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比一比,做一做
一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
![一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de0b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c.png)
一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一、看拼音,写词语。
(16分)1. 题目:给出拼音,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汉字,如“tiān shàng”(天上)、“dà rén”(大人)等。
2. 解析: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所学汉字拼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拼音转换为正确的汉字,是对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
二、比一比,再组词。
(12分)1. 题目:例如给出“日”和“目”,让学生分别组词,如“日月”和“目光”。
2. 解析:通过比较相似的汉字,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能够区分不同汉字并正确组词,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三、我会连一连。
(12分)1. 题目:左边是汉字,右边是对应的图片或者拼音,让学生进行连线。
例如左边是“土”字,右边是画着土地的图片或者“tǔ”的拼音。
2. 解析:这一题型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汉字、拼音、事物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将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事物或者拼音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四、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12分)1. 题目:如“火”字,让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2. 解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笔画顺序的掌握,正确的笔顺有助于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也能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五、照样子,写一写。
(16分)1. 题目:例如给出“一二三四五”,让学生仿照写出“六七八九十”。
2. 解析:考查学生对课本中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按照范例进行书写,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规范性。
六、读一读,做一做。
(22分)1. 题目:给出一段短文,然后提出问题。
如短文内容为“天上有白云,地上有小草。
”问题可能是“短文中提到了哪些事物?”2. 解析:这部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然一年级的阅读较为简单,但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开端,要求学生能够从短文中获取基本信息并回答简单问题。
四年级数学培优:行程问题
![四年级数学培优:行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84ee86f01dc281e43af030.png)
四年级数学培优:行程问题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1、相向而行:小明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小明每分走48米,小军每分走52米.经过1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2、背向而行:小明和小军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小明每分走48米,小军每分走52米.经过15分,两人相距多少米?3、同向而行:小明和小军同时从甲地走向乙地,小明每分走48米,小军每分走52米.经过15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在离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桥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0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90千米?3、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5000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跑320米,后面的运动员每分跑305米.起跑后多少分这两个运动员相遇?4、李强每分钟走40米,张明每分钟行60米,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3分钟,李强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5、小明和小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8米,小军每分走52米,经过15分钟两人相遇.操场的跑道长多少米?第一部分必做题1、(☆)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小军和小勇同时从相距21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勇每分钟走100米,小军走了12分钟和小勇相遇.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3、(☆☆)小强和小明两家相距2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3分钟后,他们还相距多远?30分钟后,他们相距多远?小强小明4、(☆)南北两村相距9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5、(☆)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77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6、(☆☆)甲、乙两人沿一环形跑道同时同地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走70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米?如果甲乙两人同时同地相向而行,不停地走,他们两人经过多长时间会再次相遇?7、(☆)两地相距9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当乙到达目标后,立即返回,途中与甲相遇,问: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第二部分选做题8、(☆☆)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少行3千米,两人于相隔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80千米?甲20千米乙9、(☆☆)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3小时,甲车到达B地.求A、B两地间的距离.10、(☆☆) 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42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队每小时行80千米,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在两个车队中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11、(☆☆☆)兄妹二人同时离家去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校多远?12、(☆☆☆)有人沿公路走,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自行车吗?”司机回答:“十分钟前我超过一辆自行车”,这人继续走了十分钟,遇到自行车.已知自行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问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几倍?。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d244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3.png)
