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很大,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

1. 干燥地区干燥地区一般指水分供给不足的地区。

干燥地区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内陆地区,由于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然而,干燥地区的草原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

2. 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是指气候温湿度较高,降水充沛的地区。

湿润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粮食生产较为丰富。

此外,湿润地区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

3. 寒冷地区寒冷地区一般指气温较低的地区。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1.溯源分析法:通过追溯地理特征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比如对河流形成与变迁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地质构造、降水量和泥沙含量等指标,推测其溯源流域的地质背景和河流的演化过程。

2.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进行地理特征的数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口、经济、环境等指标的分析。

比如,对一些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通过绘制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统计图表,揭示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3.空间分析法:通过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空间统计等。

比如,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

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域之间地理特征的比较,揭示其异同和差异原因。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特征比较,研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形成机制。

比如,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差异所在,从而了解气候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性。

5.模型模拟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或地理模型,对地理特征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地理过程和系统研究。

比如,通过构建水循环模型,可以模拟地区降水量的分配和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包括溯源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揭示地理特征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区域地理分析

区域地理分析

第三步:描述 运用正确的地理语言和地理词汇,按照上 述分析结果,对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 行表述和阐释 ----描述阐释事物
读我国某省 级行政区图,分 析回答该省内部 甲、乙、丙三个 区域的主要自然 地理特征。
甲区域
乙区域
丙区域
汉水谷地(汉中盆地), 地势平坦;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 雨
图1
图2
图1为黑龙江东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 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 多,水量充沛,冰期长,含沙量低;以温带 落叶阔叶林为主;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优势区位条件是:土地辽阔,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煤炭、森林等资源丰富。 主要限制性因素:热量不足。
图2为安徽省南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湖 密布,水源充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主;平原地区多水稻土分布,低山丘陵地 区以红壤为主,肥力较低。 优势区位条件: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河湖 众多,水源充足;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主要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频繁。
地形
气候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千 渭河平原(谷地), 沟万壑; 地势平坦;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 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寒冷干燥 干燥,降水的季节和 年际变化较大 河流少,径流量小,冬季 河流径流量小,形成 夏汛,有冰期,含沙量 有冰期,含沙量大 相对较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 被覆盖率低;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二.区域地理位和内部区域划分; 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行政区轮廓、山 河分布、提示性地理事物名称等信息 ----获取解读信息
第二步:分析 首先分析区域中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 的特征,并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一 步分析区域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调动运用知识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点描述: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6、自然资源:(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1.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区域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

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地形特征的类型、高度差和倾斜度等,例如山脉、高原、河谷等-气候特征的类型、季节性和变化幅度等,例如热带、温带、极地气候等-水文特征的类型、水系发育状况和水文循环等,例如河流、湖泊、地下水资源等-植被特征的类型、分布和繁茂程度等,例如森林、草原、沙漠等-土壤特征的类型、肥力和适宜农作物等,例如黏土、沙土、黑土等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化等要素。

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人口特征的数量、分布和人口密度等,例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等-文化特征的内容、传统和现代化程度等,例如宗教、语言、节日等-经济特征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政治特征的政权形式、区域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程度等,例如国家、地区、自治区等-城市化的程度、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等,例如大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等4.区域发展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等,例如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区域社会发展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例如教育水平、卫生条件、社会福利等-区域环境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例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等-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例如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扶贫政策等通过以上分析步骤和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揭示不同区域的差异和变化,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一.自然地理特征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1.位置海陆位置:大陆﹑半岛﹑岛屿东西两岸,大洋﹑河海两岸。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相对位置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分析。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2.地形描述。

地势特征:常用两种语言描述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

二是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3.气候: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主要方面分析,即要考虑大区域气候的分布和特点,又要考虑局部要素对气候的影响。

如迎风坡﹑背风坡。

4.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分析。

(1)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流弯曲系数河床深浅)﹑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等。

(2)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

(3)水资源开发:河流上游: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开发水能资源。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5.植被﹑土壤:指植被类型﹑土壤类型﹑肥力。

6.资源:从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去描述。

二.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发展特点: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

2.农业: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区位条件﹑作物熟制等方面分析。

3.工业:从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

4.人口: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5.城市: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分布﹑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的方面分析。

6.交通:主要从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地理调查:地理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和观测现象等方式,系统地收集和记录目标区域的各种地理信息。

在地理调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直接观察和收集目标区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建筑、交通、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

1.2样本调查:选择目标区域内的一部分区域或个体进行观察和调查,以代表整体情况。

通过样本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而进行统计和分析。

1.3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目标区域的居民或相关人群,了解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等,以获取有关目标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等信息。

1.4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并通过解译和分析,获取地表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环境变化等信息。