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知识及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及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及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教师高,学生矮铅笔长,粉笔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知识及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与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及方法:引导学生参及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与轻重。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与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与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松鼠轻,大象重教学后记: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1—5的数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教学要求: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及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体验及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数学及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38c9925901020206409ca9.png)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件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冀教版)梁二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效能作业(全册)
![(冀教版)梁二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效能作业(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24ce26dd36a32d737581a7.png)
(冀教版)梁二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效能作业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比多少课前作业:数一数,在多的()里面画“√”,少的()里面画“×”。
()()课中作业:1、数一数,在多的()里面画“√”,少的()里面画“×”。
○○○○○()△△△△()()()2、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最少的水果旁边画“×”。
()()()第二课时—比长短课前作业:在长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课中作业: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
2、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第三课时—比高矮课前作业:高大的画“√”,矮的画“×”。
课中作业:1、在最高的下面画“√”。
()()()2、比比下面动物的高矮,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1~5的认识课前作业:看图写数。
课中作业:1、写出上的数。
2 3 5 4 3 1()()2、按顺序排一排。
3 4 1 5 23、读一读,涂一涂。
4 13 5第二课时—6~9的认识课前作业:看图片,写数字。
★★★★★★★★●●●●●☆☆☆☆☆★★★★★★●●●●●☆☆☆☆()()( ) ( )课中作业:1、猜猜它是多少。
4 5 6 ☎8 9 9 8 7 ☎ 5 4()()2、按顺序排一排。
4 2 9 6 7 33、涂一涂,读一读。
☆☆☆☆☆☆☆☆☆☆☆☆☆☆☆☆☆☆☆☆6 4☆☆☆☆☆☆☆☆☆☆☆☆☆☆☆☆☆☆☆☆9 5☆☆☆☆☆☆☆☆☆☆8第三课时—“>=<”课前作业:在○填上>、<或=。
5○3 4○5 3○3 5○2课中作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4==3 <52、比一比。
3、想一想。
1只兔子吃1个萝卜,有3个萝卜,够5只兔子吃吗?4、有趣填空。
1.一共有( )只昆虫。
2.从右边数,青蛙是第( )个,第3个是( )。
3.从左边数,蜗牛是第( )个,第1个是(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06fe514791711cd7917c0.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一、比一比,给笔画多的字涂上喜欢的颜色。
(6分)二、选字填空。
(8分)三、我会连。
(12分)(1)(2)(3)耳田手石足火(4)(5)(6)四、比一比,再组词(12分)口()目()人()日()月()八()五、找出下面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6分)1.日月照今古。
()——()2.我在上面,你在下面。
()——()3.你拿大的,我拿小的。
()——()4.我的铅笔少,你的铅笔多。
()——()六、把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涂上颜色。
(6分)1.2.3.七、组词,写句子。
(10分)八、想一想,填一填。
(10分)1.天地分( )下,( )月照今古。
2.( )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 )。
(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九、读读儿歌,做一做。
(20分)别说我小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会洗脚。
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我会洗衣把饭烧。
爷爷您别说我小,我会种花把水浇。
1.连字组词。
(12分)穿擦扫烧种浇桌衣地水饭花2.我分别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您别说我小”。
(8分)答案一、【答案】你目站二、【答案】上十十上三、【答案】(1)(2)(3)耳田手石足火(4)(5)(6)四、【答案】示例:口气目前人们日子每月八个五、1.【答案】今古2.【答案】上下3.【答案】大小4.【答案】少多六、1.【答案】田2.【答案】花3.【答案】鸟七、1.【答案】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
2.【答案】大风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八、1.【答案】上日2.【答案】云虫山九、1.【答案】穿擦扫烧种浇桌衣地水饭花2.【答案】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班主任主要抓好以下几件工作。
1.做好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注册登记,是班主任和学生的第一次会面,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今后班务工作的开展。
2.开好第一次班会,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7a0b36bec0975f465e22e.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比一比(一)比多少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
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6、动手摆一摆(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
(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1、物体有长短之分(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a用眼睛看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1daf7050876323112125a.png)
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P1—P2教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
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4、看书本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提问: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提问:你们能想出一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学生看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析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82bb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3.png)
1.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2.通过比较两组是多少的活动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单元重、难点
1.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做一做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解决简单的比较多少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提升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提升卷](https://img.taocdn.com/s3/m/d08e67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秒;分针每走 1 小格是(
)分钟,走 1 大格是(
)分钟,分针从 "12"走到 "5"走
了(
)分钟;时针走(
)是 1 小时,时针一天走(
)圈。
7. 2 分 10 秒=(
)秒
2 时=()分
6 分=()秒
1 分 30 秒=()秒
1 分 40 秒=(
)秒
150 秒—()秒 =2 分
8 在0 里填上">'"'<"或"="。
C. 10: 50
3. 从大连乘坐飞机到北京,大约需要 2 (
)。
A. 秒
B. 分钟
C. 小时
4. 时针在 5 和 6 之间,分针指向 5 , 秒针指向 1, 这时是(
)。
A. 5 时 25 分 01 秒
B. 6 时 25 分 10 秒
C. 5 时 25 分 05 秒
5. 社区推行预诊挂号服务 , 李叔叔预约下午 2:25 到医院打疫苗 。 他在下午 2:35 打
钟,按她家的钟,她应该什么时刻出发?
4 时30分05 秒
6 时 15 分06秒
9 时 19分08秒
7 时 45 分55秒
六、解决问题。(笫 1 题 4 分,笫 2 、 5 题 8 分,其余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某地的公交车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早晨 6:30, 如果每 9 分钟发一趟,那么第 5 趟公
完疫苗后,按要求观察 30 分钟后方可回家 。 他最早在(
)可以离开医院。
A. 15:05
B. 14:55
C. 下午 2: 55
四 、 比一比,做一做 。( 每题 4 分,共 8 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00ad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b.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hù dié píng bà mì shí hé lǒng( )( )( )( )mǎn zài ér guī yǐn rén zhù mù( ) ( )wán shuǎ chuān daì jí qǔ shèng kāi(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珠( )桥( )停( )襟( )亿( )朱( )乔( )亭( )禁( )乙( )谋( )障( )诗( )绿( ) ( )某( )章( )寺( )录( ) ( )三、拼一拼,再组词jiǎ( ) hǎo( ) fā( )假好发jià( ) hào( ) fà( )huǎng( ) zhāo( ) ( )晃朝huàng( )cháo( ) ( )四、选词填空1、座坐在汽车上,我刚( )下,正好上来一位老奶奶,我把( )位让给了她。
2、飘漂刚刚( )荡在空中的塑料袋,现在落入河中,在水面上来回( )浮。
3、尊遵小明是一个( )敬师长、( )守纪律的好学生。
4、爱惜爱护我们小学生要( )时间。
5、严肃严格王老师虽然和蔼可亲,但是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挺( )的。
6、精彩美丽今天,李明表演的节目真( ),搏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7、沉重繁重周玲玲知道自己错了,心情格外( ) 。
8、连续继续。
我的成绩虽然进步很快,但还要( )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和弟弟( )在草地上玩耍。
2、我( )向峰顶爬去。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了,鸟儿不( )了,蝴蝶( )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4、多么( )的草地!多么( )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 )的一种花。
小学一年级数学: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d7c69d76a20029bd642da0.png)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二、比一比教材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wo, one to one textbook analysi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二、比一比教材分析二、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2024年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2024年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ace852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e.png)
2024年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16分)1. chūn fēng()轻轻地吹,吹绿了liǔshù()。
2. bái yún()在蓝天上飘来飘去。
3. huāér()开得真美呀!二、我会连。
(12分)春风弯弯的月儿。
冬雪小小的船。
花草闪闪的星星。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12分)1. 日:____________________2. 田:____________________3. 火:____________________四、比一比,再组词。
(16分)1. 人()入()2. 大()天()3. 口()日()4. 了()子()五、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2分)1. 我()学校里有很多树。
(在、再)2. ()见了,小朋友们。
(在、再)3. 这()书真好看。
(本、木)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0分)1. ()()吹,夏()落,()霜降,()雪飘。
2. 弯弯的()()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尖。
七、读一读,做一做。
(12分)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开了。
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花儿们还散发出阵阵清香,吸引了许多小蜜蜂和小蝴蝶。
1. 这段话写了公园里的()。
A. 树B. 花C. 小蜜蜂和小蝴蝶。
2. 花的颜色有()。
(可多选)A. 红的B. 绿的C. 黄的D. 白的E. 紫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dc7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c.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研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
请同学们仔细听。
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条裤子,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裤子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裤子,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裤子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裤子太短了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感觉他们的这些方法怎样?(学生自由讲话)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XXX(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丈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良多这样的方法来丈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丈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要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成效不一样呢?让学生充裕发表看法,使他们渐渐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分歧,进行丈量后,量的成效也分歧。
2024年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一)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一)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b56c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e.png)
挡住的动物有 的后面有( 5 )只动
4. 看图填一填。(9分)
24 6
45 9
36 9
三、画一画,填一填。(共16分) 1. 根据给出的数接着画。(6分)
6△△ △△△△
8□□□□□ □□□
2. 照样子完成其他两道题。(6分)
画一画略
5<6
J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10分
一、数一数,把同样多的连起来。(8分)
二、做一做。(共33分) 1. 看图写数。(8分)
2. 比一比,圈一圈,填一填。(6分)
>
<
3.
8 (1)在上图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分)
(2)一共有( 9 )只动物,被 ( 2 )只。(4分)
3. 每人一双袜子,哪一堆正好合适?先连一连,再画“√”。 (6分)
√
连一连略
4. 巧妙移铅笔。(圈一圈,移一移)(6分)
从第一行移( 2 )支 圈一圈,移一移略
到第二行,两行的
就同样多。
★附加题:天才的你,试一试。(10分) 把8个梨分别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都要有梨),
并且每个盘子里的梨的个数都不相同,你能试着放一放吗? 写出两种不同的放法。
1
2
5
1
3
4
(答案不唯一)
7 =7
3. 框里应画几个图形?试着画一画。(4分)
△△△△ △△△
○○○○○ ○○
四、比一比,填一填,涂一涂。(共19分)
1. 在 里填上“>”“<”或“=”。(6分)
1<4
7=7
8>5
6>3
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比一比,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羊、小兔的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
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羊、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羊: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羊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3大于号
3<4 小于号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
谁最多,谁最少呢?
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4、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