二、地理分析:地理分析是对已经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以发现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

在地理分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空间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空间分布等分析,揭示地理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

2.2统计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数和比较等分析,得出有关地理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趋势规律。

2.3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地理数据的时间变化,揭示地理现象或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周期性和规律性,了解地理现象的时间演变过程。

2.4关联分析:通过对多个地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引起地理现象的原因或因素。

三、模型建立:通过对地理现象、特征或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提供预测、解释和决策的依据。

常用的模型包括:3.1空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

3.2时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是一种对地理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

通过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个区域的特点和发展潜力,为区域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地形特征: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谷等地貌类型,考察地形对区域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气候特征: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等要素,考察气候对植被、土壤、水资源等的影响。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分布和特点,考察水资源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被特征:研究区域的植被特征,包括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等要素,考察植被对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土壤特征:研究区域的土壤特征,包括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要素,考察土壤对农业、林业等的适应性和潜力。

人口特征:研究区域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数量、构成、分布等要素,考察人口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经济特征:研究区域的经济特征,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情况等要素,考察经济对区域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荷的影响。

城市化特征:研究区域的城市化特征,包括城市化程度、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模式等要素,考察城市对区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文化特征:研究区域的文化特征,包括语言、宗教、传统等方面的要素,考察文化对人口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政治特征:研究区域的政治特征,包括政府治理能力、政策导向等要素,考察政治对区域发展和决策的影响。

三、综合分析思路综合分析思路是将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区域的发展潜力和问题所在。

例如,可以研究其中一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对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进而分析人口特征和经济特征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限制因素。

另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其中一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城市化特征,分析城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进而研究政治特征对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2009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地理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与方法1、自然地理特征:⑴位置、范围⑵地形特征⑶气候特征⑷水文特征⑸植被⑹土壤2、人文地理特征:⑴人口与居民⑵经济特征①农业生产特征②工业生产特征中国自然地理1.中国地形特点及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2.中国地形类型特征及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3. 主要地形:第二节中国的气候57、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9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0.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11.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12、基本特征13、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14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15.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16.长芦盐场形成原因:中国人文地理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7、中国的人口⑴人口分布: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⑶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8、中国的农业19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20.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东北区(黑、吉、辽)21、自然条件分析(1)(2)(3(4)(5)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22、自然条件分析:(1)(2)(3)六、青藏区(藏、青)23、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

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六个方面等。

⑴位置特征: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⑵地形特征: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⑷河流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等。

②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上游:地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流量大,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主要发展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人口:人种、人口数量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⑶工业: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交通运输线、枢纽、运输网的密度、影响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资源(土生水矿)破坏与浪费环境恶化(沙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北方地区一、概况(自然地理)1、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宁的东南和苏、徽两省北部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4. 地理景观定位——“典物定位”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
方法2 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区域位置——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等方 面分析,理解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 土壤等方面分析和概括。 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 科技等方面分析和概括。
2. 相对定位
3. 区域轮廓定位——“特征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 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 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 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必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方法1空间定位方法2区域特征分析方法3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方法1空间定位的方法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1两条经纬线2全球海陆分布模型3穿过七大洲的主要经纬线4十条重要经纬线区域轮廓定位特征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必会的区域地理学习 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空间定位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方法1 空间定位的方法
1. 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 (1)两条经纬线
(2)全球海陆分布模型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3)穿过七大洲的主要经纬线 (4)十条重要经纬线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 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
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模板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1.群落分析法:群落是按照生物群落结构、种群组成和生态位等特点划分的地理区域。

通过对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功能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

群落分析法常用于生态学研究和自然保护领域。

2.地貌分析法:地貌是地表地理单元的表面形态特征。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形成机制、类型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演化和河流水系等特点。

地貌分析法常用于地质学和地貌学研究。

3.土地利用分析法: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其中一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方面的特征。

土地利用分析法常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领域。

4.气候分析法:气候是指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特征。

通过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和气候特色。

气候分析法常用于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研究。

5.人口分析法: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和组成特征。

通过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规律。

人口分析法常用于人口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

6.交通分析法:交通是指其中一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交通网络。

通过对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和交通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交通状况和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分析法常用于交通地理学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7.经济分析法:经济是指其中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征。

通过对产业类型、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特征。

经济分析法常用于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

以上是常用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单独运用或者结合使用,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其中一特定地理空间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相对位置、温度带位置、交通位置2、地形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2)评价3、气候(1)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2)气候特点:①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3)评价: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1)主要河流、湖泊等(2)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3)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4)评价:5.植被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④覆盖率6、土壤特征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7、自然资源:(1)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丰富与否?(2)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3)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4)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1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 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基于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地形特征是地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其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凹凸不平等信息。

根据地形特征进行的分析方法包括地形图解读、坡度评估和凹凸地形分析等。

通过地形图解读,可以获得地形的概貌和特征分布;坡度评估可以揭示地区的坡度分布特点,并对水资源及土地利用提供指导;凹凸地形分析则对河流、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气候是地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了解气候特征可以揭示出区域的气候类型、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信息,进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基于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包括气候图解读、气候分类和气候变化分析等。

通过气候图解读,可以获得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气候分类可以根据一定的气候指标,将地区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以便进行区域比较和研究;气候变化分析则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基于土地利用特征的分析方法土地利用是地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了解土地利用特征可以揭示出区域的农业、城市、林业和牧业等信息,并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口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土地利用特征的分析方法包括土地利用图解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评价等。

通过土地利用图解读,可以获得土地利用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土地利用评价可以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基于人口特征的分析方法人口是地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了解人口特征可以揭示出区域的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等信息,进而对人类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基于人口特征的分析方法包括人口统计学分析、人口密度分析和人口迁移分析等。

通过人口统计学分析,可以获得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等信息;人口密度分析可以揭示出人口的聚集和分散特点;人口迁移分析则可以揭示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形特征分析、气候特征分析、土地利用特征分析和人口特征分析等。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植被特征:(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植被特征:(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植被类型 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土壤类型 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自然资源: 种类(矿产、土地、 气候、生物等) 自然资源: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⑥制约性资源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日本的工业 濑户内 北九州 阪神
京滨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方法和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 )
位置: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 ) 地形特征:(海拔和相对高度、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势状况、 地形特征:(海拔和相对高度、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势状况、典型地形 :(海拔和相对高度 或特殊地形等) 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或特殊地形等)----主要地形区的成因、主要地质灾害 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与降水的特点、温度带、 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与降水的特点、温度带、干湿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水热配合等) 主要气候成因 气候资源,气候灾害) 主要气候成因; 区、水热配合等)----主要气候成因;气候资源,气候灾害) 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 形成成因 河流的利用, 形成成因、 水文特征:(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形成成因、河流的利用,河流污染 状况及污染源) 状况及污染源 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期(有无、长短)、 )、凌汛 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期(有无、长短)、凌汛 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程、流向、流域面积、主要干支流、 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程、流向、流域面积、主要干支流、上中下游 划分、水系形状、 划分、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方面分析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一、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1.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地理现象在地理区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地形特征、气候区划、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等。

通过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2.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分析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环境等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研究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地理现象的研究和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3.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分析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包括地貌演变、气候演变、土地利用演变等。

通过对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理区域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二、区域地理分析的方法1.空间统计方法:空间统计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用来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2.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GIS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集成了地理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能够有效地支持区域地理分析的各个环节。

3.模型方法:模型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构建地理模型来模拟和解释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常见的模型方法有地形模型、气候模型、土地利用模型等。

三、区域地理分析的步骤1.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分析对象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人口数据等。

可以通过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和统计调查等手段获取数据。

2.空间分析和统计: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模型建立和模拟: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取适当的模型方法进行建模和模拟。

通过模型建立和模拟,可以模拟和解释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地理区域进行系统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现象的时空规律和内在关系,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对于地理空间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1.区域分类方法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区域差异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揭示其差异成因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聚类分析是将地理区域按照其中一种特定的变量进行聚类,形成相似特征的群组;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对多个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地理区域的内在结构和差异原因;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统计模型,研究地理区域间的因果关系。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区域间的差异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区域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模型方法区域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地理区域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预测和模拟。

常用的区域模型方法包括系统动力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和规划模型等。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动态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地理区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是将地理数据和空间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模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揭示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规划模型是用于评估和优化地理区域规划方案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规划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

区域模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地理区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地理空间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之,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差异分析和模拟建模,揭示地理现象的时空规律和内在关系,为地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对于区域发展和学科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加强区域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即有针对性地对前述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三个 设问层次进行训练。 针对第一层次命题思路——自然地理特征。 试题主要是从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成因、河流 水文特征、植被情况、土壤类型及特征等自然地 理特征设置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 只要归纳一下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思路,回答 此题并不难。练习中重点训练学生对各种思路能 准确分析,即能完成第一层次的试题。
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五 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东南亚(马六甲 海峡)等。 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中国油 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 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勒斯坦地区 、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
7、关注热点地区
再如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 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 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的差异 (2)相似事物的对比,找出异同点 (3)不同事物的对比,找出内在的联系 如:亚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对比;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 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天山南北坡的对比; 秦岭南北的对比;
7、关注热点地区
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在、或某一时间 发生的演化,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 些都是“热点”。
5、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和治理
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
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
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
发展——人地协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达பைடு நூலகம்学以致用的目的。
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
(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差异 如:各大洲地形特征的对比 爱尔兰、英国、德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对比; 日本、朝鲜、中国华北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 中南半岛与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的对比; 英国泰晤士河与海河水文特征的对比; 美国玉米带与东北玉米生产条件的对比;
• 第二层次命题思路——人文地理知识。这个部分 内容虽然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是从命题角度,最 容易、最经常的是区位选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抓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区位分析并归纳,培 养学生形成区位分析思路,即可解此类题。 • 第三层次命题思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 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主要的人类活动。首先要明 确试题所问地区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然后经过 分析才能答出有哪些生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 题、实现人地协调的措施。
④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如重要地理事物
名称的注记、特殊的地理事物等。
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各区域的经纬度 范围、相对位置、特殊的位置特征、轮廓特征,特别要 重视对局部轮廓图的辨认和判读。为此,世界地理复习 中应让学生着重掌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南北纬40°、北纬60°、北极圈、本初子午线、30°E 、60°E、90°E、120°E 、150°E、120°W、90°W 、60°W等,中国地理复习中掌握80°E 、90°E、 100°E、110°E、120°E、23°26´N、30°N、40°N 等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地方,以使学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具 体区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
位置 地形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气候 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 地形结构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特殊地貌 地形成因 地质资源
河湖
植被
土壤
资源
地质灾害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位置 地形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气候 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 气候类型 气候分布 气候特征 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 气候与其它要素间的关系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面状况 洋流 人类活动
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
(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差异 (2)相似事物的对比,找出异同点 如:三种季风气候的对比;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对比;
云贵高原与德干高原的对比;
中亚与北非荒漠环境的对比;
藏南谷地与湟水谷地农业生产的对比;
越南与智利、日本与英国、冰岛与新西兰的对比;
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
光照条件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水热配合
城市
交通 商业 旅游
4、注意高初中地理的有机结合 • 区域地理复习,不能简单停留在对初中教 材知识的重现,应运用高中系统地理基本理论 、原理来统领区域地理的复习。与高中必修和 选修教材有机结合整合,站在高考的高度,抓 主干知识,突出区域特征,抓区域人地关系, 由果溯因,善于发现总结,归纳区域内各地理 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相互制约性,把感性 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构建区域的完整 知识体系,形成分析区域的基本思路,培养学 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河湖
植被
土壤
资源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位置 地形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气候 类型 源流概况 各段特征 流域概况 补给来源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水利水害 河流长度、流向
河湖
植被
流域面积
河流弯曲度
土壤
资源
支流密度
河流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区位因素 人 文 地 理 特 征 农业 工业 人口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分布 农作物种类 耕作制度 耕地类型 经营方式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局部区域图的空间定位举例
根据经 纬 度
根据政区的 轮廓特征
根据山河大 势或形状
根据图中的 重要地理事 物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位置 地形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气候 河湖 植被 土壤
资源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⑤关注热点地区
三、区域地理备考策略 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4、注意高初中地理的有机结合 5、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和治理 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 7、关注热点 8、加强区域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对一个具体地理区域的学习和掌握,要解决好 “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 么办”等问题。 ①“在哪里”——区域空间定位; ②“有什么”——区域地理特征; ③“为什么”——成因、原理分析,地理 事物(区域)的联系和差异;
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台湾、日本、东南亚、土耳其)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 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 潮)等。 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 日本、东南亚、美国西海岸、德国等。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2013级地理备课组
1.文综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⑴准确进行区域定位:能够依据经纬网、轮廓、 海陆位置、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区域自然或人 文等要素的特征进行定位; ⑵把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能够描述和阐释区 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以及每一要素的 特征,比较区域异同; ⑶探讨区域发展:能够论证和探讨区域发展条件 或存在问题等,制订发展策略。
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同时,复习中还应注意世界和中国区域地 理中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走向(流向)和 大致经纬度位置,如秦—淮线、南岭、天山、 巫山、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昆仑山、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阿尔卑 斯山、安第斯山、大分水岭等,并熟悉经过区 域附近的自然人文地理基本概况。
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
总的要求: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
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
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
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
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即要
求学生头脑中要有比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
现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字地球。
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
具体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
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
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 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 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准确进行区域空间位置的判定,是搞好区域地理复习的前提
和基础。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①根据经纬网定位,如重要的经线、纬线及其所经过的主要 地区,重要国家及城市的经纬位置等。 ②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如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等 。 ③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如:根据大陆、 岛屿、半岛、海湾、内海、海峡、主要国家、主要湖泊等的轮廓 以及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的走向分布来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